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备考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备考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多选题(10题)1.工信部日前发布通知,决定自5月1日起,虚拟运营商业务由试点转为正式商用。
符合条件的( ),均可申请经营。
A.民营企业B.国有企业C.外资企业D.个体工商户2.按照()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A.人人参与B.人人尽力C.人人维护D.人人享有3. 关于我国的兵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的兵役工作,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由国防部负责B.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也可以服兵役C.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服现役的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D.应征公民正在被依法侦查、起诉、审判的,不征集4.2016年10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改革。
提出要通过“三个强化”、“三个平台”、“三个监督局”以及“四个进一步”来强化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其中“三个平台”指的是建立()三大监督平台。
A.监督报告B.协调处置C.领导决策D.在线监察5.WTO的基本原则是()。
A.无歧视待遇原则B.最惠国待遇原则C.贸易自由化原则D.国民待遇原则6.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出总体部署。
提出要按照建设()的要求来优化服务流程,推行公开透明服务。
A.法治型政府B.创新型政府C.廉洁型政府D.服务型政府7.根据宪法修正案: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
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2012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全文如下: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吴敬琏:构建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构建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
自从2005年、200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以来,我国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
并且正像刚才陈清泰先生所讲的,我们面临着一个创新上很有希望的前景。
但是回顾这一段我们取得的成绩,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这些成就花了很大的代价,像新能源产业、电动车产业、光伏等等产业的发展,都表现出了高投入、高成本的特征。
中国作为一个基础还很薄弱的国家,要靠用这样的办法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所付出的成本过高是我们的国力所很难承担的。
这个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看来,它主要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低效率的。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全文如下: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
高端视点igh-level viewpoints H. All Rights Reserved.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是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任务。
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任务要求,对于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对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HIGH-LEVEL VIEWPOINTS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战线首要的政治任务就是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
为此,本刊特地发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陈求发《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署名文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陈求发一、创新驱动是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途径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刻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态势,提出了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目标要求,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就是要按照军队武器装备体系建设需求,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工业装备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制供给能力;就是要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迈进世界先进行列,形成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符合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新一代武器装备探索发展能力;就是要不断促进国防. All Rights Reserved.高端视点igh-level viewpoints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要求、符合大国地位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关于深化改革的思考
关于深化改革的思考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把我国推向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35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总部署、总动员,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35年来,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学技术不断迸发出“第一生产力”的强劲活力。
随着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快,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使科技体制进入了不得不改,但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水区”。
因此今天谈科技体制改革,已不再是直面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反映强烈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怎样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的全局性问题。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伴随着新中国年轻的脚步,我国用6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近300年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路。
树立了“向科学进军”、“科学的春天”、“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四个里程碑。
这四个里程碑标志着科学思想的四次“大解放”。
谈到科技体制改革,应该说始于1985年,迄今已走过了三个阶段,眼下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第一阶段: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阶段(1985~1995年)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地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
”并对科技管理机制、科技拨款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作了明确的要求,这标志着我国科研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1988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鼓励科研机构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科研机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核心是把科研任务的计划下达变成了自由基金申请。
简单地说,首先改革的是拨款制度,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科技界不再“吃皇粮”。
这一阶段,国家总体上实施“面向经济建设”战略,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三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
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相互支撑和联动,提高整体效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
四是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形成激励
创新的正确导向,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分割,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国家 兵团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解
读
兵团科技局法规处 2014年9月
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
时间 重要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 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 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主要内容及意义 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此意见。 以《规划纲要》和其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相继颁布实施为标志,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从战略思 想、战略决策到指导方针、政策部署均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战略体系,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科技发 展战略体系基本形成。 把加强技术创新作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切入点,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进一步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从体 制、机制、政策等方面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 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坚持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发 展高技术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进行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2019-10-26【热点材料】2012年7⽉6⽇⾄7⽇,全国科技创新⼤会在北京举⾏。
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才强国战略,坚持⾃主创新、重点跨越、⽀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针,全⾯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主创新能⼒为核⼼,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步深化科技体制改⾰,着⼒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撑引领作⽤,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建成⼩康社会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还就深化科技体制改⾰、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6点意见。
全国科技创新⼤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改⾰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全⾯建设⼩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次深化科技体制改⾰的动员⼤会。
⼤会深刻分析我国科技⼯作⾯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做出全⾯部署,这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好⼜快发展具有重⼤指导意义。
【⾓度分析】⼀、经济⽣活⾓度1.改⾰是社会主义的⾃我完善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进⼀步深化科技体制改⾰,着⼒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撑引领作⽤,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2.企业要提⾼⾃主创新能⼒,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段,形成⾃⼰的竞争优势。
深化科技体制改⾰的中⼼任务,是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
3.提⾼⾃主创新能⼒,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是提⾼综合的关键。
深化科技体制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可以为全⾯建成⼩康社会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进⼀步深化科技体制改⾰,着⼒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以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撑引领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0.16•【字号】京政发〔2019〕18号•【施行日期】2019.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19〕1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北京市人民政府2019年10月16日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球视野、扩大开放,以更大的勇气通过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科技创新统筹1.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超前规划布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动在国家亟需的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
设立科学研究基金,加快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积极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深入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推动更多重大任务在京落地。
加强部市会商、市区联动,优先保障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所需土地、空间等基础条件。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着力打造竞争新优势。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晋发[2013]16号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等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创新型山西建设。
2. 主要原则。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
3.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省创新体系。
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创新型山西建设取得成效。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2.2%,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37人年,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煤炭与煤层气绿色高效开采及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技术合同交易额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作者:王皓田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34期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
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从容应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必须明确新型举国体制提出的针对性,把握新型举国体制历史连续性与创新性的内在特征。
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的政策建议。
一、“新型举国体制”是针对科技创新提出的举国体制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国家级别重大战略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活动组织实施的重要经验,“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探月工程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都是在举国体制下完成的。
举国体制在我国发展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也将发挥不同的历史作用。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
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科技部学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科技部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本报北京7月11日电(记者唐婷)今天,科技部举行报告会,动员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全力将中央关于科技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作主旨报告,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小娅主持。
王志刚指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和《意见》的颁布是我国科技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经济科技形势,阐明了未来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科技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围绕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一核心,突出强调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途径方法,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的重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科技改革发展中的八个重要关系,对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意见》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
王志刚指出,学习贯彻大会和《意见》精神,必须全面认识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
战略高技术研究和前沿探索成效显著。
取得了载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超级水稻、铁基超导、65-40纳米介质刻蚀机、新一代移动通讯、高速轨道交通、特高压输变电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究开发人员总量已居世界第1位,国际论文数量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2位、质量不断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世界第3位。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面启动实施,主要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依靠科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正文:----------------------------------------------------------------------------------------------------------------------------------------------------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结合本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本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制定实施《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深入实施“科技奥运”行动计划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大量聚集,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创新环境日益完善,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
当前,北京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是北京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掌握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和产业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动力。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必须立足于国家创新战略,进一步深化对首都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首都工作职责和神圣使命,充分发挥首都优势,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实现重点突破,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实现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技 对 经济 社 会 发展 的 支 撑 引 领 作 用 , 要支 撑 引 领 作用 。 现 就 深 化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加 快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建设 提 出如 下 意见 。
党 中央 国务 院 正 式对 外 发布 关 于深 化 科技 体 制 改革 加快 国家 创 新体 系建设 的意 见 ,从
促 进科 技 与 经济 紧密 结合 的角 度 出发 ,突 出强调 了推 动企 业成 为技 术创 新 主体 ,增 强企 业 技 术创 新 能 力 ,以及 新形 势 下深 入实 施 国家 技术创 新 工程 ,对 于加 快建 设 创新 型 国家具 有
重 点 , 进 一 步 深 化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 规 律 的 中 国 特 色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原 能 ,科 技进 步 贡献 率 达 到 5 %左 右 。 5 着 力 解 决 制 约 科 技 创 新 的 突 出 问题 , 始 创 新 能 力 明 显 提 高 , 集 成 创 新 、 四是 改 革 科 技 管 理 体 制 , 推 进 科 技 充 分 发 挥 科 技 在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引 进 消 化 吸 收 再 创 新 能 力 大 幅增 强 , 项 目和 经 费 管 理 改 革 、科 技 评 价 和
协 同 合 作 ,提 升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整 体 实 现 研 发 投 入 占主 营 业 务 收 入 的 比
三 强 化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主
体 地位 ,促 进 科 技 与 经 济 紧导 产 业 技 术 四
效 能 。三 是坚 持 政 府 支 持 、 场 导 向 。 例 与 国 际 同类 先 进 企 业 相 当 ,形 成 市 统 筹 发 挥 政 府 在 战 略 规 划 、政 策 法 更 多 具 有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 核 心 技 术 ,
关于深化科体制改革 建立创新体系的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体系的意见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决定》,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全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1、充分认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
21世纪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导的世纪,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综合实力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以国家或地区为整体,明确创新目标和战略重点,建立创新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良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促进科技进步、保持科技优势的基本手段。
近年来,我省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创新制度和环境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
但总体上,创新能力不足,体制和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要求,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创新资源配置还没有实现优化,分割、脱节,协同性较差,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没有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靠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
因此,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有效促进科技进步的创新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良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动力。
2、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战略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增强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内在动力;加快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积极互动,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的高效运用;优化创新环境,健全政策法规,形成崇尚知识、崇尚人才,激励和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建立起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能够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实现各类资源有效整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文)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文)新华社北京2012年9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全文如下: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上)发布时间:2014-2-28 作者:来源:科技日报编辑:江苏省中小企业网【字体:大中小繁體中文】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将正式上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等1万份科技报告将向社会公开,公众只要登录相关网站,就可以了解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息。
促进开放共享,加强资源积累,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只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30日,北京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发表讲话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管理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问题。
会议指出,要“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近日,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招”“真招”相继出台:——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起草文件,回应科技管理热点难点,加快建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中科院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等5个卓越创新中心,并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赋予中心科研管理自主权,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给予个性化的政策支持,严格评估、动态调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多项改革直指科研项目申报,旨在进一步优化资助格局,如取消、合并与调整部分项目类型,减少评审的负担,遏制低水平的重复申请,强调基金申请质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等;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有益探索,江苏加强统筹,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重庆加强科技创新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宁夏积极推进研发后补助……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的脚步越发铿锵稳健!整体设计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在于深化改革。
中国2012年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党群办公室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2012年7月6-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拉开了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
大会上颁布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成为本次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性、纲领性文件。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科技体制机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则●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坚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坚持改革开放、合作共赢三、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三、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1、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2%,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培育若干综合竞争力局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
2、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若干一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进入世界同类科研机构前列。
三、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3、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家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相互支撑和联动,提高整体效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
4、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分割,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2013年时事政治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 年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1.第五十一届世乒赛团体赛的“终极决战”4 月1 日下午打响。
在首先进行的男团决赛中,中国队以3∶0 击败东道主德国队,创造了_______的新纪录。
A.四连冠B.五连冠C.六连冠D.七连冠2.“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演习4 月22 日起在______举行。
这是中国海军与外国海军举行的规模最大、科目最丰富的联合军事演习。
A.大连B.青岛C. 南海D.东海3.据新华社4 月 16 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 年要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____体系。
A.科技服务B.公益服务C.文化服务D.公共服务4.民政部网站 6 月 21 日发布公告称,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_____三沙市。
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人民政府驻____。
A.县级西沙永兴岛B.县级中沙黄岩岛C.地级西沙永兴岛D.地级中沙黄岩岛5.2012 年6 月16 日18 时56 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 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飞行乘组将由 3 名航天员组成,其中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______。
A.杨洋B.刘洋C. 刘易阳D.罗阳6.2012 年6 月16 日18 时56 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 名航天员、和送上太空,其中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A.景海鹏刘旺刘洋B. 翟志刚刘旺刘洋C.景海鹏翟志刚刘洋D. 景海鹏刘旺杨洋7.2012 年6 月24 日12 时55 分,在航天员精准操控下,我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_______和 _______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A.神舟八号天宫一号B.神舟九号天宫一号C.神舟八号天宫二号D.神舟九号天宫二号8.7 月23 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____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____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工程发展与应用判断题
7.根据本课程,大脚革命最早出现在十八大,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过。
对
8.农业农村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其根源在农村,必须在农村寻求破解之道。
错
9.本课程指出,近几年,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一些复合型的组织,也是以城带乡的一个重要载体。
对
10.5G应用的初期阶段是以企业用户为中心的。
对
2.根据本课程,红色故事能够唤起一个民族集体的记忆,是一个非常鲜明的落口。
对
3.本课程认为,工业5.0的目标是从UDC到AFC的转化。
对
4.《安全生产法》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之中,处于基干法的地位。
对
5.机器人技术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改变了制造方式、战争模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
6.根据本课程,浙江衢州新区将农业过程引到了城市中,一季向日葵,一季油菜花,一季向日葵,一季野花,三季轮作。
能力,而制造这种机器的方法是先制造一个模拟童年大脑的机器,再对它进行教
育和训练。
错
4 .成效评估是对示范区总体创建成效以及整体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定期评价。
对
5 .在评估中,示范区只可采取自评估方式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政策落实情况、
发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自查。
错
6 . 5G通讯设备非常省电。
错
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
1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目标,以及一系列指标和政策措施。
错
2 .本课程指出,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城乡之间
的相互联系、作用、影响显著加强,日益由内部和表层进入外部和深层。
错
3 . 1950年,冯·诺伊曼发表一篇文章,提出:真正的智能机器必须具有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抓住机遇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
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三是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
统筹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注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作用。
四是坚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
统筹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强化地方在区域创新中的主导地位,按照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整体谋划、有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五是坚持改革开放、合作共赢。
改革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一是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2.2%,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培育若干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
二是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
加快建设若干一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进入世界同类科研机构前列;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批优势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三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相互支撑和联动,提高整体效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
四是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打破行业壁垒和部门分割,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五是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43人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六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科学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完善保障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四)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
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
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程技术类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
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
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联合培养人才,共享科研成果。
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研发成果转化。
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研发活动;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合理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加大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的落实力度,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考核措施,加强对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分类考核。
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央企业围绕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活动。
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规模,通过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
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向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和服务标准。
支持企业职工的技术创新活动。
(五)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快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按照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要求,明确定位,优化布局,稳定规模,提升能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公益类科研机构要坚持社会公益服务的方向,探索管办分离,建立适应农业、卫生、气象、海洋、环保、水利、国土资源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特点的科技创新支撑机制。
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要瞄准科学前沿问题和国家长远战略需求,完善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运行机制。
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和学科专业,完善财政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参与的持续稳定支持机制。
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要坚持企业化转制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制定科研院所章程,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落实法人自主权,探索实行由主要利益相关方代表构成的理事会制度。
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
推进实施绩效工资。
对科研机构实行周期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确定支持方向和投入力度。
引导和鼓励民办科研机构发展,在承担国家科技任务、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民办科研机构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
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专业优势,明确各类高等学校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建立以服务需求和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体系。
高等学校对学科专业实行动态调整,大力推动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促进交叉学科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高等学校学科人才优势,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建立与产业、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教师转化和推广科研成果。
以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为重点,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改革,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六)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机制。
建立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机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