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课声音变变变(经典)
声音变变变律动游戏教案反思
声音变变变教案教案标题:声音变变变教案目标年级:三年级学科:音乐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2. 能够通过简单的声音判断认识一些常见乐器。
3. 创造和模仿各种声音。
教学资源:1. 图片或真实乐器(小提琴、钢琴、长笛等)。
2. 录音设备(录下不同乐器的声音)。
3. 纸和铅笔。
教学准备:1. 准备好不同乐器的图片或真实乐器。
2. 录好不同乐器的声音。
3. 为每个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来源。
提问:"你们平时听到哪些声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2. 出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展示真实乐器,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能产生什么样的声音。
3.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并猜测是哪个乐器。
知识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向学生解释乐器内部的震动和空气的震动是如何产生声音的。
2. 让学生进行实验,在纸上绘制琴弦震动或吹气的示意图,以帮助他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示范和练习(15分钟):1. 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
教师示范不同乐器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跟随模仿。
2.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声音进行模仿。
每个小组在其他小组前表演他们选择的乐器声音,其他小组猜测是哪个乐器。
巩固活动(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不同的声音来源,并记录下来。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和体验各种声音,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纸牌吹奏器、水杯鼓等,进一步体验声音的产生。
2. 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乐器演奏视频,并讨论他们对不同乐器音色的感受。
《声音变变变》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声音变变变》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声音的变化和趣味性。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各种声音变化的音频素材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4. 各种声音变化的教具(如吸管、玻璃瓶等)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声音变变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和原因。
二、声音感知(5分钟)1. 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变化的音频素材,如音调变化、音色变化等,让幼儿认真聆听并描述。
2.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通过改变声音的音调和音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三、声音创作(5分钟)1. 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声音的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画面。
四、声音表演(5分钟)1.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声音变化教具。
2. 各小组根据教具的声音特点,创作一个简短的表演节目。
3. 邀请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幼儿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表演奖。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邀请幼儿提出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声音变化的有趣之处,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和音乐活动中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
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和欣赏各种声音变化。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声音变化的展示区,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和表演视频。
3. 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结合本次活动,设计更多有关声音变化的教学内容,如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
幼儿园美妙音乐——声音的变化教案
幼儿园美妙音乐——声音的变化教案幼儿园美妙音乐——声音的变化教案主题: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1.认知声音的基本属性,了解声音的高低、长短、响度等属性。
2.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声音制作技巧,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声音的运用。
3.鼓励幼儿们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信心和艺术素养。
教学过程:Step 1 自由交流教师先和孩子们进行自由交流,带领孩子们回忆一下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比如汽车鸣笛声、小鸟的啾啾声、风的声音等等。
孩子们可以用手指指向空中,模仿声音的发出。
Step 2 对声音的感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在音乐的背景下分别听几段声音:高音、低音、长音、短音、响音、轻音、渐弱音、渐强音、抖音等,让小朋友通过感觉,分辨出各种声音之间的区别和共同之处。
Step 3 模仿孩子学会了区分声音,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模仿,模仿各种声音,比如模仿鸟叫、模仿火车呜呜声等等,还可以和同桌一起模仿动物的各种声音,增强孩子们对声音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Step 4 自己做声音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区分声音,如何模仿声音。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做出好玩的声音。
比如利用多种材质将自己的声音放大,如大号、小号、喇叭、黄玉等等,制作出各种好玩、有趣的声音。
Step 5 竞赛为了激励孩子们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竞赛,让孩子们一组一组地参加,通过对声音的模仿、制造等,赢得最后的胜利。
Step 6 小结在竞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孩子们共同来一个小结,让孩子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收获,明白声音不仅仅是听觉的体验,更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多元化、生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声音音频,让孩子分辨,并记录孩子的正确率2.现场模仿评分,孩子们模仿一种声音的过程中,老师现场评分,选出最好的一个孩子进行表彰3.竞赛成绩评估,孩子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大小,时间,高低音等来进行评分,最后由班级内平均数的前三名进行表彰。
声音变变变教案
声音变变变教案教案标题:声音变变变教案目标年级:三年级学科:音乐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2. 能够通过简单的声音判断认识一些常见乐器。
3. 创造和模仿各种声音。
教学资源:1. 图片或真实乐器(小提琴、钢琴、长笛等)。
2. 录音设备(录下不同乐器的声音)。
3. 纸和铅笔。
教学准备:1. 准备好不同乐器的图片或真实乐器。
2. 录好不同乐器的声音。
3. 为每个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来源。
提问:"你们平时听到哪些声音?它们是从哪里来的?"2. 出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或展示真实乐器,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能产生什么样的声音。
3.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并猜测是哪个乐器。
知识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向学生解释乐器内部的震动和空气的震动是如何产生声音的。
2. 让学生进行实验,在纸上绘制琴弦震动或吹气的示意图,以帮助他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示范和练习(15分钟):1. 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
教师示范不同乐器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跟随模仿。
2.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声音进行模仿。
每个小组在其他小组前表演他们选择的乐器声音,其他小组猜测是哪个乐器。
巩固活动(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不同乐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不同的声音来源,并记录下来。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有了更深的了解。
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和体验各种声音,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纸牌吹奏器、水杯鼓等,进一步体验声音的产生。
2. 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乐器演奏视频,并讨论他们对不同乐器音色的感受。
音乐活动《变变变》教案
音乐活动《变变变》优秀教案一、活动名称:音乐活动《变变变》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乐器、乐谱等。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或多功能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热身活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放松身心,准备进入音乐活动。
2. 音乐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富有节奏和旋律变化的音乐作品,如《变变变》,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变化。
3. 节奏练习(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4. 旋律练习(5分钟):教师教授旋律,让学生跟随音乐唱出旋律,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
5. 分组合作(5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教师给出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小组合作演奏。
6. 展示环节(5分钟):每组学生进行演奏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活动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音乐知识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奏、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
4.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七、教学内容:1. 音乐理论:教授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弦等。
2. 演奏技巧:教授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钢琴、吉他、鼓等。
3. 歌唱技巧:教授基本的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鸣、音准等。
4. 音乐欣赏: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和进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幼儿园小班科学课教案《声音变变变》
幼儿园小班科学课教案《声音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 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探究声音的上升和下降;3. 锻炼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小铃铛、水杯、空玻璃瓶、按键式钢琴;2. 索引卡片:上升、下降;3. 实验材料:一根木棒、一根线。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复(10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声音(如小动物叫声、钟声等),让幼儿猜测声音来自哪里。
2. 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声音相关知识,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步骤二:引入新知(10分钟)1. 准备一个小铃铛,敲响铃铛并让幼儿观察铃铛的下降运动。
2. 引导幼儿观察铃铛的声音与运动的关系,帮助他们理解声音的产生。
步骤三:探究声音的上升和下降(15分钟)1. 准备两个水杯,一个杯中放入适量水,另一个空杯。
2. 请幼儿先倾听水杯放上去的声音,并说出声音的特点。
3. 再请幼儿斜倾水杯,观察并说出声音的变化,引导幼儿找出水杯倾斜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4. 鼓励幼儿动手实践,在空玻璃瓶中倒入不同水位,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步骤四:实验探究声音的上升和下降(20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2. 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一个按键式钢琴和一根木棒。
3. 先让幼儿敲击钢琴的不同按键,观察并说出声音的变化。
4. 鼓励幼儿用木棒轻轻敲击琴弦,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声音高低与实验活动的具体操作有关。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大家共同总结声音的上升和下降规律。
2. 通过展示幼儿的实验记录和总结,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果与进步。
3. 为幼儿准备索引卡片,让他们在卡片上写下声音的上升和下降,作为课程的收获与回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与探究,让幼儿对声音的上升和下降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实验结果也比较准确。
不过,在组织实验环节上,部分幼儿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下次教学可以增加互动环节,提供更多实物材料,加强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形记(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形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具体内容为“声音变形记”。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探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声音变化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以及声音变化的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气球、塑料瓶、橡皮筋、纸张等。
学具:小鼓、铃铛、塑料管、纸杯、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动物,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变化。
分组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小鼓、铃铛等)制造声音,讨论声音的不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演示实验:用气球、塑料瓶、橡皮筋等展示声音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声音变化的原因。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变形的例子?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2. 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音调、响度、音色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变形现象。
请学生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声音变形现象,分析原因。
答案:例如,将空塑料瓶吹满气,摇动时会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原因是空气柱的长度和振动速度发生变化。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展示声音变化。
请学生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如小鼓、铃铛等。
答案:学生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鼓,用橡皮筋绷在纸杯上,击打纸杯时,橡皮筋的振动产生声音。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变变》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变变》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育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听力本领,提高他们的语音识别和语音仿照本领;2.磨练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制造力,促进他们的个性进展;3.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声音的变化规律,认得不同的声音分类。
二、教学重点:1.孩子们对声音的注意力和敏感度;2.孩子们的语音识别和语音仿照本领。
三、教学准备:1.录音机、磁带、音响等设备;2.干净的空间和舒适的座位;3.布制手偶、棉花、布料、羽毛等材料;4.鼓、笛子、口哨等乐器。
四、教学流程:1.先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听一段音乐。
老师通过手势和眼神提示,让孩子们听音乐时跟着节奏做动作,如摇摆、拍手、跳动等动作,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本次课程。
2.老师拿出布制手偶,放在桌上让孩子们察看。
然后老师介绍手偶的名字是“小鸟”,并把手偶让给孩子们自由玩耍,让他们用本身的方式与“小鸟”互动。
3.老师给孩子们叙述声音的分类和变化。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老师用举例的方式——模拟不同的声音,引导孩子们仿照。
例如,用嘶哑的声音说话、尖尖地叫唤、低沉悠长的呼吸,孩子们跟着仿照,感受声音的变化和特点。
4.老师再拿出鼓、笛子、口哨等乐器,让孩子们尝试本身发出声音,并在他们积极参加的状态下,引导他们渐渐探究出用这些乐器发声的新玩法。
5.最后,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完成一首合唱曲目,此时孩子们会感觉到与众不同的合唱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使用乐器和手偶,加深了对声音的认得和了解其变化规律的理解。
孩子们还能更加独立地表达和呈现本身的个性,这些都是我想要达到的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每个孩子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速度和方式。
老师应当积极支持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为他们制造或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此有效提高孩子们的爱好、注意力和学习成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变变》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变变》及教学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变变》及教学反思中班教案《声音变变变》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把声音变大、变小、变长、变短的方法,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和特点,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声音变变变》含反思教案吧。
教学目标:1、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2、探索把声音变大、变小、变长、变短的方法3、感知声音的产生和特点4、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6、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准备:1、小鼓、小铃、喇叭、玻璃杯、纸杯、勺子、空瓶、盒子、米、豆子等2、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教学过程:一、寻找声音1、请幼儿倾听周围有哪些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2、请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让其他幼儿猜猜是谁在说话,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二、制造声音1、教师: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发出声音?试试看(拍手、跺脚、说话、唱歌等)2、给幼儿提供空瓶子,盒子、米、豆子等,引导他们把米、豆子等装入不同的瓶子或盒子里,摇摆、听听能发出什么声音,再比较一下装的东西多少的不同是否会影响声音,有什么不同。
3、老师依次给幼儿提供小鼓、小铃、喇叭等教师:怎么让这些物品发出声音?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怎样使这些声音变大、变小、变长、变短?鼓励幼儿交流彼此所用的方法三、比较声音的不同1、给幼儿提供三个同样的杯子,用勺子轻敲,听听声音是否相同,在三个杯子里装上不同量的水,再用小勺轻敲,听听声音是不是一样,有什么变化,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想想为什么(杯子里的水越多,声音越低)2、引导幼儿用纸卷成喇叭形,用“喇叭”喊一喊,听听自己的声音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3、给幼儿播放一段优美和一些噪音,让幼儿听辨,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
四、游戏:打电话指导幼儿用一根细绳把两个纸杯连在一起,做成“电话”玩一玩打电话的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变变
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变变一、教学目标1.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
3.理解不同物体振动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4.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5.激发孩子的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a.多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如铃铛、木琴、手风琴、玩具车等。
b.多个大小不同的纸张、水杯、筷子等。
c.橡皮筋、绳子、竹筒等。
d.一些有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气球。
2.教具准备:a.定音叉、铁片。
b.相册或PPT,包括一些常见的声音和相应的物体图片。
c.音乐播放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师幼一起做声音游戏,学习发出声音的物体,如拍手、捏泥、叮铃铃等。
b.引导幼儿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激发他们对声音的好奇心。
2.探究(30分钟)a.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
i.教师通过播放不同声音让幼儿猜测来源,如鸟鸣声、汽车喇叭声、钟声等。
ii.在相册或PPT中展示相应的物体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材质等特征,与其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联系。
b.实验:振动和声音的关系。
i.教师出示定音叉,教育幼儿如何使用和调节定音叉发出声音。
ii.幼儿一起实验,用手指轻轻触摸定音叉,并观察和记录定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iii.教师提问:为什么定音叉振动时会发出声音?c.实践:制作简单的乐器。
i.教师带领幼儿使用材料制作简单的乐器,如橡皮筋琴、弹簧鼓等。
ii.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制作乐器并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
3.展示和总结(20分钟)a.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让其他幼儿猜测乐器的名称和声音特点。
b.教师总结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幼儿理解物体振动频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c.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聆听音乐中的不同乐器声音,并回答问题。
4.拓展(20分钟)a.提供更多的声音和物体的照片或图片,让幼儿自主观察和分类。
b.供幼儿自愿参与的角色扮演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物体和发出声音。
声音变变变律动游戏教案中班
声音变变变律动游戏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声音变变变律动游戏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声音,并能够区分它们的高低、强弱和长短。
2. 通过律动游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听觉观察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一些发声器材,如铃铛、鼓、小号等。
2. 一些发声物品,如纸张、石子、橡皮筋等。
3. 音乐播放设备和适合儿童的音乐。
4. 一些节奏器材,如手拍、脚踏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发声器材,让他们观察和聆听。
2. 通过示范,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发声器材。
活动一:声音高低的辨别1.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比划出音乐的高低。
2.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种发声器材,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用发声器材模仿出不同的高低声音。
活动二:声音强弱的辨别1. 向学生展示一些发声物品,让他们观察并猜测声音的强弱。
2.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种发声物品,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用发声物品模仿出不同的强弱声音。
活动三:声音长短的辨别1. 播放一段持续时间不同的音乐,让学生用手比划出音乐的长短。
2.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种发声器材或发声物品,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用发声器材或发声物品模仿出不同的长短声音。
活动四:律动游戏1. 播放适合儿童的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手拍或脚踏。
2. 逐渐增加节奏的复杂度,让学生尝试更多的律动动作,如摇摆、跳跃等。
活动五:创作声音乐曲1. 让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些发声器材和发声物品。
2. 引导学生合作创作一段声音乐曲,可以根据不同的声音特点进行编排。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不同的声音,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扩展活动:1. 邀请音乐家或乐器演奏家到班级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乐器的声音。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展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形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形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为“声音变形记”。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变化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表达和分享的意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变化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声音的变化,理解声音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气球、绳子、尺子、沙子、塑料杯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气球、绳子、尺子、沙子、塑料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幼儿猜测是哪些动物。
通过这个环节,引起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音响,讲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3. 随堂练习a. 幼儿分组,每组一个气球,将气球放在沙子上,观察气球振动时沙子的变化,感受声音的传播。
b. 教师演示绳子吊着气球,当气球振动时,绳子也会振动。
让幼儿用尺子测量振动绳子的长度,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4. 实践活动a. 教师引导幼儿将塑料杯放在音响上,观察塑料杯随着声音的振动而振动。
b. 幼儿分组进行“声音传递”游戏,一个幼儿用塑料杯将声音传给下一个幼儿,以此类推,一个幼儿将声音传回给教师。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传播:振动→空气→耳朵2. 声音的变化:音调、音量、音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这些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答案示例:我听到妈妈在厨房炒菜的声音,这是锅和铲子碰撞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的耳朵里。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大自然中的声音,了解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变变变》小班音乐教案:培养儿童音乐素养,打造音乐人才
《变变变》小班音乐教案:培养儿童音乐素养,打造音乐人才打造音乐人才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带来愉悦和享受,还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因此,在儿童教育中,培养音乐素养和音乐天赋是非常重要的。
《变变变》小班音乐教案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工具,它能够帮助儿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激发音乐兴趣,促进音乐才华的发掘和培养。
一、教学目标在学习《变变变》小班音乐教案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表达和创造能力,让他们能够成为真正的音乐人才。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熟练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了解歌曲中的乐器和运用;3.学习基本的音乐表情和节奏;4.学习合唱的技巧和协调;5.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
二、教学内容《变变变》小班音乐教案是一种针对3-6岁儿童群体的音乐教育方案,它融合了歌曲、舞蹈、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歌曲学习这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让学生听歌、学歌、唱歌,让他们熟练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歌曲是儿童音乐教育中常用的学习材料,它可以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音乐游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各种有趣的音乐游戏,比如拍手游戏、跳舞游戏、乐器游戏等,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音乐游戏可以增强儿童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让他们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去。
3.舞蹈表演在学生掌握歌曲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舞蹈表演,让他们通过舞蹈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舞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和柔韧度,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舞台表演技巧。
4.器乐演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器乐演奏,比如打击乐器、钢琴、口琴等。
通过器乐演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乐器的构造和演奏技巧,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2024年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声音变形记》
2024年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声音变形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指导手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具体包括第二章“声音的奥秘”和第三章“声音的变化”。
详细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高低与响度,以及声音的变形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理解声音变形现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合作学习和分享成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变形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声音产生、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高低、响度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气球、橡皮膜、沙子、米粒、小纸船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邀请幼儿用话筒说话,观察声音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音响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观察音响振动现象,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演示声音变形实验,如气球、橡皮膜等,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小纸船在水中传播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分组讨论:声音变形的原因,如何改变声音的高低、响度。
4. 动手实践(10分钟)幼儿自行设计实验,探索声音变形的方法。
分组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和发现。
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声音变形的理解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变形现象3. 声音高低、响度的改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变形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2. 答案:如拍打篮球时,篮球的振动使声音变高;将瓶子灌满水,敲击瓶子时声音变清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声音的基本知识和变形现象。
音乐活动《变变变》教案
音乐活动《变变变》优秀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2. 通过音乐活动,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音响设备、乐器(如铃鼓、木鱼等)、舞蹈动作图示。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自由活动。
3. 学生准备:穿着轻松舒适的服装,便于活动。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伸展、转圈、跳跃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1.2 学生围成圈,按照教师给出的节奏,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
2. 音乐欣赏(5分钟)2.1 教师播放《变变变》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2 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摇摆、转身等。
3. 创意舞蹈(5分钟)3.1 教师展示一段创意舞蹈,要求学生模仿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舞蹈动作。
3.2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创作,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4. 音乐游戏(5分钟)4.1 教师设置一个音乐游戏,如“音乐抢答”,让学生在音乐中抢答问题。
4.2 学生参与游戏,赢取奖品,增加活动乐趣。
四、活动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提出对活动的建议和意见,为以后的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音乐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价学生在舞蹈创作、音乐游戏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改进依据。
六、活动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举办家庭音乐晚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体验音乐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舞台表现力。
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变变
小班科学教案声音变变变【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对于小班学生来说,通过探究声音变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本文将为小班教师设计一堂以声音变化为主题的科学教案,帮助教师有条理地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和探究声音的变化特性。
【教学目标】1. 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2. 观察和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并能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3. 探索一些能够改变声音的实验活动,并理解其原理;4. 培养小班学生积极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空瓶子、橡皮筋、塑料杯、纸板、鹅卵石等;2. 图片和课件:包括声音传播等相关图片,以辅助教学;3. 小组活动材料:图画或图片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变化观察和描述;4.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声音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常见的声音图片,如响铃、河水流淌声等,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二、声音观察(10分钟)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组图画或图片卡片。
让学生观察、描述并分类这些卡片上的声音,例如嗓音、乐器声、动物叫声等。
引导学生表达声音的高低、响亮、尖锐或柔和等特点。
2. 合作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声音变化的规律和规则。
三、声音实验(15分钟)1. 实验1:空瓶子音箱。
教师用橡皮筋固定在一个空瓶子的口上,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或小棒敲击瓶身,观察声音的变化。
同样的方法可用于其他材料,如塑料杯、纸板等,让学生对比不同材料产生的声音差异。
2. 实验2:声音传播。
教师用一个拇指和食指捏住鹅卵石,然后将石头放在学生耳朵旁边悄悄地低语,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式。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模仿声音。
教师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样本,如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等,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并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出来。
声音变变变
设计意图: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寻找变化的过程中,开始注意到了自身的变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每一天发生的变化,和以前相比有了哪些不同,也开始想象自己今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节活动。
让幼儿发现人的声音是不同的。
乐意尝试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变化,并在以后的活动中把变声的能力运用到讲故事等表演的活动中去。
活动目标:
1、发现人的声音是不同,乐意尝试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变化。
2、能用用积极的清晰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上台,找两个孩子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总结:其实你们刚才都是用的你们的眼睛发现他们的不一样,你们能不能把眼睛蒙上,听声音看能不能听出他是谁,谁来试一下?
二、倾听人声,比较声音的不同。
1.幼儿蒙上眼睛,听声音辨别人。
2.幼儿蒙上眼睛,听男女生,比较有什么不同。
3.播放PPT和声音。
a.难度1.播放两段音乐。
比较节奏的快慢。
b.难度2.说“金老师,我爱你”,用不同粗细,不同快
慢来说。
c.难度3.有四个数字,每个打开都有不同的东西,用变声效果演艺图片的内容。
三、用不同的声音,进行故事表演。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形记》
幼儿园中班教案《声音变形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音乐乐园》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世界”,具体内容为第二章“声音变形记”。
本章主要介绍声音的变形现象,通过趣味故事、互动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大小等变化,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变形的基本现象,能够辨别声音的高低、长短、大小等变化。
2. 通过参与互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音乐节奏感。
3. 激发幼儿对音乐和声音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变形现象的理解和辨别。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和音乐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音乐播放器、音响设备、不同大小的瓶子、气球、橡皮筋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声音变形的趣味故事,引起幼儿对声音变化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声音变形的基本现象,如声音的高低、长短、大小等。
3. 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互动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声音的变化。
a. 音高游戏:使用不同大小的瓶子,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敲击瓶子,感受音高的变化。
b. 音长游戏:用气球和橡皮筋制作简易“弦乐器”,让幼儿拉紧或放松橡皮筋,感受音长的变化。
4. 动手操作(5分钟):让幼儿用彩色笔、画纸等学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变形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音变形记》2. 内容简述:a. 声音变形现象:高低、长短、大小等。
b. 互动游戏:音高游戏、音长游戏。
c. 动手操作: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变形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声音变形现象,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a. 水龙头流水的声音,从高到低变化。
b. 小鸟叫声,从远到近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声音变形现象的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声音变形记》
【活动设计】“请你猜猜我是谁”是最近一段时刻我班幼儿常常会玩的一个声音游戏。
一开始他们仅仅是通过不断变换“被猜人”来进行游戏,几轮以后有方式的一些小孩不知足于这种简单的重复,其中一个小女孩儿把自己的声音变得粗粗的来让大伙儿猜,小孩们感觉那个方式很成心思,纷纷仿照转变声音的粗细来玩猜声音游戏。
于是我想,小孩们多变的嗓音本身确实是一个现成的值得探讨的科学活动材料,在如此的试探下生成了这一科学活动,以引导幼儿探讨声音除粗、细的转变还有哪些可变的方式。
【活动目标】一、感知人声的各类转变。
二、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让自己转变声音,并用标记来表示。
3、体验仿照各类声音带来的欢乐。
4、初步了解其特性。
五、进展动手观看力、操作能力,把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式。
【活动预备】相关图片、声音和视频。
【活动进程】一、游戏打招呼导入活动,比较声音“粗细”的不同。
一、师:小朋友们,让咱们用响亮的声音跟客人教师打个招呼吧,请坐!二、配班教师藏于幕后,用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向幼儿问好。
师:听,是谁呀?再听!师:究竟是谁呢?请这位教师走出来!师:哇,原先是孙教师呀!孙教师跟咱们打了两次招呼,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一次粗、一次细)。
3、幼儿用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回应问好。
师:咱们也把声音变一变来跟孙教师打个招呼吧![孙:小朋友们好!——幼:孙教师好!(粗\细)]4、尝试设计不同的标记表示声音的粗、细。
师:若是用两个标记别离来表示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你感觉如何设计合理呢?谁来试一试。
二、幼儿转变不同的人声,并用标记记录。
一、幼儿自由探讨转变声音的方式,并用标记记录。
师:适才咱们用了粗、细不同的两种声音来发言。
除粗细转变,你还能让自己的声音发生哪些转变呢?师:请你试着变一变、说一说,然后设计标记将声音的转变记录在这张纸上。
(幼儿自由尝试并记录)师:记录好了能够说给隔壁的人听一听。
二、幼儿介绍记录表,并斗胆在集体眼前演示。
师:请小朋友把记录表送到黑板上来吧!谁情愿来介绍一下!(3-4名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表,并用一句话演示声音的转变方式。
董健玲 科学活动《声音变变变》
大声
小声
你属哪个生肖?
发生火灾了,你会怎么样求救呀?
火灾现场,出现了很多浓烟,你会怎么样求救?
总结:
同在火灾的现场,我们求救时就要用不同的 方法和声音。
在舞台上,如果是一个人表演,你会用什么样的声 音唱歌?如果是许多人一起唱歌,你大声唱,还是
请用粗的声音扮演狮子说话,用细的声音来 扮演小公鸡说话用慢的声音来 扮演蜗牛说话。
总结:
声音有粗的、有细的,有大声、有小声;说话的语 速也可以有快的、有慢的。在生活中或表演中,我 们可以不同的声音来说话或表演。
科学活动:声音变变变
执教老师:董健玲
动动脑筋,思考问题!
找一找,说说他们哪里不一样?
游戏1:“猜猜我是谁”
播放声音1 播放声音2
找一找,说说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粗
细
游戏2:“奇妙的声音”
播放声音3 播放声音4
找一找,说说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之处?
快声的声音
慢的声音
游戏3:“辨别声音”
播放声音3 播放声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