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1)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章《美丽的田园》。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家禽等,并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对田园风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田园中的各种景物。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计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田园中的各种景物。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景物。

2. 新课导入:介绍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家禽等,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田园风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分类和计数。

例如,我们可以将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家禽可以按照颜色和品种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景物进行分类和计数,并展示他们的结果。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有一片农田,其中有20棵玉米和15棵水稻,我们可以问学生:玉米和水稻各有多少棵?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田园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家禽按颜色分类按品种分类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你家附近的田园风光。

答案:略2. 数一数,你家附近的农田中有多少棵玉米和水稻?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让他们对田园风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对田园景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计数。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观察和描述他们家附近的田园风光,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和计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数字1-10,学习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探索,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掌握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掌握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和运算,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田园风光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实物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是与田园风光相关的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一些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同时,通过欣赏美丽的田园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基本的图形认识还不够,但是他们对美丽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田园图片,培养审美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基本的图形。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图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和相关的图形卡片。

2.准备图形游戏道具,如拼图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向学生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b.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呈现(10分钟)a.向学生介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b.通过图形卡片,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图形特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找出图片中的基本图形。

b.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

4.巩固(10分钟)a.进行图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田园风光。

通过观察田园图片,让学生发现田园景色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通过美丽的田园景色,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但他们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景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田园景色,发现田园景色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田园景色,发现田园景色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景色,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数学语言描述田园景色的示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景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田园图片,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田园景色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如“直线”、“曲线”、“相交”等,描述田园景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张田园图片,用数学语言描述田园景色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让学生在评价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描述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其他的景色图片,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花、草、树木、小鸟等,并运用数数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观察和操作类的活动比较感兴趣,而且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数数和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数数和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

2.难点: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再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或者视频,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各种景物的图片或者卡片,用于学生观察和分类。

3.准备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4.准备小组合作卡片,用于学生小组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美丽的田园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在美丽的田园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让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各种景物的图片或者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每种景物有多少个。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将相同的景物放在一起。

在学生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数和分类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漂亮的田园》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2、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3、渗透算法多样化的,培育学生的协作和创新实力。

教学重点: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难点: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轻轻,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漂亮的田园,你们有爱好吗?(有)好,让我们坐上汽车动身吧!二、发觉问题,解决问题1.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啊,多美的地方啊!细致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视察画面的内容。

2.说一说。

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细致视察一下,找出藏在里面的数学信息呢?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小山羊有5只,小绵羊有7只;岸上有6只白鹅,河里有8只白鹅。

3.引入。

在漂亮的田园里,我们找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真不错!不过,这只小白鹅伸长颈项似乎有点不服气!听听,它在说什么?4.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请小挚友们开动脑筋,先提一提关于小白鹅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最聪慧,提出的问题最多!5.沟通反馈,集体。

学生说问题,老师板书:河里有8只白鹅,岸上有6只白鹅。

一共有几只白鹅?一共有14只白鹅,河里有8只,草地上有几只?一共有14只白鹅,岸上有6只,河里有几只?6.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求“一共有几只白鹅”。

全班沟通,明确:8+6=14(只)7.解决“。

比。

少几”的问题。

出示问题:空中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小鸟,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学生独立思索并列式。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14页“练一练”1、2题,指名汇报。

2.联系生活实际,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视察教室里的人和物,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四、全课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补评:板书设计:漂亮的田园一共有几只白鹅?8+6=14(只)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11-5=6(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漂亮的田园》教案2教学目的 1. 初步发展从详细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实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美丽的田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知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进行创意组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形状的物体呢?”比如我们的桌子是方形,球是圆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面图形的奥秘。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图形的兴趣不够浓厚或者小组合作不够默契。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设计更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这样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重点一:认识并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名称。通过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如圆形无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内容包括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房子、小鸟、蜜蜂、小鱼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过生活中的景物,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美丽的田园景色和相关的问题。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美丽的田园景色,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房子、小鸟、蜜蜂、小鱼等。

同时提出问题,如“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打开课本,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田园景色图,并提出问题,如“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感知田园景色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种景物,如房子、小鸟、蜜蜂、小鱼等,用彩泥或其他材料制作出这种景物,并摆放在桌面上,形成一个美丽的田园景色。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美丽的田园”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田园景物,如小鸟、蝴蝶、小鸡、小鸭等,并学会用数词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通过观察和描述田园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丰富,他们对于田园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无法用准确的数词来描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田园景物,并学会用数词来表达。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数和识数,对于数词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还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田园景物,并用数词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描述田园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田园景物,并用数词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词来描述田园景物的数量,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田园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动画等课件素材。

2.学具:准备一些田园景物的模型或图片,如小鸟、蝴蝶、小鸡、小鸭等。

3.黑板:准备好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同时,教师用数词来描述图片中的景物数量,如“一只小鸟、两只蝴蝶”等。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田园风光,通过观察和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田园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很高的兴趣,同时,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来描述田园风光,体会数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和描述田园风光,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

2.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田园风光的同时,进行观察和描述,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者视频。

2.准备一些关于数数的卡片或者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数数的卡片或者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例如,展示一些有规律的图案,让学生找出规律,并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田园风光的图片,用数数的方法来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描述和观察,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设计一张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并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

《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

《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

《美丽的田园》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美丽的田园》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田园景色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

2. 空间观念的建立:远近、大小、高低等。

3. 田园景色的描绘:田野、树木、房屋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各种元素,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视频中哪些物体是我们在数学中学过的几何图形吗?”第二步: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举例说明。

2. 教师展示一些描绘田园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和理解这些图片。

第三步:实践活动1.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田园景色进行描绘,可以使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不同的元素。

2. 小组展示: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第四步: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观察和描绘田园景色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田园景色,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2. 设计一幅描绘田园景色的图画,尽可能多地使用学到的几何图形。

五、教学反思:这堂课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此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

本单元通过美丽的田园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学习用10以内数描述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如2+3=5、5-2=3等;解决实际问题,如田园里有多少只小鸟和小兔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于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对加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小鸟、小兔、庄稼等模型的图片或实物。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田园中的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引导学生用10以内数描述这些事物。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美丽的田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美丽的田园的主要数量内容;
2.了解美丽的田园的抽象概念;
3.了解美丽的田园的数学表达形式;
4.学会美丽的田园的求解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美丽的田园的主要数量内容;
2.美丽的田园的抽象概念;
3.美丽的田园的数学表达形式;
4.美丽的田园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具体活动。

(一)开篇热身。

1.老师用几何图形来引出学习的主题“美丽的田园”
2.指导学生观察图形和周围的环境,引出学习主题“美丽的田园”
(二)知识点讲解。

1.指导学生了解“美丽的田园”所涉及的数量内容和抽象概念及表达形式,如椭圆、锥形等;
2.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熟悉“美丽的田园”的数学表达形式和求解方法;
(三)练习检测。

1.让学生根据视频练习利用“美丽的田园”的运算方法,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2.进行疑难点指导,细化讲解解决问题的运算方法;
(四)总结归纳。

1.总结和归纳“美丽的田园”的运算方法;
2.总结重点内容,强调考点,把握重点要点;
3.举一反三,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内容,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习题,综合练。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美丽的田园风光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美丽的田园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田园风光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田园问题,如:“有一块田园,长是8米,宽是5米,请问这块田园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一些关于田园的问题。

如:“如何在田园中种植作物?”、“如何计算田园的面积?”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田园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如:“田园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田园的面积是多少?”等。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田园的一些常见动植物及其图片2.能够用数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矩形3.通过观察矩形和其长、宽的变化关系,认识长和宽的概念4.了解乘法的概念及其用途5.小组合作,探究乘法的基本性质二、教学重点1.矩形长和宽的概念2.用数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矩形3.基本的乘法概念和应用4.乘法的基本性质三、教学难点1.拼成矩形后认识长和宽的概念2.乘法基本性质的探究四、教学过程和内容1. 导入新知活动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田园中一些常见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识别,熟悉这些动植物的名字和外貌特征。

活动2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示意图,引导学生品味一下“美丽的田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可以发言,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习新知活动3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拼成矩形,并请学生测量矩形的长和宽,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长和宽的概念,明确它们与矩形有什么关系。

活动4教师可以给出一张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矩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

比如将一个矩形横向放大或缩小一倍,它的长和宽怎么变化?再将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起来,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矩形?活动5教师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概念和应用。

比如:3×4=?、5×2=?。

活动6教师可以按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乘法的基本性质,比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3. 知识运用活动7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内或小组内进行竞赛,比较谁的口算速度更快,谁的口算正确率更高。

活动8教师可以通过口算让学生体验乘法的应用,比如:有10个鸡蛋,每个鸡蛋的价格是1元,那么10个鸡蛋需要多少钱?4. 总结和评价活动9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或测试,让学生总结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太明白?你觉得这个数学课有什么收获?五、教学策略和方法1.观察和比较法: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比较,让学生理解矩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美丽的田园》,主要学习用数一数、说一说、连一连等方法来认识田园中的事物,并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如何将田园中的事物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包括田园中的各种事物,如牛、羊、花、草等,还有一些数字卡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数学书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10以内的加减法公式,并配合田园中的事物来进行讲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景物,尝试用10以内的加减法来描述。

答案:这需要学生们自己进行观察和计算,然后用文字来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将田园中的事物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加减法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们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田园中的事物数量等。

这就是我对于《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图片使用在教学内容中,我使用了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们认识田园中的事物。

这些图片包括了牛、羊、花、草等,还有一些数字卡片。

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田园中的事物和10以内的数字。

二、教学目标中的观察和描述教学目标中提到了让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事物。

这是因为在实际的田园中,事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互关联的。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教材只有一幅图,只看一幅图提出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制成了动画,由照相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
二、观察交流,解决问题
1、看图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老师挑选出了×××同学照的照片,好漂亮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这张照片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板书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并解答)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美丽的田园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以及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在照片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并解答问题。
2、根据算式提出问题。
3、小组交流
4、展示汇报
(借助动画数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自主探索、提出、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四、当堂小节,课外延伸
让学生在拍的照片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并解答问题,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把这节课的收获说给家长去听,将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
教师札记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拍照片
找出数学信息
提出并解答问题
教学反思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8+6解决的是哪个问题呢?
3、生生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看着这些信息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

本节课通过美丽的田园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田园中的小动物、水果、农作物等,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知数量关系,体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他们还处在数学思维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场景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本节课通过美丽的田园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美丽的田园场景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能够观察、比较、操作,感知数量关系,体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体验简单的加减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水果、农作物等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小动物、水果、农作物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水果、农作物等,让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并呈现相关的数学问题。

如:苹果有3个,香蕉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呈现的数学问题。

如:学生可以拿出3个苹果和5个香蕉,进行实物加法操作,得出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美丽田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正确熟练的计算能力。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
教学方法探讨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流程
师讲规则:(孩子在静息的时候)闭上眼睛认真听余老师宣布课堂规则:发现一个数学问题为你们组挣得一颗☆,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解决一个数学问题为本组挣得两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春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田园里的小动物们玩得可高兴啦,你们想去看看吗?(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生:想
师:(课件出示13页主题图)现在咱们跟着笑笑和淘气一起去田园看看吧!师:在这个田园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咱们一起去开动我们的小脑袋去发现他们并解决他们,好吗?(板书:解决问题)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寻找数学信息,记录数学信息
师:看田园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1:空中有11只小鸟。

生2:树上有5只小鸟。

生3:岸上有6只鹅。

生4:河里有8只鹅。

生5:地上有7只绵羊。

生6:地上有5只山羊。

师:孩子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咱们把他们记下来怎么样?我们怎样把他们记下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按顺序
(师板书:学生发言信息)
师:现在请你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师巡视)
师:刚才余老师发现孩子们在写字的时候坐得很端正,现在余老师也把这些数学信息填进去,跟你填的比比看,你是不是填对了。

(订正后齐读一遍)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对它们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能
师:那咱们先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好吗?
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师:很棒,咱们把它补充完整,是空中和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板书问题在黑板左边)
师:你能列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11+5=16(只)(师板书)
师:还有孩子列出的算式不一样的吗?
生:5+11=16(只)(师板书)
师: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生:11表示空中有11只小鸟,5表示树上有5只小鸟,要求一共,用加法,所以这样列算式。

作答,师口头问,生口头答,师板书
师:刚才咱们是看到问题列算式,你能看到算式想问题吗?这是淘气列的算式,想想表示的是什么问题?(板书:8+6=)
生:8表示水中有8只鹅,6表示岸上有6只鹅,+表示合起来,所以8+6表示水中和岸上一共有多少只鹅?
师:孩子们表达非常完整,奖励每个组一颗☆。

师小结:哪个孩子能告诉我,我们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属于什么问题。

生:求一共有多少的加法问题。

(板书:加法)
师:解决了加法问题,你能不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呢?
生1:空中的小鸟比树上的小鸟多几只?
生2: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小鸟少几只?
师:这两个问题都是一个意思,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哪个孩子愿意来试一试?生:11-5=6(只)
作答,师口头问,生口头答,师板书
师:那你又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问题吗?(板书:8-6=)
生:8表示河里有8只鹅,6表示岸上有6只鹅,-表示比多少,所以算式表示河里的鹅比岸上的鹅多几只?还可以表示岸上的鹅比河里的鹅少几只?
师:诶,刚才那孩子表达真清楚。

师:我们现在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又属于什么问题?
生: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减法问题。

(板书:减法)
师:我们解决了加法问题和减法问题,孩子们表现都很积极,你们还能再提出一个跟刚才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吗?
生:能(师提示:对绵阳和山羊提问)
师: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请大家翻开书第13页,把你提出的问题写在算式的前面,写完问题马上列算式并作答。

(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孩子,纠正学生的坐姿)
三、实践应用,巩固练习(14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寻找数学信息,完成第(1)小题。

(2)解决问题,列算式口答。

(3)让孩子们说一说。

(4)同桌互提问题并解答。

2、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