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

合集下载

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得失

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得失

论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得与失摘要: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不管我们对喜欢还是厌恶它都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任何国家、民族都无法独立于经济全球化之外。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在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历史进程。

因此,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而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无法放弃。

本文意在论述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针对贸易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的得与失,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正文:一、经济全球化基本概念及表现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力和科技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遍布全球、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逐步融合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它以市场化为基础,而又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双边或多边的有限范围而具有全球性质。

而其中本文的主要论述的是贸易的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是指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程度、范围和规模都得到增强。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欧美发达国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更新技术、开拓市场,通过跨国公司的企业兼并和交叉投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及升级。

发达国家把科技含量低、技术陈旧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大大增强了各国之间交流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必要性。

(2)跨国公司将成熟的技术扩散到世界各地,这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还引发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3)当今,加入区域集团国家日益增多,全球贸易范围、规模和深度日益扩大,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出现,各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为各国充分利用全球的统一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如何正确理解三中全会的这一重要思想,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当前经济理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出发,正确认识、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优模式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是社会历史的范畴,随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变化,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

比如,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大国不同于小国。

即使同样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日本的法人垄断市场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和瑞典的福利市场经济等不同的模式。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握三个主要的维度: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核心是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供求、竞争和价格的波动,调节生产,配置资源。

不过,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包括法律体系、竞争规则、宏观环境、社会保障等,这些条件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存在局部失灵问题以及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二是国情和发展阶段。

现实的市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受技术、经济、法律、政治和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传统浓厚而独特,生产力发展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经济体制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之中。

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份答案

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份答案

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B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是在冷战结束后逐渐流行起来的,但它所表达的经济发展趋势早已开始出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L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突出表现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影响加深,联动性增强。

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全球化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由于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距及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全球化的“红利”并未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公平分配。

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都占据明显优势,掌握着制定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是全球化最积极的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

通过参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虽可能获得一定的外资、市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但受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很大。

九十年代特别是近几年,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巨大压力和严重挑战。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它回答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如何创新与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为理论源泉和逻辑起点。

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并存,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展开的。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因此,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点,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必要理论前提。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以来,尤其是近30年来,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强烈地推动着生产关系的更新。

资本主义通过自我调整、改革与完善,使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基本框架内最大限度地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从而赢得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和繁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资本占有形式日趋多样化,资本的私人占有与资本的社会占有同时并存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一样,资本主义也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资本的私有性与生产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性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

但是自18世纪下半期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不断推动着生产向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得资本关系在其根本性质允许范围内,为了不断占有社会化发展的生产力而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和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人大经济学院提醒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大经济学院提醒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大经济学院提醒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的特殊发展阶段相联系的,而不能局限于补充私人企业和市场机制的不足。

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纠正包括国有企业低效论、国有企业垄断论、国有企业非竞争论、国有企业退出论、国有民营对立论等在内的种种片面观点,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结构、体制和机制,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超越和扬弃私有制的逻辑,发挥出国有经济的优势。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经济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个正确的方向就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但是,对于这一点,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

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必须纠正否定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若干片面认识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盛行,私有化的浪潮也席卷了全球,这一潮流在国内也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导致了一些片面观点的流行。

(一)有人认为,公有制产权不清,无人负责,效率低下。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浪潮,私有化备受吹捧和神化,被看作是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

然而,私有化在全球实践的结果却是成功的经验不多失败的教训不少。

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的持续衰退、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和当前的这场愈演愈烈、百年不遇的资本主义大危机,使私有化的神话的光芒黯然失色。

危机证明,不顾一切的盲目的私有化是有害的,必然导致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和严重的经济危机,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贪婪本性的恶性膨胀与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全球化的结合,具有极大的掠夺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抢进推动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说,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再次,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

二是加强与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

三做好人才创新的举措,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主要指美国苏联赢过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状况的理解和认识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中国梦,但是你对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理解和认识又有多少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浅谈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要务还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

立足于当下,首先,民众要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长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地判断。

简而言之人口数量多,人均思想底子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实际去落实。

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说所谓社会主义的不发达时期,当时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超前的工业现代化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据历史的记载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在文化上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做以对比,但在经济上确实有所落后,在这个落后的阶段,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了一个不可跨越的历史过程。

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中明确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举措。

然而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的根本性过失,这个过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制定的制度都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应该承受的范围。

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有了明显的突破性成功,这都要归结于党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制度和政策。

随后党召开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问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解题强化训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解题强化训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强化训练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特点,理解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世界局势并不稳定,人类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2.理性精神:能够多角度、辩证地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能够辩证分析和平与发展、竞争与合作韵关系;增强全球意识,树立国际视野。

3.公共参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尊重文化多样性,正确认识国家间的相互关系,珍惜和平,积极主动维护世界和平,为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拥护并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重点难点1.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要顺应潮流,增强忧患意识。

2.理解当今世界的局势是整体上维持和平,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3.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讲评点1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局势错题汇总1、6、9、11、14、20错因分析1.没有正确理解和平与发展虽然成为时代主题,但不意味着世界已经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事实上,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一个也没有完全实现。

2.没有理解清当今世界的局势是整体上维持和平,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贫困问题、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依然困扰着人们。

策略归纳1.把握题干强调的内容,弄清楚材料表达的意思。

例如要搞清材料讲的是和平问题。

还是发展问题,这样在做选择时,就可以用排除法去掉与材料不相关的选项。

2.根据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排除错误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例如选项中有关世界局势的选项,一旦出现“总体”“整体”等字眼,后面接的一定是“和平”“发展”等积极方面的.一旦出现消极词汇即可排除选项。

强化训练1.据统计,在世界文明史的5000多年时间里,人类共经历了大小14550多次战争,和平时期仅为392年。

如果把这5000多年当作一天来计算,在24小时中,就有23个小时在打仗。

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练习及参考答案第六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以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和闵采尔的“千载太平之国”为主要代表的属哪个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A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CA.对过去社会作出了天才的反省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B)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共产主义原理》D.《资本论》5、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6、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B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7、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10、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AA.两大阵营的形成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1、两极终结的标志是BA.两德统一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12、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B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4、下面哪项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模式D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15、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标志是A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BA.唯物史观B.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17、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18、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1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0、(C )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A.革命B.民主C.改革D.文明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有确答案,答对的得2分,少答的或多答的得0分,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有ABD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C.对个人消费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D.建立人民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多样性的特点的原因有ABC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注意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C.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D.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3、下面那些因素决定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ABD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B.社会主义社会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C.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D.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4、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有BCDA.要坚持革命的正确方向B.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C.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D.有利于促进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5、下面那些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ABCDA.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B.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一的党C.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坚强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党D.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BCDA.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B.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C.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普写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D.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7、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有AB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原因D.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8、下列有关无产阶级专政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A.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B.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先进的新型国家政权C.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D.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要消灭剥削、消除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9、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民主正确说法的有ABCDA.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B.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C.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D.建设高度的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10、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ABCD 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11、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是BCA.发展B.暴力C.和平D.合作12、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是ADA.巴黎工人起义B.武装起义C.里昂工人起义D.巴黎公社13、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的时期是ABCD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B.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D.由新经济政策时期转变为稳定时期14、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端有ABCDA.集中过多B.管得过死C.否定市场的作用D.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1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BCDA.放弃了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B.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C.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D.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16、《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ABC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C.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D.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BCDA.打破了资本主义体系在世界上的独霸局面B.有力地支援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加速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C.为战后世界和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D.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1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ABC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化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19、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基于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正确认识的有ABCD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C.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ABDA.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C.可以跨越式发展D.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三、判断题(只判断对或错,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因此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把效益摆在第一位。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二、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发展必然选择第一,它是过去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以中国革命为例,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发展中从来没有强大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革命的胜利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独特途径实现,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1905年革命中走上政治舞台的俄国无产阶级通过创立新型的阶级组织苏维埃,积累了政治总罢工和武装起义的经验,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进行了总演习。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过程中,从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俄国“二月革命”,到发动彼得格勒城市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切都有别于马克思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

但是,列宁能够巧妙地将俄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最终使俄国走向社会主义。

这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注释。

第二,它是当代社会主义改革成效的现实的验证。

中国改革模式或改革的“中国特色”,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崭新命题。

如前所述,中国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指导思想;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改革推进策略。

都是这一命题在一个具体时空环境中的运用。

如此才能使改革效应最优化和最大化,才能掌控改革、驾驭改革。

与本国实际结合,实际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脱离群众。

东欧剧变之所以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变动之所以使东欧党无所措手足,从反面验证了脱离本国实际的改革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极端危害性。

多年来盲目追随苏联,已使东欧国家的党政领导人逐渐丧失了维护民族特性的机能和对本国国情的独立探索的勇气。

一切唯苏联马首是瞻,不敢越“社会主义大家庭”雷池半步,是不可能做好改革发展这一极其复杂的社会大工程的。

如何正确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如何正确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 其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 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从整个社会 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 关系的变革,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 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 决定的方面了,想要变更生产关系就要发展社 会主义。 • 列宁曾在批判俄国小资产阶级政论家苏汉诺夫 时反问道:“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 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 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 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 在哪写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 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所以说这并不 违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也不违背马克思主义
总结
•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 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同资产阶级革命不同,无产阶级取得 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任 重而道远。它面临着崇高宏伟而又艰 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 总之,国际资本主义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它们 所依仗的都是经济的发达和在发达经济基础上 的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的强大。实践已反复 证明,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只有尽快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摆脱 落后挨打的局面。应该看到,经过数十年的艰 苦奋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落后面貌显著改善,综合国力 明显增强。但从总体实力来看,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却仍然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强大 得多。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将是长期的、艰 巨的任务。
•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年轻的社会制度,一直 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 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国家社会生产力 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充分地证实了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它在经济文化相对 落后的俄国、中国取得胜利有它必然的因素。 • 首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 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落后国家社会基本矛盾 的解决,是通过革命实现的,反动统治阶级已 经不可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在此情况下,正确 分析客观条件和革命队伍本身的情况,结合马 列主义原理,进行革命,发展社会主义是必然 的。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3年的风风雨雨。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即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1951年至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便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并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个初级阶段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作长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1987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我们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是困难重重,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现阶段,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已经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已经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

根据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就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积极发展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促使事物向更有利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

具体的讲,就是发展社会主义。

因而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因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暂时相对落后便陷入“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由社会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误区
目前,从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高得多。这是不是就说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是不是就说明西方有些人提出的“由社会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命题具有科学性?这也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必须解开的一个“结”。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发展必然选择
第一,它是过去社会主义政权建立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以中国革命为例,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发展中从来没有强大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独特途径实现,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1905年革命中走上政治舞台的俄国无产阶级通过创立新型的阶级组织苏维埃,积累了政治总罢工和武装起义的经验,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进行了总演习。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过程中,从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俄国“二月革命”,到发动彼得格勒城市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切都有别于马克思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列宁能够巧妙地将俄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最终使俄国走向社会主义。这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经典注释。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不能因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动摇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主义代替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汲取苏、东剧变和本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正在摸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乔凯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追求以及对理论的真实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确认,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持久的活动动机和发展动力。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在于“中华民族有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确信。

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获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我们党员干部的总体状况是好的。

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领导十分信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必胜的信心。

但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在一部分人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很多党员干部都认真分析了自身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弄懂弄通,对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没有弄懂弄通。

总结国内外、党内外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上,起码要弄清四个方面的理论认识问题。

一、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他在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所反映出来的特色之后,指出:“一方面决不能因为资本主义在具体演进中产生的一些繁荣现象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论断。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和发展的研究,作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广泛结合上,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不可否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使其原有的某些矛盾得到了缓解,经济也有所发展,出现了暂时的稳定和繁荣。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中逐渐交织在一起,二者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

如何正确地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本质上不同的社会制度,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于对于生产资料和财富的所有权不同。

社会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和财富应该归全体人民所有,实现公有制;而资本主义则强调私有制,认为生产资料和财富应该归私人所有。

这种根本的差异决定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差异。

在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各自特点,认识到这两种制度的优缺点,评估其发展的前途和局限性。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正确地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避免偏听偏信,盲目跟风,让两种制度之间的互动更有意义。

二、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引入了市场机制,推行了民营经济,壮大了私有经济。

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渗透在了一些领域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会被削弱或放弃。

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渗透的现状,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同时,在推动民营经济等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障百姓的权益,推进社会公正和民主。

要避免简单地认为市场经济就能够取代国有企业和社会公有制,而是要以保护和发展公有制为主要目标,着眼于从整个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利益出发,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三、坚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共同发展的可能和空间,它们可以互相促进、相互补充。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论文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论文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论文•相关推荐浅谈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论文【摘要】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东西方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对社会主义形成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又会推动社会主义在更广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影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处和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总旋律,并将会长期保持这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借鉴的“双赢”局面。

两种制度的国家都在相互学习,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

任何一方在短时期内或在不久的将来都不会完全战胜另一方,资本主义不会,社会主义更不会。

资本主义没有像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所说的那样寄生、腐朽、垂死,还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经过了大大小小数次经济危机后还是能够快速转机,寻找到新的生机,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不例外。

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复苏的迹象,真是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既是我们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资本主义,只有正确认识其发展变化,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就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既赢得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和发展的繁荣时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经历过衰退与萧条的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推进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

面对越发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并没有束手无策、一蹶不振,而是通过对内调整与改良和对外转嫁的方式谱写着资本主义新的篇章,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第一,资本主义正从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

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有哪些?答案国开电大2023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有哪些?答案国开电大2023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395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春+试题A论述题: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有哪些?参考答案1:2395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春试题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IOO分,共IOo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和教训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重要成果对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一种崭新的、更高形态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

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答案

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2、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目标目标和内容: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特征: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3、分析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_正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有弊,有机遇也有挑战(一)给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二)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和管理革命济.(四)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创造新的发展契机全球化发展趋势扩大了各国市场开放,增强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往来,为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经济全球化可以进一步为发展中国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供有利条件,对拉动经济增长意义明显.(五)迫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下,它们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挑战(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在加剧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在拉大,形成世界新的"中心——边缘"格局,第世界中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与全球化所产生的利益蛋糕根本无缘.经济全球化尽管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二)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内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三)金融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面临风险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全球经济动荡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货币,短期证券投资和短期贷款市场极易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四)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占世界贸易的份额在下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六)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制约着国家的经济主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纯依附关系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时附加了种种条件,直接干预着这些国家的经济主权,甚至是政治主权.(七)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原有产业和国内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例如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产业等进入发展中国家,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本来就很脆弱的这些民族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难以发展4、如何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6个问题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6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实质是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指导思想多元化论者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发展民主。

这是极其荒谬的。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是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和真诚的实践者。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揭示了民主建设的规律,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

那种不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决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民主,因为那样的民主,最终必然要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

而社会主义制度一旦解体,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及其他一切权利都将付诸东流。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我国的发展壮大,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与其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果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毁长城。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首先,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已经被历史证明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观历经艰难和曲折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观历经艰难和曲折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观历经艰难和曲折经济发展观概括地讲就是在经济领域中对经济发展的本质理解和根本观点,它是发展经济的观点和基本准则,简而言之,就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甚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观都有可能是不同的。

我国经济发展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终于由片面走向了全面,由主观走向了科学。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经济发展观又一次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挑战更加严峻,问题依然很多。

对于中国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观的探索,仍在继续。

反思历史为得是更好地把握今天、开启明天。

我国长期以来固守的“超阶段”高速度发展思想,导致了新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反复性特点。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在一种脱离实际的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建设的,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了国家财力和物力的承受能力。

这种发展思想分别在不同时期以“超英赶美”、“备战、备荒、为人民”、“抓革命、促生产”等形式表现出来。

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的只是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根本的经济思想核心没有改变。

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次次曲折的发展道路,经济反复出现“过热”现象,1958年的“大跃进”、1971年的“三个突破”、1978年的“洋冒进”等,虽然每一次“过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发生原因不尽相同,造成损失多少有别,但只要是“过热”了,人民生活就会受到影响,经济建设就会放慢步伐。

“过热”使我们失去了多次机会,失去了应有的速度,也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最终导致重大经济比例关系陷入严重失调的局面,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

这一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以往的曲折是“欲速”造成的,一次次的经济“过热”,只能导致一次次实际上经济后退的经济调整。

发生在8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过热”现象,虽然情况更为复杂,但同样有求成过急的思想动因,最终又一次导致我国经济进入了三年治理整顿的调整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

首先给大家看一个表格。

这是2011年15个大国GDP及其增长率的对比排名表。

当然,这里只是一个官方的有关GDP的表,我们不能看了这个表以后,就自大的以为我们能在2021年超过美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桂冠,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的高增长,再加上北京、上海、广州等现代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使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

然而更多的数据,更明显的事实表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

下面我将通过中国和日本的对比来说明这个问题。

虽然中国经济总量赶超日本,但与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日本现代经济制度、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等已经相当完善成熟,而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尽管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导致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基础并未动摇。

而我国的现代经济制度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程度尚需时日。

●从发展阶段看,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目前城市化率高达70%以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几乎不存在差距,国内市场处于饱和状态。

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阶段,城市化率仅为46%,而且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的农民购买力太低,广大的农村市场还没有完成启动。

●从产业结构上看,日本早已形成发达国家型的产业结构,不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第一产业已经下降至5%以下,第三产业接近60%。

而我国现在农业就业人口仍占50%左右,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左右。

●从增长模式看,目前我国增长模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设备投
资和出口牵引。

日本则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完成工业化目标,跨入了成熟阶段的门槛,早已结束“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粗放模式。

●从企业层面看,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企业就已相当成熟,拥有丰田、日产、日立、东芝、松下、新日铁等世界顶级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当然也包括许多中小企业,掌握着众多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许多世界级品牌。

日本企业与欧美企业相比几乎无差距可言,所生产的产品如机器人、半导体、家电、汽车等甚至要超过欧美。

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世界顶级企业极少,世界顶级品牌甚至还没有出现。

特别是我国的企业严重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企业大而不强。

当然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差距。

从根本上讲,这种差距是由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决定的,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近百年里,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压迫造成的。

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一些人散布所谓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言论。

一定要彻底驳倒这种言论。

首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十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中国离开社会主义就必然退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

中国绝大多数人决不允许历史倒退。

其次,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

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何况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至今,已经过了五百多年,哪个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都已超过百年的历史。

比如,美、英、法、德、日本等五个主要西方国家,其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距今分
别是220年、348年、203年、148年和128年。

而我国1949年才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在满目疮疾、一片废墟的基础上,在帝国主义孤立封锁的条件下起步,仅用四十多年时间,就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

我们党经过几十年艰辛探索,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十七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社会主义终将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成功,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