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 高热持续42℃以上2~4小时可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
2. 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寒战和鸡皮疙瘩


关系:调定点上移,体温<调定点


特点:产热>散热,体温上升
2. 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表现:皮肤灼热、颜面潮红、口唇干燥 、头痛
高 热
三、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fever),由于各种原因使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 超过正常范围。
要素一:病因 要素二:作用部位 要素三:作用结果
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3℃,可称为发热。
(一)体温过高
1. 发热的程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以上
心理护理
1. 体温上升期:了解心理反应,给予精神安慰 2. 高热持续期:解除身心不适,满足合理要求 3. 退热期:清洁卫生,补充营养
四、体温的测量
(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 1. 玻璃汞柱式体温计
价格便宜,可重复性好, 破碎容易产生汞污染。
无汞玻璃体温计
四、体温的测量
(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 2. 电子(数字)体温计
降温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体温>39℃,颈部、腋下、腘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冷毛巾等 (局部冷疗);
体温>39.5℃,温水或乙醇擦浴(全身冷疗)。 采用降温措施30min后应测量体温。
补充营养和水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多饮水,每日以2500~3000ml为宜。 不能进食的病人,遵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
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 测好的40℃水中,3分钟后取出检视,凡误差在0.2℃以上、玻 璃棒有裂缝、水银自行下降等,则不能再使用。
促进病人舒适
1. 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当休息。 2. 口腔护理:晨起、餐后、睡前,防止口腔感染。 3.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床单,防止压力性损伤。 4. 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30分钟。 5. 高热病人可能会出现谵妄、高热、惊厥不安,应注意防止坠床、舌 咬伤等。
3. 常见热型
(2)弛张热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温差 可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严重化脓性疾病等。
3. 常见热型
(3)间歇热 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 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 再次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 出现。 多见于疟疾等。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地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并对生命体征异常病人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情感目标
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具有慎独精神,操作规范、数值准确、关心病人。
PA R T
ONE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案例导入
李明,男性,25岁,下午放学后和同学相约打篮球,回家的路上突遇 大雨,当晚出现寒战、发热,自觉全身肌肉酸痛,右胸疼痛,深呼吸时加 重,以发热待查入院。入院腋温39.5℃,入院后体温持续在39~40℃,24h波 动不超过1℃,持续6d不退。
请问:
1. 该病人为哪种热型?
2.针对该病人的情况,护士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体温:体核温度 人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 特点:相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 皮肤温度:体表温度 ➢ 特点:常受环境温度和衣着厚薄的影响,
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一)体温的产生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而产生。 ✓50%以上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 ✓剩余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内,供机体利用,最终转化为
读数直观,测温准确, 灵敏度高,使用方便。
四、体温的测量
(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 3. 红外线测温仪 4. 可弃式化学体温计
四、体温的测量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1. 体温计的消毒(玻璃汞柱式体温计) 常用的消毒液有75%乙醇、1%过氧乙酸、0.5%碘伏等 。
四、体温的测量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2. 体温计的检查
(一)正常体温 1.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换算公式)
℉=℃×9/5+32 ℃=(℉-32)×5/9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2. 成人正常体温平均值及波动范围
(二)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影响因素
昼夜
24h周期波动, 2~6am最低, 1~6pm最高。
年龄
性别
运动或 劳动
药物
麻醉药物
头晕、呼吸、脉搏加快
持 续
关系:体温=上升的调定点

特点: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2. 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高 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热 持
关系:调定点回降,体温>调定点
续 期
特点:散热>产热,体温下降至正常水平
3. 常见热型
(1)稽留热 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持续数天或 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热能散发到体外。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二)产热与散热
肝脏和骨骼肌
产热
化学方式 食物氧化 骨骼肌运动
体温
皮肤、呼吸、排泄
散热
物理方式 辐射、传导 对流、蒸发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三)体温的调节 生理性(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调节。
产热
散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行为性调节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张媛
什么是生命体征? 人体有几大生命体征?
01 体温


02 脉搏
CONTENTS
03 呼吸
04 血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生命体征的正常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异常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熟悉生命体征 的生理性变化,体温计和血压计的种类及构造;了解与生命体征有关的解剖和生理知识。
3. 常见热型
(4)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不等。 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4. 发热病人的护理
病情观察
降温
补充营养和水分
促进病人舒适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病情观察
1. 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病人q4h,待体温恢复 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 血压的变化。 2. 注意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与血常规变化(发热原因及诱因是否消除)。 3. 观察末梢循环与尿液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发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