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理论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设计理论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温度波动受室外热量影响的幅度越小,材料的热稳定性 越好。
蓄热系数取决于导热系数、比热、密度 及热流波动的周期。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分区名称
分 主要指标
严寒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 C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C
区指 标
辅助指标 日平均温度≤5 C的天数
建筑设计理论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的各个物理要素的 总和,它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部分内容。
建筑物理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和 建筑人文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向自然环境索 取更多的能源,并向环境排放更多的废弃物和无序能量,这就可 能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a、稳定传热
室内外空气温度都不随时间变化,通过维护结
构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
单层平壁导热:
条件:厚度为d,且宽高尺寸比厚度大得多
(即进行一维传热),设内、外表面温度为T i,T e
均不随时间变化(稳定传热)。
1、公式:
QTi TeF
d
Q ——— 总导热量,J或(w·h)
F ———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平壁的表面积,㎡
和对流辐射向室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潜热) 10、致冷设备吸热。
热环境舒适的条件:1+2+3+4+5=6+7+8+9+10 即热能平衡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对流 辐射
吸热
对流 辐射

建筑物理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11

建筑物理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11

的辐射反射系数很大,波长6 μm以上的辐射反射系数又很小,
接近黑色表面。这种现象对建筑表面颜色和材料的选用有一定
的影响。
32
2.4.4)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全辐射力:
黑体不但能将一切波长的外来辐射完全吸 收,也能向外发射一切波长的辐射。在单位表 面积、单位时间以全波段(波长λ=0~∞) 向半球空间辐射的全部能量,称为黑体的全辐 射力。
导热系数: 其物理意义:在稳定传
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 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 1℃时,在一小时内通 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导热系数大,表明材 料的导热能力强。
13
导热系数( λ )
各种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的导热系数数值范围和性质有所不同 ,它还与当时的压力、温度、密度、含湿量有关。可查书后附表
流体与流体之间、流体与固体之间发生相对位 移时所产生的热量交换现象。 导热:
同一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 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转移的现象。
5
•太阳辐射照射的热量, 有20~30%被反射
• 暖气片辐射热,与空气接触 传热,被加热的空气变轻产生 对流,通过对流将热量传向室 内各处。
15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b)湿度的影响 各种材料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后,材料总会吸收一些
水分,材料受潮后,由于孔隙中有了水分,增加了水 蒸气扩散的传热量,还增加了毛细孔中液态水分所传 导的热量,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58 W/(m ·K)、 2.33, W/(m ·K)都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0.03 W/(m ·K) ),因此水或冰取代孔隙中 的空气必然使其导热系数加大。
对流换热系数, 见P18公式
25

建筑知识:建筑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建筑知识:建筑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建筑知识:建筑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建筑物理学是建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目的是研究建筑物的物理特性和行为,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建筑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物的热、声、光、湿气等方面,以下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热学建筑物的热学是指热量的传递、保留和分配等,与建筑物的热性能有关。

建筑物表面的热特性是衡量一座建筑物热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建筑物的热性能可以通过建筑外壳的绝缘材料来优化。

声学建筑物的声学研究涉及声波在材料和空气中传播的物理过程。

建筑单位的声学特性是系统的重要方面。

建筑物内部声学的表现无论是传播还是隔音的方面,都与建筑的建材与建造等方面的决定性关系。

光学建筑物的光学性能是指室内和室外的光学环境,以及如何通过天窗、双层玻璃等设计以改善环境。

建筑物的窗户设计可允许进入光线,在室内产生相应的影响。

建筑物内的照明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湿气建筑物的潮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建筑物内部的潮湿度通常会影响建筑物的木材和墙体材料,导致它们变脆和腐烂。

水分还会促进霉菌和细菌的生长。

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建筑物理学是门非常重要的目标科学,它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它是一个多领域、跨学科的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机器学习等学科。

总而言之,建筑物理学对于设计师、建筑师和工程师来说,其主要任务是为建筑物提供更好的物理性能,在同时考量室内舒适度、功能、美感等不同因素下设计。

这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必须结合建筑现实情况与科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以保证每个项目的实现。

房屋建筑学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房屋建筑学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采光均匀度 2)眩光
2.2.2 建筑采光设计
1、被动式采光设计 1)侧窗 2)天窗:矩形天窗、平天窗、锯齿形天窗等
2、主动式采光设计 反射镜面、导光管、光导纤维、光伏发电照明
2.3 建筑声环境
2.3.1 吸声材料与吸声构造
1、多孔吸声材料 2、薄板、薄膜吸声 3、空腔共振吸声 4、空间吸声体 5、可变吸声体
1、室内化学污染 2、室内微生物污染 3、室内放射性污染
2.4.3 室内空气质量原则 2.4.4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
1、污染源旳控制 2、室内通风换气 3、采用空气净化装置 4、植物净化
2.5 绿色建筑概论
2.5.1 绿色建筑概念
1、绿色建筑背景 2、绿色建筑旳概念与特征
1)节省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2)设计结合气候 3)材料旳循环利用 4)尊重使用者 5)整体旳设计观
2.5.2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2.5.3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简介
1、与自然环境共生旳设计策略 2、建筑节能及环境新技术旳应用 3、全寿命周期策略 4、舒适健康旳室内环境 5、融入历史与地域旳人文环境
2.1.4 建筑防热设计
1、维护构造隔热设计 屋顶隔热、外墙隔热
2、自然通风设计 自由式、错列式、斜列式布局
3、窗口遮阳设计 绿化与构件遮阳、外遮阳、内遮阳
2.1.5 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2、主动式太阳能建筑 3、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2.2 建筑光环境
2.2.1 采光设计原则
2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1 建筑热环境
2.1.1 建筑热环境基础
1、建筑传热学基础 1)稳定传热:建筑保温设计旳基础 2)非稳定传热:建筑防热设计旳基础 室外综合温度、热惰性指标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 的各个物理要素的总和,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 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部分内容。创造舒适的建 筑物理环境是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利用适宜的 手段和方法,来创造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不仅 关系到人的舒适性要求,还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 资源的消耗,进而影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影响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Δ P2
(- ) (+) (-
h2
h1
A t 0
A
H
t
1
1
Δ P1
(+)
图2-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当风吹向建筑物时, 在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屋顶,两侧及背风面形 成负压区。如果建筑物上设有开口,气流就会从 正压区流入室内,再经室内流向负压区。
2
Δ P2(- ) (+) (- Nhomakorabea (- )
ac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通常取ac=19.0W/(㎡· K)。
室外综合温度是一个假想温度,可用它来 表征建筑室外热作用的强弱。 Tsa是随时间变化 的,建筑各个朝向的tsa不同。在我国总纬度地区 夏季建筑物各个朝向tsa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水平面 >东西向>南向>北向。这表明,夏季建筑物防热 设计应优先考虑屋顶防热和防东、西晒。 (B)热惰性指标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 动衰减快慢的程度。热惰性指标D=ΣRS,式中R 为材料层的热阻,S为材料层的蓄热系数,其值 为 0.51 C D值越大,温度波在围护结构中衰 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为了抵抗室 外热作用的波动,要求外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热 惰性指标。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为了使建筑设计能够 较好适应气候,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提出了建筑热工 分区的概念。具体分区和设计要求见表2-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表2-1

建筑物理与环境

建筑物理与环境

建筑物理与环境建筑物理与环境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建筑物在保证舒适、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建筑物理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物理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中的热、湿、气流、声学、光学等物理问题的科学,它通过分析建筑结构、材料及其环境之间的热力学、空气动力学、声学和光学过程,从而实现建筑物在物理环境中的优化设计。

环境是指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

建筑物理和环境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建筑物理的研究成果能够影响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和采光环境等方面,而环境因素也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和效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热学热学是建筑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建筑物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问题。

建筑物的热学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消耗。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隔热、保温和通风等措施,可以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建筑物中光的传播、分布和利用的学科。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室内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并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视觉环境。

3.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在建筑物中的传播、衰减和反射等问题的学科。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物内部的声环境质量。

4. 湿学湿学是研究建筑物中湿气传输和控制的学科。

通过合理的湿学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内的湿度和通风状况符合人体舒适的要求,防止湿气对建筑物结构和室内环境的损害。

三、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合理的建筑物理分析和模拟,可以对建筑物的热、湿、声、光等物理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给建筑师、工程师和设计者,以实现节能减排和优化建筑环境的目标。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课件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课件

比较分析
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或不同建筑类型 的比较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 筑环境的品质。
06
建筑物理环境与绿 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 适应性等方面,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特点
建筑声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建筑设计阶段的考虑
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外形和结构,以减少室外噪声的干扰 。同时,还需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形状、大小和布局,以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声环 境。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不同的建筑材料对声音的传播和吸收效果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应选择具有良好 隔音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厚重的墙体、双层玻璃和隔音毡等。此外,还可以通过 在室内设置吸音材料和反射板等措施来改善室内声环境。
空间大小与形状
采光与通风
建筑空间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到人们在 其中的活动范围和舒适度。
采光和通风是建筑物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它们可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呼吸健康。
温度与湿度
噪声与振动
温度和湿度对于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 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 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
02
建筑热环境
热环境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定义
热环境是指人类活动所处 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 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 因素。
分类
根据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和 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类型 。
影响因素
热环境受到地理位置、气 候条件、海拔高度、大气 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房屋建筑学第2节

房屋建筑学第2节

二、自然通风设计
(一)热压和风压
当较重的冷空气从 进风口进入室内后,吸 收了室内的热量后变成 较轻的热空气上升从出 风口排出室外,不断流 入的冷空气在室内被加 热后从建筑物的上部出 风口排出就形成了室内 自然通风,称为热压通 风。
p2
2
A
中和面
h2
t0
H h1
ti
A
1
p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根据流体力学 原理,当风吹向建 筑物时,在迎风面 上形成正压区,在 屋顶、两侧及背风 面形成负压区。
房屋建筑学
第2章
第2章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物理学是研究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学科。
建筑物理学是研究外界环境的运动过程对建筑 产生的影响,进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外界环境的物理要素为热、声、光的运动过程。
建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热、声、光等物理运 动过程对建筑和人体产生的影响。
建筑物理学是设计和建造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 需要的建筑的基本理论。
复合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和承重层复合而成。复合结构按保 温层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内保温(保温层在室内一侧),外保温 (保温层在室外一侧)和中间保温(保温层夹在中间)三种。
外保温的优点较多: ① 减小热桥处的热损失。 ② 有利于防止保温层内部产生凝结水。 ③ 房间的热稳定性好。 ④ 降低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的温度应力起伏。 ⑤ 有利于旧房节能改造。
遮阳对夏季室内温度的影响
(三)内遮阳
窗帘、卷帘、百叶、活动百叶都可以起到内部遮阳 的功效,内遮阳的效果不如外遮阳好,但内遮阳调节灵活, 使用方便,内遮阳还可控制眩光,提高私密性,有保温及 装饰功能。
一、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一)屋顶隔热
建筑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的重点是屋顶。

房屋建筑学教案第1-10章

房屋建筑学教案第1-10章

第1章绪论教研室:土木教研室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授课专业及班次2007级土木工程专业授课内容绪论授课方式及学时讲授 2课时目的要求对民用建筑的设计与构成形成基本认识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难点: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1)建筑发展概况(2)建筑的构成要素与建筑方针(3)建筑的分类和分级(4)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5)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教具多媒体参考资料(1)刘建荣编.《房屋建筑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2)赵研主编.《房屋建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2(3)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人们在其内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是指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桥梁、城墙、堤坝等。

§1.1 建筑发展概况原始社会:树棚、石多哥坦波曼族埃及.金字塔(奴隶社会)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封建社会)悉尼歌剧院(当代建筑,百花齐放)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适应性强,灵活性大;向上、下延伸发展;关心人,注意建筑环境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有鲜明的个性§1.2 建筑的构成要素与建筑方针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物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1.2.1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功能(适用性)物质技术条件(物质性)建筑形象(审美性)§1.3 建筑的分类和分级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1.3.1 建筑的分类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按规模大小分类:大量性和大型性建筑按结构类型分类: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混凝土板墙结构、特种结构按建筑层数分类: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低高层、中高层、高高层、超高层)1.3.2 民用建筑使用年限与耐火等级耐久等级:一级(100年以上)、二级(50~100年)、三级(25~50年)、四级(15年以下)耐火等级:多层建筑分四级,高层建筑分二级。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为木结构,外墙底部用砖体砌筑,上部为木质预制墙
板。木质窗与墙体及窗棂间都进行了密封处理,外墙、屋 顶和首层地面均设保温层, 建筑外墙和屋顶的热传导系
数均较小,分别为0.20 w/m.k、0.14 w/m.k,底层地 面为0.30 w/m.k。
据预测此建筑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与1997年常规的同 类建筑比较,节电为29% ,节水30%,CO2排放减少36 %,垃圾减少30 %(汽车共享未计在内)。设计者认为 ,这是把生态和公益住宅相结合的好例子,它的节能和环
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主要包 括建筑保温、建筑 防潮、建筑防热、 建筑中太阳能利用 等方面。
1.1 建筑热环境基 础
(1)热传递的基本 方式
热传导——物体内 部高温处的分子向 低温处的分子连续 不断地传送热能的 过程
三种传热的基 本方式,在建 筑外围护结构 传热的过程中 表现为:其某 个表面首先通 过与附近空气 之间的对流与 导热以及与周 围其他表面之 间的辐射传热
公寓建成一座生态 的低能耗的建筑并
•一层平面
•鸟瞰图
•太阳能光电系统与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屋顶与外墙构造
建筑屋顶的西南分别装置两片 太阳能光电板,可供电能5.94 kw和4.32 kw,为住户提供部 分生活用电。屋顶的东南部分 则装置30 m2的太阳能集热器 为住户提供热水。
雨水和废水的利用在此例中也 得到了精心的设计。屋面的雨 水分别被收集入可渗漏的浅水 池和蓄水池。前者可为儿童提 供嬉水场所,后者则通过管道 接向洗衣机等作水源使用,并 为花园提供灌溉用水。由洗衣 机、淋浴和浴盆排放的“灰”水也 被收集于另一个蓄水池再导入 一个30 m2的芦苇洼进行自然 净化,然后进入收集井最终成 为抽水马桶冲洗水源。

建筑物理环境 课件

建筑物理环境 课件
由明到暗 ~ 5’ / 35’
电影院 酒吧间 隧道口
8. 建筑光环境控制 – 采光与照明
最低/平均 > 0.7
立体造型 / 材料质感
绘画 / 容貌 / 菜肴
30°内弱对比
全视野无眩光
照度数值 对象尺寸
均匀度 防眩光 方向性 显色性 环境比
数量 质量
指标 规定
各种 工作面
工作 照明
主题造型需暗衬 冷暖强弱层次分 布局对位合整体 透光泛光结构明 古典细部宜匀照 间接晕光情调生 背景杂陈艳光补 平衡日光塑中心
建筑物理环境
精选版课件
课程定位
政策 法规
技术
建筑
经济
设计
精神 诉求
行为 模式
物质 功能
活动 尺度
人体 工学
舒适 度
环境 心理
物理 环境
课程内容
建筑 热工
建筑 光学
建筑 声学
热工 建筑 建筑 基础 保温 防潮
综合 建筑 建筑 措施 防热 日照
光学 光源 环境 基础 灯具 照明
天然 工作 景观 采光 照明 照明
窗上部设反光板 折光 / 扩散玻璃
指标 不定
艺术法则 操作指南
环境 照明
空间 界面
普适性 / 方向性 衰减快 / 不均匀 纵向均匀补偿
侧窗
采光
亮度 均匀
灯具 保障 布置 距高比
灯具 宽配光 选择 间接型
与工作照明显著差异
亮度 变化
主次 层次
效果 模式
开敞感 ~ 近中等/边明亮→扩散外向/舒展 透明感 ~ 泛光/高亮/边界虚化→结构消解 私密感 ~ 中暗/边亮→洞观窥探 舞台感 ~ 近明亮/边中等→张扬表现 轻松感 ~ 整体低亮/柔晕无眩→雅静/舒适 活力感 ~ 工照高亮均匀/边墙变化→平衡/活跃 恐怖感 ~ 中亮边暗/ 外泄光影扭曲→变异

二建建筑工程课程讲义:物理环境、结构抗震

二建建筑工程课程讲义:物理环境、结构抗震

二建建筑工程课程讲义:物理环境、结构抗震2A311012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一、室内光环境(三)人工照明光源的选择: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1)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2)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3)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4)图书馆存放或阅读珍贵资料的场所,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和蓝光等短波辐射的光源.(5)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显示屏等工作区域,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在顶棚上的灯具不宜设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宜设在工作区的两侧,并使灯具的长轴方向与水平视线相平行.例:下列场所中,()宜采用混合光源.A.开关频繁B.要求瞬时启动C.连续调光D.有高速运转物体答案:D解析: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例: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显示屏等工作区域照明设计应考虑().A.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B.设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C.不宜设在工作区的两侧D.长轴方向与水平视线相垂直答案:A解析: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显示屏等工作区域,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二、室内声环境(二)噪声1.室内允许噪声级空气声隔声评价量:分隔卧室、起居室的分户墙与楼板:>45dB分隔住宅和非居住建筑的楼板:>51dB2.噪声控制对于结构整体性较强的民用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部件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应采取隔声、隔振和吸声的措施,并应对设备和管道采取减振、消声处理.平面布置中,不宜将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设在主要用房的直接上层或贴邻布置,当其设在同一楼层时,应分区布置;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内设置吊顶时,应将隔墙砌至梁、板底面;采用轻质隔墙时,其隔声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例:起居室内允许噪声级为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dB.A.37B.40C.42D.45答案:D解析:起居室(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 .(二)围护结构保温层的设置1.围护结构外保温相对其他类型保温做法的特点间歇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内保温;连续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外保温.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最好.3.防结露与隔热冬季外墙表面防冷凝:要使外墙内表面附近的气流畅通;降低室内湿度,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防止夏季结露的方法:将地板架空、通风,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装饰室内墙面和地面.隔热的方法:外表面采用浅色处理,增设墙面遮阳以及绿化;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例:建筑物高度相同、面积相等时,耗热量比值最小的平面形式是().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D.L型答案:C解析: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例:围护结构保温层的位置对建筑热工环境影响很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外保温可降低墙或屋顶温度应力的起伏,可减少防水层的破坏B.内保温外墙与楼板连接等处产生热桥,保温材料有可能在冬季受潮C.间歇使用空调的房问采用外保温;连续使用空调的房间采用内保温D.旧房改造为了节约能源而提高旧房的保温性能时,内保温的效果最好E.外保温对结构及房屋的热稳定性和减少保温层内部水蒸气凝结有利答案:ABE解析:间歇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内保温;连续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外保温.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最好.2A311013 建筑抗震构造要求一、结构抗震相关知识1.抗震设防基本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二、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一)梁的抗震构造要求1.梁的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2.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二)柱的抗震构造要求2. 柱纵向钢筋配置规定(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压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 .(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3. 柱箍筋配置要求:柱的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柱面高度( 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 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例:关于非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同部位震害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柱的震害轻于梁B.柱顶震害轻于柱底C.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D.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E.填充墙处是震害发生的严重部位之一答案:CDE解析: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例:按照抗震要求,柱的箍筋加密范围的规定正确的是(). A.柱端为柱净高的1/6B.底层柱的下端不大于柱净高的1/3C.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D.剪跨比大于2的柱取全高答案:C解析:柱端,取柱面高度( 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取全高.三、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多层砌体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一)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构造要求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连接.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7.1. 2 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两倍层高;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2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 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二)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构造要求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2.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三)楼梯间构造要求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4.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通长钢筋和Ф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Ф4点焊网片.(四)多层小砌块房屋的芯柱构造要求(1)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4)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5)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例:多层砌体房屋的地震破坏部位主要是().B.圈梁C.楼板D.墙身答案:D解析: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例:下列多层砖砌体房屋楼梯间构造要求不正确的是(). A.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B.8度地震设防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C.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楼梯D.6度及以下地震设防时方可采用无筋砖砌栏板答案:D解析: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例:多层砖砌体房屋突出屋顶的(),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A.楼梯间C.烟道D.通风道E.垃圾管道答案:AB解析: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5.建筑物理环境

5.建筑物理环境

2)建筑保温

建筑保温设计的主要内容:
① 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 ② 外门、外窗的保温设计 ③ 地面的保温设计
④ 特殊部位的保温设计
5.1.2 建筑热环境控制

建筑保温设计
底层地面的局部

建筑保温设计
外墙角的局部保温

建筑保温设计
屋顶与外墙交角保温
5.1.2 建筑热环境控制
3)建筑防热

热气候有干热和湿热之分。
第五章
建筑物理环境
本章学习内容
1.建筑热环境 2.建筑光环境
3.建筑声环境
概述
建筑物理环境是建筑技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理环境的主要内容:

建筑热环境
室内外热环境、日照、保温防热、防潮

建筑光环境
天然采光、建筑照明

建筑声环境
噪声控制、室内音质设计

建筑与物理环境的关系
5.1 建筑热环境
4)厅堂的电声系统设计
① 电声系统的设计要求 ② 电声系统的布置方式 ③ 厅堂的建筑处理
热辐射光源, 如白炽灯、卤钨灯
1)电光源



气体放电光源,如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钠灯
固体发光光源,如LED 灯具的光特性指标 配光曲线、遮光角、灯具效率
2)照明灯具

5.2.2 建筑照明
3)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照明方式 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照明种类 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
5.2.2 建筑照明
4)室内工作照明设计

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 确定照明标准 光源和灯具的选择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心砖3、水泥砂浆热桥
外侧70粘土砖,50聚苯

1、充气石膏板2、空气 50 320
层3、粘土空心砖墙4、
水泥砂浆热桥外侧40聚
苯板
同上
100 370
1、石灰砂浆2、粘土空心 50 370
砖3、岩面或玻璃棉板4、
空气层5、GRC外挂板
同上
100 420
热惰性 指标
5.5
4.23
5.01 4.4 5.23
复习思考题
1、解释光通量、照度、发光强度、亮度的 含义及单位。
2、采光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3、采光系数是什么含义? 4、天窗采光设计中哪一种采光效率最高,
要注意什么问题。 5、主动采光设计有什么作用?有哪几种? 6、采光等级分为几级?一般住宅属于几级
2.3 建筑声环境
? 6、屋顶隔热有什么措施? 7、什么叫热压通风? 8、什么叫主动式太阳能热利用?
2.2 建筑光环境
1、基本光度单位: 光通量Φ:表示光源发出的光能的多少。单位
为lm(流明)。 照度E: 表示照射到单位面积上光通量的多少。
单位为lx(勒克斯)。 发光强度I: 是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单位为Cd (
料如矿棉、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 等
2、非稳定传热
夏天,室内外空气温度都随时间变化,通过维 护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非稳定传热。非稳定传 热计算是建筑防热设计的基础,也是夏热冬冷 和夏热冬热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
(A)室外综合温度,是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 射当量之和:
t sa
te
ρ I ae
室外综合温度可用它来表征建筑室外热作 用的强弱,tsa是随时间变化的,建筑各 个朝向的Tsa不同。

二建《建筑工程实务》知识考点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二建《建筑工程实务》知识考点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

二建《建筑工程实务》知识考点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二建《建筑工程实务》知识考点-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二建考试想要通过,必须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行!室内光有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需要获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间的窗洞开口宽度不应小于0.60m。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天然采光。

主要分为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

见表1—3。

(1)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2)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

(3)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

工作场所内安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的5%;备用照明(不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的照度不宜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

(4)图书馆存放或阅读珍贵资料的场所,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和蓝光等短波辐射的光源。

(5)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显示屏等工作区域,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在顶棚上的灯具不宜设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宜设在工作区的两侧,并使灯具的长轴方向与水平视线相平行。

3.自然通风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公共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1.建筑材料的吸声种类(1)多孔吸声材料:麻棉毛毡、玻璃棉、岩棉、矿棉等,主要吸中高频声。

(2)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的各类板材,都可作为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在其结构共振频率附近有较大的吸收。

(3)薄膜吸声结构:皮革、人造革、塑料薄膜等材料,具有不透气、柔软、受张拉时有弹性等特性,吸收其共振频率200~1000Hz附近的声能。

(4)薄板吸声结构:各类板材同定在框架上,连同板后的封闭空气层,构成振动系统,吸收其共振频率80~300Hz附近的声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12
2.4 建筑空气质量
2.4.1 室内空气质量概念 2.4.2 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室内化学污染 2、室内微生物污染
3、室内放射性污染
整理ppt
13
2.4.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2.4.4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
1、污染源的控制 2、室内通风换气 3、采用空气净化装置 4、植物净化
整理ppt
3
2、建筑维护结构保温设计 1)最小传热阻 2)维护结构主体部位保温构造: 单一材料结构、复合保温结构 3)维护结构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 a、窗户的保温 b、热桥保温 c、其他异常部位保温
整理ppt
4
2.1.3 建筑防潮设计
1、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判断 2、维护结构表面结露的防止和控制 3、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防止和控制
7
2.2 建筑光环境
2.2.1 采光设计标准
1、基本光度单位 2、采光标准
1)采光均匀度 2)眩光
整理ppt
8
2.2.2 建筑采光设计
1、被动式采光设计 1)侧窗 2)天窗:矩形天窗、平天窗、锯齿形天窗等
2、主动式采光设计 反射镜面、导光管、光导纤维、光伏发电照明
整理ppt
9
2.3 建筑声环境
2.3.1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
1、多孔吸声材料 2、薄板、薄膜吸声 3、空腔共振吸声 4、空间吸声体 5、可变吸声体
整理ppt
10
2.3.2 噪声控制
1、噪声的危害与评价 2、居住区交通干道噪声控制 3、建筑室内噪声控制 4、隔振设计
整理ppt
11
2.3.3 室内音质设计
1、厅堂音质评价指标 2、厅堂音质设计策略 3、混响时间设计 4、扩声设计
2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整理ppt
1
2.1 建筑热环境
2.1.1 建筑热环境基础
1、建筑传热学基础 1)稳定传热:建筑保温设计的基础 2)非稳定传热:建筑防热设计的基础 室外综合温度、热惰性指标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整理ppt
2
2.1.2 建筑保温设计
1、建筑保温的综合处理措施 1)控制体形系数 2)合理布置建筑朝向 3)防止冷风渗透 4)合理选择窗墙面积比
整理ppt
14
2.5 绿色建筑概论
2.5.1 绿色建筑概念
1、绿色建筑背景
2、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征
1)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2)设计结合气候
3)材料的循环利用
4)尊重使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2.5.3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简介
1、与自然环境共生的设计策略 2、建筑节能及环境新技术的应用 3、全寿命周期策略 4、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整理ppt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整理ppt
5
2.1.4 建筑防热设计
1、维护结构隔热设计 屋顶隔热、外墙隔热
2、自然通风设计 自由式、错列式、斜列式布局
3、窗口遮阳设计 绿化与构件遮阳、外遮阳、内遮阳
整理ppt
6
2.1.5 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2、主动式太阳能建筑 3、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整理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