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回收再生10万吨废活性炭综合利用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希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回收再生10 万吨废活性炭综
合利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环评单位:德州和凯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零二零年六月
目录
概述....................................................... .. - 1 -
1 总则 ............................................................. - 7 -
1.1 编制依据 ................................................... - 7 -
1.1.1 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管理条例 ................................. - 7 -
1.1.2 地方法规及政策管理条例 ..................................... - 9 -
1.1.3 规划性文件 ................................................ - 10 -
1.1.4 技术导则与规范 ............................................ - 10 -
1.1.5 相关技术资料 .............................................. - 11 -
1.2 评价原则、目的与指导思想 .................................. - 11 -
1.2.1 评价原则 .................................................. - 11 -
1.2.2 评价目的 .................................................. - 12 -
1.2.3 指导思想 .................................................. - 12 -
1.3 污染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 - 13 -
1.3.1 污染因素识别 .............................................. - 13 -
1.3.2 评价因子筛选 .............................................. - 14 -
1.4 执行标准 .................................................. - 15 -
1.4.1 评价标准 .................................................. - 15 -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 - 19 -
1.5 评价等级判断 .............................................. - 22 -
1.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 - 22 -
1.5.2 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 ........................................ - 26 -
1.5.3 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 ........................................ - 26 -
1.5.4 声环境评价等级 ............................................ - 28 -
1.5.5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 - 28 -
1.5.6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 .......................................... - 28 -
1.5.7 土壤环境评价等级 .......................................... - 29 -
1.6 评价范围、保护目标及评价重点 .............................. - 31 -
1.6.1 评价范围 .................................................. - 31 -
1.6.2 保护目标 .................................................. - 32 -
1.6.3 评价内容 .................................................. - 35 -
1.6.4 评价重点 .................................................. - 35 -
2 工程分析 ........................................................ - 36 -
3 环境概况 ........................................................ - 37 -
3.1 地理位置 .................................................. - 37 -
3.2 地形、地貌 ................................................ - 37 -
3.3 地质 ...................................................... - 40 -
3.4 水文地质 .................................................. - 41 -
3.5 地表水.................................................... - 42 -
3.6 土壤 ...................................................... - 44 - 3.7 气候气象 .................................................. - 45 - 3.8 生态调查 .................................................. - 46 -
3.9 地震情况 .................................................. - 46 -
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 47 -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 47 -
4.1.1 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 ....................................... - 47 -
4.1.2 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47 -
4.1.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补充监测 .................................. - 48 -
4.1.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 - 65 -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 67 -
4.2.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 - 67 -
4.2.2 地表水例行监测数据 ........................................ - 68 -
4.2.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补充监测 ................................ - 69 -
4.2.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73 -
4.2.5 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 ........................................ - 75 -
4.3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 77 -
4.3.1 补充监测 1 ................................................ - 77 -
4.3.2 补充监测 2 ................................................ - 82 -
4.3.3 地下水补充监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87 -
4.4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 91 -
4.4.1 声环境现状监测 ............................................ - 91 -
4.4.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93 -
4.5 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 94 -
4.5.1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 - 94 -
4.5.2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107 -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110 -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 110 -
5.1.1 施工期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 - 110 -
5.1.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 112 -
5.1.3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 114 -
5.2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 115 -
5.2.1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 - 115 -
5.2.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157 -
5.2.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162 -
5.2.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200 -
5.2.5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209 -
5.2.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 217 -
5.2.7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 221 -
6 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 - 224 -
6.1 评价原则和程序 ........................................... - 224 -
6.1.1 一般性原则 ............................................... - 224 -
6.1.2 评价工作程序 ............................................. - 224 -
6.2 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 - 225 -
6.2.1 风险调查 ................................................. - 225 -
6.2.2 环境风险潜势初判 ......................................... - 226 -
6.2.3 评价等级确定 ............................................. - 227 -
6.3 环境风险识别 ............................................. - 227 -
6.3.1 风险识别 ................................................. - 227 -
6.3.2 源项分析 ................................................. - 238 -
6.3.3 风险识别结果 ............................................. - 240 -
6.4 环境风险分析 ............................................. - 241 -
6.4.1 废气处理设施故障的环境风险分析 ........................... - 241 -
6.4.2 废水处理设施故障的环境风险分析 ........................... - 242 -
6.4.3 火灾事故次生污染物排放的风险分析 ......................... - 242 -
6.4.4 原料运输过程环境风险分析 ................................. - 243 -
6.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 243 -
6.5.1 管理措施 ................................................. - 243 -
6.5.2 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 - 244 -
6.5.3 危险废物贮存及运输过程的风险防范措施 .................... - 244 -
6.5.4 生产装置故障防范措施 ..................................... - 245 -
6.5.5 火灾事故及次生有毒气体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 ................ - 245 -
6.5.6 污水处理设施废水事故排放风险防控措施 .................... - 245 -
6.5.7 废气处理装置故障防范措施 ................................. - 247 -
6.5.8 二噁英事故排放风险防范措施 ............................... - 247 -
6.5.9 工艺技术设计和配置安全防范措施 ........................... - 249 -
6.5.10 自控、电气及电讯安全防范措施 ............................ - 249 -
6.5.11 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 - 249 -
6.5.12 三级防控体系 ............................................ - 250 - 6.6 应急预案 ................................................. - 250 - 6.7 事故应急监测 ............................................. - 255 -
6.8 区域应急联动要求 ......................................... - 255 -
7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 - 257 -
7.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57 -
7.1.1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57 -
7.1.2 施工期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 259 -
7.1.3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59 -
7.1.4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60 -
7.1.5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61 -
7.1.6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61 -
7.2 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 263 -
7.2.1 焚烧烟气治理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63 -
7.2.2 二噁英控制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65 -
7.2.3 VOCs 控制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67 -
7.2.4 粉尘控制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68 -
7.2.5 恶臭治理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69 -
7.2.6 油烟治理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70 -
7.3 废水治理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70 -
7.3.1 废水水质分析 ............................................. - 270 -
7.3.2 污水处理工艺可行性 ....................................... - 271 - 7.4 噪声污染治理可行性论证 ................................... - 271 - 7.5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72 -
7.6 防腐及防渗措施可行性论证 ................................. - 272 -
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 274 - 8.1 经济损益分析 ............................................. - 274 -
8.1.1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 274 -
8.1.2 环保设施投资情况 ......................................... - 274 -
8.1.3 环保投资效益分析 ......................................... - 275 - 8.2 环境损益分析 ............................................. - 276 -
8.3 社会效益分析 ............................................. - 278 -
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 279 -
9.1 环境管理 ................................................. - 279 -
9.1.1 环保机构设置 ............................................. - 279 -
9.1.2 环境保护职责 ............................................. - 279 -
9.2 监测计划 ................................................. - 280 -
9.2.1 污染源监测 ............................................... - 280 -
9.2.2 环境质量监测 ............................................. - 283 -
9.2.3 事故应急监测 ............................................. - 284 -
9.2.4 验收监测 ................................................. - 286 -
9.3 排污口规范化管理 ......................................... - 289 -
9.3.1 排污口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 - 289 -
9.3.2 技术内容 ................................................. - 289 -
9.3.3 排污口标志牌设置技术要求 ................................. - 289 -
9.3.4 排污口建档管理 ........................................... - 290 -
10 场址选择与政策符合性分析 ....................................... - 292 - 10.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 - 292 - 10.2 与相关政策、文件的符合性 ................................ - 292 - 10.3 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 - 295 -
10.3.1与《山东省“十三五”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鲁环函[2017]452
号)符合性分析................................................ .. - 295 -
10.3.2与《山东省平原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的符合性分析 - 296 -
10.3.3 与《平原化工园区规划(2018—2025 年)》的符合性分析 ....... - 296 -
10.3.4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 - 298 -
10.4 选址合理性分析 .......................................... - 299 -
10.5 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分析 .................................... - 300 -
1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 305 -
11.1 项目概况 ................................................ - 305 -
11.1.1 项目概况 ................................................ - 305 -
11.1.2 项目选址可行性 .......................................... - 306 -
11.1.3 产业政策符合性 .......................................... - 307 -
11.1.4 项目衔接 ................................................ - 307 - 11.2 环境现状监测 ............................................ - 308 -
11.3 环保措施可行性 .......................................... - 309 -
11.3.1 废气治理措施可行性 ...................................... - 309 -
11.3.2 废水治理措施可行性 ...................................... - 311 -
11.3.3 噪声污染治理可行性论证 .................................. - 312 -
11.3.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 .......................... - 312 -
11.3.5 防腐及防渗措施可行性论证 ................................ - 312 -
11.4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 - 313 -
11.4.1 大气环境影响 ............................................ - 313 -
11.4.2 水环境影响 .............................................. - 313 -
11.4.3 声环境影响 .............................................. - 313 - 11.5 总量控制结论 ............................................ - 314 - 11.6 工程可行性结论 .......................................... - 314 -
11.7 建议 .................................................... - 314 -
附件1 委托书
附件2 备案证明
附件3 营业执照
附件4 规划选址意见书
附件5 总量确认书
附件6 污水委托处理合同
附件7 废活性炭监测证明
附件8 规划环评批复
附件9 危险废物委托处理合同
附件10 执行标准
概述
一、企业概况
山东希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 年11 月,公司主要从事废活性炭回收再生利用;活性炭生产、销售;危废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应用技术研发、销售;危废综合利用设备研发与制造;危险废弃物收集与储存;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危险废物治理、其他污染治理;环保服务咨询业务(以上经验范围凭许可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二、项目由来
活性炭是一种无毒无味,具有发达细孔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优良吸附剂。
它是利用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废旧活性炭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它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吸附气相、液相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精制、消毒除臭和去污提纯等目的。
活性炭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活性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统计,2018 年中国活性炭需求量在44 万吨左右,全球占比约26.7%。
2021 年中国活性炭需求量将接近100 万吨。
随着活性炭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活性炭的回收开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每年国内用于各种行业的活性炭据统计为75.3 万吨。
这些行业里使用后的废活性炭因为其自身的易燃性和被吸附物质本身的腐蚀、可燃、有毒性等特性,使这些废活性炭成为危险固体废弃物,必须经过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才能够回用。
由于中国国内生产活性炭的厂家大都是中小规模,设备与技术工艺较低,生产高档产品一直在使用木材与煤等国家限制使用的资源,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本项目回收利用废活性炭,全部是工业固废,原料成本低,但再生后产品的品质达到了国家活性炭产品标准,项目再生活性炭可用于工业废气治理、工业废水净化,在目前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情况下,产品的销路通畅,项目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本项目平原本地的化肥厂、药厂、化工厂每年废活性炭存量1 万吨左右,其他废活性炭主要集中在以平原县为中心,区域辐射涵盖东营、滨州、济南、淄博、
潍坊、聊城、临沂、济宁、日照、烟台等山东化工医药产业重点分布城市。
目前已获批废活性炭综合利用项目分别为德州庆云县1 万吨、潍坊寒亭区1 万吨、昌邑1 万吨、淄博1.4 万吨,工艺均以回转式再生炉颗粒废活性炭为主。
对于粉状废活性炭从各环评批复上分析,还没有企业涉及。
山东省危废活性炭年存量5 万吨以上,含一般固废活性炭存量20 万吨以上,未来随着环保监管趋严,以及新《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颁布,一般固废将有部分转变为危险废物,未来山东省危废活性炭年存量应在10 万吨以上。
本项目的建设,既解决了山东省内,特别是德州平原县内及周边工业发达城市粉状废活性炭的综合利用问题,同时又解决山东省境内,污水处理、烟气治理用粉状活性炭的短缺及应用成本高的问题,对山东省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助推作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鉴于国内对活性炭具有较大的需求量,山东希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在平原县化工园区建设年回收再生10 万吨废活性炭综合利用项目。
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将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处置工艺和设备,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控制二次污染的产生。
项目建成投运后,将使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各类废活性炭得以回收利用,最终得到安全处置,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对于促进山东省及德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群众健康,维护全市环境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三、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山东希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回收再生10 万吨废活性炭综合利用项目位于山东省平原县化工园区,占地面积45880.27m2(约68.82 亩),工程预计2021 年4 月投产运行;本项目厂址位于平原化工园内的三类工业用地之上,交通便利,符合平原县化工园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项目拟建设隧道式移动床加回转式再生炉生产线2 条,环境治理设施2 条,水处理站1 座。
结合山东省及周边省份废活性炭的产生、回收处置现状,结合自身工艺水平和投资规模,确定企业危废废活性炭的处理能力为10 万t/a(平均含水率20%),包括其中粉状废炭70000 吨/年,颗粒状废炭30000 吨/年,年产再生炭6.5 万t/a。
项目不处置用于吸附重金属的危废活性炭、不处置用于吸附多氯联苯类物质的危废活性炭、不处置用于吸附放射性物质的危废活性炭、不处置用于吸附爆炸性废物、含汞废物、含氰化物废物和含磷废物的危废活性炭(HW15 爆炸性废物、HW29 含汞废物、HW37
别只回收其中的危废活性炭催化剂,不对其他催化剂物质进行回收。
项目不接收吸附物含氯量(湿基)大于2%(质量占比),含氟量(湿基)大于0.05%(质量占比)的危废活性炭。
再生过程前,对进厂危废活性炭进行检测及合理配伍,对那些卤素含量高的危废活性炭,应控制二燃室焚烧温度在1200 摄氏度以上,二燃
室烟气停留时间大于 2 秒。
工程主要包括收集和运输系统、贮存系统、再生系统、配套辅助设施系统(包括废气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管理办公区等)。
总投资2388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765 万元,占总投资的24.14%;本项目劳动定员为49 人。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山东希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 年12 月委托德州和凯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建了项目组,并对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收集了项目基础资料,进行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等,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山东希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回收再生10 万吨废活性炭综合利用项目》报告书。
本次环评期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保部令第 4 号)要求规定,山东希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按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山东希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回收再生10 万吨废活性炭综合利用项目》公众参与说明可知:信息公示期间,分别采取网络公示、现场张贴、报纸公示等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未接到公众有关本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和信件,没有人向建设单位提出反对意见。
五、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该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鼓励类”的“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26 再生资源、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工程和产业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项目已取得德州市平原行政审批服务局《年回收再生10 万吨废活性炭综合利用项目》备案证明,项目代码:2019-371426-77-03-081106,相关文件见附件。
该项目位于德州市平原化工园区,该项目用地符合德州市平原土地利用规划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要求。
六、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1)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价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包括:
①本次评价重点主要关注工艺废气能否实现达标排放,特别是大气污染物中的二噁英类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②关注本项目危废库、预处理车间、隧道式移动床车间、环保设施车间等重点防渗区域地下水防治措施及大气污染物控制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③关注项目产生的废水能否资源化利用。
④关注项目产生的危废是否妥善处置。
(2)环境影响
①空气环境影响
拟建工程对评价区内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拟建项目投产后各关心点主要污染物小时浓度、日均浓度较现状浓度略有增加,叠加现状值后,拟建项目SO2、NO2、CO 在各敏感点及网格点保证率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氟化物在各敏感点及网格点浓度叠加值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氨、硫化氢、氯化氢在各敏感点及网格点浓度叠加值可以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 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要求;VOCs (参照非甲烷总烃标准)在各敏感点及网格点浓度叠加值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的要求。
②地表水环境影响
所有废水经厂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部分回用或排入厂区景观水池,部分排入平原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地表水影响较小。
故本项目从地表水环境影响角度来说,其建设是可行的。
③地下水环境影响
通过对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两种情况下对地下水环境的预测,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小。
④声环境影响
贡献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本项目运输路线主要为交通主干道,此道路本身的车流量就较大,因本项目增加的车流量相对于道路原有的车流量来说较小,则因本项目车流量增加的噪声值较小,故本项目运输系统对周围敏感点噪声影响较小。
拟建项目厂址与周围村庄等敏感点的距离均大于500m,本项目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较小。
⑤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拟建项目产生的部分危废(活性炭)由厂区内的危废处理系统处置,飞灰等部分危废送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本项目所有固废均得到合理的处置,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
⑥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
施工及运营期间,由于工程动用大量土方,致使土体松散、土壤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土壤的原状结构强度损失,从而使土体的抗侵蚀能力降低,对周围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施工期、运营期,通过绿化、土壤复育措施、水土保持措施、保护方案等,使工程对调查及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并尽快恢复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生态平衡。
⑦施工期环境影响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弃土、扬尘、噪声、土壤和植被,为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落实水保方案及生态控制措施以将影响降至最低,应严格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8号《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相关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本项目扬尘污染。
⑧环境风险影响
总体评价,拟建项目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其环境风险可防可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可知,本项目无重大危险源。
因此,只要各工作岗位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后,其环境风险就可防可控,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建设单位开展了相关公众参与相关工作,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在环评论坛网站及报纸进行信息公开对公众意见征求,公示及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八、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本项目为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项目,同时也符合《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2001]199号)、《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23号)中的相关规定。
拟建工程在平原化工园区,项目用地属于三类工业用地,符合《山东省“十三五”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鲁环函[2017]452号)、《平原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符合《平原县化工园区》(2018-2025年)的园区规划。
项目位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中规划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之外。
本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要求;选址合理;各项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项目运行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环境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程度内;项目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设计和环评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各种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在落实并保证以上条件实施的前提下,从满足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本项目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由齐鲁质量鉴定有限公司、青岛康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诺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承担。
在报告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平原分局、齐鲁质量鉴定有限公司、青岛康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天业科技有限公司及山东希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 总则
1.1编制依据
1.1.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管理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1 月1 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12 月29 日修正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年10 月26 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6 月27 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 年12 月29 日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11 月07 日修订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 年10 月1 日);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 年8 月修改)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 年6 月29 日修订,2017 年9 月1 日实施);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7 月1 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 年10 月26 日修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 年10 月26 日修订);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 年8 月26 日修订);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年12 月修订);
(14)国务院第120 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11 年1 月8 日修正版);
(15)国务院第256 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 年7 月29 日修正版);
(16)环境保护部第5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8 年12 月修订);
(1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第4 号令,2019.01.01);
(18)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 号);
(19)环发[2013]81 号《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2013 年7 月);
(20)环办[2012]134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2012 年10 月);
(2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22)环发[2015]4 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试行)》;
(23)环发[2015]56 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24)环发[2015]162 号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的通知;
(2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12.7 日修订);
(26)《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年8 月1 日施行);
(27)《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 修订);
(28)《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29)《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 号);
(30)《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1999]第5 号);
(31)《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16 修订);
(32)《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012 年7 月1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3 号公布);
(33)《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2015.10.15 日施行);
(34)环评[2016]150 号《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35)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17]121 号);
(36)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办监测[2017]86 号);
(3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
(38)《关于发布<重点行业二噁英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5 份指导性文件的公告》(环境保护部2015 年第90 号公告);
(39)《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2018 年)》(公告2019 年第4 号);
(40)《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公告2019 年第2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