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2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原理
动态路由原理
动态路由是一种网络通信的技术,它通过根据传输中的实际情况和网络拓扑动态地选择和调整数据包传输的路径。
相比静态路由,动态路由更加灵活和自适应。
动态路由的实现原理主要依赖于路由协议和路由表。
路由协议是指用于交换网络控制信息的通信协议,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等。
这些协议
能够在路由器之间传递路由信息,包括网络地址、距离、带宽等。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或者某一路径发生故障时,动态路由协议会自动地更新和调整路由表的信息。
路由表存储了到达目标网络的路径,其内容是由路由协议生成和维护的,并且会根据网络中流量、拥塞等情况进行动态更新。
这样,当数据包从源主机发出时,路由器就可以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选择合适的路径进行转发,以保证数据包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目标主机。
动态路由的优势在于网络拓扑的变化可以被快速地适应和响应,使得通信效率更高、网络容错能力更强。
然而,动态路由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动态路由协议需要占用计算资源和带宽进行信息交换,因此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开销。
此外,动态路由的配置和管理也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动态路由通过动态地选择和调整数据包传输路径,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自适应能力。
通过使用路由协议和路由表,
动态路由能够适应网络拓扑变化并及时响应故障,从而提供更高效可靠的通信。
路由与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路由与交换技术教学大纲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教学目标2. 路由技术概述- 路由定义-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 路由算法简介- 路由表与转发表3. 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的概念和原理- 静态路由配置和管理- 静态默认路由- 静态路由的优缺点4. 动态路由- 动态路由的概念和原理- 路由协议简介(如RIP、OSPF、EIGRP等) - 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和特点- 动态路由配置和管理- 动态路由的优缺点5. 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实践应用- VLAN(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和应用- 路由器在VLAN中的作用- 交换机的端口划分和配置-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互联配置6.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 故障排除的基本原则- 常见路由故障的排查方法- 性能优化的方法和工具- 规划和设计可靠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7. 路由器和交换机管理-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远程管理-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安全管理-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性能监控和配置备份8. 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影响- 云计算和虚拟化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的挑战9. 总结- 路由与交换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学习路由与交换技术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建议和资源推荐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习和了解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但结构清晰的指导。
通过该大纲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原理、配置和管理技巧,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实践应用,并学会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的方法。
此外,学生还将介绍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管理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教学大纲的实施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室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以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掌握路由与交换技术是现代网络工程师的基本能力,也是保证网络通信稳定和安全的关键。
通过遵循本教学大纲进行系统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路由与交换技术,为今后的网络工程领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4讲:网络层故障诊断与排除
8. 检查设备基本配置 当发生路由表项丢失或其他问题时,使用此方法。 (1) 使用display rip 命令查看RIP的各种参数设置 看RIP是否已经启动,相关的接口是否已经使能,network 命令设置的网段是否正确。 (2) 用debug rip 系列命令查看RIP的调试信息 每隔30秒钟,在所指定运行RIP的接口上,路由器将报告 RIP路由更新报文的传输,debug信息显示了发送每个路由 更新报文的路由和度量值。 通过debug信息可以很明白地看出RIP报文是否被正确地收 发。如果发送或接收有问题,也可从debug信息中看到是 什么原因导致发送或接收报文失败。
10. OSPF排错步骤 由于OSPF协议自身的复杂性,在配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 现错误。 OSPF协议正常运行的标志是:在每一台运行该协议的路 由器上,应该得到的路由一条也不少,并且都是最优路径。 一般步骤如下: (1) 配置故障处理。检查是否已经启动并正确配置了OSPF 协议。 (2) 局部故障处理。检查两台直接相连的路由器之间协议运 行是否正常。 (3) 区域故障处理。检查一下系统设计(主要是指区域的划分) 是否正确。 (4) 其他疑难问题。路由时通时断、路由表中存在路由却无 法PING通该地址。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
9. RIP正常时的异常解决 应当考虑是否在接口上配置undo rip work命令,是否 验证有问题,是否引入其他路由有问题,是否访问控 制列表配置不正确等。 查看接口的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信息,可以 看到RIP在接口模式下的配置信息是否正确。例如, 该接口是否收发RIP报文,接口配置验证了什么和验 证是什么类型的,接口向外发送的报文是RIP1还是 RIP2,是广播发送还是多播发送,接口在接收和发 送路由时是否增加附加的路由权。 查看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信息,可以看到 RIP在协议模式下的配置信息是否正确。例如,是否 引入其他协议的路由,如果引入,是以多大的路由权 值引入的,是否对路由进行过滤和按什么规则过滤等。
动态路由协议实验报告
R1(config-router)#networkR1(config-router)#networkR1(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方便观看路由表项 4.实验调试(1) show ip route 该命令用来查看路由表。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包括截图〕附:分解实验2:RIP V2全然配置1. 实验目的〔1〕明白得RIP协议的工作原理〔2〕明白得路由表的含义〔3〕能够查看和调试RIPv2 路由协议相关信息 2. 实验拓扑〔同上一节实验拓扑〕3. 实验步骤步骤①:同RIP V1实验 步骤②:R1(config)#router rip//配置RIP路由协议 R1(config-router)#version 2 //指明为RIP V2,默以为RIP V1 R1(config-router)#netwoek //通告与其直连的路由信息 R1(config-router)#network R1(config-router)#networkR1(config-router)#noauto-summary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第六章 路由基础PPT课件
6.4 动态路由
6.1 直连路由
• 直连路由是由数据链路层协议发现的,是 指到达路由器接口地址所在网段的路径, 该路由不由网络管理员维护,也不需要路 由算法计算获得,只要完成基本配置,并 让路由器接口处于开启状态,路由器就会 把直连接口所在的网段的路由信息存入路 由表中。
• 通过以下实验来理解直连路由:
6.1 直连路由
第6章 路由基础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本章的学习目标: 1.了解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区别; 2.了解动态路由的分类; 3.理解路由、直连路由、静态路由、默认路由、 链路状 态 、管理距离等术语的含义; 4.理解动态路由算法和路由选择原则; 5.掌握直连路由、静态路由、默认路由的配置方 法;
R1#show ip route 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 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这是使用本路由器外出接口的名称来创建静态 路由,在此可以换为12.1.1.2。
6.2 静态路由
• 然后在路由器1上查看路由表信息:
R1#show ip route
自动网络管理系统-第4讲smnp协议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络负载。
SMNP协议的安全机制
安全层负责保护数据传输和网 络设备的安全。
SMNP协议使用加密和认证技 术,如SSL/TLS和IPSec,以确 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安全层还提供防火墙和入侵检 测功能,以防止恶意攻击和未 经授权的访问。
03
SMNP协议的实现
SMNP协议的编程语言实现
Python实现
自动网络管理系统-第4讲 smnp协议ppt课件
目录
• SMNP协议概述 • SMNP协议工作原理 • SMNP协议的实现 • SMNP协议的性能评估 • SMNP协议的未来发展
01
SMNP协议概述
SMNP协议的定义
01
SMNP协议是一种用于自动网络 管理的协议,旨在实现网络设备 的自动发现、配置、监视和管理 。
云化
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SMNP协议的云端部署和 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可维护性。
SMNP协议的未来挑战
技术更新换代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SMNP协议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以 适应新的网络环境和需求。
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演变,对SMNP协议的安全机制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和挑战。
跨域管理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SMNP协议需要实现跨域管理,以提高 大规模网络的集中管理能力。
SMNP协议的延迟性能评估
延迟
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 需的时间,反映了协议的 响应速度。
评估方法
测量不同网络条件下, SMNP协议的延迟表现。
优化方向
通过优化协议的数据处理 和传输机制,降低延迟, 提高响应速度。
SMNP协议的稳定性性能评估
稳定性
SMNP协议在网络异常或故障情 况下的表现和恢复能力。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心得5篇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心得5篇_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心得1_一.实验目的(1) 路由器配置环境的搭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及其测试;(2) 路由器主机名和口令的配置.路由器接口的配置;(3)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二.实验设备及环境锐捷路由器Star-2624二台.网线若干.微机二台.配置电缆二条.三.实验步骤1.通过静态路由,使路由器A,B 具有非直连子网的路由信息.A 路由器的配置:(1)基本配置:配置路由器主机名Red-Giant enable(注: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Red-Giant_configure terminal(注: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ed-Giant(config)_hostname A(注:将主机名配置为〝A〞)A(config)_为路由器各接口分配IP 地址A(config)_interface serial 0A(config-if)_ip address _2._.2.2 255.255.255.0注:设置路由器serial 0 的IP 地址为_2._.2.2,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A(config)_interface fastethernet 0A(config-if)_ip address _2._.3.1 255.255.255.0注:设置路由器fastethernet 0 的IP 地址为_2._.3.1,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2)配置接口时钟频率(DCE):A(config)_interface serial 0A(config-if)clock rate 64000注:设置接口物理时钟频率为64Kbps(3)配置静态路由:A(config)_ip route _2._.1.0 255.255.255.0 _2._.2.1 或:A(config)_ip route _2._.1.0 255.255.255.0 serial 0B 路由器的配置:(1)基本配置:配置路由器主机名Red-Giant enable(注: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Red-Giant_configure terminal(注: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ed-Giant(config)_hostname B(注:将主机名配置为〝B〞)B(config)_为路由器各接口分配IP 地址B(config)_interface serial 0B(config-if)_ip address _2._.2.1 255.255.255.0A(config)_interface fastethernet 0A(config-if)_ip address _2._.1.1 255.255.255.0(2)配置静态路由:B(config)_ip route _2._.3.0 255.255.255.0 _2._.2.2 或:B(config)_ip route _2._.3.0 255.255.255.0 serial 0 验证命令:show ip int briefshow ip routeping实验结果A,B 各路由器应该看到全网路由.主机_2._.3.2 能够访问主机_2._.1.2.2.通过动态路由RIP,使路由器A,B 具有非直连子网的路由信息.(1)删除静态路由信息.(2)A路由器的配置:A(config)_router rip注:启用路由器A 的RIP 进程A(config-router)_network _2._.0.0注:(1.公布属于_2._.0.0 主类的子网;2.包含在_2._.0.0 主类内的接口发送接收路由信息)(2)B 路由器的配置:B(config)_router rip注:启用路由器A 的RIP 进程B(config-router)_network _2._.0.0注:(1.公布属于_2._.0.0 主类的子网;2.包含在_2._.0.0 主类内的接口发送接收路由信息)实验结果A,B 各路由器应该看到全网路由.主机_2._.3.2 能够访问主机_2._.1.2.验证命令:show ip int briefshow ip routeshow ip protocolsping四.注意事项(1)路由器的广域网连接,DCE端需要配置CLOCK RATE.(2)静态路由的下一站,可以是本路由器的接口名称,或者下一站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3)动态路由发布直连网络号时使用主类网络号.五.实验思考题解答(1)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答:由网络管理员在路由器上手工添加路由信息以实现路由目的,手工配置,无开销,配置简单,需人工维护,适合简单拓扑结构的网络.(2)动态路由的工作原理?答:通过相互连接的路由器之间交换彼此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优化出来的,而这些路由信息是在一定时间间隙里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以随时获得最优的寻路效果六.实验心得体会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_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心得2_1.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统一分发和管理IP地址2.DHCP的工作过程:需要自动获取IP地址的客户端开启自动获取IP地址之后,本地广播发出DHCP Discover数据包,源IP地址0.0.0.0,目标IP地址255.255.255.255,源MAC地址为本地网卡MAC,目标MAC为FFFF-FFFF-FFFF,源端口为68,目标端口为67;开启了DHCP服务的服务器收到此数据包后,发送免费ARP以确定所要下发的IP 地址没有冲突,再本地基于广播的形式回复DHCP Offer数据包,源IP是服务器IP地址,目标IP地址255.255.255.255,源MAC为服务器网卡MAC,目标MAC为FFFF-FFFF-FFFF,源端口为67,目标端口为68;客户端使用DHCP Request数据包请求IP地址,服务器回复ACK给客户端,客户端拿到IP地址.租期:默认租期为_40min/24h/一天.续租:当租期到达1/2时,客户端若依然在线,客户端主动发出Request数据包来续租;若续租失败,继续在7/8的租期再次发送Request数据包续租;若依然失败,那租期到达时地址被收回,客户端若想继续使用,需要重新获取地址.3.当路由器作为DHCP服务器时:有两种配置方法(1)以全局的池塘下发地址(2)以接口的IP地址的范围下发地址4.RIP:路由信息协议动态试验的步骤1.搭建拓扑图,划分区域网2.编写各个端口IP3.进入DHCP为每个路由器下的PC自动配置IP4.最后运用RIP协议,使得全网可达_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心得3_RIP 特性包括:有类, 距离矢量跳数为度量值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或不连续子网每30秒更新一次Rip 被封装在 UDP分段中 ,源目的端口号 5202 条原则控制 RIPv1更新:如果某条路由更新及其接收接口属于相同的主网,则在路由更新中对该网络应用该接口的子网掩码.如果某条路由更新及其接收接口属于不同的主网,则在路由更新中对该网络应用网络的有类子网掩码.不必要的 RIP 更新会影响网络性能带宽浪费在传输不必要的更新上.因为 RIP 更新是广播,所以路由器将向所有端口转发更新.LAN 上的所有设备都必须逐层处理更新,直到传输层后接收设备才会丢弃更新.在广播网络上通告更新会带来严重的风险.RIP更新可能会被数据包嗅探软件中途截取.路由更新可能会被修改并重新发回该路由器,从而导致路由表根据错误度量误导流量.命令作用Rtr(config)_router rip 启动 RIP 路由协议Rtr(config-router)_network 指定路由器上哪些接口将启用 RIPRtr_debug ip rip 用于实时查看路由更新Rtr(config-router)_passive-interface fa0/0 防止此接口发布更新Rtr(config-router)_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发布默认路由Rtr_show ip protocols 该命令可以显示计时器信息今天中午没睡觉,下午上课那叫一个困字了得啊..(中午不睡觉还是不行啊,影响下午的学习效率),导致老师今天在上面讲的时候都没怎么听好,后面做实验就悲剧了,第一次做实验开始时候这么没有头绪,上一节课讲的静态路由的配置,这次动态路由配置的主要是讲RIP协议的应用.实验目的把上面的pc端都可以相互ping通,首先先给路由器和pc配好ip地址,分为5个网段,(初始ip地址为_2._8.1.0,五个网段依次叠加把Router0,CopyRouter0,CopyRouter0(1),设为r1,r2,r3,先给r1应用rip协议:1.在配置模式下输入 router rip2.然后输入 network _2._8.1.0(network后面是路由器所连接的网段,r1就连接有2个网段,r2就是3个网段,依次输入) 3.然后再输入 passive-interface(后面接的是端口号,目的是为了安全,如果路由器的端口上接了终端或者交换机,就要避免路由信息流向终端或交换机)这样r1就配好了.下面开始来配置r2:r2前面配置动态路由的方式和r1基本类似,就不重复了,然后就要给他配置默认路由,如果要想3个pc都能ping通的话,那么三个路由器中的路由表中必须要包含有这5个网段,所以理论上要给每个路由器都要配置默认路由,但是这里直接给边界路由器配置默认路由就行了,r1就可以通过arp学习到默认路由.给r2配置默认路由:1.输入 ip route 0.0.0.0 0.0.0.0 (后面接的是端口号这里是 se0/0/1)2.输入 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这样r1就可以学习到默认路由了)然后我们可以查一下,两个路由器中的路由表,看是不是都有了5条路由,然后我们会发现r3中还只有2条路由信息,然后我们就要开始配置r3的路由.给r3配置静态路由(这里也可以配置动态路由,那样也可以ping通,但是那样不安全),我们采用静态路由配置:1.输入 ip route (后面接的是目的ip,掩码,本地接口,依次输入他们的值)2.然后我们可以再查一下r3的路由表,看5条路由信息是否都有了,如果都有了,我们就可以大胆的ping了,到这里实验就做完啦_当然在实验中还出现了很多问题:1.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给路由器加串行接口;2.实验的代码还是不熟悉,(其实代码也不要记,但是还是有一点不知道怎么用的)3.刚开始对于实验原理还是不清楚,没有理解透彻..(值得反省啊!!)还是要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加油!!!_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心得4_通过多个路由器连接发的主机进行通信需要在路由器具有相应的路由表,路由表生成的方式有手动添加,通过协议动态生成(RIP,EIGRP,OSPF).手动配置:ip route srcIP Mask ne_tHop // 如ip route _2._8.2.0 255.255.255.0_2._.1.1RIP: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自适应路由算法,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重新计算机最佳路由.由于路由的复杂性,路由算法也是分层次的,通常把路由协议(算法)划分为自治系统(AS)内的(IGP)与自治系统之间的(EGP)路由协议.RIP是IGP ,采用 Bellman-Ford算法.基本配置命令:route rip //进行入rip的配置network w._.y.z //添加直连网段version 2 //设置版本号EIGRP:EIGRP(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是 Cisco内部专有协议,其它公司的网络产品是不会拥有该协.基本配置命令:route eigrp //进行入eigrp的配置network w._.y.z //添加直连网段OSPF:OS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内决策路由.可以划分区域是OSPF能多适应大型复杂网络的一个特性,我们只借助完成单个area的简单配置.OSPF配置基本命令配置基本命令:route ospf 10 //network _2._8.1.1 0.0.0.255 area 3 //3代表域号.show ip ospf_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心得5_一.实验名称:动态路由配置二.实验目的:实了解动态路由的原理,掌握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三.实验软件:eNSP 四.实验任务:1.了解RIP协议的配置及其特性2.掌握路由聚合的方法 3明析RIP v2的验证方式五.实验步骤1.构建实验拓扑图,配置主机参数,并启动设备Pc1-IP:10.1.1.2 Gateway:30 Pc2-IP:20.1.1.2 Gateway:30R1 E/0/0/0-IP:10.1.1.1 Gateway:30 R1 E/0/0/1-IP:1.1.1.1Gateway:24 R2E/0/0/0-IP:20.1.1.1 Gateway:30 R2 E/0/0/1-IP:1.1.1.2 Gateway:24 2.配置接口IP地址R1system-view[Huawei]interface ethernet0/0/0[Huawei-Ethernet0/0/0]ip address 10.1.1.1 30 [Huawei-Ethernet0/0/0]q [Huawei]interface ethernet0/0/1[Huawei-Ethernet0/0/1]ip address 1.1.1.1 24 [Huawei-Ethernet0/0/1]q R2system-view[Huawei]interface Ethernet0/0/0[Huawei-Ethernet0/0/0]ip address 20.1.1.1 30 [Huawei]interfaceEthernet0/0/1[Huawei-Ethernet0/0/1]ip address 1.1.1.2 24 [Huawei-Ethernet0/0/1]q 3.添加待聚合路由信息(仅R1)system-view[Huawei]interface LoopBack 0[Huawei-LoopBack0]ip address 30.1.6.2_ 32 [Huawei-LoopBack0]q[Huawei]interface LoopBack 1[Huawei-LoopBack1]ip address _2._.0.1 24 [Huawei-LoopBack1]q[Huawei]interface LoopBack 2[Huawei-LoopBack2]ip address _2._.1.1 24 [Huawei-LoopBack2]q[Huawei]interface LoopBack3[Huawei-LoopBack3]ip address _2._.2.1 24 [Huawei-LoopBack3]q4.RIP协议配置(RIPv1.RIPv2)RIPv1:有类别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不支持路由聚合,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报文,不支持验证 RIPv2:无类别路由协议,支持VLSM,支持路由聚合,以广播或组播(_4.0.0.9)的形式发送报文,支持明文验证和MD5密文验证⑴RIPv1版:(注:启用协议后,若不改变协议类型则默认为1) R1:system-view [Huawei]rip [Huawei-rip-1][Huawei-rip-1]version 1 [Huawei-rip-1]network 1.0.0.0[Huawei-rip-1]network10.0.0.0 [Huawei-rip-1]network 30.0.0.0 [Huawei-rip-1]network _2._.0.0[Huawei-rip-1]qR2:system-view [Huawei]rip[Huawei-rip-1]version 1 [Huawei-rip-1]network 1.0.0.0 [Huawei-rip-1]network20.0.0.0 [Huawei-rip-1]q⑵RIPv2版:(注:直接修改即可,无需〝undo〞命令)[Huawei-rip-1]version 2⑶检查配置是否正确[Huawei]display ip routing-tableR1:R2:⑷对比RIPv1.RIPv2协议下R1.R2的路由表注:RIP协议类型需R1.R2同时修改后,方可查看路由表①②RIPv1-R2:RIPv1不支持VLSM,不支持路由聚合③ RIPv2-R1:④RIPv2-R2:RIPv2支持VLSM,支持路由聚合5.路由聚合⑴自动路由聚合R1:关闭水平分割system-view.[Huawei]interface Ethernet0/0/1[Huawei-Ethernet0/0/1]undo rip split-horizon[Huawei-Ethernet0/0/1]qR2:查看此时路由表⑵手动路由聚合R1:取消自动聚合system-view[Huawei-rip-1]undo summary[Huawei-rip-1]q[Huawei]interface Ethernet0/0/1[Huawei-Ethernet0/0/1]rip summary-address _2.0.0.0 255.0.0.0 [Huawei-Ethernet0/0/1]qR2:查看路由表6.RIP v2的验证方式⑴明文认证R1:system-view[Huawei]interface Ethernet0/0/1[Huawei-Ethernet0/0/1]rip authentication-mode ?md5 MD5 authenticationsimple Simple te_t authentication[Huawei-Ethernet0/0/1]rip authentication-mode simple _34[Huawei-Ethernet0/0/1]qR2:system-view[Huawei]interface Ethernet0/0/1[Huawei-Ethernet0/0/1]rip authentication-mode simple _34[Huawei-Ethernet0/0/1]q⑵MD5密文认证[Huawei]interface Ethernet0/0/1[Huawei-Ethernet0/0/1]rip authentication-mode md5 un[Huawei-Ethernet0/0/1]rip authentication-mode md5 us[Huawei-Ethernet0/0/1]rip authentication-mode md5 usual _34 [Huawei-Ethernet0/0/1]q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心得。
第4讲道客巴巴传输层之二
event: timer timeout for segment with seq # y
retransmit segment
event: ACK received, with ACK # y
ACK processing
主讲人: 西安交通大学 程向前
第4讲 传输层之二 4-5
TCP: 可 靠数据传 输
number"); -JAVA
服务器: 接受客户端的连接
Socket connectionSocket = welcomeSocket.accept();
(建立连接)三次握手:
Step 1: 客户端的end system向服 务器发送 TCP SYN 控制数据段 定义并初始化 seq #
Step 2: 服务器的end system接收 SYN, 用SYNACK控制数据段回 答
有序数据段到达, 没有缺失的段, 有一个延迟 ACK 等待
失序数据段到达 seq. # 高于预期值 测到间隔
延迟 ACK. 等待 500ms 看是否还有数据段到达. 如果没有, 发送ACK
立即发送一个 积欠的 ACK
发送重复的 ACK, 说明 seq. # 为下一个期望的字节
到达的数据段部分或全部填满 了缺失的段
15
if (y > sendbase) { /* cumulative ACK of all data up to y */
16
cancel all timers for segments with sequence numbers < y
17
sendbase = y
18
}
19
else { /* a duplicate ACK for already ACKed segment */
788 IP路由基础
I P路由基础主讲人:鲍婷婷目录•路由基本概念路由概述12静态路由3动态路由4路由高级特性•路由条目生成•最优路由条目优选•路由转发背景:网段间通信NM 如何前往网络M?•IP地址唯一标识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IP地址都拥有自己的网段,各个网段可能分布在网络的不同区域。
•为实现IP寻址,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网段之间要能够相互通信。
网关网关R1R2R3NMR4DATA路由指导报文转发路径路由设备路由•路由是指导报文转发的路径信息,通过路由可以确认转发IP 报文的路径。
•路由设备是依据路由转发报文到目的网段的网络设备,最常见的路由设备:路由器。
•路由设备维护着一张路由表,保存着路由信息。
依据路由转发路由信息介绍•路由中包含以下信息:▫目的网络:标识目的网段▫掩码:与目的地址共同标识一个网段▫出接口:数据包被路由后离开本路由器的接口▫下一跳:路由器转发到达目的网段的数据包所使用的下一跳地址10.1.1.0/241.1.1.2GE0/0/01.1.1.3IP 路由目的网络/掩码出接口下一跳10.1.1.0/24GE0/0/01.1.1.2路由表目的网络/掩码下一跳出接口11.0.0.0/82.2.2.2GE0/013.0.0.0/8 3.3.3.2GE0/114.0.0.0/81.1.1.2GE0/2………..1.1.1.0/30 1.1.1.1GE0/21.1.1.1/32127.0.0.1GE0/2•路由器通过各种方式发现路由•路由器选择最优的路由条目放入路由表中•路由表指导设备对IP 报文的转发•路由器通过对路由表的管理实现对路径信息的管理R2R4GE0/02.2.2.1/30R12.2.2.2/30R33.3.3.2/30GE0/13.3.3.1/30GE0/21.1.1.1/301.1.1.2/3014.0.0.0/811.0.0.0/813.0.0.0/8目录路由概述1•路由条目生成•路由基本概念2静态路由3动态路由4路由高级特性•最优路由条目优选•路由转发路由信息获取方式GE0/0/010.1.1.0/2420.1.1.0/24GE0/0/1GE0/0/130.1.1.0/2440.1.1.0/24GE0/0/2直连路由路由来源目的网络/掩码出接口直连10.1.1.0/24GE0/0/0直连20.1.1.0/24GE0/0/1静态路由动态路由路由来源目的网络/掩码出接口静态30.1.1.0/24GE0/0/1动态路由协议OSPF路由来源目的网络/掩码出接口动态路由协议40.1.1.0/24GE0/0/2•由设备自动生成指向本地直连网络•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条目•路由器运行动态路由协议学习到的路由直连路由(1)•直连路由指向本地直连网络的路由,由设备自动生成。
动态路由-----OSPF协议原理与单区域实验配置
动态路由-----OSPF协议原理与单区域实验配置⼀.OSPF协议的介绍1.OSPF的概述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个内部⽹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
与RIP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协议,⽽RIP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链路是路由器接⼝的另⼀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状态路由协议。
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络接⼝的状态来建⽴链路状态数据库,⽣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络,OSPFv3⽤在⽹络。
可⽤于⼤型⽹络。
OSPF路由器收集其所在⽹络区域上各路由器的连接状态信息,即链路状态信息(Link-State),⽣成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
路由器掌握了该区域上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也就等于了解了整个⽹络的拓扑状况。
OSPF路由器利⽤“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hortest Path First, SPF)”,独⽴地计算出到达任意⽬的地的路由。
在OSPF协议下的路由器⼯作流程:2.OSPF的区域简介外部AS:⼀般来讲是运⾏另⼀个路由选择协议的区域,⽐如RIP,EIGRP等。
⾻⼲区域:Area 0,所有区域都必须(⼀般情况下)通过⾻⼲区域进⾏区域间的路由。
标准区域:同上,即最普通的区域。
末梢区域:Stub Area,不接收外部AS(AS代表同⼀路由协议下的路由区域)的路由信息。
完全末梢区域:Totally Stub Area,不接收外部AS的路由信息,同时也不接收本AS中其他Area的。
⾮纯末梢区域:NSSA(Not-So-Stub-Area),允许接收外部AS中以类型7的LSA发送的路由信息,并且ABR将类型7的LSA转换成类型5的LSA 在本AS内进⾏发送...3.OSPF的五种路由器DR:指定路由器,⼀个区域中的主路由器,当其他路由发数据给它时,指定路由器负责通知所有路由器。
路由器基础知识讲座ppt课件
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根据网络层 的信息,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 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实现网络互联和通信。
路由器发展历程
第一代路由器
最初的路由器采用软件方式进行路由 计算,性能较低,主要应用于小型网 络。
第二代路由器
第三代路由器
现代路由器已经发展成为高度集成化 、智能化的设备,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和网络安全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规 模的网络。
针对路由功能优化,高效 稳定,如Cisco IOS、 Juniper JUNOS等。
通用操作系统
基于Linux、Unix等系统 ,可定制性强,但需要额 外配置和优化。
实时操作系统
适用于对时间要求严格的 场景,如工业控制、航空 航天等。
路由协议实现原理
静态路由
手动配置路由表,适用于简单网 络环境。
动态路由
Wi-Fi联盟认证
负责无线技术的认证和推广,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 能够互相兼容。
无线网络安全标准
包括WPA/WPA2等加密认证技术,保障无 线网络的安全性。
无线接入点(AP)和桥接器(Bridge)
无线接入点(AP)
01
用于建立无线网络的设备,提供无线客户端的接入和数据传输
功能。
无线桥接器(Bridge)
01
VPN基本概念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络,是利用公共网络
架设的私人网络,通过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02 03
VPN技术原理
VPN采用了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和使用者与设备身份 认证技术,通过在公共网络上建立虚拟专用通道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 性和私密性。
ACL技术原理
计算机网络 第4讲 网桥和交换机
透明网桥(续)
• 桥在端口x上接收到一个MAC帧,有如下规则:
– 查询过滤数据库,决定该目的MAC地址是否列在除端 口x外的其它端口中。 – 如果目的MAC地址没有找到,把该帧往除了它所到来 的端口外的所有端口发送,即进行扩散。 – 如果目的地址列在过滤数据库中的某个端口y中,其中 y不等于x,决定是否端口y处在阻塞或转发状态。 – 如果端口y是非阻塞的,把该帧通过端口y转发到它所 连接的LAN中。
• • • • 产生该BPDU消息的桥标识 发送该BPDU消息的端口标识 产生该BPDU消息的桥所了解到的根桥标识 到根桥的路径花费:直接连接到根桥的端口花费一 般为0。
生成树算法的基本步骤
• 生成树的构造的基本步骤:
– 首先决定根桥:标识最低的网桥被选为生成树的根 – 然后决定所有其它桥的根端口
笫4讲 讲 网桥和交换机
本讲内容
第四章 局域网
4.6 局域网互连
4.6.1 网桥 4.6.2 局域网交换机 4.6.3 虚拟局域网
4.6 局域网互连
• 转发器和集线器:
– 物理层的设备 – 通过集线器连接起来的局域网属于同一个冲突域, 这也意味着所有的节点都共享带宽 – 所能连接的站点数是有限制的,比如10BaseT局域 网的站点最多有1024个 – 它所覆盖的范围仍然是有限的,要求遵循5-4-3原则
– 当桥收到一个帧时应该决定是否转发它,如果转发,转发到哪个 局域网中。
• 固定路由:
– 根据在互连网中的每个源-目的LAN对而选择路由
• 如果在两个LAN间有多个路由可供选择,一般是选择那些跳段最少 的路由。
– 简单、容易处理,路由是固定的,最多只有在互连网的拓扑改变 时才有变化 – 在一个复杂的互连网中,桥可能会动态增加,同时桥可能会出现 故障,此时固定路由就不太适合
CiscoPacketTracer路由器配置专题知识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第4章
(5)测试网络连通性
用PING命令检验彼此间旳连通性。
C:\>ping 172.16.3.22 C:\>ping 172.16.1.11
从PC1 ping PC2 不通 从PC2 ping PC1 不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第4章
(6)配置路由器 2
Router>enable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hostname ryl2 ryl2#(config)#interface f0/0 ryl2 (config-if)#ip address 172.16.3.2 255.255.255.0 ryl2 (config-if)#no shutdown ryl2 (config)#interface Serial0/0/0 ryl2 (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2 255.255.255.0 ryl2 (config-if)#no shutdown ryl2 (config-if)# exit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第4章
三、 配置动态路由(配置RIP协议)(P299)
1、RIP(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旳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路由器搜集全部可能到达目旳地旳不同途径, 而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旳地旳至少站点数旳途径 信息,除到达目旳地旳最佳途径外,任何其他信息 均预予丢弃。 路由器把所搜集旳路由信息用RIP协议告知相邻 旳路由器。这么,正确旳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 网。 RIP从一种有类路由选择协议(RIP-1)改善到 了无类路由选择协议(RIP-2)。
动态路由RIP与OSPF配置实验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条件1、以图1中路由器的组网实例,或自行设计组网用例,构建网络配置连接图,标识出网段、接口IP地址。
进行RIP路由协议配置、测试连通性、观察路由表、观察接口。
进行OSPF路由协议配置、测试连通性、观察路由表、观察接口。
比较两种动态路由协议配置中的不同。
图1 实验组网示例2、使用思科模拟器构建网络拓扑图,标识出网段和IP地址。
然后进行RIP 路由协议配置、测试连通性、最后观察路由表和接口。
完成之后,进行OSPF路由协议配置、测试连通性,观察路由表和接口,比较这两种协议配置的不同。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方法:(RIP)1.启动思科路由器配置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2.参考图1(与课本图11-17相近)选取网络设备,构建网络。
图1 实验组网示例3.依据IP配置规则配置网络IP地址;(可依据图中设置或自行设置IP地址,网络号计算有难度的可依据课本图11-17配置)示例:ip add 100.100.100.11 255.255.240.04.配置RIP路由协议,并测试网络连通性,查看路由表、接口等。
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 (配置RIPv2)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网络号)实验方法:(OSPF)1.参考图1选取网络设备,构建网络。
2.依据IP配置规则配置网络IP地址;(可依据图中设置或自行设置IP地址,网络号计算有难度的可依据课本图11-17配置)3.配置OSPF路由协议,并测试网络连通性;!启用OSPF协议:Router(config)#router OSPF process-number(路由进程编号,路由器内部起作用);!指定与该路由器连接的子网: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address wildcard-mask area area-number;wildcard-mask通配符掩码子网掩码反码;实验内容:写出RIP路由协议配置过程,说明配置中的关键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
动态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实验报告协议方信息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协议方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研究背景与目的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动态路由协议”。
呃,听起来有点枯燥对吧?但这玩意儿超级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用的网络是如何在不同的路由器之间传递信息的。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打开网页时,信息是怎么从一台电脑跳到另一台的?答案就是——动态路由协议!简单来说,动态路由协议就是让路由器之间能够根据网络的变化自动调整自己的路由表,找到最优路径,把数据送到正确的地方。
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哦。
所以,它的研究和实现对现代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次实验,我们将从理论到实践,深入了解动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实现它。
pigx_动态路由配置原理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pigx 动态路由配置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解析和说明pigx动态路由配置原理。
动态路由是一种根据网络流量和特定条件来自动更新路由表的方式,在大型网络环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动态路由,我们能够实现灵活、高效地管理和控制数据包传输的路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1部分: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目的及文章结构;第2部分:详细解释动态路由配置原理,并介绍其基本概念;第3部分:讲述在Pigx框架下实现动态路由配置的步骤;第4部分: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展示如何在Pigx中实现动态路由配置;第5部分: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有关pigx动态路由配置原理的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该主题进行详细解析和说明,读者将能够理解动态路由配置的基本原理、核心概念以及如何在Pigx框架下实现该功能。
这将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和使用Pigx框架,并为未来的网络路由配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动态路由配置原理:2.1 动态路由的定义和作用:动态路由是指在网络中,根据实时变化的网络条件或特定策略,自动选择最佳路径来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况,动态地调整路由规则,以提高网络性能、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效果。
在一个大型分布式系统中,比如云计算平台或微服务架构中,动态路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它可以根据服务之间的负载状况、服务可用性等因素,智能地分配请求流量,并保证高可用性和良好的性能。
2.2 动态路由的基本原理:动态路由主要依靠一个中心控制节点来实现。
该节点会基于各种信息(如性能指标、延迟、带宽等),不断监测和评估当前网络状态,并作出合适的调整。
具体而言,在动态路由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和获取到与网络有关的实时信息和数据。
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吞吐量、网络拓扑结构等。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并结合预设策略或算法,进行路由决策,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路径。
动态路由rip协议课程设计
动态路由rip协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动态路由的基本概念,掌握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 学生能描述RIP协议的更新机制、路由收敛过程以及常见的路由环路问题。
3. 学生能解释RIP协议的版本差异及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配置和调试RIP协议,实现网络设备间的动态路由交换。
2.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模拟软件,模拟RIP协议在网络中的运行过程,分析并解决简单网络故障。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提高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共同解决网络配置与优化问题。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关注网络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风险。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动态路由协议的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RIP协议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网络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动态路由基础概念:介绍动态路由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结合课本相关章节,强调RIP协议在动态路由中的重要性。
- 章节关联:第二章 动态路由协议概述2. RIP协议原理与配置:- 章节关联:第三章 RIP协议- 内容安排:RIP协议的工作机制、版本差异、更新过程、路由收敛与环路问题。
3. 实践操作:- 章节关联:第四章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 内容安排:使用模拟软件(如GNS3、Packet Tracer等)进行RIP协议配置、调试及故障排查。
路由选择-教案[3页]
备注
讲课题由选择协议的一般方法。理解RIP协议基本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重点难点:RIP协议坏消息传播得慢的问题
方法步骤:课堂讲解与实例介绍
器材保障:电脑、投影
时间地点:
教学内容:
4.5路由选择协议
内容回顾
IP报文的转发过程与路由表
通过回顾IP报文的转发过程与路由表的关系,引出如何生成路由表的问题,从而引出本次课的内容:路由选择协议。
(五) RIP协议交互过程的举例
通过图示和动画,引出RIP在处理异常问题时的问题:“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
[提问]:如何解决计数到无穷的问题?
通过提问启发学员想到限制计数最大值的方法,即:16表示无穷大,不可达。
[提问]:能尽可能避免该问题吗?
通过提问启发学员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水平分割。
3. 交换什么信息?
4. 何时进行交换?
5. 如何计算和更新路由表?
使学员理解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解决这5个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学习一个路由选择协议要从这5个方面去归纳总结和比较。
二、路由选择协议实例:RIP
(一)在RIP协议中认为的好的路由
跳数最少的路由。这是RIP协议解决的以上5个问题的第一个。
RIP中“距离”的定义。
提问
板书
分析讲解
提问
举例讲解
板书
板书
结合PPT讲解
板书
结合PPT讲解
板书
结合图例和动画讲解
引导学员自己提出算法
提问
板书
提问
结合板书,引导学员一起总结RIP协议的基本过程
结合图例和动画讲解
提问
提问
提问,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tance Vector:rip 距离向量
C
D
A
Hybrid Routing:eigrp 混合路由
B C D A
Link State:ospf 链路状态
动态路由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教学目标( Objectives )
动态路由的原因
动态路由选择工作原理 路由概念及术语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
一、动态路由的原因
R2 R1
A R3
R4
B
动态路由选择——即自适应路由选择,其特点 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 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
Router B
RIP Administrative Distance=120
IGRP Administrative Distance=100
E Router C Router D
度量值( Metric )
度量值越小,路径就越好。
•A lower value for the metric indicates the more reliable route 度量因素(factors for metric): 带宽(Bandwidth) 延迟(Delay) 负载(Load) 可靠性(Reliability) 跳数(Hop Count)
区分:
有类路由协议
有类路由协议在路由更新广播中不携带相关网络
的子网掩码信息 有类路由协议在网络边界按标准的网络类别(A 类、B类、C类)发生自动总结 有类路由协议自动假设网络中同一个标准网络的 各子网总是连续的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 (Classes of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s)
用度量值选择最佳路径 (Selecting Best Route with Metrics)
A 56
IGRP
Bandwidth
RIP
Hop count 跳数 T1 56
Delay
Load Reliability
MTU
T1 B
Case Study 1
根据管理距离和度量值对路径由好到坏排序:
1. [120/2] 2. [120/3] 3. [100/3] 4. [90/19]
IGRP OSPF RIP EG0 140 255
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管理距离用于衡量其作为路由信息源的可信度。
A measure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oute
管理距离越低,路由选择协议的可信度越高。
4 5 3 2 1
5. [90/1]
3、有类路由与无类路由
classful routing protocols RIP Version 1 (RIPv1) IGRP classless routing protocols RIP Version 2 (RIPv2) EIGRP OSPF IS-IS
1、自治系统(AS)
定义:在单一的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
而这些路由器使用一种AS内部的路由选择 协议和共同的度量以确定分组在该 AS 内 的路由。 AS : 在一个管理控制下的一个网络,可以 是公司、公司的分部或集体公司。重要的 是一个 AS 对其他 AS 表现出的是一个单 一的和一致的路由选择策略。
I need to send a packet to Network E. Both router B and C will get it there. Which route is best? Router A
A lower value for the administrative distance indicates the more reliable route
二、动态路由选择工作原理
动态路由有两个基本功能: (1)维护路由表 (2)以路由更新的形式将路由信息及时发 布给其他路由器
路由协议
路由表
路由协议
路由表
一个路由协议主要包括:
(1)如何发送路由更新信息
(2)更新信息包含哪些内容 (3)什么时候发送这些更新 (4)如何确定更新信息的接受者
路由器怎样传递数据包 (How routers route packets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
1.拆包(remove the data link layer address)
2.查表(refer to the routing table) 3.打包(encapsulating a new frame) 4.转发(forwarding the packet)
三、路由概念及术语
自治系统
管理距离 有类路由与无类路由
• EGPs connect different autonomous systems.
AS号 由因特网地址分配管理机构(IANA)分 配,范围从1 ~ 65535。 理解AS号的协议:IGRP、EIGRP、OSPF、 IS-IS和BGP
注意: RIP不明白自治系统 OSPF无需配置AS号
路由协议分类
IGP
——在单个自治系统中处理路由选择的 路由协议,如RIP、IGRP、OSPF等 EGP ——处理不同自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 如BGP(边界网关协议)
Autonomous Systems
• An autonomous system is a collection of networks under a common administrative domain. • IGPs operate within an autonomous system.
2、管理距离
问题:
如果到达同一网络的路由信息有多条,如 静态路由、直接连接和IGRP路由协议学到的, 应选择那条路由信息作为到达目的网络最佳路 径呢?
答案: Cisco专有的管理距离——规定了路由选择 协议的等级
表:常见路由信息源对应的管理距离值
路由信息源 缺省管理距离值 0 1
Connected (直连路由) Static 静态路由) ( EIG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