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社会的高自杀率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日本社会的高自杀率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摘要:日本人对生死的看法不同于其他国家,日本人坦然面对死亡并欣赏死亡,他们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死是生的一部分,从
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死是对集体责任的承担和忠诚;死是一种律己行为,应
该被宽恕。文章试从日本的高自杀率这个社会现象方面入手,分析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并展开对日本人生死观的探讨,表达对日本民族独特生死观的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高自杀率;殉情;生死观;武士道
一、引言
生与死是人类的自然变化,也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然而对生和死的看法,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往往会有不同的态度和结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死观”。中国有句古话称“好死不如赖活”,体现出中国人重生,尤其是在艰苦的环境下,更要顽强的生存下去。而日本人却认为“赖活不如好死”,他们重死,无论是
死的意义还是方式,他们都不畏惧甚至向往死亡。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死不是通
往永恒的沉寂,而是走向了流转的生。因为生死是可以轮回的,所以死要死得高尚,活要活得精彩。分析日本人的生死观意识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对于我们学习、理解和掌握日本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死观,树立科学公正的文化评价态度。
在我国,研究日本的学者及成果不少,但是具体到日本人的生死观方面,成
果到目前为止还是很欠缺的,主要是通过对日本其他方面的研究,从而透露出日
本人独特的生死观。例如,叶渭渠的《日本文化史》从宗教、学术和艺术的成果
方面,展开了对日本文化发展史的论述,透露出日本人的生死观;汤春萍在《人
文社会科学学报》的第32卷第4期中发表的论文《从<失乐园>透视日本人的生
死观》一文中,通过具体分析该作品,揭示日本人与众不同的生死观;在《电影
文学》的第九期中,邵俊秋的《从<入殓师>解读日本人的生死观》一文,从电影《入殓师》的拍摄技巧、制作效果、艺术性和思想性等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分析,反映出日本人深藏着的对于死亡的崇拜与敬畏的民族情节。在日本,关于生死观
的研究主要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做以阐述的居多,研究的范围广,程度深,成果
丰富。但由于手头收集到的资料有限,因而无法一一列举其具体内容。
二、日本社会的高自杀率
日本的自杀率在世界上名列前位。据统计,1994年在日本平均每10万人中
就有16.9个自杀者,占死亡人数2.4%。2002年8月24日,在日本横滨召开4年一度的“第12次世界精神医学会(WPA)”,发表了当年各国的自杀率,日本以每10万人中就有25个自杀者而位居第一位。根据日本政府的调查显示,每个月的
1号、最后一天以及整个3月是日本自杀人数最多的时间,其中3月1日排名第一。因此政府将3月定位“自杀对策强化月”,并开展了一系列预防自杀的活动。
据日本警察厅公布的资料显示,日本的自杀人数1998年到2011年连续14年每年都超过3万人,平均每月的自杀人数在2000人左右,每天平均有85人自杀。大家所熟知的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太宰治等著名作家都是死于
自杀。他们把在作品中忧郁的情绪带到了现实,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日本
还有许多官僚和企业的领导因犯错误而自杀,死对他们来说,是一日本种谢罪,
也是一种解脱,很多事情因为当事人自杀就不再追究,周围的人也对他表示原谅。近年来,自杀行为呈现出低龄化和集体化的特征,中小学的学生自杀人数增加很
快,网络上也流行集体自杀。2003年,日本共有34人通过网络联系进行自杀,
而这一数字在2004年已然上升到55人。日本有一部以集体自杀为主题的恐怖电
影《自杀循环》,讲述了日本常见的站台自杀事故,但是54个少女牵手集体跳
下地铁站台的血腥场景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心理阴影。该电影是由漫画《自杀循环》改变而来,漫画讲述了一个以自杀为最高使命的组织“自杀俱乐部”,她们有自己
的最高领袖,为了表示对其的衷心,将转来的钱心甘情愿的交给最高领袖,最后
在必要时共同欢笑赴死,将自己的死亡视为对组织的忠诚和献祭。
“心中”是日本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一种自杀形式,翻译成汉语是“殉情”,它
原本是指,“相亲相爱的男女,彼此向对方袒露心扉的证据”。但到了江户中期,
变成了为了爱情献出不可再生的生命。一对恋人把情死作为获取“来世”爱情幸福
的途径,梦想着借情死使他们的爱情永恒化。在这里可以看到以死来完善爱、“以死来复活而生”这种日本固有的生死观。继而,“心中”又演变成指多人一起死亡的
意思,例如“亲子心中”“主从心中”等。日本许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情死”的
情节,而不同文本对殉情往往均有正面的歌颂。在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中,一对恋人把情死作为获取“来世”爱情幸福的途径,梦想着借情死使他们的爱情永
恒化。他们怀着对生的留恋和对死亡的向往,为情而死,双双自尽以实现最终的
结合,情死在自尽的刹那,心中涌动着寂灭的哀伤,感情得到了升华和宣泄。
日本社会如此之高的自杀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对死亡的认识,我们
往往认为自杀是懦弱无能,逃避现实的消极表现,为何对于日本人而言更像是勇气、崇拜,某种程度上更是种解脱和追求呢,这就有必要探究日本人自杀的原因。
三、日本人自杀的原因
1.地理环境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西临日本海和东海,与
朝鲜半岛和中国相邻,东侧与美洲大陆隔着辽阔的太平洋。而且日本位于环太平
洋地震带上,是个多灾国家,长期遭受着地震、海啸、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资源贫乏,大量依赖海外进口,国土面积狭小。独特又恶劣的地理环境使
日本人敬畏大自然,对自然灾害的束手无策使日本人产生了孤独无助的心理,感
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让他们在压抑中联想到死亡,
2.生存压力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消费水平一直排在世界前列。经济的高度发展无形中要求人们付出更加辛苦的劳动,日本人的工作压力之大也
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工作起来就像“勤劳的工蜂”,甚至引起“过劳死”的现象。同
时日本的物价水平之高也令人瞠目。普通工薪阶层一般需要工作一二十年才能负
担起房子的首付,因此他们只能住在远离城区的市郊,通勤时间一般都在一两个
小时左右,巨大的生活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所以现代社
会的生存压力也是影响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原因之一。
3.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而日本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同时存在、人
民信教极为普遍的国家,许多日本人同时信仰两种以上的宗教。神道教崇尚自然,却不强调善恶,日本人认为生命取之于自然,死后又回归自然,一个人从生到死
没有绝对的距离,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同时,日本也是一个佛教大国。佛教对日本人的生死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佛教思想中的禅提倡“本来无一物”和“生死幻灭”的思想,被日本统治者利用后对
日本人的生死观影响深远。禅的核心是“无”,禅提倡人们摒弃理性思考,只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