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学案-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教案
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帮助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通过对女娲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女娲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和母性伟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探究女娲形象的神性、人性和母性,理解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
3.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解释方式,体会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神话故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对塑造人物和构建情节的重要作用,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2.让学生理解女娲形象所体现的人性和神性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神话文化的深入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从神话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一些与神话相关的图片,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神话故事,并请学生简要讲述这些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女娲还有什么其他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女娲造人》。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介绍作者袁珂,投影出示相关信息:袁珂,生于 1916 年,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字词积累女娲(wā)、开辟(pì)、荒凉(huānɡ)、寂寞(mò)、神通广大(tōnɡ)、莽莽榛榛(zhēn)、蓬勃(pénɡ)、澄澈(chéng chè)、灵机一动(línɡ)、掘起(jué)、掺和(chān)、揉(róu)眉开眼笑(méi)、非凡(fán)、气概(gài)、幽光(yōu)、灵敏(mǐn)、疲倦不堪(kān)、泥潭(tán)、搅混(jiǎo)、溅落(jiàn)、踪迹(zōnɡ)、绵延(yán)(三)课文教学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网权威发布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更多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导语】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大范文网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女娲造人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神话知识导入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2024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3《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神话创作中想象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品味想象丰富,描写生动的语句。
3.引导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
4.引导学生感受女娲朴实、勤劳、富有创造力的母亲的形象。
从而感悟生命的珍贵与美好。
教学重点感受女娲朴实、勤劳、富有创造力这一伟大母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及作用。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不停地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
四川新都人。
是中国神话学会主席,国际知名学者,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对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不能得出科学的解释,只能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3.生字生词三、整体感知1.复述故事情节,给文章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部分( 1-4 ):孤独寂寞,决定造物。
第二部分(5-16):勤劳智慧,创造人类。
第三部分(17-18):人类绵延,名垂千古。
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觉得世界显得荒凉寂寞,她感到非常孤独,所以想要造出人来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3.女娲是怎样造人的?揉和黄泥造人、挥藤撒泥造人。
4.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男女配合,共同创造人类。
四、内容理解1.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理解女娲造人的传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分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合作探讨,激发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神话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帮助学生认识并珍视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传授女娲造人的古代神话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神话对文化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神话故事可能并不十分了解,所以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之间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有所差异,需要差异化教学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女娲造人的相关图片或资料,引发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的好奇心,让学生猜测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4.2 阅读故事:全班朗读女娲造人的故事,教师解读故事中的生词和古代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4.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女娲造人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学生自主探讨,梳理思路,形成自己的看法。
4.4 学生表演:邀请几组学生来表演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增加课堂生动性。
4.5 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加深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训练请学生就“女娲造人”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记叙文,反映自己对这个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与女娲造人相关的其他神话故事或资料,整理并做一次小报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
教学目的:
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热爱生命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对人类降生的喜悦感。
教学进程:
导入:神话动画片导入
出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关于神话
反省生字词预习状况
全班团体朗诵课文
探求品味
复述课文,对照«习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中丰厚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对女娲笼统的看法:她哪里是神,她清楚是人。
感受课文中对人类降生的喜悦感:人类创形成功的喜悦感;人类自身对取得生命的喝彩。
想像是神话的亮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放«女娲造人»动画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拓展运用:
读神话«盘古开天地»后回答以下效果。
放神舟五号飞船记载片:女娲造人,表达了人类可贵的发明力与探求肉体,也使我感遭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明天,我们面对的广阔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范围,等候我们去探求,去感受那种创形成功的喜悦。
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神话,讲给他人听。
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来源的资料。
想像出一种女娲造人的新方法。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 了解神话的特点,掌握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 学习文中运用的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女娲的伟大形象,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女娲的形象特点。
2.学习文中的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类对自身起源的探索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写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
你们有没有想过,人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在古代,人们也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他们没有现代科学知识,于是就创造了很多神话故事来解释人类的起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2.提出要求- 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了解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二)作者简介1.教师介绍- 《女娲造人》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改编的,作者不详。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被称为“人文初祖”。
她的故事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比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2.学生补充-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女娲的其他信息,如女娲补天的故事等。
(三)文本解读1.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语调。
- 请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效果。
女娲造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篇
女娲造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篇女娲造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篇女娲造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导入新课导入:远古时代,消费力程度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方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按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梦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
二、教学新课目的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情节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考虑以下问题。
1.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用课文内容答复。
〕她看到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的孤独,当她走到池水旁时,照见了自己的面容,看到自己的影子,突然灵机一动,就想到了为什么不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呢。
于是人类就诞生了。
3.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揉成团状成人。
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成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点,就出现了人。
4.女娲怎么样让人类繁衍生息?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婚姻法,让他们去创造后代。
目的导学二:再读课文,把握人物故事中哪些内容表达出女娲的“神”性?故事中哪些内容表达出女娲的“人”性?〔1〕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具有“神”的非凡才能和神奇方法。
〔2〕人:寂寞孤独、自豪欣慰、繁忙疲倦……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
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接,力求生动。
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1.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女娲造人》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理解并体会课文所传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这一神话故事的核心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例如“女娲挥动神鞭,把泥浆洒向大地”中的拟人手法,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女娲造人》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神话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通过这个故事,他们不仅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更深的热爱。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意识到提出的问题可能还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问题的设计,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了解神话传说的基本特点;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及意义;体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女娲造人神话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民间的传承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神话传说的基本概念。《女娲造人》是一则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它反映了古人对世界起源的探索和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神话传说在文学和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本事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发挥自我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讲讲自我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趣味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二、自主阅读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进取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本事。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
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终教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1、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应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文章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经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
给出材料。
《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之后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毕竟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
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交流。
课后反思:按照新课标要到达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3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感受女娲造人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教学难点:2.1神话故事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的联系。
2.2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对神话故事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3.2教师针对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研讨课文5.1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6.感受神话魅力6.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阐述理由。
6.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7.课堂小结7.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8.课后作业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8.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生字词的学习效果。
3.神话故事的感受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4.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新课标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新课标教案《女娲造人》教学简案【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一、动画导入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二、初读解疑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3、分组解答: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三、细读探究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①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说话。
②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③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想象的内容:①造人动机的产生②造人的具体过程③女娲的心理情绪④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⑤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
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由猿猴进化而成。
但这种说法现在也渐渐受到冲击,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原因。
3.学习文中的想象和联想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女娲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女娲的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女娲为人类诞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原因,体会女娲的形象。
2.学习神话的想象和联想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自己创作神话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的片段,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神话故事。
2.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女娲造人》。
(二)作者简介介绍作者袁珂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以及在神话研究领域的贡献。
(三)诵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3.全班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四)研读课文1.思考问题-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女娲造人之后,人类是如何繁衍的?2.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3.全班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对课文内容较为全面的理解。
(五)分析女娲形象1.从文中找出描写女娲的语句,分析女娲的性格特点。
- 女娲感到孤独寂寞,决定创造人类,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慈爱。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
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快速阅读,了解主要情节,把握女娲这一形象及女娲的情感。
2.通过对《女娲造人》和《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内容的比较阅读,体验联想与想象的力量。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复述女娲造人这一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
2.与《风俗通》故事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做了联想和想象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验联想与想象的力量。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提要法、比较阅读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通过默读完成对课文的感知。
2.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或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和质疑问难,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古今中外许多人的丰富想象,那么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解释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1.请学生依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1)女娲是谁?(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3)女娲是怎样造人的?(4)女娲造人成功了吗?(5)……教师要求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3分钟以内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并试着找出问题答案。
班级交流,明确答案:(1)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
(2)女娲为了消解自己的孤独寂寞,使天地生气蓬勃起来就开始造人。
(3)她先是揉泥捏人,后来甩泥造人,最后是男女相配造人。
(4)人类世代繁衍,她造人成功了。
(5)……【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2.请学生依据以上问题答案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完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任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 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和热爱
。
引导学生体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女娲造人相关的神话 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 生进入课文主题。
提问导入
提出一些关于人类起源、神话传 说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 回答,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1.A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神话和女娲传 说的已有认知,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课文 。
教学策略
1.B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多种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 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学习
1.C 通过设置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 文,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内容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对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女娲形象和故事内涵 方面还有所欠缺。
反思内容
教学内容与方式
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神话故事、文化背景等方面,但在教学方式上较为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 ,缺乏互动和探究。
反思内容
学生参与度与反馈
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态度,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反思内容
01
教师自我评估
02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方 面有所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 学能力和课堂掌控力。
改进措施
优化教学目标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思 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 深入挖掘故事内涵。
改进措施
丰富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强课堂互 动性和探究性。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教案,如语言教案、数学教案、英语教案、科学教案、音乐教案、美术教案、体育教案、社会教案、主题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lesson plan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sports lesson plans, social lesson plans, theme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lesson plan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创意写作:激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举例:在讲解女娲造人的过程时,教师可着重分析“女娲抟土造人”、“女娲为人类创造夫妻关系”等关键情节,强调这些内容对于理解课文主旨的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神话传说的背景和特点可能存在难度。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神话传说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女娲造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类是如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从女娲造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探讨女娲形象的意义。
4.课文主旨理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案一、教材分析《女娲造人》是人教版语文教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袁珂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故事,通过大胆奇特的想象讲述了人类的起源。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接触的神话传说还比较少,进行大胆想象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但他们对这类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字词,掌握快速阅读技巧,能够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认识文中女娲的形象,能自主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内容;自主搜集相关神话传说资料,运用联想、想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故事增添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感悟女娲的人性特征,学习女娲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快速阅读技巧,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和扩充,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握神话写作以及想象的特点。
四、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五、学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六、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引入“人类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产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望。
(二)介绍作者(1分钟)袁珂原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首先由学生自主快速阅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揉寂寞莽莽榛榛蓬勃澄澈掺和气概泥潭绵延神通广大眉开眼笑2、了解文章大意,请学生复述文章内容。
3、大致了解女娲造人的动因和方法。
(四)精读课文,全面理解(26分钟)女娲为何要造人?(1)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找出女娲造人的原因。
(具体原因如下)a寂寞荒凉,增添生气。
b造一个像自己一样的生物(2)第3段中“添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一句话自成一段,请学生回答从修辞手法上看,它是什么句子?并探讨本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6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6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精心导入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
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____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
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女娲造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神话的特点,掌握《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复述、表演和创作神话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女娲造人的智慧和勇气,体会古代人民的想象力,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复述、表演和创作神话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女娲造人的智慧和勇气,体会古代人民的想象力,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准备《女娲造人》的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女娲造人的动态图或动画。
2.课程开场白:通过播放《女娲造人》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程主要内容: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4.课程互动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表演《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改编和创作神话故事。
通过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神话的特点和魅力。
5.课程评估方式:采用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授课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辅助教学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制作女娲造人的动态图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教学评价的方法:采用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后练习: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神话复述和表演能力。
2.作业:布置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演、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进行评价,以激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积累重要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4、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5、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6、激发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2、激发和训练想象力。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和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
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
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
拟人化的结果。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作者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代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学习任务一:调动知识储备或通过查资料了解神话。
1、 ________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
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
人化的结果。
2、《女娲造人》选自《》,作者是_________ 。
传说中的女娲是______________ 神。
本
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 ,它详细叙述了____________ 的具体过程,着力刻
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二)学习任务二: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澄澈()()灵敏()
掘起()掺和()踪迹()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
(三)学习任务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述故事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
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
(4)表达了什么思想?
2、精读课文,合作交流,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2)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3、品读课文,尝试学习夸张和想像的作用(1)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的作用。
(2)找出文中的想像句子,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合作探究:再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②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
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
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她从崖壁上A 下一条枯藤,B 入一个泥潭里,C 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D ,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E 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妈妈”“妈妈” 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④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
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1)解释文中加点字。
略睡
睡() 幽光() 疲倦不堪() 绝妙()一
选词填入文中的空白处。
(填序号即可)
(2)
①捏②搅③伸④挥洒⑤拉
A、 B 、C、D、 E 、
3)“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一句中“绝妙” 换成“奇妙” 好不好?为什么?
(4)第①段划线句属于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5)选段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6)本文处处洋溢着怎样一种情感?你能否从选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课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 、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一)1. 神话想像幻想
2. 《神话故事新编》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神话女娲造人
(二)1、w a ch e ng ch e m 1 n ju e ch a n j 1
2 、廷—延奔—莽僻—辟慨—概彩—采
(三) 1 、( 1 )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把女娲塑造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
( 2 )略
( 3 )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 4 )表达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 、 (1)言之成理即可。
(2)想像合理即可。
教师示例:课文15 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3 、 (1)教师示例:课文1 5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 2)教师示例:课文中充满了想像,大胆而真实的想像,赋予了女娲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经验,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二、( 1 )大致、简单。
幽暗。
忍受,能支持。
极、极端的。
( 2) ⑤ ③ ② ④ ①
(3)“绝妙"比"奇妙"更好表达句意,起强调作用,而且绝妙词义是极端的巧妙,奇妙这是奇异的妙处,换成奇妙便改变了句子的意思了。
( 4) 景物表现出女娲造人工作的辛苦。
( 5)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
(6)喜悦之情,“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句话就能体现出。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