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

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和对策当前,就业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

本文将就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就业工作的现状难点1.1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高校毕业生普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劳动力供给过剩、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经验不足等。

这导致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就业机会。

1.2 技能人才短缺虽然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由于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许多传统产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却面临人才缺口。

这导致了技能型人才需求远远超过供给。

1.3 薪资待遇不均衡就业工作中的难点之一是薪资待遇不均衡。

虽然某些行业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但大部分行业的薪资待遇较低。

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和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薪资缩水、拖欠工资、社保不足等问题,这使得许多劳动者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二、改善就业工作现状的对策2.1 优化教育体系,提高就业竞争力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应该优化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方面,学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开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

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育,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经验,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2.2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了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必须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建设职业培训学校,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

同时,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实践性培训项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3 建立健全的薪酬体系,改善劳动者收入状况为了解决薪资待遇不均衡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薪酬体系,改善劳动者的收入状况。

政府可以加强劳动法制建设,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企业可以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并及时足额缴纳社保。

2.4 促进创业创新,开辟就业新渠道除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创业创新也是改善就业工作现状的一种重要对策。

《如何看待并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如何看待并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如何看待并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当前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

在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已越来越"抢手",本科生还能基本平衡,专科生则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

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已经基本上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都开始希望多接收研究生。

这种社会现象致使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错误观念,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因而对毕业生的需求出现扭曲,人为地制造了就业难。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供求状况。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或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接收毕业生较多,反之则较少。

从各地反映的需求情况看,区域的差异越来越大,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加,用人单位要人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其他地区毕业生就业。

需求仍处于低迷状态,中西部及东北等省区已连续几年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社会对不同专业需求的不平衡直接影响非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当我们追求理想时,当然不能忽略了实际问题。

最完美的是能将理想和实际相结合,找一份你最爱的工作。

当理想和实际有分歧时,你要分三步走。

1)面对现实,只要能得温饱,有了一定的收入,你能从中得到物质的享受3)逐步实现理想,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而在你不爱的工作上拚命,赚够了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再去做你最爱的工作。

.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

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著。

许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然后才取得成功的。

一个工作只要你喜欢,而且这个工作又特别适合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处,那么,这就是个好工作。

我不太赞成找不到工作就不就业的做法。

在就业的同时能实现择业当然好,但是,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很难在就业的同时实现择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有哪些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有哪些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有哪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找到理想工作的难度却越来越大。

这一现象不仅给毕业生个人带来了困扰,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又有哪些对策可以缓解这一难题呢?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

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和前瞻性考虑,导致部分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而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所需的专业人才却培养不足。

例如,传统的文科专业如哲学、历史学等,就业市场相对狭窄;而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等,由于报考人数过多,竞争也异常激烈。

其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不少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过高,过于追求稳定、高薪、舒适的工作环境,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市场的现实需求。

他们往往只关注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知名外企,对中小企业和基层岗位缺乏兴趣。

这种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再者,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不够完善。

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有效地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和应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此外,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导致毕业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招聘需求。

另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企业的招聘需求减少,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同时,国际贸易摩擦、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冲击。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高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与市场的对接。

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更新专业课程,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8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1用人单位误区不少用人单位在选取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

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潜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

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潜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潜力不比研究生业务潜力差。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同等状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三,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思考到本单位的业务状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期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必须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思考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期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2大学毕业生误区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必须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透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必须的损害。

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潜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2023年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2023年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现在我国的高校近年在实行新生的扩招,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并且现在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拓展下属院校,所以高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自然会造成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

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报告,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众多政府单位和国企部门招聘的人数却在减少,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因素,但也是为了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现状,采取的必要措施。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大学生的直接选择就是是民营企业,但是现在的民营企业注重的并不是应聘人员的学历,而是注重自己企业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

而现在的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弱,主要是在大学期间没有正视自己的学业,把自己的经历和时间都分配到了一些和学业无关的事情上,没有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认真的投入到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践中去。

所以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一技之长,对于重视创造经济利益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不需要没有实践能力的人员的。

再者就是,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的模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依然用传统的学生培养的模式,所以这样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对人才的要求。

并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次的,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很多都是固守在自己本专业领域的工作环境,但是,在具体的就业当中能体现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岗位较少。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但是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却特别高,要求工作的岗位要最大化的体现自己的个性,且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能克服,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

最后,就是现在的地域性保护的程度非常高,很多企业在选择大学生的时候,对大学生的生源地要求很高,这就直接把很多优秀的外地毕业生拒之门外。

总的来说,现在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重视这个严重的问题。

二、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一)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一应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缓解这样的现状。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严峻。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压力加大、专业结构不合理、就业观念不正确、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就业政策不完善。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首先,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是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执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然而,与之相比,就业机会并没有同等程度的增加,致使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

其次,专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一些新兴行业和专业出现蓬勃发展,但仍有部分传统专业就业形势严峻。

高校应该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提供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此外,就业观念不正确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问题。

一些毕业生偏重于追求薪水高、稳定性强的工作,对于从事实践锻炼、职业发展前景好的机会缺乏足够的认识。

高校应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宣传和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前景的发展。

此外,经济发展不均衡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造成了一定影响。

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吸引了大量毕业生前往就业,而中小城市的就业机会则相对较少。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潜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最后,不完善的就业政策也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应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支持和机会。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和就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包括就业压力加大、专业结构不合理、就业观念不正确、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就业政策不完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调整专业结构、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促进经济发展均衡、完善就业政策等。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浅论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浅论
毕 业 生 都 陷 入 了把 高 薪 的外 企 作 为 就 业 首 选 的 误 区 。 根 据 相 关 资 料 可 以 看 出 ,2 0 0 6年 ,高 校 毕 业 生 企 求 到 外 企
资源 和社 会保 障部对全 国 8 4个城 市劳动 力市场职 业供 求
信 息 调 查 显 示 . 当 前 宏 观 就 业 形 势 趋 紧 。 从 教 育 部 在 有 关 省 市 和 高 校 初 步 了解 到 的 毕 业 生 需 求 情 况 看 , 当前 经 济 形 势 变 化 对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已 经 产 生 不 利 的 影 响 。 一 方 面 ,全 国 高 校 毕 业 生 总 量 压 力 继 续 增 加 ,2 0 0 9年 高 校 毕 业 生 规 模 已 达 到 6 1 人 . 比上 年 增 加 5 1万 0多 万 人 。 另
业 难 题 ,形 势 十 分 严 峻 。 2就 业 岗 位 数 与 毕 业 生 人 数 差 距 太 大 。 受 全 球 金 融 . 危机 影 响 .我 国 20 0 9年 的 G P增 长 速 度 预 期 只 能 保 持 D
只是 少数 ,仍 有大 部分 毕业 生 的期 望值很 高 ,这就 是 人
毕 业 生 总 数 的 四 分 之 一 ,剩 下 的就 是 失 业 人 数 了 。 此 外 , 分 析 20 0 9年 的 就 业 形 势 ,还 要 考 虑 到 2 0 0 8年 的 失 业 人
方 面 ,在 全球 经济寒 潮 的 冲击 下 ,我 国当 前 的就业 形
势 日趋严 峻 ,2 0 0 9年高校 毕业生 就业 率预计 下滑 4 %以 0
上 。 新 形 势 下 , 政 府 虽 然 新 出 台 了 一 系 列 就 业 政 策 ,增 加 就 业 机 会 .但 面 对 不 断 增 加 的 就 业 人 群 , 大 学 生 就 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因世界经济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也深受影响.同时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在剧烈增长,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主要有社会、用人单位校方和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从大学生就业观念、高校促进就业、创新创业如SYB培训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方面阐述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从这些原因出发。

结合近年来酒店行业的发展分析,我将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教学结合,再统筹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总结了大学生应该多加强个人素质,提高个人能力,多参与就业活动,学校应该适当给学生提供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情况,帮助大学生创业以及高校应多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酒店行业;对策;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世界银行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军中的一半是青年,仅以中东和北美区为例,要稳定该地区的就业形势,就必须在2020年以前创造一个亿的就业机会,我国也不例外大学生就业问题从2001年就日益突出。

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持续存在。

主要现状有:1.就业岗位供需明显不平衡毕业生规模增长超出社会有效需求的问题日趋明显需求是就业的前提,市场是就业的基础,当前困扰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难题恰恰是供与需的矛盾,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问题日益突出。

2013年曾经被称作是最难就业年,看看2014吧,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酒店专业的角度分析,虽然3013年酒店行业被打压的不少,关门倒闭的很多,但酒店里人力资源的需求却不少,但进一步讲,它的人员缺口不再像从前那么紧张。

从劳动力供求全局看, 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未来一段时期不太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自然很大, 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

2.地域差距明显近几年,我国的大学入学率不断提高,特别是199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我国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7%提高到2002年的15%,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高峰阶段。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精选文档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精选文档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一?p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一)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供给量大一直以来,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加上建国初期,我国失误的人口增长政策,使我国的人口供给量出现“奔腾式”增长,在20年的时间内,人口总数增加了41383万人。

虽然后来把计划生育定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也并非意味着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

人口总量大,是形成我国巨大的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基础。

据预测,我国在未来2010年和2015年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62亿和14.13亿。

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以后,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经济战略制约就业发展从理论上讲,对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失业通常是比增长更重要的目标。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有效解决占世界总人口的1/5的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必要的。

但在这些理性目标的支持下,长期以来评价政府业绩的标准往往是GDP的增长速度。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将“增长速度优先”作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目标。

(三)高等教育模式不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急功近利由于历史的惯性等原因,大多数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仍沿袭有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浓重色彩,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实现程度。

自从国家采取高校扩招的政策以来,很多高校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短期效应,盲目扩充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忽略了社会用人的需求,导致师资和实验设备条件严重不足,教学实验设施严重滞后于扩招规模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使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拓展严重受限,大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

(四)高校进行就业指导人员短缺、形式单一、内容有局限性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的手段、工具比较匮乏,只有少数高校能够通过有效的职业测评工具为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同时就业指导的课时数少,就业指导教师短缺,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就业现状、就业难的原因、然后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四个角度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现状;原因分析;对策分析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就业问题也是近几年来人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自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社会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大企业大幅度裁员、中小企业被吞并或倒闭是受金融危机波及的一个直接表现。

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并愈演愈烈的高校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更使就业问题成为热点难点。

在2009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就业难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各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讨论重要的话题之一。

据统计,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10万,比去年增加50多万,2010毕业生人数将只增不减。

如何安置这逐年增加的毕业生?如何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难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待就业的人数一路飙升。

经过近十年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随着持续攀高,每年均以50万以上的总量增加。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280万人,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为559万人, 2009年达到610万人。

其次,2009年还有250万往届未就业大学生要找工作。

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递减。

与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就业率却持续下降。

1997年为97.1%,1998年为96.8%,1999年下降到87.3%,2000年82.0%,2001年90.0%,2002年12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年为80%,比去年同期下降10%,2003年9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6%,2004年9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3%,2005年9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为72.6%,2006年6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约70%,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70.9%,2008两年高校毕业就业率也仅为70%左右。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形势下,⾼校⼤学⽣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造成这⼀局⾯的因素是⽅⽅⾯⾯的,下⾯⼩编为⼤家带来⼤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希望⼤家喜欢! ⼤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篇1 随着⼤学毕业⽣⼈数的增加,⼤学⽣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毕业⽣⼈数增长很快,⼤学⽣就业形势⾮常严峻,⼤学毕业⽣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学⽣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名⼤学⽣的前途,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

关键词:⼤学毕业⽣;就业现状;就业政策 ⼀、当前⼤学⽣就业困难的现状 1.⼀些长线专业就业⽐较难。

我国的⾼校⽬前的⼀些长线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程、汽车⼯程、⾦融学、国际贸易、法律和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数量较⼤,⽽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需求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出现了供⼤于求的状况,毕业⽣就业⽐较困难。

2.⼀般普通院校的毕业⽣就业⽐较难。

⽬前,在我国出现了⼀种⽤⼈的怪圈,各个⽤⼈单位普遍把眼光盯在985或211⼤学的毕业⽣⾝上,造成⼀些⾮重点院校毕业⽣就业难。

3.⾼学历毕业⽣⽐专科和职业⾼中的毕业⽣就业难。

⽬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些企业迫切需要⼀些动⼿能⼒⽐较强的毕业⽣,所以就造成了博⼠⽣和硕⼠⽣就业⽐本科⽣难、本科⽣⽐专科⽣难的现象,⽽我国的⾼校却都热衷于升本、创硕、招博,直接造成了毕业⽣就业⽐较困难的局⾯。

4.⾼校毕业⽣就业体制造成毕业⽣就业难。

⽬前我国的⾼校毕业⽣就业体制弊病很多,在⼤学⽣就业过程中,不是靠能⼒⽽是靠“关系”⼏乎是⼈所共知的现象,谁的关系过硬谁就在就业中可以化解种种不利因素,⽽那些普通⽼百姓的孩⼦就业就⽐较困难了。

5.⼥⼤学⽣⽐男⼤学⽣就业⽐较难。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社会岗位需求下降、学生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相匹配、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原因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今年更是如此。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性的611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将超过700万人。

2023年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这对原本就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到今年3月1日为止,我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8.4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大学毕业找工作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本人自身内在因素,笔者拟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查阅等方法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整理分析,并探讨相关应对措施,从而为我们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一、原因分析外部客观原因1.高校扩招后就业绝对人数剧增,结构业就业矛盾突出。

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各个层次的高校毕业生200多万人,比2002年净增60多万人。

从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表1)我们看到从2001年到2023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初次就业率则呈下降趋势。

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缘故,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很多企业净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倒闭,很多企业大幅削减用人岗位数。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仅岗位总量不足,而且有着严重的供需借位,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大多数毕业生都愿意选择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工作,不愿意到小地方、基层或响应国家号召去参加一些服务西部的计划,这样导到沿海发达地区人才扎堆以至浪费,而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急需大批人才,却招不到人,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

2.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前瞻性。

近几年有些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地位,一味追求规模大、学科多、专业全,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造成毕业生整体素质下滑。

尽管现在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难,但来自就业市场的种种信息表明,一些行业企业人才匮乏,在市场上却招不到他们所需的人才,原因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错位。

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3篇)

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3篇)

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3篇)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202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范文篇1在这段时间中,我在本地进行了一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此次实践主要是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其原因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发现,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还有部分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愈加艰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高校毕业生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市场的需求。

通过网络和查阅资料发现,20__年高校毕业生为107万;20__年为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人数为212万,接下来几年一路飙升,20__年为338万,20__年为413万,20__年为495万,20__年为532万,至20__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加上历年未就业的人数,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高达700万。

(二)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挤压,要与农民工们抢饭碗。

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的竞争也很激烈。

(三)当前我国就业的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

主要体现在:1.地域差异:北京、上海、广州等较为发达地区的高校,一次就业率基本上能达到85%以上;而沈阳、武汉、成都等高校密集的大城市,由于所在省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吸纳毕业生的数量有限,毕业生就业困难;对于贵州、安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2.专业矛盾:冷热专业的存在导致了人才过剩。

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而文秘、计算机、会计等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3.学历矛盾:由于毕业生人数,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大幅度增多,用人单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与低学历相比,硕士和博士就业率较高,一般可保持在90%以上,但由于硕士、博士扩招速度快,社会需求量增长慢,加之硕博毕业生培养质量出现滑坡等问题,近年来,硕士博士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下面职场的我就给大家共享的关于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缘由对策分析,欢迎阅读!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篇一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高校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力量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当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同学综合素养力量的培育;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高校生就业政策宣扬和优待政策落实的力度。

2022年毕业季立刻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

当前,高校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浩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

2022年,中国高校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22年则达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

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

2022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内,开头面临就业压力。

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缘由: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冲突突出,结构性冲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进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冲突。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进展快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抱负就业地。

依据我们的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

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缘由之一。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的风险,大量工人被裁员或失业。

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限,无法承载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人才供给过剩大学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供给过剩。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3.信息不对称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不清楚企业的需求和招聘信息,因此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使得大学生难以满足招聘标准。

4.创业压力大学生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自身的压力,许多人选择创业。

然而,创业的风险较大,许多创业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增加。

二、对策建议1.调整教育理念大学需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培训。

大学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与企业对接,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3.提高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职业实践大学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资源和人脉。

5.加强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给过剩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致。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面对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确实有很多苦难。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选择创业有时候也是明智的。

也许有人说,自己创业难啊,一没钱,二没势,又不认识什么人,做生意没人带。

那么现在机会来了。

我们要感谢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大学生就业难有了网络,你只需要少量的投资,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就可以开始了。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中国现有人口近14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2]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

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

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对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本文从社会、用人单位、生及高校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1.1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随着受性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的影响,增长减速,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概括起来,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很多企业被逼迫停产、缩减员工、停止招聘等都影响到就业人数,打破了经济增长与高校招生规模和就业人数长期建立起来的平衡,而且,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许多企业用工需求明显缩小,甚至关停导致新增岗位减少;第二,在我国经济开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严重缺乏,特别是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第三产业开展滞后;第三,我国经济开展呈现经济开展区域不平衡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递开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也拉大了地区差距,如沿海与内地经济开展的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开展的差距、省区之间经济开展的差距、南北之间经济开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经济开展的差距。

这使毕业生扎堆低往经济兴旺的地区去就业,而经济的地区那么就业人员匮乏;第三,社会失业人员比例小断加大,这给大局部欠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带来更剧烈的竞争压力。

1.2高校扩招使得毕业人数增长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自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骤增,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

我国在校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

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到达559万,xx年突破五百万关卡达610万,xx年,更是到达了631,而xx年将再创新高到达700万之多,加上之前待就业、因参加两项方案等需再就业、回国的先就业人员,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着比之前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简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解决对策

简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解决对策

简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解决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呈跃进式增长态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而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由市场、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因素造成。

1.1 市场需求因素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

2002年至2009年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45万人增长到610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了630万,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今年约有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与之相对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通过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及就业率统计表明,扩招近十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总体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综合素质及就业取向等因素,与市场实际需求产生严重的错位,就业市场普遍存在“有人没事干,有事没有干”现象。

以我市为例,根据市人才市场的用工需求分析,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新型工业化迅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目前我市重点发展的机械、制造、电子、纺织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常出现“招工难”现象,而文史类、法律类、管理类专业人才又出现“求职难”状态,我市就业市场的需求与专业人才的供给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

1.2 高校教育因素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突出表现在:一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趋同现象严重,社会急需的专业毕业生供应不足,而需要较少甚至是“夕阳”产业的毕业生又供应过剩,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二是技能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不够,大学毕业生应当具备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未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得到有效保障。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当代高校毕业生难就业的现状及成因(一)当前社会就业现状当前就业形势很严峻,因为现在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且大学生在大学其实学不到对工作太专业的知识,不具备专业技能,而且大学生的心态都很高,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后挑来挑去也找不到合适的,面对这种局面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一项技能,增强个人对社会价值的体现,比如现在IT行业发展挺好的。

就当前就业形势特点来讲,总体还算是稳定。

由上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1万人,比上年同期的1242万人多增加1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7万人,同比下降1.68%;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3万人,同比下降0.44%;以上三项指标反映了总就业人数增加幅度不大,另两项指标更是同比下降了。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就业快讯板块中《2001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教育部表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2014年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机会远比毕业生人数相距甚远,所以各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二)影响学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1.内在的学生因素在当前就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除了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外,如何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1)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在进入大学后,不管是否是就读了你喜好的专业,都应该调整好心态,认真的去学习,不要认为读了一个就业形势很差的专业,冷门专业,就不好好的去学,或许是抱着混文凭的心态去学习,这是绝对错误的。

不管什么专业,只要你能全面的掌握,能独立的完成这个专业的各项技术要求并加以创新,企业会争着要你的。

冷门专业、热门专业只是相对的。

郭沫若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作者简介]李平,杨琼,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在工业化和体制转轨阶段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结果。

党的十六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就业纳入到宏观经济整体调控的指标中。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就业问题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找到一条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就业之路。

以往,中国的高等教育被视为“精英教育”,就业基本不存在大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步伐日渐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不容乐观。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我国自1998年起,高校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也大幅度增加。

2021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总数达到104万,2021年为145万,2021年为212万人,2021年为252万人,2021年为338万人,2021年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将增加到400万左右,是2021年的近4倍,这使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当然,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对当前出现的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既要清醒地看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缓解和解决的。

(二)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社会转型与经济生活的不平衡性在就业领域的表现。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就业问题自然是困扰我国政府的一个难题。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中国劳动力有7.4亿,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3亿。

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保持在1.2亿左右。

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异常严峻。

另外,在大学生供给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对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不快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态势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三)学生和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和就业渠道不畅通。

比如,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即社会上有岗位,但学生不认可,不愿意择业。

长期以来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去第一线,很少愿意到急需人才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的中小型企业就业,而是围绕在传统的就业领域:大城市、政府机关、国营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等。

但是,这些领域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趋于稳定,已经超越了前些年人才短缺的阶段。

还有的学生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而难以就业。

很多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2.现阶段高校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不容忽视、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专业结构问题,即高校的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的需要从而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

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对其他因素不作深入研究。

(1)少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脱节,即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毕业生难以找到就业岗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才市场的发展等一系列的变革,社会对学科的专业设置与人才规格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普遍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和富于创造性、适应性的人才,要求高校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满足新的职业要求。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为了迎合考生和家长对专业名称的偏好,根据考生填报志愿的多少来设置专业,其中部分专业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存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与专业名称有差距、专业特点不鲜明等问题。

(2)专业的预测性问题。

现在,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校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科建设等其他需要配置资源的能力。

教育部门下放专业设置自主权给予部分试点学校,让高校自主调控高等教育资源。

但是,对于毕业生来说,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部分专业在一定时期内充分体现出社会需求,或者以往的毕业生都很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业率相对较高。

但是,一个周期后,这个专业就不再符合社会的需求,达到饱和或者其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再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这就是专业的预测性问题。

各个高校应采取何种措施,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预测机制来动态配置资源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既然现阶段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高校改革的进程中,优化专业结构成为热点问题便很自然。

正如教育部长周济在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会议上指出的那样:“要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今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也不是主观愿望,而是社会需求。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对策(一)专业结构的内部优化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首先必须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不断更新优化专业结构。

1.遵循科学性、适应性、规范性原则从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并在不影响增设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的同时,大幅度调减专业门数。

专业修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口径,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使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这对于推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迎接时代挑战、适应发展需要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长久以来,我国不同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区别常常是模糊不清的,专科教育以“技能教育”为耻,努力把自己办成“压缩了的本科”;本科教育片面追求研究型,试图把自己升级为研究生教育,这样就在客观上抹杀了专业层次之间应有的差异,造成了人才培养同需求上的矛盾。

这种培养模式给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国的教育界对此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本科专业教育同高职专业教育之间的区别问题,可把不同专业教育层次放在统一的专业结构中来考察,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效分工,同时又保证它们之间的一定程度上的连续,并在整体上与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保持一致。

这对于学生的就业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加强生产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生产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整个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增强集体观念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选择,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方面,根据“营造现场氛围,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建立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体系。

其基本原则是:明确要求,抓住关键,落实保障措施。

二是建立一个由基础课实验和基本工艺训练、专业课实验和课程设计、跟岗实训和毕业设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组成的较完整的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实训教学环节;对实验较多的课程单独设置实验课,独立考核;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在实习现场营造真实的现场工作氛围。

另一方面,根据“培养应用能力,满足就业需求”的原则,探索产学合作教育的途径。

一是经过学校的有关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对学校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确定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规格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是建立一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应选择一批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

三是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期间,学校应聘请现场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生产实践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

4.专业设置既要符合社会需要,也要具有本校特色这是当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影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面向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培养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通讯技术、医药、自动化等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培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急需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法律、金融、贸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要进一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5.科学的专业预测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实力和社会需求加大专业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一个培养周期后就可能发生变化,这就是招生的“超前性”与社会需求的“滞后性”的矛盾,即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

在调整专业结构时,也不能盲目地跟随市场潮流设置专业,而是要敏锐地瞄准市场走势,大胆地做出前瞻性的预测。

(二)专业结构的外部优化优化专业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表现在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上,而且还反映出一定的人才培养观和教育观,并受种种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研究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优化,不能不考虑专业机构的外部优化。

1.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校所培养人才的适应性的减弱,改革高等教育结构、优化高等学校专业便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

而优化专业结构的前提就是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由于以往教育模式的局限,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沦为一种职业教育,以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创造性,造成培养人才素质的下降。

应该充分地认识到,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普通教育,它是在基础教育后,更高层次的开发人的智力,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虽然它也直接的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但它更应该强调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服务方向,以增强人的创新性和适应性。

2.正确处理好国家宏观要求与专业学科自主性的关系,专业结构调整从以政府行为为导向转向以就业为导向一方面,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高校的积极性,给高校以充分的自主权。

这在宏观上既保证了专业调整的有序性,微观上又保证了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行业性特色,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唯此,高等教育才能真正确立自身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才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教育部长周济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必须树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人才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