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65cf80844769eae109ed46.png)
第三节 快与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Leabharlann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三章 声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 课件目录
0002页 0098页 0202页 0299页 0369页 0460页 0480页 0681页 0716页 0753页 0786页 0901页 0937页 1070页 1109页 1144页 1197页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一节 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 与传播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一节 走进神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经典PPT课 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沪科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ppt+flash课件
![沪科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ppt+flash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46a0f9700abb68a982fb4f.png)
实验结论:(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速度发生变 实验结论: 小球在斜面上下滑运动, 越来越快) 化,越来越快) 实验评估: 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实验评估:(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 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实验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 实验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 :( 或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师,或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 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是为自己的正确观 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写在这里。) 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情况写在这里。) 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组装斜面调整斜面的高度,使小球刚好从斜面上 、组装斜面调整斜面的高度, 滚下,小球下滑太快,不易计时,反复练习几次, 滚下,小球下滑太快,不易计时,反复练习几次, 使得每次小球从斜面顶端放开后都得沿斜面滑下。 使得每次小球从斜面顶端放开后都得沿斜面滑下。
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 2、你的猜想或假设 、 3、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仪器、步骤、收集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仪器、步骤、 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在实验报告纸上。 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在实验报告纸上。 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间越短, 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间越短,测在相同的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难度较大,能否用另一种方法?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难度较大,能否用另一种方法? 让小球、木块通过相同的路程,测所用的时间, 让小球、木块通过相同的路程,测所用的时间,求 出通过各段路程的速度,就可以判断小球、 出通过各段路程的速度,就可以判断小球、木块在 斜面上下滑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了? 斜面上下滑时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了?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沪科版物理八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08d4f23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7.png)
19.2
速度不变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三、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二、猜想与假设: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时间测量最容易出现误差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想一想: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议一议:怎么测量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s1、s2及时间t1、t2?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六、交流与评估:
1.在保证小车能自由下滑前提下,斜面的坡度应大些还是小些? 应小些;因为斜面的坡度太大时,小车运动过快,记录时间会不准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8001eb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7.png)
间。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根据我们设计的过程,我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小车、斜面、刻度尺、秒表和
金属挡板。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2_4___m/s。 5.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
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C )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6.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 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 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3.关于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 )
A.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高的坡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组合法
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D.用 v=
s t
算出的平均速度可精确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4.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
讨论分析
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 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动动手:练习使用停表
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高 处释放。同学听到乒乓球第一 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 听到第二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停 止计时,并比较计时结果。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ppt课件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384ce7102de2bd9605881d.png)
第一节 动与静
试一试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所描述的现象中。
青山 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竹排 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
为参照物; 参照物
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静止的
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运动的
;
。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动与静 内容小结
生活中的运动无处不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目录
• 动与静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 快与慢
•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 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 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在月明星溪的夜 晚,我们在月光下散 步时,常常有月亮跟 着我们走的感觉,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天文学中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年(l.y.)
测量单位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试试练练
1、500m=
5×108 µm
2、86nm=
8.6×10-8
m
3、给下列物体标出单位及数据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dm . mm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cm
.
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除以进率
.
测量活动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3、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那一个正确?(
D
)
没对齐 没紧贴
没放平 没紧贴
没紧贴
正确
测量活动
2.4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2.4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0e60d808a1284ac85043fd.png)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S1 =
S2=
运动时间(s)
速度(m/s)
上半段
下半段
t1=
t2=
v1=
v2=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
环节六:评估
如 何 收 集 证 据
图书馆
互联网
书店
2.通过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坡滚下速度的变化
环节一: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吗?
环节二:猜想 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下速度的变化
如何设计实验?
怎样测速度? 测出路程S和时间t 测任意的路程和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时间吗? 举例 取相等的t,测出每段走过的路程S 哪一种更方便?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观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 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注意事项……
当堂检测
1.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 的物体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大,则测量出的 物体的平均速度( C ) A.比实际值偏大 B.与实际值相同 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
环节三:设计实验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 1= tB = t 2= t C – t B= S 1= v1 = S 2= v2 =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运动的世界PPT课件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运动的世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c40e8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8.png)
科学课件: .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 /kejian/wuli/
化学课件: . /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 . /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 . /kejian/dili/
历史课件: . /kejian/lishi/
c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 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实验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 第二章第四节 ]
-.
新课导入
想一想
南南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 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南南想: 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 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 呢?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学
2.牢记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原理;
习 目
3.会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将物体通过的路程
刻度尺、斜面、停表、金属片、小木块、小车.
ppt模板: . /moban/
ppt素材: . /sucai/
ppt背景: . /beijing/
ppt图表: . /tubiao/
ppt下载: . /xiazai/
ppt教程: . /powerpoint/
资料下载: . /ziliao/
范文下载: . /fanwen/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交
(2)实验过程中,怎样减小测量误差?如果小车到了挡板后才停止计时结果会怎样?
流
使小车运动速度较慢,用各处粗糙程度相同的木板实验;结果偏小。
评
(3)斜面的坡度为什么要适中且较缓?
估
目的是使小车运动速度较慢,便于测量时间。
(4)金属挡板有什么作用?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b250f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9.png)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 0.6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4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 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 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 程的平均速度v2。
7.交流与评估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 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 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
(3)根据信息回答:
SAB= 5cm, tBC= 1 s, vAC= 0.033 m/s。
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 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C ) A.1.5m/s B.2m/s C.1m/s D.2.5m/s
s3= s1-s2 t3= t1-t2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4.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S3=S1-S2=
沪教版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PPT课件
![沪教版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196bd83186bceb19e8bbee.png)
?
课堂小练习
1.可以用斜面、小车、刻度尺、 金属片组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 该装置和秒表练习测定平均速度, 其步骤如下: ⑴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 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测出小车至金属片的距离S1=0.5米。 ⑵让小车从顶端滑下,并同时开始记时,测出小车滑至底端撞击金 属片的时间t1=1秒。 ⑶根据测得的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⑷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S2所用的时间t2=0.7秒,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⑸求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和平均速度V3。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算出V1、V2、V3,通过比较说明小车在斜面上 面下滑时,做的是什么运动?
1.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3.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变速直 线运动?
4.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
?
(一)、提出问题
阅读教材32页材料 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 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 还是越来越大呢? 通常要验证观点是否正 确,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
(二)、猜想与假设: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做出的猜 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3,以及用的时 间t3
学生实验,收集数据
注意:
对于在实验中的发现、心得以及什么
改进方法可以记录在下面的空格处, 实验后与同学们交流。
分析、论证、合作交流
•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 • 像和物体大小 _________; 虚像 (五)、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 像到平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镜 相同 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把小车不同时候的速 面的距离________; •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度计算出来,得出结论。 相等 我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垂直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202d0b8762caaedc33d433.png)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 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小_____。 【点拨】小车过了 B 点停止计时,使记录的时间偏 大,由公式 v=st知测得的速度偏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 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 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正确吗?_不__正__确___,理由是_所__测__时__间__不__是__运__动__过__程__中___ 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__时__间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解析】斜面倾角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快,过 某点的时间越短,计时越困难。为使计时方便,应 使斜面倾角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 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 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大_____(填“大”或“小”); 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大____(填“大”或“小”)。
参数 名称 数据
最大飞行 半径/km
5
最大巡航速 度/(km·h-1)
50
拍摄速度 /(帧·秒-1)
11 000
【点拨】小轿车通过 0.5 m 路程所用的时间 t=11101000帧帧/s= 0.01 s,则小轿车的平均速度 v=st=00..051ms=50 m/s= 0.02 180 km/h>120 km/h,故小轿车超速了。
【实验器材】小车、_刻__度__尺___、__停__表____、斜面、金属挡 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4c80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03.png)
练一练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以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
速度小
t=?
100m
s ? t
方案二
把100m分成几段,分别测量每一段所用的时间, 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了。
100m
方案三
在他跑步时进行分段记录,跑到第一秒时作个标记, 第二秒时也做个标记,依此类推,然后再测各标记 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也可以知道速度的变化情况。
0s
1s
2s
3s
4s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 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2、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 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 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
A、3 m/s
B、6m/s
C、6.3 m/s
D、0
制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划与设计实验
S1
挡板
S2
s
3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挡板。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 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 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 路程的平均速度v2。 5、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下半段时间 t3=t1-t2,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5334f5c8d376eeaeaa316a.png)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探究课题〕学生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学生分组实验)。
1.改变物理学科本位,探索物理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整合。
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使单纯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践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注:实验教材提供了2个探究活动方案给参试老师选用,经实验区内兄弟学校及本校的实地试用,结果不甚理想:“斜面滚球”球速太快,来不及计时,更不说分段了,所测值不足为信,无法提供讨论和交流;“百米跑”路程太长,易疲劳,注意力易向外游离,同时也吃不准各人在跑动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体现教学标准的要求。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设法创造难得的相互协作的条件,把实验扩展到操场,把实验组扩充到10人。
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速度规律来实测50m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2.能力目标:⑴.依据《体育达标》要求,比照学生50m快速跑的实况,对快速跑的速度控制进行实地评估。
⑵.体验探索实验的有关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实验原理:v=s/t(s——用卷尺可测,t——用停表可测)。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笔、记录表格、自制多媒体课件。
〔探究课时〕物理实验课一节,活动课一节(共2课时)。
〔教学准备〕1.事先选好实验场地,画好跑道,标出相应5个计时点的位置。
2.事先对各班实验组长进行实验全过程操作培训,以利学生实验稳妥顺利地开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验目的的讲解,操作要点的引导体育教师:50m快速跑技术要领;50m快速跑速度控制指标。
《速度的变化》课件
![《速度的变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0f9c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0.png)
速度的图像分析
分析方法
通过速度图像分析物体的运 动状态。
加速度的意义和计算方 法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程度,计算公式是a = Δv/Δt。
动力学基本定理
在速度图像分析中的应用, 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物体运 动的本质。
向心加速运动
1
定义
物体在向心运动中,服从牛顿第二定律,随着自由落体运动相互结合。
2
速度公式
向心加速运动的速度公式:a = v²/r。
3
图像模拟
通过速度图像的绘制和分析实现向心加速运动图像的模拟。
速度的作用
形式化
可以通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 的状态
美学
可以通过速度来刻画运动的美 感
应用
可以利用速度来解决各种实际 问题
总结
变化形式
速度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物体运动状态所对应的速度运算方法不同。
速度图像
可以结合速度公式和动力学基本定理来分析物体在运动中所遵循的规律。
实际应用
可以用于交通出行、机械工程、物理实验等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 大学物理教学组,《大学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版。 2. 王峰等,《力学与热学》。
《速度的变化》PPT课件
今天,我们将探讨速度是物理世界中非常基础的一个概念。从匀速直线运动 到变速直线运动,再到向心加速运动,我们将深入了解速度的变化形式。
什么是速度?
定义
速度是物体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的速度单位是米每秒(m/s)。
关系
位移与时间的商就是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
物体在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 不变度公式:v = Δx/Δt。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件(共18张PPT)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件(共18张PPT)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cee1e4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6.png)
实验探究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的时间t,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v s 。
t
平均速度:某段时间或末端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 其结果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平均速度求解 的根本方法。
实验探究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装置
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
装置:如图所示。
防止小车滑落,便 于准确测量时间
实验探究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数据记录表中。
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不同路段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
实验探究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注意事项
(1)斜面倾斜程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如果斜面倾斜程度过 小,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小车也有可能不会运动;如果倾斜 程度过大,小车运动得太快,时间太短,会增大时间测量误差。
(2)斜面长度应长一些,方便计时。
第一段s的用时t1
=
s v1
,第二段s的用时t2
=
s v2
。·
总用时t
t1
t2
s v1
s v2
,
故平均速度v= 2s t
2s 1.5m/s
1.2m/s。
随堂练习1
B
拓展延伸
若物体通过两段相同路程s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其总路程的
平均速度为 2v1v2 。
v1 v2
(3)测量路程时,避开小车的长度。小车有一定的长度,测量路 程时,不能直接从斜面顶端量到末端或中点,必须从小车的头量 到头,或从尾量到尾。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4db0b9f7ec4afe05a1df7b.png)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知-讲
间接测量法:将一个被测量转化为若干个可直接测量
的量加以测量,然后再依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式
(即测量式)进行计算或作图,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方
法,称为间接测量法。
应用举例:速度大小不能直接测量,我们先分别测量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测算出物体 运动的速度。
感悟新知
知-练
(2)小车从B 到C 的平均速度为_0_._5_ m/s。小车在从A 到 C 整个过程中做_变__速__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 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 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不__正__确__,理由是。_让__小__车__从__B__点__由__静__止__释__放__,__到__达__C__点_____ __的__时__间__,__并__不__等__于__从__A__点__释__放__经__过_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__________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的数据见下表:
感悟新知
照片序号
时间t/s 路程s/mm
知-练
1
2
3
4
5
6
0
10 20 30 40 50
0 12.0 22.2 34.2 48.7 61.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蜗牛是做 _变__速__直__线__ 运动,蜗牛在整个50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__1_.2_2_4___mm/s。
感悟新知
知-练
(3)实验结论: 若__v__>__3_0__k_m__/h__则__超__速__,__若__v_≤__3_0_k_m__/_h_则__不__超__速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最后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探究:某同学在跑步时,其中间一段 (30~70m之间)的速度是否变化?
1、提出问题: 某同学在100m跑的过 程中,其中间一段 (30~70m)的速度是 否变化呢?
2、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同学在100m跑源自过程中, 跑中间一段路程的速度不变。
猜想二:该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 跑中间一段路程的速度是变化的。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将中间这段路程(30~70m)分成等长 的四段,测出该同学通过各段的速度, 就可以知道他跑中间这段的速度是否 变化。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实验所需器材:皮卷尺1把、停表5只。 (2)实验步骤:
a、首先在直跑道上量出100m路程,然后 分别在 30m、40m、50m、60m、70m处, 各作一记号。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b、选1位同学充当发令员;选出另5位同 学充当计时员,分别站在30m、40m、 50m、60m、70m处。
C、发令枪响后,让该同学跑完100m路 程,5位计时员分别记下该同学通过30m、 40m、50m、60m、70m处的时间。如下图 所示:
(3)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实验数据:
路程 30 40 S/m
50 60 70
时间 t/s
t1
t2
t3
t4
t5
5分析与论证: 通过30~40m段的速度: 通过40~50m段的速度:
通过50~60m段的速度:
通过60~70m段的速度: 6、探究结论:
比较V1、V2、V3、V4就可得出结论。
思考题:
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 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