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乐高4C课堂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高4C课堂模式
1、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与课标、知识点进行联系,让学生面临一个开放式的挑战或任务,将置身于问题解决方案寻找者的角色。

在联系阶段,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他们开始动手之前探索各种想法。

他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挑战就在他们可解决的范围内。

2、每一个乐高挑战任务都包含一个建构活动。

当孩子们建构现实或虚拟世界中的物体时,他们同时在脑海中建构知识
3、在反思阶段,让学生拥有回顾与反思知识建构过程的机会。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反思,思考他们建构了什么,以及他们在建构和探索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应该对反思过程提供帮助,鼓励学生有意识地思考在建构阶段完成的成果、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获得的领悟。

因此,反思阶段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常常发生在学生小组一起回顾、描述建构阶段经历的时候。

教师在这里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他们要帮助和确保提出的问题(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4、每一个乐高课堂都以一个新任务的提出与解决为结点,这个新任务必须建立在这堂课新授知识的基础上。

延续阶段给学生呈现一个挑战活动,需要学生用到在建构-反思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延续活动应给学生机会去应用所学到的技能,以及用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应该能够进入畅流状态。

同时,学生经历更深层次新任务的自主探究与解决过程后,能为下一课堂的新知导入作好铺垫。

畅流(Flow)
要想到达畅流的状态,必须找到学习任务和已有技能的平衡。

如果任务太简单,会导致厌倦;但如果任务太困难,只会带来焦虑,无法进入畅流状态。

一个教育者最大的责任就是以一种能够使学生处于这种平衡的方式来促进学习过程。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创造力和专注力会自然地产生,如此一来就可以达到畅流。

乐高4C教学模式就是让教师帮助学生达到畅流状态。

合作(Cooperate)
承认合作就是承认当个人学习时,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来推动个体对知识的理解。

合作关乎于领导力、表达力、合作力的工作。

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参与同伴的对话,分享想法,在尊重原创者的基础上、在他人的贡献上进一步思考,是整个乐高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合作需要学生建立信任和同理心,在保持个人特色的基础上和他人建立较强的联系纽带。

合作促使大家通过对话分享想法和感受,并且学会协商不同的观点。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界一直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核心,探索和实践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课程教材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在中国目前课程改革中,以下理念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结合,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提供适合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

突出阅读与交流表达、科学探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与组织、自我管理与规划等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卓越。

基于上述基本理念,课程改革将注重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同步发展,实现课程目标的整合;注重各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

重视学科课程内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密切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社会和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

乐高长期以来与世界各国教育界密切合作,不断探究和开发出最先进的教育产品,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应用,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接受和推崇。

与此同时,乐高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教育理念。

解读中国中小学课程的改革,我们欣喜地发现,它与乐高教育理念之间有着惊人的相融之处。

究其所以然,实际上是因为同处一个科技迅猛发展,挑战纷起的时代,各国教育改革的思想、理论、方向和途径走向趋同。

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唯有通过教育改革,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能提高国家未来的综合竞争能力,应对挑战,获得发展的机遇。

★乐高始终以学生为首要关注目标
乐高始终以学生的教育需求为首要关注目标,以教师为信赖伙伴,努力促使学生在富有成效和有益的学习环境中建构、学习与成长。

乐高教育分部的教育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构架,因为这些解决方案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乐高倡导:为了将来,现在就培养技能
随着世界变得日益复杂,通过发现新的和不同的解决方案或创造新事物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变得日趋重要。

社会需要的已不只是知识的复制,而是新颖的构想、创造力和新的思维方式。

智力不再是个拥有知识多少的问题,而是个关系到你在无所适从时懂得如何行事的问题!
乐高教育分部提供的教育解决方案以问题解决方法为基础,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共同解决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以下列方式为他们将来获得广泛的个人技能打下重要基础:①促进创造性思维;②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③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乐高倡导创建支持性学习环境
支持性学习环境是允许孩子在某一构架内建构自己知识的一种环境。

这就是说,最佳学习环境应该允许在一种亲和氛围中存在选择性和多样性。

乐高认为,如果把孩子们放在支持性学习环境中,他们就会进入学习循环,相信自己能够征服任何挑战。

乐高提供的教育解决方案,尊重孩子们自我引导的天然学习禀赋,在选择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充满开放式活动的学习环境。

★乐高倡导:学习——如呼吸般自然
过度的挑战可引发焦虑,最佳的挑战可引发最佳学习,不足的挑战可引发厌倦。

如果你所处的学习环境能为你恰到好处地提供挑战,就能激励你去探索、理解、不断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你通常会体验到一种高度享受感。

我们把这种积极的生物反馈叫做畅流状态。

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表明,这种状态也正是学习效果最佳的状态。

人类具备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今天,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助长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们努力探索的自然禀赋,使学生处于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情感满意状态,或畅流状态,激发他们学习。

★乐高倡导“做中学”的理念
是什么使知识持久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呢?麻省理工学院荣誉退休教授西摩·佩珀特(Seymour Papert)说:“建构主义意味着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乐高是一个例子,编写计算机程序是一个例子,绘画也是一个例子,你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留下的印象更深。

与任何人教给你的任何东西相比,它的根更深地扎在大脑里。


只有“教学主义”与“建构主义”交互影响时教学才最有成效。

教师在充当教学者角色的同时,要对沉浸于问题解决过程的各组学生担负起引导人的角色。

那些独立设计了问题解决方案的学生,会体验到成就感,这种体验与简单记忆他人的成果是截然不同的。

这使学习成为一种异乎寻常的经历。

学生获得的主动权越多,就越喜欢上课,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也掌握得更好。

我们认为,在一种有引导的环境下,给学生们自己探索世界的机会,才能出现最佳学习状态。

孩子们在物质世界中积极建构事物时,确实能帮助他们在头脑中构筑知识。

这种新知识能促使他们设计更加成熟的解决方案,以一种自增强的循环方式,产生更多技能和知识,征服更多挑战。

乐高教学"联系",是指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与课程标准、将要获取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提供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挑战或任务,让学生扮演问题解决方案的寻找者角色。

同时,在乐高教育的联系阶段,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他们开始动手之前构思各种设想。

当学生的好奇心被唤醒,挑战就在他们可解决的范围内。

乐高教学"联系"的重要性:
乐高教学强调专注学习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

学生越专注于学习,学习就会越有效。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积极参与是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

这种关注来自于教师应用"联系"方法构建的学习情境。

这种情景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将要获取知识、学生兴趣、学生能力之上的一种学习挑战。

提出挑战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捕获学生由内而发的、对知识的强烈动机,更能够促进学习(而不是对于预期结果如奖赏、惩罚或规避惩罚的一种反应)。

"联系"的方法会帮助老师去构思、创新、设计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老师也可以用"联系"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创作兴趣,去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深度探求。

乐高教学方法中,"联系"是最有趣、最具探究性的。

乐高教学"联系":
"联系"是通过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看到学习内容之间或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支持他们相信自己的学习会成功,并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满足感。

将新知识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使学生在任务过程中尽快进入流畅自如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内容和一个开放式的挑战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者角色中,而挑战任务应与学生能力水平、兴趣发展相结合;
另一种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的方式是选择一个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任务活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专注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自我激励,这样学习效果会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的《科学》课中,要求学生学习测量、摩擦、齿轮、科学调查等,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真实事情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师预设的问题场景往往要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螺旋、盘山路、机械钟表、自行车等)为主,让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别人的生活,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价值。

"清扫车"的授课案例中,在"联系"环节,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情景:
台风过境,道路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垃圾和落叶,行人走过,随时有被绊倒的危险。

杰克和吉尔准备清除这条路上的垃圾,但他们不想用扫帚扫,因为那样太慢,劳动强度太大。

怎麽办?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玩具小推车上想打主意了。

小狗也跃跃欲试,但显然它帮不上忙。

突然,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把扫帚和推车结合起来,实现自动清扫,这应该是又快又省力的办法,可是他们还不确定这个想法能否实现。

同学们能否帮他们实现呢,让我们来想想办法。

乐高教学最有趣、最具探究性的是4C教学方法中的"联系"。

以学生为主体的乐高教学课堂中,"联系"的方法会帮助老师去构思、创新、设计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老师也可以用"联系"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创作兴趣,去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深度探求。

以往,老师习惯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活动的要点和步骤,直接进入学习的主题,没有过多的渲染、修饰和过渡,这样仅仅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基本任务。

但是在乐高教学中,与这种直接导入的方法不同的是,学生的活动,需要老师用"联系"的方
法构思、创新和设计。

情景教学是指运用真实世界或是社会活动构建学习氛围,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乐高教学情境的创设,是用"联系"的方法,通过有一定价值观的事、物,构建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内容理解、掌握、思考、创新的情境。

比如救火,救人等场景。

让参与的每一个学生扮演情景中的不同角色,在情境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即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特征,那么乐高是怎样在教学中应用"联系"创设情境呢?
以故事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准备一个与活动目标接近的故事,在生动的故事下带领学生进入搭建的环节。

例如,讲一个山区老师每天背学生过河的故事,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想要设计一座桥梁,帮助山区老师的愿望。

以生活场景创设情境
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利用生活场景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带领学生进入下一阶段。

例如,天气很热,老师不停地扇扇子,感慨:"有台风扇多好!"从而引出"通过搭建一台风扇来学习齿轮知识"的内容。

以视频创设情境
老师利用与搭建任务相关的视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老师播放一段起重机工作时的视频,激起学生想亲自搭建起重机,探究起重机工作原理的兴趣。

其他方法
图片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等。

"联系"构建"情景"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是无论用哪种方法,教学活动目标的指向一定是"课程标准",要强调这一点。

所以,在应用"联系"构思、创新、设计教学情境时要结合学科内容、指向课程标准、尊重实际情况,把握好学科重点,通过精彩的"联系"方式,带领学生进入一节生动、有趣的乐高课堂。

乐高教学"构建"(Construct)
每一个乐高学习任务都有建构活动。

当孩子们建构现实或虚拟世界中的物体的同时,也在脑海中建构知识。

在建构阶段,学生要用教具搭建完成既定任务。

通过任务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搭建物体的因果关系,掌握事物运作的规律,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指定的"知识建构"目标。

乐高教学"建构"的重要性:
"要使知识传递给他人,务必对它重新构建,让他人主动准确地学习知识。

"------ 让·皮亚杰
"教与学都是关乎创造一个情境,使个体可以在其中学习。

"------西蒙·派珀特
建构理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创造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乐高教学在建构阶段,主张创造一个情境,学生乐在其中,可以用教具和计算机程序来建构真实、有意义的物体,由此试验和体验物体的因果关系,观察事与物之间的联系,理解构成物体周围的环境要素。

乐高教学的建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涉身认知" 的机会,当学生在使用身体,尤其是双手时,大脑的高级思维潜能被激发,认知过程更具创造性,这对有效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结果是非
常重要的。

乐高教学的"做中学"(Hands-on Learning)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即使得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乐高教育的建构阶段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学习内容,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主思考得出结论。

乐高教学"建构"
乐高教学提供了三种建构方式(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选择建构方式):
开放式的探索:学生对简单模型自行修改,帮助他们理解概念;
有指导的研究:学生跟随指导构建模型,用以计算结果;
开放式问题探究:学生自己设计、搭建模型,以达到设定的目标。

用这种建构方式时,教师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设计和建构能力的体现。

在"清扫车"的案例中,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主要教具、主要学科知识(效率、齿轮传动、滑轮、传送带、摩擦力等),进而在光滑桌面上用60cm长、10cm宽的硬纸条(纸条上洒满纸屑作为垃圾与落叶)模拟了一条道路。

1.老师启发搭建思考、引导搭建方法、预设搭建目标;
2.学生分组讨论"清扫车"搭建方案并着手搭建;
3.学生在搭建过程中,教师让他们清楚搭建的评价量规:
A.搭建的"清扫车"要在道路上进行测试;
B.保证运行顺畅,旋转的齿轮不能触碰到推车;
C."清扫车"的"刀片"不能触碰到桌面[这段评价量规要重新设计,要具体];
D.最后达到清扫道路垃圾的目的。

乐高教育建构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施与探索中大胆假设、独立验证,从而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单独或小组方式,在竞赛、游戏、实验等活动中进行目标任务的讨论、构思、设计、实施、探索。

要知道学生是喜欢富有挑战性课堂的。

在这过程中,要求教师能营造一个思维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动手操作的同时,教师需巡回指导,观察活动情况,适时发现问题,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辅导。

合作学习的分组技巧
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分组时,教师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

同组异质
包括性别差异、思维差异、动手能力差异、性格差异等,力求形成互补型合作团队,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

异组同质
则是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将不同差异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一致。

能言善辩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善于思考分析的学生和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搭配。

各组实力应该是接近的,这样各组之间才具有可比性。

对于低年级的合作学习在分组时,小组成员不宜太多,以4、5人为宜,这样有利于积极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有利于面对面促进性互动。

课堂观察、巡回指导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调控者。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情况,做好巡回指导。

对操作中发现的错误进行引导并给学生和小组提供帮助,调动全员参与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教师还要积极协调人际关系,减少和避免组内、组间冲突,特别要对合作不协调的小组或合作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并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使每个小组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按时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必须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巡查和调控不能过于频繁,以免学生丧失信心,过分依赖教师。

差异性辅导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乐高教学在建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差异性辅导,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

例如对于搭建较快的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其思考搭建背后的原理;而对于搭建较慢的学生,则着重对搭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提示。

激励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

例如在展示合作学习结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全体参与,让每个参与者都有成就感。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在学习反馈交流时,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各抒己见。

有表演时,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一个都不能少。

这样,学生不会产生侥幸心里,使之有一定的责任,产生动力。

要鼓励和引导小组间开展竞争。

良好健康的竞争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一段时间的小组竞争下,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非常默契,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

在竞争中,教师要关注个团队成员的参与、分工、合作、协调,并及时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