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介绍

合集下载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目录一、石油基础知识 (2)1.1 石油的定义与组成 (3)1.2 石油的形成与分布 (3)1.3 石油的性质与分类 (4)二、汽油 (6)2.1 汽油的性能指标 (7)2.2 汽油的使用与储存 (8)2.3 汽油的添加与调配 (9)三、柴油 (10)3.1 柴油的性能指标 (11)3.2 柴油的使用与储存 (13)3.3 柴油的添加与调配 (14)四、润滑油 (15)4.1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16)4.2 润滑油的使用与储存 (17)4.3 润滑油的添加与调配 (19)五、特种油品 (19)5.1 特种油品的种类与用途 (21)5.2 特种油品的性能特点 (22)5.3 特种油品的使用与储存 (23)六、油品储存与运输 (25)6.1 油品储存的基本要求 (25)6.2 油品运输的基本要求 (27)6.3 油品储存与运输的安全管理 (28)七、油品计量与化验 (29)7.1 油品计量的基本方法 (31)7.2 油品化验的基本步骤 (33)7.3 油品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34)八、油品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36)8.1 油品排放的环保法规与标准 (37)8.2 油品的节能减排技术 (38)8.3 油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40)一、石油基础知识又称为原油或液态烃混合物,是一种天然的、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和民用领域。

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由多种烃类化合物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烷烃是最主要的烃类,其碳原子数范围从C10到C35,其中C16到C32的烷烃最为常见。

环烷烃和芳香烃则主要存在于石油的高沸点馏分中,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特殊的气味。

石油的颜色和密度:石油的颜色因产地和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呈黑色或深褐色。

石油的密度因成分和温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石油的密度在gcm之间。

石油的分类:根据石油的产状、成分和用途,可以将石油分为轻油、中油、重油和渣油等。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根底知识一、石油及石油产品〔一〕石油1、石油按用途上说是指原油、产品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按化学组成上说,是含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的组成: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

非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质及沥青质。

2、原油从地底或海底开采出来未经过任何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我们通常所说的石油,也就是狭义的石油就是指原油。

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的可燃性液体矿物。

早在公元初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现并加以利用。

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暗绿色,也偶有黄色。

一般情况下,原油的密度大局部为 0.77 ~ 0.96 克 /厘米 3。

在原油的组成中,含碳量约为84 ~85% ,含氢量约为12-14% ,还有少量含硫、氧、氮的有机化合物。

此外,在石油中还发现了少量极少的铁、镍、铜、铅、钒、砷、镁、磷、钾、硅、钙、锰等元素。

〔二〕石油产品1、什么是石油产品?石油产品一般是指经过炼油厂加工所获得的各种产品。

2、石油产品的分类石油产品按照国标GB498-87可分为如下几类:1〕燃料类〔 F〕: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 〕:按 GB7631-87又分为19个组别。

喷气机润滑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机械油、仪表油等;3〕溶剂油及化工产品〔S 〕:石油醚、抽提溶剂油、橡胶溶剂油、溶剂煤油等;4〕蜡及其制品〔 W〕:石蜡、高溶点石蜡、工业用石蜡、提纯地蜡等;5〕石油沥青〔 B 〕: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专用石油沥青等;6〕石油焦〔 C 〕:二、油品的几个常用技术指标1、油品的馏程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X围。

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2、辛烷值代表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值。

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展比拟来测定。

油品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油品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凝点的高低取决于该油烃类的组成,含烷烃(石蜡)较多的石油产品的凝点较高,含有胶质和沥青质时就能降低其凝点,因胶质、沥青质可能阻碍油中石蜡结晶的成长,破坏石蜡结晶的结构,使其不能形成大片,从而不能形成网状骨架或海棉体状结构,以致其疑点有所下降。低凝点的石油产品的凝点还受油品中的水分和苯等高结晶点烃类的影响,这是因为有千分之几的微量的水,就可以造成凝点的上升。
闪点测定法有开杯和闭杯二种,一般轻质油品(主要是燃料油)多用闭杯法,而重质油(主要是润滑油)多用开杯法。一般认为闭杯法测定范围在20~275℃,而开杯法则无限制。一般同一种油品,用开杯测定的结果要比闭杯高出10~30℃。这是因为开杯法在试油升温过程中蒸发的油气随时四散,而到达到闪火所需混和气浓度的温度较高。
◆ 馏程
馏程是石油产品的主要理化指标之一,在轻质燃料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控制石油产品生产的主要指标,因而极为重视。
馏程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石油产品中可能蒸馏出来的油品数量和温度的标示。采用恩氏蒸馏方法,即取100毫升试油在规定的仪器上,按规定的条件和操作方法进行。这种蒸馏是条件性的,蒸馏出的数量只是相对的比较数量,而不是真正的数值,即不是实沸点的蒸馏。但这仍然是控制汽油、煤油、喷气燃料和柴油等轻质燃料和各种溶剂油的重要指标。
凝点是大多数液体石油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它可以决定该油的低温使用性能,决定贮运的条件,即决定在某些温度下,用管道输油或者装卸油料的可能性的指标。
◆ 浊点和结晶点(或冰点)
浊点和结晶点是汽油、煤油、喷气燃料和柴油等的主要使用指标。浊点是该油中的某些烃类(主要是烷烃和芳烃),在测定条件下开始析出结晶之前,使该油呈混浊状态的最高温度;结晶点(或称冰点)是用目测看出有晶体结晶出现时的最高温度。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的基础知识简介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后形成的油状可燃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常与天然气并存。

其中未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经炼制加工后的石油称为油品。

一、原油分类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

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是按度和含硫量分类。

度是比重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

1、按密度与度分类类别 20℃密度(³)度(60℉)轻质<0.851 >34中质 0.85—0.93 34—20重质 0.931—0.996 20—10特稠>0.996 <10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5—0.95之间,属于偏重的常规原油。

2、按含硫量分类类别百分比低硫<0.5%含硫>0.5%高硫—3、按含蜡量分类类别百分比低蜡 0.5—2.5%中蜡 2.5—10.0%高蜡>10%二、油品分类498—87中分六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

三、油品工艺把原油或石油馏分加工(或精制)成目的产品的方法(过程)。

生产燃料产品的现代石油炼制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1、原油(常、减压)蒸馏: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把原油中固有的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

如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

从减压蒸馏得到的称减压馏分。

蒸馏塔底剩余的则称为渣油。

馏分只是在沸点范围上类似,还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满足规格要求的石油产品。

2、二次加工:从原料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已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

二次加工工艺包括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等,是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加工过程。

催化裂化: 在分子筛或硅酸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重质油(减压馏分油或掺渣油)进行裂化反应,转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轻质产品的过程。

3、催化重整:重整是指对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催化中正是在含铂催化剂存在下,将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异构烷烃。

石油产品主要安全性能指标资料

石油产品主要安全性能指标资料

石油产品主要安全性能指标1.1馏程油品在规定条件下,流出第一滴冷凝液时所测得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蒸馏出最后一滴液体时的温度则称为“终馏点”(或干点)。

初馏点到终馏点这一温度范围就称为油品的馏程。

馏程是用来判断石油产品中轻重组分的多少及指导石油产品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指标。

1.2爆炸极限在火源作业下,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在空气中,恰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

同理,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上限和下限统称为爆炸极限(一般指体积爆炸极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范围。

物质的爆炸下限越低或爆炸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1.3闪点闪点是在规定条件下,将油品加热蒸发,使油气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气遇火即发生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

根据测定仪器的不同,闪点有两种测定方法,即开口杯法(测定重质润滑油)和闭口法(测定燃料油和轻质润滑油)。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的指标,也是油品危险等级的划分依据,油品温度低于闪点时,可能蒸发的轻质组分浓度,不能达到爆炸极限。

1.4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当油品温度超过闪点,再继续加热升温,所形成的油气遇明火发生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1.5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当油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油气与空气接触就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

1.6硫含量硫在产品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它是防止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17冷凝点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

1.8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可燃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类别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乙≥10%(体积)甲<10%(体积)液态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类别名称特征甲A液态烃15℃时的蒸汽压力>的烃类液体及其它类似的液体甲B可燃液体甲A类以外,闪点<28℃乙A可燃液体28℃≤闪点≤45℃乙B可燃液体45℃<闪点<60℃丙A可燃液体60℃≤闪点≤120℃丙B可燃液体闪点>120℃1: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

加油站油品的基本知识

加油站油品的基本知识

加油站油品的基本知识一、油品的理化参数(一)、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油气和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在接触火焰时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以度表示。

在闪点的温度下,只能使油蒸汽和空气所组成的混合物燃烧,而不能使液体油品燃烧。

这是因为蒸汽混合物很快烧完,在闪点温度下液体油品的蒸发速度又很慢,来不及蒸发出一批燃烧所必需的新蒸汽,于是燃烧也就停止。

实际上,闪点不是别的,而是微小的爆炸。

油气空气混合物发生闪火或爆炸的必要条件是:混合物中的油气的浓度要达到一定的范围。

油气浓度低于或高于此范围,都不能发生闪火或爆炸。

柴油的闪点是相当于加热油品使空气中的油气浓度达到爆炸范围下限时的温度;而汽油的闪点则是它的爆炸上限的温度。

油品汽化性越大,闪点越低,只要有极少量的轻油混入柴油中,就可使柴油的闪点显著下降。

闪点的实际用意:根据闪点,确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大小。

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越大,柴油的闪点指标为55度。

根据闪点,划分液体的火灾的危险类别。

甲类液体:闪点低于28度;乙类液体闪点在28—60度之间;丙类液体闪点高于60度。

根据分类在生产、加工、运输可燃性液体时,采取相应的放火安全措施。

(二)燃点和自然点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能被接触的火焰引燃并燃烧不少于5秒时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油品的燃点高于闪点。

油品受热至一定程度时,没有与火焰接触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自燃点。

油品的闪点越高,自然点越低。

因此,重油的储存安全管理重点是防止其自燃。

(三)密度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密度。

油品液态时的密度小于水,故不能直接用水扑救油品火灾。

汽油的密度一般为710—730kg/m3,柴油的密度一般为800—830kg/m3,水的密度为1000kg/m3。

油品蒸汽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一般是空气密度的1.1—5.9倍),所以,油蒸汽往往向较低地势或水沟中积聚,因此埋线管沟和加油机底座必须铺沙。

二、油品的基本特性(一)易燃性燃烧是一种同时有光和热产生的快速氧化反应。

柴油和汽油质量指标

柴油和汽油质量指标

柴油和汽油质量指标柴油的质量指标1.硫含量:柴油的硫含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过高的硫含量会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害。

因此,低硫柴油已成为全球趋势,各国及国际机构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柴油硫含量的标准。

2.凝点:柴油的凝点是指其在低温下变硬或变为凝固态的温度。

凝点过高会导致柴油在低温下无法流动,影响燃料系统和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因此,凝点越低越好。

3.闪点:柴油的闪点是指其在一定条件下遇到明火或火花时能够自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柴油越容易引燃,因此安全性会相应减低。

在运输和储存柴油时,要注意确保闪点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4.密度:柴油的密度是指其单位体积质量,与油品的能量密度有关。

一般来说,密度越高,柴油的能量密度也越高,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和动力。

5.粘度:柴油的粘度是指其流动性的程度。

粘度过高会导致柴油的供应和燃烧困难,对喷油嘴等燃油系统造成磨损。

因此,粘度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以保证柴油的流动性。

汽油的质量指标1.辛烷值: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炸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汽油品质的关键参数之一、辛烷值越高,汽油的抗爆炸能力越强,对发动机的反应性和燃烧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2.硫含量:汽油中的硫含量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高硫汽油会产生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会形成酸雨和空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低硫汽油对于环境保护及健康至关重要。

3.密度:汽油的密度影响其能量密度,高密度汽油通常能提供更多的能量。

不过,密度过高也会影响汽油的喷射和燃烧性能,因此,密度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控制。

4.蒸发性:汽油的蒸发性是指其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汽化的能力。

汽油的蒸发速度对发动机的正常启动、低温运行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蒸发速度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5.粘度:汽油的粘度对于燃料供应系统和发动机的工作很关键。

粘度过高会导致汽油供应不畅,拖慢喷油嘴等动作,影响燃烧和动力输出。

油品理化参数范文

油品理化参数范文

油品理化参数范文油品理化参数是指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密度、粘度、闪点、凝固点、蒸汽压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油品的品质和适用性,对于油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常见的油品理化参数进行详细介绍。

1. 密度:指油品的质量与体积之比,通常以其相对密度表示。

相对密度是指与水的密度比值。

常见的相对密度单位是kg/m³或g/cm³。

2. 粘度:指油品的黏滞性。

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两种。

动力粘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油品的流动速度与单位压强之比。

运动粘度是指单位长度上承受单位剪切应力的油品上的转速与半径之比。

粘度通常以运动粘度的单位Pascal秒(Pa·s)表示。

3.闪点:指油品在一定条件下开始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判断化学品易燃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闪点单位是摄氏度(℃)或华氏度(℉)。

4.凝固点:指油品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凝固的最低温度。

凝固点是衡量油品低温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凝固点单位是摄氏度(℃)或华氏度(℉)。

5. 蒸汽压:指油品在一定温度下饱和蒸汽与大气之间达到平衡时的压力。

蒸汽压与油品的挥发性相关,对于燃油和溶剂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蒸汽压单位是帕斯卡(Pa)或毫巴(mbar)。

6.确定烃类成分的量和种类:通过色谱仪对油品中的烃类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烃类成分的量和种类。

油品中的烃类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

烃类组成对于油品的性质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

7.确定非烃类成分的含量:油品中还可能含有硫、氮、氧和杂质等非烃类成分。

这些成分对油品的品质和环境影响有一定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确定非烃类成分的含量。

8.硫含量:指油品中含有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硫含量是衡量油品甲醇对环境影响的重要参数。

硫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9. 酸值:指油品中酸性物质的含量。

油品中的酸性物质能够与金属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对设备和管道以及燃烧设备产生腐蚀作用。

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石油和油品的定义:石油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

根据用途,石油可以被分为原油、石油产品和其衍生物(化工产品)。

原油是从地底或海底下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石油。

经过加工并满足一定规格要求的石油叫做石油产品。

油品则通常是指从原油中提取出的用于汽车燃料或工业用途的液体。

2. 石油的化学组成:原油是一种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这些化合物的不同比例和分子结构,决定了原油的性质,如粘度、密度、燃烧性能等。

3. 石油产品的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石油产品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汽油是用于汽车发动机的燃料,柴油则是用于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润滑油则被用于润滑机械部件。

4. 石油的提炼过程:石油的提炼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如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等。

这些步骤能够将原油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得到所需的石油产品。

5. 石油产品的性能指标:各种石油产品都有其特定的性能指标,如辛烷值、硫含量、烯烃含量等。

这些性能指标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6. 油品的质量管理:为了保证油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这包括油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

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油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7. 油品的安全使用:在使用油品时,需要了解其性质和安全使用方法,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例如,在使用汽油时,需要注意防火措施,避免明火和静电;在储存柴油时,需要避免与可燃物质混合储存。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一、粘度(VISCOSITY)对于燃料油,我们经常会见到诸如180cSt、380cSt这样的分类。

这里我们对所有油品经常会用到的各项指标做简单的介绍。

cSt为Centistoke(厘沲)的缩写,cSt是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单位“沲”(Stoke)的百分之一,简写cSt。

粘度(VISCOSITY)是油品流动性的一种表征,它反映了液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强(粘度大),流动难。

石蜡基型原油含烷烃成份较多,分子间力的作用相对较小,粘度较低,环烷基原油含脂环、芳香烃较多,粘度一般较大。

但需注意的是油品的流动性并非单决定于粘度,它还与油品的倾点(或凝点)有关。

流体的粘度明显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压力也有一定影响,但一般可忽略不计),这种影响也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施的:通常的概念是温度升高流体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拉远,相互作用减弱,粘度下降;温度降低,流体体积缩小,分子间距离缩短,相互作用加强,粘度上升。

由于粘度与温度关系密切,因此任何粘度数据都需注明测定时的温度。

通常在低温区域温度对粘度的效应尤其显著。

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

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因其测定的准确度较上述诸法均高,且样品用量少,测定迅速。

各种粘度间的换算通常可通过已预先制好的转换表查得近似值。

粘度对于各种油品都是一重要参数。

内燃机及喷气发动机燃料的汽化性能、锅炉用燃料雾化的好坏均直接与各油品的粘度相关,而油品的输送性能亦与粘度有密切关系。

由于粘度在油品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油品,诸如残渣燃料油、某些润滑油等往往以粘度作为其分级的依据。

油品性能指标

油品性能指标
GB/T6540-86测定法是用带有玻璃颜色标准板的比色仪进行测定,属目测比色法。适用与各种润滑油、煤油、柴油和石油蜡等石油产品。
其测定原理是,将试样注入比色管内,开启一个标准光源,旋转标准色盘转动手轮,同时从观察目镜中观察比较,以相等的色号作为该试样的色号。如果试样颜色找不到确切匹配的颜色,而落在两个标准颜色之间则报告两个颜色中较高的一个颜色,并在该色号前面加上“小于”两字。
6、酸值
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有机酸的含量,而低分子有机酸是极容易腐蚀机体的,所以酸值越大,产生腐蚀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酸值是保证机件不受腐蚀和控制油品精制程度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
本公司的测定标准:GB/T 7304-87。
酸值的使用意义:
对含添加剂的新润滑油,凭酸值的大小可以衡量某些添加剂含量是否足够。在润滑油使用过程中,因所含添加剂不断消耗,故酸值先是下降,后因添加剂消耗完,油液氧化,酸值又慢慢上升。所以,测定酸值可判断添加剂消耗变化。
3. 腐蚀试验(Corrosion test)
腐蚀试验是在规定条件下测试油品对金属的腐蚀作用的试验,以定性地判断油品中含酸性物质的多少。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391和SH/T 0195,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130、英国IP 154和ISO 2160等。
我公司采用GB/T 5096标准。
测定酸值的大小和变化,可以判定油品储存、使用中氧化变质的程度。在许多场合,把酸值指标作为是否需要更换新油的判定指标之一。如对机械油,酸值在0.5mgKOH/g以上,就应该换新油,否则将回对机件产生副食。
换油时,必须把旧油清洗干净。否则残留的旧油会加速新油品的氧化,使酸值快速增大,缩短新油品的使用寿命。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辛烷值
它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项目。抗爆性 是指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不发生爆震的 能力。爆震(俗称敲缸)是汽油发动机中 一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发生这种现象时 发动机会强烈震动,并发出金属敲击声, 随即功率下降,排气管冒黑烟,且耗油量 增加,严重的甚至会损坏发动机零件。
马达法辛烷值
是以较高的混合气温度(加热至149℃)和较高的 发动机转速(900r/min)的条件为特征所测得的辛烷值。 是以评定车用汽油在发动机节气阀全开、高速运转时的 抗爆性。
石油及成品油的特性
易燃 易爆 易蒸发 易产生静电 具有一定的毒性
易燃
石油和石油产品具有容易燃烧的特点, 因而也就潜在着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其危害 程度是由油的闪点的高低来评定的。所谓闪 点指的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油品蒸气和 空气的混合物接近火焰闪出火花并立即熄火 时的最低温度。根据这一定义可知,闪点越 低,燃烧起火的可能性越大。
在成品油中,汽油的闪点最低,其次 为煤油、柴油,通常情况下,汽油的闪点 在-50~28℃之间,使其在任何大气温度 下均能挥发出大量的油蒸气,只需遇到极 小的明火即可点燃,着火的危险性最大; 煤油和轻柴油的闪点在40~55 ℃和55~ 90℃之间,如被加热或外部有热源,也较 容易产生“闪火”,但危险性低于汽油。
易产生静电
摩擦产生静电。石油是导电率极 低的绝缘非极性物质。在油品的收发、 输转和灌装过程中,当油料沿管道流 动与管壁摩擦和在运输过程中与车、 船上的罐、舱壁冲撞,以及油流的喷 射、冲击都会产生静电。

凝固点
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停止移 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固点,以℃表示。

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 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 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

石油产品指标知识

石油产品指标知识

石油产品指标知识密度是石油产品的重量与其体积之比,通常以g/cm³为单位。

石油产品的密度可以反映出它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密度较低的产品粘度较低,流动性好。

常见的石油产品密度指标有API重度和比重。

黏度是石油产品流动性的指标,它反映了产品在其中一温度下的内摩擦阻力。

常见的黏度单位有cSt(厘斯特克)和S(斯托克)。

石油产品的黏度会影响到其在输送、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流动性和润滑性能。

闪点是指油品在特定的测试条件下开始产生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与明火接触时产生闪光的最低温度。

石油产品的闪点是一个重要的安全指标,它能够反映出产品的易燃性和爆炸性。

凝点是指石油产品开始结晶凝固的温度。

石油产品的凝点是一个重要的运输指标,凝固温度较高的产品在低温环境中易结冰,影响到产品的流动性和泵送性能。

蒸馏性质是指石油产品在不同温度下馏分的特点和组成。

常见的蒸馏性质包括干馏残渣、回流点、初始沸点、终点沸点等。

蒸馏性质可以反映出石油产品的成分、轻重组分的比例和挥发性。

碳残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石油产品蒸馏后剩余的残留物重量。

碳残留是衡量产品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高碳残留的产品在高温条件下易产生积碳和结焦。

硫含量是指石油产品中硫的含量。

石油产品的硫含量是一个重要的环保指标,高硫含量的产品易产生酸性氧化物,对环境、设备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饱和度是指石油产品中饱和烃的相对含量。

饱和度可以反映出产品的分子结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

高饱和度的产品具有较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馏分组成是指石油产品在蒸馏过程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和分布。

馏分组成是评价和区分不同石油产品的重要指标,不同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决定了产品的用途和性能。

常见的馏分组成有轻质烃、重质烃和芳香烃等。

总之,石油产品指标是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和市场交易的重要依据,它们对于生产、加工、储运和使用石油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石油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需要熟悉和掌握石油产品指标,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合规。

油品分析知识-基础

油品分析知识-基础

燃料油分析水分1.石油产品中水分的来源和存在状态有哪几种?(1)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进入石油产品中的水。

(2)石油产品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能从大气中或与水接触时,吸收和溶解一部分水。

汽、煤油几乎不与水混合,但仍可溶有不超过O.0l%的水。

把这为数极少的溶解水要完全除去是较困难的。

2.水在石油产品中存在的状态主要有下列三种:(1)悬浮状水分以水滴形态悬浮于油中。

多发生于粘度较大的重油。

(2)浮化状指水分以极细小的水滴状均匀分散于油中。

这种分散很细的乳浊液,由于水滴微粒极小,比悬浮状水分更难自石油中分出。

(3)溶解状水分以溶解于油中之状态存在。

其能溶解在油中的量,决定于石油产品化学成分和温度。

通常,烷烃、环烷烃及烯烃溶解水的能力较弱,芳香烃能溶解较多的水分。

温度越高,水能溶解于油品的数量越多。

一般汽、煤、柴油和某些轻润滑油溶解水的数量很少,用GB260-64无法测出,可忽略不计。

3.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中加入溶剂的作用是什么?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GB 260 -64)中规定加溶剂的作用(1)降低试样的粘度,免除含水油品沸腾时所引起的冲击和起泡现象,便于将水蒸出。

(2)溶剂蒸馏后不断冷凝回流到烧瓶内,可使水、溶剂、油品混合物的沸点不升高,防止过热现象,便于将水全部携带出来。

4.测定水分主要应注意哪些事项?测定油品水分时,应注意事项主要有如下几点:(1)试样必须有代表性,测定前要混台均匀。

(2)溶剂必须脱水。

仪器必须干燥。

(3)蒸馏前应往烧瓶中投入儿粒无釉磁片,以便存瓶中液体热至沸腾时能形成许多细小的空气泡,保证液体均匀沸腾,不致发生突沸。

(4)对于含水置多的油品,蒸馏时,不能加热太快。

否则,可能产生强烈的沸腾现象,造成冲油,引起火灾。

(5)加热过大或塞子漏气使部分蒸汽不经冷凝而逸出时,试验必须重做。

(6)当试样水分超过10%时,可酌情减少试样的称出量,要求蒸出的水分不超过10毫升。

但也要注意到试样称量太少时,会降低试样的代表性,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油品知识大全

油品知识大全

油品知识大全(注:此大全主要面向非专业人士,对于专业人士可能会略显简略)一、汽油1. 汽油的定义汽油是一种由石油分馏而来的可燃液体,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

2. 汽油的种类按照辛烷值划分,汽油分为93号、95号、97号三种,其中辛烷值越高,汽车性能越好,油耗越低。

3. 汽油的成分汽油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其中正构烷烃、异构烷烃、芳香烃、环烷烃、脂环烃等是主要成分。

4. 汽油的质量指标汽油的质量指标包括辛烷值、燃烧值、密度、挥发性、冻点等。

5. 汽油的用途汽油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等燃油动力设备的燃料。

二、柴油1. 柴油的定义柴油是一种由石油分馏而来的可燃液体,主要由碳氢化合物构成。

2. 柴油的种类按照馏分温度、密度和粘度划分,柴油可以分为0号、-10号、-20号、-35号、-50号和-80号六种。

3. 柴油的成分柴油主要由不饱和烃、脂肪酸甲酯、腈等有机分子组成。

4. 柴油的质量指标柴油的质量指标包括凝点、闪点、燃点、硫含量等。

5. 柴油的用途柴油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如货车、客车、机车等燃油动力设备的燃料。

三、润滑油1. 润滑油的定义润滑油是一种液体,能在两个摩擦的金属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滑动层,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2. 润滑油的种类润滑油可以按照用途、成分、粘度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有机械润滑油、液压油、齿轮油、轴承油、空气压缩机油等。

3. 润滑油的成分润滑油主要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其中基础油是主要成分,而添加剂则是调整滑动性能、抗氧化性能、阻垢性能、抗腐蚀性能等方面的。

4. 润滑油的质量指标润滑油的质量指标包括粘度、闪点、凝点、抗氧化性能、悬浮物含量等。

5. 润滑油的用途润滑油主要用于机械设备的摩擦部位,如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液压系统、齿轮和轴承等。

四、燃料油1. 燃料油的定义燃料油是一种由石油分馏而来的液体燃料,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烧炉燃料。

2. 燃料油的种类按燃点、粘度可分为2号、4号、6号等。

油品检测常见指标及方法标准

油品检测常见指标及方法标准

油品检测常见指标及方法标准本文主要对油品检测常见的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简要介绍了检验标准方法。

标签:油品;检测;指标;标准1 前言油品质量检验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及石油石化行业的相关规定制度和油品检验的方法检验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指标的工作。

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掌握必要的油品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对于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工作效果,保护人身健康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油品质量指标2.1抗爆性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标。

爆震是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引起的。

2.2汽油抗爆性能指标汽油辛烷值指标是大家最为关注的指标,因为就是通过抗爆性指标汽油产品分为90号、93号和97号,由于标号的不同,汽油产品运行性能不同,汽油价格也随之不同。

2.3密度参考欧盟汽油标准EN228:2004和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238—2007《车用汽油》,本标准确定汽油密度为720~775kg/m3。

2.4馏程馏程是油品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可反映汽油的蒸发性。

1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的倾向,该温度愈低,发动机越易启动,且启动时间短,但是轻组分太多,易产生气阻;5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它会影响发动机启动后升温时间和加速性能,此温度愈低,发动机预热到正常工作所用的时间就愈短,变速愈容易,但50%温度太低,则燃料热值低,发动机功率小;9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中重组分含量的多少,关系到燃料是否充分蒸发燃烧的情况,90%馏出温度越高,重质组分越多,燃料燃烧不易完全;终馏点温度越高,则易稀释润滑油和增加机械磨损,由于燃烧不完全,形成汽缸上油渣沉积或堵塞油管,测定方法为GB/T6536《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2.5蒸汽压蒸汽压是衡量汽油在燃料供给系统中是否易于产生气阻的指标,还可以衡量汽油的蒸汽压与汽油蒸发排放和发动机起动性能有着密切关系。

石油产品的生产流程及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的生产流程及基础知识
➢ 根据燃料油运动粘度和含硫量分类,主要牌号有: 180CST高硫燃料油、180CST低硫燃料油、380CST 高硫燃料油、380CST低硫燃料油。 ➢ 根据用途,燃料油可以分为船用燃料油和炉用燃 料油(重油)及其他燃料油。
30
奥里乳化油
➢ 奥里诺科沥青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 (Orinoco)流域的一种环烷基超重质原油,是一种高 粘度的重质原油,类似一种胶状体,无法直接使用, 经过乳化处理后,形成水包油乳状液,成为奥里乳 化油。
➢ 燃料油为黑褐色粘稠状可燃液体。主要由石油的裂 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 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较多。是成品油中的一种,炼 油工艺过程中最后一种产品。 ➢ 质量要求
要求燃料油具有良好的雾化性能和低腐蚀性,并含有 较少的沥青质和胶质,以使燃料油充分燃烧,减少结焦,延 长炉子的使用寿命。
34
蜡(Wax)
➢ 按其结晶形状的不同蜡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结 晶较大,一般呈板状结晶的称为石蜡;另一种呈细 微结晶副微品形蜡称之为地蜡。
从来源看石蜡通常从柴油和润滑油馏分中分离 出来,地蜡从重润滑油馏分及石油减压渣油中分离 出来。
35
液化石油气 LPG
➢ LPG具体含义及主要来源? LPG是液化石油气的简称,英文:Liquefied Petroleum Gas的缩写。其主要成份为C3、C4。主 要来自炼油厂的常压催化裂化、焦化、重整等炼油 装置和油田的天然石油气。
13
硫含量(Sulfur Content)
➢ 在石油的组分中除碳、氢外,硫是第三个主要组 分,虽然在含量上远低于前两者,但是其含量仍然 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原油经加工后,原油中 70~80%的硫均集中到较重馏分如柴油特别是残渣燃 料油中。

油品分析基础知识

油品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章油品分析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是生产和科研中评定油品质量和控制加工过程的主要指标。

加工一种原油之前,先要测定它的各种物理性质,如沸点范围(馏分组成)、相对密度、粘度、凝点、闪点、残炭、含硫量等,称为原油评价实验。

根据原油评价才能确定原油的合理加工方案。

石油和油品的物理性质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

由于石油和油品都是复杂的混合物,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是所含各种成分的综合表现。

与纯化合物的性质有所不同,石油和油品的物理性质往往是条件性的,离开了一定的测定方法、仪器和条件,这些性质也就失去了意义。

石油和油品性质测定方法都规定了不同级别的统一标准,其中有国际标准(简称ISO)、国家标准(简称GB)、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行业标准(简称SH)等等。

一、密度和相对密度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单位是克/厘米3或千克/米3。

我国国家标准GB/T1884-83规定,20℃时密度为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以ρ20表示。

其它温度下测得的密度用ρt表示。

油品的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称为油品的相对密度,用d表示,是无量纲的。

由于4℃时纯水的密度近似为1克/厘米3(3.98℃时水的密度为0.99997克/厘米3),常以4℃的水为比较标准。

我国常用的相对密度为d204(即20℃时油品的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之比);油品的密度与其组成有关。

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油,随沸点范围升高,密度增大。

当沸点范围相同时,含芳香烃愈多,密度愈大;含烷烃愈多,密度愈小。

密度是评价石油质量的主要指标,通过密度和其它性质可以判断原油的化学组成。

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与其液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气压愈高,说明液体愈容易气化。

纯烃和其它纯的液体一样,其蒸气压只随液体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蒸气压增大。

石油及石油馏分的蒸汽压与纯物质有所不同,它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气化率(或液相组成)有关,在温度一定时,气化量变化会引起蒸气压的变化。

石油石油产品指标及润滑油基础知识

石油石油产品指标及润滑油基础知识
22、测定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有何意义?1)作为发动机燃料在使用时生成胶质倾向的指标。通常,发动机燃料实际胶质含量愈大,在发动机中使用时形成的沉积物的数量也愈多。特别是当实际胶质超过一定数量时,会引起供油系统、活塞及燃烧室中炭沉积的增加。热裂化汽油随着实际胶质含量增高,会降低其辛烷值,使抗爆性能显著下降;2)作为发动机燃料在储存时氧化安定性好坏的控制指标之一。由于生产工艺流程所用原料不同,发动机燃料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以及贮存条件不同,所以安定性也随之不同。例如热裂化汽油往往含有30%-35%的不饱和烃,在贮存时安定性很差,在空气中的氧、温度、阳光及某些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其中的不饱和烃,就很快氧化而生胶。因此要定期测定汽油的实际胶质含量,并根据测定结果决定是继续贮存还是立即使用。
3、什么是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分为哪几级?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是对石油产品化验方法中仪器、试剂、测定条件、测定步骤、精确度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是标准化文献的一部分。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后,作为生产、使用、科研单位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目前,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1)国家标准:指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2)部标准:指经石油化学工业部主管部门批准颁布的,全国性石油专业范围贯彻国家标准和部标准,指导生产,自行制订并经企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在本企业范围内统一的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
9、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闪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油品加热,随油温的升高,油蒸气在空气中(液面上)的浓度也随之增加,当升到某一温度时,油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中,油蒸气含量达到可燃浓度,若把火焰拿近这种混合物中,它就会闪火,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石油产品的闪点。闪点测定器分为闭口和开口两种型式。用闭口闪点测定器测得的闪点,称为闭口闪点;用开口闪点测定器测得的闪点,称为开口闪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介绍
对于燃料油,我们经常会见到诸如180cSt、380cSt这样的分类。

这里我们对所有油品经常会用到的各项指标做简单的介绍。

cst为Centistoke(厘沲)的缩写,cst是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单位“沲”(Stoke)的百分之一,简写cSt。

粘度(VISCOSITY)是油品流动性的一种表征,它反映了液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强(粘度大),流动难。

石蜡基型原油含烷烃成份较多,分子间力的作用相对较小,粘度较低,环烷基原油含脂环、芳香烃较多,粘度一般较大。

但需注意的是油品的流动性并非单决定于粘度,它还与油品的倾点(或凝点)有关。

流体的粘度明显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压力也有一定影响,但一般可忽略不计),这种影响也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施的:通常的概念是温度升高流体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拉远,相互作用减弱,粘度下降;温度降低,流体体积缩小,分子间距离缩短,相互作用加强,粘度上升。

由于粘度与温度关系密切,因此任何粘度数据都需注明测定时的温度。

通常在低温区域温度对粘度的效应尤其显著。

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

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因其测定的准确度较上述诸法均高,且样品用量少,测定迅速。

各种粘度间的换算通常可通过已预先制好的转换表查得近似值。

粘度对于各种油品都是一重要参数。

内燃机及喷气发动机燃料的汽化性能、锅炉用燃料雾化的好坏均直接与各油品的粘度相关,而油品的输送性能亦与粘度有密切关系。

由于粘度在油品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油品,诸如残渣燃料油、某些润滑油等往往以粘度作为其分级的依据。

此外通过对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油的粘度的测定更可提供该油品是否已经变质而需加以更换的信息。

运动粘度(KINEMETIC VICOSITY)υ是油品的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η与同温度下的油品密度ρ之比:
υ=η/ρ
单位,沲(Stoke)= 厘米2/秒,通常以其百分之一——厘沲cSt表示。

具体是测定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如40℃,50℃)流过运动粘度计之毛细管所需要的时间“秒”,然后乘以该粘度计之标定常数即得该试样粘度cSt。

运动粘度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小,测试速度快,更主要是准确度大大高于其它测定法(雷氏、赛氏等),因此应用日趋普遍。

动力粘度是面积各为1厘米2并相距1厘米的两层液体,当其中一层以1厘米/秒的速度与另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单位“泊”(Poise),其百分之一即厘泊(CP)。

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OF,122 OF或210 OF)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的60毫升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

赛氏粘度有赛氏通用粘度(Saybolt Universal ,常用SSU表示)及赛氏重油粘度(Saybolt Furol ,常用SSF表示)之分,两种粘度计的差别主要在于试样流出孔的口径上,赛氏通用粘度计之孔口径较小,重油粘度计较大。

一般当以赛氏通用粘度计测得之流出时间超过2000秒时,则改用赛氏重油粘度计。

数值上SSF约等于SSU的十倍。

赛氏粘度在美国等地被广泛采用。

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100OF)下,从雷氏粘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

雷氏粘度分雷氏1号,Redwood No.1(简写RWⅠ)及雷氏2号,Redwood NO.2 (简写RWⅡ)。

当测得的RWⅠ超过2000秒时,改用RWⅡ测定。

数值上RWⅡ等于RWⅠ的10倍。

雷氏粘度在英国被广泛应用,由于规定之准确度较差,已逐步被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所取代。

密度(DENSITY)为油品的质量(Mass)与其体积的比值。

常用单位——克/厘米3、、千克/米3或公吨/米3等。

由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密度不能脱离温度而独立存在。

为便于比较,西方规定以15℃下之密度作为石油的标准密度。

闪点(FLASH POINT)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

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气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

其特点是火焰一闪即灭,达到闪点温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够的可燃蒸汽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时,一旦与火源相遇方构成持续燃烧,此时的温度称燃点或着火点(Fire Point或Ignition Point)。

虽然如此,但闪点已足以表征一油品着火燃烧的危险程度,习惯上也正是根据闪点对危险品进行分级。

显然闪点愈低愈危险,愈高愈安全。

通常愈是轻质的油品闪点愈低,反之愈高。

只要条件许可,一切操作均宜在低于闪点的温度下进行,但并非所有油品均能满足这一要求,汽油与石油气之所以特别危险,因前者之闪点一般在零下三、四十度,而石油气更远低于汽油,因此常温下即是远高于它们闪点的条件下操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原油,因它包括各轻质组分,闪点一般较低。

在油品的使用过程中,闪点也有重要意义,譬如,若发现内燃机油闪点有显著下降,说明该润滑油已受燃料的稀释,而需及时处理更换等等。

闪点的标准测定法很多,不同的方法适应不同的要求,通常可粗分为两类——闭口杯法(Closed Cup)及开口杯法(Open Cup),前者主要用于测定轻质油品的闪点,后者多用于重质油品,但是闭口杯法仅能测闪点,而开口杯法除闪点外尚可测定着火点。

同一样品由不同方法测得的闪点会有差别,譬如由ABLE法测得的数据可比TAG法低2~3℃。

倾点(POUR POINT),一油品尚能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

单位为℃或oF。

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油品的流动变得愈来愈困难,最终甚至于“丧失”流动性。

对于石油而言,其低温下的流动性通常同时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高,一是油品中原来呈溶解状态的石蜡分子因温度下降而以固体结晶析出。

但对于环烷基型的石油,其低温下流动性的“丧失”主要决定于前一因素。

平时所谓的倾点多指因蜡质析出而刚要使油品“丧失”流动性的那个温度,因此又称为“含蜡倾点(Waxy Pour Point)”。

倾点愈高自然低温下的流动性愈差。

但是由实验室小样测得的倾点数据并不能真正代表如储油罐中大量油品的实际倾点,事实上后者要低得多。

而且对于石蜡基型石油只要以机械的方法破坏了蜡的结晶结构,即使在低于倾点的某一段温度范围内仍可顺利流动。

为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尚可添加适量倾点下降剂(Pour Point Depressants)。

至于环烷基型石油的倾点,在概念上与“含蜡倾点”不同,有人特称之为“粘度倾点(Viscosity Pour Point)”,这种油品不能通过机械的作用获得低于倾点的流动性。

由于倾点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一种指示,因此在油品输送上有着实际的重要意义。

残炭(CARBON RESIDUE)是残渣燃料油(Residual Fuel Oil)及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等规格
指标之一。

是指一定量的油品试样在无空气补充的条件下受热,油品经高温分解、聚合及焦化后所留下的不挥发残渣,其重量占试样重量的比值称为该油品的残炭量,以重量百分数(wt%)表示。

由上述定义可知,所谓残炭除真正的碳质成份外实质上尚包括有灰份(Ash),故加有添加剂或灰份含量较多的油品(尤其是润滑油)所得残炭量一般均偏高。

油品的组成对残炭量有直接影响,一般石蜡基型石油残炭量较低,环烷基型石油则较高,直馏油品残炭量低,裂化油品高,轻质油品如汽油、煤油等几乎测不出残炭,而重质油品如残渣燃料油,残炭量可高达10%乃至15%。

一般多以所用之试样总量为基础计算残炭量,但轻柴油等较轻质油品所含残炭较少,因此亦常先进行试样的蒸馏,待蒸去90%后,对留下的10%蒸余物进行残炭测试,结果则报为基于10%蒸余物之残炭(Carbon Residue On 10% Residum)。

从一油品所含的残炭量大致可推断该油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结炭(焦)的倾向,但这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此外该值亦可作为柴油、润滑油之基础油等精制程度的一种间接指标。

目前通用的残炭测试法有两种:一为康氏法(Conradson Carbon Test),另一为后期发展起来的兰氏法(Ramsbottom Carbom Test)。

目前不少规格仍以康氏测定的结果为指标,但兰氏法测得之数据较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