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 美学概论(第三版)
美学概论(1)PPT课件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绪论
• 美学概论这门课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个是艺术,一个则是审美经验。
• 但这门课程并非专门去研究某件艺术作 品。对于某件艺术作品的分析在这门课程 中只是作为说明某些美学原理的例证而存 在的。所以,这门课程也就具有了两个特 征:一个是概括性,一个则是普遍性。
•
27
美国人最喜欢的画
28
28
美国人最不喜欢的画
29
29
中国人最喜欢的画
30
30
中国人最不喜欢的画
31
31
俄罗斯人最喜欢的画
32
32
俄 罗 斯 人 最 不 喜 欢 的 画
33
33
乌克兰人最喜欢的画
34
34
乌 克 兰 人 最 不 喜 欢 的 画
35
35
冰岛人最喜欢的画
36
36
冰岛人最不喜欢的画
珍视和推崇,而假恶丑则被人们所唾弃和 鄙薄。但是,在艺术的王国里,偏偏有那 么一些艺术家喜欢以丑的形象来表达自我。 在他们看来,丑的东西反而比美的东西更 具有价值,也更值得珍爱。这究竟是为什 么?
19
20
21
• 实例之五:现代艺术 中的新现象。
• Andres Serrano. • Piss Christ (1987 )
11
• 诚如尼采所言,生命力衰退的东西往往都是丑 陋的。所以,鲁迅才欣赏凶猛的豹子和晓勇的雄 鹰。我们把运动员的身材称为“健美”的,就是 因为美和生命力的这一关系。
美学概论 课件
绪论1.美学意识2.美学思想3.美学学科(理论)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1.哲学,科学,宗教,美学2.马克思主义美学一美学研究的对象1.美学的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美学中的具体表现。
2.美学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客观现实的美和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反映,揭示审美活动的普遍规律。
3.审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主观反映。
4.美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来研究其本质和一般规律。
5.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的审美意识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对于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同样是对客观世界的审美反映。
6.社会实践在客观方面产生了客观世界的美,在主观方面产生了人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意识,艺术则是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表现。
7.美学的研究对象:(1)从客观方面研究审美对象,阐明美的本质和根源,研究美丑的矛盾发展,美的各种存在形态以及崇高、滑稽、悲剧、喜剧等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
(2)从主观方面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反映的审美意识,阐明它的本质、反映形式的特征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3)研究作为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表现的艺术,阐明艺术的本质、内容与形式、种类,以及艺术创造活动的规律性和作为这种创造成品的反映、评价的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问题。
二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第一章审美对象审美对象: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
审美对象是指各种美的对象,也就是广义的美,它包括现实美、艺术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滑稽)等等形态。
审美对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第一节美的本质1.什么是美的东西与美是什么性质2.唯心主义总是把美归结为精神的产物(或者是主观的愉快,或者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等),而唯物主义者却肯定美的客观性,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
美学概论
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二)
3、美感的丰富与发展
A、美感的领域的扩大和审美观念的丰富:原来对人来说一些疏远的、可怕 的自然现象,如荒芜人烟的大漠、波涛汹涌的海洋、冰封雪盖的极地、 惊心动魄的火山爆发,都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 B、审美感受的细化和深入:从比德到畅神显示了美感的深入好纯粹;20世 纪的反传统倾向,既刷新了人类的审美趣味、审美感受,也提高了人们 的审美能力。 C、美感的差异性和共性:美感的时代性,不同社会环境,生活经历、生活 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取向,不同的审美感受; 美感的民族性,审美意识的民族差异,尤其是艺术的民族性,使得这个 世界的审美活动丰富多彩;美感的个体性,先天的生理素质、神经类型、 气质禀赋各不相同,后天的社会生活经历、文化修养、职业习惯、审美 活动的形形色色,造成个人的审美感受、审美取向和审美趣味的差异。 美感的共性 ,a人同此心,心同此理;b、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某种 普遍性、共同性、延续性;c、形式美具有共同性。
美的本质(二)
3、劳动创造美:
A、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自然按照人际所到的自然、认识的自然、有所改造的自然、 人造自然、人体自身的自然等次序,按照其人化的不同水平进入人的观照范围, 成为人的精神把握的对象,进而成为美的事物。 B、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人通过劳 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发展了感官的特长:概括性(理论家)、联系性 (通感)、情感性(情感舒展与投射)、创造性(远距离欣赏) C、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主体通过劳动把本质力量投射、确证在对象中, 客体在劳动中不断唤醒着“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人在劳动中直观自身。
第一章 美论
美论:是对美学“元范畴”的研究,即美的事物美之为
教学课件 美学概论(第三版)
五、康德对美学学科的界定
康德(1724—1804)是德国18世纪最伟大的哲 学家、美学家。他是西方近代哲学理论课题的规 范者,是近代学术范式的奠定者,其地位相当于 亚里士多德。因此,要学习康德以后的人文学科, 就必须懂得康德,以康德为起点。
“趣味判断”是一种不关利害的判断。
第一
一、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
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 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这并不是说, 人的感性方面和理性方面天然便是对立和分裂的。其实,在审美活动中,人就 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出现的。我们在审美活动中感到愉快、自由,就是因为我 们在审美活动中是一个完整的、自由和谐的人,表现着我们自己。
…………
导读烛光
学习目的
主要学习美学这门学科是怎 样形成的,美学学科在学科划 分中的依据是什么,它的性质 是什么,它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研究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方 法,以及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美 学。
一句话,树立美学作为一门 学科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
分清感受美和研究美之间 的区别,重点掌握美学学科 划分的原则、美学研究的基 本问题、美学学科的性质和 研究美学的方法。
四
鲍姆嘉通对 “美学”的 设定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14—1762)对诗性活动领域的分析,不是返回到历史 的起源处,而是纯粹对人的心智的逻辑分析。他在1735年发表了论文《关于诗 的哲学沉思录》,首次提出了建立一门特殊学科——“美学”的设想。1750年, 他出版了以“美学”(aesthetics)命名的书,从此开启了美学的学科史。
(四)主张美学就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
(一)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
美学概论课件三3丑与荒诞
第一幕开始时正值黄昏时分,在一条荒凉的乡间小路旁 有一颗光秃秃的树,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 米尔正在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一边说着语无 伦次的废话,一边做着机械无聊的动作。等了多时, 戈多没有来,却来了陌生人波卓和他的仆人幸运儿。 波卓在他们面前大吃大喝,大发议论,肆意嘲弄和折 磨幸运儿,然后用绳子牵着幸运儿要到奴隶市场去卖 掉。两个流浪汉又在继续等待,戈多还是没有来,但 来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他们说:戈多今天晚上不来 了,明天晚上准来。此时,夜幕降临,第一幕结束。
格里高尔死后,使萨姆沙一家如释重 负,大家沐浴着三月的春风,一身轻松出 外郊游去了。
总之,格里高尔在“累人的差事”和 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完全失掉了自我。他 想找回生活的乐趣、自我的价值,但彻底 失败了,变成了一只人人恐惧、厌恶的大 甲虫。
《变形记》为我们揭示了审丑的审美活动的基
本性质:
在一种被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所高压下的社会 中,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 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 人。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也是一种象征,象征 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在金钱和 私利面前,小说表现了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异 化,人变成甲虫,本性也变了,从挣钱还清父债、 争取独立自由变为安于甲虫生活的自轻自贱;以 妹妹为代表的亲人异化,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 成冷酷。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的异化来反映制度 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格里高尔在父亲的公司破产、全家处 于困顿的境况下,去当旅行推销员,挑起 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在家里是受到尊重 和爱戴的。当一个人被人依赖时,他与别 人的关系自然会处于正常状态。但格里高 尔一朝成了大甲虫,父子关系、母子关系、 兄妹关系突然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显示 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 的可怕图景,亲情、伦理之情荡然无存。
美学概论PPT课件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 研究现实美
自然美 天体宇宙、山水风光、朝霞彩虹、 花草虫鱼
社会美 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15
❖ 研究艺术美
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 关系的最高形式。
❖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和 想象等等 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
12
❖ 德国的古典美学
康德 1790年出版《判断力批判》,研究了人 的情感和人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美的鉴赏问题。
黑格尔美学 第一,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第二,着眼于宏观研究; 第三,善于结合艺术作品进行美学分析; 第四,运用辩证法对美学进行研究。
13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观 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上; 坚持了科学方法论原则
❖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 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
❖ 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1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与确立
❖ 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确立的奠基人
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 第一次使用 “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正式出版美学专 著,初步确立了美学 的对象和任务。
16
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1.美学和哲学
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 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
17
❖ 2. 美学与伦理学 区别:对象不同 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 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
③ 从主客观相互作用上探讨美的本质 例:“对应同构说”即客观对象的形式与
美学概论讲义第X章第二节23页PPT
第
二
第节
X
章
绘 画
艺
术
绘画:自然的孙儿和上帝的家属。
绘画艺术主要通过色彩、光线、明暗的变化来描 绘形象、反映生活的诉诸视觉的造型艺术。以其视觉 艺术形象去感染人、陶冶人,对人的思想感情发生影 响,实现它的美育功能。
X.2.1
一、培养人们视觉上的审美敏感
第
二
第节
X
章
绘 画
艺
术
人们对一幅画欣赏,完全通过视觉感官对艺术 形象的整体知觉。具备正常的视觉感官,是进行绘 画创造和欣赏的先决条件。
X.2.10
一、培养人们视觉上的审美敏感
第
二
第节
X
章
绘 画
艺
术
这就说明,人们对线条、色彩和构图所包含的情 感意味的感知和体味,与主体的天赋条件和经验联想 有关,但是,如果不经过正确的有关这些形式美的教 育,是难以发挥其潜力,变得敏锐和精确,相反,却 变得陌生、“看不懂”了。
只有通过经常性的绘画欣赏活动,或者直接参与 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人们就有可能把自己对于这些 视觉审美形式的感受,逐渐地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能 力,特别是现代派艺术正如现代社会变化迅猛一样, 其形式日新月异,如果没有持续地、长期地与其保持 一定的联系和接触,即使对于古典艺术比较熟悉的 人,也许也会对它们看不懂了。
……
X.2.9
一、培养人们视觉上的审美敏感
第
二
第节
X
章
绘 画
艺
术
在整个外形看,有的显稳定又合理,有的则粗心 大意而走样;有的图形显得精密,有的则显得粗糙; 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胖大,有的苗条。
美学概论ppt
五Hale Waihona Puke 美学与其他学科1、美学与哲学 2、美学与文艺 3、美学与心理学 4、美学与历史学、考古学 5、美学与社会学和人类学 6、美学与语言学 7、美学与自然科学
重要书目: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 版 《诗学》亚里士多德著 商务印书馆 1962年版 《判断力的批判》康德著 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美学》黑格尔著 商务印书馆 1979年版 《审美书简》席勒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4年版 《悲剧的诞生》尼采著 三联书店 1986年版 《希腊人的艺术》温克尔曼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1年版 《艺术哲学》丹纳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1年版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 商务印书馆 1964年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 1981年版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论语》、《庄子》、《荀子》、《文心雕龙》、《画品》
《说文解字》: “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 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 汉字“美”是由“羊”和“大”组成,由此而延伸 出其它美的含义。但是各个时代或者民族对于美 的定义是不同的。 在甲骨文中,美写作戴羽毛头饰的人,与“每”同 源,都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鲁迅先生曾经把 “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
彩陶舞蹈盆(距今5千年 )
彩陶舞蹈纹盆
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 藏。 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底部10厘米,卷唇 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 沿处也由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人三组, 每组两边用内向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 向的柳叶形宽线。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手,面向 一致,头上有辫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 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人物 的体侧都有一尾状物,大约是模拟动物的一种装饰。 舞蹈人足下的四道平圆圈线,可能是表示人们在湖 边进行舞蹈表演的情景。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 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
《美学概论》课件
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只不过是 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
“美和真是有区别的,只有当理念(真)在感性的外在 的存在中实现自己的时候,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 美的”。
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 (“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和真实隔着三层”)
评价:
缺陷:否认了美的客观现实的根源和基础,割裂了一 般与个别的关系,把人对美的事物的认识绝对化。 “美的理式”是脱离个别美的事物独立存在的精神实 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普遍性都是寓于特殊性之中, 离开个别也就无所谓一般。所以柏拉图的理式是空洞 而抽象的概念。
步走向深入,使这门学科获得了更为严 密的理论形态。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五种对象论 1、研究感性认识 :鲍姆嘉通 2、研究艺术美:黑格尔 3、研究艺术:车尔尼雪夫斯基 4、研究审美心理:立普斯 5、马克思主义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现实的审美关系
他把理念打入客观存在内部去否定客观事物的美。认为 真正的美是艺术美,在艺术美中所谓的“理念的感性显 现”,就是指作品的“意蕴”的显现。一切造型、色彩、 线条、音调的运用,都是为了显示出一种内在精神。
理念
↓
世界(自然)
↓
主观精神
人
客观精神(物质文化)
↓
理念的感性显现
与柏拉图不同之处:
⑴他的理念不是与客观事物相对立, 抽象的存在于客观事物之外,而是 概念与实在的统一。
康德并不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本身,相反,只 有当这种没有目的(无功利)而又合目的性 (事物存在的理由)的形式,符合主观认识功 能(想象力与理解力),引起它们的和谐活动, 从而产生一种愉快,它才是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我感到, 高尚的思想带来的欢乐搅动了 我的心;这是一种绝妙的感受—— 感到落日的余晖、广袤的海洋、 新鲜的空气、蔚蓝的天空 和人心这些事物总有什么 已经远为深刻地融合在一起; 是一种动力和精神,激励一切 有思想的事物和思想的对象, 并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
我知道大自然 从没有叫这颗爱她的心失望, 所以就这样祈求:请给以殊荣, 让她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引导我们 从快乐走向快乐。因为她 会告诉我们的内心,会用宁静 和美打动。会用高尚的思想灌输, 使一切恶毒的话、轻率的判断、 自私者的讥嘲、假惺惺的祝贺 以及和沉闷生活的日常接触 都不能对我们发生影响,不能 来干扰我们满怀喜悦的信仰, 并使我们所看到的充满祝福。
…………
导读烛光
学习目的
主要学习美学这门学科是怎 样形成的,美学学科在学科划 分中的依据是什么,它的性质 是什么,它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研究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方 法,以及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美 学。
一句话,树立美学作为一门 学科的基本概念。
学习要求
分清感受美和研究美之间 的区别,重点掌握美学学科 划分的原则、美学研究的基 本问题、美学学科的性质和 研究美学的方法。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3
第一节 美学学科的发展史
1
01
03
毕达哥拉斯学派
02
亚里士多德
0
探究了诸如 身体、音乐 和图形中能 够带来和谐 美感的比例 关系。因之 成为西方从 形式角度研 究美和艺术 的滥觞。
.
柏拉图
认为在所有 的美的事物 中有一个美 的共相,它 是一切美的 事物之所以 美的最终原 因。
01
我们不应该在物质的 对象上去寻找美,也 不应该在我们的主观 心理中去寻找美,而 应该在创造的过程中 发现美的存在中心。
02
思维的澄清
三
维柯对“诗 性智慧”的 发现
意大利的维柯(1668—1744)在1725年出版了他的《新科学》,1730年又出版 了增订本。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相对于逻辑推理的智慧,人类还有一种智 慧,它比逻辑推理的智慧要更原始、更根本也更重要,这是一种“诗性的智 慧”。他认为,诗性智慧先于知性,后于感觉。人类首先进行的是没有感知的 感觉,其次才以不安和激动的灵魂来感知,最后才以纯粹的头脑来自省。因此, 诗性活动形成于情欲和感觉,与形成于理性的自省的哲学正相反。维柯甚至认 为,诗性的幻想构成了人类活动的起源的第一个阶段,它是人类所有活动的根 源和本源,一切人类的文化都从诗性智慧发源而来。因此,它并不是如柏拉图 认为的那样低于知性,而是高于知性。
四
鲍姆嘉通对 “美学”的 设定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14—1762)对诗性活动领域的分析,不是返回到历史 的起源处,而是纯粹对人的心智的逻辑分析。他在1735年发表了论文《关于诗 的哲学沉思录》,首次提出了建立一门特殊学科——“美学”的设想。1750年, 他出版了以“美学”(aesthetics)命名的书,从此开启了美学的学科史。
“感性认识的完善”
五、康德对美学学科的界定
康德(1724—1804)是德国18世纪最伟大的哲 学家、美学家。他是西方近代哲学理论课题的规 范者,是近代学术范式的奠定者,其地位相当于 亚里士多德。因此,要学习康德以后的人文学科, 就必须懂得康德,以康德为起点。
“趣味判断”是一种不关利害的判断。
第一
他用“诗” 来概括艺术, 是因为它们 有一个共同 的东西,即 “诗性的形 式”。.
一、美学学科的形成
6
(1)
原始巫术—神话思维开始解体,理性思 维崛起,人类开始用理性思维来确定周 围的一切。
人类开始思 考美的原因
(2)
由于原始巫术—神话思维的裂变,人类 艺术活动从原始巫术活动那里获得了相 对的独立性,并凸显出了它们的独特品 质——纯粹的审美特质和诗性特质。
“趣味判断”是一种无概念的判断。
第二
“趣味判断”既是“无目的”的判断,又是 “合目的”的判断。
第三
“趣味判断”是一个“无概念”但具有“必 然性”的判断。
第四
“趣味判断”四原则
中国自古就有对美的思考,但没有建立严格的美学学科。中国学者于20世纪初 从日本引入了“美学”这个概念,它由日本学者从“aesthetics”翻译而来。从 此,“美”作为概念、“美学”作为学科进入了中国的学术界。 不过,追本溯 源,究竟是中国学者或在中国的传教士将“aesthetics”译成了“美学”,然后 “外销”到日本,之后又“出口转内销”被中国学者引进,还是日本学者将 “aesthet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译成了“美学”,后被中国学者引进,尚待澄清。
这种主张认为,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没有人与现实之 间的审美关系,也就没有美。这个主张把美学研究锁定在了“关系”上,也就 是说,这种观点已经明确了美既不是在客观事物方面,也不是在人的主体方面, 而是在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中形成的。
7
必须有确定的研究领域,这 个研究领域必须在整个人类 的知识体系中居于不可或缺 的、独立的地位;.
01
02
还必须形成与这项研 究领域相适应的研究 方法以解决其问题。
03
该学科在人类的整个知识 体系中要有自己的特殊的 任务,并因此形成自己要 解决的问题领域;
二、美学学科如何能够成立
在审美的经验中,有这 样一种品质,我们无法 单凭概念去认识,也不 能通过一堆个别的经验 进行归纳加以把握,而 只能直接去体验,去直 觉地加以理解,即审美 活动的直觉品质。
中国的美学学科
第二节
2
美学研究什么
这种主张认为,美学应该集中体现各种各样艺术活动中美的现象。因此,美学 就是艺术哲学。持这一主张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该主张认为,现 实中虽然也有美的现象,但艺术中美的现象却是最经典的,通过对艺术的把握, 就足以探究所有的审美现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种观点把美的现象局限 于艺术范围,会令美学的深广意义受到极大限制,同时,它也很难与一般的艺 术理论区别开来。
(一)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
这种主张的突出特点是,它认为有一个“美本身”存在,因此,它把“美本身” 作为研究的对象。这样,一方面,它能划清美学与艺术理论的界限。也就是说, 它并不研究艺术,而只是研究艺术中的美。另一方面,它也将美学的研究范围 扩展到了艺术之外的现实,即现实中的美和美的规律。
(二)主张美学是研究现实和艺术中美的本质及美的规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