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光学像差实验报告总结(3篇)

光学像差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光学像差实验,加深对光学像差的理解,掌握光学像差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并学会使用光学仪器测量和评估光学系统的像差。

二、实验原理光学像差是光学系统中存在的缺陷,会导致成像质量下降。

根据像差与颜色是否有关、像差是轴上点产生的还是轴外点产生的,可以将像差分为多种类型,如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学系统:包括透镜、反射镜、光阑、光束整形器等;2. 光源:激光器;3. 探测器:光电探测器;4. 仪器:成像系统、光束整形器、光路控制器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球差(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物距,记录不同物距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物距的关系,得出球差值。

2. 实验二:测量慧差(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光轴倾斜角度,记录不同倾斜角度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倾斜角度的关系,得出慧差值。

3. 实验三:测量像散(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光轴倾斜角度,记录不同倾斜角度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倾斜角度的关系,得出像散值。

4. 实验四:测量场曲(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物距,记录不同物距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物距的关系,得出场曲值。

5. 实验五:测量畸变(1)搭建实验光路,将光源、透镜、光阑、探测器等按顺序连接;(2)调整光路,使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到探测器上;(3)改变物距,记录不同物距下探测器的信号强度;(4)分析信号强度与物距的关系,得出畸变值。

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光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光学元件的识别和测试方法。

3. 学习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实验原理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现象和光学原理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后,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3.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光相遇时,产生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现象。

4.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产生弯曲传播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具座2. 平面镜3. 激光器4. 分束器5. 成像系统6. 透镜7. 光栅8. 光电池9. 数字多用表10.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将平面镜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激光束的折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2)调整平面镜角度,观察激光束的反射方向。

(3)测量激光束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数据。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分束器上,使激光束分为两束。

(2)将两束激光分别照射到透镜上,形成干涉条纹。

(3)调整透镜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4)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激光束照射到光栅上,观察衍射条纹。

(2)调整光栅角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

(3)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折射率n,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光的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射率R,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光的干涉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4. 光的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衍射条纹的间距,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光学的综合实验报告

光学的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2. 凸透镜3. 凹透镜4. 分划板5. 白屏6. 测微目镜7. 二维调整架8. 可变口径二维架9. 读数显微镜10. 光具座11. 待测透镜及支架12. 钠光灯13. 双棱镜14. 单缝15. 双缝16. PASCO 仪器系统17. 二极管激光器18. 旋转运动传感器19. 计算机20. 光学导轨三、实验原理1. 光的反射与折射:根据斯涅尔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2. 光的干涉:当两束相干光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光程差和光源的相干性有关。

3.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和狭缝宽度有关。

4. 光的偏振:光波的电场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称为偏振光。

偏振光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控制。

四、实验内容1. 测量透镜焦距:利用平行光管和透镜,测量不同透镜的焦距,并验证透镜成像规律。

2. 双棱镜干涉实验: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测定钠光波长。

3. 单缝衍射实验:利用二极管激光器和单缝,观察并分析单缝衍射条纹,计算狭缝宽度。

4. 双缝干涉实验:利用二极管激光器和双缝,观察并分析双缝干涉条纹,计算狭缝间距。

5. 偏振实验:利用偏振片和激光器,观察光的偏振现象,研究偏振光的特性。

五、实验步骤1. 测量透镜焦距:- 将平行光管对准光源,调整透镜,使光斑成像在无穷远处。

- 利用分划板测量光斑的位置,计算焦距。

2. 双棱镜干涉实验:- 将钠光灯置于双棱镜的一侧,调整双棱镜的倾斜角度,观察干涉条纹。

- 记录干涉条纹间距,计算钠光波长。

3. 单缝衍射实验:- 将二极管激光器对准单缝,调整接收屏的位置,观察衍射条纹。

光学基本实验报告

光学基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3. 学习光的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现象;4.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指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相干光在空间重叠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条纹的形成是由于光波的相长和相消干涉。

4. 光的衍射:光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条纹的形成是由于光波的弯曲。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1. 实验仪器:光学平台、光学元件(透镜、棱镜、光栅等)、光源(激光器、白光光源等)、分光计、测微目镜、光具座等;2. 器材:光具座、读数显微镜、白光光源、可调式平面反射镜、分划板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观察不同介质(空气、水、玻璃等)对光的折射现象,测量折射率。

2. 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对光的反射现象,验证反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观察薄膜干涉现象,测量薄膜厚度。

4. 光的衍射实验:观察单缝衍射、双缝干涉和光栅衍射现象,验证衍射原理。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计算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2. 光的反射实验:通过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通过观察干涉条纹,测量薄膜厚度。

4. 光的衍射实验:通过观察衍射条纹,验证衍射原理。

六、实验结果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现象,得出折射率与介质种类的关系。

2. 光的反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反射定律的正确性。

3. 光的干涉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薄膜干涉现象,得出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间距的关系。

精密光学测量实验报告(3篇)

精密光学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精密光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精密光学仪器(如激光干涉仪、迈克耳孙干涉仪等)的使用方法和调节技巧。

3. 通过实验,掌握光学元件(如透镜、反射镜等)的焦距、曲率半径等参数的测量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精密光学测量是利用光学原理和方法对光学元件和系统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光的干涉原理:干涉现象是光波相遇时,相互叠加而形成的一种现象。

干涉条纹的形成是干涉原理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精确测量光学元件的参数。

2. 光的衍射原理:衍射现象是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偏离直线传播而形成的一种现象。

本实验中,利用光的衍射原理,可以测量透镜的焦距。

3. 光的折射原理: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本实验中,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可以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三、实验仪器1. 激光干涉仪:用于测量光学元件的焦距、曲率半径等参数。

2. 迈克耳孙干涉仪:用于测量光的波长。

3. 平行光管:用于产生平行光束,用于透镜焦距的测量。

4. 牛顿环装置:用于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5. 读数显微镜:用于观察干涉条纹,测量参数。

四、实验步骤1. 激光干涉仪测量透镜焦距:(1)调节激光干涉仪,使激光束聚焦于透镜上。

(2)观察干涉条纹,记录干涉条纹的位置。

(3)移动透镜,使干涉条纹发生移动,记录移动距离。

(4)根据干涉条纹移动距离,计算透镜焦距。

2. 迈克耳孙干涉仪测量光的波长:(1)调节迈克耳孙干涉仪,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2)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3)改变光源,使干涉条纹发生移动,记录移动距离。

(4)根据干涉条纹移动距离,计算光的波长。

3. 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调节平行光管,使光束聚焦于透镜上。

(2)观察干涉条纹,记录干涉条纹的位置。

(3)移动透镜,使干涉条纹发生移动,记录移动距离。

光学探究实验报告

光学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基本定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光学基本定律: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 光的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定律;4.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平行光管、透镜、分光器、光栅、激光器、双缝干涉仪、白屏、测量尺等;2. 实验材料:滤光片、光电池、光电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平行光管上,观察光束在白屏上的传播情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 光的反射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束的传播方向,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透镜,观察光束在透镜两侧的传播情况,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分光器,分成两束,分别照射到双缝干涉仪的两个狭缝上,观察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验证光的干涉现象。

5. 光的衍射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通过光栅,观察衍射条纹的分布情况,验证光的衍射现象。

6. 光电效应实验: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光电管上,观察光电管的工作情况,验证光电效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白屏上的传播情况符合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 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透镜两侧的传播情况符合光的折射定律。

4. 光的干涉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双缝干涉仪上的干涉条纹分布符合光的干涉现象。

5. 光的衍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光栅上的衍射条纹分布符合光的衍射现象。

6. 光电效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光电管的工作情况符合光电效应。

六、实验结论1.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进一步加深了对光学知识的理解;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光学设计全程实验报告(3篇)

光学设计全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 通过实验,提高对光学系统性能的评估和优化能力;4. 深入理解光学系统中的各类元件及其作用;5. 培养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光学设计软件(ZEMAX);2. 相关光学元件(透镜、棱镜、光阑等);3. 光具座、读数显微镜等辅助仪器;4. 设计说明书和镜头文件。

三、实验内容1. 光学系统设计思路(1)系统结构框图:设计一个简单的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目镜、光阑等元件,使系统成正像。

(2)系统结构设计:根据系统结构框图,设计物镜、目镜、光阑等元件的几何参数,并确定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2. 镜头设计(1)物镜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物镜类型,确定物镜的焦距、孔径、放大率等参数。

(2)目镜设计: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目镜类型,确定目镜的焦距、放大率等参数。

3. 系统优化(1)优化物镜和目镜的几何参数,提高成像质量。

(2)优化系统整体性能,如分辨率、对比度等。

4. 仿真分析(1)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仿真,观察成像质量。

(2)分析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

5. 实验报告撰写(1)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步骤1. 设计光学系统结构框图,确定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2. 在ZEMAX软件中建立光学系统模型,设置物镜、目镜、光阑等元件的几何参数。

3. 优化物镜和目镜的几何参数,提高成像质量。

4. 优化系统整体性能,如分辨率、对比度等。

5. 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仿真,观察成像质量。

6. 分析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

7.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物镜焦距:f1 = 100mm;(2)目镜焦距:f2 = 50mm;(3)放大率:M = 2;(4)分辨率:R = 0.1mm;(5)对比度:C = 0.8。

关于光学的实验报告

关于光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光学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基本定律,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1. 平行光管2. 透镜3. 光具座4. 分划板5. 白光光源6. 积分球7. 滤光片8. 光谱仪9. 光纤光谱仪三、实验内容实验一: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1. 实验原理:平行光管通过调节分划板使其成像于无穷远,再利用透镜的成像规律测量焦距。

2. 实验步骤:a. 将平行光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使光线平行。

b. 将分划板调节到物镜的焦平面上,观察分划板的像。

c. 将待测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分划板的像清晰。

d. 利用读数显微镜测量透镜的焦距。

实验二: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1. 实验原理:利用积分球和光谱仪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

2. 实验步骤:a. 将光源放置在积分球中,使光线均匀分布。

b. 将不同种类的滤光片依次放置在积分球的出口处。

c. 利用光谱仪测量透过滤光片的光谱。

d. 计算滤光片的透过率。

实验三:了解薄膜的性质与应用1. 实验原理:利用干涉现象观察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2. 实验步骤:a. 将薄膜样品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使光线垂直照射薄膜。

b. 观察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

c. 根据干涉条纹间距计算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实验四:了解光纤光谱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1. 实验原理:光纤光谱仪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通过光谱仪分析光信号的光谱。

2. 实验步骤:a. 将光纤光谱仪连接到光源和探测器。

b. 调节光源,使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

c. 利用光谱仪分析光信号的光谱。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行光管测量透镜焦距:测量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2. 测量不同种类滤光片的透过率:测量结果与滤光片规格书上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3. 了解薄膜的性质与应用:通过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计算出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如ZEMAX。

3. 学会光学系统参数的优化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ZEMAX软件2. 相关实验指导书3. 物镜镜头文件4. 目镜镜头文件5. 光学系统镜头文件三、实验原理光学系统设计是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成像系统。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包括物镜、目镜和光学系统的设计。

四、实验步骤1. 设计物镜(1)打开ZEMAX软件,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物镜类型,如球面镜、抛物面镜等。

(3)设置物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物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2. 设计目镜(1)在ZEMAX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光学设计项目。

(2)选择目镜类型,如球面镜、复合透镜等。

(3)设置目镜的几何参数,如半径、厚度等。

(4)优化目镜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3. 设计光学系统(1)将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文件导入ZEMAX软件。

(2)设置光学系统的其他参数,如视场大小、放大率等。

(3)优化光学系统参数,以满足成像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物镜的焦距为10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2. 目镜设计结果通过优化,目镜的焦距为50mm,半视场角为1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3. 光学系统设计结果通过优化,光学系统的焦距为150mm,半视场角为20°,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设计。

3. 加深了对光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4. 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为今后从事光学系统设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注:本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光学试验的实验报告

光学试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技巧。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学试验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光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光学特性。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光学原理:1. 光的反射与折射2. 光的干涉与衍射3. 光的偏振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光学平台、光具座、光源、反射镜、透镜、滤光片、偏振片、光栅、干涉仪等。

2. 实验材料:待测样品、光学元件、光电池、光敏电阻等。

四、实验步骤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1)将光源、透镜、反射镜和待测样品依次放置在光学平台上,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待测样品上。

(2)观察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记录数据。

(3)调整透镜与待测样品的距离,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记录数据。

2.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1)将光源、光栅、透镜和光电池依次放置在光学平台上,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光栅上。

(2)观察光电池上的光强分布,记录数据。

(3)调整透镜与光电池的距离,观察衍射光线的方向,记录数据。

3. 光的偏振实验(1)将光源、偏振片、透镜和光电池依次放置在光学平台上,调整光源方向,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偏振片上。

(2)观察光电池上的光强分布,记录数据。

(3)旋转偏振片,观察光电池上的光强变化,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折射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2.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光栅的衍射级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3. 光的偏振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偏振片的偏振角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光学试验,我们了解了光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光的行为,分析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误差的来源,为今后进行更精确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大学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大学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基本原理,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学习使用光学仪器,如分光计、显微镜等,观察和分析光学现象。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光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学实验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的实验。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入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遇时,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5. 光的衍射:光通过狭缝或障碍物时,发生弯曲传播。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1. 分光计2. 显微镜3. 平面镜4. 凸透镜5. 激光笔6. 光具座7. 光栅8. 白纸9. 光电传感器10.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激光笔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激光笔使光线垂直于白纸。

(2)观察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情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平面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

(2)观察反射光线,验证光的反射原理。

3. 光的折射实验(1)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凸透镜。

(2)观察折射光线,验证光的折射原理。

4. 光的干涉实验(1)将光栅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光栅使入射光线垂直于光栅。

(2)观察干涉条纹,验证光的干涉原理。

5. 光的衍射实验(1)将狭缝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狭缝使入射光线垂直于狭缝。

(2)观察衍射现象,验证光的衍射原理。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激光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呈直线,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光的反射实验: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相等,验证了光的反射原理。

3. 光的折射实验:入射光线垂直于凸透镜,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小于入射角,验证了光的折射原理。

4. 光的干涉实验:观察到干涉条纹,验证了光的干涉原理。

光学演示实验报告拓展(3篇)

光学演示实验报告拓展(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光学实验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光学原理,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光学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对光学演示实验进行拓展,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验内容拓展1. 实验主题拓展(1)基础光学实验: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衍射、光的干涉等实验。

(2)光学仪器实验:包括透镜、棱镜、光栅、光纤等光学元件的原理和应用实验。

(3)现代光学实验:包括激光、全息、光纤通信、光学存储等前沿技术实验。

2. 实验项目拓展(1)光学器件实验:如测量透镜焦距、分析光学器件的成像特性、研究光学器件的色散现象等。

(2)光学系统实验:如分析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研究光学系统的像差、研究光学系统的分辨率等。

(3)光学信息处理实验:如研究光学信息处理的原理、研究光学滤波器的性能、研究光学信息处理的实际应用等。

三、实验方法拓展1. 优化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效果。

2. 引入新技术:利用现代光学技术,如激光、光纤等,开展新的实验项目。

3. 跨学科融合:将光学实验与其他学科(如电子、计算机等)相结合,开展综合性实验。

4. 创新实验设计: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验应用拓展1. 光学教育:利用光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光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光学技术培训:为从事光学及相关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培训。

3. 光学科研:利用光学实验,开展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推动光学技术的进步。

4. 光学产业:将光学实验应用于光学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光学产业的发展。

五、实验评价拓展1. 实验结果评价: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实验效果。

2. 实验过程评价: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收获(3篇)

光学设计实验报告收获(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光学设计是光学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其目的是通过对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的设计,实现对光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设计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进行了光学设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设计软件的使用;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1. 光学元件设计:通过实验,了解光学元件的基本参数,如焦距、折射率等,并运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光学元件的设计。

2. 光学系统设计:运用光学设计软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光学系统,如透镜组、反射镜等,并优化系统性能。

3. 光学系统测试:对设计的光学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4. 实验报告撰写: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收获。

四、实验收获1. 理论知识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学习了光学元件的参数计算、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光学系统的性能评价。

这些知识为我们今后从事光学设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TracePro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光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协作收获本次实验分为小组合作进行,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实验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创新意识收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寻求最优方案。

这使我们培养了创新意识,学会了在遇到问题时,从多角度思考,寻求解决方案。

5. 实验报告撰写收获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光学系列实验报告(3篇)

光学系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光具座、平面镜、透镜、光屏等)组装好;2)调节光具座,使光源、平面镜、透镜、光屏等光学元件共线;3)调整平面镜,使入射光线垂直于镜面;4)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定律;5)将透镜置于入射光线和光屏之间,调整透镜位置,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验证折射定律;6)计算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分析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验证了反射定律;2)实验结果显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关系,验证了折射定律;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光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理解。

2. 实验二:薄膜干涉(1)实验目的:观察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干涉原理和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薄膜干涉仪、白光光源、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薄膜干涉仪,使白光光源垂直照射到薄膜上;3)观察光屏上的干涉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薄膜的厚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分析薄膜厚度与干涉条纹的关系。

(3)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干涉现象;2)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发现干涉条纹间距与薄膜厚度呈线性关系,符合干涉原理;3)通过实验结果,加深了对干涉原理和薄膜干涉现象的理解。

3. 实验三:衍射和光的衍射极限(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衍射现象,了解衍射原理和衍射极限。

(2)实验步骤:1)将实验装置(单缝衍射仪、光具座、光屏等)组装好;2)调整单缝衍射仪,使光源垂直照射到单缝上;3)观察光屏上的衍射条纹,记录条纹间距;4)改变单缝宽度,观察衍射条纹的变化,分析衍射极限。

光学实验报告总结

光学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光学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光学理论,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报告主要总结了我参加的光学实验,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基本光学现象,以及光学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1. 光的传播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实验器材:激光笔、光屏、白纸、直尺。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光屏,调整激光笔与光屏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点。

2)用直尺测量光点与光屏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

3)改变激光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重复步骤1)和2),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验证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折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定律,了解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2)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玻璃砖,调整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使激光束在玻璃砖上形成一个光点。

2)将玻璃砖放入水中,调整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使激光束在水中形成一个光点。

3)比较光点在玻璃砖和水中的位置,分析数据,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改变激光笔与玻璃砖的距离,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分析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3. 反射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反射率与介质的关系。

(2)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平面镜,调整激光笔与平面镜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平面镜上形成一个光点。

2)改变激光笔与平面镜的距离,重复步骤1),记录数据。

3)分析数据,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4. 干涉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2)实验器材:激光笔、双缝板、光屏、白纸。

(3)实验过程:1)将激光笔对准双缝板,调整激光笔与双缝板之间的距离,使激光束在双缝板上形成两个光点。

2)将双缝板放在光屏前,调整双缝板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

光程光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光程光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光程光学实验,加深对光程、折射率、光路偏折等光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测量光程和折射率的方法,并学习利用光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光程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线实际走过的距离与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的乘积。

光程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时间成正比,与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成正比。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具箱:包括白光光源、分光计、望远镜、透镜、光栅等。

2. 折射率测定仪:用于测量折射率。

3. 光程测量仪:用于测量光程。

4. 计算器:用于数据处理和计算。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测量不同厚度透镜的光程差:将不同厚度的透镜放置在光具箱中,利用光程测量仪测量光程差,并记录数据。

2. 测量不同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将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放置在光具箱中,利用折射率测定仪测量折射率,并记录数据。

3. 测量光路偏折:利用分光计和望远镜测量光路偏折,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不同厚度透镜的光程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程差与透镜厚度的关系曲线,分析光程差与透镜厚度的关系。

2. 测量不同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折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曲线,分析折射率与介质折射率的关系。

3. 测量光路偏折: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路偏折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关系。

六、实验误差分析1. 光程测量误差:光程测量仪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光程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2. 折射率测量误差:折射率测定仪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折射率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3. 光路偏折测量误差:分光计和望远镜的精度和测量方法对光路偏折测量误差有较大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光学模拟实验报告(3篇)

光学模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学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光学模拟软件的基本操作;3. 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4.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学模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光学系统的成像过程,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从而优化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傅里叶变换对光学系统进行频谱分析,通过模拟光学系统的各个光学元件对光波的影响,计算出系统的成像质量。

三、实验仪器与软件1. 实验仪器:计算机、投影仪、实验平台、实验设备(如光学元件、光源等);2. 实验软件:Zemax、LightTools、TracePro等光学模拟软件。

四、实验内容1. 光学系统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光学系统,包括选择光学元件、确定光学元件的位置等;2. 模拟实验:利用光学模拟软件,模拟光学系统的成像过程,分析成像质量;3. 结果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优化光学系统设计。

五、实验步骤1. 设计光学系统: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镜头、光阑、滤光片等光学元件,确定光学元件的位置,绘制光学系统图;2. 模拟实验:打开光学模拟软件,导入光学系统图,设置光源、成像平面等参数,进行模拟实验;3. 结果分析:观察模拟结果,分析成像质量,找出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4. 优化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对光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成像质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得到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包括成像清晰度、分辨率、畸变等参数;2. 结果分析:分析成像质量,找出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如光学元件的成像质量、光学系统的设计等。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光学模拟实验,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掌握了光学模拟软件的基本操作;2. 优化了光学系统设计,提高了成像质量;3. 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在设计光学系统时,要考虑光学元件的成像质量,选择合适的元件;2. 在模拟实验中,要设置合适的参数,如光源、成像平面等;3. 分析结果时,要全面考虑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优化设计。

光学综合试验实验报告

光学综合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学综合试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光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2. 深入理解光学原理,验证光学定律。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光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等。

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原理,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仪器1. 平面镜2. 三棱镜3. 凸透镜4. 凹透镜5. 白光光源6. 光屏7. 光具座8. 光具盒9. 米尺10.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平面镜,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3)用米尺测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记录数据。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平面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平面镜,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

(3)用米尺测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记录数据。

3. 光的折射实验(1)将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3)用米尺测量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距离,记录数据。

4. 光的干涉实验(1)将光具盒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光具盒,观察光线的干涉情况。

(3)用米尺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5. 光的衍射实验(1)将三棱镜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至水平。

(2)用白光光源照射三棱镜,观察光线的衍射情况。

(3)用米尺测量衍射条纹的间距,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L1 = 20cm2. 光的反射实验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距离:L2 = 20cm3. 光的折射实验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距离:L3 = 15cm4. 光的干涉实验干涉条纹间距:ΔL4 = 0.5cm5. 光的衍射实验衍射条纹间距:ΔL5 = 0.3c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符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大学光学居家实验报告(3篇)

大学光学居家实验报告(3篇)

实验名称:居家光学现象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家中实验小组成员:[姓名1]、[姓名2]、[姓名3]一、实验目的1. 通过居家实验,观察并了解常见的光学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加深对光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光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光学现象,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

本实验主要观察以下光学现象: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 光的干涉:两束或多束相干光叠加时,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5. 光的衍射:光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发生偏折,形成衍射现象。

三、实验器材1. 手机或相机2. 平面镜3. 玻璃杯4. 灯泡5. 白纸7. 激光笔(可选)四、实验内容1. 光的直线传播:(1)将激光笔打开,调整角度,使激光束垂直射向白纸。

(2)观察激光束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记录观察结果。

2. 光的反射:(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面上。

(2)调整激光笔的角度,使激光束射向平面镜。

(3)观察反射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路径,记录观察结果。

3. 光的折射:(1)将玻璃杯装满水。

(2)调整激光笔的角度,使激光束射向水面。

(3)观察折射光在水面的折射路径,记录观察结果。

4. 光的干涉:(1)将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平面镜和玻璃杯。

(2)调整平面镜和玻璃杯的位置,使反射光和折射光相交。

(3)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记录观察结果。

5. 光的衍射:(1)将激光笔打开,调整角度,使激光束垂直射向白纸。

(2)在激光束的路径上放置一个狭缝。

(3)观察衍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激光束在白纸上沿直线传播,证明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激光束射向平面镜后,反射光在平面镜上沿原路返回,证明了光的反射现象。

光学性质实验报告范文

光学性质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学基本原理和光学元件的性质;2. 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定律,加深对光学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斯涅尔定律。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干涉:当两束相干光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4. 光的衍射:当光波通过一个障碍物或通过一个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形成衍射条纹。

三、实验仪器1. 分光计2. 平面镜3. 棱镜4. 透镜5. 激光笔6. 干涉仪7. 衍射仪8. 记录纸9. 计算器四、实验内容1. 光的折射实验: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验证斯涅尔定律。

2. 光的反射实验:通过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验证反射定律。

3. 光的干涉实验:利用干涉仪观察干涉条纹,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4. 光的衍射实验:利用衍射仪观察衍射条纹,分析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

五、实验步骤1. 光的折射实验:(1)将分光计调至水平状态,确保分光计的光轴与地面垂直。

(2)将平面镜放置在分光计的平台上,调整角度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

(3)调整棱镜角度,使光线从空气进入棱镜。

(4)观察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2. 光的反射实验:(1)将分光计调至水平状态,确保分光计的光轴与地面垂直。

(2)将平面镜放置在分光计的平台上,调整角度使光线垂直照射到平面镜上。

(3)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

3. 光的干涉实验:(1)将干涉仪调整至水平状态,确保干涉仪的光轴与地面垂直。

(2)调整干涉仪的物镜和目镜,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3)观察并记录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

4. 光的衍射实验:(1)将衍射仪调整至水平状态,确保衍射仪的光轴与地面垂直。

(2)调整衍射仪的物镜和目镜,使衍射条纹清晰可见。

(3)观察并记录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光的折射实验:(1)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测量条件
我国设计采光标准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CIE标准天空,即全云天作为天空亮度分布规律的标准,因此采光系数测量的天空条件应选全云天(即云量为8-10级的全云天),天空中看不到太阳的位置。不应在晴天和多云天测量,也不宜在雨雪天测量。
测量时间应选择一天内照度相对稳定的那一段时间内,一般多选择在上午10点至下午14点之间为宜,而早晨和傍晚前后照度变化不大,不宜在这段时间里测量。
室外照度测量应选择室外的一块空地,或平屋面上作为测点,测点附近没有房屋和树木等障碍物的遮挡,远处的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与测点的距离应大于遮挡物高度的6倍以上。测量操作人员离开测点一定距离(视光电接收器引线长短而定),或将光探头水平放在凳子上,测量人蹲下读数。
3.测量方法
测量人员应将光接收器水平放置在测点处,在测量前应该与室内测量人员约好,什么时间开始读数,每隔5或10秒读一次数,读数前应该将接收器曝光两分钟以上才能读数,室内测量人员每个测点测量三次,然后换一个测量,测点轮换的次序应与室外测量数据一一对应。另外读数时人体应尽量低于测点高度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97.14
12.5
88.5
14.12
3
106.5
109.5
97.26
12.1
87.5
13.82
次数\测量点
3
4
En(lx)
Ew(lx)
C(%)
C¯(%)
En(lx)
Ew(lx)
C(%)

1
5.28
71.2
7.41
7.55
14.04
105.2
13.34
13.27
2
4.88
69.9
6.98
13.83
104
455
0.91
467
534
0.87
读数\测点
3
Ep
E
P

玻璃
1
238
289
0.82
0.83
2
237
287
0.83
3
235
284
0.83
3.结论数据:
反射比
地面
黑板
墙面
桌面
0.32
0.46
0.79
0.36
透射比
玻璃
0.85
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光环境好坏对于人们在生产、工作或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光环境能提高工作效率或产品质量,有助于保障人生安全和视力。天然采光效果好坏及采光是否合理,可以通过天然采光实测做出评价,从而发现建筑物采光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改善光环境质量。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天然采光的基本原理,采光系数的实测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并对该实测房间的光环境做出评价。
Uc=采光系数最低值Cmin/采光系数平均值C
规范规定对于侧窗采光和顶部采光要求分I~IV级采光的房间,其工作面上的采光均匀度不应低于0.7.采光均匀度的计算应按各个不同剖面计算,取其其中均匀度最低的一个值作为该房间的评价指标。
4.采光系数曲线图
采光系数曲线图是建筑物的典型剖面(横剖面或纵剖面)图上表示的工作面各测点的采光系数变化曲线。以剖面图上的工作面高度为横坐标轴,并在上面标出测点的相应位置,以测点的纵坐标大小表示该测点的采光系数值,取0.5%、1%、2%、3%......等作为标尺的刻度。各点的采光系数值标出后将纵标的顶点连成光滑的曲线,即为采光曲线图,它形象的反映了该典型剖面上各测点采光系数的变化趋势。要求每一个剖面做一个采光曲线图。
13.29
3
5.69
68.7
8.28
13.56
102.8
13.19
次数\测量点
5
6
En(lx)
Ew(lx)
C(%)
C¯(%)
En(lx)
Ew(lx)
C(%)
C¯(%)
1
6.44
87.1
7.39
7.32
5.69
67.4
8.44
8.91
2
6.44
88.4
7.28
5.89
66.1
8.91
3
6.28
86.2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约300mm左右),读取反射照度值Ep,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ρ;
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测量人尽量穿深色衣服。
E
P

桌面
1
261
720
0.36
0.37
2
278
734
0.38
3
263
739
0.36
注:表中是同一测点三次测量后计算的值的平均值。
2.光透射比测量记录表
读数\测点
1
2
Ep
E
P

Ep
E
P

玻璃
1
364
461
0.79
0.86
465
544
0.85
0.86
2
405
453
0.89
457
532
0.86
3
413
7.28
6.1
64.9
9.39
次数\测量点
7
8
En(lx)
Ew(lx)
C(%)

En(lx)
Ew(lx)
C(%)
C¯(%)
1
59.3
101.5
58.42
57.96511041
6.19
81.8
7.56
7.96
2
55.9
96.5
57.92
6.28
75.9
8.27
3
55.3
96.1
57.54
6.08
75.6
二、实验设备和实验原理
1.实验设备
照度计、皮尺、支架。
现场采光测量至少要配置两台相同型号的照度计,分别用于室内和室外的照度测量,用于室内测量的照度计的量程为0~5000lx用于室外测量的照度计的量程为0~50000lx;测量前两台照度计应同时在天然光下进行校正,并绘制校正曲线。
2.实验原理
室内采光测量最主要的工作室同时测量由天空漫射光所产生的室内工作面上的照度值和室外水平面照度值。室外照度是经常变化的,这必然使室内照度随之而变,不可能是一固定值。因此对采光系数量的指标,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都用相对值。这一相对值。这一相对值称采光系数(C),它是室内某一点的天然光照度(En)和同一时间的室外全云天的天然光照度(Ew)的比值。
3
Ep
E
P

黑板
1
161
282
0.57
0.49
2
129
288
0.45
3
127
275
0.46
读数\测点
1
2
Ep
E
P

Ep
E
P

墙面
1
134.8
160.4
0.84
0.84
150
167.5
0.89
0.89
2
139.2
157.2
0.88
160.6
175.5
0.91
3
132.3
163.2
0.81
162.4
0.34
读数\测点
3
Ep
E
P

地面
1
123
397
0.31
0.29
2
114
420
0.27
3
120
414
0.29
读数\测点
1
2
Ep
E
P

Ep
E
P

黑板
1
104
239
0.43
0.44
140
334
0.42
0.46
2
107
258
0.41
157
318
0.49
3
129
259
0.49
151
326
0.46
读数\测点
C= En/ Ew×100%
三、实验方法
1.测点的布置:
室内采光测点的布置应反映室内各工作面上照度值的变化和光分布情况,因此采光实测时要在待测建筑物内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室内采光质量的典型剖面,然后在典型剖面与工作面的交线布置一组测点。侧面采光的房间里有两个代表性的横剖面,其中一个通过侧窗的中心线,另一个通过窗间墙的中心线,纵剖面根据房间的大小来确定,对于有顶部采光还要增加两个以上的纵剖面其中一个的应该与纵向天窗水平设投影的纵轴线重合;剖面图上布置测点的间距取2-4米,如果房间不大测点间距取0.5~1米,测点距离或柱的距离为0.-1米,中间的各测点的按等距布置。
(二)、光透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1.实验原理
根据光透射比的定义:光透射比是透过某一透光材料的光通量与透过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即:
r =φr/φ
与测量光反射比的道理相同,上述式同样可以变化为:
r =Er/E
用照度计测量透光材料的透射光照度和同一轴线上入射光照度便可计算出盖材料的光透射比r。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