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5讲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合集下载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

(2015· 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 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 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 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 )。 据此完成第 5 题。
5.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成因 太阳辐射随纬度变 化,导致热量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即以热 量为基础,水分条件 也有重要影响 受海洋水汽影响的程 度不同,从沿海向内 陆干湿状况差异很 大,即主要受水分条 件影响
分布 低纬和 高纬地 区
南北 东西方 方向 向更替 延伸
中纬度 大陆 地区
垂直地 域分异
随高度 纬度低、 发 垂直 水分条件、热量状况 海拔较 生有规 方向 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高 律 的山地 的更替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 .土壤
)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 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所 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答案】 A
自主学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 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 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物质和能 量交换实现。
1~ 3.【解析】 第 1题,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地上生物量中灌 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生物量都增加,而地下生物量中灌木植物生物量 略有下降,草本植物生物量增加,故总体生物量提高;植株数量中, 灌木植物植株数量不变,而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 变。第 2题,由表中地下生物量数据可知: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逐渐 下降,而草本植物地下生物量逐年上升,呈现此消彼长的竞争。第 3 题,从实验结果来看,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 量都增加,草本植物将会更加繁茂;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 生物量增加,而地下生物量减少。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未来由于 灌木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持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以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天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表示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天文要素称号区分是()。

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2.假设外地少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天文环境能够发作的变化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质变化增大②植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增加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题,主要考察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依据图示判别即可。

第2题,假设外地植被遭受少量破坏,该地植被修养水源的功用将削弱,河流径流量的时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降低,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答案 1.A 2.D3.地球大气与陆地是相互作用的。

以下作用进程及其结果契合理想的是() A.大气经过降水将水分保送给陆地,驱动洋流B.陆地经过辐射等方式将热量保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经过对流将臭氧保送给陆地,减轻赤潮D.陆地经过蒸发将水汽保送给大气,构成信风解析洋流驱动力来自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因此A项错误。

由于海气相互作用,陆地经过辐射等将热量保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B正确,陆地赤潮是陆地生物灾祸,是陆地中浮游生物过度繁衍招致海水中缺氧的一种现象,C项错误。

信风是一种大气环流方式,是地球外表热量差异惹起气压差异而构成的,D项错误。

答案B天文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络的,假定某事象发作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作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能够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5.上图反映了自然天文环境的()。

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全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甲事象能够招致水水灾祸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等,因此它最有能够是森林破坏。

2017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对点练: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5逐题含答案

2017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对点练: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5逐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五(2016·重庆一中月考)下图为我国大体位于同一省份的三座山脉的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纵坐标为海拔),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海拔范围中,三座山峰自然带类型都相同的是(B)A.400~600米B.1000~1300米C.1500~1800米D.2000~2400米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甲乙丙有可能是自南向北排列B.甲乙两山冬季山顶有积雪,丙山没有C.甲乙丙有可能位于第二级阶梯D.乙山自然带带谱最复杂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三座山峰相同的自然带为2和3。

甲山2自然带的分布范围为800~1800米,3自然带的范围为1800~2200米;乙山2自然带的分布范围为400~1600米,3自然带的范围为1800~2300米;丙山2自然带的分布范围为1300米以下,3自然带的范围为1300~2000米,所以三座山峰共同的自然带分布范围为2在900~1300米,3在1800~2000米,结合选项,可选B。

第2题,读图可知,相同自然带甲乙丙分布的海拔越来越低,说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纬度越来越高,A对;甲山海拔和丙山海拔相同,纬度低于丙山,不可能出现甲山有积雪而丙山没有的情况,B错;三座山峰基带均为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当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再根据海拔高度大多在3000米以下,应当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C对;乙山自然带有4个,而甲丙只有3个,所以乙山自然带谱最复杂,D对。

故选B。

(2016·浙江宁波十校模拟)下图为“我国土壤水平分布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反映了我国土壤的分异性规律,主要是(A)A.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C.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D.纬度地带性和地方性4.绘制我国土壤分布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C)A.GPS和RS B.GPS和GISC.RS和GIS D.GRS和GIS解析:第3题,根据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东部地区自南向北由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等变化体现纬度地带性规律,自东向西由黑土一直到灰漠土,体现经度地带性,故A项正确。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部分第2讲环境保护

【优化探究】2017届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书讲解课件)第一部分专题四选修部分第2讲环境保护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试题
考点三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5. (2016· 高考海南卷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 3 000 米以上的地 区, 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 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该题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解决措施。快递外包装主要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纸、 及难以降解的胶带和塑料袋。解释措施是使用环保材质的包装、减少过度包 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
刷典题 把脉高考
研考向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 (袋 )、胶带等固体废弃物; 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 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 (纸盒 )等可利用废品,实行 分类回收。
刷典题 把脉高考
研考向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让学生填写下表,方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 诊 断 评 价 考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错题题 号 审题 错因分析 (在相应错因中画√ ) 信息提取 知识掌握 答题规范
刷典题 把脉高考
研考向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考点一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刷典题 把脉高考
研考向 突破高考
抢高分 规范训练
解析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云贵高原水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起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出现过度樵采、过度 放牧、过度农垦造成的。因而要加强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引导农民进行产 业结构调整,采取经济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自觉保护环境,帮助农民寻找新 的经济来源,提高经济收入;同时也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力 量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客土移植,以有效快速 恢复植被。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试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 卷 全国卷(2016·新课标全国Ⅲ, 10~1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 (末次冰期 )、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 1~2 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 A .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 .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 .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 .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 A .日照更长 B .气温更高C .植被更密D .海拔更低解析 第 1 题,考查岩石圈 (山地)、大气圈 (气温)、水圈(冰川)之间的整体性关 系。

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故选 B 项。

第 2 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具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降 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故直选 B 项。

答案 1.B 2.B(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 8)下图示意科隆群岛 (加拉帕戈斯群岛 )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第 3 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3.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解析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 km ,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

答案B (2013·新课标Ⅰ,4~5)下图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 米,距海约180 千米。

读图,完成4~5 题。

4.导致图示区域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5.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解析第4 题,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并且距海( 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分项版解析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分项版解析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7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分项版解析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7•新课标Ⅰ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1.B 2.D 3.A【解析】1.由题中日期“3月25日”和“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知该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匕方地区,所以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独有的植被,我国无地中海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

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

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考点:植被类型及影响因素影响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点睛】第2题,不少考生错选认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景观规划差异,同为隔离带的行道树,其规划相同,材料提到数年前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为同一标准栽种,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街道两侧,距离近,居民爱好不可能差异这么大。

K12高考新课标版2017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K12高考新课标版2017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专题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2016·课标卷Ⅰ,36(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右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1.【解析】某种生物的数量多少主要受食物多寡、生存空间大小、适不适合繁殖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形分析即可。

【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2.[2016·课标卷Ⅱ,37(1)~(2),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7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9分)2.【解析】第(1)题,本题为描述地理事物变化状态类型的题目,需要注意整体趋势描述和局部特例描述相结合。

第(2)题,结合栖息地的变化趋势以及图中的人为因素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7分)(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优化探究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试题(202

优化探究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试题(202

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5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5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5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的全部内容。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5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试题一、选择题(2016·安徽淮南市模拟)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 B.⑦C.⑥ ﻩD.⑤解析:第1题,淮河与松花江的水文特征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汛期与流量的变化不同,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地区的气候的差异性;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文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东北地区黑土地的退化则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耕地造成的。

第2题,右图中是沙丘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沙土形成的,该地区形成这种地貌的原因是因为气候干旱,属于荒漠带,因此塑造这种地貌的影响因素是气候。

答案:1。

A 2.D下面的图1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2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甲地时,当地受( )A.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4.图2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5.形成图2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ﻩB.水分C.光照 D.地形解析:第3题,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 新人教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河北保定模拟)2015年我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地区的冰川发生移动,侵蚀了当地1.5万亩草场,近70户牧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地损伤。

据此回答1~2题: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地壳活动活跃B.风力作用加剧C.全球气候变暖D.流水侵蚀加剧2.下列现象与该问题有关的是( )A.中纬度海域台风活动减少B.欧洲西北部夏季温度偏低C.环太平洋地区火山地震频繁D.雅鲁藏布江含沙量不断增大解析:1.C 2.B 第1题,我国新疆地区的冰川移动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冰川消融,形成了冰裂缝和冰川移动面,在外力作用下,这个区域的冰川发生大规模移动,故选C项。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冰川融化,大量向南流的冷水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导致暖流增温作用减弱,所以欧洲西北部夏季气温偏低。

(2017·安徽安庆模拟)下图示意中国大陆海岸线纵深度变化,正值表示向海推进,负值表示向陆后退。

读图,回答3~4题:3.1990~2012年,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总体变化趋势是( )A.向海推进B.向陆后退C.保持不变D.进退各半4.导致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泥沙淤积B.海平面上升C.海洋资源开发D.风暴潮频繁解析:3.A 4.C 第3题,中国大陆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经历了岸进与岸退基本平衡阶段、岸进明显阶段和岸进速度强烈增加3个阶段,变化以向海推进为主,向陆后退较小。

第4题,海岸线位置变化是各种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是影响海岸线向陆后退的主导因素,如海水侵蚀、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均是使海岸线向陆后退,风暴潮等海洋灾害也会导致海岸线向陆后退;人为因素是海岸线向海推进的主导因素,人类围海养殖、港口码头修建、围海造地等用海项目的使用,加速海岸线向海推进。

2017全国高考必考点命题揭秘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向透析二 水平地带性 含解析

2017全国高考必考点命题揭秘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向透析二 水平地带性 含解析

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知识要点】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典型事例文字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主导因素:热量重要因素:水分太阳辐射(纬度位置)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低、高纬度地区明显非洲沿东经20°E经线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主导因素:水分重要因素:热量海陆分布(海陆位置)经线延伸,经度更替(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中纬度地区明显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高考真题】(2015·广东卷)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文献表述的地带性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而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而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故选A。

(2015·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答案】C【解析】(2015·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1题.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1。

高考地理 总复习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地理 总复习 1.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思维导悟 (一)了解命题意图 本题组以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 分布规律及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获取解题信息
(三)尝试自主解答 (1)A (2)D 【对点练习 2】→请完成 P109 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二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答案:(1)A (2)B
2.(2010·天津高考)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 图甲
图乙
(1)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考点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突破 1 个知识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
分布及说明
①大陆的低纬地区:热带雨林带→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域分异(纬度地带
②大陆的高纬地区:亚寒带针叶林 性)
带→极地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垂直 地带性)
掌握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掌握世 界某些区域内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 的非地带性分异
基础梳理 学案设计
学思结合 温故知新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含义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
① 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② 岩石圈物质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试题
5.磷高累积区是( A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6.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C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刷典题 把脉高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解析
第 1 题,读图据纬度判断,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A 项错;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晚于边缘,B 项错;该湖是构造 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不在山谷中,C 项错;北部的纬度较南部高, 所以封冻期长于南部,D 项对。第 2 题,贝加尔湖结冰时会释放出热量,使 湖区气温升高,A 项错;融冰时会吸收热量,使湖区气温降低,B 项错;由 于水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贝加尔湖会对湖区气温起到调节作用,即减小湖区 气温年较差,C 项对;冰层不能增加空气湿度,水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D 项错。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试题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6·高考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
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 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 5~6 题。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试题
考点三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2013·高考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
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源试题
C.石灰岩
D.变质岩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解析
第 3 题,根据材料,“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增 加大气中 CO2 浓度,起保温作用,A 项对。破坏臭氧层的气体是氟氯烃, 是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气体,B 项错。释放火山灰物质,削弱太阳辐射,与 大气增温关系不大,C 项错。释放巨量热能,对直接增加大气温度影响小, D 项错。第 4 题,图中 M 是通过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的岩石,应为沉积岩, 海相沉积形成的主要是石灰岩,C 项对。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形成都不 是在海洋环境中,A、B、D 项错误。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试题
(2016·江西师范大学附中期末)下图为澳大利亚局部地区不同植被类型 分布图。读图,回答 7~8 题。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试题
7.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植被,其分别对应( A )
A.荒漠、稀树草原、森林和疏林、红树林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试题
(2016·福建漳州市质检)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包括甲 烷、氨、硫化氢、水汽。震旦纪大冰期之后的寒武纪,火山大爆发改变了原 始大气成分,地球结束了“雪球”时代,原始生命出现。读碳循环示意图, 完成 3~4 题。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试题
3.“雪球”时代的结束,是因为寒武纪的火山大爆发能( A )
A.增加大气中 CO2 浓度,起保温作用 B.破坏臭氧层,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
C.释放火山灰物质,吸收地面辐射
D.释放巨量热能,直接增加大气温度
4.图中 M 应为( C )
A.花岗岩
B.玄武岩
刷典题 把脉
研考向 突破
抢高分 规范训

命题探 源
第 5 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刷典

高考 命题探

试题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5·高考四川卷)贝加尔湖湖面每年 1~5 月封冻,冰厚可达 90 厘米。
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 1~2 题。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试题
1.贝加尔湖( D )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C )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B.稀树草原、森林和疏林、荒漠、红树林
C.荒漠、森林和疏林、稀树草原、红树林
D.森林和疏林、荒漠、红树林、稀树草原
8.与③类植被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B )
A.赤道低压带
B.西北风
C.暖流
D.副高
刷典题 把脉高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解析
由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①地位于信风带大陆的西岸, 由于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干燥少雨,形成荒漠;②地夏季受赤道低压的控 制,冬季受信风控制,形成干湿两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是稀树草 原;③地位于赤道以南,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 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 量水汽,形成降水,因此发育为森林和疏林;④地位于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热量充足,有沿海滩涂,分布红树林。

研考向 突破高

抢高分 规范训

高考 命题探

解析
第 5 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 4 000 米左右,四川西部某山地海 拔 4 000 米高的位置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常绿阔叶林带为四川山地的 基带自然带,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 带、高山冰雪带等。第 6 题,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提示“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土壤含水量 低不利于磷的积累,大气温度低有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有利于磷 的积累;山坡 2 000~3 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山坡 2 000~3 000 米处生物生产量应高于海拔 4 000 米附近磷高累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