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结构+集句式构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结构+集句式构结

若要对联不难,要作出精品不易!因此多读、多记古今名联是有益的。

这里选择一些楹联艺术和技巧方面,与大家共同分享。举例集句式构结

许棫题嘉定花神庙联

【上联】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下联】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此联平仄构结——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花神庙联当然要写花神。此联妙在把花神隐藏起来,专写暮春景色,从而营造“谁收春色将归去”(韩愈),“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的意境。

【上联】“海棠开后,燕子来时”是暮春景色,用宋王诜《忆故

人》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明汤显祖《牡丹亭》名句,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消逝,无可奈何,依依不舍。

【下联】“碧澥倾春,黄金买夜”,用宋梁栋《念奴娇》(春梦)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用宋吕渭老《极相思》句。春梦初醒,“不如归去”,还是“少住为佳”,留下一个悬念。

呵呵!好一句:“不如归去”,还是“少住为佳”?

就这一个悬念,使人读后有长句恨短,馀韵未尽之妙。

此联用词曲语言,写花神主题,曼语丽辞,令人心驰神往,可以作多种解读。

对联属于古典文学,当之无愧;视为解构古典文学,亦无不可。写花神庙能写得如此美妙,原因在于:对联是古典文学的解构文本,其中缩微了古典文学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在文学史上,句的重复,并列和对偶早就存在。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同源。但不可否认,对联是在律诗和骈文的高起点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摆脱了押韵和句数的束服,突出了对仗平仄的统一,文白兼容,雅俗共赏,在当今信息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文学浩如烟海,从对联入手,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左右逢源。

【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

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对联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而是声律结构,即句内的平仄关系和联内的句脚安排。

诗有格律,词有谱,曲有调名。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律在联中。由于短联句式与律诗、骈文句式没有多大区别,长联结构又比较复杂,人们对联律的理解不尽相同。

研究对联结构是研究联律的基础。联律不是任何个人凭空创造的,而是历代(包括当代)联家在创作实践基础上,对各种对联结构经过比较和选择,简化和优化的结果。

【对联句式的生成】

对联句式是对联结构的基本单位。律诗句式已经达到十分完善的程度,但只有五、七言两种长度;对联句式应报含一言至七言七种长度。能不能根据合乎逻辑的原理和方法,模拟对联句式的生成,然后确定对联句式体系?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诗的句式研究可供借鉴。

1、诗的节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汉语诗的节奏的基本形式”

===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是四言诗的两句。

上句是两扬两抑格,下句是两抑两扬格。

平声长,所以是扬;仄声短,所以是抑。

上下两句抑扬相反,才能曲尽变化之妙。”

(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65页)

【最佳对联结构】①

最佳对联结构是采用规范句式按四言模式安排句脚的对联结构。

==[每边一句]==

4 彭元瑞京邸春联

门心皆水(平平仄仄)

物我同春(仄仄平平)

6 集《兰亭序》字

静坐自然有得(仄仄平平仄仄)

虚怀初若无能(平平仄仄平平)

7 宋石曼卿对唐李贺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仄仄平平平仄仄)

月如无恨月长圆(平平仄仄仄平平)

==[每边二句]==

44 李兰卿集句题实学斋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每边三句]==

337 方地山北京寓舍春联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最佳对联结构】②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此联每边两句,第一句是四言,第二句是七言。

②其结构由一个四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连接而成。

③句式由规范化的平仄关系组成。句式之间用“,”断开。

④在对应位置上,上联句式和下联句式的平仄关系是互反的。

========大量使用重字 ==========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名联谈趣》27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联特色为连用重字,

第一句是七言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风声(平平)雨声(仄仄)读书声(仄平平)

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家事(仄仄)国事(平平)天下事(平仄仄)

其中第二个“声/事”(平/仄)在节奏点上,与句式(仄/平)不同,因“声/事”为重字,可“覆盖”格式,并不违律。

========对仗工整 ============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

实际上对仗本身已把平仄相对包含在内。

把平仄从对仗中抽出来,是为了研究结构的需要。

因此,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

【律诗对仗限于上下两句之间,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

【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

【现代楹联不允许上下联同位字相重】。

【楹联对仗与律诗对仗、骈文对仗的最大区别是自对形式的发展,把句中自对发展到同边自对】。

从盛唐到清代,是诗体的解構过程。一方面,从乐府、律诗、绝句衍生出“长短句”。

于是“詩”解構为“詞”。另一方面,从律诗和骈文剥离出“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