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其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策略。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形成原因影响发展对策一、全球气候变暖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
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
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也从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从已知向未知发展。
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
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同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一百年前上升了0.48℃(见下图)。
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2007年是自1951年有系统气象观测以来最暖的一年。
近三十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
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并影响大气的运行规律,各地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亦随之改变;增温造成的海水、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还会使海平面上升。
这一切都必将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森林、海洋、人类健康、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许多目前仍估计不到的重大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暖形成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可以分为俩大类,一类是人为因素,一类是自然因素1、人为因素(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2023学年形势与政策课程结课论文《浅谈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其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策略。
一、近年极端天气的各种事例全球气候在逐渐的变暖,同时也有很多极端天气的出现。
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
近年来全国有很多极端天气的出现,世界正处于灾难性气候临界点的边缘。
2022年,全球接连发生火山爆发、热浪、暴雨、洪水、旱灾、风暴等自然灾害:1月14日至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喷发并引发海啸,这是近30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该火山喷发的烟雾和灰烬给环境带来巨大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可能导致气候变冷的猜测。
2月2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由于持续干旱,湖水水位仍然很低,周围土地干裂。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早在2021年10月就宣布,该州将长期进入“干旱紧急状态”,并要求加州人主动减少15%的用水量。
美国干旱监测机构也表示,该地区在2020年末至2021年一直处于干旱状态。
5月,巴西再次遭遇洪水重创,这是不到半年内的第4次;6月以来,超过9亿中国人生活在某种程度的高温警报之下,约占总人口的65%。
8月,热浪天气未见缓解:重庆、四川、湖北等多个地区的最高气温刷新了观测史上的新纪录;根据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气候危机已将世界推向多个“灾难性”临界点的边缘。
该研究表明,由于 1.1°C的人为全球变暖,现在可能已经超过了五个关键临界点。
其中包括格陵兰岛和南极西部冰盖开始崩塌、热带珊瑚礁消亡以及北部永久冻土突然融化。
研究表明,在 1.5C的升温(现在预期的最低升幅)下,五个临界点中有四个将被突破。
在1.5C时,可能会出现另外五个临界点,包括北部广阔森林的变化和几乎所有山地冰川的消失。
气候变化 英语论文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issue in cities in 21st century, which has many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t is reported that these changes will contribute to broad ranging effects and economic expenses across different sectors and regions. (Hunt, A. & Watkiss, P. 2011, P47). According to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refers to any charges in climate over time, whether owing to natural uncertainty or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on. (IPCC)This essay is about the 3 problem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climate change such as sae-level rising, high energy demand and the threaten to human health, and suggest 3 solutions for it, Iike mitigation, adaptation and urban planning.The Changing climate influences society and human in a wide variety of ways, Firstly, it will 5eri0dSly Cause the sea-level rising, Which will threaten the coastal residents. It is reported that about 65% of citizens with population more than 5 million live near the coast (McGranahan et al. 2006, p51). It is so crucial that more floods and tsunami will be more frequent to occur in the rtes. Secondly, energy demand is also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 For instance, in Europe, the cooling demand in summer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but the heating demand in winter is reduced (EEA, 2008 p64).In addition,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s that climate change will also affect human health in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ways, for instance, the increasing transmission of food-borne, or vector-borne causes of disease, or effects on welfare from flooding (McMichael et al. 2004, p55).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some solutions are suggested in the essay.The first solution is mitigation which refers to reducing the discharge of the green house gases. GHG emission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recent survey estimates that 72% of global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s are produced by urban areas (IEA, p44).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humans to spare no efforts to mitigate the GHG emission. There are many cost-effective opportunities to mitigate the GHG emission, such as promoting cleaner sources of energy and more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public infrastructure ,improved industrial actions (EPA). In addition, planting more trees can not only help mitigate, but also can beautify the city. However, GHG emission has close-related relationship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t is difficult to take the balance between mitigation and city development.The second solution is adaptation. It refers that government should take action for citizens to adapt to the influence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climate change. Many adaptation measures have connection with mitigation strategies (IPCC,P58). There are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in coastal adoption measures that inducts expanding setbacks and instituting other land-use arrays to enable wetlands and beaches to migrate island, upgrading and redesigning public facilities such as roads bridges, culverts and the systems which observe the storm water.(IPCC) Adaptation can also help satisfy the energy demand, such as protecting critical energy production facilities and relocating important business installations. Moreover, human health problems can be solved by improving public communication during specific health risks and monitoring emerging health risks. Adaptation is really a suitable solution to climate change, if the governments take the correct action.The last solution is urban planning, which means that city planner should project the cities into a better form which can overcome the changing climate, and city planners are required to connect climate change issues to broader agendas. If they can put climate change and disasters into consideration, our cities will be safer (Cynthia Rosen2weig et al, 2010, P45). Urban planning is as arena for both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measures. It can combine these two measures and create the best solution to the climate change. The decision-making concerning appropriate action is not easy. A lack of knowledge, many uncertainties and climate impacts in a wider future make the translation of current climate impact research m urban planning a real challenge. To be valid, the efforts must rely on the best possible city-focused, climate-change science, monitored systematically and updated frequently. r (Cynthia Rosenzweig et al, 2010. P45)In conclusion, climate change has so many harmful impacts on the cities and citizens Including sea level Increasing, nigh energy demand and the threaten to human health. The city planner should put all these things iota account and find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such as mitigation of GHG emission, adaptation to the climate change and urban planning. Although the mitig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are really good solution to climate change, adaption is the best solution of all because of its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and universality.ReferencesHunt, A.& Watkiss, P. 2011,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in cities :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cGranahan G, Balk D, Anderson B (2006) The rising tide: assessing the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settlement in low elevation coastal zones.EEA Impacts of Europe's changing climate-2008 indicator-based assessment, Joint EEAJFC-WHO report. Published by the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McMichael A, Woodruff R, Whetton P, Hennessy K, Nicholls N, Hales S, Woodward A, Kjellstrom T (2003) Huma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in oceania : a risk assessment 2002.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3.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Cynthia Rosenzweig is a 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at the climate impacts group.。
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措施气候变化的原因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7年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详细计算了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从下述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转而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
人类居住地尤其是河边和海岸带居民受气候变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
人类居住环境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低海拔海岸区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增加那里的人口居住密度,使得人为财富(城市)处于海岸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
面临气候变化时,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如农业、林业和渔业的经济单一居住区,比经济多样化的居住区更脆弱。
尽管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研究只是初步的结论,但气候变化会对全球各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点是确定的。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适应策略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适应策略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适应策略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可以采取的适应策略。
1.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温度变化、降水模式的改变、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温度上升,改变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模式。
温度升高会导致许多植物和动物种群的生命周期发生变化。
例如,许多动物的迁徙和冬眠模式受到了打破,植物的开花时间提前或延迟。
这使得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不稳定性,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其次,降水模式的改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随着气候变暖,降水分布模式可能发生变化,包括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降水发生的时间和频率的改变等。
这些变化将影响土壤湿度、水源可利用性和植物的生长。
例如,干旱会导致植物失去水分,破坏植物的生长和根系结构。
降水过多则可能引发洪水和土壤侵蚀等问题,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
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潮汐和风暴潮的风险,造成海岸侵蚀、沿岸湿地退化和珊瑚礁褪色等问题。
这些变化不仅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冲击,还对沿海地区的人类社区和经济造成威胁。
2.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人类可以采取一系列适应策略。
首先,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关键。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弹性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保护区域,保护和恢复当地生物多样性,并制定相关保护政策。
其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生态足迹。
我们应该鼓励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方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这包括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可持续农业和林业等。
此外,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也是关键。
只有通过充分了解气候变化的动态和趋势,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篇标准的论文范文
一篇标准的论文范文标题: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性影响,包括物种灭绝、栖息地丧失等方面,并进一步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保护生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1. 引言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指导。
2.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1 物种灭绝气候变化导致物种栖息地丧失、气候适宜区迁移等问题,使得一些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例如,极地地区的冰川消融加速,极地生物面临着栖息地丧失的威胁;同时,一些物种的栖息地迁移到更高纬度地区,而面临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困境。
2.2 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直接导致了许多地区的栖息地丧失。
例如,全球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湿地的退化,进而影响了许多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
此外,气候变暖也加剧了土地干旱化、沙漠化等现象,直接影响到陆地生物的栖息地。
3.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3.1 保护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就是保护栖息地。
政府应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生境,如极地地区、热带雨林等。
同时,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提出科学保护方案。
3.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
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到减少碳足迹的行动中,如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4. 结论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物种灭绝和栖息地丧失等问题。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和公众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保护生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才能保护好我们珍贵的生物多样性。
大学生论文——全球气候变暖论文
摘要通过本学期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植物各自的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从植物本身从种子萌发、发芽、开花、结果有了深入的理解,并且看到了不同植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所具有的各自特点。
总之,这门课以生命为中心,以影片为题材,展示了植物的生长习性、人的生长发育、微小动物的适应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我主要是对看过的以“全球气候变暖”为题材的一个影片作以分析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后果✧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心得体会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生命动植物气候1、先重述问题:什么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政策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政策论文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全球气候变化的演变》【摘要】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我们之所以关注气候变化,是基于对历史的客观认知和对未来科学预测的警示;是基于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经济社会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是基于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既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减缓气候变化,更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演变一、前言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变化问题势必成为一个长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难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难题。
气候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整个地球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次的变暖和变冷,而每一次变化都必然带来生物系统的进化或退化,甚至是灭绝全球气候变化二、气候1.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天气状况的长期(月、季、年、数年、数十年到数百年或更长)平均,通常用某一时段的平均值以及距此平均值的离差值来表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几分钟到几天)发生在大气中的现象,如雷电、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因此,我们对天气的认识可能更感性一些。
而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气候状况的综合。
气候和天气又密切关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
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通过该地区各气象要素(气温、湿度、降雨量、风等)的多年平均值及特殊年份的极端值反映出来的。
三、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1.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时指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首先,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海平面上升等。
首先是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这会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热浪等,进而造成农业生产减产,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其次是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飓风、龙卷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这会给地区环境带来剧烈的破坏,例如灾害性洪水、土地荒漠化等。
再次是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对低洼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例如孟加拉国的班加尔三角洲。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关键。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化石燃料的管理,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及改善能效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次,保护森林是减少温室气体的重要手段。
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并能够稳定气候系统。
因此,各国政府应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止森林砍伐和滥伐。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共同制定和执行国际减排目标,并加强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提高。
政府要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同时鼓励公众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如减少开车、节约用电等。
另外,科技创新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
各国政府应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开发新的环保技术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森林、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sci论文2篇
sci论文第一篇:气候变化对极地地区冰川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对极地地区的冰川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过去几十年来极地地区冰川变化的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机制,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可能影响。
结果表明,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冰川面积的减少和冰川体积的减少。
另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冰川消融水量的增加和冰川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变化。
未来气候变化对极地地区冰川的影响将更加显著,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监测。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地地区、冰川、融化、海洋相互作用1. 引言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冰川则是极地地区的重要特征之一。
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和冰川面积的减少。
然而,目前对气候变化对极地地区冰川的影响机制和未来趋势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气候变化对极地地区冰川的影响。
2. 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机制2.1 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2.1.1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2.1.2 大气环流变化对冰川融化的影响2.2 冰川面积的减少2.2.1 冰川消融和凝固的变化2.2.2 降水变化对冰川面积的影响2.3 冰川体积的减少2.3.1 冰川消融水量的增加2.3.2 冰川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变化3. 未来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预测3.1 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3.2 冰川面积的进一步减少3.3 冰川体积的持续减少4. 结论气候变化对极地地区冰川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冰川面积的减少和冰川体积的减少。
未来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将更加显著,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
第二篇:全球水资源管理的挑战和对策摘要:全球水资源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水危机、水污染和水分配不均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全球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全球水资源管理需要强化跨界合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水环境保护。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098班25号刘美思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一追寻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一)人为因素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
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
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
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
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
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全球气候变化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选修课)结业论文论题: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以对中国农业影响为例摘要根据全球气候的变化,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逐渐升高,预计2030年CO2浓度将加倍. 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会使大气升温,全球平均降水增加,海平面升高等,这些变化对全球农业将产生深刻影响。
作物光合作用会增强,但农产品质量可能下降;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率将发生变化;农作物分布区域和面积将有大幅度变更;灾害性天气可能会增加;农业病虫害因气温升高可能会扩大危害;海平面升高会淹没一些土地,并使盐渍化扩大。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气温不断增高,近5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明显高于全球;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年代际波动较大,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各类自然植被发生明显北移,土地荒漠化危害范围加大,土壤肥力下降,并增加农业灌溉的需水量,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农业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气候变化的农业后果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影响;温室效应;中国农业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global clim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is increasing and CO2will be doubled in 2030. The effects of greenhouse due to greenhouse gases, will increase the mean temperature, mean precipitation on the earth, and will rise in sea level. All these changes will affect agriculture significantly.The rate of photosynthesis of crop plants will go up, but the yield quality under a doubling CO2 may decrease. Soil water use by plants may change. The distribution and areas of crop s will move toward the north. The effects of drought, heat stress, storms, severe frosts etc. will increase.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harmfulness of agricultural pests and disease to the crops may be extended. Some low-lying croplands may be loss through the inundation and may increase salinity of coastal groundwater due to the higher sea lev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mean temperature continues to rise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with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being increased by 1.1℃, higher than the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The precipitation trends are not obvious, with large interdecadal fluctuations and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number of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grows.Agriculture i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ving, the consequent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e need further study in future.Key words: Global climate change; Agriculture effects; Effects of greenhouse; Chinese agriculture目录1. 引言 ..................................................................................................................... - 1 -2.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 - 1 -2.1人口的增加.................................................................................................. - 1 -2.2大气环境污染.............................................................................................. - 1 -2.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 1 -2.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 2 -2.5森林锐减...................................................................................................... - 2 -3.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 - 2 -4. 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 - 2 -4.1 气候变化对光资源的影响......................................................................... - 2 -4.2 气候变化对热量资源的影响..................................................................... - 3 -4.3 气候变化对水分资源的影响..................................................................... - 3 -5.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3 -5.1 CO2和O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3 -5.2 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3 -5.3 气候变化对种植制度的影响..................................................................... - 4 -5.4 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 4 -5.5气候变化对农业成本和投入的影响.......................................................... - 4 -6. 气候变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 - 5 -6.1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 - 5 -6.2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 5 -6.3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 5 -7. 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 - 5 -8. 结语 (6)参考文献 (7)1. 引言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近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0.74±0.18℃)最近5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了1.1℃,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近50 年中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年代际波动较大,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南北极的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论文
南北极的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论文南北极的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论文南北两极异常高温,比往年同期高40摄氏度,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移动,从而让地球上出现了四季轮回。
太阳直射点所处的位置,接收到太阳辐射能是最多的,这也就意味着温度是最高的。
而直射点往复移动,赤道附近平均接收到太阳辐射能最高,因此地球上的温度普遍是从赤道向两极依次降低。
南极和北极就是地球上接收到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区域,并且有时候还会经历极昼极夜,平均温度偏低。
但最近根据南北极多个考察站测的温度显示,南极和北极同时迎来异常高温。
当然这里的异常高温,并不是零上30摄氏度甚至是零上40摄氏度的高温,而指的是要远高于往年同期平均水平,这种温度就会显得极不正常了!南北极迎来异常高温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Concordia)是意大利和法国联合开设的科考站,位于南极点附近的高原地带。
在这个考察站,气象学家在3月18日测到了零下12.2摄氏度的高温,对于南方的小伙伴们来说零下12.2摄氏度那绝对是寒冷低温,但是在南极这个温度算是异常高温了。
这个温度要比2016年该站记录的零下13.7摄氏度还要高个1.5摄氏度,与往年3月份南极该区域内温度相比,至少要高出40摄氏度,这也就意味着往年南极点附近3月份的气温大约能达到零下50摄氏度。
这种气候的异常气象学家认为可能跟季节的交替有一定关系,春分刚过两天,太阳直射点也正好从南半球跨越赤道来到本半球,这意味着南极地区从盛夏进入初秋,而北极从寒冬正在走向初春。
但即使这样,这个温度的变化也太过于异常,而在北极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与往年3月份北极的平均温度相比较,至少上升了30摄氏度。
气象学家认为目前南北两极正在经受的极端高温非常不寻常,大部分人没有切身体会只不过是在无人区罢了。
并且很多人认为南北两极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无论温度高低好像与我们并没有任何关系。
南北两极升温人类的影响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崛起,对于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这也导致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关于气候变化与健康的议论文400字
关于气候变化与健康的议论文400字过去50多年来,人类活动,尤其是燃烧矿物燃料,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使更多的热量滞留在大气层低层并影响了全球气候。
过去130年中,全球气温上升约0.85°C。
自1850年以来,全球气候每30年都比之前任何一个十年连续回暖。
海平面在上升,冰川在溶化,降水规律在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加剧烈和频繁。
气候变化影响健康问题的社会和环境决定因素——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饮用水、充足的食物和有保障的住所。
气候变化预计将在2030年至2050年间,每年多造成约25万人死于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气温过高。
据估计,到2030年时对健康带来的直接损失费用(即:不包括对诸如农业及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等健康决定部门带来的费用)为每年20-40亿美元。
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最缺乏能力在无援助的情况下进行应对、做好准备和作出反应。
通过选择更好的运输、食物和能源利用方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减少空气污染,可使健康得到改善。
虽然全球变暖可带来一些地方性好处,例如在温和的气候中冬季死亡减少以及在某些地区提高粮食产量,但气候变化的整体健康影响很可能主要是负面的。
气候变化影响健康问题的社会和环境决定因素——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饮用水、充足的食物和有保障的住所。
超常高热的气温可直接造成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患者死亡,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例如,在欧洲2003年夏季的热浪中,记录了超过7万例额外死亡。
高温还使臭氧和空气中其它污染物的水平上升,加剧了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在超常高温中,花粉及其它气源性致敏原的水平也较高,可引起哮喘,而哮喘患者约为3亿人。
持续的气温上升预计将使这一负担加重。
[参考范文]全球气候变化及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原因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及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原因论文摘要: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世界日益关切的问题。
尽管许多人半信半疑地接受了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但许多科学家仍然持怀疑态度,他们用大量的证据驳斥了这一观点,并认为自然驱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了0.8 ºC(或1.4 ºF),其中升高的2/3是发生在1980年以后。
全球变暖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降水量重新分配、沙漠扩展等,并对人类及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由于作物产量减少造成的食物紧缺的威胁以及由于洪水淹没造成的居民住房的损失[12]。
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其严重后果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而且对于如何应对气候的变暖,引起了全球广泛的政治争论、公开辩论以及各种学术研究[15]。
为了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首先必须弄清楚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然后再找出有效的对策。
气候的变暖已经确定无疑,且许多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活动造成的。
但是,科学界对此结论仍有争议,以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为代表的许多专家用大量的证据驳斥了这一观点[5-6],并认为自然驱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他们并没有找出具有说服力的自然驱动力。
于是,作者研究了各种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发现火山活动能改变地球的轨道,因而是引起气候明显变化的关键因素。
1 气候变化的原因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可知,能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1)地球轨道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微小变化就能改变阳光在地球表面上的季节性分布和地理性分布。
地球轨道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影响较大,而且与冰期和间冰期显著相关[4]。
(2)太阳辐射:自1978年以来,人们已用卫星精确地测量了太阳辐射。
这些测量表明自1978年以来太阳辐射并未增加,所以在过去30年中,气候变暖不能归因于太阳辐射的增加[11]。
学术论文: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学术论文: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和原因。
然后,详细阐述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各个方面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包括物种分布、生物多样性、食物链、栖息地丧失等。
接下来,介绍了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的策略和措施。
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解决的挑战。
1. 引言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主要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给地球上各个生态系统带来了重大影响。
2. 气候变化背景和原因(这一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以及主要原因,例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排放等)3. 直接影响3.1 物种分布(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气候变化对物种地理分布的影响,例如北移和南移现象的发生)3.2 生物多样性(这一部分可以讨论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例如物种灭绝、新物种出现等)3.3 食物链(这一部分可以探讨气候变化对食物链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例如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变化)4. 间接影响4.1 栖息地丧失(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气候变化导致栖息地丧失的情况,例如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4.2 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这一部分可以讨论气候变化对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例如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5.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这一部分类似于调查人类活动是如何加剧了气候变化,并提出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并减缓这些影响)6. 应对策略和措施(这一部分可以介绍当前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例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能力等)7. 讨论和未来展望(在这一部分可以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数据缺乏或者模型不准确,并提出未来需要解决的挑战,例如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对特定生态系统的影响等)结论本文综合了大量现有研究资料,全面而详细地阐述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能源、渔业等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发现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适当的应对策略可以减轻这种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化,经济增长,行业影响,应对策略正文:第一章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愈发显现。
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不同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选用合理的计量经济模型,以期发现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章研究方法为达到研究目的,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然后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章研究过程通过选用适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能源、渔业等行业的影响。
进一步地,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模型估计过程中,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
第五章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在农业方面,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从而影响农业总产值;在能源方面,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能源需求增加,进而加大能源行业的碳排放;在渔业方面,气候变化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从而减少渔业资源。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抑制经济增长。
然而,实施低碳经济、碳交易市场和绿色技术创新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减轻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第六章总结本文从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出发,重点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作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科学领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据统计,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地球表面温度已经上升了约0.8摄氏度,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也日益频繁。
这些变化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水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1.1 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方面。
气候变暖导致部分动植物栖息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一些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同时,气候变化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剧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恶化。
1.2 农业生产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模式改变、气温升高、病虫害频发等方面。
降水不均、干旱频发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气温升高影响作物生长周期和品质,病虫害的暴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3 水资源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和分布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水质恶化等方面。
气候变暖导致降水模式发生变化,一些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干旱缺水的困境。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质恶化加剧了水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饮水安全带来了威胁。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2.1 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
各国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减排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形势相当严峻。
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
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
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造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
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
气候变化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入手。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气候,气候变化,低碳,低碳经济正文:1.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1.1气候变化简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1.2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
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据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
气候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
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1.3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
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
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
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
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
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
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加剧。
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2.低碳2.1低碳的定义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
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2.2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 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
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
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3.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从1990年联合国大会启动公约谈判,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可谓一波三折,步履维艰。
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政府谈判代表,一度将温室气体减排和经济发展放在比较对立的角度去认识。
在这一背景下,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强调在发展中寻求减排的“低碳经济”概念及理念,为国际气候谈判提供了新的思路。
3.1.低碳经济:概念与各国措施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在2003年2月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Stern 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的1%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损失5%-20%,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随着“巴厘路线图”的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继英国之后,日本提出建设低碳社会,世界各地争相发展低碳城市。
尽管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尚没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但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们已开始调整在贸易、金融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提出了无数的低碳举措。
今天的问题不再是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否必须,而是如何迅速并且以什么规模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型。
虽然低碳经济理念已经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并付之于行动,但它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低碳经济有着不同的内涵。
发达国家着眼于低碳化,其低碳经济目标是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联系在一起的。
发展中国家更关注发展,强调在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减排与发展的双赢。
3.2.低碳发展之于中国的意义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在对外关系、技术创新和能源安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积极行动,那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将缺乏实效;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贫困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将有可能改变,各国对中国承诺减排温室气体的期望将进一步上升,从而使中国面临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
其次,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
实现低碳发展需要经济增长和消费模式的巨大变革与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应用和扩散。
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没有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技术进步离不开自主创新或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此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着激烈的技术竞争,但也给中国技术进步带来重要机遇。
通过加强技术转移谈判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中国也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关的技术,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各国在强化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发合作,大范围的技术竞争和交流,也给中国技术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
再次,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与摆脱锁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