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园林意境设计

合集下载

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

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

社会效益的发挥是,合计单位在进行整体规划之前,就应当统筹把握到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情形与人文紧急状态,然后再进行合理设计与经济成本的投入。

此外,针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后期管理维护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需要进行预备管理,尽可能地挖掘出其中可进行开发的经济内容,运用稳定的资金来创造效益,以充分维持后期的管理运营,在生态性、观赏性以及经济性兼备的情况下来确保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为城市居民持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满足其生活当中的各项需求。

3结束语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设计都在朝着大规模以及复杂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单位针对市民需要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活空间,还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当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为了能够有更为良好的发展与影响,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吸收先人的设计经验来逐步完善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

参考文献[1]徐可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6 (16):86.[2]施林.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业,2016(10):75-76.[3]李萌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7,22: 62.[4]刘霞,华祝龙.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四川水泥,2015 (02):248.收稿日期:2019-2-16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余卉王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摘要:本文笔者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北方依山而建的卧佛寺以及南方位于城市中的寒山寺。

笔者通过对寺庙内植物种类的调查以及对植物群落的分析、对各种类植物进行文献上的查阅寻求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寓意两个方面着手,从而总结出南北方、城市及倚山的寺庙园林在植物种类及运用方式上的大致区别。

也从寺院的布局方式以及结构分析二者对宗教禅意的营造方式。

关键词:寺观园林;植物应用;禅意营造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52-02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支之一,其数量相对于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要多很多。

基于禅宗文化精神的城市公园设计——以金台山森林公园为例

基于禅宗文化精神的城市公园设计——以金台山森林公园为例

基于禅宗文化精神的城市公园设计——以金台山森林公园为例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园林景观缺乏地域特色,景观风格逐渐趋同。

为打造差异化的城市公园景观,本研究以新兴县金台山公园为例,充分挖掘独特的“禅宗文化”特色与自然资源优势,将禅文化精神融入到金台山森林公园的景观建设中,打造具有文化体验的城市地公园景观,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禅文化;地域特色;城市公园;引言城市公园是居民最便捷接触自然、休闲放松的城市公共绿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景观设计现状的杂乱繁复,各种异域风格与视觉冲击的景观形式越来越多,文化传承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表达,对于文化融入场所精神的设计缺乏深入[1]。

作为景观建设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场地文化精神融入到景观建设中,达到未来公园城市的建设标准,即对城市自然资源的充分认知和自然生态环境保留,创造生态、多元和特色的城市景观[2]。

禅宗文化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佛教,以心性为本,指的是高度专注的精神,“空”的精神修持。

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纯净质朴、直指人心最纯净的状态[3-4]。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禅宗情感的结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智慧。

禅宗文化一直以来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对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发展更是起到推动作用。

传统园林中讲究的“天人合一”和现代审美中极简主义追求的以较少的形状、物体和材料控制大尺度空间的理念,均与禅宗文化中崇尚自然、不需繁杂修饰,直指事物本质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5-6]。

禅意景观追求“空、灵、寂、透”为基本要素,在意境营造中讲究实景与内心顿悟方面相融合[7]。

为了探究禅宗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期望为城市公园的特色景观寻找一个新的设计思路,对促进城市景观文化差异化和特异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场地特征分析1.1项目区位与选址金台山森林公园位于新兴县城西南部,横跨新城、六祖、簕竹三镇,总体规划范围占地约3.3 万亩。

禅意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与升华

禅意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与升华

浅谈禅意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与升华摘要:本文主要从现代设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佛禅宗教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分别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室内设计三个方面探讨“禅意”为现代生活所创造的积极意义,以及通过对空间中禅意的解读,剖析禅意对生活的影响及对人心灵的感悟。

关键词:禅意美学;建筑;景观;室内中图分类号: 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079-01一、禅意的由来“禅”这一字最早来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可意译为“静虑”、“思维修习”、“功德丛林”等。

而在后世一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之中,禅意在不同人心中产生了不同的见解。

一般人理解的禅,即为参禅。

是指在身心完全安静的状态下参佛悟禅、思考顿悟的过程。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心脉论》),而“禅”作为禅宗哲学与美学的本体范畴,其体现了人的审美境界。

而今天,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积累后,无论在世界的东方还是西方,“禅”这种具有东方古老且神秘的字眼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意念。

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已经将“禅”的灵魂升华或赋予新意融入到了社会、文化和生活的各个层面里。

二、禅意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一)建筑空间里的禅“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早在千年之前,中国古人就已经道出了建筑之根本——空间。

在茫茫大自然中,空间是无限的,是暧昧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

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却是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获取实实在在的空间的。

就简单的一面墙而言,就能把自然空间分为阴、阳两个空间,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暗示。

所以空间是集多种功能要素为一体的综合体,而如今的建筑空间不仅仅只需要满足其使用功能,还需要把其审美以及精神层面作为追求的目标。

在这一点上,日本不少优秀建筑师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思想发生巨大发展,其不仅吸收了西方设计的精髓,更是融入了很浓的东方韵味,尤其是日式建筑在禅意空间的营造方面值得称赞和学习。

禅意意境打造方案策划书3篇

禅意意境打造方案策划书3篇

禅意意境打造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禅意意境打造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禅意意境越来越受到青睐。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充满禅意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这里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远离喧嚣与浮躁。

目标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置,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禅意氛围,使人们能够沉浸其中,获得身心的放松与启迪。

二、禅意元素分析1. 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竹子等,体现自然之美。

2. 简洁线条:简洁流畅的设计,展现出简约之美。

3. 淡雅色彩:以素色、柔和的色调为主,营造宁静氛围。

4. 光影效果:利用适宜的光线,创造出静谧的感觉。

5. 绿植点缀:增添生机与自然气息。

三、空间规划1. 入口区域:设置简洁的标识和小径,引导人们进入禅意世界。

2. 庭院:布置假山、流水、绿植等,营造宁静的自然景观。

3. 室内空间: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冥想区、阅读区、休闲区等。

4. 走廊与通道:保持简洁,可布置一些禅意画作或书法。

四、装饰与布置1. 选用木质家具,搭配柔软的坐垫和靠枕。

2. 墙面悬挂禅意书画作品。

3. 摆放造型简洁的花瓶,插上淡雅的鲜花。

4. 地面铺设天然材质的地毯。

五、音效与香氛1. 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如古琴、古筝等。

2. 放置天然香薰,散发淡雅香气。

六、服务与体验1. 提供专业的禅修指导和冥想课程。

2. 准备禅意茶饮和点心。

3. 定期举办禅意主题活动。

七、实施步骤1. 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

2. 采购所需材料和装饰品。

3. 逐步进行施工和布置。

4. 进行调试和完善。

5. 正式对外开放。

八、预算安排列出各项费用的大致预算,包括设计费用、材料采购、施工费用、装饰品费用等。

九、效果评估定期收集顾客反馈,评估禅意意境的打造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篇二《禅意意境打造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对于内心宁静和精神寄托的需求日益凸显。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充满禅意意境的空间,让人们能够在这里寻得片刻安宁与放松,远离喧嚣与浮躁,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被誉为“吴中四大名园”之一。

这座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的园林,以其独特的意境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微缩意境的营造:苏州拙政园以其小巧玲珑、精致细腻的布局而著称。

整个园林被分成数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意境。

园林的最南端沐春堂,极富山水意境,湖泊和亭台相映成趣;而东部的寒山寺则营造出古刹深处的宁静祥和之感。

二、曲径通幽的手法:苏州拙政园以曲径通幽的手法来引导游客的视线和步伐,使游客能够逐步体验到不同的景致和意境。

从园林的南门进入,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依次欣赏到若干座精美的亭台和花园,如百川争流、琴韵悠扬的拙政亭、檐流瀑布等。

三、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苏州拙政园注重营造一种融合自然和心境的意境。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核心思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的中间主体建筑岇山书院,被大片碧绿的池塘和花木环绕,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四、禅意与人文的交融: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融入了禅意和人文情感的元素。

园林中的一些景点和建筑物都有着深厚的禅意和文化内涵,如“琴台”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禅宗,而琴台亭上悬挂着“虚空藏菩萨”的匾额。

园内的花卉、石头和湖泊等自然元素也与中国的文人墨客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虚实结合的构思: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巧妙地融入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园林中的很多建筑物和景点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设计,让游客的视线在虚实之间游移,增添了意境的变化和趣味性。

园林内有一条弯曲的水道,水面上摇曳着倒影,而周围的亭子和建筑物正好映入水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景观。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处在于微缩意境的营造、曲径通幽的手法、心境与自然的融合、禅意与人文的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构思等方面。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动静结合、人文自然共融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日本“禅”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应用研究

日本“禅”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应用研究

日本“禅”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应用研究作者:赵晖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6期佛教“禅”的理念是传达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存在的思想,利用“禅”的视角与文化达到美化环境及周边景观的作用。

日本文化是以积极吸收新成分而获得发展的发展。

日本传统庭园杰出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各种元素或造型元素的简单排列,而是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与现实景象相适应的本质性要素,是以一种逐渐的形式来提炼庭园的结构表现。

日本是一个非常盛行禅意庭园表现的国家,通过一些在环境中造景手段让庭院充满安静、空寂的氛围,以此来表达禅意的意境。

其中,日式庭园经历了种种的文化变迁,但它的变化和发展同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一样,一种以积极吸收新成分而获得发展的发展。

日本传统庭园杰出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各种元素或造型元素的简单排列,而是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与现实景象相适应的本质性要素,是以一种逐渐的形式来提炼庭园的结构表现。

而日式庭园的代表枯山水风格,正是恰到好处表现出这种通宁静与自然之美、禅宗清闲、洁净的氛围。

1.禅宗的源起及分类佛教自汉代以来传入中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中国境内先后形成了如净土宗、密宗、禅宗、律宗、天台宗等十个宗派,在众多宗派当中,禅宗对于中国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迦叶尊者,据说是印度禅的初祖,在他以后传了二十七代,至菩提达摩是第二十八祖,也是印度禅的最后一祖。

而后达摩祖师来到了中国,便成了中国禅的初祖。

所以达摩在佛教禅宗史上,可说是沟通中印禅宗思想的一座桥梁。

“禅定”作为佛教一个宗派的修持手段,用来平息人们内心的种种烦躁与痛苦,但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的推进作用。

“禅”不再只是佛教中的专属名称,而是渐渐的形成为一种文化,也就是利用禅的观念来作为一种审美情态,这样的情态开始影响人们的观念。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禅宗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智慧;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禅意文化也开始被应用于人们对环境进行的改造中,这样富有禅意的景观便应运而生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哲学思想便成了日本思想发展的借鉴。

禅意景观空间设计与造型分析--以牛首山西入口节点为例

禅意景观空间设计与造型分析--以牛首山西入口节点为例

1.引言当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当代建筑风格基本上均维持于同一个体系中,为了规避当代建筑都朝向着千篇一律的趋势而发展,不同的设计师均需要选自当地具备地域性以及民族特性的建筑而进行建筑艺术设计,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建筑设计师也需要尽可能地将富有情感色彩和诗意的建筑作品创设出来。

因此,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佛家文化——禅,又重新被设计师们利用在建筑艺术设计上,开展各种禅意相关元素和意象的增添。

2.禅意景观的由来禅意也就是禅心,泛指清空和安宁的心境,禅意将中国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即阐明了禅宗文化的核心内容,禅宗开始于达摩,盛行于中唐到晚唐的过渡时期,它曾经也是佛教最基本的象征之一。

禅宗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中国唐朝知名诗人贾岛早年出家成为僧人,他曾经在《松下偶成》中阐释了自己对禅意的理解,即顺其自然、逆来顺受、自然而然,人本出于自然,最终将回归于自然,人和自然景物同行相处。

禅文化经常可以为我们直接地展现出僧人和寺庙,通常来说,在清幽静谧的自然森林中,可以在阴暗处看到一座“孤独”的寺庙矗立在山上,庙宇同大自然也是相互而融合的,僧人们曾经在这种自然景观之下里面念佛经、阅金刚经,他们不但要让自己立地成佛,也需要返景观心,唯有如此才能在一刹那之前领悟到永恒的真谛,他们在杳无音信的深山修行过程中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正能量、与世无争、清心寡欲的,禅意的核心思想就是同和自然环境必然融为一体,这种缘分是禅意自然观的表现,植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而寺庙中的各种植物在造景的过程中均表现了寺庙中香火不断而源远流长的思想和境界。

禅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处于唯心主义的回归自然和随心所欲的生活态度,可以将当代人内心深度思想和灵魂展现出来,该观念孕育、蕴含着中国传统禅学思想的沉淀,而更多的是需要凭借禅意而识心见性,最终将一种精神理念造就出来,与此同时,这也是设计师对建筑艺术美感的追求,由此寻找到心灵精神和自然环境两者的融合,由此达到营造出具有禅意文化的景观空间,亦能满足人们地视觉追求以及心灵上的精神需求。

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

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

社会效益的发挥是,合计单位在进行整体规划之前,就应当统筹把握到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情形与人文紧急状态,然后再进行合理设计与经济成本的投入。

此外,针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后期管理维护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需要进行预备管理,尽可能地挖掘出其中可进行开发的经济内容,运用稳定的资金来创造效益,以充分维持后期的管理运营,在生态性、观赏性以及经济性兼备的情况下来确保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为城市居民持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满足其生活当中的各项需求。

3结束语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设计都在朝着大规模以及复杂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单位针对市民需要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活空间,还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当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为了能够有更为良好的发展与影响,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吸收先人的设计经验来逐步完善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

参考文献[1]徐可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6 (16):86.[2]施林.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业,2016(10):75-76.[3]李萌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7,22:62.[4]刘霞,华祝龙.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四川水泥,2015(02):248.收稿日期:2019-2-16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余卉王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摘要:本文笔者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北方依山而建的卧佛寺以及南方位于城市中的寒山寺。

笔者通过对寺庙内植物种类的调查以及对植物群落的分析、对各种类植物进行文献上的查阅寻求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寓意两个方面着手,从而总结出南北方、城市及倚山的寺庙园林在植物种类及运用方式上的大致区别。

也从寺院的布局方式以及结构分析二者对宗教禅意的营造方式。

关键词:寺观园林;植物应用;禅意营造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52-02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支之一,其数量相对于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要多很多。

新中式禅意风设计理念特点

新中式禅意风设计理念特点

新中式禅意风设计理念特点
新中式禅意风设计是一种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禅意哲学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1.自然简约:新中式禅意风设计强调质朴自然的材质选择和简
洁明快的线条,摒弃繁琐复杂的装饰,追求简约而不失品质。

2.深远意境:设计以禅意哲学为灵感源泉,追求恬淡寡欲、清
静宁和的意境,打造精神空间和修身养性的居住环境。

3.传统元素:新中式禅意风设计融合了传统中式的建筑、家具、摆件等元素,如庭院、雕花、镂空门等,以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并赋予其现代气息。

4.自然色彩:设计注重使用自然色彩,如木质的原色、雅致的
灰白、温暖的茶色等,营造温馨宜人的氛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5.光与影的运用:新中式禅意风设计注重光影的运用,通过独
特的灯光设计和窗帘遮光布局,让光线在空间中透过进一步强调景观和元素的美感。

6.空间布局:设计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流线,追求宽敞开阔、通
透自然的感觉,通过灵活的分隔和合理的布置,创造出宜人而舒适的居住环境。

7.简约的家具摆设:新中式禅意风设计减少家具的样式和数量,
强调简约和实用,以经典中式家具为主,营造宜人与功能相结合的居住空间。

8.仿古手法:设计运用仿古的手法和工艺,如字画的挂件、青花瓷的装饰等,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品味。

9.个性化定制:新中式禅意风设计强调个性化定制,注重与居住者的需求和审美相结合,以打造独特而具有个人品味的家居空间。

10.贴近自然:设计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注重在室内引入绿植、水景等元素,打造静谧舒适、贴近自然的居住体验。

总体而言,新中式禅意风设计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相结合,追求简约、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重新找回内心平静与勃发。

园林中的“禅”元素

园林中的“禅”元素

园林中的“禅”元素禅从不追求以美艳示人,而是力求渗入自然深处,表现出纯洁和简朴,表现出一种平淡、含蓄、单纯和空灵之美。

禅意用物质上的"少",去寻求精神上的"多",将人引入寂静的禅宗境界,让人的精神可以自由徜徉,负重的灵魂便可以得到放松。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每一个自然之物都深有禅意。

禅之水如心,静,悟,无瑕清澈见底,如镜。

林间流淌,滴下。

如心,静,悟,无瑕。

我们的心原本可朴素如此,灵动为水,宽厚如林。

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禅语曰:"善心如水"。

学水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灵活,适境而生。

佛理如水性,以水喻佛,彰明佛理;以水修佛,参水悟心。

禅之竹空性高洁,修身养性最佳虽然万物皆是法,但至净至秽,则是禅的显处。

竹心方得禅,竹外斩思源。

心意怎生得,在竹一瞬间。

竹和莲有相似特质,难以受外物污染,属于至净之物。

至净则无挂无碍,取住之意。

竹子内空,取空性之意。

竹高洁,生命力顽强,有君子之风,取正道之意。

竹林处,皆是静所,取修身养性之意。

禅之石石尤近于禅石头,是宇宙天体中的另一种"生命体",是蕴蓄着自然生命的"聚像物",无论是陨石、化石,还是丑石、美石,都是自然界的"大美而不言"的美的化身。

有一种说法叫"石尤近于禅",其实是一种禅学思想。

在古代,人们认为石中有禅,赏石能悟禅,重视其素淡、沉静、稳重,崇尚其和谐、宁静、自然。

如何来认识和评判禅石呢?有人认为,禅石是"素面清新"之石;也有人认为,禅石是蕴蓄着"幽深、淡雅、宁静、稳重"的一种意味。

其实上述种种共识,都可称为"禅石"。

浅析山西太谷孟家花园的造园意境与造园手法

浅析山西太谷孟家花园的造园意境与造园手法

浅析山西太谷孟家花园的造园意境与造园手法山西太谷孟家花园位于中国山西省太谷县孟村乡孟家堡村,是一座集园林建筑、文化村落和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古典园林,被誉为“北方园林明珠”和“中国北方乡村园林样板”。

孟家花园以其独特的造园意境和精湛的造园手法,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并成为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一大亮点。

下面将从造园意境和造园手法两个方面,浅析山西太谷孟家花园的独特魅力。

一、造园意境造园意境是园林建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园林艺术的核心和灵魂。

山西太谷孟家花园以巧妙的布局和独特的设计手法,营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意境。

1. 禅意意境孟家花园的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禅意元素,使整个园林充满了静谧与宁静之感。

在园中穿行,可见假山、水面、廊架、亭台等景观交错错落,每一处景致都如同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让人身临其境感受禅意之美。

2. 风水意境在古代中国传统园林中,风水布局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而孟家花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这一理念。

整个园林的布局与地形地势相融合,形成了和谐统一的风水格局,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美感。

3. 故土意境孟家花园所在的太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而孟家花园正是在这个文化土壤的滋养下形成衍生。

在园中,可以看到大量传统建筑、古典雕刻和民俗文化元素,这些都体现了园林主人对家园故土的深深眷恋,使园中美景融入民风民俗,凸显了故土意境。

二、造园手法除了园林意境之外,山西太谷孟家花园还以其独特的造园手法著称,这些手法充分展现了园主的智慧和园林艺术的精髓。

1. 多样化布局孟家花园的布局非常多样,以水面、假山、廊架、亭台等景观为主,灵活地安排在整个园林中,使得园中每一个角落都有属于自己的美感。

不同布局的多样性,使得整个园林景色丰富多彩,观赏性极强。

2. 精雕细琢在孟家花园的建筑中,可以看到大量的雕刻艺术,这些雕刻精细而又栩栩如生,无论是在亭台楼阁、栏杆扶手,还是在石雕栏杆上,都展现了园主对园林建筑精益求精的态度,充分显示出精雕细琢的造园手法。

禅意装修风格介绍

禅意装修风格介绍

禅意装修风格介绍来源:吉祥阁禅意生活馆禅意风格的特点概述:东方禅意风格庭院的代表是中式泼墨山水式的庭院和日式洗练素描式的庭院。

中国传统庭院受中国传统哲学和绘画艺术的影响,具有代表性有岭南园林等等。

此类庭院重视师画情意,创造意境,达到了于情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庭院中的自然景物常被赋予人格美,品德美和精神美,庭院追求的是一种清新高雅的格调,注重文化的积淀,讲究气质与韵味,强调点面的精巧。

日式庭院虽自成风格,但其也起源于中国文化。

日式庭院在模仿中国传统山水庭院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了诗情画意,走向了枯寂陀的境界,形成了人们所熟知的“枯山水”庭院,此外,日式庭院还有几种类型,包括耙有细沙纹的禅宗花园、融湖泊、小桥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古典步行式庭园、以及四周环绕着竹篱笆的僻静茶园。

禅意风格的营造:禅意家居风格是近年流行的家居装饰风格之一,它不同于欧美风格的奢华张扬,不同于田园风格的自然清新,比起中式风格的硬朗,它更偏重于讲究一种意境,超然脱俗。

在这里仿佛走进了另外一种生活状态,时间都将缓慢下来,停止思考过去,你会专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专注自己呼吸的长短,内心的起伏变化,一切都清净了。

古朴的雕花、竹制的窗帘、古色古香的家具、金色的佛头等.这些具有传统特色的符号,直接铺陈出浓浓的中式韵味。

从用材上讲究'天人合一',通常以木、石、竹等自然材质为主。

从家具配饰方面来看,多以深色为主,家具陈设讲究对称,重视文化意蕴,再用佛头、古玩、盆景和精致的工艺品来加以点缀。

偶尔出现的曲径通幽处,也有禅房花木深之感。

古色古香的书房散发着淡淡书香,让淡淡的禅味在书房中蔓延,古朴又不乏时尚。

设计上多借用苏州园林独具匠心的'借景'手法,即通过虚实结合,移步换景,于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无限之意境。

吉祥阁禅意生活馆就是禅意装饰的领先者,提倡自然出发,还原人们内心最原始的那种朴实的情感状态。

希望能以物来传达“禅念”,帮助你从外在束缚中解放出来,而达到一种更接近于内心自我、更接近天然的状态,这也恰是禅悟所追求的真我境界,还给生活多一份质朴,让生活能享有多一份安宁。

揭阳禅房造景方案

揭阳禅房造景方案

揭阳禅房造景方案1. 引言禅房造景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入禅宗文化理念的景观设计方案。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针对揭阳禅房的造景方案,旨在通过营造舒适的环境,为禅修者提供一个理想的修行场所。

2. 设计概述本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具有禅宗特色的宜人禅房造景。

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和选择植物,创造出一个和谐、平静、宜人的环境,为修行者提供一个理想的修行场所。

具体的设计概念包括:•禅意空间设计:设计一个闲适的空间,让人们可以从喧嚣的世界中抽离出来,静下心来修行。

在空间规划上,注重景观与禅修空间的相互融合。

•传统禅宗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融入传统禅宗元素,如竹子、石头、庭院等,以展现禅意和宁静感。

•景观布局与规划:根据禅宗的理念,合理规划和布局场地,使得各个功能区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景观。

•植物选择:根据气候条件和禅宗文化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以增加自然感和美感。

3. 景观设计3.1 空间规划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周围环境,对禅房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1.入口区域:为了营造宁静的氛围,入口区域设计简洁、朴素,可以悬挂禅宗文化的标志物,引导人们进入禅修区。

2.禅修区:禅修区是禅房的核心区域,可以设置禅修室、禅宗元素景墙等。

景墙上可以悬挂禅宗经文或禅师语录,为修行者提供心灵的滋养。

3.瑜伽区:在禅房的一侧设置开放式的瑜伽区,供修行者进行瑜伽锻炼。

4.庭园区:庭园区通过合理布局和植物的选择,营造出一个宜人的环境。

可以在庭园区设立凉亭、小桥流水等景观元素,为修行者提供休憩和观赏之地。

3.2 禅宗元素的融入为了展现禅意和宁静感,应在禅房的景观设计中融入传统禅宗元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禅宗元素:•竹子:竹子是禅宗园林中常用的植物,象征着静和空。

可以在庭园区域种植一些竹子,增加禅意。

•石头:石头是禅宗园林中的常见景观元素,可以用来营造自然的景观氛围,增加禅修区的宁静感。

•水池:在庭园区域设置一个小水池,让流水潺潺的声音传入耳中,为修行者提供一个安静的修行环境。

禅宗思想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彼得·沃克为例

禅宗思想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彼得·沃克为例

7设计美学论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高速发展,但同时,社会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

单一的城市景观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人们对景观的要求已经上升到功能和精神兼具的层面,甚至是精神大于功能的层面。

如何通过设计赋予中国园林更强的文化内涵,增强现代中国园林带给人们心灵深处的感动,成为设计师的关注点。

增强现代中国园林设计中的禅宗思想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而且能更好地体现文化的生命力,增加中国园林的附加值。

因此基于禅宗意境的现代中国园林设计将迎来新的契机。

一、禅宗思想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西方极简主义园林设计是设计师们在对西方古典园林深入研究过程中,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来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艺术设计。

其以简洁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20世纪60年代极简主义艺术在美国兴起,并逐渐发展至园林设计,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彼得·沃克和玛萨·舒瓦茨。

西方极简主义园林强调极致的简约与秩序化,将规矩的形式和自然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空间中呈现出近实远虚的场景秩序;将景观设计元素抽象成简单的几何形态,力求以小的场景表达深层次的空间感。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还注重四季和自然景观的表达,这一点与禅宗思想中“梵我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西方极简主义园林将禅宗思想融入西方当代的园林设计中,实现了自然、简约、质朴、节俭的审美追求,追寻心灵的宁静。

二、禅宗思想的空间分析禅宗思想源于佛教,之后,印度大乘佛教传入中国,长期与中国文化相融而成,它不仅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而且也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指引。

禅宗思想最直观的特点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在设计语境中可以理解为通过设计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感情或者体验:从心出发,追求虚实空灵。

禅宗思想设计的兴起,反映出人们不再只是单一地迎合生理需求,而是以能否引发心灵上的感动作为未来设计的趋势。

以下从虚实结合、以小见大、梵我合一等方面解析禅宗思想在空间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禅房造景打造方案

禅房造景打造方案

禅房造景打造方案禅房造景是一种以禅宗哲学为背景的园林设计风格,通过布置石川、山水、花草等元素,展现出宁静、和谐、自然的美感。

下面是一份禅房造景的打造方案,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1.禅意庭院在禅房的周围,打造一个禅意庭院。

庭院可以包括一片浅水池,池边种植一些莲花或者水生植物,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庭院还可以布置一些精致的石桌、石凳,让人们可以坐下来品茶、静坐。

2.石桥在禅房的入口处,建造一座石桥。

石桥可采用天然石材制作,形状可以是弯曲的,让人们在穿过石桥的时候感受到一种跨越世俗的感觉。

3.宾客接待处禅房附近可以建立一个简约而又典雅的宾客接待处。

接待处可以使用原木制作简易的亭子,亭子里面摆放一些雅致的座椅和茶几,供宾客休息和聊天。

4.禅石庭禅石庭是禅房造景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禅房的前后两侧,可以安排一片禅石庭。

禅石庭通常由沙子、砾石和一些精心摆放的大石头组成,构成各种寓意深远的图案,如山川、河流、动物等。

禅石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禅宗哲学的要求来进行摆放。

5.花草种植在禅房的周围,种植一些雅致的花草。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如梅花、竹子、荷花等,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禅意的花草如凤仙花、葡萄牙雀罗等。

在花草的选择和布置上,要尽量遵循禅宗哲学的思想,追求自然、简约、素雅的美感。

6.水景构造禅宗对水有着特殊的讲究,认为水是生命的源泉。

在禅房的入口处或者庭院中,可以设置一些水景,如小型瀑布、流水池等,给人带来一种陶冶性情的感觉。

7.行道设施禅房周围的行道可以选择花岗石或者石子铺设,与禅石庭和禅意庭院相得益彰。

行道两侧可以种植一些低矮的草坪或者盆栽,增加绿意。

以上是一份禅房造景的打造方案,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禅房造景追求自然、和谐、宁静的美感,通过布置石川、山水、花草等元素,在禅宗哲学的指导下,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抚慰和触动。

中式园林造景手法

中式园林造景手法

中式园林造景手法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一部分,它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布局、植物选择、建筑物和装饰品的摆放等手法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禅意的环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式园林造景手法:
1.山水布局:中式园林通常借助山水元素来营造氛围,通过运用水池、小溪、人工湖泊等
水体以及人工山丘、假山等地形来塑造山水景观。

2.四季景观:注重四季变化的中式园林会在植物选择上考虑到各个季节的特点,力求营造
出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致和色彩。

3.林木摆放:中式园林注重树木的摆放,通常会根据大小、形态、颜色等特点进行组合,
以达到景观的平衡和和谐。

4.池塘石桥:池塘和石桥是中式园林的常见元素,池塘清澈见底、石桥曲折精致,相互映
衬与融合,为园林增添了水景的韵味。

5.庭院布局:庭院是中式园林的核心区域,通常由主体建筑、走廊、假山、花坛等元素组
成,形成一个独特的空间结构。

6.围墙和门户:中式园林经常会采用装饰性的围墙和门户,通过精致的雕刻和材料选择,
营造出古朴而典雅的氛围。

7.花草栽培:中式园林注重对花草的细致栽培,如盆景、花坛、花廊等,以及合理运用花
纹和图案进行布局。

8.清幽小径:在中式园林中,常常有曲径通幽的小径,其蜿蜒回廊,营造出一种幽静、神
秘的氛围。

这些是中式园林造景的一些常见手法,但实际上中式园林的造景技法非常丰富多样,因地域和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每个中式园林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设计风格。

园林禅境塑造手法

园林禅境塑造手法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3-0206-02园林禅境塑造手法收稿日期:2012-11-24作者简介:姜虹(1972-),女,副教授;刘婷(1986-),女,在读硕士姜虹刘婷(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从园林禅境的塑造手法入手,依次阐述了园林禅境空间的定义、园林禅境的艺术塑造手法以及园林禅境要素的塑造手法三个方面,通过对现代园林禅境空间的塑造研究,为将来创造出更高层次的禅境空间设计而服务。

关键词:景观,禅境,园林禅境,禅境空间,塑造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生活在现代都市压抑生活和空间下的人们,都需要一个精神上可以释放、可以静虑、可以冥想的空间。

然而,当下的生活被我们不经意间复杂化了,多余而冗繁的设计充斥进我们的生活,掩盖了生活的本质,物质的繁盛更凸显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

清逸起于浮世,纷扰止于内心,而禅的精神正是直达事物本质,提倡一种简约和素朴之美,将对人生的认知和感悟渗入到自然深处,与自然浑然一体,设计无功利、无欲望、无形式拘束,将纯洁与简朴进行到底,表达一种寂静空灵之美,给人提供更多静思、冥想空间。

1园林禅境的相关定义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1]。

境界一词源于佛经,是指人们所达到理解法理或哲理的那种境地。

境,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境界,为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2]。

禅宗推崇“梵我合一”即万物皆空、一心为本的境界,强调心与境的依存关系,认为“色即是空”“无即是有”,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禅意,将人带入一段宁静孤寂的参禅之旅,让至简而充满禅意的空间,使人的心态回归到尚未蒙受尘垢的原始状态。

园林禅境则是属于园林意境的一种,通过园林的空间和景象,启示游人触景而生机趣,睹物而思禅意,同时使人抒发对自己人生的认知和感悟。

园林禅境作为一种园林景观精神属性,通常是通过景物的空间层次,形成深邃高远的神秘景象,令人顿悟禅机,或是将禅机赋予园林要素中,睹物思禅,也有去繁从简,用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直指人心。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十大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十大意境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十大意境随着中国园林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园林意境的表现也日益增加了更多的关注。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和精华,它不仅在艺术上还具有着更深层次的哲学、文化和思想内涵。

为了更好地探究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十大意境。

一、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天人合一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意境。

在这种意境下,人们将天地自然和人造物融为一体,在园林中创造出一个“虚无缥缈”的境界。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通过运用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境,营造出一个和谐、整体的空间。

二、物我两忘物我两忘是中国园林中的另一种重要意境,它所传递的信息是美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人们会在园林内创造出让人们丧失自我,融入到自然中的环境。

三、雅静致远雅静致远指的是静寂、宁静和远离世俗喧哗。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通过营造优美、宁静的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彻底放松的环境。

四、山居云水山居云水是中国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景象,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形态和布局,也可以是树木、岩石、山水等。

通过山居云水的意境,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师们在园林中创造了与真实自然美景相似的景象。

五、淡泊名利淡泊名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它倡导人们应当淡泊名利,不被外界的目光所干扰,要在美景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淡泊名利的主题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设计不在乎园林的价值评估,而是注重园林中美景的观赏和感受。

六、文房雅趣文房雅趣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意境。

它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营造书画的境界,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欣赏文化的空间。

七、诗意人生诗意人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强调的是真正的人生,是真正的精神境界。

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人们可以通过营造以诗意为主题的环境,在园林中感受到诗意人生的情趣和精神气质。

八、情境交融情境交融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境,它指的是不同景象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完美的环境整体。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禅意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禅意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禅意空间作者:宋婷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18期摘要:作为自然景观和人的意识形态所结合的产物——园林艺术,从景观美学的角度反映了当代人的人生观和文化修养。

中国古典园林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特定时定期的集中体现,更是显示了当时年代的人的物质文化及精神追求。

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文化渗透,禅宗美学已经对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禅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使得园林艺术将人的审美观念和独特文化形态以园林景观这种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几处禅意氛围浓厚的古典园林,通过对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禅意的搜寻和发掘来深化对禅宗美学的理解,并藉此探求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的禅学意味。

关键词:古典;园林;禅;禅意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从佛教的传入开始,禅宗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由于中国古代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禅宗得以充分的发展,最终使其影响超过了宗教本身对中国的影响。

禅宗自产生之日起对中国的文化一直起着重要影响,禅宗和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的相互渗透和并立融通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了更加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园林艺术是自然景观和精神思想结合的产物,当人以自身的精神思想为主导,去影响自然时,形成的独立自然景观就变成了园林艺术。

因此园林艺术往往是当时年代的人文文化素养和精神文化的折射和集中体现,是人们将内在抽象的审美观融入到自然景色中,以使其形象化并被人欣赏的一种文化心理。

因此,园林景观随着时代的不同会显示出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时代文化心理特征。

1狮子林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甚多,其中与禅意结合最紧密的当属狮子林。

狮子林是中国早期禅寺典范,原名菩提正宗寺,是禅宗临济宗虎丘派门徒天如禅师维则的隐栖之所。

狮子林的景观美学和建筑特色很好地体现了禅宗的含义,加之其建园原因,使得后人有的也称他为“禅意园林”。

对于狮子林的禅意理解,元代欧阳轩如是说:“林有竹万千,竹下多怪石,有状如狡貌者,故名狮子林……”[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意园林意境设计
禅意园林意境设计
日本园林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凝练,细节上的处理是其最精彩的地方,它结合水、石、沙、植物等简单的自然元素,创建一个静谧的禅宗花园。

这些各种各样的元素相互联系起来便构造成一个微型的大自然。

日本园林设计基于三个理念:缩减规模、象征化、借鉴思想。

岩石园
无水的岩石和沙花园描绘着一幅幅山河景象。

沙子和砾石象征着河流,石头代表着山峰。

在方式上可以随意分类,但是传统意义上来说,石头应该以奇数数量来摆放。

当你将这些园林置于现有的风景中往往会造成一种从远处就能看见山的错觉。

你不需要一个大型的户外空间为家里添置一个岩石园。

在家里,用玻璃框起来的岩石园使得居住空间与自然融为一体。

不妨观察观察沙子的形式,感受一下它是如何创造河流蜿蜒的错觉。

岩石园苔藓花园
日本的园林经常使用苔藓在于它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不管是严寒还是干旱,苔藓都可以生存,甚至还保持鲜绿如初。

苔藓在日本园林艺术中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被认为是一种和平的植物,给人的感觉是欢迎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正如你所看到的这个设计,苔藓与石头相间,形成了棋盘效应。

苔藓也可以分布在整个花园之中无论它是环绕着水的结构还是水体。

适当的遮阴对苔藓的茂盛生长也是必要的,但多些阳光的滋润当然更好。

苔藓适宜生长在具有适量水分、阴凉、湿度和土壤PH值在
5.0-5.5之间的地方。

你可以在网上购买完鲜活的苔藓后,再完成
三个步骤就可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苔藓花园。

1.选择一个绝佳的场所,寻找一块阴凉处——要避免阳光直射。

2.应该提前测试土壤的PH值,如果有必要的话,将液态的硫磺
粉与水混合,喷洒在苔藓种植的土壤上。

3.由于苔藓喜湿,在苔藓移植以后确保定时喷雾是十分重要的,至少在前三个星期。

锦鲤鱼池
锦鲤鱼池是日本花园中另一个十分常见的元素。

它们代表湖泊或海洋,给花园带来了色彩与生命。

如下图所示,在休闲区会有大型
的锦鲤鱼池,自家后院也容纳得下小的鱼池。

桥梁
另一个常见的元素“桥梁”。

用来连接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花园。

桥梁可以由木头或石头建造,可以是简单或精致的设计。

下面几幅
图中有些桥梁是鲜红色木头,而有些就只是简单质朴的石头制成。

日本的竹水特性
鹿威(学名)也叫添水,这些独特的水景的特性运用于花园之中是为了驱赶可能会破坏园林的鸟群和动物。

当竹筒里缓缓蓄满流水,
向下翻倒,敲击在池塘边的石头上,发出清脆“嘟”的'一声,将水
倒入池塘里,接着又弹起,循环往复。

竹筒撞击在岩石上发出的声
音就是所谓的恐吓战术。

日式灯笼
你可以发现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日式灯笼,但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头制作而成的灯笼。

它们被仔细放置在花园精心挑选的地点,通常
被置于岛屿上或重要的建筑物旁,用来提供光照和美化空间。

建造一个禅意的日本庭院不需要大量空间,只需要对这些元素灵活运用,无论它或大或小。

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日本天皇一副盆景,在漆盘里放着几块石头。

这副盆景对日本的园林艺术未必有着正真的历史意义,但是凑巧成为了一个象征,日本的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他的集中代表就是枯山水。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

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

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

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

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枯山水常和禅学联系在一起,运用隐喻和顿悟,对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观照。

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