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如何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研究论文: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13566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音乐艺术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美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潜移默化地鼓舞人、感染人、教育人。
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德育教育贯穿至“传道、授业、解惑”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德育熏陶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
音乐艺术既能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能表现人们的思想。
但它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音乐形象来表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它源自人的心灵,是情感的艺术,新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从歌词中挖掘思想性较强的音乐内容,结合歌曲背景与学生对话、融会贯通的讲解,让学生能从歌词中得到德育的熏陶,引导学生通过透过歌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当好情感的“传导者”。
二、在歌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既是音乐的传播者,又是教育的引导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真善美的人。
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音乐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欣赏音乐的生命力,扩大文化视野,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当教师对某一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启迪,描述,并通过富于激情的翻唱,指挥或弹奏,作品之情便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心灵。
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道德素质的形成。
如一首《黄河大合唱》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歌中唱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当唱起这首歌,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音乐教师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音乐德育论文3000字
音乐德育论文3000字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
在音乐教学中,要渗透德育的教育。
下文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音乐德育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德育论文3000字篇1浅谈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艺术的特殊手段来渲染出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出主动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教育美育音乐,蕴含着多方面的艺术精粹,有着高尚、纯真、飘逸的美,她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
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可以使他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那么,如何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道德素养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学习声乐曲,激发爱国情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
音乐教育首先要把爱国主义放在重要位置上。
声乐曲具有形象鲜明、易于理解的特点。
在教学中可选择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反映抗战时期的歌曲《游击队歌》;表现军民鱼水情深的《十送红军》;热情欢快充满爱国情怀的歌曲《爱我中华》,等等,启发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同学们都感慨万分,说到:“这首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人们的共同愿望,唱起它,我们仿佛看到了国人的崛起,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投身于战斗的激流,激发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要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学习……”又如,在学习八年级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我由2008年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引入,并精心选取制作了一组奥运图片。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音乐作品传达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是教育学生道德的有效方式,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培养情感和性格。
音乐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并通过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他们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正面的道德观念。
音乐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未来栋梁。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教育, 正面价值观, 情感和性格培养, 团队合作, 责任感, 自信心, 引导作用, 综合素质, 教育途径, 教学方法1. 引言1.1 概述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都是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相互促进。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发展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德育教育则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艺术的享受,还能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选用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和价值观的音乐作品来教学,通过这些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接受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珍惜生命、友爱他人、追求美好等正面的道德观念。
音乐还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载体,通过音乐,学生可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性格,使自己更加成熟和善于思考。
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不仅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探讨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联性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情感和性格。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学生在演奏和表演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释放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性格。
音乐教学中德育教学[论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音乐教师担负着用音乐艺术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的重担,同时还要担负着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任。
那么,应该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情怀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高尚情怀,它是一个必须具有的基本情操。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具有使人愉悦心灵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培养人形成高尚情操的功能,以及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功能。
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还要具有坚定地爱国主义感情。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趁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它们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爱国主义者。
例如,在教学独奏曲《二泉映月》之前,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了瞎子阿炳的艰难人生,以及他在艰苦的生活中,为了艺术而不屈不挠地进行创作,为后人留下了是人难忘的传世佳作。
我还帮他们把现在的幸福生活和阿炳生活的年代进行对比,看完之后,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使人激荡胸怀的音乐作品。
通过了解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旧中国的憎恨,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陡增,更加坚定了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多做贡献的伟大志向。
我还经常让学生学习一些爱国主义歌曲,像《学习雷锋好榜样》《五星红旗》《红星歌》《映山红》《过雪山草地》《东方红》等,都是经常欣赏的曲目,通过这些革命歌曲的学习,极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而且,为了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革命歌曲的喜爱,我还经常组织一些“革命歌曲大家唱”之类的歌唱比赛,不但使学生学习了爱国主义歌曲,更加喜欢上了歌唱爱国主义歌曲,更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虽然歌曲年代比较久远,但是依然激起了学生的喜爱之情,使革命歌曲又焕发了新的气象,重新成为校园里的一大景色。
我还努力使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更加全面化、深刻化,以使他们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明的伟大。
在初中音乐课堂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论文
在初中音乐课堂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摘要:中学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开始阶段,教育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着人的发展规律来开展。
使学生明辨是非,准确判断人间的真善美,已成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第一要务。
让初中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悟真善美,进而辅助性的纠正初中生的人生目标,让学生的审美取向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的发展,让学生的情操加以不断的提高,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80-01学校教育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形式,它对改进和增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起主要作用。
新时代要求学校树立端正的教育思想,除了细致上好思想品德课,更要在各科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初中教育中,音乐课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不容忽视的教育。
学校的音乐课既能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又能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是非观。
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施展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让学生获得完美的心理品质。
一、德育和教师素质音乐是一门蕴含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途径,从感性着手,运用体验的形式,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增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首先在于教师的正确指导。
所以,音乐教师的个人素质,思想悟性,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根本。
1、注重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教育。
教师要想教育学生,首先要自己做出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总觉得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无形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应当在音乐教师群体中大力倡导自尊自爱、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的道德行为,高尚品质对学生整个人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所以,笔者认为教师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于律己提高个人师德修养。
音乐课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由此可见,音乐要经过高尚的的提炼和衡量,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音乐内涵,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与美育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音乐——心灵高尚和精神纯洁的源泉,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是人类亲密的朋友,美的音乐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能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其行为变得高尚,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中国人素以“百善孝为先”为传统美德。
在音乐教学中,结合一些尊敬师长、歌颂先烈、互助互爱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感恩教育非常必要。
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先讲述了乌鸦反哺的故事,再把配合歌词制作的动画片放给学生看,接着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最感动的事,进而再欣赏《世上只有妈妈好》,通过一系列的听、赏、说、唱等活动,激发其热爱父母、尊敬师长的情感。
众所周知,孩子的天性是好动、好游戏的,教师应抓住这一特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编创中、合作中、讨论中不断培养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如我在教《卖报歌》时,选择不同时机进行渗透,在教歌曲前,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与卖报儿童的生活进行比较,进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较直接的教育,是为更好地理解歌词、体会歌词情感做铺垫。
教完歌曲后,让学生分组合作,用道具和打击乐器组织一个小型表演。
在准备过程中,有导演,有演员,分工合作。
在合作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让学生体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强大。
表演成功后能体会到一种无限的集体荣誉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满足,同时在情感上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升华。
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小学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
如何将小学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成为了当前教育界重要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的特点出发,探讨二者的融合之道,并给出实践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小学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的特点。
小学音乐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声乐、器乐、音乐鉴赏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而德育教育则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自律能力、团队精神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应该怎样进行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
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音乐是一种集情感、理性、意志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能够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管理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育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教育。
音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歌唱、演奏、舞蹈等方式进行实践,才能够充分领会音乐的内容和内涵。
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音乐表演的任务。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
小学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音乐课堂德育教育论文
音乐课堂的德育教育【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育通过塑造心灵美,达到道德的教化的目的,本文从音乐与德育相关的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析,希望对音乐的德育教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规则规律和谐说教感染音乐来自人们社会活动的体会总结、来自对客观真理的探求、来自对自然世界的感悟,“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摘自《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领会音乐所含的基本知识内容,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一、音乐节奏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音乐的美来之于音乐的内在规律,也就是音乐的节奏。
节奏寓于音乐之中,被喻为音乐的骨骼。
有了节奏,音乐才有了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的交替变化,才有了赏心悦耳。
《礼记?乐记》说“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可见音离开节奏,则不成乐。
然而,节奏不仅寓于音乐之中,还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个角落。
某种意义上说,节奏就是事物运动规律的外在表现。
从大处来看,有生活的节奏、有工作的节奏,有艺术的节奏,有文学的节奏,有历史的节奏,有社会的节奏;从小处来看,有语言的节奏、有动物鸣叫的节奏,林林总总,不一而终,可以说凡是有长度、宽度、高度、深度,以及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都有节奏存在。
因此,要立身于社会,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脉动,需要重视节奏,把握规律的“骨胳”。
最生动的例子可算是《庄子-养生主》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凡是庖丁手触之处,肩靠之处,脚踩之处,膝顶之处,都伴有皮骨分离的声音;当庖丁进刀之时会发出“騞—,騞—”的响声,而这些声音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与节奏的理念,可以在我们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音乐时,比对如何处理学习、生活问题,非常有启发。
如遇到问题首先要通过分析总结,把握这个问题的结构分,找清问题的节点有哪些,问题的解决突破点在什么地方;其次,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大,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几种。
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当前音乐教育的突出任务。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
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音乐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音乐教学德育教育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苏霍姆林斯基也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即是育人的教育。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音乐课教学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乐理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同时它还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熏陶活动。
尤其是中学音乐的唱歌、欣赏教学应通过生动的、具体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摘要:教学改革是一次教育的洗礼,在不断将教育创新理念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在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以及教育目标实施的过程中,能够以德育教育作为先导,不断渗透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学习内涵,从而在音乐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面貌。
不断能够在音乐的带动下形成审美情操以及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激情,逐渐能够在不断进行本质思考的过程中,构建以德育素养为开端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方法前言:音乐不仅能够净化心灵,也能够让学生放松压力,形成敢于创新学习态度,在小学阶段应当能够让学生倾听音乐,学会欣赏和品鉴音乐的实质。
教师能够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里,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在提高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德育水平的提高。
教师在将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联系的过程中,逐渐能够发挥音乐价值的主动思考,从而在创新课堂进行有效互动的过程中,音乐变成德育学习的重要桥梁,促进学生在多元音乐空间内形成音乐情感。
一、小学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应当进行创新思维的融入,能够运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音乐认知,进行乐理知识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渐能够将音乐上升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
音乐教学课堂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
教师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也能够将音乐学习与学生的德育发展相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
(一)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合作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过程中,也能更好的精准教学目标,逐渐能够在教学改革中为学生的学科发展带去全新的教学新方向,在与学生进行积极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建立学习上的协作,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表达,联系学生的实际情感态度,逐渐能够形成重要的艺术修养。
小学音乐教学应当以德育教育为先,从而能够让学生在抓住音乐学习价值的同时形成特色学习新理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论文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每每看到这句话,我总是在想,如何让音乐中的智慧和启示走进课堂呢?的确,音乐会给人无限的遐想,悲伤、快乐,甚至颓废,但是它的道德意义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尤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其中的“德育渗透”已被列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因此我认为音乐教育离不开“德与人”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德育渗透艺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多数的德育渗透都是以爱国主义教育而展开的。
当然,不乏有些教材是从爱家乡、爱学习、相互友爱这些方面入手,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那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怎样才能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受到精神的感染进而在品格上有所升华呢?一、德育渗透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本职工作有一定的激情和热爱,如果对自己的国家或民族缺乏热情,那么对教材就谈不上渗透和挖掘。
就好比我们在唱一首歌,旋律和歌词一个都不错,但就是不够动听,因为缺乏一种东西,什么呢?那就是——灵魂!也可以叫精髓,即作家的感情和演唱者的感情,即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倘若事先将思想教育渗透于歌曲或者教师个人,那将会别有一番滋味。
因为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歌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耳濡目染。
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二、德育渗透于挖掘教材在前面我们提到,很多教材包含丰富的德育理念。
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一项主题。
有些教材是带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比如:七年级歌唱课《雪绒花》、八年级歌唱课《国歌》、高中音乐欣赏课《草原英雄小姐妹》、《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等。
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
如:《雪绒花》一歌,此曲选自于音乐电影《音乐之声》,当中《雪绒花》出现了两次,但两次的意义完全不同。
论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论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小学音乐呈现的种类多式多样,一般拥有优雅的旋律,新颖的演唱方式等优势,借此来调动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热情,紧抓学生的多重感官,来做到激动人心的效果。
小学音乐课堂上不止要掌握怎样演唱好一首歌曲,更关键是在学习的环节中怎样渗透德育的思想就变成了如今小学音乐讲课的一个关键培养方面。
使小学生在演唱的环节中感受到其中潜藏的真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知难而上的人生态度。
老师在讲课中要切实把握好音乐形象,然后借助对曲目的创新、改编、演唱等,养成学生热爱国家、珍惜成果、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教育;教学小学音乐新课标提倡德育在所有课程教育过程的渗透,其对学生品德、修养、举止、素质、三观等的培养拥有关键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心理茁壮成长的重要时期,对未知的事物具有极强的探究心理与接受程度,德育教育是养成小学生优秀品德与良好三观的主要途径,早已取得广大师生的高度肯定。
并且,音乐教育还是一种生动的讲课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环节中,感悟歌曲内隐含的丰富感情,体会到音乐带来的魅力。
一、在音乐教学中用情感人,引起共鸣音乐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可以在歌词与情感的体现上给人以共鸣,让听众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潜藏的兴奋或忧伤,都是音乐能够直达人心的关键表现。
然而当前却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情况,有部分人经常将德育教育当做一个任务,对其不甚关注甚至无视歌曲所呈现的情感,所以就很难把德育教育嵌入到音乐课堂上。
大部分老师对于一些在升旗仪式上迟到、底下聚众扎堆讲小话、演唱歌曲不认真而且态度十分懒散而无可奈何时,老师一定要反思一下自身出现的问题,回顾讲课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用什么方式才可以改变这样的现象?在笔者看来,最关键的就是怎样把德育教育融入进平时的音乐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其中隐含的真切情感,同时以此为豪,只要一直坚持不懈,总会把德育观念全都融进学生的内心。
例如,在教习《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时,最初要使学生知晓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即当时在位于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而创作出来的歌曲。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情感教育。
教学中,通过增强德育意识、备课、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体现音乐特有的功能和魅力,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美化行为,让德育贯穿于音乐课堂的各个环节,从而使音乐教育更好地为德育教育服务。
关键词:艺术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所在。
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
当前,不少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提高和健全人格养成。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情感教育。
一首优秀的歌曲,它的优美旋律,健康的歌词,往往是很好的德育教材。
在教学时,抓住歌词的特点,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体现音乐特有的功能和魅力,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美化行为,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
本文旨在对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几点措施:一、以增强德育意识为导向,牢固德育为先观念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提高认识,牢固的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教学中既要符合客观规律,又要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二是要注重个性人才观。
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个性也是音乐教育的灵魂。
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具有较大的区别,也比较注重个性与天赋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煮“大锅饭”或“满堂言”,要用不同目标评价机制去评价不同的学生,走进千差万别的人的世界。
三是注重情感教育。
尤其是当今中小学生普遍喜欢音乐课,教师要结合歌曲的时代特征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质,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浅谈初中音乐中有效渗透德育策略
浅谈初中音乐中有效渗透德育策略初中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
有效渗透德育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本文将围绕着初中音乐中有效渗透德育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初中音乐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音乐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情绪二、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音乐教育中,学生通常需要进行集体合唱、乐队合作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首合唱曲或者一首乐曲的演奏。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音乐表演的水平,还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关心、支持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音乐艺术本身具有美的特质,美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音乐中体验美的真谛,感受美的力量。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析,让学生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故事的讲解等方式,渗透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人文关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传递的人文关怀之美,使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奉献他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美好情感。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故事的讲解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音乐中所蕴含的善良品质和美好情感,使学生在音乐中懂得感恩、懂得爱护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德育渗透音乐教研(3篇)
第1篇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育人功能,使得德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从德育与音乐教育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德育渗透音乐教研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德育与音乐教育的内涵1. 德育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指通过音乐艺术的教育活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音乐素养、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音乐艺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渗透音乐教研的必要性1.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道德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2. 发挥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如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情感等。
德育渗透音乐教研,可以使音乐教育在育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 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渗透音乐教研,可以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样化。
通过音乐艺术,德育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呈现,提高德育效果。
三、德育渗透音乐教研的实施策略1. 创设德育情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德育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道德情感。
如通过演唱爱国歌曲、革命歌曲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欣赏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2. 融入德育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音乐作品的分析、演唱、演奏等环节。
如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道德主题、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通过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德育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比赛、音乐讲座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培养道德品质。
音乐教育的德育论文
音乐教育的德育论文音乐教育的德育论文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音乐教育的德育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健康的道德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理想人格;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道德理想,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谐”的人。
[关键词] 音乐教育德育大学生音乐教育以形育人、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它是一种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形式,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的特殊性。
同时,德育在高校教育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德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专利,它应该贯穿在任何一项教育中。
因此,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放在首位的事情。
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力手段。
对于这一点,革命导师列宁早就讲过:“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武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也认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他们之所以如此重视音乐教育,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音乐教育是进行德育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德育方面来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能够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情操是指高尚的情感体验。
音乐这种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简明地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与思考[论文]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音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的培养。
于乐理知识及音乐常识中、唱歌教学中挖掘作品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于音乐欣赏创设情景,引发情感;于课外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运用艺术手段、非艺术的“艺术”手段以及运用课堂教学的审美化,让德育充满艺术的魅力。
音乐教学德育素质实践思考自音乐诞生以来,它便成为人类生活的挚友。
桑间田埂上,人们用歌声寻求爱情;队伍前后,人们用歌声统一步伐;共同劳作时,号子声声不断;冲锋陷阵处,金鼓之声齐鸣。
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多少关于音乐巨大作用的传说啊!伯牙与子期凭借音乐的共鸣而肝胆相照;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因音乐的媒介而永结佳缘;智慧的张良,靠一只洞箫四面楚歌,瓦解了项羽所率的亲兵;大胆的孔明用一张古琴、两扇城门,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
放眼域外故事也不少,从阿波罗到缪斯、从奥菲欧到阿里翁、从酒神醉时的高歌到牧神午后的牧笛……虽然这一切都是传说,但又有谁能够否认《马塞曲》之于法国大革命;《国际歌》之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贝多芬的交响乐之于近代一切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作用呢?又有谁能计量出北伐战争时的《打倒列强》,抗日战争时的《义勇军进行曲》所起的伟大作用呢?雄辩的事实证明,音乐能够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爱祖国、爱人民、为真理勇敢斗争的情操美德。
正如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同志所说:“音乐是培养人们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作为美育之一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德育素质不可忽视的一种特殊手段。
一、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根据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笔者多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于乐理知识及音乐常识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在向学生讲述乐理知识时,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讲述“半音”和“全音”这两个基本概念时,自然要提到十二平均律,这时我告诉同学们十二平均律的前创者是我国的朱载育,是明代的一位皇子,他苦苦研究二十多年,终于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比德国的音乐理论家威克梅斯所提出的还要早一个世纪,为世界的音乐发展做出了跨时代的贡献。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指从事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属于规范性教育,以抽象思维的形式来进行,在规范性教育中使人获得自觉的道德意识。
德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人通过掌握原则和标准学会如何规范自己做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而提高个体和社会的道德水平,使个体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
学校德育的作用是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学校德育通过课程来实施,中学的音乐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载体,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
诗言志,乐咏言,音乐始终是人们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样式,也是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友谊,团结协作,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一种重要途径。
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通过艺术感知、艺术实践、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等过程,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发展了形象思维,全面提高了艺术素养,所以音乐与德育相辅相成。
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强调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关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理解与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主、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
因此,愈来愈多的美学家与教育家主张“寓教于乐”。
所以音乐艺术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块沃土,能将德育很好的渗透在音乐教学中,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奋进意识。
一、将爱国之情渗透在音乐教学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来源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起着美化心灵的作用。
而亚里斯多德认为音乐是模仿的艺术,它模仿人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是为了表现人的本性,音乐对青少年性格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和谐的音乐可以使青少年身心和谐地发展。
最新德育论文范文
最新德育论文范文在当前,德育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对于德育的看法是怎样的呢?关于德育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最新德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当前在音乐教育中加入德育教育,其主要方法有歌曲渗透与欣赏渗透等,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探索,实现多方面、多角度的德育渗透,以使音乐课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所起的效果更加突出。
关键词:教育方法音乐课品德渗透音乐教育在教会学生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新音乐课程标准里面,便明确指出了音乐教学应当具有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热爱意识作用,应当具有培养学生优良行为习惯与集体精神的作用,把音乐课里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好,是音乐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1歌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比如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较为生动地描述出了黄河船夫穿过激流滩的豪迈气概,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第一步要教会学生演唱该歌曲,待学会歌曲演唱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舞蹈史诗“保卫黄河”与“松花江上”片段。
同学们可以听到并真切感受到当时那段激扬抗争的岁月,并将这种激情带到音乐学习中来,有了形成激情的基础,同时也少不了技巧的科学表达,可以说技巧是满足思想感情表达的方法途径。
于是课堂教学进行到艺术加工与磨炼的过程,此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速度:授课速度准确与否,同音乐本身感情表达得充分与否有直接关系,如果授课节奏太快,则体现活跃有余而体现雄伟不足,如果授课节奏太慢,则学生接受有余而生气不足。
两者不用说达到德育教育目标,就是音乐教育自身的目标也很难完成。
还有一个是相关爱国歌曲的渗透问题,黄河船夫曲是课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这个主体引申开来,给同学们介绍其他类型同时代歌曲,并顺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在的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饶,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早在国庆60周年***的时候,国家所展示的自制先进武器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以后不管谁侵略我们国家的一寸土地、残杀我们国家的一名同胞,大家就要同他血战到底,我们爱好和平,但是却会把侵略者全部都杀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如何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一、在音乐教材的选择上突出德育因素
教师在对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里的德育进行渗透时,要认真准备教材,挖掘音乐素材的
教育作用,在教材中找到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制
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爱国情怀和艺术的美感。
在备课中确定要
如何渗透德育,用哪些教学方法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在对歌曲《我爱你,中国》教
学欣赏时,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意境,激发学生对祖国秀美壮观河山的热爱,引导学
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与学生互动演唱作品及对作
品进行介绍,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样让学生既欣赏、演唱了音乐作品,又对
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用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深刻内涵,丰富学
生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1]。
二、寓德育于音乐课堂教学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对教学全过程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
段进行设计,将德育教育融入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健康的艺术
和道德氛围、优化课堂评价,形成平等、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
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来表情达意,让学
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鉴赏力来分析作品,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所以说音乐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教师在准备
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作品的思想内涵,把这种情感感受转化为提高学生的
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鉴赏作品,陶冶情操,受到作品的感染,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
和世界观,这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欣赏中国少数
民族音乐时,用歌曲《爱我中华》片段导入新课,引出主题,让学生感受五十六个民族团
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
同时,还可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将民族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
例如在介绍藏族民歌时,旨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掌握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在演
唱歌曲时把握其民族风格。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了相当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及演唱
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注重以生为本、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让学生感知音乐之美在于旋律、在于歌词,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积淀,让学生热爱
民族音乐,让学生在领悟和挖掘作品风格的同时,培养和塑造自身的审美能力[2]。
三、寓德育教育于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中
音乐第二课堂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时机。
例如,教师教学生学习蒙古族舞蹈《鸿雁》,可先教学生分解动作,然后熟练后再教学生跳
蒙古族舞蹈的感觉,教师讲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讲授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先感
觉蒙古族音乐的’美感,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然后再练习舞蹈,让学生亲身体验蒙
古族舞蹈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在表演舞蹈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器乐小组
活动中,曾让四名学生共同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因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
都各不相同,所以对作品的处理及内在的感觉也不同,在排练时我就先给学生介绍作品的
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黄河带给我们的震撼及作品的深刻内涵是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
颂了中华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形象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
不屈的精神,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酝酿用什么情感来诠释作品,这样既对学生进行
德育教育又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把握,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会更有感染力,更能完美地
表现作品,这样在活动中既渗透了德育,又让学生能更好地表现作品。
总之,在高中音乐
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音乐课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要能打动学生,要感
染学生,要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提高融入德育的实效,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
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
教育的思想,这样就是把德育融入了教学全过程[3]。
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过:“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
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因此,教师
要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并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通过音乐艺术的魅力,给学生
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核
心素养。
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让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
自豪感,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唤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自觉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邹文奇.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20211.
[2]张丽娜.音乐教育在普通理工科高校中的美育作用及实施路径研究[D]西安石油大
学硕士论文,2021.
[3]胡素萍.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215:129-132.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