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7篇)
![内能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0154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7.png)
内能教案(7篇)内能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
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
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
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
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5384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a.png)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最新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重点】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与阅读指导并行。
【实验器材】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2、内能有哪两方面的主要作用?新课引入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
热机应用历史上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内燃机有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大多数交通工具,都使用它们。
我们有必要学习内燃机原理。
〖新课教学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指出汽油在汽油机汽缸内燃烧、生成高温高压燃气,燃气推动活塞而做功,燃气内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
(1)构造(图)。
(出示模型或挂图。
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单向运动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
如图(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1.〈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
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
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这是第一个冲程。
2.〈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
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7a045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f.png)
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计算:内能 = 3/2 * n * R * T(其中,n 为物质的量,R 为气体常数,T 为温度)。
3.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4.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升高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结合分子动理论,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引入内能的计算公式,解释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分别讲解温度、质量和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5.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讲解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与功的代数和。
6.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吸热或放热时内能的变化等。
7.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和图示,生动形象地讲解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的知识。
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内能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
2. 练习题:有关内能的计算和分析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加强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注意与热量和功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内能的因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内能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923e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8.png)
九年级物理内能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内能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和概念。
让学生理解内能与物体分子运动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与质量: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引入内能的概念,如加热物体时,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加剧,内能增加。
讨论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进行实验验证。
第二章:内能的转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的转化现象。
让学生理解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2.2 教学内容内能的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内能转化的实例:摩擦生热、热能转化为电能等。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引入内能的转化现象,如摩擦生热,讨论内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进行实验,观察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现象。
第三章:热传递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原理。
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3.2 教学内容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如将热水和冷水接触,观察热量的传递。
讨论热传递的原理和两种方式,进行实验验证。
第四章:内能的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方式。
让学生理解内能转化为有用能量的过程。
4.2 教学内容内能的利用:通过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热机的效率:热机转化为有用能量的比例。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引入内能的利用方式,如蒸汽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讨论热机的效率,进行实验验证。
第五章:内能与生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与生活的关系。
5.2 教学内容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加热、制冷、保温等。
内能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内能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节能减排。
内能教案【优秀5篇】
![内能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976c2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7.png)
内能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内能教案【优秀5篇】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下面是本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内能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11684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d.png)
一七.在火炉上烧水,水温升高 一八.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一九.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二○.炎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升高
14.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15.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 16.用热水泡脚.脚感觉暖和 17.人运动后身体发热 18.水沸腾时水蒸气顶起水壶盖
小技巧总结
01
选择题的“三带一,排除一”
02
热传递与做功改变内能的判断:前 者找温度差,后者找做功和摩擦
03
机械能和内能的互相转化的判断:
04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跟做功改变内能 判断方法一致;
05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看有没有气体膨 胀做功
06
跟比热容相关的量的定性分析:利 用公式分析。
07
实验题:要熟悉书上的实验。
10.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进塞 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关 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D.瓶塞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的引力: 压紧铅柱的实验。 水
溢出杯口但不流出来。 分子间的斥力: 固体,液体不能被压缩。 所以分子间既有引力也
有斥力。
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
分子间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距离很大时,彼此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用分子理论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01 宏观性质: 分子结构特点:
02 固体: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分子间间隙小,且有固定 位置。
03 液体:有一定体积,没有
12.1认识内能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3e78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b.png)
教案:12.1 认识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定义,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单位,即焦耳(J)。
3. 内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知道内能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宏观运动和形状有关的能量。
5. 改变内能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单位,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了解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内能的变化。
4. 让学生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知道内能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宏观运动和形状有关的能量。
5. 让学生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手摸热水杯的感觉和夏天手摸冷饮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感觉背后的原因。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内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
3. 单位讲解:讲解内能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内能的计量方法。
4. 影响因素讲解:讲解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通过实例讲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6. 改变内能的方式:讲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内能、分析内能的变化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58f14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0.png)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9.4内能教学目标: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2.通过实例和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物理过程。
了解做功和热传递就改变内能的效果来说虽然是等效的,但它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理解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时里等效的物理意义,并能计算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教具: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
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则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一.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提问学生:宏观量中哪些物理量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标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那么这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宏观量——温度和体积决定的。
如果不是确定的物体,那么物体的内能大小是由质量、温度、体积和物态来决定。
课堂讨论题:1、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②质量是l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l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
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内能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68143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a.png)
内能教案《内能》教学设计优秀12篇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了让您对于内能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12篇《内能》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物体的内能教材分析《内能》是初中物理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热学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
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从效果、能的形式变化与否上区别改变物体内能两种方式的异同。
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但是印象不深刻,借用Flash动画,回忆起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运用类比的方法概括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微观的科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时要求学生具备初步运用类比法学习科学知识、分析科学现象、归纳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关注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感受比较、归类、综合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对内能的理解。
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套):铁丝、酒精灯、火柴、冰、镊子、锤、砂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未开启的可乐、铁架台、大试管、软木塞、水、火柴、带活塞的厚壁玻璃圆筒、浸过乙醚的棉花、气球、充气筒、DIS实验装置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Flash课件。
内能教案_精品文档
![内能教案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c47d7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6.png)
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在物质状态变化中的作用;2.掌握计算物体内能的方法;3.理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内能的概念与性质–内能的定义–内能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内能的单位2.内能的计算方法–内能的计算公式–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关系–内能的计算实例3.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内能的转化与传递–内能变化与热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热量?与温度有什么区别?•热量可以用于做什么工作?•什么是物体的温度?温度的单位是什么?2. 介绍内能的概念与性质(10分钟)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内能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内能是物体分子或原子的微观动能和势能之和,表示物体分子或原子内部微观粒子的总能量。
•物质状态变化:内能在物质状态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升温、沸腾等过程。
•单位: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25分钟)详细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计算公式:内能的计算公式为 $E = mc \\Delta T$,其中E表示内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Delta T$ 表示温度变化。
•温度关系:内能与物体的温度相关,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计算实例:通过给定物体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计算内能的具体数值。
4. 探究内能与热量的关系(25分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并进行讨论:•内能的转化与传递:热量是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内能可以通过传热的方式转化和传递。
•内能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内能的变化量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界做的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物体中内能、热量和功的关系。
5. 总结与提问(10分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内能的相关知识点,并提问以下问题:•什么是内能?内能与物质状态变化有什么关系?•内能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什么关系?•内能与热量有什么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如何应用于内能的分析?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c680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a.png)
初中物理教案:内能(优秀3篇)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板书设计】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内能的利用2.环境保护的问题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
![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74db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a.png)
一、物理物体的内能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2. 让学生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4. 实例分析: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5. 内能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加热后会变热?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物体在加热过程中,其内部的分子运动加剧,从而导致内能增加。
二、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1. 教师讲解内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学生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动画,观察不同温度、质量和状态的物体内能的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 教师讲解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并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四、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1. 教师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理解二者是不同的能量形式。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内能与机械能区别的理解。
五、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1. 教师讲解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如空调、热水器等。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作用。
六、内能与我们的生活关系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如节能减排、保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内能的理解。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内能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78c4e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4.png)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一、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堂而言,主要由五个活动组成,分两时进行第一首先通过弯折铁丝活动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
接着通过演示点火爆炸说明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然后重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让学生阅读“信息库”,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时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酒精、纸片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值的概念,并指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静态图片与动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教师:四冲程汽油机模型和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点火爆炸演示学生:铁丝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铁管靠在高速运转的砂轮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汽车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驶(录象)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被高速飞轮磨下的铁屑为什么会火花四溅?汽车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后是怎样使发动机工作的?今天的学习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学生观看、思考使学生产生凝问,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新教学1、学生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2、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应用——热机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一根铁丝,将铁丝快速反复弯折铁丝七八次,触摸弯折处,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铁丝的温度升高,说明铁丝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个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注意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师:棉絮燃烧必须要达到它的着火点,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温度和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在刚才两个实验中,铁丝和棉絮增加的内能从何而?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内能教案模板小学
![内能教案模板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c3c4557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9.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2.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内能的变化,理解温度、压力、体积等因素对内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
2. 内能的变化。
教学难点:1. 内能变化的微观机制。
2. 内能与其他能量的区别。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热水、冰块、温度计、压力计、体积计等。
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能量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化、生长、繁殖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内能。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2. 通过课件展示内能的微观机制:分子在物体内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
3. 讲解内能的变化:温度、压力、体积等因素会影响内能的大小。
4.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内能的变化。
三、实验活动1. 实验一:热水与冰块a. 学生观察热水和冰块的状态。
b. 学生将热水和冰块放入同一容器中,观察温度变化。
c. 学生讨论:温度变化与内能的关系。
2. 实验二:压力对内能的影响a. 学生观察压力计的读数。
b. 学生通过改变压力,观察压力计读数的变化。
c. 学生讨论:压力与内能的关系。
3. 实验三:体积对内能的影响a. 学生观察体积计的读数。
b. 学生通过改变体积,观察体积计读数的变化。
c. 学生讨论:体积与内能的关系。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活动,我们了解到温度、压力、体积等因素会影响内能的大小。
2. 拓展:内能与其他能量的关系,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内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内能的概念、变化以及与其他能量的关系。
《物体的内能》教案
![《物体的内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5cf52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2.png)
《物体的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包括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体内能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理解。
2.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物体的内能。
例如,拿一个热水杯和一个冷水杯,让学生触摸感受两者的温度差异。
2. 讲解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讨论温度、质量和状态等因素对内能的影响。
4. 实验探究:安排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温度变化时内能的变化。
5.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答。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日常生活中能源利用的关系。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能概念和影响内能因素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加深难度。
九、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内能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如温度、压力等。
2. 引导学生探索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十、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热水杯、冷水杯、温度计等。
2. 教学课件: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等。
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网络资源等。
物理内能教案(15篇)
![物理内能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8478e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7.png)
物理内能教案(15篇)物理内能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讲述另一类热力学过程——热传递过程以及热传递与改变内能的关系。
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最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讲解六、课前准备铁丝、布、酒精灯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基础知识提问: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②热对流:流体依靠宏观流动而实现热传递的过程,在对流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分子的定向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得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得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得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得单位就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与减少得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得两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与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得“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得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得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得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得能力。
【教学重点】
内能、热量概念得建立,改变物体内能得方法
【教学难点】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得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器打气筒矿泉水瓶带导管得塞子酒精灯铁丝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得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
应得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就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得。
那么热运动得能量与大量得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就
是今天学习得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内能
1.分子得动能、温度
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得动能。
我们知道,温度这个物理量在宏观上得意义就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它
又就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动能大小得标志,这就是温度得微观含义。
2.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得相对位置决定得势能,这就就是分子势能。
3.物体得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得动能与分子势能得总与,叫做物体得内能。
一切物体都就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得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就是有内能得。
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得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②质量就是1kg50℃得铁块与质量就是0、1kg50℃得铁块,比较内能。
③质量就是1kg100℃得水与质量就是1kg100℃得水蒸气,比较内能。
(2)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具有机械能。
例如在空中飞行得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有机械能——动能与重力势能。
提问学生:一辆汽车得车厢内有一气瓶氧气,当汽车以 60km/h行驶起来后,气瓶内氧气得内能就是否增加?
通过此问题,让学生认识内能就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之总与,而不就是分子定向移动得动能。
另一方面,物体机械能增加,内能不一定增加。
二、物体得内能改变得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改变物体得内能
【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得一端放在酒精灯得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得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 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得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得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物体得内能改变了、请同学举出那些生活例子利用得就是热传递来改变内能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
结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得内能。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得能量得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单位也就是焦耳。
热传递使物体得内能发生改变得时候,内能得改变就是用热量来量度得.
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得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得内能就减少多少.通过前面得探究,对物体内能得改变,学生有了一定得感性认识。
热传递改变物体得内能,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得实质就
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要使学生了解热量得概念,通过热传递得方式来改变内能,内能改变得多少不能用功来量度,而要用热量来
量度,并介绍热量得国际单位也就是焦耳。
2、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生活体会――冬天时手很冷,经常通过搓手以
取暖;用锯条锯木板时,用手摸一下锯条,会觉得很烫;野外生存中取火得
一种方法就是钻木取火,等等。
【演示】空气引燃压缩仪.用力猛压活塞,会瞧到硝棉花燃烧起来。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得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气体对外做功实验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
在瓶内出现白雾。
解释:瓶内得气体推动瓶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成小水滴。
结论: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得内能就会减少。
小结:从能得转化瞧,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得内能,实质上就是其她形式得能与物
体内能相互转化得过程。
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得多少。
小结:改变物体得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
得内能就是等效得,但本质上有所区别。
讨论:有一个装有铁屑得烧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铁屑得内能增加?
[练习]:
1、为什么用气筒给自行车打完气后,摸一下气筒外得外壁,会变热?当我们给充足气得轮胎放气时,能瞧到在气门芯附近有一些小水珠,能解释
这种现象产生得原因吗?
2、关于物体得内能,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相同质量得两种物体,升高相同得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
B.一定量0℃得水结成0℃得冰,内能一定减少
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
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
3、金属制成得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得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
到燃点得过程就是()
A.迅速向里推活塞
B.迅速向外拉活塞
C.缓慢向里推活塞
D.缓慢向外技活塞
4、指出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得方式( )
a 冷天用热水取热,人体感到热与、b比中,从竿得顶端滑到底端时手感到发热 c 密封得空气被压缩时温度变高 d 火炉上烤饼子,饼子变热 e 用挫刀挫铁块,铁块变热 f 把火烧热得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变凉下来
【板书设计】
一.内能
1、内能定义: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得动能与势能之与
2、物体内能得大小与物体得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得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三、热量
1、定义: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得内能得多少
2、单位:焦耳符号: J
3、热量、温度、内能得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