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介入——基于某市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介入——基于某市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的思考

摘要:如今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男性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于是在农村逐渐形成庞大的留守妇女群体,面对夫妻两地分居,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方面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某市的留守妇女的具体现状来分析这一群体所面对的一些问题,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运用社会工作的实务方法,可以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种实务工作方法进行简要的介入。

关键词:社会工作;留守妇女;介入

一、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工作是19世纪末在西方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型学科,经过不断地发展,在西方已经发展成一门拥有成熟理论、方法的学科,而在中国则起步较晚,还不太成熟。社会工作是秉承“助人主义,“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社会工作等方法,帮助案主脱离困境,增强自我生存的能力与改善生活质量的专业(王思斌,1999)。它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互动的过程,也是作为一个行动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互动的社会工作者(王思斌,2004)。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小组、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条件的专业活动(孙立亚,1999)。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以人为本,充分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获取资源的“助人自助”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获得资源,加强与社

会互动,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组织对人们负责并影响社会政策([美]查尔斯·H·扎斯特罗,2005)。

作为弱势群体之一的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着多种困境,亟待社会工作的介入,依据以上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不难发现,留守妇女的问题及需要与社会工作介入有着基本的契合点,为解决留守妇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与方式。

二、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现状

1.年龄状况

某市留守妇女年龄集中在30~40岁之间,占64%;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占19%;40岁以上的留守妇女占17%。30~40岁年龄段的留守妇女占一半以上,因为这部分家庭的子女在校上学,且丈夫正值中壮年,是外出挣钱的最佳时机。

2.文化程度

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

3.生活状况

调查发现,有85%的从业妇女中,76%左右的人都从事传统种植、养殖业,从事第三产业的占24%左右。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一肩挑,既要从事生产,又要照顾老人、孩子和兼顾家务,比较辛苦,压力也很大。

4.家庭情况

留守妇女家庭一般属中等规模,多数家庭都有正在上学的孩子,有一

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家庭最多,为61.95%,两个孩子的为35.34%,三个孩子的只占2.71%。

5.留守原因

在留守妇女中,曾经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留守妇女占留守妇女总数的63.93%,打工时间1至5年不等。导致她们结束务工回家的最主要原因是要照顾家庭,占51.49%;其次是要回家生小孩,占17.91%;第三是因为工资太低,占11.75%。而没有外出务工经历的留守妇女,79.05%的也是因为要照顾家庭和传统妻主内的分工所致。因为家庭的需要,绝大部分已婚育的妇女选择了回归家庭,照顾家庭。这说明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挣钱、女人顾家的传统分工模式仍然是农村的主导家庭模式。

三、留守妇女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1.劳动量大摧残着身体健康

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调查中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不太好的占75%左右。这些留守妇女中,抚养1名小孩的占44%,抚养两名小孩的占47%,抚养三名及以上小孩的占4%;赡养1位或2位老人的占31%。有87.5%的人从事的生产活动是强度相对较大的种植业。

2.精神上承受多重压力

农村留守妇女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产劳动、家务劳动、教育子女、

赡养老人的重要责任,同时,面临着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的多重压力。由于丈夫长年不在身边,身体上承受劳动之苦,生活中缺少关爱,感情上出现空缺,心理上时刻担心丈夫的人身安全,担心丈夫变心,精神负担很重。这种由于夫妻长期分居造成男女双方生活寂寞精神苦闷,极大地造成了婚姻家庭的不稳定。

3.子女教育方式存在偏颇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要承担农业生产、家务劳动的双重负担,教育子女的时间很少,再加上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势必影响到她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80%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他(她)们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近50%的妇女几乎从未同子女谈过理想与抱负,有近65%的妇女不知道平时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而且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亲情的部分缺失也影响了孩子正常性格的形成。

4.文娱生活严重缺失

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除了生产劳动、扶老携幼,就是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没有其他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对她们来说,生活是单调、枯燥、无味的。

5.个人缺乏明确发展愿景

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存在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以为丈夫在外打工能往家里寄回点钱就满足了。自己没有专长,致富无门路,又不

去学一些实用技术,只好守着家里的几亩责任田;部分在家务农的农村留守妇女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家庭依赖过大。

6.自身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

调查中发现,有40%以上的留守妇女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相关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只有不到30%的妇女表示,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会找政府、妇联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28%的妇女表示找当事人协商;40%以上的妇女则选择忍耐。

四、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是具有实务性的专业助人方法,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有效的实务方法对案主进行有效的介入,笔者将从社会工作一般性的三种实务工作方法对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入。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入手与其一对一,面对面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与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其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其社会生活质量,增进其幸福(王思斌,2004)。例如,一是社会工作者定期进行家访,本着同理心,与她们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表达对留守妇女的理解与支持,真诚地倾听她们的真实想法,帮助缓解她们内心积郁已久的压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寻找恰当方法排解自身压力,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二是帮助她们看到自身所具有自我发展的潜力与优势,分析自身所处的生态系统环境以及自身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从哪些渠道得到自身所需要的帮助,针对其物质上存在的困难,社工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