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趣事

合集下载

无线电波的发现者――赫兹

无线电波的发现者――赫兹

无线电波的发现者――赫兹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是德国物理学家,他被公认为是无线电波的发现者之一。

赫兹的研究为无线电通讯和电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现代通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赫兹于1857年出生在汉堡,成长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

赫兹在早年就表现出了对科学和数学的极大兴趣。

他在大学学习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并且在20岁时就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研究电磁学和光学。

赫兹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他的无线电波实验。

在当时,人们已经知道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无线电报和电视等技术。

然而,赫兹在1887年的实验中,成功地证明了电磁波不仅仅存在于理论中,而且可以被制造出来并传播。

赫兹的实验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这是描述电和磁现象的方程。

在实验中,他将一种电荷放在两个电极之间,通过这些电极产生电场,当电压变化时,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这些现象后来被证明是电磁波。

赫兹在实验中使用了一种叫做电火花装置的设备,这个装置可以制造出极短的电脉冲,这些脉冲在空间中形成了一种无线电波,可以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性质,比如它们遵循光速度和可以通过金属和绝缘体传输等等。

这个发现使他成为了无线电通讯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实验成果为无线电和电视等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赫兹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无线电波方面,他还对光学和电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中,他探索了一些之前未能解释的现象,并提出了关于电磁波的一些理论。

他的工作为现代电磁学提供了框架,导致了许多新的发现。

赫兹后来因肺炎去世,享年36岁。

然而,他的成就得到了整个科学界的承认,在世纪之交时,一条新的电磁波被发现,被命名为“赫兹波”以纪念他的工作。

他的名字现在也常常被用于描述一种被称为赫兹单位的电磁单位。

总的来说,赫兹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他的实验成果给我们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中外物理学家小传:赫兹

中外物理学家小传:赫兹

中外物理学家小传:赫兹德国物理学家。

1857年2月22日生于汉堡。

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在数学、物理实验等方面显示了出众的才华与能力。

1876年进入德累斯顿理工学院学习工程,但在那里只学了一个短暂时期,就去铁路军团服役一年。

1877年考人慕尼黑大学,学习数理科学。

1878年又转入柏林大学成为亥姆霍兹的学生并做研究工作。

他对于理论和实验都很重视,学习比较全面。

1879年因解决亥姆霍兹提出的导体中的运动电荷有无惯性质量这一问题获金质奖章而初露锋芒。

1880年以《旋转导体的电磁感应》一文获博士学位,成为亥姆霍兹的助手。

1883年任基尔大学物理学讲师;1885~1889年任卡尔斯鲁厄高等工业大学物理学教授;1889年起接替克劳修斯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

1894年1月1日。

因血液中毒在波恩逝世,年仅36岁。

赫兹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电磁波。

当时人们对电磁理论的认识还很不一致。

1879年,亥姆霍兹为柏林科学院设计的重金悬赏中,提出了用实验证明以下课题:变化磁力必然使绝缘体介质极化,而位移电流又必然产生磁效应,这两个假设在空气或真空中也同样成立。

如果成功,电磁学就能“从无路的荒原”中走出来,验证麦克斯韦电磁波的理论和预言。

赫兹首先在1884年他的一篇理论性论文中提出源和场统一的思想,通过引入磁流矢势把麦克斯韦方程改写为四个矢量方程。

这为他后来的重要实验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当时还缺乏产生和检验快速振荡的仪器,因他还不敢接受亥姆霍兹要求他研究上述课题的要求。

1886年10月,赫兹在物理实验室仓库发现两个演示用的大线圈,他还发现,当初级线圈有脉动电流时,近旁未闭合的次级线圈打出了火花。

而且次级线圈在某些位置上没有火花发生。

赫兹敏锐地抓住这一偶然现象,相信柏林科学院的问题能够解决了。

接着他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设计出直线型开放振荡器以产生频率极高的电振荡;设计出带火花隙的单线线圈作为检验器。

接着,于1887年11月5日,他在《论绝缘体中电扰动产生的电磁效应》一文中叙述了他利用上述高频发射器AA′与检测器B,检验出置于C处的金属与绝缘板对周围电磁场的影响。

首先证实无线电波的人——赫兹

首先证实无线电波的人——赫兹

首先证实无线电波的人——赫兹一、生平简介赫兹,H.R.(HeinrichRudolfHertz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

1857年2月22日生于汉堡。

父亲为律师,后任参议员;家庭富有。

赫兹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12岁时便有了木工工具和工作台,以后又有了车床,常常用以制作简单的实验仪器。

1876年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习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转入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第二年又转入柏林大学,在H.von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并进行研究工作。

1880年他以纯理论性工作的《旋转导体电磁感应》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亥姆霍兹的助手。

1883年到基尔大学任教。

1885~1889年任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886年开始进行使他闻名世界的关于电磁波的实验工作。

1889~1894年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接替R.克劳修斯的席位。

1894年1月1日因血中毒在波恩逝世,当时年仅36岁。

为了纪念他发现电磁波的卓越贡献,将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现行国际单位制(SI)仍沿用。

二、科学成就1.赫兹的主要贡献是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出电磁波传播的速度跟光速相同,还进一步观察到电磁波具有聚焦、直进性、反射、折射和偏振等性质。

(1)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赫兹是亥姆霍兹的学生,在老师的影响和要求下,他深入研究了电磁理论。

1879年,德国柏林科学院悬奖征解,向当时科学界征求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进行实验验证,促使年轻的赫兹萌发了进行电磁波实验的雄心壮志。

赫兹的实验装置一部分如。

AA′是两块40厘米见方的铜板,焊上直径0.5厘米,长70厘米的铜棒,头上各接一小铜球,相对放置,球中间留有空隙约0.75厘米。

铜球表面仔细磨光,两棒分别接到感应圈的两端,当通电时,两棒之间产生放电,形成振荡。

再取2毫米粗的铜棒做成圆环,半径为35厘米,如中的B。

圆环的空隙f,宽度可用精密螺旋调节,从零点几毫米调到几毫米。

当放在适当位置时,f间隙会跟随AA′产生火花放电,火花可长达6—7毫米。

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物理学家的小故事10个物理学家的故事小翔哥的空间10个物理学家的故事发布时间:2014-12-23 10:35|日记本:10个物理学家的故事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

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

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

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

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

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

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

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

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

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

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

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

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

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

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

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

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

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励志故事

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励志故事

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励志故事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

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

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因为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

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

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有。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

所以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准确。

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

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

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

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

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

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

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

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

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

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所以获得了无上的光彩。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能够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

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

1889年在一次着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

关于海因里希的故事

关于海因里希的故事

关于海因里希的故事
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他是德国物理学家,生活在19世纪末。

以下是一些关于他的重要故事和贡献:
1.电磁波的发现:海因里希·赫兹最著名的贡献之一是证实了马克斯·韦尔的电磁波理论。

在1887年至1888年间,他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成功地产生和检测到电磁波,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这项工作为日后的雷达、电视和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赫兹单位:物理学中频率的单位赫兹(Hz)是以海因里希·赫兹的名字命名的,以纪念他在电磁波领域的重要贡献。

3.光电效应的研究:赫兹还对光电效应进行了研究,这是爱因斯坦后来在20世纪初提出的关于光子的理论的基础。

他的工作对于理解光和电子之间的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4.教育与学术贡献:海因里希·赫兹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和学者。

他曾在不同的德国大学任教,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也被广泛认可。

海因里希·赫兹于1857年生于汉堡,于1894年逝世于波恩。

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而且对电磁学、电磁波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87年,物理天才赫兹,凭一己...

1887年,物理天才赫兹,凭一己...

1887年,物理天才赫兹,凭一己...1887年,物理天才赫兹,凭一己之力,仅用4个铜球的实验,竟就验证了麦克斯韦电磁波,震惊世人。

但没想到,这个实验却引起了一个诡异现象,颠覆物理学认知。

直到爱因斯坦横空出世,大胆提出光子,虽然被嘲笑,却奠基了伟大的量子论。

1887年,物理大佬基尔霍夫在柏林逝世,柏林大学因此空出了一个教授职位,继任者的第一人选,正是物理天才赫兹。

名校高薪的轻松职位,这可是个美差啊!但万万没想到,赫兹竟然一口回绝了。

因为,他正忙着验证麦克斯韦理论,压根儿没空来管这个闲事儿,婉拒名校,宁愿待在那个野鸡大学里作实验。

天才如赫兹,哪怕是在实验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却硬生生用简陋的实验设备,设计出了一个惊艳天下的实验——4个铜球和几根导线,赫兹实验里接收器的缺口中之间,爆发出一道电火花。

正是这道电火光,明确无误的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一战成名,同时还把麦克斯韦送上神坛。

只是,在这个实验中,赫兹还发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他惊愕发现,当没有光照射到接收器时,两个小球必须靠得更近才能产生火花;而假如重新让光(尤其是高频光)照射接收器,电火花的出现就又变得容易起来。

赫兹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他当时正因验证了电磁波而激动,懒得去研究这个奇怪的现象,于是就随手记录了下来,并写成了一篇论文,就是那个后来为难了物理界20年的《论紫外光在放电中产生的效应》。

可惜的是,赫兹英年早逝,没来得及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以至于错过了物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后来,有人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终于搞清楚了事实——原来是因为,当光照射到金属上的时候,会从它的表面打出电子来。

对于这种光与电之间的现象,人们取名为“光电效应”。

很快,光电效应在各种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那些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光电效应太诡异了!人们发现,对于某种特定的金属来说,光是否能够从它的表面打出电子来,跟光的强度无关,只跟光的频率有关系。

赫兹(HeinrichRudolfHertz,1857~1894)(国外英文资料)

赫兹(HeinrichRudolfHertz,1857~1894)(国外英文资料)

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 1857~1894) Heinrich Rudolf Hertz,德国物理学家,1857年2月22日出生于汉堡,1894年1月1日逝世于波恩。

他是电磁学领域的先驱之一,以其对电磁波的研究而闻名于世。

赫兹的工作不仅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还奠定了无线电通信的基础。

赫兹的童年时期在汉堡度过,他从小就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1875年,他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物理,随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师从著名的物理学家亥姆霍兹。

在亥姆霍兹的指导下,赫兹对电磁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0年,赫兹获得博士学位,并开始从事电磁学的研究。

他对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试图通过实验验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正确性。

1887年,赫兹成功地产生和检测到了电磁波,这一发现验证了麦克斯韦的预言,也开创了无线电通信的新纪元。

赫兹的实验装置非常简单,但他巧妙地利用了电磁感应和共振原理,成功地产生了电磁波。

他发现,当电磁波遇到金属物体时,会在其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火花。

通过观察这些火花,赫兹成功地检测到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他因此获得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赫兹的工作不仅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还开创了无线电通信的新纪元。

他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无线电通信、电视、雷达等技术奠定了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赫兹的寿命只有短暂的37年,但他对科学做出的贡献却是巨大的。

他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先驱,他的工作将永远铭刻在人类科学史册上。

赫兹的科学研究与贡献赫兹不仅在电磁波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对物理学其他领域进行了探索。

他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后来的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磁波的实验研究赫兹的电磁波实验是科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突破。

他设计了一系列巧妙的实验,成功地产生了并检测到了电磁波。

他的实验装置包括一个火花隙振荡器和一个金属环,当振荡器产生火花时,电磁波就会传播到金属环,并在其表面产生火花。

与静电场有关的名人故事

与静电场有关的名人故事

与静电场有关的名人故事
麦克斯韦创立电磁理论之后,1888年,在柏林有一位叫赫兹(1857~1894)的青年实验物理学家完成了这项工作。

当时许多人虽叹服麦确斯韦对电磁波的完美描述,可就是找不到它。

26岁的赫兹却别有绝招。

他将两个金属小球调到一定的位置,中间隔一小段空隙,然后给它们通电。

这时两个本来不相连的小球间却发出吱吱的响声,并有蓝色的电火花一闪一闪地跳过。

不用说小球间产生了电场,那么按照麦克斯韦的方程,电场再激发磁场,磁场再激发电场,连续扩散开去,便有电磁波传递。

到底有没有呢?最好有个装置能够接收它。

他在离金属球4米远的地方放了一个有缺口的铜环,如果电磁波能够飞到那里,那么铜环的缺口间也应有电火花跳过,他将这些都布置好后,这边一按电键,果然那圆环缺口上蓝光闪闪,这说明发射球和接收环之间有电磁波在动动了。

既然有波,就也该有波长、频率和速度。

于是他又想亲自量量它的波长。

其实这也很简单,他将那铜环接收器向圆球发射器靠近,火花时亮时无,最亮便是波峰或波谷,不亮时便是零值,于是他便求出了波长,接着又算出了速度每秒30万千米,正好相等于光速,也有如光一样的反射、折射性。

麦克斯韦的理论彻底得到了证实,从法拉第到麦克斯韦再到赫兹,两位实验物理学家与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巧妙的配合终于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发现。

赫兹发现电磁波

赫兹发现电磁波

物理大发现:赫兹发现电磁波1893 年12 月7 日,波恩大学教授,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抱病坚持上完一生中的最后一堂课。

第二年的元旦这天,便英年早逝了,年仅37 岁!赫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发现电磁波的杰出贡献,却一直为后世传诵。

1887 年,赫兹首先发现并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当时,年仅29 岁。

赫兹的重大发现,不但为无线电通信创造了条件,并且从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确定电磁波和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和偏振等性质,验证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一种电磁波的理论推测。

19 世纪60 年代,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的理论,并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可惜他也是英年早逝,只活了48 岁,未能用实验来证明自己推测的正确性。

当时,没有人能理解麦克斯韦的学说,因此,他的功绩生前并未得到重视,直到他死后近10 年,赫兹发现并证明了电磁波存在后,人们才意识到麦克斯韦理论的重要性。

如果把电磁理论的建立比做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为这座大厦奠定了坚实地基的是法拉第;在坚实的地基上建成这座大厦的是麦克斯韦;为这座雄伟的大厦进行内部装修,使它能够最后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是赫兹。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不朽功勋,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物理学和数学的一些概念,如“赫兹波”、“赫兹矢量”、“赫兹函数”等,并采用“赫兹”作为频率的单位。

1857 年2 月22 日,亨利希·赫兹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里。

他的父亲是个律师,后来当选为参议员。

赫兹小时候先在私立学校读书,后来才转进市立学校学习。

1875 年毕业于约翰奈斯中学。

赫兹在少年时代就显示了自己非凡的聪明才智,以及出众的实验才能。

由于他超群的天资和刻苦钻研,在校时各门功课均名列前茅,不仅数学、自然科学、英语、法语等必修课,就加阿拉伯语等选修课成绩也很突出,以致他的老师建议他去学东方学。

老师给他的毕业评语是:“这位中学毕业生具有敏锐的逻辑,可靠的记忆和叙述问题的灵巧。

缺点是讲话有些单调。

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趣事,名人故事

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趣事,名人故事

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趣事,名人故事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

早在少年时期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

十九岁收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因为对天然迷信的喜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领导下学习。

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传授。

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负波恩大学物理学教学,直到去世。

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间隔处侦测加以证实。

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正如麦克斯韦猜测的一样。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即是光速。

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取得了无上的光荣。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能够被反射、折射跟犹如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

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
在一次知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白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

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端的。

1901年,马可尼又胜利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此岸的美国。

20世纪无线电通信更有了异样惊人的发展。

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道路。

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进程引起的
1894年新年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

为了留念他的功劳,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
稳定频率的单位,简称“赫”。

【疯狂物理学家】赫兹:经典电磁学的封顶者,物理世界完备了吗?

【疯狂物理学家】赫兹:经典电磁学的封顶者,物理世界完备了吗?

【疯狂物理学家】赫兹:经典电磁学的封顶者,物理世界完备了吗?★成为襄子特别读者: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这是【疯狂的智人】第 060篇文章【疯狂的物理学家】第 019篇文章人们普遍认为,天才大都英年早逝。

实际上,这是因为幸存者偏差所带来的的认知谬误。

那些英年早逝的天才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关注,相对于那些活得长久的天才,也更具有话题性。

然而,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天才中就没有英年早逝的,比如今天要讲的赫兹,就是其中的一位。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于1857年出生于德国的汉堡,家庭条件不错,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父亲先是作为律师界的代表被选为市议员,后来更成为司法局长官。

和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父亲给予了赫兹高度重视,赫兹也不负所望,在学校里面成绩优异,更是将其他人远远甩在了身后。

赫兹的兴趣很广,他热爱绘画,对语言学也颇有研究,美中不足的是,他五音不全,唱歌总是跑调。

青少年时期的赫兹动手能力很强,甚至拜了一位师傅学习木匠。

赫兹曾说:“来源于实验的东西,也可用实验去修正。

”或许,他从小就养成了实验的习惯,和许多之前或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一样,相信实验,走的是实证路线。

离开中学之后,赫兹自修土木工程,20岁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年,他从一个实践者变成了一个学者,他来到了柏林,在亥姆霍兹的指导下,他成长迅速。

博士毕业后,赫兹留校任教,成了导师亥姆霍兹的科研助手,并从此开始向“发现电磁波”的重大成就步步逼近。

亥姆霍兹也是德国的一位重要的科学家,他的一生在很多领域都有建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立了能量守恒学说。

26岁那年,赫兹离开了柏林大学,前往名不见经传的基尔大学,担任数学和物理教授。

这所大学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优越条件,那就是时间。

赫兹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这无疑让赫兹心动了。

1886年,赫兹与一个同事的女儿结婚了,刚刚新婚燕尔的赫兹就做了一场实验,这场实验是有目的的,因为他说:“这些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检验法拉第-麦克斯韦理论的基本假说,而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这个理论的基本假说。

2019-物理学家赫兹的故事-实用word文档 (2页)

2019-物理学家赫兹的故事-实用word文档 (2页)

2019-物理学家赫兹的故事-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物理学家赫兹的故事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物理学家赫兹的故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赫兹的成就赫兹是一位出生在德国的物理学家,虽然他活了只有短短的37年,但是就在他这短暂的一生当中,他为科学界做出的贡献确实非常大的。

赫兹是一个脚踏实地研究的人,而在自己研究的过程当中,始终把实验当做检验真理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这样严谨的科学态度,赫兹的成就斐然。

赫兹在电磁学上的贡献最为突出,当时赫兹在自己的研究过程当中,发现电磁波有可能是一种存在的波体,于是他开始了大量的实验,在老师亥姆霍兹的影响和指导下,赫兹深入的对电磁波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种波体还有着自己的特殊的性质,后来赫兹用实验测算出来电磁波的速度,也发现了关于折射、反射和偏振等一系列的现象。

除了在电磁波方面,赫兹的成就还集中体现在光电上,波动方程和光电效应的发现都离不开赫兹的实验,在自己小小实验室当中,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提出的理论,而在研究电磁波的一系列过程当中,他也发现了光照射在物体表面对引起物体相关性质发生变化,这个现在再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和不断地细化,就是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光电效应。

虽然赫兹的一生非常短暂,然而却极为有深度,他在物理学上的研究除了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变革的理论依据以外,他生前留下的大量实验数据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指导,为了奖励它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诺贝尔的物理学奖。

什么是赫兹说到赫兹,很多人都不会很陌生,因为它是物理中的一个单位。

那么到底什么是赫兹呢?下面就通过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首先通过赫兹的定义来看什么是赫兹。

赫兹是国际上认可的关于频率的一个基本的单位,它代表的是在每一秒中,事物能有周期地变化的次数。

罗伯特冯亨利赫兹的事迹 发明无线电的天才科学家

罗伯特冯亨利赫兹的事迹 发明无线电的天才科学家

罗伯特冯亨利赫兹的事迹发明无线电的天才科学家罗伯特冯亨利赫兹的事迹:发明无线电的天才科学家罗伯特·冯·亨利赫兹(Robert H. Hertz)是一位伟大而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他的贡献在无线电技术领域被广泛承认。

本文将探讨他的事迹以及他如何成为发明无线电的天才科学家。

1. 早年生活与教育经历罗伯特·冯·亨利赫兹于1857年生于德国的汉堡市。

作为一个聪明而好学的孩子,他在青少年时代便展现了他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他在汉堡的一所学校接受了基础的教育,但他的父亲很快就察觉到他的特殊天赋,并将他送往柏林柏林大学深造。

2. 对电磁波的研究在柏林大学,亨利赫兹对电磁波的研究表现出了非凡的兴趣和才能。

他深入研究了关于电场和磁场的理论,并开始尝试将它们应用于实际技术中。

他很快就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识到它们有很大的潜力。

3. 无线电波的实验为了证明他的理论,亨利赫兹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无线电波的实验。

他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名为赫兹振荡器的装置,用于产生并检测电磁波。

通过这些实验,他成功地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确定了它们的基本性质。

4. 发明无线电基于他对电磁波的研究和实验,亨利赫兹成功地发明了无线电。

他的发明彻底改变了通信和广播领域,并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铺平了道路。

亨利赫兹的贡献使得人类能够利用电磁波进行远距离的通信,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5. 无线电的应用亨利赫兹的无线电发明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和应用。

无线电通信的出现使得远距离通信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发送和接收消息,这促进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此外,无线电的广播功能使得人们能够分享音乐、新闻、故事等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6. 对科学的影响亨利赫兹对科学的贡献远远不止于发明无线电。

他的研究和实验为电磁学这一重要科学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他的发现和理论为日后的电磁理论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人故事: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趣事-作文

名人故事: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趣事-作文

名人故事: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趣事赫兹(-),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

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

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

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

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

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

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

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

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

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

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

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

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

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

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

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

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

年在一次着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

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

赫尔姆霍茨的故事

赫尔姆霍茨的故事

赫尔姆霍茨的故事
赫尔姆霍茨是一位德国著名科学家,他生于1821年,逝世于1894年。

他是一位杰出的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因其在声学、电学和热力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受到赞誉。

他发现了声波的速度与密度和弹性的关系,证明了电能的守恒定律,并提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赫尔姆霍茨还是一名卓越的教育家和科学家,他在多所大学任教,并组织了德国科学的改革运动。

他曾经发起成立了德国物理学会,并担任该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他还创立了德国生理学会和德国医学研究院。

赫尔姆霍茨不但在学术上成果卓著,在人生观上也深受尊重。

他一生以科学为信仰,不断地探索真理。

他的观点也深受大众尊重与认同。

他坚信严谨的科学方法可以揭开自然规律的面纱,解释世界的谜团。

赫尔姆霍茨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受到了科学界的尊重和肯定,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他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让我们继承他的精神,为人类的未来做出更多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物理学家赫兹的成长趣事
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

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

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
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

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
学物理学教授。

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
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

因此
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

依照麦克斯韦理论,
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

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
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

当感应线
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

瞬间后,电荷
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

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
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

他将一小段
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

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
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

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
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

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
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
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

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
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
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
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

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
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

1889年在一次着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

第一次以
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

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
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20世纪无线电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


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
途径。

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
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

接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
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
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

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
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

此外,
赫兹又做了一系列实验。

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

这一发现,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
光量子理论的基础。

1888年1月,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中。

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

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
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他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
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