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练习题
小学科学教案:《放大镜》参考教案
《放大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1. 放大镜下的发现(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科学文件夹桂花树叶新闻纸用眼睛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2. 它们是什么(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编号预测纸的种类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验证后确定的种类1233. 自制放大镜(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
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放大镜》练习题1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毫米的微小物体。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一、判断题1.可以根据味道来区分盐和糖。
()2.食盐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玻璃球外形也有规则,也是晶体。
()3.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4.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5.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6.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7.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者由晶体组成。
()8.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0.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11.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12.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13.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1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些晶体的形状有规则,有些没有规则。
()二、填空题15.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
16.制作一个大的晶体,可以用(____)或(____)。
17.我们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
如(____)、(____)、(____)、(____)等。
1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一簇簇的(____)。
19.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物质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
20.制造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许多岩石是由________集合而成的,显微镜下的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23.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晶体。
2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六年级科学下册1.1《放大镜》练习题教科版
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 )6、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 )7、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8、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 )9、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 )10、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 )11、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 )12、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 1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 14、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15、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
(× )16、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
(× )17、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种物质。
(× )18、硫酸铜与铁反应能产生一种红色的物质。
(√ )综合练习1、用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是雪花的晶体形状。
A.立方体B.六边形C.三角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形状。
【解答】雪花是六边形的晶体形状。
2.【答题】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黄铜矿B.玻璃C.碱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玻璃不是晶体,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对称性的形状。
非晶体由于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则,吸收热量是,将会变形状,这叫非晶体。
玻璃是非晶体。
3.【答题】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三种晶体构成。
A.石英、长石、云母B.石英、黄铜矿、云母C.石英、长石、黄铜矿【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花岗岩的构成。
【解答】花岗石是由石英、长石、云母构成的。
4.【答题】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C.晶体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
5.【答题】像食盐、味精这样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
【答案】晶体【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6.【答题】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______的形状。
【答案】规则【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7.【答题】晶体可以是固体物质,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物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8.【答题】我们身边常见的透明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的,9.【答题】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是水的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性质。
【解答】冰花和雪花都是晶体。
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雪花是水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10.【题文】自然界中的晶体有哪些来源?【答案】自然界中形成晶体的情况有海水蒸发结晶和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A.小于10cm B.等于10cmC.在10cm到20cm之间D.大于20cm2.下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A.u>2f B.f<u<2f C.u=f D.u<f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先变大后变小,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4.实验操作考试临近,同学们上实验室动手实验,通过训练提高操作技能。
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B.该透镜的焦距是30cmC.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右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5.2021 年12 月9 日,“太空教师”王亚平为我们展示了神奇的水球光学实验,她在水球里注入一个气泡,产生了双重成像,我们能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和一个倒立的像,如图所示。
其中水球的外圈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A.该水球外部成所的倒立的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B.如果向水球继续注水,外部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长C.当王亚平向靠近“水球”,“倒影”会变小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
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C.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5分)1.放大镜也叫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边缘,具有放大的作用。
2.两个放大镜平行组合可以制作建议显微镜,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和。
3.科学家通过发现了微小世界,比如发现了。
4.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5.除外,自然界中绝大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倍。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看到的视野范围就越。
8.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4.微生物会导致人生病,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消灭所有微生物…………………………()5.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6.用大的放大镜比用小的放大镜能看得更大更清晰……………………………………()7.细胞一般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所有生物都是由非常多细胞构成的………()8.微生物的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在冰箱的冷冻室里是没有微生物的………………()9.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样,会呼吸、消化、排泄、生长、繁殖………………………()10.使用显微镜时,无论怎么调节旋钮视野中都很昏暗,可能是反光镜没调好……()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A.老花镜B.一滴水珠C.平面镜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面积B.厚度C.凸度3.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看到标本在视野左上角,如果想把标本移到视野中间,则需要把标本往()移动。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题及答案(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系凸起程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绳的眼睛是复眼。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许多的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 B )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 B )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 C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 )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 C )就是它的触角。
透镜经典练习题
一、填空题1、如图9所示是平行光线穿过透镜发生折射的情况,请在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
2、远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便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3、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
从这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4、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5、关于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__主光轴.6、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7、如图5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
8、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________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9、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当于一个镜,它对太阳光起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0、放大镜是用____________比较小的____________做成的,它可以将比较小的物体放大。
1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______。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该透镜的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形成发散光线,好像从该透镜后某一点发出来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___。
12、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六年级科学下册试题期末复习一 放大镜的使用教科版
放大镜的使用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至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照片中的图像被放大了,还会看到彩色照片是由许多彩色点组成的。
3、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能看到更多的细节4、放大镜是一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大的装置,有镜柄和镜片组成。
其镜片是透明的,中间较厚,四周较薄。
5、影响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①当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一样时,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图像的倍数与放大镜镜片的大小无关②放大镜镜片的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6、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结构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的观察1、苍蝇可以在光滑垂直的玻璃上爬行的原因苍蝇脚的特殊构造使它能自由地在光滑垂直的玻璃上爬行。
2、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节①蝇的复眼蝇的头部上方两侧各有一只复眼。
每只复眼都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②蟋蟀的耳朵蟋蟀的耳朵是一个膜状构造(称为鼓膜听器),外形为椭圆形或缝隙状,长在前足的内侧③昆虫的触角蟋蟀、蝗虫的触角是丝状的;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的④蝴蝶的翅膀蝴蝶的翅膀上密密地覆盖着一层彩色的小鳞片。
如果我们用手摸一下蝴蝶的翅膀,手上就会沾上鳞片粉末,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昆虫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眼睛分为复眼和单眼,复眼有许多小眼组成;耳朵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触角的形状各不同;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小鳞片,那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蚜虫的大小和颜色:针眼大小,像小米一样密密麻麻的,有黄色、绿色和红色等蚜虫如何进食:用嘴刺入植物的嫩枝吸食汁液草蛉的幼虫怎样吃蚜虫:用嘴前的那对镰刀抓住蚜虫,然后用左右的上下颚刺入蚜虫体内吸食它的体液。
蚜虫个体小,在嫩枝上吸食汁液,它的口器是刺入式口器练习:1、放大镜的第一种使用方法:观察对象不懂,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和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完整版)教科版小科六下1.1放大镜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教科版⼩科六下1.1放⼤镜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教科版⼩科六下 1.1放⼤镜同步练习⼀、选择题1.下列不需要⽤放⼤镜的是( )。
A. 开发计算机程序B. 观察植物的花C. 修理精密仪器2.放⼤镜的放⼤倍数跟镜⽚的哪⼀部分有关。
()A. 凸度B. 材料C. ⾯积3.1号放⼤镜直径3cm,2号5cm,3号7cm,三个放⼤镜的凸度是⼀样的,放⼤倍数最⼤的是()A. 1号⼤B. 2号⼤C. 3号⼤D. ⼀样⼤4.放⼤镜的放⼤倍数越⼤,我们能看到的范围()。
A. 相同B. ⼤C. ⼩5.⽤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鱼应该()。
A. ⽐实际的鱼⼩B. ⽐实际的鱼⼤C. 没有变化6.⽤眼睛和放⼤镜分别看树叶和报纸,获得信息较多的是( )。
A. ⽤放⼤镜观察获得的信息多B. ⽤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多C. ⼆者获得的信息⼀样多7.⽤放⼤倍数较⼤的放⼤镜观察电视屏幕图像,看到的是( )。
A. 较清晰的图像B. 许多点状物质C. 许多条状物质8.下列透明玻璃⽚具有放⼤作⽤的是( )。
A. B. C.9.()发明了能增进视⼒的眼镜。
A. 格罗斯泰特B. ⽜顿C. 培根10.下列物体不具有放⼤镜功能的是()。
A. 装上⽔的透明塑料袋B. 没装⽔的透明塑料袋C. 装上⽔的透明塑料袋11.⽤下⾯三个放⼤镜,放⼤倍数最⼤的是()。
A. B. C.⼆、判断题12.眼睛是⼈的主要观察⼯具,但⼈的最⾼视⼒也只能看清1毫⽶⼤⼩的微⼩物体。
513.⼈类最早使⽤的透镜是⽤透明⽔晶琢磨⽽成的。
14.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15.放⼤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16.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
17.放⼤镜越⼤,放⼤的倍数也⼀定越⼤。
18.近视镜的镜⽚能放⼤物体的图像。
三、填空题19.⼈类最早使⽤的透镜是⽤________琢磨⽽成的,能增进视⼒的眼镜是由________ 设计制造的。
2020年教科版物理八上《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 (含答案)
教科版物理八上《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
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
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2.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A.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D.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3.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
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A.都是正立的B.都是虚像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4.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 cm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C.一定小于8 cmD.一定在8 cm到10 cm之间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 cmB.10 cmC.15 cmD.18 cm6.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C.仅将凸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类似远视眼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8.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
四年级放大镜的题
四年级放大镜的题
题目:一只小猫拿着一个放大镜去看一只小虫子,小虫子看起来比原来大了多少倍?
答案:根据物理原理,当物体在放大镜下观察时,由于光的折射原理,物体看起来会变大。
因此,小虫子在放大镜下看起来会比原来大了4倍。
解释:
假设小虫子的原始大小为1厘米,放大镜的倍率为4倍。
现在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小虫子,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根据物理原理,当光线通过放大镜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如果一种介质的折射率大于另一种介质,那么光线的传播方向就会向折射率小的介质的方向偏移。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通过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看起来会变大或变小的原因。
因此,当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小虫子时,光线会从空气(空气的折射率通常较小)进入小虫子(一种介质),然后进入我们的眼睛。
由于光线的折射原理,我们看到的虫子的大小会比实际大小大一些。
具体来说,如果小虫子的实际大小为1厘米,那么在放大镜下,小虫子看起来会变成4厘米。
这是因为放大镜的倍率为4倍,所以小虫子看起来就比原来大了4倍。
结论:
通过上述解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放大镜下,小虫子看起来比原来大了4倍。
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原理使得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大小大一些。
当你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有时候,物体看起来会变大,有时候会变小,甚至会出现扭曲的现象。
这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原理导致的。
通过理解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和解释这些现象。
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如图所示。
随后小明拿着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并且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越来越小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虚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也不是倒立的,A、B错误;C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是越来越小的,并且是实像;C正确、D错误。
故选C。
2.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A.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30cm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f=15cm;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时,物距为10cm,即u<f,所以应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在光屏上看不到;故选D.3.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为()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答案】B【解析】【详解】S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1、S2、S3;S1、S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S4;S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综合复习练习题
A
2.【答案】 B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步骤;1用手撕下洋葱表皮2擦拭载玻片3 用刀片把洋葱 切呈薄膜状4放在载玻片进行观察。 【分析】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类口腔上皮细胞是较容易观察的两种细胞。
3.【答案】 A 【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时,首先把显微镜放在平面上,然后调解反光镜控制光线的 进出。其次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看清标本。最后移动载玻片, 观察标本。
4.【答案】 B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5.【答案】 A 【解析】【解答】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 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 命名为细胞。
【分析】当肉眼无法观察到时,用放 大镜进行观察;当放大镜无法观察到 时,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9.【答案】A 【解析】【解答】大肠杆菌属于微生物,只能用显微镜 才能观察到。光学显微镜能够看清细胞和微生物,但是 大肠杆菌体型极小,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分析】肉眼仅仅能看清昆虫等物体,放大镜能看清毫 米长的物体,显微镜能够看到细胞和微生物。
C
7.【答案】 A 【解析】【解答】洋葱表皮细胞形态类似于 一间间房子,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 细胞核最大,所以黑点是细胞核
8.【答案】 C 【解析】【解答】显微镜是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工具。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 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 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凸透镜具有功能。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和因此放大镜又叫。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但和有关,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也越大,形的透明物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3、只要具有、的物体比如、等就具有功能。
4、通过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蝇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是,刺吸植物汁液,吸食蚜虫等。
5、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是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观察晶体的形状须用。
7、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的,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这就是早期的。
8、和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工具。
9、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倍的金属结构的,用它发现了。
10、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11、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和,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12、生物体是由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和。
13、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
14、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等。
15、玻片标本分为、、三种,如制成洋葱表皮细胞标本是,血液标本是。
16、显微镜观察的物体必须是的,从目镜看到的光亮图形称为,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和标本移动方向正好。
17、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8、洋葱表皮上呈,红细胞呈,叶子表皮上有,叶细胞中有,细胞在显微镜下能看到有、、、。
看不见。
19、英国科学家第一个发现这个名称的人。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0、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如:、,它们也是由构成的。
21、微生物通常有特殊的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是具有其它生物一样的共同,如:对有一定的需求,对有反应,能正常。
22、由于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人教版《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四)
人教版《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练习题及答案(四)一、透镜1、透镜有两类叫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叫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3、光通过透镜发生______次______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________在________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________。
4、图7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被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________时,在胶片上得到________立缩小的________像。
为了使胶片上的景物大一些,应将照相机与被照的景物的距离调________些,同时应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________些。
2、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与一个________镜,为了使观众看到的像是正立的,幻灯片要________插在架上,并且幻灯片要放在镜头前_____________的位置上,在银幕上才能得到一个________像,若使镜头远离银幕,银幕上的像将变得模糊,这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可移动幻灯片,应使它________透镜(填“远离”或“靠近”)5、放大镜是一个_____焦距的凸透镜,让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_____时,就可以看到一个_____的虚像,要想进一步提高放大倍数,就要用______镜,它的镜筒两端各有一个凸透镜。
6、在平面镜、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潜望镜等光学器件中,其中利用光的反射的有________________,利用光的折射的有________________。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蜡烛的像,其原因是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A.二倍焦距以外---- B.二倍焦距处--- C.焦点以外---- D.焦点以内8、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它们所用的镜片是()A、放大镜用的是凹透镜,其余是用凸透镜;B、照相机用的是凹透镜,其余是用凸透镜;C、全部都是用凸透镜;D、全部都是用凹透镜9、放映幻灯时,要使银幕上所成的像变小一些,应采取下面哪个方法?()A、减小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B、增大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C、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D、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
六年级放大镜练习题
六年级放大镜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数字中,最大的是:A) 124B) 234C) 432D) 3242. 六年级一班有30个学生,而六年级二班有25个学生,那么六年级一班的学生数比六年级二班多多少?A) 5B) 10C) 15D) 203. 一个矩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A) 20平方厘米B) 48平方厘米C) 60平方厘米D) 96平方厘米4. 阳光学校的学生人数比月光学校的学生人数多20%,如果阳光学校有240名学生,月光学校有多少名学生?A) 200B) 216C) 240D) 2505. 一个小数比0.6大,比0.7小,这个小数是:A) 0.61B) 0.64C) 0.66D) 0.69二、填空题6. 48÷6×3-4=______7. 5的4次方=______8. 五十万克是多少吨?9. 从1000加到2000的和是______10. 一个角度的度数是35°,它的补角度数是______三、解答题11. 一个园的半径是5厘米,请计算这个园的周长和面积。
12. 计算:38% × 50013. 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度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请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14. 爸爸的年收入是18万元,每个月他要交收入的20%作为税费,那么每个月他要交多少税费?15. 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请计算斜边长度。
四、解析题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小明和小红是交朋友的,他们一起在杂货店买了一些东西。
小明买了两袋果糖,一袋价钱是2.5元,另一袋价钱是3.2元。
小红买了一袋糖果,价钱是4元。
他们一共付了多少钱?16. 小明和小红一共付了多少钱?17. 如果小红换成买两袋果糖,价钱都比小明买的便宜1元,那么小明和小红一共付了多少钱?五、判断题18. 10的负三次方等于0.119. 324 ÷ 4 = 8120. 7.8% 可以换成分数是 78/100六、应用题21. 将50千克的大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多少千克?22. 把16米的绳子等分成4段,每段有多长?23. 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地方出发,一辆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另一辆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向西行驶,几个小时后两车相遇?24. 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46,差是12,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以上为六年级放大镜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巩固知识点,提升数学能力。
放大镜练习题
放大镜练习题
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大小的微小物体。
2、()和()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4、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目不动,()或者()。
5、放大镜具有放大()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6、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7、放大镜镜片特点是()、()、()。
8、放大镜镜片()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由此推断,()形透明物的放大倍数最大。
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会()。
10、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11、能增进视力的眼睛指的是()。
12、老花镜是()镜,也就是()镜。
近视镜是()镜。
13、目不动,物不动,放大镜离眼睛越()看到的物体的图像越大。
1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无关,和镜片的()有关。
15、放大镜由()和()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系列练习题
第一课放大镜姓名:
一、填空题: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丰富的(),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又叫()。
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
3.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工具之一。
4.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种: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移动,直至()大而清楚。
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物体,直至()大而清楚。
5.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能把()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
6.()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组成的,而看到的点状物是由(、、)三色组成的。
8.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的()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9.()、()、()也具有放大镜的功能。
1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有关,凸度(),放大倍数(),但看到的范围就()。
12.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是()的。
13.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
15、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镜的特点(镜片的特点)是( ,并且 )。
16、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
18、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二、选择题:
1、()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平面镜 B、凸透镜 C 、凹透镜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凸度
B、材料
C、大小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不变
B、越小 C 、越大
5、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A、放大镜
B、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三、判断题: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小水滴),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7、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
8、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