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即用物理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解决找矿勘探中问题的方法。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2、地震勘探:1.效果最好(精度高)2.用得最多(90%)3.发展最快4.和油气勘探与开发联系最紧密!
3、勘探石油的方法目前有三类:地质法、钻探法、物探法。
4、在勘探油气的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5、所谓的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情况,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标的一种物探方法。
6、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基本上可分为三个环节: ①野外工作。②室内资料处理。③地震资料的解释。
7、地震勘探方法与其他物探方法(重、磁、电)相比,具有精度高的优点,其他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方法那样能详细而较准确地了解地下有浅到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地震方法与钻探方法相比又有成本低以及可以了解大面积的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重要的勘探方法。
8、同一反射界面的波,其波形特征是相似,不同反射界面的波其波形特征是不同的,这就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常用的基本法则之一。
9、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所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新的波源,叫做子波源。可以认为,每个子波源都向各个方向发出微弱的波,叫做子波。子波是以所在点处的波速传播的。
10、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所走的路径遵守时间最小。
11、地震波是在地下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其类型纵波、横波、面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
12、弹性模量:1.杨氏模量(E)T=E e 2.体变模量(K)K=-Kθ 3.切变模量(μ)F=μψ 4.拉梅常数(λ)G=λ e 5.泊松比(σ)13、对于大多数弹性介质,σ约为0.25,非常坚硬的岩石是0.05,固结性很差的松软介质,大约为0.45,对于液体,μ=0,所以σ可达最大值0.5。
14、体波是能够在整个弹性体内传播的地震波。按照弹性形变的基本类型或岩石质点振动的不同形式,体波又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纵波的特点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的特点是: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横波只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15、在地震勘探中主要是利用纵波:在地震勘探中,不论用炸药震源还是非炸药
震源,一般都是向外产生均匀对称的压缩力。因此使质点发生体变,即主要产生纵波。但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和激发作用的不对称性,所以也同时产生横波。地层不均匀性和激发作用的不对称性越明显,越容易产生明显的横波。另外,对于同一岩层来说,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总是不相同的,一般纵波的传播速度总是大于横波。故在某一点进行观测时,首先接受到纵波,纵波的能量散失比横波少,所以纵波能量比横波强,故可以接收到较清晰的纵波纪录。
16、面波只存在于岩层的分界面附近,并沿着岩层分界面传播。在垂直于岩层分界面的方向上,其强度随着离开分界面距离的增大而迅速衰减。1. 瑞利波:只存在于自由表面(地面)附近,并沿着地面传播的地震波。它的特点是地面质点在平行于波传播方向的垂直面内作振动。瑞利波是影响陆上地震勘探最主要的面波,是主要的干扰波之一。2. 拉夫波:产生的条件是当上层介质中横波的速度Vs1小于下层介质中的横波速度Vs2时,则在满足这种条件的界面附近会产生拉夫波。它的特点是界面上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其速度介于上、下层介质中横波波速之间,即Vs1 17、反射波地震勘探主要采用纵波勘探,所以一般把纵波称为有效波,而把横波、面波、声波都看作是干扰波。当然,在采用横波勘探时,纵波和其它波都是干扰波。 18、反射波产生的条件:当界面两边的介质的波阻抗相同时,在界面上只有透射而无反射,只有当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差异的时候,才会有反射波产生。19、、反射波的强度:界面两边的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强度越强。此外,反射强度还与两边介质的波阻抗之和有关。和越大,反射强度越弱。一般地层的波阻抗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当有相同的波阻抗差时,深层的反射比浅层弱。20、折射波产生条件是:下层介质的波速必须大于上层介质的波速。在多层介质中,如果有一层的波速大于下伏所有各层的波速,则这些下伏层上都不能形成折射波。 21、地震测线布置的原则:1. 测线应尽量是直线。2. 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联络测线平行于构造走向。3. 测线应尽量通过已有的井位。4. 测线间距随勘探程度或勘探阶段的不同,应由疏到密。 22、地震勘探工作一般可分为区域测量、面积普查、面积详查、构造细测四个阶段。 23、试验工作的目的就是选取工区内最佳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试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干扰波调查、激发接收条件的选择和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和测定等。24、现阶段非炸药震源还只是炸药震源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取代。 25、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的仪器,简称地震仪。现代地震仪主要有检波器、放大器、数字记录器以及做监视用的显示器等装置组成 26、激发点与接收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观测系统的选择取决于地震勘探任务、工区地质条件和采用的工作方法。总的原则是尽量使记录到的地下界面能被连续追踪,避免发生有效波彼此干涉的现象,并要求施工简单。27、对界面上的某一点进行观测,又称采样或覆盖。若对每个点只观测一次,称为单次覆盖,若观测多次则称为多次覆盖。 28、观测系统的术语:1. 检波道数(N):记录由同一个震源激发的振动时,同一个排列上检波器的个数。2. 道间距(ᅀX):相邻检波器之间的距离。3. 排列长度(L):它是检波器安置在地表的长度。4. 偏移距(X1):是指第一个检波器到炮点(震源)的距离。5. 最大炮检距(Xmax):它是指炮点到最远检波器的距离。6. 放炮形式:一般为端点放炮和终点放炮两种。 29、地震组合法是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传播方向不同,压制干扰波提高资料的信躁比(有效信号和噪音之比)的一种有效的野外工作方法。主要用于压制面波之类的低速规则干扰和无规则的随即干扰。 30、所谓组合指的是用多个检波器组成一个地震道的输入或者采用多个震源同时激发构成一个总震源,前者称组合检波,后者称组合爆炸。两者原理相同。31、时距曲线就是表示地震波的传播时间t和爆炸点与检波点之间距离x的关系曲线。 32、研究地震波时距曲线的意义:①分析并掌握各种类型地震波的时距曲线特点,是在地震记录上识别各种类型地震波的重要依据。②地震勘探可以通过时距曲线来解决构造问题。 33、由一点激发,若干接收点记录的时距曲线叫共炮点时距曲线。 34、所谓直达波是指波从震源出发直接到达各检波器的地震波。直达波时距曲线方程:t=x/v 是一直线。 35、水平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1. 是一条双曲线;2. 双曲线的顶点(时距曲线的极小点)总是位于震源点的正上方,即tmin=2h/v;3. 在同一接收点直达波总比反射波先到达,因此,反射波时距曲线总是位于直达波时距曲线的上方,且随x的增大,直达波时距曲线逐渐靠近反射波时距曲线,但两者总不会相交,即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4. 时距曲线对应地下一段反射界面,且反射界面长度为地表测线长度的一半。 36、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1. 是一条双曲线;2. 时距曲线的极小点总是相对激发点偏向界面上倾一侧;3. 极小点实际上是虚震源在测线上的投影,由震源到极小点的反射波射线是所有射线中最短的一条;4. 时距曲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