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虫和蛔虫有什么区别【健康小知识】
蛔虫钩虫蛲虫

×400. Enlarged
×
100. Enlarged
蛲虫卵
内含蝌蚪期胚胎
内含感染性幼虫
4、病理切片
×100. Enlarged
蠕形住肠线虫成虫横切面
二、实验诊断
1、虫卵检查:
时间:清晨便前 方法: A.透明胶纸法 B.棉签拭子法 (若阴性,重复2~3次) 2、成虫检查:患儿入睡后2小时左右, 在其肛周检查白色线头状成虫。
Adults of Ancylostoma duodenale
Adults of Necator americanus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c.生殖系统 雄虫:单管型,末端膨大形成交合伞; 雌虫:双管型,阴门位中部。 两种钩虫鉴别要点:
大小
Ad 约1cm略大 Na 约1cm略小
体形
C型 S型
Adult worm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蛔虫成虫
雌雄蛔虫成虫生殖系统
2、唇瓣×100. Fra biblioteknlarged
The lips of Ascaris lumbricoides
蛔虫唇瓣
3、交合刺
×100. Enlarged
a pair of sickle
蛔虫交合刺
4、虫卵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常见肠道线虫,致蛔虫病 (ascariasis)
一、形态
1、成虫
大型线虫,似蚯蚓,圆柱状,活体粉红 色。雌虫:20~35cm, 最大达49cm。雄虫: 15~31cm,尾端向腹面卷曲,交合刺1对。
体表具细横纹和明显侧线,头端顶部具 “品”字形唇瓣和细齿。
×100. Enlarged
寄生虫(线虫)

第一部分线虫一、线虫纲特征⏹虫体圆柱形,左右对称,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雌虫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伞状。
⏹体腔为原体腔。
⏹消化道完整,为管形。
⏹生殖系统:雄性为单管形,雌性多为双管形(鞭虫为单管形)。
⏹发育阶段: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幼虫发育显著特征:幼虫蜕皮4次。
⏹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二、蛔虫——学名似蚓蛔线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
●蛔虫形态:⏹活体是呈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雌虫长约20-35厘米,雄虫长约15-25厘米⏹体表有细横纹,虫体两侧有两条白色的侧线。
⏹口端有品字型排列的3个唇瓣(蛔虫的三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借唇瓣咬附肠黏膜)⏹雌虫尾部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有两根交合刺⏹雌虫有两套对称的管状生殖系统,雄虫的生殖系统为单管型●蛔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卵圆形,棕黄色,大小约(65×45)μm,卵壳厚,内含物为卵细胞,外被蛋白质膜。
⏹未受精蛔虫卵狭椭圆形,大小约(90×41)微米,卵壳薄,内含屈光的卵黄颗粒,蛋白质膜较薄,没有蛔甙层,所以有一定的变形性●蛔虫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小肠→穿过小肠壁进入静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血窦→通过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脏→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毛细血管网→穿出血管进入肺泡(对肺产生机械性损伤)→蜕皮(产生抗原,导致免疫损伤)→上行到咽部,在咽部有两条路,一条是咳嗽将幼虫排出体外,另一条路则是通过吞咽进入消化管,最终以成虫计生在小肠。
●生活史特点:⏹人是唯一终宿主,成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途径:经口⏹成虫寿命一年左右,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粪便里含有受精蛔虫卵的病人和带虫者
• 感染方式
误食感染期虫卵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 的主要原因
1. 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主 2. 蛔虫产卵量大 ( 24万个/日/雌 ) 3.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卵壳蛔甙层) 4. 含虫卵的粪便污染土壤 5. 人们不良的卫生行为
六、防 治
卵 壳 中层 —— 壳质层(较厚较硬,对虫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内层 —— 脂层/蛔甙层(可防止虫卵内、外水份的渗透)
• 内含物 (从宿主体内排出时)
• 内含一个卵细胞(蛔虫卵、鞭虫卵) • 内含多个卵细胞(钩虫卵) • 内含幼虫 (蛲虫卵 )
有些线虫为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丝虫、旋毛虫)
丝 虫
三、致 病
• 幼虫致病
主要为移行时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和变态反 应,如发热、咳嗽、咳血痰等一过性肺部炎症, 称为肺蛔虫症(Loeffler 综合征)
• 成虫致病
• 夺取营养 • 变态反应 • 并 发症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时, 如发热
胃肠病变或食入过多的辛辣食物以及驱虫方法不当等,均
防治原则
• 加强卫生宣教 (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 查治病人/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 粪便无害化处理 (杀灭粪便中的虫卵)
本节要点
1. 蛔虫成虫(雌/雄)和虫卵(受精/未受精)的形态特征 2. 蛔虫生活史(发育阶段、感染阶段、感染方式) 3. 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的移行途径 4. 蛔虫幼虫和成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5.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6. 蛔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7.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
丝虫成虫
新鲜血滴中的微丝蚴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蛔虫钩虫蛲虫课件

部分蛔虫、钩虫感染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影响神 经系统功能。
贫血
钩虫感染可能引起贫血,导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流行病学研究的意 义
描述疾病的分布和流行特征 病因和危险因素的探索 疾病负担评估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现状
目前,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的蛔虫、钩虫、蛲虫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研究在揭示其流行规律和特征、探索病因和 危险因素以及评估疾病负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人体感染钩虫主要通过 皮肤接触污染的土壤或
水源。
主要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蛲虫的生物特性
01
形态特征
02
生活史
03
感染方式
04
寄生部位
蛔虫的传播途径与感染症状
传播途径 感染症状
钩虫的传播途径与感染症状
传播途径
感染症状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 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体 重下降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咳嗽、 气喘等症状。
蛲虫的传播途径与感染症状
传播途径
感染症状
蛔虫的诊断与治疗
01
02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03 预防措施
钩虫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蛲虫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饭前便后洗手
剪短指甲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在接触公共 设施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 双手。
避免接触动物粪便,尤其是猫、 狗等宠物的粪便,以防感染。
避免接触土壤
减少直接接触土壤的机会,尤其 是不要用未清洗的手触摸嘴巴和
三年级健康教案预防蛔虫和蛲虫病

三年级健康教案预防蛔虫和蛲虫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蛔虫和蛲虫病的基本知识。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健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蛔虫和蛲虫病的定义、症状和传播途径。
2. 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1. 蛔虫和蛲虫病的基本知识。
2. 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2.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3. 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蛔虫和蛲虫病的定义、症状和传播途径,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
4. 案例分析:观看相关案例视频,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
2. 邀请专业医生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蛔虫和蛲虫病的相关知识。
十、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
2. 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3. 视频资源:寻找相关案例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卫生习惯的互动游戏,如“卫生习惯连连看”、“卫生习惯问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巩固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知识。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医生、患者、宣传员等角色,模拟情景,演示预防蛔虫和蛲虫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家里、学校等环境中实施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蛔虫和蛲虫病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
实验八蛔虫、钩虫、旋毛虫、鞭虫、蛲虫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五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和致病过程,为今后的寄生虫病防 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
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 含有钩蚴的土壤、水源或食物而
传播。
钩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尤其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钩虫形态特征
成虫
钩虫呈圆柱形,体壁透明,与肠壁紧 密附着。雌性成虫长1cm左右,雄性 成虫长0.8cm左右。
虫卵
幼虫
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杆 状蚴大小约为(0.3~0.5)mm× (1.0~1.5)mm,丝状蚴大小约为 (1.2~1.5)mm×(0.15~0.20) mm。
对实验的评价和反思
实验操作
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蛔虫、钩虫、旋毛虫、鞭虫和蛲虫在宿主体内的生活史 和致病过程。但在实验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采集和处理不够规范,影 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这五种寄生虫对宿主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健康危害。其中,蛔虫和钩虫的 危害性较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在后 续的实验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3
鞭虫的尾部有一对交合刺,用于与雌虫交配。
鞭虫生活史
鞭虫的生活史包括三个阶段: 感染期、包囊期和成虫期。
感染期是指鞭虫的幼虫从人体 肠道中逸出,进入粪便中,成
为感染源。
包囊期是指幼虫在环境中形成 包囊,等待机会再次感染人体 。
成虫期是指感染人体后,幼虫 在肠道中发育成为成虫,与雌 虫交配后产卵,完成生活史。
钩虫的整个生活史约需3~4周。
20104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主要内部器官 消化系统 由消化管和腺体组成,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包括口孔 口腔(口囊) 咽管(食道) 中肠 直肠 肛门 生殖系统 雌虫 双管型 卵巢 输卵管 受精囊 子宫 两子宫汇合成 阴道 阴门 雄虫 单管型 睾丸 输精管 贮精囊 射精管 泄殖腔
(二)虫卵 egg
外形 多为卵圆形。 颜色 因种而异。 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 外层为薄的卵黄膜(受精膜),厚的壳质层是 卵壳的主要组成部 分,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内层为薄的脂层或蛔甙层, 此层主要具有调节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溶性物质从外界 侵入卵内,也防止卵内的物质向外漏出)。 内含物 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因种而异。
(三)生活史类型 根据生活史中有无中间宿主可将线虫发育过程分两类 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不需中间宿主,主要是寄生 在肠道的线虫,如蛲虫、蛔虫、钩虫。 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主要是寄生 在组织内的线虫,如丝虫、旋毛形线虫。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或温州医学院首页-行政部门-教务处-课程建设-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
线虫 Nematode
一.形态
(一)成虫
Morphology
adult
外部形态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体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雌虫尾部 尖直或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或膨大呈伞状。 体壁 由角皮层、皮下层及纵肌层组成。 皮下层在背面、腹面和两侧面的 中央均向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 纵索(背索、腹索和侧索), 侧索粗大,其内有排泄管通过。 原体腔 procoele 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 有腔隙,无体腔膜覆盖,腔内充满 原体腔液。
虫体两侧有明显的侧线,形似蚯蚓。
颜色——活虫略带粉红色
口孔——口孔周围有三片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尾部——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 有交合刺一对。
12.蛔虫病和蛲虫病

课题名称: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预防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章第三节)一、问题的提出寄生虫病是常见病,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习寄生虫病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未来的幼教工作者在工作中采取措施,积极预防此类疾病,以保护幼儿的健康。
广义上来说,病毒和细菌也是寄生虫,而本节重点探讨的寄生虫病比较特殊,与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有许多的异同。
寄生虫病虽是一种常见病,但它与非传染性常见病又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本节内容独成一体,是幼儿常见疾病的重要补充,教学时应加以重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寄生虫病的种类及其病因和症状,掌握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增进友谊,并使他们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1.教学重点:蛔虫病和蛲虫病的病因、症状。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教学方法:谈话法、学生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4、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四、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用时组织课堂师生互问好,准备上课导课教师检查学生完成自学作业情况,提问:“什么是痱子?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痱子传染吗?出了痱子后有哪些症状?怎样处理痱子?如何预防出痱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并导入新课。
建议用时6分钟授新课一、蛔虫病1、谈话:你们小时候得过蛔虫病吗?蛔虫病是怎样的疾病?2、教师讲述病因。
强调有不良卫生习惯的幼儿比较容易感染此病。
3、同座学生互相交流小时候得蛔虫病的情况。
重点谈谈有些什么样的症状。
4、教师抛砖引玉,引出学生对蛔虫病预防措施的见解。
建议用时13分钟二、蛲虫病1、提问:许多同学小时候都得过蛔虫病,你们知道寄生病除蛔虫病以外,还有什么样的疾病?蛲虫病你们听说过吗?它是怎样的寄生虫病?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介绍蛲虫病的病因。
3、教师简介蛲虫病的症状。
4、请学生讨论蛲虫病的预防措施。
建议用时15分钟探究研讨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研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饶虫和蛔虫有什么区别
文章导读
饶虫和蛔虫同样是我们人体内的寄生虫,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人体同样有
着相当大的危害。
它们同样是因为我们平常吃的一些东西,上带有饶虫和蛔虫的卵,吃进
了我们的身体里,慢慢吸收我们的营养,发展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
那么它们有哪些
区别呢?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饶虫和蛔虫的区别。
区别在于是两种寄生虫,蛔虫比蛲虫要大的多。
蛔虫是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特
别是儿童极易感染。
妈妈们可以观察宝宝的表现,宝宝如果出现肚子疼、食欲不振、睡觉磨牙、脸上有白
斑、易烦躁等症状那说明有可能宝宝肚子里长了蛔虫。
得了蛔虫病要及时检查和治疗要
不就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蛲虫是另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得了蛲虫病常会有肛门、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蛲虫
病很容易广泛流行和传染,其传染的途径可以通过接触、吸入空气等。
如果宝宝得了蛲虫病,全家都要注意,孩子在学校、幼儿园等也很容易被集体感染,
所以在治疗时应该同时集体服药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治疗蛔虫和蛲虫病最快的方法就是吃史克肠虫清片,通过让肚子里的寄生虫不能再吸
收人体里的营养,导致它们没有生存的能量最终会死掉的,能够杀死成虫和虫卵!而且它
是品牌药质量有保证,用药比较安全,如果做好卫生清洁,服用一到两个疗程,可见效!
另外也可以在肛门涂一些其他外用的药膏,可以起到止痒的作用。
蛔虫是最常见的一
种肠道寄生虫,特别是儿童极易感染。
妈妈们可以观察宝宝的表现,宝宝如果出现肚子疼、
食欲不振、睡觉磨牙、脸上有白斑、易烦躁等症状那说明有可能宝宝肚子里长了蛔虫。
得了蛔虫病要及时检查和治疗要不就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打虫可以用史克肠虫清,
它是品牌药安全有效不仅可以杀灭成虫更能杀死虫卵让蛔虫都死光光蛲虫是另一种常见
的肠道寄生虫,得了蛲虫病常会有肛门、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蛲虫病很容易广泛流行和传染,其传染的途径可以通过接触、吸入空气等。
如果宝宝得了蛲虫病,全家都要注意,孩子在学校、幼儿园等也很容易被集体感染,
所以在治疗时应该同时集体服药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