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

析)

(试卷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1976年黄河入海口由西河口人工改道到清水沟以来,巨量的泥沙输入,在近岸浅水区淤积出新的三角洲舌状体,废弃的三角洲海岸出现退缩,由于河道的迁移和水沙输入量的变化,水下三角洲的淤、蚀经常会发生。下图为某时段黄河水下三角洲泥沙沉积量变化图和入海口清水沟泥沙方位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下列关于黄河水下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9米水深处泥沙沉积最多

B. 19米水深处达到冲淤平衡

C. 泥沙沉积随着水深一直增大

D. 入海口处先侵蚀后沉积

2. 关于黄河三角洲的淤、蚀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南方以侵蚀为主

B. 北及西北方侵蚀为主

C. 东北方淤积量约占10%

D. 三角洲各方向都以沉积为主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左图可知,10米水深处泥沙沉积量最大,A错误;19米水深处泥沙沉积量为0,达到冲淤平衡,B正确;泥沙沉积量随着水深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C错误;随着水深加深,泥沙沉积量减少,入海口处先沉积后侵蚀,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东南方单位面积泥沙沉积量为正值,以沉积为主,A错误;图中只给出了三角洲各

方位单位面积沉积量,并未给出对应的面积,所以无法得知各方位具体的淤积量所占比重,C 错误;三角洲北及西北方单位面积泥沙沉积量为负值,以侵蚀为主,B正确,D项错误。

常说“热在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明代有《夏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时节的原因主要是 ( )

①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②地面辐射量达到最高

③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增温④全年日照时间最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 下列最能切实感受“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的地区是 ( )

A.云贵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松嫩平原

D. 青藏地区【答案】3. C 4. B 【解析】【3题详解】据材料分析,在我国,三伏天大致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时达到最大,日照时间也最长,但地面辐射量在7月才达到最高,①④错误,②正确;加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增温强烈,气温达到最高,③正确。C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4题详解】云贵高原和青藏地区由于海拔相对较高,因此夏季气温较低,在三伏天气候较凉爽,故A、D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7、8月正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且地面辐射强,会出现高温伏旱天气,B正确;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而副热带高压脊线7、8月维持在30°N~35°N位置,松嫩平原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错误。故选B。下左图分别是滦河流域(117°12′E,40°36′N)附近1990年和2016年不同时期农田灌溉引水工程示意图,右图为漫水坝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初冬时节该区域经常大雾弥漫,柳树林挂满树挂(类似雾凇),水汽来源主要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1990年到2016年引水区域植被变化说明了 ( )

A. 流域内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B. 上游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C.引水渠水量增大

D. 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答案】5. B 6. B 【解析】【5题详解】据纬度判断可知,滦河流域(117°12′E,40°36′N)冬季有结冰期,丙是引水渠,较窄,水汽较少,而甲、乙、丁是干流,水量大;乙处是漫水坝,流速较快不易结冰,反而会产生大量水汽,成为水汽来源。故B项正确。【6题详解】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较大,但流域内不会长时间降水偏少,A错误;从图中看出1990年到2016年,柳树林和漫水坝都变成了玉米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多,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量增长较快,致使滦河干流水量急剧减少,河道干枯,

B正确。从图中看出引水渠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水循环加快会增多洪水概率,D错误。故选B。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A. 背斜山

B. 向斜山

C. 背斜谷

D. 向斜谷

8. 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 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花岗岩

B. 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石灰岩

C. 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砂岩

D. 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黏土

【答案】7. B 8.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较深,说明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其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遭受侵蚀。如果仅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未来最可能演变为山地。本题正确答案为B。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说明乙处的岩层出露地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岩层破碎,受到外力侵蚀而成为谷地。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丙处海拔比其附近地区高,为突出的小山地,说明该处受到的侵蚀力度小,因此可推测其岩层最可能是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硬度高、耐磨损,不易风化;石灰岩、沙岩和黏土均受外力作用较大,极易受到侵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