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脱甲鞭杆

合集下载

鞭杆13法基本功

鞭杆13法基本功

鞭杆13法基本功从“五印”开始,西北人叫“五阴”的居多,是源自这个鞭杆的组合是由五种“阴手”的把法组成,其实就是五种鞭杆的技法,兰州人叫“引印”,也就是“道道”的意思。

我也和西北的多位武艺名家交流、请教,觉得“五印”的叫法似乎更为贴切。

相对于“五印”,“七手”就比较简洁了,寓意为其中方法,因为在中国武术中,拳家们常常把招法称之为“手法”,如红拳的“排子手”、翻拳的“六手”和“八手”还有劈挂的“十二趟子手”等。

鞭杆十三法的最后一法即和马镫有关联,称为“认镫上马”。

这应该是一个十分形象而又生动的命名,体现了中国武术“象形取意”的特点,蕴含了更多和更丰富的文化元素。

遂查阅了关于“认镫上马”的一些典故,百度百科里有两条,一条是出自《红楼梦》第四十七回“说着,丢下来薛蟠,便牵马认镫去了”。

人民文学编辑部特别批注:“认镫”,是指脚尖钻进马镫。

第二条是出自《三侠五义》第七回“包公认镫乘骑,带了包兴,竟奔京师。

”从名称再看鞭杆的技法,突然觉得这样的命名可谓精妙至极,令人拍案叫绝,为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惊叹不已。

一个“认镫”十分形象地表达了鞭杆的轨迹和移动中“身法”的转换,而“上马”则是一个挥击的技法,长驱直入,毫无遮拦,而且在一格一击中有一个身体的起伏收缩,便形象地表述了“认镫”和“上马”的过程,有一种从容不迫和大气恢弘的气势。

联想到此,立刻起身在客厅反复演习“认镫上马”,脑海中闪现古人“认镫”和“上马”的动作,对“勾革”和“迎击”做了细微的调整,使之更为传神和彪悍。

鞭杆十三式基本功的口诀:无中生有二回头,十碰模蚂字八道外飞打。

左右搬点移步形,扣步铁扇穿喉插。

三个三砸倒搬桨,老翁拄拐古树发。

认登上马练身法,十三技法人人夸。

鞭杆十三法技法要点:(1)第一式:无中生有。

手法灵活性,手法调换把位的灵活,身体与棍的协调。

(2)第二式:二回头。

侧身移动和连续击打能力。

(3)第三式:十字八道。

向前下方的轮砸劲、左右横劲、绞挑劲,身法变换较为复杂。

鞭杆—武术器械简介

鞭杆—武术器械简介

又 可为 行 路 的拐 杖

北方 人

常在 上 路 时挑 扛 行李
老 年 人 则 用 它 当行 脚
行 走艰 险之 途
,
亦可 自卫

使 用极 为方 便

,
受广 大 人 民 群众 和武术 爱好 者所 喜爱 鞭 杆与棍 术真 可谓 姚 黄魏 紫 鞭 杆套 路 内容相 当丰 富

在 套路 极其 繁 多 的 享 有
。 。
西北 棍

称 誉 的 我 省地 区
:
,
各有 千秋
,
套 路 种 类也 很 庞杂

在 我 省 广为 流 传的套 路大 致有 太子 游 四 门
、 、
白虎 鞭

黑虎 鞭
五 阴七 手十 三法


铁 门扭 丝拴
铁 拴子
、 、

单手鞭
刁手 鞭


扭丝 鞭 黄龙 鞭
,
滚龙 鞭 天齐鞭

进 堂鞭

太师 鞭
、 、
鞭杆 一 武 术 器 械 简 介

鞭杆
,





俗称 辉棍
。 。

早 在 代 宋 就 已经 有 了
杆棒

白棒 ”
、“Βιβλιοθήκη 柯蔡 棒 ”、“
梢棒, 等
鞭杆 类 型 的 短 兵 器
而 驰 名子 世
脍炙 人
口 的 梁 山好 汉 武松 就是 用梢棒 加 拳头打 死 景 阳 岗 吊额
白睛 母大 虫
鞭杆 的 长度 一 般 因 人 而 异
, , ,

武林瑰宝——甘肃鞭杆

武林瑰宝——甘肃鞭杆

武林瑰宝——甘肃鞭杆闫顺义从严格意义上讲,甘肃鞭杆不能简单的归纳于某个拳种或门派,如八门拳种,通备门等,因为甘肃鞭杆是甘肃地域内土生土长的产物,即不是常燕山所传,更不是任何人从外地带入甘肃的。

鞭杆最早起源和流传在甘肃陇南地区及天水、甘谷、秦安、陇西一带,这里山大沟深,山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过去这一带的生活资料全凭小贩用扁担挑着长途跋涉贩运,这里土匪时常出没,为了防身就练几手扁担及短棍,后来人们便根据短棍灵活多变,短小精悍、易于携带等优点,初步奠定了鞭杆的基础。

到清嘉庆年间燕山常氏将天启棍传入兰州,当时武术前辈在教练长棍和相互交流印证时,常受环境、空间及长棍携带不方便的限制,便以短棍代替,长期以来,在长短棍交替演练过程中,感悟到了鞭杆的技法,使甘肃鞭杆上了一个层次。

这里我们要注意二个问题:1、鞭杆的技法特点是“稍把并用,掉手为母,短兵长打,力若鞭抽”。

为了增加变化和力量,一般均为双手执鞭,套路里所含招法要符合鞭杆的技法特点,而决不是山西写鞭杆一书的人所称鞭杆招法是由刀、枪、剑的招法组合而成,我认为每种兵器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特点和风格,这是不能混同的,你手里拿什么器械是一回事,而你练的是什么器械套路和招法又是另一回事,如你拿短棍练一趟剑术,透过现角看本质,你练的仍然是剑术,而不是短棍,更不是鞭杆,甘肃鞭杆的代表《缠海鞭杆》里面的招法就不含有刀、剑、枪里的招法,即便有也是根据技法的原理,结合鞭杆的风格、特点溶入其中。

甘肃鞭杆里也有个别《天启棍》的招法,那是因为这几式符合鞭杆的原则而收入其的中。

所以我们认为正是由于演练甘肃鞭杆的武术前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武术原则的准确把握,才形成了今天劲道迅猛,招法凌厉,攻防兼备,结构巧妙,两头兼使,把法多变,步法灵活,身法敏捷的甘肃鞭杆。

2、甘肃鞭杆为什么不称其为短棍、或手杖、鞭,而称为鞭杆,山西也称其为鞭杆,全国除甘肃传出之外,再无一处有鞭杆了。

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甘肃鞭杆和山西鞭杆的联系和渊源。

黄龙脱甲鞭杆

黄龙脱甲鞭杆

黄龙脱甲鞭杆鞭杆,其实就是三尺多长的短棍(甘肃人一般叫“三尺五”),长短粗细因练习者之高矮胖瘦与膂力大小而定,通常用质地坚实、弹性较佳的白腊木制成。

在甘肃武山、甘谷、秦安等地,也有用产于当地的栒子木、六棱木、千层木、狗骨木等硬杂木制做鞭杆的习惯。

由于木质不同,材料各异,这些鞭杆在习练者手中便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与外观,既是武术器械,又是工艺精品,令人爱不释手。

当然,也有个别人用铜、铁、钢等金属制做鞭杆,以提高力量、增加功力。

鞭杆,是华夏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株珍贵奇葩,主要流传于西北甘肃与华北山西一带,尤以甘肃陇南地区与兰州地区最为盛行。

甘肃鞭杆套路繁多,技法丰富,有着一套十分完备科学的训练体系,光各种鞭杆套路就有百余种之多。

这种浩繁的鞭杆体系,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武术界素有“东枪西棍”之说。

黄龙脱甲鞭杆,简称黄龙鞭杆,是西北疯魔棍体系中比较古老的一套传统鞭杆。

此鞭杆由“哥老会”反清义士、甘肃庆阳人杨怀洲(1868-1940年)大师在清末(1892年后)避祸于兰州五泉山二郎岗世侄张新桥(1878-1947年)家后首次传予张新桥等人,张新桥后来又传其子张润恒、其侄张丙辰、弟子李永成等。

张丙辰、李永成二人合传李永成侄子李春钦,李春钦传五延龄,王延龄传车星辰,车星辰传山西万荣武银刚,现已传至第七代。

此鞭杆主要有劈、犁、攉、扎、扭、扣、飞、提、滚、拨、摞、搅、砸、搬、扫、卷、格、戳、挑、挂、撅、点、穿等多种技法。

练习时把法多变,步法灵活,高低起伏,左右辗转,以身带杆,劲整力猛。

观之大开大合,起落急速,步活势烈,气势剽悍。

此鞭杆套路不长,短小精悍,布局合理,简洁明快,每招每势非打即防,毫无花法,是一套十分优秀的传统鞭杆套路。

现将其练用之法公诸武林,但求一引玉之砖足矣。

黄龙脱甲鞭杆口诀1.搬砸攉挑连环嘉,攉挑点扎换把砸。

扭扣飞提劈犁戳,滚格拨摞显神奇。

2.脱甲法,打得凶,劈砸搬挑梢把同。

上打雪花盖顶,下打枯树盘根。

武术器械——棍与鞭杆的文化内涵

武术器械——棍与鞭杆的文化内涵

武术研究2016年9月第1卷 第9期武术器械——棍与鞭杆的文化内涵曹龙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1168摘 要: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不仅具有有形的拳术和器械载体,同时还蕴含着无形的文化魅影。

通过对棍和鞭杆两种武术器械的文化研究,分析棍和鞭杆的存在对武术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棍术运动和鞭杆运动传承与普及的意义。

关键词:武术器械 棍 鞭杆 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9—0046—021 概念文化的定性棍,武术长器械的一种,木制,常用白蜡杆制成。

古时又称“殳”“棒”“棓”“杵”等。

日常练习用棍,可根据演练的套路和个人的水平或爱好选择不同长度、直径、重量的棍。

但在武术比赛时就对所用的棍有明确的要求,《武术竞赛规则》规定,比赛用棍不得低于本人的身高,并对成年组和少年组用棍的粗细各有不同规定。

鞭杆,武术短器械的一种,俗称短棍,多以坚硬带柔的木制做成。

在宋代就已有“白棒”“杆棒”“梢棒”等类型鞭杆。

鞭杆的长度多以本人的一臂加一肘为宜。

也可因练习的套路不同选择不同长度的鞭杆。

如单手鞭长三尺至三尺五,双手鞭长三尺五至四尺。

2 功用性质的演变由于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棍在原始社会就已被人类使用,起初功用是狩猎杀兽,如《商君书》记载:原始人“伐木杀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部落的生产资料出现了富余,为逐后的掠夺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周礼·夏官·司兵》中载:“五兵者:戈、戟、殳、酋矛、夷柔”。

根据《抱朴子》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在征战丹阳敌贼时,有千名有持白棓的精兵击杀万名敌寇。

宋代《武经总要》载:“取坚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杵、曰轮、曰杆”。

古时有兵家认为“人马逼战,刀不如棒”。

可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棍的功能用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生活用具逐变成了战斗的武器。

有史料记载,秦汉时期西北地区是国家养马基地,故有“凉州之畜天下晓”的声誉,说明当时西北牧业十分兴盛。

【太极鞭杆24式】 太极拳24式图解

【太极鞭杆24式】 太极拳24式图解

【太极鞭杆24式】太极拳24式图解一、动作名称预备式第一段(一)起式(二)右弓步架戳鞭(三)独立抡劈(四)左右戳鞭(五)虚步抱鞭(六)退步劈鞭(七)左右十字挂扣(八)虚步压鞭第二段(九)左右挑鞭(十)左右横击(十一)插步下点(十二)右下势扫鞭左蹬脚(十三)左下势扫鞭右蹬脚(十四)歇步下戳(十五)虚步拦鞭(十六)左右云拨鞭第三段(十七)虚步扣鞭(十八)弓步推鞭(十九)独立提鞭(二十)弓步崩鞭(二十一)弓步上架(二十二)弓步架戳(二十三)十字手(二十四)收式二、太极鞭杆24式预备式:立正持鞭右手松握鞭把段,使鞭梢段贴于右肩背后,目正视前方。

呼吸自然深长。

(图1)第一段(一)起式:1、开立步: 左脚轻轻提起向左侧横开一步,脚尖先落地与同肩宽,徐徐落实,重心在两脚中间,中正站立,目视前方。

(图2)2、两手左划园:身体略左转,随即右转,同时,两手缓缓由左至右,在体前划一立圆,上与头平,下与胯平,两手收于体两侧。

目正视前方。

(图3 、4、5)要领:全身放松,两臂动作与身体转动协调一致,动作要舒展、匀动。

3、左丁步左搂按掌:上动不停,右脚里扣45度,同时身体左转并下蹲,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掌着地,左手在体前搂划一个立园,按于腹前,右手持鞭不变。

目正视左前方。

(图6、7) 要领:上体正直,松肩、气沉,两胯要平。

(二)右弓步架戳鞭1、左弓步左穿掌:左脚向前(东)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臂边外旋边弧形向前穿出,高与眼平,右手持鞭垂于体右侧,目正视前方。

(图8)要领:伸左手要与身体重心左移成弓步协调一致。

上体要正直,身体放松,左臂成弧形。

2、右坐步:上体不变,身体重心后移于右腿,左脚尖翘起成坐步,目正视前方。

(图9)3、右弓步左架右戳:上动不停,重心前移,左脚尖外摆,随即右脚向前上步成右弓步,右手持鞭把段向前平戳,左手上架于头上方,手心向上。

目正视前方。

(图10)要领:左手要成园弧形,两肩要平,戳鞭力达把端。

(三)独立抡劈1、左坐步落鞭:重心后移于左腿,右脚尖翘起成坐步,同时右手持鞭把段放松下落于裆前,左手下落于右肩前。

市级非遗:威猛的陇南鞭杆

市级非遗:威猛的陇南鞭杆

市级⾮遗:威猛的陇南鞭杆
陇南鞭杆是⼀种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强⾝健体、克敌制胜、⾃我防护的传统棍术,主要流传于西和⼀带,经数百年的传承、演变和发展,已成为⽢肃传统武术运动的主要拳种。

武术界素有“东枪西棍”之说,⽽在西棍中,陇南鞭杆占有重要地位。

在西和流传着“西和⼈⽣的硬、出门不离⼀条棍”的俗⾔,鞭杆的影响可见⼀斑。

⾄今,在乡间仍可见携鞭杆的贩卖者。

鞭杆同历代传承演变的武术拳种⼀样,有着不可轻易外传的习俗。

陇南鞭杆的传统套路有20余种,因⽽留存了⼤量的鞭谱,鞭法套路组合各有出⼊,但⼤同⼩异,核⼼内容相同,在演练细节、组合上因习练者悟性⾼低⽽有所不同。

其中,以紫⾦鞭流传最为⼴泛,历史上西和曾出现不少使⽤紫⾦鞭的⾼⼿。

紫⾦鞭谱
怀中抱⽉把鞭藏,提上打下脚下忙。

湘⼦吹笛担肩上,海底掏⽉把敌伤。

空⼿夺枪鸡跳架,连赶两步⼈难防。

苏秦背剑蛇步⾏,犹如猛虎⼊鸡场。

陇南西和千百年来习武之风遍布城乡,近代以来出过好多著名拳师,享誉陇上的王步⾼、赵斌等都⾝怀绝技。

素材提供:市⾮遗中⼼。

吊手鞭杆谱诀

吊手鞭杆谱诀

吊手鞭杆谱诀鞭杆在陕西、甘肃、山西一带广为流传,三尺五寸的鞭杆携带方便,俗称花子棍。

鞭杆分为双手鞭杆、黄龙鞭杆和吊手鞭杆。

1969年著名武术家、我的师傅张群炎亲传我双手鞭杆。

三尺五寸的杆子拿在手中,师傅告诉我,练好双手鞭杆,最基础的练习方法是由“米”字形逐步分解出来的把法。

“米”字形练的是杆子在手中可被控制的运行状态及杆子所要达到的角度,这样才能灵活自如的变把使用。

双手鞭杆中有很多隐手把位,速度到位,把法到位,才能找到劲道。

十三法的练习步骤和名称:老虎撅尾猴子击鼓虎卧中堂凤凰点头太公搬桨猿猴掉棍当头棒喝脑后一窝蜂铁门横匝罗汉扫地二郎担山迎风展旗老翁倒搬江练习五阴七手的第二步骤是练十三法的技法,每式单练,用的是字诀,打的是字诀。

在实战技击中让对手看不出后手把位及阴阳把法的快速变把,这就是双手鞭杆的特点。

歌诀是指导练功的,双手鞭杆歌诀如下:搬杆滚进迎门点,抽杆提打转把砸;云杆撩挂当头劈,外搬内搬赶步缠;环转翻飞击脑后,行者携鞭变提拦;提拿激步把面刮,肘底砸把挑肘扎;无中生有左右戳,铁扇封门带搬砸;翻转打挂梢把崩,环转外飞斜杆打。

双手鞭杆归因于八字决.这是五阴七手的归因体系。

双手鞭杆的练习方法:练习双手鞭杆必须做到的是练震虎口(摔条子)、活腕、活肘、活肩,持杆子算腰,这是最基础的三个环节。

只有虎口的承受力到了,腕子灵活到一定程度并且以腰为轴,腰法到位了,做隐手把位时变把,把杆子藏在腰里,腰法到了,对方才看不出你的后手把位,以及你的杆子的落点在哪。

五阴七手的设计有极高的合理性,十三个基本训练方法,每式都能互相变化,也可交叉或连续使用(但不是套路的内容)。

双手鞭杆日常可做柔化性练习,以求达到“顺”即动作的流畅。

把法、步法、腰法的熟练程度决定着因势导力的变式速度,短器械的技法,自然求得准、快、狠。

刻苦练习之后,自己可以听到用杆子时发出的呼呼的风声。

双手鞭杆的阴阳手法是变化莫测的把位,步法上没有特定的要求,都是依势而行,疾步先得,讲究的是杆子和人的顺势、反势,体现出杆子和人周身的协调性。

兰州缠海鞭杆简介

兰州缠海鞭杆简介

兰州缠海鞭杆简介兰州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且又地处西北边陲,古代战争及人们同大自然长期抗争的双重需要,形成了具有广泛代表性而又相对独立的兰州武术文化体系。

鞭杆作为原始的短兵器之王,就是兰州土生土长的武术之产物。

一、概述鞭杆是武术的短器械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及山西等地,在甘肃境内主要分布在兰州、天水、甘谷、秦安、陇南及陇西一带,而缠海鞭杆则以兰州为最主要的交流与传播中心。

近一百多年来,兰州鞭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缠海十八招”为中心的不同鞭杆套路,如“黄龙鞭杆”“掉手鞭杆”等。

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已故代表性传承人有王天鹏、罗文源、马颍达、管其泰、解廷虎.郑东海、邸世礼等人。

上世纪70年代初,这些珍贵的武术精华在时任甘肃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德功先生的潜心钻研下,历经30多年的收集整理,形成了兰州缠海鞭杆“五阴”、“七手”、“十三法”之训练法与“缠海十八招式”、鞭杆对练以及“入海鞭杆”一路、二路,“缠海鞭杆”一路、二路、三路。

自此,兰州“缠海鞭杆”形成了规范、完整、系统的体系,成为独具特色,集健身、养生、防身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科学化、系统化的武术项目。

兰州缠海鞭杆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竣辣迅猛、变化多端、微妙莫测、单双手并用、大小头掉用,尤其把法的变化招式可以说是极尽巧妙,是武术短器械艺术上的独造。

兰州缠海鞭杆在技法上以“搬、拦、裹、劈、勾、挂、霍、剁、滚,格、墩、戳、砸、掠、挑、窝、飞、点,绞、压”等二十字动作为主要内容,形成了许多鞭杆套路。

鞭杆的技法特点是“稍把并用,掉手为母,短兵长打,力若鞭抽”。

为了增加变化和力量,一般均为双手执鞭,正是由于演练鞭杆的武术前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武术原则的准确把握,才形成了今天劲道迅猛,招法凌厉,攻防兼备,结构巧妙,两头兼使,把法多变,步法灵活,身法敏捷的兰州缠海鞭杆。

鞭杆因每一击出后都力如抽鞭,劲道独特而因此得名。

在甘肃不是所有练鞭杆的人能发出如此霸道的劲力,除有西北棍王之称的王天鹏先生、罗文远先生等鞭杆名家外,马颖达先生的鞭杆也曾独步武林。

西北传统武术套路精编

西北传统武术套路精编

西北传统武术套路精编
西北传统武术套路丰富,其中棍法套路有天齐(旗)棍、扭丝棍、疯魔棍、天门棍、黄龙棍、八虎棍、七手棍、四门斗底棍、正蒲团棍、乱蒲团棍、阴手棍、盘龙棍、七星棍、排子棍、进堂棍、疯魔八棒、四门棍、夜叉探海棍、十八棚棍、白猿棍、紫苏棍、八虎棍、看山棍、鹞子搜林棍、湘子棍、八仙棍、五虎群羊棍、青龙连手棍、陆棍、白虎棍等。

条子棍套路有天旗条子、丧门条子、六合条子、琵琶条子、黄龙条子、迎风条子、八普条子、梨花条子、梅花条子、锁手条子等。

鞭杆套路有五阴七手十三法、调(吊)手鞭杆、铁门闩、黄龙鞭杆、扭丝鞭杆、白虎鞭杆、丧门鞭杆、阴阳栓鞭杆、金家鞭杆、阴把鞭杆、子胥鞭杆、定唐鞭杆、滚龙鞭杆等。

不同的西北传统武术套路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套路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经验积累。

如果你对西北传统武术感兴趣,可以向专业的武术教练或习武者请教。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

学生课堂2019 年 1 月19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廖冬玲(江西省南昌市珠市学校教育集团 江西南昌 30009)摘 要: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广泛应用批注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强制喂养教学模式,教师对新课程的解读,结合文本内容书写符号,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文章,使学生更专注于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更加认真地思考,文本的中心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引导每个小组完成注释,然后,根据注释阅读,学生在阅读中有一些感受和印象,从而加深对主要思想的理解。

对文本,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中文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阅读能力。

可以看出,注释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必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符号类型 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认真总结教学问题,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解读课程内容时,写评论应结合要点,引导学生阅读,结合文本分析引出思想感情符号以及道德渗透,促使学生在阅读每一段文章的过程中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充分显示其重要性。

在具体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探索如何运用好批注教学方法。

一、注意避免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首先注意避免阅读活动过于正式。

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导致阅读活动过于正式化。

由于缺乏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无法体现。

在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教学思想阅读,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主动性。

学生缺乏阅读的热情,教师要注意这个问题。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他们的认知水平也不同[1]。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能实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

教师无法明确界定学生的主导地位,也无法将阅读活动与生活现实结合起来。

相反,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阅读,这导致学生缺乏阅读热情和低阅读效率。

此外,许多教师过分关注阅读的效果,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危机及传承策略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危机及传承策略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危机及传承策略
耿献伟;陶光华;陈波
【期刊名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9)002
【摘要】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千百年来藏族先民在赖以生存的高原环境中创造和发展而来的,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从藏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出发,探讨藏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危机及传承策略.认为西藏社会的快速变迁使藏族传统体育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提出加强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创新保护理念;培育群众体育文化自觉;善于利用现代传媒;开发以藏族传统体育为主题的休闲旅游项目等策略来促进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页数】6页(P127-131,148)
【作者】耿献伟;陶光华;陈波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47
【相关文献】
1.文化生态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传承r——以陇南白马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例
2.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危机及传承策略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危
机与传承策略4.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危机及传承策略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危机与传承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满族体育项目的源流探析

满族体育项目的源流探析

满族体育项目的源流探析
闫欣
【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4)003
【摘要】满族体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满族体育主要来源于满族萨满教、渔猎生活、军事训练、群众娱乐.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满族体育项目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得到了保护与传承.
【总页数】3页(P52-53,79)
【作者】闫欣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社科与文体学院,辽宁沈阳1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47
【相关文献】
1.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 [J], 陈立华;李宇;栾桂芝
2.北方高校共体课冬季开设满族传统冰雪体育项目分析 [J], 刘立;关双富
3.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J], 刘艳春;张旭彬
4.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特征及传承研究 [J], 张立平;孙大太
5.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源流探析 [J], 刘金霞;周佩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武术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传统武术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传统武术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杨博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0(029)036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进入素质教育时代,教育更加重视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教育.本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和出发点,从传统武术运动的风格和对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益处等方面的作用出发,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传统武术项目提出分层教学的建议.
【总页数】1页(P312-312)
【作者】杨博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南昌,3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J], 张凯
2.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的渗透路径分析 [J], 梁鲁郓
3.传统武术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李军
4.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探究 [J], 车勇
5.高校体育教学中中国传统武术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J], 缪慧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及其传承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及其传承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及其传承
钟剑
【期刊名称】《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33)5
【摘要】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正在被现代生活方式和西方体育剧烈冲击着.面对商业利益和功利主义,在传统礼仪与现代创新之间,传统的民族体育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可以传承下来,以避免当代时代珍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消亡.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钟剑
【作者单位】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南宁5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3
【相关文献】
1.湖北清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与传承研究 [J], 杨宇飞;李瀚
2.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传承发展探析 [J], 祝海霞;何卫东;李俊健
3.文化自信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以广西藤县舞狮为例 [J], 葛聪颖;梁然
4.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以广西壮锦非遗传承人为例 [J], 庞国斌;曾霞
5.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人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以广西壮锦非遗传承人为例 [J], 庞国斌;曾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龙脱甲鞭杆鞭杆,其实就是三尺多长的短棍(甘肃人一般叫“三尺五”),长短粗细因练习者之高矮胖瘦与膂力大小而定,通常用质地坚实、弹性较佳的白腊木制成。

在甘肃武山、甘谷、秦安等地,也有用产于当地的栒子木、六棱木、千层木、狗骨木等硬杂木制做鞭杆的习惯。

由于木质不同,材料各异,这些鞭杆在习练者手中便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与外观,既是武术器械,又是工艺精品,令人爱不释手。

当然,也有个别人用铜、铁、钢等金属制做鞭杆,以提高力量、增加功力。

鞭杆,是华夏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株珍贵奇葩,主要流传于西北甘肃与华北山西一带,尤以甘肃陇南地区与兰州地区最为盛行。

甘肃鞭杆套路繁多,技法丰富,有着一套十分完备科学的训练体系,光各种鞭杆套路就有百余种之多。

这种浩繁的鞭杆体系,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武术界素有“东枪西棍”之说。

黄龙脱甲鞭杆,简称黄龙鞭杆,是西北疯魔棍体系中比较古老的一套传统鞭杆。

此鞭杆由“哥老会”反清义士、甘肃庆阳人杨怀洲(1868-1940年)大师在清末(1892年后)避祸于兰州五泉山二郎岗世侄张新桥(1878-1947年)家后首次传予张新桥等人,张新桥后来又传其子张润恒、其侄张丙辰、弟子李永成等。

张丙辰、李永成二人合传李永成侄子李春钦,李春钦传五延龄,王延龄传车星辰,车星辰传山西万荣武银刚,现已传至第七代。

此鞭杆主要有劈、犁、攉、扎、扭、扣、飞、提、滚、拨、摞、搅、砸、搬、扫、卷、格、戳、挑、挂、撅、点、穿等多种技法。

练习时把法多变,步法灵活,高低起伏,左右辗转,以身带杆,劲整力猛。

观之大开大合,起落急速,步活势烈,气势剽悍。

此鞭杆套路不长,短小精悍,布局合理,简洁明快,每招每势非打即防,毫无花法,是一套十分优秀的传统鞭杆套路。

现将其练用之法公诸武林,但求一引玉之砖足矣。

黄龙脱甲鞭杆口诀1.搬砸攉挑连环嘉,攉挑点扎换把砸。

扭扣飞提劈犁戳,滚格拨摞显神奇。

2.脱甲法,打得凶,劈砸搬挑梢把同。

上打雪花盖顶,下打枯树盘根。

要问此棍名和姓,黄龙脱甲逞英雄。

3.武艺修为不得真,费尽心机枉劳神。

祖师传谱有真诀,口授心法择贤人。

套路动作图解一、起势(挎剑势)练法:两脚并拢侧身站立,两手虎口相对、掌心朝下、右前左后持握鞭杆,成“挎剑势”斜置左胯旁,目平视前方(图1)。

此主题相关图片要领:立身中正,腰略左拧使右肩前顺。

“挎剑势”持杆应使前手略高于后手。

二、转换外飞练法:接上式,右脚向前上步,左脚跟步,同时左手边往右手处滑动边与右手配合使鞭杆贴身从左至下、从下至上再往左在身体左侧划一圆圈竖立于体侧。

此时蹲身矮步,重心右移成右双弓步,目视右前方(图2)。

要领:两手持杆在身体左侧划圆时,手腕须放松放活,不可僵滞,并要与上步跟步和身体的起伏伸缩协调一致、浑然天成;右双弓步重心靠右,右脚尖微内扣,左脚脚跟掀起,以脚前掌蹬地。

左膝内扣前顶,膝尖对右腘窝,腰往右拧,左右两胯相互切挤,此即“拧腰切胯、合膝钻足”之谓也。

用法:假设对方持械往我中上盘击来,我在上步闪躲的同时,以此法向自身左侧搬格对方之械,搬出来械的同时两手合力瞬间由后搬变为向前弹砸,重创对方之头面部。

三、金鸡独立练法:1.接上式,左脚往右脚前上步,脚尖内扣,与此同时左手顺杆后捋至杆头处,右臂外旋使掌心朝上、指尖朝前托住杆尾,目视右手前方(图3)。

此主题相关图片要领:左脚上步与左手后捋、右手翻转托杆的动作须协调一致,左手并有往前推刺之势。

2.上式不停,右手上托,左手同时将鞭杆往前上方顺右掌心推刺,当推至左手与右手相靠时,左手越过右手换成左手手心朝下、虎口朝前,右手手心朝上、虎口朝前的左前右后式“阴阳把”握杆法,两脚不动,目视鞭杆(图4)。

要领:两手调手换把时应贴杆而行,不可脱开杆身;换把动作应隐蔽敏捷,不露痕迹。

3.上式不停,两手举鞭杆由上往下奋力砸击,使杆尾朝前平置于身前,同时右腿提膝,左腿独立,目视前方(图5及图5正面图)。

要领:两手举杆下砸与右腿勾脚上提应协调一致,同时完成,并仔细体会下砸上提、上下互为矛盾配合的整体发力方法。

用法:设若用“转换外飞”法格开对方的兵器后,脚下迅速上步、两手迅速调手换把用较粗较重的杆尾部砸击对方。

四、挎杆势练法:接上式,右脚往右前方跨步横落成右弓步,落步的同时右手越过左手顺杆往前(杆尾部)滑动,最后虎口朝内握杆使杆尾部在身体右侧逆时针划一小立圆后往下按落,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杆尾朝前、杆头朝后贴靠右腰的“挎杆势”,目向左前方平视(图6及图6正面图)。

要领:两手调手换把及在身体右侧划圆与落脚“挎杆”须同时完成,协调一致。

用法:重点在用杆尾部“划圆”这一动作上,此即阴手“圈枪法”,此法可从圆的任何一个点上圈开对方兵器后顺圈反击对方,纸上实难传人。

五、搬砸势练法:1.接上式,右脚向左脚后横插步,同时右手外翻由虎口一侧握杆换为手心朝下握杆,不停,左手以虎口一侧为力点将置于身后的杆头部猛力由后经前往左上方反搬斜扫,目视杆头(图7)。

此主题相关图片要领:插步与搬杆斜扫应协调一致,同时完成;发力时应以身送杆、腰身左拧打出遒劲饱满、整体如一的弹性爆发力。

2.上式不停,左脚往左横开步,同时右手迅速顺杆尾翻转成与左手虎口相对的“双阴把”握杆,不停,两手持鞭杆以杆头一端在身体左前上方顺时针划一圆圈后合力向体前地面扣砸,蹲身矮步成右双弓步,目视鞭杆(图8)。

要领:左脚开步与两手阴把握杆划圈下砸须一气呵成,同时进行。

下砸发力时应以身带杆、松肩探背,将劲力集中于鞭杆一发至尽。

3.上式不停,两脚以前脚掌为轴向左蹬地碾转成左双弓步,与此同时以身送杆,两手借下砸地面的反弹之力合力将鞭杆往左上方奋力反搬斜扫,目视杆头(图9)。

要领:两脚蹬地碾转、潜换重心与搬杆斜扫须协调顺畅,一气呵成。

持杆发力应以腰为轴,身械高度合一,打出刚猛迅疾、惊弹爆烈的整体力。

用法:假设对方持械击来,我往左后搬格开对方兵器后迅速回弹扣砸对方。

若对方撤回兵器后再次攻来,我闪身躲避的同时以“双阴把”棍猛力扣砸对方兵械,随之借扣砸之反弹力迅速上崩斜扫对方上盘。

六、樵夫担柴练法:接上式,右臂外旋翻转、倒手成虎口朝前、手心向上的握杆法,不停,右脚往右撤步,左脚随之往右脚后横插步,与此同时两手持杆往上挑托,经头后侧下落横担于右肩头,目向左视(图10)。

要领:两手持杆挑担与右脚横撤、左脚插步应连贯协调,一气呵成。

用法:往上挑托对方兵器或对方持兵器之手。

七、渔翁撒网练法:1.接上式,左脚往左开步,同时双手握鞭杆从右肩头往左前下方用力斜扫,两腿成左弓右蹬的左弓箭步,目视鞭杆前端(图11)。

此主题相关图片要领:开步、扫鞭应协调一致,同时完成。

扫鞭时要以身带杆,松肩探背,发出放长击远的整体劲。

2.上式不停,重心后坐于右腿,同时上身起立后收,右手后拉鞭杆,左手随右手后拉与上身后仰顺杆滑动至杆头部,与右手一起将鞭杆后收横置于身前,目平视前方(图12及图12正面图)。

要领:由开始时往前“撒网”的放长击远到由长到短、由开到合的起身后坐回收鞭杆应一气呵成,中间不可停顿,要表现出如弹簧般伸缩自如的优秀身法。

用法:由“樵夫担柴”挑托开对方兵器后斜扫对方之中下盘,扫完后立即重心后坐、收回鞭杆蓄势待发。

八、小身势练法:接上式,右脚往右后45°角撤步,左脚随之跟撤插步于右脚后矮步坐身成歇步,与此同时,两手持鞭杆从左经脸前往右后裹抱,使鞭杆竖立于身体右侧,目视前方(图13及图13正面图)。

要领:撤步蹲身与两手持杆往右后裹抱应协调一致,同时完成。

定势后腰往右拧,收臀坐腰,头正颈直,有“蓄劲如张弓”之势。

用法:往右后裹抱滚格对方击来之械。

九、金猴掉棒练法:1.接上式,左脚往左前方45°角起身上步,右脚跟步,同时右手脱把,左手单手握鞭杆从身体右侧下落后经体前往左上方反撩至杆头朝上之后,不停,松腕以虎口一侧(虎口朝上)虚拢鞭杆,使杆头一端后折垂搭于左臂后,同时右手虎口朝上接鞭握住杆头,眼平视前方(图14)。

要领:上步跟步、脱把单手反撩与右手接杆须同时进行,一气呵成。

2.上式不停,右脚往右前方45°角斜上步,左脚跟步,同时左手撒把,右手单手持握杆头一端使杆尾一端从身体左侧下落后经体前往右上方反撩至杆尾朝上之后,不停,松腕以虎口一侧(虎口朝上)虚拢鞭杆,使杆尾一端后折垂搭于右臂后,同时左手虎口朝上接鞭握住杆尾,眼平视前方(图15)。

要领:与图14要领相同,唯方向相反。

法:由“小身势”裹抱滚格开对方之械后,连续上步进身、调手换把反撩攻击对方。

十、秦王大背剑练法:1.接上式,左脚往左前方45°角斜上步,右脚跟步,同时右手撒把,左手单手握鞭杆从身体右侧下落后经体前往左上方反撩至杆头朝上之后,不停,松腕以虎口一侧(虎口朝上)虚拢鞭杆,使杆头一端后折下垂斜搭于后背部,同时右手虎口朝下接鞭反握住杆头,目视前方(图16)。

要领:上步跟步、脱把单手反撩、杆身斜搭后背与右手接杆反握须协调自然,同时完成。

2.上式不停,上身姿势不变,右脚往左脚前上步扣步,两脚成丁字型,目视右前方(图17)。

此主题相关图片要领:右脚上步扣脚时脚尖的内扣幅度一定要大,以便为下一势的转身向身后扫棍做好充分准备。

3.上式不停,左脚脚尖外摆往身后开步落脚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撒把下落,从右手后以虎口一侧接握鞭杆,不停,身体猛然左转,两手合力持杆以杆尾一端向身后反搬平扫,成左手在前、虎口朝前,右手在后、虎口朝后、掌心向下将杆头压靠左肘后侧的定势,目视鞭杆前方(图18)。

要领:左脚摆脚开步、左手撒把接杆与转身后扫须同时进行,一气呵成。

持杆后扫应以身送杆、发出身械高度合一的整体力。

用法:假设用“金猴掉棒”进攻前面之敌时,身后有人突然袭来,我可猛然扣步转身,回身攻击来人或格挡对方击来之兵器。

十一、黄龙脱甲练法:1.接上式,右脚提膝收提,左脚独立,同时右手活把贴杆往前滑动、越过左手在右手前虎口朝后握住鞭杆,不停,两手执杆越过头顶将鞭杆扛担于右肩头,目视左后方(图19)。

要领:收提右脚、贴杆换把与扛担鞭杆几个动作要协调连贯,一气呵成。

2.上动不停,左脚向左后独立碾转,右脚同时向左后方扣步落脚左转身,上肢姿势不变,目向左平视(图20)。

要领:往左后转身应以左脚为轴碾地旋转,身如陀螺,疾快敏捷,不可拖泥带水。

3.上动不停,两脚碾地往左后方转身180°成左弓步,与此同时两手执杆从右肩往身体左后以杆头一端用力平扫,目视杆头(图21)。

要领:两脚蹬地碾转与两手执杆后扫应协调一致。

执杆后扫时应以身送杆,用身体向左后旋转的惯性将鞭杆击出,发力要雄浑厚重,三盘齐动。

用法:可以双手持杆挑架开对方攻来之械后顺劲反扫对方,也可转身扫击身后来人或圈扫围攻之敌。

此乃黄龙脱甲鞭杆中独具特色又非常难练的一个奇招,也是此套鞭杆名为“黄龙脱甲鞭杆”的来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