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概述

合集下载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因特网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现在称作DARP)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是因特网的基本概念,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7.1 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因特网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现在称作DARP)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

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是基于这样的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阵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他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

1985年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组建了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并将其命名为NSFnet,伴着TCP/IP的不断完善,1986年NSFnet取代了ARPANET成为真正意义上早期因特网的主干网。

1991年由于数据业务量大增,骨干网上的负荷过大,迫使NSFnet的骨干网升级为45Mbit/s的链路。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NSFnet还仅供研究和教育之用,政府部门的骨干网保留下来用于面向具体任务。

由于不同部门之间需要信息交流,需要联网。

于是出现了许多因特网业务提供商(ISP),如Sprint、MCI、BBN等通过网络节点进行连接。

后来为了简化不断增加复杂程度的网络,NSFnet网络的核心网络逐步转移到ISP的网络结构中,NSFnet网络就演变成为现代的因特网当今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

而NSFnet在1995年4月停用。

因特网的网络互联是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其结构是开放的,并且易于扩展。

典型因特网的构成如图7-1所示。

开放性的结构将ISP(Internet业务提供商)、ICP(Internet内容提供商)、IDC(Internet数据中心)等用户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是通过电信网络作为承载网络连接起来的,因此因特网已离不开电信网络而独立存在。

一. 因特网的概念

一. 因特网的概念

一. 因特网的概念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通过使用标准的互联网协议套件将数百万个私人、公共、学术、商业和政府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当时美国政府为了建立一种去中心化的通信网络,以便在出现任何节点故障时仍然能够保持信息流通。

在这个网络中,数据通过称为数据包的小块来传输,并在网络中通过一系列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路由。

这种分布式的通信方式使得因特网具备了强大的鲁棒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单一故障点导致整个网络瘫痪的风险。

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人都可以连接到它,并通过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

这些应用程序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协议(FTP)、网页浏览器、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和在线游戏等。

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依赖于因特网作为它们之间的通信基础设施。

因特网的发展对全球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个人、组织和国家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它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们可以远程办公、远程学习、远程医疗和远程娱乐,不再受制于时空的限制。

它也促进了全球贸易和跨国合作,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全球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然而,因特网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设备连接到因特网,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网络犯罪、欺诈和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重要问题。

此外,因特网的全球性和去中心化结构也引发了对网络治理和政策制定的讨论和争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网络安全和保护用户隐私。

此外,各国政府也试图就网络治理和政策制定问题达成共识,以确保因特网能够为全球社会的利益服务。

总之,因特网是一个革命性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工具,它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它不仅使人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促进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它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它们,以确保因特网能够持续地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服务。

因特网概述

因特网概述

下载文件
• 清华大学FTP: • 微软FTP: • 金蜘蛛软件下载中心 • • •
电话拨号接入因特网
局域网
•通过网卡、网线把多 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就 构成了一个局域网。
•组成局域网的计算机 一般距离较近
•一个局域网中有一台 称为服务器的计算机, 供其它计算机共享
广域网
•通过光缆、卫星、电 话线等传输媒介将散 布在各地的计算机或 局域网连接起来,就 可以构成广域网
2. 因特网的诞生与发展

起源于一个名叫
浏览WWW

新浪


263

网易


搜狐


英文Yahoo


中文Yahoo

中国人


二 上因特网能做什么
• 浏览万维网(WWW) • 收发电子邮件(E-mail) • 传输文件(FTP) • 远程登录(Telnet) • 使用电子公告板(BBS) • 网上聊天(IRC) • 展示自己(主页设计) • 查找资料
浏览WWW
• Wide World Web,环球信息网,万维网 • 客户机与服务器 • 采用超文本方式展示信息 • 服务器程序和客户机程序
认识因特网
一 什么是因特网
1. 计算机网络 2. 因特网的诞生与发展
1. 计算机网络
• 使用通信线路将若干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它 们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并且共享软硬件资源, 就构成了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分为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您的计算机
一台电脑,一条电话线 一个调制解调器,一个ISP帐号

什么是因特网

什么是因特网

WWW客户程序在Internet上被称为WWW浏览器(Browser),它是用来浏览Internet上WWW主页的软件。目前,最流行的浏览器软件主要有Netscape communicator 和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WWW浏览提供界面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用户只需提出查询要求,至于到什么地方查询,如何查询则由WWW自动完成。因此WWW为用户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用户只要操纵鼠标,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所需的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WWW使得非常复杂的Internet使用起来异常简单。
WWW浏览器不仅为用户打开了寻找Internet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页信息资源的便捷途径,而且提供了Usenet新闻组、电子邮件与FTP,在使用时除了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之外,通常在它的前面还要加冠词la,(即la Interreto),而且还可以简称为“la Reto”。
WWW,万维网,TTT —— 近乎完美的对译
凡是上网的人,谁不知道“WWW”的重要作用?要输入网址,首先得打出这三个字母来。这三个字母,就是英语的“World Wide Web”首字母的缩写形式。“WWW”在我国曾被译为“环球网”、“环球信息网”、“超媒体环球信息网”等,最后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译为“万维网”。国柱先生在《胡说集》Gz18“妙译WWW”一文中,对它的汉语对译词“万维网”(Wan Wei Wang)大加赞赏,这是毫不过分的。“万维网”这个近乎完美的对译词妙就妙在传意、传形、更传神,真是神来之译!
万维网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因特网也包括电子邮件、Usenet以及新闻组)。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关于万维网以及浏览万维网的一些世界语术语,我将在以后所发的帖子中陆续作些介绍。

因特网

因特网
远端计算机 远端计算机
远端计算机
中心计算机
远端计算机
服务器
它是用来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设备, 它除了具备计算机的所有软硬件之外,还 必须安装一套网络操作系统。它相当于网 络的心脏,它将保证网络间通信的畅通。
是指任意一台连入网络的计算机。
工作站
是指用来连接服务器和工作站的相关软 网络通信系统 件设备,如集线器、调制解调器等。
5、混合型结构
混合型结构是由上面几种拓 扑结构混合而成的网络结构, 如图所示。混合型结构比较实用,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的需要进行结构设计。
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
是指覆盖范围较小的网络,传输距离可以从几十米到几千 米。通常一个公司、一家工厂、一所学校内都属于局域网。 2、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简称MAN) 地指将远距离的网络和资源连接起来的网络。通常使用高 速的光纤将一个特定范围内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如大学校 园、城市等。城域网的距离可以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 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 广域网又称远程网,是一种比城域网覆盖范围更大的网 络,传输距离可以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几万公里。广域 网通过电话线和卫星提供跨国或全球间的联系。
因特网的发展史:可以说计算机网络革命就始于因特网。1969年,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工程局(DAROA)决定开发一个计算机网络, 可以在美国遭受攻击时能不受破坏。这个军方项目的最初结果是 ARPANET网(高级研究工程局网络),很快, ARPANET 变得越来 越普遍(今日计算机网络成长的前奏)。
有人说:“没有联网的计算机,只不过是一个无用的孤岛。”使用 它的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了网络的潜力,并且开始利用它做许多事 情(比如传送文件、个人间的通讯)。70年代后期,ARPANET网这 个实验项目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网络,并继续发展壮大。80年代初 期, ARPANET上的文件传送协议被批准,允许数据在不同操作系 统的计算机间传送。同时ARPANET被分为两个网络:小的网络被称 为ARPANET,另一个则称为MILNET,人们开始称这两部分网络为------Internet。 到1990年,计算机科学网的许多早期成员也都相继连接到这个网络 上来,Internet就这样演变成了一个不断扩展的、世界上最大的计 算机互联群。

因特网的几个概念

因特网的几个概念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因特网的发展经历了从ARPANET到现代互联网的演变,期间出现了许多关键的技术创 新和标准。
详细描述
因特网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这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资助的一个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ARPANET逐渐演变成现代的互联网, 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标准,如TCP/IP协议、万维网和电子邮件等。这些技术和
或窃取用户数据。
网络钓鱼
利用伪造的网站或电子 邮件诱骗用户泄露个人
信息。
拒绝服务攻击
黑客攻击
通过大量请求拥塞目标 系统,导致合法用户无
法访问。
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 窃取、篡改或破坏数据。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01
安装防病毒软件
定期更新病毒库,对系统进行全面 扫描。
安装防火墙
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传输。
朋友、家人和同事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保 持联系,分享照片、视频和新闻等。
订阅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订阅各种服务,如新 闻、股票、天气预报等。
营销推广
企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广告、促销信息 等,进行市场推广和营销活动。
04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概述
搜索引擎定义
搜索引擎是一种网络服务,通过特定的算法和程序,自动抓取互 联网上的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搜索结果。
05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01
02
03
数据保护
网络安全能够保护个人和 企业的敏感数据不被非法 获取和滥用。
基础设施安全
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免受恶 意攻击和破坏,确保网络 服务的正常运行。
维护社会稳定
网络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 定和公共安全也具有重要 意义。

因特网基础知识点总结

因特网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因特网概述因特网(Internet),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由全球各级网络互相连接而成,已经成为全球通信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

因特网的核心是一些遍布全球的高速通信线路和连通这些线路的路由器与交换机。

因特网的特点是分布式、开放架构,以及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二、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早期的ARPANET、TCP/IP协议的开发、商业化的因特网和现代的超级信息高速公路网络。

1. ARPANET是美国国防部所资助的大型科研项目,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西岸诞生。

2. TCP/IP是因特网发展的标志性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国防部防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资助在美国研发出来的。

3. 商业化的因特网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此时ARPANET已正式关闭。

其后出现了域名系统(DNS),让设备能够使用更方便的域名而不是直接IP地址来建立连接,因特网标准化技术也频繁出现。

4. 随着开源软件运动的兴起,因特网逐渐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三、因特网的组成因特网是由一系列网络连接而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和访问部分。

1. 边缘部分是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包括用户端设备和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2. 核心部分是连接边缘部分的高速光纤线路和路由器。

3. 访问部分是用户接入因特网的方式,包括ADSL、光纤、4G/5G等方式。

四、因特网的协议因特网主要采用的是TCP/IP协议。

该协议包括了TCP、IP、UDP、ICMP等多种子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

1. IP协议用于互联网中的数据包传输。

2. TCP协议用于在传输层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3. UDP协议在传输层也提供了数据传输服务,但是不提供可靠性。

4. HTTP、FTP、SMTP、POP3等协议则是应用层的协议,主要用于实现网络应用程序。

因特网由于其开放性和分布式特点,面临着多种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信息泄露、非法监控、网络犯罪等。

因特网的原理

因特网的原理

因特网的原理
因特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的功能是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得用户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因特网的原理是基于TCP/IP协议栈的。

TCP/IP协议栈是一套用于数据传输的协议集合,它包括多个协议,如IP协议、TCP协议和HTTP协议等。

其中,I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选择,TCP协议则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HTTP协议是应用层的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 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数据。

在因特网中,计算机通过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连接到互联网,ISP提供了接入点和路由设备,用于将数据从用户的计算机传输到目标位置。

用户的计算机通过网络接口卡与ISP的设备相连,采用以太网或无线连接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当用户发送数据时,数据被分割成多个数据包,并添加上发送者和接收者的IP地址。

数据包通过互联网中的路由器进行传输,路由器根据IP地址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标地址。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TCP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发送方将数据包按顺序发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包后发送确认消息,若发送方未收到确认消息,则重新发送数据包。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当数据包到达目标地址后,接收方的计算机将数据包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并将其传递给相应的应用程序进行处理。

因特网的原理就是通过TCP/IP协议栈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和信息交流。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的一种技术。

而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许多互联网提供商、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个人组成的网络互联而成。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并分析其发展的历史和应用领域。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各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通信、共享资源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通常由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和软件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构成,通过这些设备和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由不同的硬件设备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通信介质。

计算机作为网络的终端设备,用于处理和存储数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等。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用于数据的转发和转换。

通信介质指的是传输数据的实体,可以是网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处理等。

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资源共享是指多个计算机共享网络上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如打印机、数据库等。

分布式处理是指将一个任务分割成多个子任务,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分别处理,最后将结果汇总。

4.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因特网是指连接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由许多互联网提供商、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个人组成。

因特网通过TCP/IP协议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和通信。

因特网的核心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它们提供连接到因特网的服务,如宽带接入、域名解析等。

5.因特网的发展历史6.因特网的应用领域因特网在各个领域和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因特网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和在线教育平台,如在线课堂和电子图书馆。

在商业领域,因特网为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在线购物、在线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业务。

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

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

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网络技术因特网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因特网基础知识1、因特网主要作用:丰富的信息资源(www);便利的通信服务(E-MAIL);快捷的电子商务(中国最早的商务平台8488).2、因特网主干网:ANSNET,从网络设计者角度考虑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一个实例,从使用者角度考虑是信息资源网。

3、因特网主要组成部分:通信线路(主要有两类:有线线路和无线线路),路由器,服务器和客户机,信息资源4、TCP/IP协议就是将它们维系在一起的纽带,TCP/IP是一个协议集,它对因特网中主机的寻址方式,主机的命名机制,信息的传输规则,以及各种服务功能做了详细约定。

IP(通信规则)主要是负责为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报寻址,并管理这些数据报的分片过程。

5、运行IP协议的网络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如下三种服务:1)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2)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3)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6、IP地址与子网屏蔽码:(P113)(请补充相关考点)7、IP数据报的格式可以分为报头区和数据区两大部分,其中数据区包括高层需要传输的数据,报头区是为了正确传输高层数据而增加的控制信息。

8、因特网中,需要路由选择的设备一般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有两种基本形式:1.静态路由表;2.动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表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互相自动发送路由信息而动态建立的。

9、TCP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是一个端到端的传输协议,因为它可以提供一条从一台主机的一个应用程序到远程主机的另一个应用程序的直接连接.(虚拟连接)10、端口就是TCP和UDP为了识别一个主机上的多个目标而设计的。

11、因特网的域名由TCP/IP协议集中的域名系统进行定义。

因特网中的这种命名结构只代表着一种逻辑的组织方法,并不代表实际的物理连接。

认识因特网

认识因特网

第一节 认识因特网
一、因特网的简介
因特网(Internet)是一个由分布世界各地 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全球性计算机互联网络。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的大学、企业网络(银 行、邮电等)、商业网络等纷纷加入。 目前我国互联网已经与国际Internet互联, 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的信息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实 力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因特网将进入到 各个学校和家庭,小朋友可以使用计算机在网上进 行学习与娱乐。
3.交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又称E-mail,它是因特网上人 们相互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 传送文字,还可以传送声音、图形、图像 等信息,目前已被广泛使用。
三、上网的行为规范 全国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要诚实友好交流 要增强自护意识 要维护网络安全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侮辱欺诈他人 不随意约会网友 不破坏网络秩序 不沉溺虚拟时空
二、因特网的基本功能
1.查询、浏览信息 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上网查询文 字、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很快地获得新 闻、商业和教育等信息,还可各种大量的信息,包括:计算 机程序、图片、天气消息、旅游指南、研 究报告、论文、游戏等各种信息。如果我 们需要,可以将它们下载,存储在自己的 计算机里。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因特网,全称为互联网(Internet),是指连接全球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系统。

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技术之一,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研究构建分散的通讯网络,以增加网络的稳定性和抗毁性。

于是在1969年,ARPA建立了ARPANET,这是一个世界上第一个因特网的原型。

ARPANET采用分组交换的方式传输数据,这种方式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创新的。

在70年代,因特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协议的发展。

1972年,Vinton Cerf和Bob Kahn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协议,即TCP/IP协议。

这个协议集成了当时各种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使得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能够互相通信。

此后,TCP/IP协议成为了因特网的基础协议。

1974年,因特网的概念首次由Vint Cerf和Bob Kahn在一篇论文中提出,正式将ARPA研究的网络称为因特网。

80年代初期,因特网开始向学术和科研机构的网络扩展。

198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研究机构提供了新的网络,称为NSFNET。

它的建设使得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能够加入到因特网中,从而使因特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此外,80年代也是因特网标准化的时期,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成立,并开始制定各种因特网标准,使因特网的技术更加稳定和安全。

90年代以后,因特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在1991年,因特网在全球的用户数首次超过了一百万人。

同时,世界各地的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因特网的商业价值,并开始将其引入到商业领域。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开始涌现,人们可以通过宽带连接来使用因特网。

此时期,因特网商业化的探索也推动了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浏览器的出现使得因特网的使用变得简单易懂,网页的发展丰富了内容,电子邮件的普及使得人们的通信更加方便。

到了21世纪,因特网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计算机网络-什么是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什么是因特网

第一章概述1.1因特网概述1.1.1网络的网络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

什么是网络?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网络的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什么是互联网?网络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联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

因此互联是“网络的网络”。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

主机即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在一起。

二互联网吧许多网络连在一起。

有时为了避免意义上不明确,我们把直接连接计算机的网络称为物理网络,而互联网是由物理网络集合构成的逻辑网络。

1.1.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NAET向互联网发展。

第二阶段:逐步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即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ISP可以从因特网管理机构申请到成块的IP地址(因特网上的主机都必须有IP地址才可以通信),同时拥有通信路线(大的ISP自己建通信路线,小的ISP则向通信公司租用通信路线),以及路由器等通信设备。

我们通常所说的“上网”就是指“通过某个ISP接入到因特网”。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用户用户ISP1因特网用户用户ISP2图1:用户通过ISP接入因特网1.1.3因特网标准化工作定制因特的正式网标准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1.因特网草案2.建议标准3.草案标准4.因特网标准1.2因特网的组成从功能上看我们可以分成两大板块: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该部分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运行各种网络应用,为用户直接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络音/视频等服务。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图2:因特网的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1.2.1因特网的边缘部分(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主机,又称端系统)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个概念股。

我们说:“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A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B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Internet基础及应用

Internet基础及应用
*IP: 计算机如何处理和传递数据报直至 数据报到达目的地
数据报:报头+数据;不可靠的传送
*TCP:可靠的传送 可靠的传送 应用协议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pop3 邮件 协议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 邮件3协议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pop3(邮件 协议)、 telnet, snmp,asn.1,tftp,bootp,nfs,rpc,arp,rarp,icmp,ig mp,……>
全称域名(Full Qualified Domain Name)
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一般会给机器起名字, 机器的全称域名由两部分组成: FQDN = 主机名.域名 如: , 全称域名从右向左逐步细化。 不引起混淆的时候,也简称Full Qualified Domain Name (全称域名)为Domain Name (域名)。
协议
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 如何交换信息 网络协议即网络中传递、管理信息的一 些规范。就象人说话用某种语言一样, 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的语言就是网络协 议,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使用相同的 网络协议 TCP/IP协议 Internet上的计算机使用的协议是TCP/IP
TCP/IP协议
IE6的基本设置
IE浏览器主页的设置 Internet的临时文件 利用常规设置改变IE6的外观 设置安全级别 设置内容选项 设置连接选项 设置程序选项 设置高级选项 更改工具栏的按纽
Internet Explorer 的使用
(1)标题栏:显示Microsoft Explorer 及已调入的文档 名或文档所在的服务器地址和路径。 (2)菜单栏:由此用户能选择各种命令。 (3)工具栏:用户快速访问常用命令。 (4)URL地址栏:显示当前Web页的URL地址。 (5)链接图标:单击可创建快捷到达某Web页的方法。 (6)状态栏:显示Explorer的运行状态。 (7)链接点:单击链接点可跳到其相关的Web页。 (8)进程指示:显示已调入文档部分的进度。

因特网的基本功能

因特网的基本功能

因特网的基本功能因特网(Internet),是指全球范围的互连网络。

它由无数相互连接的网络构成,利用统一的因特网协议(IP)为信息交换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平台。

因特网具有多种基本功能,以下将详细介绍其主要功能。

首先,因特网的最基本功能是信息交流和传输。

通过因特网,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工具进行即时、低延迟的沟通。

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高效、便捷的传输。

其次,因特网还是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

通过搜索引擎,用户可以轻松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新闻、学术论文、电子书籍、视频等等。

因特网上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不断更新,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资讯,满足各种需求。

除了信息交流和获取,因特网还提供了电子商务的平台。

通过因特网,人们可以在线购物、支付、订购服务等,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

同时,不少企业通过因特网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线上销售渠道、在线客服等服务,扩大了市场。

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者,因特网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交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与朋友、家人、同事等保持联系,分享生活、观点以及各种信息。

社交媒体也成为人们表达声音、传播新闻和观点的重要渠道。

此外,因特网还提供了众多便利的在线服务。

包括在线学习平台、在线银行服务、在线预订等等。

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学习知识、管理财务、预订旅行等,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最后,因特网也为科学研究、政府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提供了诸多便利。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文献检索、数据交换,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

政府可以通过因特网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在线申请、缴费等服务。

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远程会诊、健康咨询等,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总之,因特网的基本功能极为丰富多样,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它是信息时代的基石,为人们提供了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商务交易、社交娱乐等各方面的便利。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因特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ARPA)资助的ARPAnet。

该计划局是1957年成立,主要针对前苏联的Sputnik(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做出的反应,其任务是打造美国国防及军事应用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ARPA主持研究了用于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络ARPAnet。

该网络的设计思想是:要求网络能够在遭受严重破坏的条件下(如某些节点不能工作或某些线路中断),仍然能够保持运行。

因此,ARPAnet 被设计成可在计算机间提供许多线路(即“路由”)的网络,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其中任一线路而不是只通过其中某一固定线路来发送信息。

“包交换”的含义就是把数据分解成不同部分,每部分经由不同路径发送,最后再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在1969年底,建立起一个由4台计算机(节点)互连的分组交换试验网络ARPA网。

这四个节点分别是斯坦福研究院(SRI)、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UCSB)、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与犹他大学。

1976年,ARPA网发展到57个节点,连接了100多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用户发展到2000多个。

1982年,ARPA网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作为民用,即早期的Internet。

为了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与广域网实现互连,即解决网络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ARPA提供基金支持工业界与学术界从事新的研究项目,最后ARPA网决定采用网络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来取代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如果把Internet的发展划分阶段的话,1968~1984年的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提出、研究与试验阶段,这时的Internet以ARPA网为主干网。

由于ARPA网采用离散结构,不设中央网络控制设备,实现了网络渠道的多样性,从而减少了系统彻底崩溃的可能性,网络的生存能力得到保证,实现了ARPA的最初构想。

因特网工作原理

因特网工作原理

因特网工作原理
因特网是一种全球互联的计算机网络,它的工作原理涉及了多个层次和协议。

下面是因特网的工作原理简要描述:
1. 硬件基础: 因特网是由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的。


些设备通过通信链路(包括电缆、光纤等)相互连接起来。

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用于在网络中进行标识和寻址。

2. 分组交换: 因特网使用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当用户
发送数据时,数据会被分成较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目标地址、发送方地址和一部分有效载荷数据。

这些数据包通过因特网的节点(如路由器)进行转发和传递,最终到达目标设备。

3. 路由选择: 数据包在因特网中的传递路径是动态选择的。


由器根据特定的路由算法,根据目标地址和网络拓扑信息来决定下一跳的路径。

这使得数据包能够通过多个网络节点的中转,最终到达目标设备。

4. 协议和标准: 因特网使用一系列的协议和标准来进行通信和
数据传输。

其中最重要的是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
(TCP/IP)协议套件。

TCP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IP负责数
据包的路由和寻址。

此外,还有HTTP、FTP、SMTP等协议
用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和服务。

5.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ISP是向企业和个人提供上网
服务的公司。

它们通过自己的网络基础设施与其他ISP进行互联,从而实现全球范围的互连。

综上所述,因特网的工作原理包括硬件基础、分组交换、路由选择、协议和标准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因特网能够连接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

因特网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起源因特网(Interne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开始研究一种能够在分散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和信息的方式。

这个项目称为ARPANET,是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它于1969年建立,并在美国西岸、西南部和东岸各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建立了节点。

1969年10月29日,第一份通过ARPANET发送的信息(一个单词“login”)成功传达到了网络上的另一个计算机。

这个事件标志着因特网的诞生。

发展1971年,因特网传输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被发明。

IP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它定义了在因特网上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式。

1972年,第一个电子邮件程序出现了,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发送邮件和文件。

1973年,由ARPA开发的“包交换协议”(Packet Switching Protocol)首次在ARPANET上运行,将数据分成小包并经过多个节点进行传输,从而大大提高了因特网的传输速度。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因特网开始向其他国家扩展,逐渐形成全球性的网络。

1983年,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简称IETF)成立。

该团队主要负责规定和开发因特网上使用的协议和标准。

1991年,国际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简称W3C)成立,旨在推广在因特网上使用的万维网技术。

这是因特网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商业化的互联网服务开始出现,人们可以购买并使用因特网服务。

此外,因特网的速度和可靠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随着因特网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不再只是一个用于传输电子邮件和文件的网络,而是变成了全球性的信息交流平台。

人们可以使用因特网来搜索全球信息、购物、进行社交、娱乐等等。

现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0亿人口使用互联网,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5 主要的网络安全威胁
2.网络安全威胁的特征
l l l l l l
窃听 重传 伪造 篡改 服务封锁攻击 行为否认
l l l l l
假冒合法用户 非授权访问 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 破坏数据完整 传播病毒
第二节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主要内容
• 内部因素
• 各种外部威胁
• 病毒简介
6.2.1 内部因素
6.1.3 网络安全的特征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l 保密性:指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 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l 完整性:指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 即信息在存储和传 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 丢失的特性。 l 可用性:指可被实休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 即当需要时应能存取所需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 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l 可控性:指对信息的传播即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目前常见网络病毒及处理
• 冲击波(Worm.Blaster)病毒 • 病毒介绍: • 该病毒运行时会不停地利用IP扫描技术寻找 网络上系统为Win2K或XP的计算机,找到后 就利用DCOM RPC缓冲区漏洞攻击该系统, 一旦攻击成功,病毒体将会被传送到对方计 算机中进行感染,使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 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另外,该病毒还会 对微软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 导致该网站堵塞,使用户无法通过该网站升 级系统。该病毒还会使被攻击的系统丧失更 新该漏洞补丁的能力。
1.操作系统的脆弱性: a、体系结构本身就是不安全的一种因素 b、可以创建进行又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 c、远程过程调用服务(RPC)以及它所安排 的无口令入口也是黑客的一个通道 2.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 : 主要来自于操作系统 的不安全性和通信协议的不安全性 3.协议安全的脆弱性 :网络中使用的TCP/IP协 议以及FTP、E-mail、NFS等都包含着影响网络 安全的因素。
主要内容
• 网络安全的含义
• 网络安全的标准
• 网络安全的特征
• 网络安全的结构层次 • 主要的网络安全威胁
6.1.1 网络安全的含义
网络安全就其本质而言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 广义上讲,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 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 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 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 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 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3)病毒的工作方式
病毒简介
(6)网络病毒的特点 传染方式多 、传染速度快 、清除难度大 、 破坏性强 、激发形式多样 、潜在性 (7)常见的网络病毒 电子邮件病毒 、Java程序病毒 、 ActiveX病毒 、网页病毒 (8)网络对病毒的敏感性 对文件病毒的敏感性 、对引导病毒的敏 感性 、对宏病毒的敏感性
第6章 网络安全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网络安全概述
• 第二节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 第三节 网络遭受攻击的形式
• 第四节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 第五节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 第六节 防火墙实用技术 • 第七节 MS Proxy Server的安全 • 第八节 Windows NT中的Web安全
第一节 网络安全概述
6.1.5 主要的网络安全威胁
1.网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 l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l 计算机犯罪。 l 人为行为,例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l “黑客”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 l 内部泄密。 l 外部泄密息窃取等。 l 信息战。 l 网络协议中的缺陷。
6.2.2 各种外部威胁
1.物理威胁:指用于保护计算机硬件 和存储介质的装置和工作程序。常见 物理安全有偷窃、废物搜寻和间谍活 动等。它是计算机安全的最重要方面。 2.网络威胁: (1)电子窃听 (2)拨号的安全问题 (3)冒名顶替现象
3.身份鉴别:是计算机判断一种是否有权 使用 它的过程。目前的监别一般是以口令 形式的,但是它十分脆弱,却实现简单, 所以仍被广泛使用。 a、口令圈套,b、密码字典 4.病毒感染 5 .系统漏洞:也被称为陷阱,它通常是 由操作系统的开发者有意设置的,这样它 们就能够在用户失去了对系统的所有访问 权时仍能进入系统。TCP/IP中存在的很多 的安全漏洞
6.1.2 网络安全的标准
1.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及传输 系统的安全。 2.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口令鉴别、 权限控制、病毒防治等。 3.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即信息传播后 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侧重于非法 信息的传播。 4.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侧重于信息的 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安全的因素。黑客经常采用SOCK、TCP预测或 使用远程访问(RPC)进行直接扫描等方法对防火 墙进行攻击。 4.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脆弱性:它必须与操 作系统的安全配套,可见它是一个先天足儿。
5.人为因素 :缺少安全管理员,特别是高素质 的网络管理员。缺少安全管理规范,缺少安全检 查、测试,缺少安全监控等因素。
病毒简介
病毒是一种暗中侵入计算机并且能够自主生存的可执行程序。 多数病毒程序都有如下共同的组成部分: 复制部分、破坏性代码、用于进行条件判断以确定何时执行破 坏性代码。
(1)病毒的分类
文件病毒、引导病毒、混合型病毒、异形病毒 、宏病毒
(2)病毒的传播方式
l l
病毒一旦进入系统以后,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传播: 通过磁盘的关键区域:主要感染工作站。 通过可执行文件:主要感染服务器。 变异 、触发 、破坏
病毒简介
(9)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第一,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对内部网与外界进行的数据交换进行有效的 控制和管理,同时坚决抵制盗版软件; 第二,以网为本,多层防御,有选择地加载 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网络防病毒产品。 (10)防毒、杀毒软件的选择 选购防毒软件,需要注意的指标包括:扫描 速度、正确识别率、误报率、技术支持水平、 升级的难易程度、可管理性和警示手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