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五行》的心术观(一)

郭店楚简《五行》的心术观(一)
郭店楚简《五行》的心术观(一)

郭店楚简《五行》的心术观(一)

按郭沫若对《管子》四篇的研究,“心术”即“心之行”,“术”与“行”同指“道路”。1]《性自命出》讲“心术”、“心之行”,《五行》讲“德之行”,二者的共性是显然的。按,从字源上看,“德”字从直从心,楚简上“德”字就写成“直心”。然而“直”是“循”之本字,那么,“德”即“心之循”,也即“心之行”。2]“德之行”岂不成了“心之行之行”了吗?简言之,“德之行”就是心灵流行的路径、现象和方法。

竹简《五行》与《性自命出》毕竟有区别。大略地说,《五行》不是从社会层面一般地讲养心、用心的方法,而是凸显其中更重要的层面,更强调道德的内在性和道德的形上性。在这个意义上,“德之行”与“心之行”乃同中有异者。

一、五德形于内,德气流于外

《五行》首章简1-4:“五行: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智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3]“形”在这里是动词。这里强调的是,“仁、义、礼、智、圣”并不在外,通过身体力行、道德实践,这些德目返流之于内心,成为君子内在的德性。这样一种心灵的流向(“心之行”),与《性自命出》所说的“生德于中”相类似,但更哲学化。这就是仁、义、礼、智、圣的内化!

请注意,“德之行”与“行”是相区别的,又是相统一的。这是“下学上达”的两种流向,是形上形下的双向撑开,是内圣外王的有区别的统一。儒家的身心观至此而大变。就“心”来说,有“内收”(形之于内的“德之行”)和“外扩”(流之于外的“行”);就“气”、“身”来说,内收、外扩都必须凭藉“德气”和“身”、“体”,并且由于“气”的作用,在“身”、“体”上有不同反映。“气”、“身”也反过来制约“心”、规定“心”。

该篇接着说:“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仁、义、礼、智、圣的和合,是形上之天道;仁、义、礼、智的和合,是形下之人道。前者“诚于中”,后者“形于外”。前者是与天道相连的道德心性,属超越层面;后者是与社会礼俗相连的道德实践层面。以下我们看到,与《性自命出》一样,《五行》也大讲“忧”“思”“悦”“安”“乐”。但这是在超越的层面、圣智的层面讲的。第二章5-6简:“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智,无中心之智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4]读者无不重视“中心”二字。“中心”也就是“内在之心”,关于“中心”与“外心”,下面还有专门论述。据邢文的研究,竹简《五行》之经与帛书《五行》经说的区别,乃在于竹书是以“圣智”为主线贯穿全篇的,帛书经部文序的改动,则使这一中心线索稍显模糊。5]换言之,上句所说的“中心之”智、忧、悦等是最高的智慧,是理性的愉悦,是超善恶的忧乐,是内在的极至之安。这是圣贤的境界。

就君子人格而不是就圣贤人格来说,则既要五德的内化,还必须注意“时行之”。第三章6—9简:“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谓之君〔子〕。士有志于君子道谓之志士。善弗为无近,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思不精不察,思不长〔不得,思不轻〕不形。不形不安,不安不乐,不乐无德。”6]君子、志士在人道(善)的层面要有所作为,有道德实践,才庶几近道;在天道(德)的层面,则是道德的知、情、意的内化。该篇接着说道德的“仁思”、“智思”、“圣思”与五德内化的关系,似乎是说道德理性思考、道德体验、体悟的明觉精察和玄冥契合,对于善行实践的提升,终而促使五德形之于内。于是君子获得与圣贤境界一样的终极性的安乐。二、仁之思,智之思,圣之思

以下反复讨论“不仁,思不能清”,“不智,思不能长”,“不圣,思不能轻”。不仁不智的人,未见君子时,忧心不能掇掇,既见君子,其心不能愉悦。不仁不圣的人,未见君子时,忧心不能忡忡,既见君子,其心不能诚服。《性自命出》未见如此这般细腻地铺陈心之“思”的文字:

第一,“仁之思”——精细。所以说“精”、“清”,是德气充盈、流行的特征。“仁之思”与身体

相连。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关心他人的忧乐和民间的疾苦,与他人同忧同悦,实为孔子之忠(“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和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展开。因此,“仁之思”不仅是心之思,也是体之行,是内化的德气流于颜面和四肢。这是与身行浑然一体的“心思”。第五章12—13简:“仁之思也精,精则察,察则安,安则温,温则悦,悦则戚,戚则亲,亲则爱,爱则玉色,玉色则形,形则仁。仁者爱人!这就是温润如玉的仁者气象。读这一章,我们很自然地背诵出孟子的话:“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8]“然”,朱注为“清和润泽之貌”。“仁之思”是身与心的交流,内的积淀和外的呈现的同时完成。又,《成之闻之》第24简:“形于中,发于色,其也固矣,民孰弗信?”9]这句话可与上引各条材料互参。

第二,“智之思”——长久。很有意思,心之“智思”与身体的一个器官——眼睛及其功能相连。通过眼睛,时时发现贤人,可以获得长久不忘、刻骨铭心的心思,使我们进入德性的“明”!“明智”是何等的智慧呢?查本篇第6、15、16、17章,我们恍然大悟:有眼不识泰山,是睁眼瞎。“心”“目”之功能,是让你有意识地、随时随地地“见贤思齐”。“未尝见贤人,谓之不明。”“见贤人而不知其有德也,谓之不智。”“见贤人,明也。见而知之,智也。”10]原来,有意识地发现贤人的品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贤人的身教(身体语言),这亦与“礼”有关。“智之思”是以目接贤人之身行、礼仪之后的反思。此与治躬之礼教有关,与衣服容貌有关。“明智”是善于发现贤人,向贤人学习的智慧,也是“明明”——明了发掘内心德性的智慧。需要注意的是,发现了贤人的美德,自己也能产生温润的玉色。乃至我们的颜面出现玉色,表明智德已内化于心。

第三,“圣之思”——轻盈。“轻”也是气的特性。人们很难见到圣人,有时空的阻隔,但可以凭藉气或音乐与之联系。因此,“圣之思”与我们身体的另一器官——耳朵及其功能相连。“圣”字从耳。君子要有听德,善于听闻、明了、学习、仿效远古圣人的榜样。“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闻君子道而不知其君子道也,谓之不圣。”“闻君子道,聪也。闻而知之,圣也。”11]及至我们的耳际充满美好的玉音,表明圣德已形之于内心。如果说“智之思”与礼教有关的话,那么“圣之思”则与乐教有关。“圣之思”是以耳听闻古乐、传闻和应对言语之后的反思,即通过口传、心传,对身以载道的圣人气象予以体认。这种圣听、圣思,是对于超越天道的谛听和冥契,是一种精神性的直觉体验。正因为它带有神性的意味,故而曰“圣之思也轻”,有如气一样轻盈。

闻而知之,见而知之,都是身体的体验之知,还要转入另一种体知——实践之知——知而行之,知而安之,安而行之,行而敬之,于此方能有仁德、义德、礼德。这也就是通过四体向外扩充,向外实行了。可见,在五德内收(形于内)的同时,德之气充盈于身体的各部位,并施之于体外。

如前所述,“五行皆形于内而时行之”,既形之于内,又流之于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五行》重点叙述了一心之“三思”——仁之思、智之思、圣之思,心通过道德体验的明觉精察或聪明圣智,使内在的精神性的道德呈现于、流动于人的情感、颜面、四体。此处的“三思”,借助于体、眼、耳,其德性内化的外部表征则是玉色与玉音。“三思”程度有所不同,“圣之思”与天道相接。

三、“中心”与“外心”

楚简《五行》对形于内的“中心”与发于外的“外心”的讨论亦格外引人注目。

“君子亡中心之忧则亡中心之智,亡中心之智则亡中心〔之悦〕,亡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亡德。”(第5、6简)

“颜色容貌温,变也。以其中心与人交,悦也。中心悦旃,迁于兄弟,戚也。戚而信之,亲〔也〕,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攸爱人,仁也。”(第32、33简)

“中心辩然而正行之,直也。直而遂之,肆也。肆而不畏强御,果也。不以小道害大道,简

也。有大罪而大诛之,行也。贵贵,其等尊贤,义也。”(第33-35简)

“以其外心与人交,远也。远而庄之,敬也。敬而不懈,严也。严而畏之,尊也。尊而不骄,恭也。恭而博交,礼也。”(第36、37简)12]

“中心”是内在之心,是“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外心”是内心的发用,是“四行和谓之善”。与前引简书第5、6简相对应的帛书《五行》经部,还有一句:“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忧”即“思”,指深深的思虑。忧思又与仁爱之心相连,因此“中心之忧”与“仁之思”相对应。相应地,“中心之智”与“智之思”对举,“中心之圣”与“圣之思”对举。仁之思、智之思、圣之思都是“中心”之思,依次递进。“中心之悦”,是内在的愉悦,超越世俗苦乐之外的安乐。楚简《五行》的逻辑很有意思,让我们对照以上引文的四段:第一段连同帛书的补充,是“中心”与天道的契合。第二段,由内在的仁心、愉悦出发,把诚挚的亲爱亲人(父母兄弟)的感情推扩出去,关爱他人,这个过程就是仁。这是仁德的内收与外扩。第三段,由内在的理智、分辩出发,区分直曲、是非、善恶、大道小道、贵贱、贤不肖,这个过程就是义。这是义德的内收与外扩。第四段,把内在的道德的知、情、意发用出来,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庄敬、严畏、恭敬之心,并实践一定的仪节,这个过程就是礼。与身形相连的礼仪是内在性的仁、义、礼德的外在化。请注意,以上所引第二段其实是说的“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第三段是说的“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第四段是说的“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这几句话合起来,不正是《中庸》所记载的孔子答哀公问政的一段话吗?

关于“内心”与“外心”,《语丛一》简20、21、25:“天生百物,人为贵。人之道也,或由中出,或由外入。”“由中出者,仁、忠、信。由〔外入者,礼、乐、刑。〕”“……生德,德生礼,礼生乐,由乐知刑。”13]从《五行》和上引《语丛一》诸简来看,仁义忠信显属内在,礼乐刑政则属外在。这与子思、孟子的思想相一致,而与告子的“仁内义外”思想不同,亦与楚简《六德》的思想有区别。《六德》简26、27:“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14]《五行》、《语丛一》强调道德的内在性与主体性,对举“中心”、“外心”,肯定二者的一致和区分,把形式化的礼乐和刑政作为内心的发用。

竹简《五行》区分“内心”与“外心”,表明作者认识到“心”的功能是复杂的,与“天道”、“圣”境界相连的体验是内在之心的体验。在一定意义上,此“心”是可以暂时地摆脱形躯之累的,这就与下面我们将要说到的“独”、“舍体”可以联系起来。“内心”与形上、超越之“心”可以相连,亦可与“外心”相连。我们不妨以下图表示:

“独心”-----形上、超越之心

上达

“中心”——五德形之于内,仁之思、智之思、圣之思——仁、义、忠、信

下学

“外心”——四德行之于外——礼、乐、刑、政

从自然辩证法看医患关系

安徽中医药大学 自然辩证分析 医护人员被伤害事件 针灸推拿专业 学号:20140158 姓名:陶秀传

自然辩证分析医护人员被伤害事件 摘要:这几年,医患关系紧张,医闹事件频发,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医生被砍伤,甚至出现医生被杀的事件。现将从自然辩证法出发,分析医患矛盾的现状、本质以及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医方、患方、其他社会因素方面考虑,提出医生被伤害的解决方法。关键字:医生被伤害,医患矛盾,原因,解决方法 1.医患关系的现在状况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一直是舆论的焦点。小到辱骂推搡,大到殴打、行凶杀人的事件多见报端。2014年1月24日晚,医院告知董芳泽(患者,女,24岁)有重症抢救病人需要住进其病房,在该病人住进后,董芳泽,于是联系父母。其父母董安庆、袁亚平25日凌晨,在病区护士站与当班护士协商无果情况下,袁亚平使用折叠伞打了护士肩部和腰背部各一下,并走进护士站抓住陈星羽衣领,将其拖出护士站。并与前来制止的医护人员发生强力推搡,该护士被诊断为双下肢瘫痪。2014年,全国多地发生伤医、杀医事件。此事件将医患关系问题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发布《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指出,2003年至2013年,近10年间共发生导致医生残疾、死亡的恶性暴力伤医事件40起。2012年达到顶峰,共11起。有96%的医院的医务人员遭到了谩骂、威胁。超过六成的医院有医生遭受过患者的攻击并明显受伤。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玲玲表示,根据调查,2012年,参与调查的医院中,有96%的医院医务人员遭到过谩骂、威胁。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事件的次数逐年增加,发生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8%上升至2012年的64%。根据统计,近10年来发生的40起恶性暴力伤医事件的肇事者以30-50岁男性居多。行凶的主要原因多是患者死亡、久病不愈或仅仅因怀疑而怀恨报复医方。这其中也有精神病患者行凶,但不足一成。肇事者中家庭不幸的也占多数。其家庭多有不幸,父母离异、本人离婚、被骗婚、未婚、童年不幸占五成以上。从本人性格与精神状况来看,近四成性格内向、孤僻、偏执,近三成曾有精神病史。如果分析这些人暴力伤医的原因,对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检查结果等不满意迁怒医生的占八成以上。只有3起是和医院有医疗纠纷。据了解,此次《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全国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32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08份,有效回收率为52.2%。覆盖30个省份,涉及医院316家,医务人员8267名,患者8204名。① 伤医的原因一般是不满意治疗效果、不满意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沟通不良等。不难想象,这些伤医、杀医者怀疑医生缺失医德,有着满腹牢骚和怨恨,认为自己或家人被逼得走投无路进而采取暴力报复,那么难道医生就应该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们所犯或未曾犯过的错误买单么? 2.医生被伤害的本质内容 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统一体,其中包括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

心术美小护经典台词

心术美小护经典台词 导读:本文是关于心术美小护经典台词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再提32我就嫁你信不信?”“你要再敢提嫁我就娶你信不信?”——美小护 2、你说在一个桃色绯闻里边,一男的和一女的,最后吃亏的我想肯定还是女的吧。所以,我劝你别在走我这条路,出去转转,肯定有更好的车位。——美小护 3、一个男人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就算你不下水,水还得扑你呢。可是话说回来了,你见男人湿鞋,从来没见男人光着脚回去吧。所以我也想明白了,只要我自己不主动把这双鞋给扔了,什么都是浮云。——美小护 4、哦,不好意思啊。虽然我们小区老了一点,可我们这儿地段好呀。处于黄金地段啊,黄金地段车位是不好抢。上面停满了车。来吃苹果。——美小护 5、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就是我与你之间的距离。——美小护 6、咳,我这qq看得过眼,我这四万五的占一四十五万的黄金车位,我值了。而且我偶尔QQ不在,被用一下也就用一下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要不然我怎么办,我把车位给卖了,那我车停哪儿呀。——美小护 7、我生活在恐怖小说里,但是我可以听听童话故事。——美小

护 8、黄金地段的车位啊,和车是这样一个关系。你这车啊,只要是车买回来就得跌,甭管是宝马还是宾利,过20年就是废铁,跟qq 没区别。但是这个黄金地段的车位就不一样了。这车位只要你一出手就看涨。所以只要qq不卖这车位,这车永远是你qq的。——美小护 9、他占便宜,就是我们全家占便宜。我吃亏,就是我们全家吃亏。在他占便宜和我吃亏之间,我宁愿选择他占便宜。——美小护 10、你以为你宝马宾利不被划啊,你是车都被划过吧。——美小护 11、我充其量只是普通小蜜,我们这种普通小蜜只会说“早上好老板”,要真的是第一小蜜和最好小蜜,那得说“已经早上了老板”。——美小护 12、我们俩这叫没有奸情,胜似有奸情。——美小护

浅谈目前的医患关系

浅谈目前的医患关系 浅谈目前的医患关系 目前,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冲击医院、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殴打医护人员至伤亡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曾有经济学家预言:未来20年内,在中国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医患纠纷”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挑战之一。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精辟地论述:“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

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里,把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看成是整个医疗过程中最本质的东西,可以说是高度地评价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现代医学的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其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医患关系”这个词频繁露面主要是近几年的事情,不是说以前这样的纠纷不存在,而是因为以前老百姓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崇敬之心。“医圣”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老百姓对治病救人的医生不乏“再生父母”、“救命恩人”等溢美之词。然而,近年来医患之间恶性事件屡屡上演,医疗纠纷层出不穷,让人不由得心生疑窦:医患之间到底怎么啦?医患纠纷缘何剪不断理还乱?

一位伦理学专家这样解释:“现在的医疗活动太科学化而忽视人格,太技术化而缺乏人情,太市场化而失去人道。”因为,医患关系是一对特殊的社会关系,从人格上看是平等关系,从法律上看是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则属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偏于一方就会关系失衡。曾有人这样说过,病人将医生告上法庭,是病人的无奈,至少病人已经受到了伤害;医生被病人告上法庭,有些时候是医生的无奈,至少他们已经尽责。医生和病人本是相依相存的关系,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随着改革开放,医疗的市场化导致现在“医”与“患”之间根本利益的冲突,而出现了现在医患关系的紧张,我们不能怪医疗市场化这个政策不好,应该说是时机不对。国外是在全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走向市场化

《心术》经典台词

1.以前呢,有一篇文章,叫做《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里边有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 得。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亿万劳动人民是一个亲密无间的整体。一根红线贯穿,颗颗红心相连。大家同呼吸,共甘苦。那个时候,我们生活上虽然困难,可是我们的心却很平和,很踏实。我们知道,无论有任何的困难,我们绝不会掉队。什么事情都会得到依靠。生病了,工会就会派人来照顾。生活困难了,领导帮助,周围也会接济。我们在医院这个环境里,看到过多少人,因为生病,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信念这个东西,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来说,没有了精神支柱,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不是说今不如昔啊,我是在反省自己,反省我们这个行业。我们常常啊,很容易用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患者。认为这个患者只有几个月残存的生命,不值得再去浪费钱财和精力。甚至去担风险,为他做手术。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延缓每一个患者的生命。这医院嘛,它不应该是一个企业,更不应该是一个盈利的机构。当然了,这是制度的问题。虽然现实让我们的位置很尴尬,让我们的从业人员很无奈,但是我始终有一个信念,迟早有一天,它会变成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会变成人文关怀的一部分。 2.给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不如跟他干一件坏事。 3.报复是有界限的,报复不能给人带来快感,真正的快感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当你有了 报复的能力的时候,而你选择了宽容。一个男人在关键时刻,还是要懂得隐忍,懂得顾全大局。 4.我们小时候学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些做人的标准啊,都是当口号一样来背的。 可长大以后才明白,其实啊,这些道理都是有用的。对别人要求松一点,不会总是失望。 对自己呢要求严一点,不会总是沮丧。这都是为你活得更轻松一些。 5.其实我发现这个社会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我们对什么东西都要习以为常。考不起大 学是正常的,交不起作业是正常的,挨老师骂是正常的,等到突然有一天,峰回路转,拨云见日,欣欣向荣了,这就叫不正常,就得感恩了。 6.男孩子是建设银行,女孩子是招商银行。 7.难怪这么多人想当领导,这个领导,真的挺好当的。处理问题无非两种方法:要么把上 访群众打一顿遣散回去,要么把相关的人意思性骂一下。 8.失业人数和再就业人数有什么不同?通货膨胀和结构性上涨有什么不同?破产和资产 重组又有什么不同呢? 9.毒死需要几十年,饿死只要十几天。

从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论医患关系

从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论医患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以及生命的价值,因此,医患关系便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服务活动中客观形成的医患双方、以及与双方有密切关联的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友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病人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前提与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健康的有力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生作为医疗活动的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自身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治疗患者的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尽可能地使患者获得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是一种实践活动。医生给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是一个认识的过程。由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医生要履行救死扶伤这一职责,就需要正确地认识病人的病情,能动地为病人制定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并且按照治疗方案,通过一定的医疗手段,给予病人合适的治疗,尽可能地恢复病人的身体健康。医生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医生“认识”病人病情与病人病情“被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医生“改造”病人身体以恢复其身体健康与病人身体健康状况“被改造”的过程。医生在履行职责时,正确认识病人的病情是医生为了治疗病人的疾病而存在的,而医生对病人病情的认知程度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加深、变得更为全面。而这,便是一个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

过程。 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统一的,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而社会价值则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因此,医生要想履行其职责、实现其自我价值,就需要通过诊疗病人的疾病这一社会活动来实现其社会价值。然而,现在有一部分的医生由于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与病人的沟通较少,因而无法较为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给予病人合适的治疗,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因此,医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并减轻病人的痛苦,帮助病人恢复身体的良好状态,通过体现其社会价值来实现其自我价值。除此以外,医生还需要学会正确处理自我价值与“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服务”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当医生的自我价值与其社会价值之间产生矛盾时,医生需要自觉服从并保障社会价值,甚至要在牺牲自我价值的前提下,尽可能去维护、实现社会价值。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医患本身就是矛盾的双方,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病人通过支付一定额度的医疗费用来获得治疗服务,对治疗效果抱有较高的期望,而医生则是通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但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医疗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生无法保证病人在接受治疗后将会得到痊愈,这便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另一方面,医患双方又是统一的。没有病人,医生就没有运用其专业知识的领域,就无法施展其专业技能,因而,医生就没有存在的

从《心术》看医患关系

从《心术》看医患关系 比如说,手术前的家属签字问题,相信很多人还记得肖志军事件。手术前病患家属要求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但是有时候患者的病情十万火急,但是患者家属还没赶到医院,那手术还要不要做?《心术》里面,老大和老二基本上是选择做,而其中的风险则由他们承担。 比如,费用的问题。如果患者付不起医药费,但是病情又非常紧急,怎么办?《心术》里面,依然是老大老二等自己先垫着。 比如,“孤美人”医生对待患者是脸难看,因此也经常被病人投诉说态度很差。而她的改变,完全是一场偶然——她自己也得了一场大病,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病人的滋味,从而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弯,对待病人的态度开始变得友好和热情。这其中,制度起的作用并不大——比如院办严主任苦口婆心的劝告并没有起作用吧。 而最经典的就是第34集郑艾平英雄救美的事情,眼看有患者要殴打于莺莺,郑艾平挺身而出,摆出要和患者打架的气势,在气场上压倒对方,从而逼退对方,化解了一场危机。事后,郑艾平说他这么勇敢是因为上一次在医院,他的前女友,一个护士被病患家属打,但是他都没有办法,前女友也因此离开了他。 《心术》,直面这一现实,展现给我们一个最真实的医务环境,让我们重新正视信任的缺失,理解医生的无奈,并从中探寻挽救信任危机的良,史无前例的感受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其实立足于当下的医患关系,究其实质就是信任感的缺失,现实中存在不理解医生工作的病人或病人家属,就如《心术》里刘三妹的儿子,忽视亲生老母的生命,只想从老母亲濒危的生命中捞到一笔医院的赔偿金;也如《心术》里殴打护士的病人家属,肆意蛮横对医务人员以武力相威胁,但这毕竟不是大多数,就像《心术》里的钢丝男、老十三姨、赖月金的父亲,都给予了医生充分的理解并懂得知恩图报。 面对疾病,有一种人有勇气对父亲说咱治不起,并有勇气面对后半生的煎熬,这需要多大的理智;有一种人敢于说出人命大于一切,是因为他有后盾、有支撑,有人为他的健康买单。这是一种现实,往往金钱的多少与社会地位的高低,在当今的社会就象征着更多的话语权与更多的生命保障,潜规则,也许哪个行业都存在,医疗行业也不例外,医生收红包做手术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但因此就用冷漠来武装自己,甚而用冷漠来传递冷漠,对医生缺乏最基本的信任,那么这种信任的构建需要上千年,而打破它可能只需要几年。所以医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这是处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首先我们要转变服务观念。医务人员必须摒弃“救命恩人”的至尊思想,正确认识现代医患关系,充分保障患者权利的实现,提供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然后我们要转变单纯“治病”的观念。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而且需要人性化的关心,那种只注重治病、不注重待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心理的行医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此外我们要转变患者是求医者的观念。在传统医疗文化中,人们给予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悬壶济世”、“救命恩人”、“白衣天使”等许多赞美之词,也习惯于将找医务人员看病说成求医。医务人员处在一个尊贵的地位,患者处于求医、求救的地位,医患之间形成了主动与被动、支配与服从、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缺医少药的时代已经过去,患者有了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条件,医务人员用被“求”的态度“打发”患者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最后我们要转变医务人员是施医者的观念。生命自主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医务人员必须尊重这项权利。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是医疗服务关系,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是医务人员的义务,而不是单向的施医者。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就是医务人员是否把自己看成是服务人员,是否用最好的服务去为患者服务。医患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彼此不分高低贵贱,医患双方才能互敬互让,和睦相处。

超脱经典台词中英文

超脱经典台词中英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超脱经典台词中英文,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我不是一个恶心的老男人,她只是需要一个人和她谈话。 I'm not a nauseous old man. She just needs a person to talk to her. 2、我用光了所有表情,从人群中仓皇逃走。 I spent all my expression and fled from the crowd. 3、当你不再来看我时,我也就死了。 When you stop coming to see me, I die. 4、我们失败了。失败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让所有人都感到失望,包括我们自己。 We failed. The meaning of failure is that we disappoint everyone, including ourselves. 5、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与灵魂相距甚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I have never felt so deeply that I am far apart from the soul, but my existence is so real. 6、幽默感是关键。我就没有那样的天赋,哈哈。我的意思是,我的幽默感里,还掺杂着某种悲剧感。 A sense of humor is the key. I don't have that talent, ha ha.

I mean, I have a sense of tragedy in my sense of humor. 7、他怎么死的,没人知道没人关心。 How did he die? No one knows nobody cares. 8、不在乎太容易了,在乎才需要勇气。 It doesn't matter too much. It takes courage to care. 9、不在乎谁都会,要有多大勇气才能学会在乎。 Do not care who will, how much courage can learn to care. 10、我年轻,又年老,连灵魂都无聊至极。 I am young and old, and my soul is boring. 11、你难道没有受够的时候,没有想过让某人滚蛋? Don't you have enough time to think of letting someone go? 12、在试图成为父母之前,人们应该先确定自己到达标准。别在家里做实验。 Before attempting to become a parent, one should first determine that he has reached the standard. Don't do experiments at home. 13、失败的意义是,让每个人都失望,包括自己。 The meaning of failure is to let everyone down, including himself. 14、穷尽一生,我们要学会的,不过是彼此拥抱。 All we have to do is to hug each other.

医患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_邱杰

医学社会学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1月第30卷第1期总第372期医患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 邱 杰①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学伦理学最基本的问题。对医患关系本质属性的定位是医患关系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探讨和辨析医 患关系本质属性定位的分歧后,从医患关系的主体建构角度,将医患关系归结为情感关系、契约关系和消费关系,这对分 析医疗纠纷原因,消解医患矛盾冲突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患关系,情感关系,契约关系,消费关系 中图分类号:R-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9)1-0023-03 Three Manifestations of Doctor-p atient R elationship Q IU J ie.College of Political S cience and L aw,A nhui N ormal U2 niversit y,W uhu241000,China Abstract: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f undamental issue of medical ethics.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octor -patient relationship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its research.Base on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different kinds of understanding,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considered to be emotional relation2 ship s,contractual relations or consumptive relations f 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 frame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2 ship.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medical disputes,resolve doctor-patient conflicts and con2 struct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K ey W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emotional relations,contractual relations,consumptive relations 当前医患关系恶化已成为不争事实。笔者认为,冷静探究和反思这一事实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期消解医患矛盾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还应从对医患关系本质属性的定位着眼。目前学界关于医患关系的本质定位存在分歧,主要表现在将医患关系视为:(1)特殊的商品交换关系;(2)供求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3)一种双向的、特定的人际关系;(4)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5)契约关系(合同关系);(6)民事法律关系;(7)信托关系;(8)消费关系;等等。上述第(1)、(2)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医患关系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关系,“救死扶伤”也不是一种等价交换,医疗行业不能等同于服务行业。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始终认为,医疗保健服务不是一般的商品,医患关系不是商品交换关系[1]。第(3)、(4)种观点不言自明,并未涉及医患关系的特殊本质。后几种观点虽从不同视角把握了医患关系的特性,触及了本质,但都失之完善,以一概全。 那么,对医患关系本质属性的认识能否达成跨学科的共识呢?一方面,从内容的角度可将医患关系划分为医疗关系、经济关系、道德(伦理)关系、法律关系和文化关系等技术关系和非技术关系的集合。这在学界已达成共识,但这种从客体角度的划分只不过是一种对现象的描述、罗列和分类。另一方面,如果从主体建构的角度,则可将医患关系的本质属性视为一种基于一定利益基础之上、广泛渗透着伦理关系的主体互动的特殊社会关系。其表现形式有三种:即情感、契约、消费。三者可视为强度或紧张程度依次增强的社会关系。相应地,这三种形式表现的医患关系可以称之为情感关系、契约关系和消费关系。情感关系意味着心甘情愿,契约关系意味着理性自觉,消费关系意味着被迫无奈。 1 情感关系 所谓情感关系,是以情感为纽带连接起来的社会关系。建①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关系,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家庭关系,建立在友情基础上的朋友关系,建立在同情基础上的帮扶关系,建立在真情基础上的信任关系等都可视为情感关系。 医学是以有生命、有情感的人为研究对象,与人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的科学。医学不仅是“为学之器”,更是“为人之道”。这也赋予了医患关系“为人”的基本价值指向。换言之,在现实的医患关系中,医者不应仅仅是治疗疾病的“医匠”、“工匠”,更应是富有情感,深怀同情,充满责任、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医生”或“医师”,患者也应尊重医师的劳动,尊重医生的职业自主权,尊重医生的专业权威,理性对待医疗行为。在医疗活动中,医生对患者的关爱、救助和患者对医生的理解、信赖以及医患之间为战胜共同敌人———病魔的战友或同事关系就是一种情感关系。 这种关系仅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即可得到印证。医患关系作为人类文化中一个特有的组成部分,折射了文化传统的精神,刻上了社会结构的印迹,辉映了医学模式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有着较强的熟人社会特征。医患关系亦是在紧密的亲缘、熟人关系和无所不在的舆论压力下产生的人情网络,故而患者对医师有着高度的信赖,认为只要将自己的病情托付于医师,医师定能为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医师为了维持自己的荣誉地位,也一定会对患者怀着深切的仁爱和同情,“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心存仁义”、 “普同一等”、 “皆如至亲”。 随着人们交往的范围日益广泛,交往对象扩展到了更多的陌生人,社会不再是狭小封闭的“熟人社会”,而是“道德陌生人”之间的社会网络。虽然道德同情在新医学模式下得到了重新审视,但在临床中生物医学模式的旧观念根深蒂固,技术化的医学及其治疗理念导致在临床医疗中普遍缺乏人文关怀的精神[2]。医患之间直接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疏远了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影响了医患之间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患者所需要的理解、同情、关怀和照料也就无法得到满足。医患之间的温情趋于淡化,人性的温暖被沉浸在“物化”的冰河中。有研究显示,在频发

从患者的维度看医患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患者的维度看医患关系 作者:曹佳音, Cao Jiayin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科学系,天津,300070 刊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英文刊名:CHINESE MEDICAL ETHICS 年,卷(期):2008,21(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2条) 1.易伍林传媒介入医患纠纷的原因及作用探析[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7(10) 2.H·T·恩格尔哈特;范瑞平生命伦理学基础 2006 3.吕卫红妻子难产丈夫拒绝签手术单,致死两条人命 2007 4.郭继志;李恩昌;施培新现代医学社会学 1989 5.邱仁宗医患关系严重恶化的症结在哪里[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5(11) 6.粱思齐女患者惊怒他人闻诊室,医生被迫脱裤演示息事 2007 7.张金钟;王晓燕医学伦理学 2005 8.张金钟;王晓燕医学伦理学 2005 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72 10.罗国杰伦理学名词解释 1984 11.新华网患者并没有死亡,花圈却抬到了医院门口 2007 12.W·H·Jones希波克拉底"流行病" 1962 引证文献(2条) 1.陈顺平.倪显达.胡元平.戴珂珂.吴琪超声影像工作中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因素及处理[期刊论文]-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1) 2.杨继平.张耀鸿.韩学军.王兴超消极情绪与满意度:患者对医态度的中介作用[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a1213238.html,/Periodical_zgyxllx200804030.aspx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教学文案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明显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加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局面,医院以及医护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患沟通,架起医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增进相互理解,化解医患矛盾,共同营造文明的医疗环境,切实维护双方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 一直以来,医患关系基本是健康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患关系紧张演变成为医患矛盾,困扰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据中国医师协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医疗纠纷的数量与案件增长较快,每年约以30%的速度增长。在频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余80%是由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同时,由于医疗纠纷增多,导致部分医生在工作中因缺乏安全感而采取规避风险的“防御性医疗行为”,不愿施行风险性较高的诊疗手段,原本凭经验就可以诊断的病情却增加了许多检查项目,不仅浪费了卫生资源,也使医患关系陷入继续恶化的怪圈。 (二)医患纠纷形式各异。近年来医患纠纷形式多样,内容不尽相同,其中包括医疗态度、医疗收费、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医疗美容、医用产品质量等纠纷。例如,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整形美容行业兴起的近10年来,因美容引起的投诉平均每年有2万起,成为医患纠纷的新内容。 (三)医患矛盾尖锐化。近年来,我国因医患关系紧张而导致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地方甚至因矛盾激化引发杀人和爆炸等恶性事件。 (四)医疗诉讼明显增加。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医疗事故侵权纠纷案件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不断增多。

如何看待医患关系

如何看待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 答:我认为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发生原因主要来自医者、患者、管理者三方面。 首先,医者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医疗界大多数的医务工作者都是认真负责、富有爱心、同情心,具有奉献精神,否则我们也不会选择这个职业,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样一个群体中,也存在一些医德差劲的人,他们在对待患者是缺乏责任心、粗心大意,造成患者对其甚至整个医务工作者的不满。另外,根据我们目前的国情,尚不能保证所有的医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经验在同一个高水平,这样就造成了由于医务者的医术不高、经验不足等等原因不能满足患者对疾病的疗效期望值而引发患者对医务者的不满。最终造成医患纠纷。 其次,患者方面,在他们的观念中,医生越老看病越好,越有权威,因为造成了他们对年轻的医生不信任,同样的问题,即使答案一样,但他们更相信由老医生口中说出的结果。患者身患疾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把因疾病产生的不良情绪,如焦躁、愤怒等,统统发泄在医务工作者的身上,而医生也是普通人,当来自对面的负面情绪过多时,则造成的双方的冲突。且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缺乏,对健康的期望值过高,当治疗的效果在达不到他们所期望的时候,亦可引发纠纷。 最后,管理者方面,现在国家的卫生管理者正逐步把医院推向市场化,追逐经济利益,从而造成了一些过度检查、过度收费现象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了患者对医院的抱怨不满。 知道了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我们就应该从一下几方面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第一,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医术水平及医德水平,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 第二,对患者也要实施就医的道德宣传。 第三,改善国家的医疗体制,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 此外,我们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双方面约束,规范医患关系。

巴尔扎克作品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巴尔扎克作品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1、男子的才对于德而言,就和美貌之于女子差不多:能给人以希望。——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婚约》 2、苦难好比一道神奇的符箓,能加强我们的天性,使猜忌与凶恶的人愈加猜忌愈加凶恶,慈悲的人愈加慈悲。——巴尔扎克《夏倍上校》 3、真正的考验是在痛苦和幸福上。当两个人通过了这两种人生的考验,在这过程中每人的优缺点都暴露无遗,也观察了彼此的性格时,他们就可以手携手一直走到坟墓了。——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婚约》 4、在爱情方面,别有用心的虚假总比真面目可爱,就因为此,才有许多男人肯在一般手段高明的女骗子身上挥金如土。——巴尔扎克 5、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守财奴的生活,便是不断的运用这种力量为自我效劳。他只依赖两种情感:自尊心与利益。但利益既是自尊心的实际表现并且是真正优越的凭据,所以自尊心与利益是一物的两面,都从自私自利来的。这种人物涉及所有的情感,可以说集情感之大成,而我们个个人都跟他们一脉相通。哪有什么全无欲望的人?而没有金钱,哪个欲望够满足?——巴尔扎克《欧叶妮·葛朗台》 6、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受难,枯萎。——巴尔扎克《欧叶妮·葛朗台》 7、逆境不就是命运的试金石吗? ——巴尔扎克《高

老头》8、"L'amour n'est pas seulement un sentiment, il est aussi un art. 爱不光是一种感情,也是一门艺术。- Honoréde Balzac 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网络名言集》"9、感情等于才分。感受是了解的对手,正如行动是思维的抗衡。一个有天才的朋友可以通过友情、领会,和他并驾齐驱。一个常人有感情作基础,就可以比倒最伟大的艺术家。这说明女人为什么爱着一些“蠢才”。——巴尔扎克10、到处是真苦难,假欢喜。——巴尔扎克《高老头》11、哪里有穷困,哪里就有苦难。苦难,穷困,蓄势极猛,苦了,穷了,斯滥矣,大权在握,就会滥用,其理自同。——巴尔扎克《乡村医生》12、做点好事,待人要仁慈、宽厚;总之,用你的谦虚来避免厄运吧。——巴尔扎克13、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14、目的高尚,会使所做的事情都同样高尚。——巴尔扎克15、实笃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欺的性格,不论身处哪个阶级,就算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巴尔扎克16、长命也许不够好,美好的生命却够长。——巴尔扎克17、人们有多少需求,就能创造多少财富。——巴尔扎克18、艺术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思想。——巴尔扎克19、他不断地处于与人奋斗、与天地奋斗之中,没有功夫去尽情卖弄。只有花花公子才会大肆卖弄,迫不及待地将转瞬即逝的一季庄稼收割下来,那种自尊与不管是什么东西,凡从它手下经过就要抽税的海关相差无几。——巴尔扎克20、年轻时费过力气学到的东西,即使是无聊对我们也有用。——巴尔扎克21、拐弯抹角的路成不了

医患关系演讲稿

各位~~~~,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站在一个患者的角度思考医患关系》。 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生病。我们在座的每个医护人员,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也都有成为患者的时候,而大家的本行都是受人敬爱、被人嘱托的医护人员,所以,我个人觉得,要我们这群穿着洁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来思考“假如我是个患者”这样的问题,是真正的对现在所存在的紧张的医患关系进行的一次好的思考和理解,是一种站在自己的职场位置思考我们每天要面对的患者的一个良好认识。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 假如我是个患者,那往往我对医学知识的获得和认知,将大多数都来自我的医生和护士。面对一个我陌生的领域。我希望我的医生能耐心的告诉我这个病究竟是怎样,需要采取怎样的治疗手段,以及这种治疗手段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又是什么。 我觉得作为一个患者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知情权,有的时候出于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患者的家属也是应该具有最基本的知情权的。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我的医生,哪怕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个患者,也希望他们本着为病人身体负责的态度,对每个病患都能有自己的耐心诊治和准确的治疗方案。对于我们医生来讲,每天要面对的是一大堆病人,但是又是哪一个不是怀着诚挚的、惶恐的心,把我们的医生当做救命稻草,当大慈大悲万能的观世音菩萨,对自己的生命质量怀着最真的诚心。 一则有趣的民间传说可作为注脚。唐朝药王孙思邈外出采药,遇一只母虎张口拦路,随从以为虎欲噬人而逃,孙思邈却看出虎有难言之疾。原来这母虎被一长骨卡住了喉咙,是来拦路求医。孙思邈为其将异物取出,虎欣然离去。数日后孙思邈在返程中途经此地,那虎偕虎崽恭候路旁向他致意。这个故事起码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即使是吃人的猛虎患病,医生也应本着仁义之心为它治疗,何况生了病的人呢;第二,即使是吃人的猛虎对于为它解除病痛的医生也怀有感恩之心,有礼貌地回应。从某种意义上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正是医患关系的最基本特点。 假如我作为广大患者中的一员,我也希望我们患者能对医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能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手段采用一颗感恩的心,将心比心,都站在自己的对立的一面多想想,也就能尽可能减少现在正在热议的“医患关系”。要是每个人对治疗稍有不满,都带人过来打砸抢,那给我们看病诊断的医生的人身安全怎么保证?什么是和谐,和谐不能以牺牲我们医护人员的安全为代价。他们农民的命是命,咱们医务工作者的命不是命吗? 如果每次都以我们的退让告终,以后医院就是一个没有公信力的地方了,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质疑我们的诊断。 前段时间热播的反映当代医患关系的电视剧《心术》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编剧六六瞄准的就是这个敏感的医疗题材,她是更深一层走入医生的世界,从这部剧的态度来看,医生很辛苦,病人也不轻松,医患关系的紧张不能仅仅靠他们二者之间完成调和,这还需要国家的更多投入,说到底,还是有朝一日的全民医保才能真正缓解这种矛盾,医生和病人都不用去为生病发愁,那时候大家都会更加专注于病情,而不是医疗费用的问题。 好了,我的演讲结束了,我希望用《心术》里的一段话和我们大家共勉: 一个预备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去训练他的仁术。心术不正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作为医生,仁心固然重要,但仁心大于仁术,怕也不会是好医生。 谢谢大家~!

心术经典台词集锦

心术经典台词集锦 经典语录 心术经典台词集锦 1、现在打**得讲究三规,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干规定的事。 2、我宁可在一个演员那里当赖皮狗,也不愿在你这里当白马王子。 3、经典只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人们在引用的总是那句话最恰当。 4、先生的钱和大夫的钱不能欠,那以后没人教书,没有人看病了。 5、你对别人要求松点,就不会总失望:你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就不会总沮丧。 6、我希望天底下所有的妈妈都有健康活泼的孩子,不必遭受象我这样的痛苦。 7、没有杀过人的医生不是好医生,没有绯闻的女演员也不是好演员。 8、再提32我就嫁你信不信?你要再敢提嫁我就娶你信不信? 9、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行于左;而目不瞬。

10、你年纪轻,没经验,今天就让久未出山的二师兄教教你什么叫做过五关斩六将。 11、把坏的往好里拉,把死的往活里拉,这是每一位医生被训练的第一反应。 12、像你永远这么堆着脸跟别人笑的话,早晚有一天就跪在别人面前哭。 13、为了减少疤痕,你永远不要轻易地对你不了解的事情说yes,尤其像这种人命关天的。 14、如果,看病不再是消费,不再是家庭负担,会不会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意外二字呢? 15、兄弟之间。可不就是两肋插满了刀,不是你插我刀,就是我插你刀吗? 16、如果思恋能回收眼泪,时间会不会治愈从前。但愿曾经荒芜的心田,还能开出繁华一片。 17、报复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感。真正的快感来自于,你有报复的能力,而你选择原谅。 18、您的理想很美满,掌管的钱包却很骨感。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就是我与你之间的距离。 19、我认为各行各业也是同理,如果你是冲着高收入高地位来的,你必然有一天也会被淘汰! 20、我无语,冷场很久,吐一句:如果他爹是干部,而不是农民,如果他本人是干部而不是农民,他就忠孝都有了。你是鄙视他,

5-新时期和谐医患关系试题和答案.docx

11.()说到:“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 单选 ) A 狄德 罗 B 狄更斯 C 林肯 D休谟 12.伦理学的(),是指人们在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应该享受的利益。( 单选 ) A权利 B义务 C报偿 D权力 13.()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情绪和态度的流露。( 单选 ) A情感 B良心 C幸福 D谨慎 14.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医德的()。( 单选 ) A根本任务 B基本要求 C实现途径 D根本宗旨 15.在医德基本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单选 )

A医德范畴 B医德基本原则 C医德规范 D医德良心 16.医德教育是医疗卫生行业的一项重要的、特殊的工作,它是一般思想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只有掌握 它的专门的教育规律、途径和方法,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体现其()。( 单选 ) A社会性 B专门性 C经常性 D多样性 17.()就是运用人们对心中道德楷模仰慕崇拜和追求的心理,影响和引导医务人员向楷模学习的一种 教育方法。 ( 单选 ) A传统教育 B典型案例教育 C实践教育 D榜样引导 18.()是医德评价的社会标准。 ( 单选 ) A医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治疗和康复 B医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医学科学发展和揭示人类的生命奥秘 C医学行为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D以上都对 19. ()是指在道德评价中主张根据行为主体的主观动机来判定其行为的道德性质及其意义的理论。( 单选)

A动机论 B效果论 C目的论 D手段论 20.()是人们针对一定时空中发生的事件、现象、行为、言论做出的评价和议论。( 单选 )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同行评价 D内心信念 21.道德需要在人的需要结构层次中属于高级精神需要,是对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是行为主体道德自律的内在机制。体现医学道德修养的()。( 单选 ) A自律性 B内驱性 C渐进性 D无限性 22.处在()中的人不明了所做事情的意义,浑浑噩噩、不识不知。( 单选 ) A功利境界 B自然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23.处于()中的人,懂得社会与个人不可分离的关系,能够知礼行义,以给予、创造和贡献作为自己行为的目的。 ( 单选 )

哲学观点看医患关系

哲学角度看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现状;哲学观点;重建; 医患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自从医学产生和医学作为一种职业活动形成以来,就存在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古代中西方对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都很多朴素的论述。医患关系,顾名思义,指“医”和“患”的关系。从普遍意义来讲,即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患方为了满足诊疗的需求而与医方自愿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自古而有之,是伴随着医护工作者在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1] 1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不断充实和提高,医患关系却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海医科大医院管理处曾调查全国7所医院,在582份问卷中发现:认为目前医患关系和谐和比较和谐的占24.33%,而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和比较紧张的占29.7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临床医学院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7.6%的医生近来碰到或时常听说医疗纠纷,71.7%的患者碰到或听说过医疗纠纷,近100%的医学生认为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表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高达98.4%。 [2]窥一斑见全豹,现存的医患关系令人担忧。 1.1 医患关系间的开放性不够 医患双方的交往是建立在祛除病痛的共同目的基础上的。这决定了医患双方应在有效的沟通中尽量体现开放性原则,即双方应在充分的交流与对话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开放性意味着在合作中尊重对方需求,并对此作出积极反应,保证合作顺利进行。医患关系系统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3]一方面是医方或患方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另一方,最大限度公开信息,实现更有效的合作,达到令双方满意的医疗效果;另一方面是医方或患方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另一方,正视对方的实际需求,实现更有效的交流,保证医疗过程顺利进行。 开放性是医患系统的重要特性。在现实中医患双方由于沟通技巧的欠缺以及对沟通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严重的沟通障碍。再加上医疗收费中的不透明性等具体问题,导致医患系统的开放性程度低,致使医患关系紧张。 1.2 医患关系间的医患信息交流不足 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交流活动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始终,患方从进入医院开始直到出院一直要面对不同部门的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就在这种交流中形成。信息交流的合作共享程度是衡量医患关系是否正常的一个基本标准。但在现实中,医患间的信息交流存在着巨大障碍。医患信息交流的不足受多方面因素制约,首先是医患双方对信息交流的期望值不同。其次是医患双方在信息交流上的技巧不足。另外,医方在交流中需大量借助医疗专业中的行业术语对情况进行介绍,但由于患者对这些术语的理解有限,无法形成对医方陈述的完整认识,甚至以揣测代替医方的正式介绍,使信息交流的结果进一步恶化。 2 医患关系的哲学性质 从哲学的角度看,医者和患者恰恰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在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中维系了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古人说的“医乃仁术”,事实上,医患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