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句译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20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句及解释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20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句及解释《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一些名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以下是20 句经典名句及解释: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一章解释:道是无法言说的,能够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名也是无法定义的,能够定义出来的名就不是真正的名。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第二章解释:当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的时候,丑就产生了;当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
3.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第四章解释: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解释: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发展;圣人也是一样的,不偏袒任何人,而是一视同仁。
5.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解释:话说得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6.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解释: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道德经》第十三章解释:受到宠爱和侮辱都感到惊恐,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
为什么说受到宠爱和侮辱都感到惊恐呢?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令人惊喜,失去宠爱令人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才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优秀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
优秀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优秀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
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本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
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
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
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9、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
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0、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
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
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11、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2、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13、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14、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快来看看吧!《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老子名言名句精选及解释大全1.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3.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
老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章句]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可万物之母③。
——《道德经》第1章[注释]①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是“道理”的意思。
第二个“道”字,是“言说”的意思。
第三个“道”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专有名词,是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字,是指具体事物的名称。
第二个“名”字,作动词使用,是称谓的意思。
第三个“名”字,是老子介绍自己见解的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意译]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章句]有无相生①,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②,前后相随。
——《道德经》第2章[注释]①有无相生:“有”、“无”,指普遍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
②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互相调和。
[意译]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
[章句]圣人之治,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③。
使夫智者不能为也④。
为无为⑤,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注释]①虚其心:使人的心灵开阔。
②弱其志:使人的意志柔韧。
③无知无欲: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④智者不能为也: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多事。
⑤为无为:以顺任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意译]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稳,意志柔韧,体魄强健。
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
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事务,就没有不成功的。
[章句]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①!虚而不屈②,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③,不如守中④。
——《道德经》第4章[注释]①橐籥:橐籥,读tu ,风箱。
②不屈:不竭。
③多言数穷:政令烦苛,加速败亡。
④守中:持守中虚。
[意译]天地之间,岂不象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篇一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
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经典名句摘抄大全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经典名句摘抄大全《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的《道德经》经典名句: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5、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8、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1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道德经》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经》1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出处、解释及赏析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出自:唐代韩愈的《原道》解释: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
原文:《原道》韩愈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
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
为之君,为之师。
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
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
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
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老子》名句解读
《老子》名句解读《老子》名句解读最近服务的客户欣赏老子哲学,要求为他策划的企业理念中要用到老子思想。
无奈,买了些书,精读《道德经》,果然收获颇丰,故把一些自己深有感触的内容摘录解读如下,与博友分享。
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二章》)解释:圣人做那些不和规律较劲的事情,从事超乎言语之外的教化,让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主宰,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有作为而不自恃其能,有了成功也居功自傲。
因为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启发:要循道行事,率先垂范,谦虚谨慎。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老子·第四章》)解释:(道)磨掉它的锋芒,解除它的排他性;调整它的光亮更加柔和,和世俗靠得更近一些。
意思是大道都是合乎自然,密切联系生活的。
启发:领导不要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五章》)解释:话说多了反而容易理屈词穷,到处碰壁,不如持虚守静,保持适度。
启发:企业制度、政令适度为好,太多反而容易失败。
4.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第七章》)解释:圣人后退不争先,反而能走到前面。
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
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不图私利,反而成就了自己的私利。
启发: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别人才会把你当回事儿。
5.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解释:最好的品德是水的品德。
水给万物好处而不争取自身利益。
待在别人都不愿意待的地方,所以接近大道。
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心胸开阔,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善于为政,做事能发挥所长,行动把握时机。
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也不会有什么过失。
启发:学习水至柔至善的精神品质。
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道德经里的经典名言并解释
道德经里的经典名言并解释《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欢迎阅读参考!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解释】: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
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释】: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解释】: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解释】: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是不会持久的。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老子》,又名《道德经》,又有一说法为《德道经》。
以下是店铺精心推荐的《老子》名言名句翻译,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子》名言名句翻译: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
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
智惠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
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
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
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七章)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
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
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
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
因为自然之道是“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的,所以处众人之所恶并不意味着被损害,反而预示着“拥有”的到来。
这是老子的道理。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道德经名句10句简短
道德经名句10句简短1、治人事天,莫若啬。
选自《老子·第五十九章》。
事:侍奉,奉行。
啬:原意是指收获谷物,泛指农事;后引申为爱惜、节俭之意。
【译文】治理人事本行天道,没有比节俭好的了。
2、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选自《老子·第九章》。
功:功名利禄。
遂:成就。
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译文】功名利禄有了成就,就不要再争了,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3、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圣人被褐而怀玉。
选自《老子·第七十章》。
【译文】能了解我的人极少,能效法我的人也很难遇到。
圣人虽然穿着粗布衣,却怀有宝玉。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选自《老子·第三十二章》。
均:均匀。
【译文】天与地相合,能会降下甘露,人们无须指令而自然均匀。
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纳。
选自《老子·第四十五章》。
屈:弯曲。
讷:即不善说话。
【译文】最正直的东西好似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辩说,最大的赢利好似亏本。
6、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选自《老子·第二十章》。
唯;恭敬的应声。
阿:怠慢的应声。
【译文】恭敬的应声“是”,与怠慢的应声“啊”,相差有多大?善与恶,二者差异又有多大呢?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选自《老子·第七十七章》。
损:减少。
余:剩余。
不然:不是这样。
奉:奉献。
【译文】天之道法,是减少有剩余的来补给不足的;而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养有剩余的。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选自《老子·第六十七章》。
慈:慈心。
俭;节俭。
【泽文】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检”;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9、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选自《老子·第二十七章》。
袭:承袭,此指隐含之意。
明:聪明。
四大圣贤(孔子、老子、孟子和庄子)经典名言名句及解释
四⼤圣贤(孔⼦、⽼⼦、孟⼦和庄⼦)经典名⾔名句及解释⼀、孔⼦经典名⾔名句:1、⾔必信,⾏必果。
(论语·⼦路)解释:说话⼀定守信⽤,⾏动⼀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安下必来。
3、朝闻道,⼣死可矣。
(论语·⾥仁)解释: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佾)解释: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解释:(教学⽣)不到他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形的)⼀个⾓,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解释:聪明,爱好学习,向下⾯的⼈请教⽽不以为耻。
分7、⼰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颜渊)解释:⾃⼰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
8、仰之弥⾼,钻之弥坚。
(论语·⼦罕)解释: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努⼒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不厌,诲⼈不倦。
(论语·述⽽)解释:学习永不满⾜,耐⼼地教导别⼈⽽不倦怠。
10、⼈⽆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解释:⼈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解释:学习知识并按⼀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兴的吗?12、⼯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释:做⼯的⼈想把活⼉做好,必须⾸先使他的⼯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解释:过去的已经⽆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坦荡荡,⼩⼈长戚戚。
(论语·述⽽)解释:君⼦⼼胸平坦宽⼴,⼩⼈局促,经常忧愁。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他人。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变得强大。
2. "治大国若烹小鲜。
"
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饪一道小菜一样,需要细心和耐心。
3.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这句话告诉我们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物体,教导我们要学会柔韧。
4. "行人之不至,而至者行有余也。
"
这句话告诉我们行动的重要性,只有行动才能取得成就。
5.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知道适可而止,才能长久地保持幸福和安定。
《道德经》的经典名句
《道德经》的经典名句你知道《道德经》的经典名句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收集的《道德经》的经典名句大全(精选170句),欢迎阅读。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5、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8、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1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经》1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道德经》1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2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道德经》2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道德经》2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名句译文1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
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
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原文及解释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原文及解释
名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摘自:《老子·德经·第七十章》
解释:则:法则,效法。
被:同“披”,穿着。
褐:粗布衣,粗麻衣。
全句译文:能了解我的人极少,能效法我的人也很难遇到。
因而,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而怀里揣着美玉。
赏析:此句反映了圣人因身怀宝玉而曲高和寡无人理解的现象,展现出圣人纯洁的内心和不与世道合污的高洁品德。
德经·第七十章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名句欣赏
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名句欣赏
名句: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解释:老子只知道抱朴守拙等这些道理,只知道委曲求全,不知道积极进取。
出处:荀子《荀子·天论》。
《荀子·天论》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著作,其主旨是揭示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和人事没有什么关系。
原文(节选):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
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
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
《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此之谓也。
译文:
作为国君应该重礼尊贤,这样才可以做天下之王。
放弃人的作用而时刻关注天的变故,是不符合万物的实际情况的。
治理国家要遵循经过历代检验过的、今天仍然存在的治政原则。
在这段文字中,荀子提出了“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著名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
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
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
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10、“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
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1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1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
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
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1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1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7、“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
“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9、“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
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
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
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
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2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2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5、“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
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
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
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2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2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30、“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
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3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32、“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
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33、“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
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3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3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3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37、“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38、“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3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
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
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40、“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4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4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4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
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
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4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