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大全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100题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100题1.何谓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何谓医源性感染答:是医院内感染的一部分;指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诊断、预防等技术措施如静脉内插管、导尿管、注射针剂、输血、吸入疗法、烧伤治疗等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以及应用免疫制剂等而引起的感染..3.何谓交叉感染答:交叉感染也称外源性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例如护理患者的工作人员、探视者、医疗设备或医疗环境..常通过医务人员的手、被污染的环境或物品等感染..4. 哪些人群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答: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有:1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2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3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抗癌药物、放疗、免疫抑制剂等..4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的患者..5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5.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答: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医院感染..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不同部位的感染败血症除外或在原有感染部位已知病原体的基础上;又培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均属医院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亦称医院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性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的感染..⑹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6.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7.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答:对于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才属于医院感染..8.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答: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9.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答: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10.何谓医院感染监测答: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1.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答: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主要是:1掌握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基础特征;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2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3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暴发..4利用监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及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据性..5评价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12.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哪几类答: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类..1全院综合性监测: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2目标性监测: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13.消毒灭菌的原则答: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2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可复用诊疗器具使用后应先清洗;然后消毒或灭菌..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消毒灭菌方法;首选物理灭菌方法高压灭菌..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时间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6对已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应妥善包装保存;防止再污染..14.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哪三类答:分为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1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高度危险性物品使用前必须进行灭菌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达到中水平以上的消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15.消毒灭菌水平分哪几级答:1灭菌水平: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2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3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4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等方法..16.医疗机构对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如何管理答: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有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17.外来医疗器械如何处理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消毒、灭菌..18.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紫外线消毒前;首先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室内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2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3室内紫外线消毒时间应至少30分钟;定期测试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当强度<70μW/cm2时应更换灯管;使用时间超过产品规定时限时也应更换灯管..更换紫外线灯管应有记录..19.使用中消毒剂卫生学标准答:使用中消毒剂卫生学标准细菌含量必须≤100 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0.使用中的灭菌剂卫生学标准答:使用中的灭菌剂卫生学标准是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21.需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答:需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的项目有:1使用中的消毒剂..2紫外线辐照强度..3消毒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22.需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答:需要进行灭菌效果监测的项目有:1使用中的灭菌剂..2各种灭菌设备..3灭菌后物品;如灭菌内镜、内镜附件等..23.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有哪些答: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主要有: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血液净化透析液及透析用水、口腔用水等..24. 何谓医院感染暴发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25.医疗机构发现医院感染暴发应如何报告答:当临床科室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在调查确认后2h内向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属于法定传染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26.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什么答: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1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2切断感染途径..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27.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答:1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2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3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28.何谓标准预防答:标准预防——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摸;均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9. 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传染源;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似或确诊有感染..3目的是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30.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答:1洗手及手消毒..2戴手套、帽子、口罩、防护眼罩或面罩、穿防护服..3医疗器械及设备清洁消毒灭菌..4环境清洁消毒..5防止锐器伤;正确地处理医疗废物..31、什么是保护性隔离措施答: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32、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护目镜答: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在有可能发生喷溅而污染医务人员头面部皮肤黏膜时应戴护目镜..33.何谓手卫生答: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34.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答: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35.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或手卫生的指征答: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执行手卫生: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污染物品后..7处理药物或配餐前..36.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什么答:“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37.如何正确地洗手答: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在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臂、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⑷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速干手消毒方法:用含醇手消毒剂;取适量的产品倒于掌心;然后根据上述步骤揉搓;直至手干..38.什么是隔离答: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由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39.隔离标识有哪些①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②粉红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③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40.普通病区有哪些隔离要求、答: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1在病区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房..2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3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4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5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张;双排不应超过6张..41.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答:个人防护用品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答: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或直接更换专用隔离鞋..42.何谓空气传播答: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5p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43.何谓飞沫传播答;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直径>5p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疾病传播..44.何谓接触传播答: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导致的疾病传播..45.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是什么答: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直接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记;并限制人员的出入..4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6医用建筑布局、流程合理..46. 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答;对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2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3门急诊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并将其隔离..4除非在负压病房内;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定期更改;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5应严格空气消毒..47.接触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答:当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a)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使用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b)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病房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c)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48.对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答:对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如条件有限;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床间距>1m..优先安置重度咳嗽并有痰的患者..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隔离..3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4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医用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5加强通风..49.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答:当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d)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e)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物品..50.对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答:对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2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3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51.在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答;当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1进入隔离室;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并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应穿防护服..2离开隔离室前;应脱去隔离衣或防护服;摘除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52.何谓灭菌答: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53.何谓消毒答: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54.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可分几级答:根据消毒因子的强度及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分为四级;即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55. 根据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医院医疗用品如何分类答:根据污染后导致的危害程度;可将医院物品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56何谓高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答: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57.何谓中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答: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58.何谓低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答: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59.医院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是: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先消毒、后清洗或灭菌的相关要求处置..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清洁;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进行清洁与消毒..60.如何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答: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的原则是: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高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61..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未经清洗直接消毒灭菌能达到效果吗答:不能..如果医疗器械使用后不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微生物会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将影响消毒因子的穿透;造成消毒灭菌失败..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62.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答: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1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使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的低温灭菌方法等..2高水平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等物理消毒法和使用含氯制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的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方法..3中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已定碘等、醇类、酚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4低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季铵盐类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氯已定等消毒剂的消毒方法..63.使用化学消毒剂有哪些注意事项答:使用化学消毒剂应注意: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剂..2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3准确配置消毒剂..使用中途不应添加消毒剂..4注意配置后消毒剂的使用期限;不过期使用..5消毒前物品应清洁、干燥..6消毒物品应与消毒剂充分接触..7存放消毒剂的容器要清洁..8不得将消毒液用作保存器械..9定期监测消毒液浓度..64.手术器械、穿刺针等医疗用品如何消毒答:手术器械及穿刺针等医疗用品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消毒..68.换药碗应采用何种消毒方法答:换药碗用于清创或手术切口的换药;与破损皮肤和组织接触;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消毒..69.启用后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时间答:抽出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2h;作为溶媒启封抽吸的无菌药液;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使用中一旦污染;应立即废弃..建议使用小剂量包装溶媒..70.可重复使用的雾化器螺纹管、呼吸机管路等应如何消毒答:可以采用热力消毒;也可采用化学浸泡消毒;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注意:消毒前一定要先清洗..71.用后的体温表如何消毒处理答:可以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灭菌水冲净、干燥备用..72.止血带需要消毒吗答:常规止血带只需要清洗干净、干燥备用;如有可视污染物的可消毒处理..73.血压计袖带应如何处理答:常规只需清洗干净;有可视污染物时;清洗后可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洗净后干燥备用..74.听诊器如何消毒处理答:听诊器一般只需要清洁处理;被污染的听诊器可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基本常识

一、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已存在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属于医院感染的标准: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有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不属于医院内感染的标准: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症)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的组织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四、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7%、≤8% ≤10% 漏报率≤20%五、医院感染传播的三个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
六、名词解释:1、清洁:是在消毒之前,用物理方法清除污染物体表面的有机物,污迹和尘埃,减少微生物的过程。
2、消毒:杀灭或清除环境中媒介所有微生物的过程,使其达到无害化。
3、灭菌:杀灭或清除环境中媒介所有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芽胞。
4、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5、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6、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7、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8、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基础知识(院感常识)

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基础知识(院感常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内容医院感染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各项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因受到医疗活动或医疗服务而引发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痛和死亡风险,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并可能导致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应从源头入手。
药店和医院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对入住的患者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和隔离携带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患者。
此外,鼓励患者和医务人员充分洗手,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
对于疑似患者,还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设备,如红外线测温仪,来快速筛查体温异常,以及通过快速诊断试剂盒等手段,迅速发现病原体。
其次,医院感染管理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基础,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医院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开展现场培训和定期考核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素质。
同时,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
此外,医院感染管理还要注重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医院是一个高风险环境,各类微生物易在此生长繁殖。
定期对医院内的设备、器械、地面、墙壁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医院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对清洁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认识和操作水平。
另外,医院感染管理还需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
社区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而且患者在出院后,往往还需要社区医疗服务。
因此,医院和社区应该加强信息共享、人员培训和联合防控工作。
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派驻医生到社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与社区居民一起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和合作。
最后,医院感染管理还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
医院管理部门可以建立感染监测系统,通过对各类感染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和评估感染的情况和趋势。
同时,医院可以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感染控制评估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管理和防控水平。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8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8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越来越受到医疗机构的重视。
感染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旨在保障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防止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感染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护医患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感染管理制度的概念感染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防止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所建立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旨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降低医院内感染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感染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感染风险评估、感染监测与报告、感染控制与处理。
通过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制度,可以全面、系统地管理和控制医院内感染,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二、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大难题,严重危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同时,医院感染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医疗质量,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和社会压力。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感染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三、感染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制度,需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法律法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2.科学性和规范性:感染管理制度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确保全面、系统地管理和控制医院内感染。
3.全员参与:感染管理制度应充分调动全院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团队,实现全员参与、全员负责。
4.持续改进:感染管理制度应不断优化和完善,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感染管理工作持续向前发展。
四、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感染风险评估:医院应建立感染风险评估机制,对患者和环境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开展有针对性的感染预防工作,降低感染风险。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大(全)

必须知道的76个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 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内容)

1.何谓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何谓医源性感染?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者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者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者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4.何谓外源性感染?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位,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5.何谓内源性感染?答: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繁殖道等)的常居菌或者暂居菌。
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者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6.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有哪些特点?答: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主要特点有:(1)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2)发病形式特点: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浮现暴发流行。
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为散发,也可为暴发。
而内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
(3)预防控制特点:大部份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与控制。
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最新2018版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最新2018版1. 背景介绍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常见并严重的问题,给患者带来了不良后果。
为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2018年发布了最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 目的和范围该办法的目的在于规范医院感染的管理,为医疗机构提供操作指南,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感染管理工作。
3. 主要内容3.1 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消毒等操作;•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定期对医疗设备和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
3.2 感染监测和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对发现的感染情况及时报告,并追踪治疗效果。
3.3 培训和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相关培训;•定期开展感染管理知识宣传活动。
4. 责任分工•医院管理者: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执行感染管理办法;•感染管控组织:负责制定感染管理方案、指导监测工作。
5. 工作机制5.1 日常管理•每日对医院环境、设备进行检查;•定期召开感染管理例会。
5.2 感染事件处理•发生感染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源进行确定、隔离和治疗,阻断传播链。
6. 检查与评估•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 结语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严格遵守规定,做好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理工作,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以上是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最新2018版的相关内容,希望各医疗机构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共同维护医疗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医院感染是一种由医疗服务机构引起的或者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医疗相关感染。
它会对病人和医疗机构的安全造成威胁。
医院感染可由病原体在医院环境中传播造成。
它通常发生在病人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情况下,包括手术后住院治疗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操作。
因此,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必要工作。
一、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需要从事物的处理、操作流程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等方面入手来进行管理和预防。
以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1. 关注卫生医院的环境和设施应该每天进行清洁,然后再次消毒。
一些常规的卫生常识,例如勤洗手、使用消毒液、适当清理卫生间和一次性使用手套,都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染传播的。
2. 医护人员政策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制定一个规范的政策,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保持一定的“细节关注”,学习使用适当的防护隔离设备,并且仔细遵守戒指策略,这对他们自身的健康和病人的健康将有所益处。
3. 病人关爱与帮助患者的治疗和照顾是医院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防治感染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出院教育应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说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必须是明确和直接的。
医生应该深入了解病人的病历,并自主地提出一些问题,了解病人的状态和他们自己的困扰,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和自我防护。
二、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在预防医院感染的同时,应该在感染已经出现的时候及时进行控制,避免传播。
以下是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1. 感染可疑患者监测在医院中,有时患者的身上会携带一些传染性疾病,需要进行监测。
当有疑似感染的情况出现时,必须对病人进行隔离或者是在一组人中与之密切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隔离。
通常情况下,在医护人员交流时应尽量使用手机、平板等方式,减少面对面的沟通。
2. 医学监控对感染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必须实行医学监控,以确保患者可以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医院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处方,定期更新并记录信息。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最新2018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最新2018
一、概述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感染,是
医疗机构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可以根据发生的部位和感染的病原体进行分类,常见的包括:手术部
位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对不同类型的医院感染,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制定
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时,应考虑医院病房布局、医护人员手卫生、患者隔
离和消毒灭菌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的管理办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四、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执行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包括规范的手卫生、
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只有全体员工认真执行管理办法,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五、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评估
为了检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效果,医院应定期进行相关评估工作,包括医院
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类型和病原体分布等。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结语
医院感染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但只要科学制定、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
理办法,就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希望医疗机构重视医院感染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护理环境。
2018年医院感染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100题)

2018 年医院感染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100 题)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由那些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A、B、C、D、E、F、G、H、I 、J、K、M)A. 医院感染管理科B. 医务科C. 护理部D. 门诊部E. 临床相关科室F. 检验科G. 药剂科H. 供应室I. 手术室J. 预防保健科K. 设备科M. 后勤科室N. 人事科O. 保卫科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A.12 小时B.24 小时C.36 小时D.48 小时3、根据医用物品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A、B、C)A. 高度危险物品B. 中度危险物品C. 低度危险物品D. 无菌物品4、下列哪些消毒剂属于灭菌剂(A、B)A.2%戊二醛B.0.5% 过氧乙酸C. 含氯消毒剂D.75% 酒精5、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三级防护适用于(C)A. 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 C. 为病人实施吸气管切开或管插管6、输血相关感染有(A、B、C、D、E、F、G)A. 爱滋病B. 梅毒C. 疟疾D. 乙肝E. 丙肝F. 戊肝G.巨细胞病毒H. 甲肝7、采用呼吸道隔离的疾病有C)A、麻疹 B 、腮腺炎 C 、流脑 D 、甲肝8、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B、D)A、手感潮湿 B 、与潮湿物接触 C 、在有效期内 D 、包装松散9、医院感染传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A. 感染源B. 传播途径C. 易感人群10、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A、B、C、D、E、F、G、H)A、接触病人前后 B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 、进行介人治疗前后D 、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F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G 、戴手套前、脱手套后H 、使用厕所前后11、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B、C、D)A、认真洗手 B 、合理使用抗生素 C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 、消毒隔离E 、禁止院内吸烟12、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途径有(A、B、D)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 、共用呼吸机治疗 C 、使用激素D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13、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A、B、C、D、E)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B 、婴幼儿及老年人 C 、营养不良者 D 、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E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14、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适应症(B、C、D、E)A、所有一类(清洁切口)切口均需使用抗生素预防 B 、二类(清洁-污染切口)切口及三类(污染)切口 C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D 、清洁大手术时间长、创伤面大E 、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15、抗感染药物的管理护士应达到下列要求(A、B、C)A、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B 、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C 、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16、使用紫外线消毒的机理(BCDE)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B 、使箘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C、破坏结构,使其失去转化能力 D 、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其丧失氧化能力 E 、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17、下列属于高消毒剂的有(BDE)A、75%的酒精 B 、0.2%过氧乙酸 C 、0.2 %新洁尔灭 D 、环氧乙烷 E 、2%戊二醛18、中等水平消毒剂有:(ABE)A、 5 %酒精 B 、2%碘酊 C 、40%甲醛 D 、漂白粉 E 、0.2 %新洁尔灭19、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常见有以下几种(A、B、C、D、E)A、血液及血制品 B 、输液制品 C 、药品及药液 D 、诊疗器械和设备 E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20、下列概念正确的是(AB)A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为消毒;B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为灭菌;C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病原微生物的处理为灭菌;D、抑制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处理为消毒;E、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处理为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中住院或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感染的疾病,通常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巨大和繁重的挑战,因为它们可能导致患者的康复过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增加,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应知应会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一、感染控制的原则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是医院的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一种集成的方法,通过清洁、消毒、隔离、使用个人保护装备和预防接触传播等策略来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感染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防护原则:医护人员必须保护自身,避免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或传播者。
2. 环境卫生原则:医院必须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确保环境卫生。
3. 暴露控制原则: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与可能的血液和体液接触。
4. 消毒和灭菌原则:必须对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5. 预防性隔离原则:必须针对高危患者实施预防性隔离或隔离,并采取防护性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二、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包括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对于预防和控制都有所不同。
常见的感染包括以下几种:1. 表面感染:在皮肤或切口处引起的感染,通常由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引起。
2. 呼吸道感染: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通常在呼吸道中引起炎症和感染,如肺炎、流感等。
3. 尿路感染:由细菌引起的感染,通常在尿道和膀胱中引起炎症和感染。
4. 腹部感染: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通常涉及到消化系统,如胃肠炎、腹膜炎等。
5. 血液感染:由细菌引起的感染,通常在血液中引起炎症和感染。
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佳方法是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流程。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1. 个人保护:使用个人保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2. 医院感染的检测:必须及时对疑似患者进行感染检测。
2018年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继续医学教育)部分题库

2018年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继续医学教育)部分题库血流感染的诊断,不一定要求有菌血症血液培养阳性的证据。
没有细菌学证据的菌血症,称为( )A临床菌血症第( 2 )题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因素不包括( )A季节因素第( 3 )题( )是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中一方受益,一方不受影响,如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之间的关系A栖生第( 4 )题无植入物手术后( )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A30第( 5 )题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主要为(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第( 6 )题UTI感染上行性感染,主要见于( )A留置导尿管及尿路侵入性操作第( 7 )题中心静脉置管前,采用0. 5%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 )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由内向外同心圆方式消毒。
第( 8 )题导管相关感染的致病菌来源最常见( )A皮肤插管部位及导管接头B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性播散C静脉输液的污染D置管操作者第( 9 )题气性坏疽病人所有使用后的器械处理按( )的原则执行A消毒-清洗-再消毒第( 10 )题关于褥疮预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减少局部受压:经常翻身,每3小时更换一次卧位,可采用一些防压用具,如气垫床等,并做好皮肤交接第( 11 )题下尿路感染主要( )A为膀胱炎第( 12 )题疖的病原菌主要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第( 13 )题适用于雾化吸入的抗生素应具备下列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局部易吸收B刺激性小D细菌对之不易产生耐药性,其活性不易被脓痰所破坏第( 14 )题( )是严重感染常见的征象,不仅可作为感染的诊断依据而且具有评估感染程度和治疗效果价值A寒战与发热伴脉速第( 15 )题( )是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A大肠埃希菌第( 16 )题病原携带状态分A潜伏期B恢复期C“健康”携带D感染第( 17 )题扶植生理菌的方法有A饮食B益生菌(活菌制剂)C口服抗生素D重建菌群第( 18 )题医院内菌血症被分为哪两种A原发性B内源性C继发性D外源性第( 19 )题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A细菌数量B侵袭力C种类D毒素第( 20 )题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于A微生物学诊断B流行病学调査C感染预防D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 21 )题非致热原性发热的原因有A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脑外伤、出血、炎症等B无菌性坏死组织C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D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肤损害、心力衰竭等医院感染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显性感染D隐性感染第( 23 )题常见的病毒有A呼吸道病毒B疱疹病毒C肠道病毒D其他如轮状病毒(呼肠病毒)、肝炎病毒第( 24 )题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即来自A其他住院病人B医务人员C陪护家属D医院环境第( 25 )题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断需符合以下哪些标准A有明确的感染灶或有高度怀疑的感染灶B全身性炎症反应存在,血培养可能有致病微生物生长C.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即收缩压<90mmHg,或较原来基础血压下降40mmHg,平均动脉压<60mmHg,并且经液体复苏后仍不能恢复或需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D伴有器官组织低灌流量,尿量<30mL/h,或有急性意识障碍等第( 26 )题持续性感染分为A慢性感染B慢发感染C潜伏感染D急性感染第( 27 )题AAD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使用抗生素后,破坏了肠道的生态平衡B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产生毒素C以肠毒素和细胞毒素的致病作用尤为重要D小肠功能的改变第( 28 )题根据肠毒素的作用机制可分为A细胞激活性肠毒素B中毒性C细胞毒性肠毒素D传染性第( 29 )题原发性单纯疱疹不属于空腔感染。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试题

医院感染管理测试题一、单选题1.医院感染是指入住医院多长时间后发生的感染:(院长必答)A.12hB.24hC.48hD.72h2. 一般认为,短时间内在某病区连续发生某种病原体(如MRSA)引起的感染超过______例,应怀疑医院感染暴发?A. 3例;B. 10例;C. 20例;D. 50例3.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院长必答)A.2hB.5hC.8hD.12h4.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院长必答)A.1hB.2hC.6hD.12h5.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颁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院长必答)A.2009.12.31B. 2009.12.1C.2010.1.1D.2009.9.16.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医务人员应:A.洗手B.洗手+卫生手消毒C.速干手消毒剂D.肥皂和流动水洗手7.医院应按每多少张实际开放病床,配备1名院感专职人员:(院长必答)A.100张B.200~250张C.300张D.350张8. 应采用接触传播隔离与预防的疾病为:A.多重耐药菌感染B.水痘C.白喉D.肺结核9.诊疗HIV病人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为:A.口罩+帽子+手套B.口罩+隔离衣C.手套+隔离衣D.手套+口罩10.卫生部于2010年3月23日颁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是:(院长必答)A.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B.2010.12.1C.2010.5.1D.2010.9.111.下列哪项活动可能传染艾滋病:A. 握手B. 吸毒C. 同室生活D. 社交接吻12.下列哪个病区不是高危病区:A. 手术室B. 新生儿室C. 供应室D. 普通病房13.消毒供应中心应在_____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院长必答)A.院长或相关职能部门 B.护士长 C. 护理部主任 D. 医务处 E.后勤14.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 _____口罩。
2018年主管护师医院感染护理学知识点总结【考前背诵版】

2018年主管护师医院感染护理学知识点总结【考前背诵版】医院感染护理学【考点1】医院感染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
【考点2】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
【考点3】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
【考点4】目前执行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颁发实施的日期是2001年1月3日。
【考点5】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判断医院感染的标准是人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考点6】医院职工的医院感染多见于被利器刺伤而导致的感染。
【考点7】医院感染的分类通常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和预防性以及感染发生的途径。
【考点8】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败血症属于循环系统感染。
【考点9】难预防性感染是指自身感染。
【考点10】对内源性感染描述正确的是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考点11】与预防和控制外源性感染无关的措施是预防接种。
【考点12 】定植在人体的正常菌群绝大部分是厌氧菌。
【考点13】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不包括抗基因突变作用。
【考点14】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作用的一组肠道正常茵群是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
【考点15】主要靠人体正常菌群合成的维生素是维生素K。
【考点16】影响人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不包括免疫调节受抑制。
【考点17】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生活在原来部位,但出现菌群数量或种类结构变化。
原位菌群二度失调是指正常菌群的结构、比例失调呈相持状态。
属于菌群二度失调临床常见表现的是阴道炎、慢性腹泻、慢性咽喉炎、口腔炎。
【考点18】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属于原位菌群三度失调。
【考点19】移位菌群失调的原因多为不适当地使用抗生素。
移位菌群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属于纵向转移。
【考点20】细菌在人体定植的条件不包括细菌的移位能力。
【考点21】医院感染的病原体95%以上是细菌。
2018年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大全

必须知道的76个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 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知道的76 个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 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 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 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 例及3 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 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0、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2)婴幼儿及老年人;(3)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5)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6)住院时间长者;(7)手术时间长者;(8)营养不良者。
11 、什么是接触感染? 接触感染是医院感染最常见和重要的感染方式,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
直接接触感染: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病人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 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递至身体其他部位, 粪便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传递到鼻咽部等。
间接接触感染: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后, 经过某种或某些感染媒介如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
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插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防控医院感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什么是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收集、分析、解释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医院感染的三级管理组织的结构是怎样的?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划与指导;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的监督、指导与落实;各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部门医院感染的防控14、医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哪些职责?(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于24 小时内及时填表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并及时留取标本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积极査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治疗病人,控制蔓延。
(4)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5)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暴发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7)掌据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伤。
(8)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管理。
二、手卫生15、什么叫手卫生?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6、什么是洗手?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17、什么是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8、外科手消毒的定义?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9、七步洗手法?(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採槎;(2)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槎,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又,沿指缝相互採槎;(4)双手轻合成空拳,相互揉搓,交换进行;(5)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槎,交换进行;(6)将一手五指指尖并拢, 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20、洗手时间是多少?揉搓时间>15s。
21、WH0 提出的“手卫生的5 个重要时刻”是什么?_*. .、/ ・■- I1二前三后:(1 )接触患者前;(2)进行无菌操作前;(3)接触患者后;(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接触血液体液后。
2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3)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 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23、洗手的指征是什么?(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2)穿脱隔离衣前后、摘除手套后;(3)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4)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伤口敷料后;(5)从同一患者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6)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7)处理药物及配餐前。
24、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严格手卫生措施可以降低30% 的医院感染, 手卫生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和最重要的措施,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25、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W IOcfu/ 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u/ cm2。
三、消毒灭菌26、何谓消毒?何谓灭菌?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2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1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接触完整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高水平消(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28、什么是斯伯尔丁分类法?答: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1)高度危险物品:定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剌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要求:一定要灭菌!灭菌方法:压力蒸汽(首选),环氧乙烷(E0),等离子体灭菌(HP-Plasma)。
(2)中度危险物品:定义: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要求:高水平消毒;消毒方法: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75%酒精。
(3)低度危险物品:定义: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等。
要求:中、低水平消毒;消毒方法:洁洗,机械除菌。
总之, 应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29、什么是高水平消毒? 高水平消毒是指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来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0、什么是中水平消毒? 中水平消毒是指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你能区分清洁剂、消毒剂和灭菌剂吗?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如洗手液、洗衣粉、洗衣液、多酶洗液等。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分为高水平消毒剂、中水平消毒剂、低水平的消毒剂。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32、使用碘伏进行皮肤或创面消毒时,需要注意什么? 用于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时, 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 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使用说明;用于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时,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至少2min ;用于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1000mg/L 〜2000 mg/L 的碘伏擦拭,作用3 min 〜5min 。
33、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使用前, 如果发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外包装潮湿、超过有效期、包装物破损等视为污染不得使用34、无菌物品打开后使用时间?(1)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不得超过24h ;(2)无菌盘需标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 小时更换一次;(3)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 小时后不得使用;(4)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 小时后不得使用;(5)一次性包装的酒精、安尔碘等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 天;灭菌容器盛放的酒精、碘伏效期为3 天;(6 )无菌棉签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7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4 小时不得使用;(8)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应4h 更换1 次, 遇污染随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