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治理课程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1. 引言滑坡是指地质或地表的松散物质向下运动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滑坡的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进行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和常用的防治措施,并以某地区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2.1 综合防治滑坡防治应采取多种综合手段,包括工程措施、治理措施和管理措施。
通过综合防治可以提高滑坡防治的效果,减少后期维护工作和投入。
2.2 适应当地情况滑坡防治要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等环境因素,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防治措施。
不同地区的滑坡形成机制和特点不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3 预测预警滑坡防治要加强预测预警工作,通过对滑坡危险性的评估和监测,提前发现滑坡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及时预警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滑坡造成的损失。
3.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流程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流程包括滑坡调查、滑坡监测、滑坡危险性评估、防治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和后期监测等步骤。
3.1 滑坡调查滑坡调查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起点,通过对滑坡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状态。
滑坡调查可以通过现场勘察、地质勘探和技术分析等方法进行。
3.2 滑坡监测滑坡监测是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滑坡迹象。
滑坡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降雨监测等。
3.3 滑坡危险性评估滑坡危险性评估是对滑坡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评估,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
滑坡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可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4 防治方案设计根据滑坡调查和危险性评估的结果,设计滑坡防治方案。
防治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措施、治理措施和管理措施,具体的方案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5 工程施工按照防治方案进行工程施工,包括土方开挖、支护结构建设和排水设施建设等。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中滑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滑坡是指由于地形、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地表或地下岩土质体在受力或自身重力作用下,沿一定面或线形区域破坏变形,形成岩土质量的整体性破坏和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十分必要。
一、滑坡治理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1. 系统性和全局性。
滑坡治理应该采取系统性和全局性的视角考虑,同时综合分析滑坡的原因、性质、规模大小等因素,制定适合于治理的方案综合治理。
2. 专业性和科学性。
滑坡治理方案必须依据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和相关技术要求制定,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手段来解决滑坡问题。
3. 经济性和可行性。
滑坡治理方案应既具有经济性、可行性,又要达到预定目标。
二、滑坡治理设计方案的主要措施1. 加强滑坡监测,精细分析滑坡发展趋势和危险程度,为制定后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岩体加固与稳定。
在岩石体上进行加固,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墙、锚杆锚网、钢筋网片、喷锚支护等技术,用以控制滑坡的进展速度和规模。
3. 排水降水位。
滑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岩土体内的过度饱和,应在设计时考虑降低岩土体中的地下水位,以减缓岩土体的滑动速度。
4. 坡面加固与植被恢复。
适当措施可减慢滑坡速度,达到强化护坡和恢复植被的效果。
5. 移民和相应的安置和救济措施。
对于搬离滑坡危险区域的移民必须要有相应的安置方案和救济措施,这也是滑坡治理方案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滑坡治理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1. 确定治理目标。
制定滑坡治理方案需要明确的目标,明确治理后的滑坡危害范围、稳定性要求、工程量等。
2. 评价滑坡治理方案。
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综合分析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并进行比较,选择最优化的滑坡治理方案。
3. 进行方案细化设计。
在确定最优化治理方案后,对方案进行细化设计包括滑坡稳定性的计算、滑坡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等。
县职教中心后山滑坡治理设计
县职教中心后山滑坡治理设计首先,需要对滑坡现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滑坡的原因和规模。
通过实地勘察和地质勘测,了解滑坡的发生机理和地质条件,确定滑坡的类型和规模,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在了解滑坡情况后,需要进行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估。
通过计算和模拟,确定滑坡的稳定系数和潜在危险性。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滑坡的治理措施和方案。
滑坡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包括加固和稳定滑坡的土体。
根据滑坡的类型和地质条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和钢筋混凝土加固等。
同时,还需要对滑坡周边的植被进行治理,避免植被破坏土壤的稳定性。
除了工程措施,还需要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来避免滑坡的发生。
例如,可以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提醒人们注意滑坡的危险性,并限制人员和车辆的通行。
此外,还可以定期进行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滑坡隐患。
滑坡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和施工计划,确保质量和进度。
在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滑坡治理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
在施工方面,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最后,滑坡治理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定期检测和记录滑坡的变化和稳定性。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滑坡治理效果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针对县职教中心后山滑坡治理,可以采取地质勘测、土体稳定性分析、工程加固、植被治理、管理措施、设计施工和监测评估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地治理,可以保证学校的安全和稳定,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含五篇)
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含五篇)第一篇:防山体滑坡安全教案篇一:四(1)班泥石流山体滑坡防范安全教育教案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脱险方法班级:四(1)班时间:2012年5月6日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教师:何爱池教学主题: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脱险方法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观看图片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
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
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
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
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项目负责:设计:审核:总工程师:总经理: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
坡前商铺以外为约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
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坡脚),原自然坡度<°。
坡下人工开挖(约~)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
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松散土类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和残积层()。
自上而下为:()坡积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
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
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滑体中、前部稍薄。
()残积层()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
该层层厚约~。
、硬质岩类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产状°∠°。
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全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
层面标高约~,厚度约~。
()强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层面标高约~,厚度约~。
()中风化岩高层分布于整个场区。
滑坡治理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滑坡治理工程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明确施工方案 、进度计划、资源配置和安全保
障等方面的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工程实际情 况进行编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和作业面,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现场 的协调和管理,确保各项施工活
滑坡治理方案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滑坡概述 • 滑坡治理方案设计 • 滑坡治理施工方法与技术 • 滑坡治理监测与效果评估 • 案例分析
01
滑坡概述
滑坡的定义与特点
滑坡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部分岩土体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或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 动的自然地质现象。
施工顺序
按照先治理地下水、再修建支挡结构和加固 措施的顺序进行施工。
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 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治理效果评估与总结
评估方法
01
通过监测数据、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和工程外观检查等方法进行
评估。
评估结果
02
滑坡体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排水系统运行正常,支挡结构和
减载
通过削去滑坡体的部分土体,减小滑坡体的重量,降低滑坡体的下滑力。
反压
在滑坡体的前部堆放土石等材料,增加滑坡体的抗滑力,防止滑坡体的滑动。
支挡工程方案
挡土墙
在滑坡体的前部设置挡土 墙,通过增加滑坡体的抗 滑力,防止滑坡体的滑动 。
锚索
在滑坡体内部设置锚索, 通过锚索对滑坡体进行锚 固,防止滑坡体的滑动。
抗剪强度,增加下滑力。人为源自素人类活动如开挖、堆载、灌溉 等也会诱发滑坡。
山体整体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山体整体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土地和山地被开发利用。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原因,一些山体的土壤和岩石结构并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山体滑坡一旦发生,将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对山体滑坡进行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滑坡的成因山体滑坡是由于山体土壤和岩石结构不稳定,地下水位波动大,地质构造较活跃,坡度大等原因引起的。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山体滑坡的发生。
三、滑坡治理工程的目标1.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 保护生态环境3. 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滑坡治理工程方案1. 地质勘察首先,需要对山体滑坡灾害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山体的地质构造、土壤岩石状况、地下水位等情况。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理方案。
2. 工程测量进行山体滑坡的工程测量,包括山体的坡度、高度、体积等数据的测量。
通过工程测量,可以更好地掌握山体滑坡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3. 地质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察和工程测量的结果,制定山体滑坡的地质工程设计方案。
地质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对山体滑坡的治理目标、治理方案、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等的详细规划。
4. 土石方开挖对山体滑坡进行土石方开挖,清除滑坡形成的土石淤积物,使山体恢复原有的地质结构。
5. 护坡工程对山体滑坡的护坡工程进行设计施工。
护坡工程包括对山体的护坡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的设计和施工。
6. 排水工程对山体滑坡的地下水位进行控制,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减少地下水与土壤岩石的接触,降低山体滑坡的发生概率。
7. 绿化工程对治理完成的山体进行绿化工程,种植适宜的植被,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增加山体稳定性。
8.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山体滑坡的监测预警系统,对山体滑坡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滑坡灾害的再次发生。
五、施工和管理对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和管理,需要遵循科学的施工工艺和管理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滑坡治理工程课程设计
滑坡治理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滑坡的基本概念、成因及危害。
2. 学生能掌握滑坡治理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学生能了解滑坡监测与预警的基本手段。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滑坡案例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滑坡原因进行初步判断。
2. 学生能运用滑坡治理方法,设计简单的滑坡治理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滑坡监测与预警技术,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滑坡治理工程领域的兴趣,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在滑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滑坡治理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滑坡治理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坡基本概念:滑坡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2. 滑坡危害及影响:分析滑坡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探讨滑坡的影响因素。
3. 滑坡治理原理:介绍滑坡治理的基本原理,如排水、加固、植被恢复等。
4. 滑坡治理方法:讲解常用的滑坡治理方法,如抗滑桩、锚固、喷浆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滑坡监测与预警:介绍滑坡监测与预警的技术手段,如地面监测、遥感监测、预警系统等。
6. 滑坡治理工程实践:分析典型滑坡治理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滑坡基本概念、危害及影响。
第二课时:滑坡治理原理及方法。
第三课时:滑坡监测与预警技术。
第四课时:滑坡治理工程实践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地理》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地质灾害与防治。
段家湾滑坡课程设计
段家湾滑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滑坡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危害。
2. 学生能掌握段家湾滑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滑坡类型等。
3. 学生能了解滑坡监测与预防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段家湾滑坡的形成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展示滑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关注自然灾害、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3. 学生通过学习滑坡灾害,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段家湾滑坡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滑坡基本概念:滑坡的定义、分类及形成原因。
2. 段家湾滑坡案例分析:地理位置、滑坡发生过程、危害及影响范围。
3. 滑坡监测与预防措施:滑坡监测方法、预警系统及预防措施。
4. 人类活动与滑坡灾害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对滑坡发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滑坡基本概念及分类- 教材章节:地理课本第四章第二节- 内容:介绍滑坡的定义、分类及形成原因。
第二课时:段家湾滑坡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地理课本第四章第三节- 内容:分析段家湾滑坡的发生过程、危害及影响范围。
第三课时:滑坡监测与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地理课本第四章第四节- 内容:讲解滑坡监测方法、预警系统及预防措施。
第四课时:人类活动与滑坡灾害关系- 教材章节:地理课本第四章第五节- 内容:分析人类活动对滑坡发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
04
工程实例分析
某山区崩塌滑坡治理案例
总结词
成功利用锚索、抗滑桩等结构进行加固,降低灾害风险。
详细描述
该案例中,山区崩塌滑坡问题较为严重,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设计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等结构进行加固,有效提高了山体稳定性,降低了灾害风险。同时,对山体表面进行植被恢复,防止 水土流失,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
某地区崩塌滑坡与泥石流联合治理案例
总结词
综合应用多种措施,包括锚索、抗滑桩、拦沙坝、谷 坊等,实现崩塌滑坡与泥石流联合治理。
详细描述
该案例中,崩塌滑坡与泥石流问题同时存在,且相互 影响,形成复杂的灾害链。设计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联 合治理,包括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结构进行加固, 拦沙坝、谷坊等措施减少泥石流形成和规模。同时, 对山体表面和流域内进行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减少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总结崩塌滑坡与泥石流治理设计的关键要素
01 02 03 04
泥石流治理设计
排水措施:合理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等排水设施,降低地表水对泥石 流的触发作用。
防护工程:修建挡土墙、拦砂坝等防护工程,防止泥石流冲刷、侵蚀 危害。
生态修复:加强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 土流失,从根本上抑制泥石流的发生。
03
综合治理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的目标和思路
目标
通过设计综合治理方案,有效控制崩 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提高灾害防治水平,确保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
思路
以地质勘查为基础,分析灾害成因, 评估灾害风险,结合工程技术和非工 程技术手段,制定综合性治理方案。
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的联合治理方案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滑坡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降雨等原因引起的坡面上土石松动、滑动或崩塌的现象。
滑坡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土地的丧失和环境破坏,还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因此,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详细说明。
1.勘察和评估: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评估,以确定滑坡的类型、规模和原因。
可通过地质调查、地形测量、水文地质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这些信息将对后续的设计工作起到决定性作用。
2.设计目标:根据滑坡的特点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定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目标。
例如,可以设定减小滑坡规模、控制滑坡发展速度、保护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等目标。
3.综合技术对策:基于滑坡的特点和设计目标,制定综合技术对策。
其中包括土方治理、结构防治、排水防治和植被防治等方法。
综合技术对策将综合运用不同的工法和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滑坡的风险和危害。
4.土方治理:土方治理是滑坡防治的基本手段之一、根据滑坡的类型和土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包括挖槽、填筑、夯实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排水和固结等问题,以保证土方治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结构防治:当滑坡规模较大或土质条件较差时,土方治理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这时,需要采用结构防治的方法。
结构防治包括设置护坡、挡土墙、拉杆锚索等措施,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抵抗力。
结构防治需要根据滑坡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
6.排水防治:滑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下水的变化。
因此,排水防治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置排水设施,可以降低土壤的饱和度和孔隙水压力,减少滑坡的发生概率。
常见的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和排水孔等。
7.植被防治:合理的植被覆盖可以增加土壤的抗滑性能,减少土壤侵蚀和坡面水分的蓄积。
因此,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中,要考虑植被防治的方法。
通过种植草皮、灌木和树木等植物,可以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8.监测和维护: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最后一步是监测和维护。
毕业设计-滑坡治理设计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位论文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1.保密□,在□三年/□五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作者(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日导师(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日目录摘要 (1)1 前言 (2)1.1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2)1.2滑坡治理主要方法研究 (3)1.3设计依据及设计思路 (3)1.4本次设计主要成果 (4)2滑坡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5)2.1 自然地理条件 (5)2.2 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6)3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10)4 治理设计计算参数 (12)治理设计计算参数表如下表: (12)5 滑坡的稳定性评 (13)5.1滑坡现状及初步稳定性分析 (13)5.2残留滑坡体和变形体稳定性分析 (13)5.3边坡稳定性评价计算及结论 (14)5.4稳定性综合评价 (18)6 滑坡推力计算 (19)6.1工程等级、工况及安全系数的确定 (19)6.2滑坡推力计算 (19)6.3计算结果及评价 (20)7 滑坡治理设计 (21)7.1治理设计原则 (21)7.2治理设计依据 (22)7.3滑坡治理方案拟定 (22)7.4滑坡治理方案比选 (22)7.5滑坡治理工程分项设计 (23)7.6削坡和反压设计 (31)结论 (32)致谢 (33)参考文献 (34)附图 (35)摘要本设计以xxxx市xxxx区某滑坡相关勘察资料的基础为依据,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
滑坡治理专项方案
一、项目背景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治理滑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滑坡治理专项方案。
二、治理目标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2. 消除滑坡隐患,恢复自然地貌;3. 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范围本次滑坡治理专项方案适用于以下区域:1. 已发生滑坡灾害的区域;2. 具有滑坡隐患的区域;3. 滑坡易发区域。
四、治理措施1. 工程治理措施(1)滑坡体清除:对滑坡体进行清挖,降低滑坡体高度,减轻滑坡压力。
(2)抗滑桩施工:在滑坡体两侧设置抗滑桩,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
(3)锚杆锚索施工:在滑坡体内部及两侧设置锚杆锚索,增强滑坡体的抗滑能力。
(4)截水沟建设:在滑坡体上方及两侧修建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渗入滑坡体。
2. 生物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在滑坡治理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增强土壤稳定性。
(2)水土保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水土流失。
3. 监测预警措施(1)建立滑坡监测系统: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测,掌握滑坡动态。
(2)预警信息发布:当监测到滑坡体异常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群众做好防范措施。
五、实施步骤1. 初步调查:对滑坡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滑坡情况。
2. 设计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滑坡治理方案,包括工程治理、生物治理和监测预警措施。
3. 施工准备:组织施工队伍,准备施工材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滑坡治理工程施工。
5. 工程验收:工程完工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治理效果。
6. 后期维护:对治理后的滑坡区域进行长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滑坡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滑坡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资金保障:加大滑坡治理资金投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3. 技术保障:邀请专家参与滑坡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 法律保障: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治理工作合法、合规。
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 工况5:自重+地表荷载 + N年一遇暴雨(q全)
• 其中,N对于Ⅰ、Ⅱ、Ⅲ级滑坡工程分别为50年、20 年、10年一遇期。
2021/10/10
11
安全系数
• 安全系数一般是根据滑坡保护工程的重要性, 滑坡防治工程分级,对于滑坡规模,性质和成 因的了解程度而定。如对公路而言一般工程可 取K=1.10~1.25,对重要工程可取K=1.25~1.30, 若在地震作用下K=1.05~1.10
2021/10/10
20
• 计算推力的校核
• 1、从当地已被破坏建筑物的强度确定其下限值; • 2、从当地滑坡剪出口和抗滑段滑体厚度界定滑坡推
力下限值(如
2021/10/10
21
滑坡治理工程分项设计
2021/10/10
22
冲刷防护
• 滑坡坡脚受到江、河水流、波浪的冲刷,是坡体稳定 性恶化,产生灾害,因此,应根据滑坡重要性和工程 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冲刷防护。
14
滑坡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 4 工程与工程间的协调性 • 5 工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 6 工程的可实施性 • 7 工程的耐久性和长期安全性 • 8 设计中慎重注意的问题:桩长问题、
质量问题、应急预案和事先预测。
2021/10/10
15
滑坡防治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滑坡防治二、课程背景滑坡是自然灾害之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对滑坡的识别、预测、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员应对滑坡灾害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1. 了解滑坡的基本概念、类型、成因和分布特征。
2. 掌握滑坡的识别、预测和监测方法。
3. 熟悉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工程措施。
4. 培养学员分析、解决实际滑坡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1. 滑坡基础知识- 滑坡的定义、类型、成因和分布特征- 滑坡的力学原理和运动规律2. 滑坡识别与预测- 滑坡现象的识别方法- 滑坡预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滑坡监测技术3. 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滑坡防治工程实施与施工技术4. 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滑坡案例分析- 滑坡防治工程案例分析5. 实践与实训- 滑坡现场考察与调查-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实训-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实训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滑坡防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滑坡案例,提高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与实训法:结合现场考察、工程设计实训和施工实训,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滑坡防治》2. 讲义:滑坡防治相关资料汇编3. 案例资料:国内外典型滑坡案例汇编4. 实践基地:滑坡防治工程现场七、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笔试,考察学员对滑坡防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报告:提交滑坡现场考察、工程设计实训和施工实训的报告。
3.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等。
八、课程时间安排1. 理论教学:24课时2. 实践与实训:24课时九、课程实施与评价1. 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2. 定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员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课件 (一)
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课件(一)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课件是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与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对崩塌滑坡进行治理设计,以及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泥石流的发生。
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崩塌滑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崩塌滑坡是由于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造成山体结构失衡、斜坡岩层滑动而形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因此,在治理设计中,应首先解决斜坡稳定问题,通过采取填补和加固等方式来加强其稳定性。
其次,课程也讲述了如何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是由于强烈降雨和山体溶洞内水流的冲刷作用等因素造成的一种地质灾害,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
因此,对于泥石流的治理,应着重于预防和缓解其发生。
例如,通过采取植树造林和建设拦沙坝等方式来防治泥石流。
除此之外,课程还涉及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等手段来评估山体稳定性,采用钢筋混凝土、地锚、加固墙等工程措施来加固山体。
对于泥石流,可以采用建设排水管、设置拦沙坝、进行抢险救援等方法来缓解其危害。
最后,课程还强调了对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治理的重要性。
这不仅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平衡。
因此,要保证治理工程的质量,切实提高治理工程的效果,使其对于防灾减灾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崩塌滑坡治理设计及泥石流工程措施课件是一门应用性强、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好的贡献。
姜长梁滑坡课程设计
姜长梁滑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滑坡的基本概念,掌握滑坡的成因、类型及影响要素。
2. 学生能够描述姜长梁地区滑坡的地貌特征、地质结构和诱发因素。
3. 学生了解滑坡防治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遥感图像,能够识别滑坡地貌和潜在滑坡风险区。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姜长梁滑坡案例,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 学生认识到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学习姜长梁滑坡案例,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滑坡相关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灾害防范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的地理学习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滑坡基本概念:滑坡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影响要素。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质灾害与防治,第三节 滑坡与崩塌。
2. 姜长梁地区滑坡案例分析:- 地貌特征、地质结构分析。
- 滑坡诱发因素及演变过程。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质灾害与防治,第四节 滑坡案例分析。
3. 滑坡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与目标。
- 常用防治措施及技术。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质灾害与防治,第五节 滑坡防治技术。
4. 实践操作:- 观察与分析地形图、遥感图像,识别滑坡地貌。
- 小组讨论,分析姜长梁滑坡案例,提出防治建议。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滑坡基本概念及成因、类型。
第二课时:姜长梁地区滑坡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滑坡防治措施及技术。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观察地形图,分析案例,提出防治建议。
石坎上滑坡应急排危方案设计课程
石坎上滑坡应急排危方案设计课程一、课程目标1. 了解石坎上滑坡的基本知识和特征。
2. 掌握石坎上滑坡的紧急情况处理方法。
3. 学习制定和实施应急排危方案的技巧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课程内容1. 石坎上滑坡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地质构造变动导致的滑坡- 土壤侵蚀和水分变化引起的滑坡- 人为活动造成的滑坡2. 石坎上滑坡的危害- 损坏房屋和基础设施- 影响交通和交流- 导致人员伤亡和生命财产损失3. 应急排危方案的制定步骤- 灾害情报收集和分析- 制定预警措施和应急预案- 组织人员和装备调度- 实施应急处置方案4. 应急排危方案的实施和评估- 紧急求助和报警程序- 快速行动和疏散策略- 临时救援和恢复工作组织- 事后评估和总结三、课程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专业讲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石坎上滑坡的知识和应急排危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2. 实践:安排学生参观石坎上滑坡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并进行模拟演练,锻炼应急处理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一起思考和解决石坎上滑坡紧急情况的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表现等进行评估。
2. 实践测试:组织学生参与石坎上滑坡应急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其处理能力。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石坎上滑坡应急排危方案设计的论文,评估其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上述的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石坎上滑坡的特征和危害,并学习制定和实施应急排危方案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应对和处理类似的灾害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地质灾害理论与控制》设计题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院系:河海学院专业:地质工程年级:2011 级姓名:翟端指导教师:叶四桥老师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2014 年7 月1 日一、前言1.1目的依据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计划要求,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地质灾害理论与控制》课程教学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思维、规范应用、绘图、编制报告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般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分析、计算、方案拟定、工程图绘制、工程量计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等技能。
本本课程设计取材于綦江森林公园滑坡、危岩应急抢险工程。
为教学需要进行了适当的精简,要求学生在学完《地质灾害理论与控制》课程后对可能诱发的潜在滑坡、危岩进行系统方案论证、比选和施工图设计。
设计成果及提交文件:1、最终设计报告及计算书。
2、滑坡支挡设计方案平、立、剖面图及必要的结构、配筋图。
3、挑选一处危岩进行工程治理,立面、剖面及结构图。
4、排水、支挡结构设计图及必要的大样图。
1.2工程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交通条件重庆市綦江县城区森林公园滑坡、危岩带位于綦江县主城区,綦江河的西岸。
据现场调查,森林公园滑坡危岩带影响范围内,常住人口约3000人,日流动人口约2000人次,日流动车辆1000余辆。
各类建筑物(包括城镇居民住宅及附属建筑、厂矿企业房屋、商贸房屋、学校机关等)。
影响范围内有各类建筑物约2000余间。
厂矿企事业单位:危岩带影响区以内有县医院、县委农业局、古南职中学、钢钉厂、供销社、古南镇派出所等单位。
公用设施:公路1000m,水管、通讯电缆、污水管等1公里多。
森林公园滑坡危岩带地处城市人口密集地带,人类经济活动频繁,如不进行治理,危岩崩塌将造成构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交通阻塞等一系列连锁反映,其损害巨大。
依据评估标准及承灾区损失差距等综合确定,当瞬时发生特大崩塌时,将造成危险区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间接经济损失5千万元,共计1.5亿元。
工作区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8.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5.7℃(1972年8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7℃(1975年12月15日)。
区内大气降水形式以降雨为主,偶见冰雹,多年平均降雨量1040.1mm,年最大降雨量1348.6mm(1982年),最小降雨量752. 7mm(1960年)。
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60%以上,其中大雨暴雨多出现在7~8月,日降雨在100mm以上的时有发生,大于50mm 的降水则更为频繁。
1.3设计依据1.《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4.《室外排水设计技术规范》(GB 50108-200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9. 相关教材、专著及手册。
1.4设计依据工程概况1.4.1自然、地质环境条件本区域属构造侵蚀剥蚀丘陵地貌,最高点位于测区南段西侧山脊,走向呈南北向,最高点高程357.94m,最低点位于工作区东部、斜坡的坡脚210国道处,标高约225.06m,其东侧为綦江河,河床标高约220m。
相对高差137.94m。
测区斜坡坡向为66~85°,地形坡角一般为30~40°,因砂泥岩差异性风化,在砂岩出露地带形成陡崖,坡角一般为60~80°,高度一般为5~8m, 地表形态略呈折线状;平面形态呈南北展布的条带状。
区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5%以上,以草本植物和落叶林为主。
勘察区位于川东平行褶皱带与鄂湘黔隆起褶皱带西缘交接部位,地处石油沟背斜西翼。
背斜轴向与勘察区山脊走向一致。
岩层产状255~265º∠18~20º,倾向与坡向相反。
区内裂隙较发育,根据测区砂岩露头裂隙发育情况统计分析,区内岩体主要受X 节理和层面裂隙控制,产状分别为:一组255~270º∠18~20º(为层间裂隙)二组60~80º∠61~86º,三组150~170º∠66~86º,其他方向裂隙不发育,规律性强。
层面裂隙多闭合,延伸远,发育密度1条/1~3m ,裂面多平直;二、三组“X ”型剪切裂隙多呈张性,裂宽一般50~100mm ,最宽达630mm ,局部有粘土质和少量碎块石充填,可见深度2~5m ,延伸长一般3~15m ,多至砂、泥岩接触面尖灭。
裂面多呈波状,发育线密度1条/3~5m,因工作期为枯水期,裂隙多干燥。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调查,区内未见断层通过。
1.5滑坡计算参数表岩土体参数取值一览表滑带参数取值一览表区内填土容重20.03/m KN ,内摩擦角35°,墙背摩擦角10°,泥岩的基底摩擦系数0.4,强风化泥岩容许承载力标准值1000KPa 。
二、滑坡稳定性计算2.1计算工况此次稳定性验算采用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两种工况进行稳定性验算。
2.2计算剖面计算剖面采用11—11′和12—12′两个剖面。
2.3计算方法此次稳定性验算拟采用不平衡推力计算法,计算公式如下:∑∏∑∏-===-=-=++=111111)()(n i n i j nji n i n i j nj i f T T R R K ψψ 第i 块土体的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i i s i i R T K P p -∙+∙=-1ψ其中,i i i i i i i i i L C tg W A D w R ∙+∙∙-+=φαα]sin cos )[(i i w i i i i i i I B r AW D w T +++=ααcos sin )(式中:ψj —第i 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i ),即:111)sin()cos(+++---=i i i i i j tg φααααψWi —第i 条块的重量(KN/m );Ci —第i 条块内聚力(KPa );Φi —第i 条块内摩擦角(°);Li —第i 条块滑面长度(m );αi —第i 条块滑面倾角(°); A —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0.05);Kf —稳定系数Ri —作用于第i 条块的抗滑力(KN/m );Ti —作用于第i 条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KN/m );Di —作用于第I 条块表面上的建筑荷载(KN/m );Ii —第i 条块的平均水力坡度,Ii=hi/Li ;Bi —第i 条块水位变动范围内土体面积(m2);Pi —第i 条块土体的推力(剩余下滑力)(KN/m );Ks —推力安全系数。
2.4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见附表,在天然工况时,11—11′剖面稳定系数F s =1.58>1.05,处于稳定状态,12—12′剖面稳定系数F s =1.50>1.05,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时,11—11′剖面稳定系数F s =0.996<1.05,处于不稳定状态,12—12′剖面稳定系数F s =0.96<1.05,处于不稳定状态。
2.5稳定性评价由于在暴雨工况时,11—11′、12—12′的稳定系数F s 均小于1,处于不稳定状态,故需要对该滑坡进行治理。
三、抗滑桩相关计算3.1结构计算3.1.1支挡结构平面位置的选定 102030405060708010020030040050011-11'剖面剩余下滑力mKN12-12'剖面剩余下滑力2040506070801002003004005001030m KN由剩余下滑力在滑坡体轴向长度上的分布图可知,支挡结构位置应选择在剩余下滑力减小的位置,对于11—11′剖面,支挡位置位于滑坡前缘向后水平5m 处,对于12—12′剖面,支挡位置位于滑坡前缘向后水平4m 处。
3.1.2支挡方案的选定由于滑坡体最大剩余下滑力为489.7KN/m >300KN/m,不适宜采用抗滑挡墙,故本次滑坡治理拟采用抗滑桩支护结构。
3.2支挡结构设计荷载计算3.2.1抗滑桩尺寸参数拟定桩位附近滑体厚度为2m,抗滑桩拟采用C30混凝土,其弹性模量h E =30GPa,桩断面拟采用2m ×3m ,桩间距拟采用5m ,桩的埋深拟采用7m ,桩的计算宽度B p =b+1=3m.相对刚度系数EI=0.85E h I=11.475×107KN ·m 2,查表得滑面处地基系数A=60000KN/m ³。
3.2.2桩身内力计算剖面11—11′3.2.2.1计算桩的刚度因m=35000KN/m 4.桩的变形系数α=5EI mB p =0.245,h α=0.245×7=1.75<2.5.故桩为刚性桩,按刚性计算。
3.2.2.2荷载计算每根桩承受的水平推力T=401.15×5=2005.75KN ,则q=h T =775.2005=286.54KN/m 滑面处的剪力:Q 0=T=2005.75KN滑面处的弯矩:M 0=0.5Tl=0.5×2005.75×7=7020.13KN ·m3.2.2.3滑面至旋转中心距离的计算)]23()2(3[2)]34()23(2[000000000h Q M mh h Q M A h Q M mh h Q M A h y ++++++=)]775.2005213.70203(735000)775.200513.70202(600003[2)]775.2005313.70204(735000)775.2005213.70203(600002[7⨯⨯+⨯⨯⨯+⨯+⨯⨯⨯⨯⨯⨯+⨯⨯⨯+⨯⨯+⨯⨯⨯⨯==4.7289m3.2.2.4桩的转角计算])(6[)]33()2(3[122230000h m mh A A h B h Q M mh h Q M A p +++++=ϕ]735000)73500060000(600006[73)]775.2005313.70203(735000)775.200513.70202(600003[12223⨯+⨯+⨯⨯⨯⨯⨯⨯+⨯⨯⨯+⨯+⨯⨯⨯⨯==0.001411rad3.2.2.5桩侧抗力计算ϕσ))((0my A y y y +-==(4.7289-y)(60000+35000y)×0.001411=-49.385y ²+148.88y+400.35对该公式求导,当y=1.5m 时,桩侧具有最大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