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当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及丰富的化学成分使其成为中医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综述当归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当归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将概述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并介绍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活性。
重点阐述当归的药理作用,如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抗氧化、抗炎等,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分析这些药理作用与当归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还将探讨当归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综述,本文旨在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推动当归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当归的化学成分当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丰富,涵盖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多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挥发油:当归中的挥发油是其主要化学成分之一,这些挥发油主要由多种萜类化合物组成,如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当归独特的香气,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理作用。
多糖:当归多糖是当归中另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当归多糖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对多种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氨基酸:当归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酸:当归中还含有多种有机酸,如阿魏酸、苯甲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对于改善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微量元素:当归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当归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涵盖了挥发油、多糖、氨基酸、有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当归的有效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

2 当归的药理作用
当归富含多糖袁 其中 D-葡萄糖尧D-木糖尧D-半 乳糖等为酸性多糖袁 可占干燥药材的 8.5%. 一般情 况下袁 当归多糖通过聚合作用形成结构更为复杂的 杂多糖袁进而发挥补体活性作用[7]. 当归多糖可采用 水煮醇沉法分离提取. 大量数据表明[8]袁若用微波或 超声波对当归做预处理后袁 再用水提醇进行分离袁 即院先用用石油醚尧乙醚除去当归中的脂溶性物质袁 再用 85%的乙醇除去单糖等水溶性糖类袁然后水提 醇沉法制得当归粗多糖. 当归粗多糖蒸馏水溶解袁 用稀碱溶液提取并用阴阳离子混合树脂交换袁 最后 乙醇沉淀. 此方法可使当归多糖的提取率达到 80% [9]以上. 1.3 当归氨基酸
1 当归的化学成分
当归的化学成分较复杂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袁 化学成分也随之更迭袁就目前探究表明当归的化学 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尧多糖尧氨基酸尧有机酸[2]和黄 酮等有机成分. 1.1 当归挥发油
当归中所包含的挥发油共几十多种袁其中显中 性的挥发油可占 88%袁酚性油次之渊10%冤袁酸性油仅
占 2%. 近 30 年来袁学者均效仿李菁[3]对当归挥发 油进行提取院即超临界萃取法萃取当归中的挥发油. 实验数据表明藁本内酯含量最高袁 其次是丁烯基酞 内酯. 这两种物质从化学结构来讲为苯酞类化合 物曰当归双藁本内酯 A袁正丁基四氢化内酯等均是苯 酚类二聚体曰琢-蒎烯尧 异菖蒲二烯等是萜类化合物 的代表曰苯酚尧丁烯基苯酚等则代表酚类化合物袁此 外含有正十一烷等烷烃化合物[4-6]. 1.2 当归多糖
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Ke y wo r d s 】 A n g e l i c a s i n e n s / s ; P h a ma r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e c t s ;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当归 ( An g e l i c a s i n e n s i s ) 为 伞型科 植 物 , 当 归 的 干 燥 根, 主 产 于我 国甘 肃 、 云南 、 四』 I I 以及 陕 西 等 地 , 味甘 、 辛、 温。 有补 血 活 血 、 润 肠 通便 之 功效 l l 】 , 主治 血 虚头 昏 、 面 色不 华, 跌打损伤 、 瘀血肿痛 , 血脉 瘀 滞 、 风湿痹痛 , 疮 疡痈 肿 , 月经 不调 、 痛 经 闭经 、 崩漏 及 产后 瘀 滞腹 痛 等病 症 [ 2 1 。近年 来 随着 祖 国医学 的逐 步发 展 , 对 中药重 视程 度 的逐 渐提 高 , 对包 括 当归 在 内 的各 种 中药 的组 成 成分 及 其 药 理 作 用 的 研 究 日益 增 多 。 而在 临 床上 对 其应 用 也逐 渐 增加 。通 过查 阅有 关 资料 , 本研 究 对 近 年来 对 当归 药理 作 用 的研 究 进 行
血清 胆 固醇 、 三酰甘油、 低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 等 的水 平 , 同
时使 高 密度 脂 蛋 白胆 固醇 以及 超 氧化 物 歧化 酶 水 平 升 高 , 显 著降低 大 鼠主动 脉血管 细胞 黏附 分子 1 ( VC AM一 1 ) mRN A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a l e fe c t s o f An g e l i c a s i n e n s i s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分析摘要】目的:对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方法:总结和分析近些年国内外有关文献。
结果:当归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
结论:当归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中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当归;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49-02当归(Angelica sinensis)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它具有止痛、和血、滑肠、调经、补血等作用,研究表明当归与其有效成分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多方面有显著作用,当归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关注,本文就近些年对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展作简要分析。
1.当归的化学成分分析挥发油和水溶性为当归的主要成分。
其含量中0.2%~0.4%为挥发油,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为藁木内酯,其次为正丁烯基辅内酯,具有特异的芳香味[1]。
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阿魏酸、烟酸、豆甾醇、尿嘧啶、丁二酸、香夹兰酸、十四醇-1、钩吻荧光素以及D-葡萄糖苷。
还含有多种糖分、氨基酸等等多种无机元素[2-3]。
2.当归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2.1 有效保护心机细胞研究发现当归中含有的阿魏酸可以增加小鼠的血流量,并且可以稳固心肌细胞膜,保护小鼠心肌细胞,抗缺氧能力得到提高,细胞的损失程度缩小[4]。
宋延平等[5]实验证明使用5~20g/kg当归补血汤可以显著提高麻醉小鼠的舒张压平均值和收缩压的平均值,但心率则没有影响。
在10g/kg的时候小鼠的缺氧时间得到延长。
10~20g/kg当归补血汤可以使断头的小鼠呼吸时间得到延长。
当归也能使小鼠的心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但对环磷酸鸟苷(cGMP)没有显著作用。
cAMP的浓度增长,可以提高cAMP和cGMP的比值,它的机理作用可能是激活了依靠环磷酸腺苷的蛋白激酶,从而促进了钙的释放,心肌细胞得到加强,并发挥了作用。
当归的药理研究与其归经功效关系的探讨

当归的药理研究与其归经功效关系的探讨当归,又名女 g,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
在中医药理论中,当归被归类为补血、活血药材,并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和血液循环问题的治疗中。
当归的药理研究与其在归经功效关系方面,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当归的药理研究及其归经功效关系进行探讨。
一、当归的药理研究1.1 当归的化学成分当归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维生素、硫化物、纤维素、多糖等成分。
挥发油是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主要成分包括辛醇、川樟沙酮、丁香酚、乙酰丁香酚等。
这些成分对当归的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1.2 当归的药理作用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当归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1)活血养血作用:当归中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活血、养血的作用。
(2)调节免疫功能:当归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3)调节内分泌:当归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影响垂体—丘脑—卵巢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内分泌系统,对妇科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以上种种药理作用使得当归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血液循环问题、免疫调节等方面。
当归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在体内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当归与其他药物的搭配使用。
二、当归的归经功效关系探讨根据中医药理论,当归的主要归经为肝经、脾经。
肝主疏泄、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生血化津。
当归具有活血、养血、调节内分泌等作用,与肝经、脾经的归经关系密切。
2.2 当归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当归在中医传统中被视为妇科良药,主要应用于调理月经、调节内分泌、治疗妇科炎症等方面。
其药理作用与肝经、脾经的归经关系密切相关,对妇科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
2.3 当归与血液循环问题的关系当归具有活血、调节内分泌等作用,与肝经、脾经的归经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贫血、血液循环问题、痛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当归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

当归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当归的应用及药理作用论述当归(学名:Angelica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抗癌;护肤美容;补血活血;抑菌、抗动脉硬化等作用[1]。
同时还可以用于治疗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其中当归有效成分当归多糖是其发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及抗辐射损伤等作用的关键。
当归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
本文对当归的一些其他作用主要论述如下。
1对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增强心脏血液供应,降低心肌耗氧量。
通过实验证明,给麻醉犬静脉或冠脉注射当归注射液后可见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量也明显下降[2]。
当归水提取液也能使离体单个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灌流量增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明显对抗作用。
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器官血流量。
在小鼠实验中,当小鼠处于慢性缺氧期间,每天注射当归提取液,可使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显着减轻。
吸入10%氧气的大鼠静脉注射当归后,肺动脉压上升幅度明显低于用药前,肺血管力也较给药前降低,进一步证明了当归对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动脉的扩张作用[3]。
给颈动脉注射花生四烯酸造成的大鼠急性脑缺血,实验模型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症状,抑制血浆TXB2产生,增加血浆6-Keto-PCF1α。
2对机体血液系统的影响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当归有效成分阿魏酸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对抗TXA2洋物质的生物活性,增加PCI2活性,阻抑动静脉旁路形成时间长,血栓重量及长度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当归可使血粘滞性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
当归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而促进细胞解聚[4],降低血液粘度。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背景和意义当归,又称女草、补血草、白芷花、党参等,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使用于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中。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通络、止痛等多种功效,已被证实其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了解。
在不同的研究中,当归挥发油作为当归最活性的部分常受到关注。
当归挥发油具有广泛的化学成分,有研究表明在当归挥发油中包含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挥发油以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
本文将综述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当归的临床应用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二、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当归挥发油是由当归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具有非常复杂的化学成分。
其中挥发性成分占当归挥发油总量的1%~3%,而多酚类化合物则是当归挥发油中占比较高的成分。
1. 挥发性成分当归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和芳香醇等。
芳香酸类物质是当归种植和保存过程中氧化反应的产物。
已知的当归挥发性成分有70余种,其中含量占比较高的成分有己内酯、川芎烯、丙烯醛等。
丙烯醛是当归在切割或压碎过程中由香豆素生成的产物,因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而引起越来越多的注意。
川芎烯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保护神经细胞作用。
2. 多酚类化合物当归挥发油中比较重要的多酚类化合物有红花甲素、芍药酸、异硫氰酸苄酯等。
其中红花甲素是当归挥发油中主要的多酚类成分,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芍药酸在当归中含量较高,具有止血、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
异硫氰酸苄酯具有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抗癌等作用。
三、当归挥发油的药理作用当归挥发油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等。
1. 抗氧化作用当归挥发油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红花甲素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很强,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如肝纤维化、糖尿病等。
2. 抗炎作用当归挥发油中的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性细胞的激活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发挥抗炎作用。
当归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作用研究

当归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作用研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当归被认为具有活血、调经、补血的功效,可以帮助女性调理月经周期,缓解痛经、经血不调等问题。
因此,对当归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当归主要含有有机酸、苷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成分。
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石脑酸和川芎素。
石脑酸具有活血化瘀、镇痛和抗炎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川芎素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恢复子宫功能。
二、当归的调经作用1. 缓解痛经:当归具有镇痛作用,可以舒缓子宫平滑肌的痉挛,缓解痛经症状。
2. 补血调经:当归富含铁和维生素B12,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帮助女性补血养血,调节月经问题。
3. 调节月经周期:当归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理作用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实现的。
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从而调节月经周期。
三、当归的临床应用1. 遗传性月经周期不调:遗传因素是导致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归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改善血液循环,帮助女性调整月经周期,缓解相关症状。
2. 痛经:痛经是许多女性常见的月经不适症状之一。
当归的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痛经症状。
3. 经量过多或过少:当归可以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平衡,帮助女性调理经血量,缓解月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4. 经前和经期综合征:当归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经前和经期的情绪波动、紧张和不适症状。
四、当归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当归是一种安全的中药材,但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该避免长期使用当归,以免对胎儿和婴儿产生影响。
另外,个别人群可能对当归过敏,使用时应注意。
在使用当归时,应该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科技论坛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卫东(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当归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sinesis(Oliv.)Diels的干燥根[1]。
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镇痛、润肠之功效[2]。
当归具有护肤美容作用、补血、抗缺氧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活血、抑菌、抗动脉硬化等作用。
对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化学成分当归中含有钾、钠、钙、镁、硅、铝、镍、硼、铼、钡、硒、锶、钛、钡、铬、维生素A、维生素B、香荆芥酚、苯酚、对甲苯酚、别罗勒烯、正丁烯基辅内酯、棕榈酸、邻苯二甲酸酐、D—牛乳糖、L—阿拉伯糖、D—木糖、葡萄糖醛酸、烟酸、丁二酸、香草酸、二十四烷酸、棕榈酸、阿魏酸、查尔酬衍生物、木犀草素—7-0—B-I)—葡萄糖苷以及木犀草素—7—O—芦丁糖苷等成分。
2药理作用研究2.1平滑肌抑制作用。
当归可抑制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其机理在于抗过敏及稳定炎症细胞的细胞膜,膜稳定作用与其抑制肺泡巨噬细胞胞浆游离钙水平升高、影响肺泡巨噬细胞的活化有关[3-4]。
文献报道表明当归具有平滑肌抑制作用。
2.2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影响。
2.2.1抗凝血作用。
文献报道,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可显延长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其抗凝血作用主要是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5]。
当归可以抑制高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强,减少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6]。
尹钟沫等报告了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可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
文献报道表明当归具有抗凝血作用。
2.2.2促凝血作用。
在研究当归多糖能升高低切全血粘度,增强红细胞的聚集性,促进血小板的聚集[6]。
文献报道表明当归具有促凝血作用。
2.2.3补血作用。
Co照射小鼠内源性脾结节数增加、脾脏和胸腺增重,提高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对溶血性血虚模型小鼠能显著升高外周血红蛋白,促进Co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DNA合成[7]。
当归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归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药材:当归(Angelica sinensis),购自当地药材市场,经鉴定为正品。
2. 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3. 试剂:无水乙醇、氯仿、氢氧化钠、盐酸等。
三、实验方法1. 当归提取物的制备(1)当归药材粉碎,过60目筛,取粉末适量,用无水乙醇浸泡过夜,过滤,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得当归提取物。
(2)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将当归粉末与氯仿按1:10的比例混合,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得当归提取物。
2. 当归提取物的鉴定(1)性状鉴定:当归提取物为棕色液体,具有当归特有的香气。
(2)化学鉴定: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当归提取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当归提取物中含有阿魏酸、当归酸等成分。
3.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1)抗凝血作用①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当归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
②实验方法:当归组给予当归提取物,剂量为100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各组动物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取血液检测凝血时间。
③结果分析: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当归组动物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表明当归具有抗凝血作用。
(2)抗炎作用①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当归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
②实验方法:当归组给予当归提取物,剂量为100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各组动物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观察动物耳肿胀程度。
③结果分析: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当归组动物的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表明当归具有抗炎作用。
(3)镇痛作用①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当归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
②实验方法:当归组给予当归提取物,剂量为100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中药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3] 刘 芳.当 归 的 心 脑 血 管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进 展[J].咸 宁 学 院 学 报 : 医 学 版 ,2010 ,24(6 ):551-552.
研究表明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增多当归注射液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而使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减少抑制缺血的神经元凋亡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19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可减弱由于缺氧导致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缓解神经元的减少说明当归可能对缺氧大鼠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外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当归补血汤可以改善其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减少大脑海马ca26其他作用除了对上述各个系统的作用近几年研究表明当归在其他方面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当归可以发挥其增 强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的 作用 ,同 时 ,通 过 提 高 NK 和 CTL 的 杀 伤活性发挥其对免疫功能的重建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当 归多糖可以激活不同种类的免疫细胞,同时也可以激活补 体系统,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对免疫系统起恢复调节的 作 用[13]。 研 究 发 现 ,当 归 多 糖可 以 提 高 小 鼠 腹 腔 巨 噬 细 胞 的 能 力 和 脾 脏 自 然 杀 伤 细 胞 的 杀 伤 活 性 [14]。 同 时 , 多 糖 也 可 以活化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激活 B 淋巴细胞,形成浆 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提高血清抗体效价,发挥免疫调节作 用。 王庆奎[15]的研究表明,当归多糖 P0 及其亚组分 P1、P2、 P3,可 以 通 过 提 高 体 液 免 疫 和 细 胞 免 疫 的 方 式 提 高 斑 点 鱼 非特异性免疫力以及抗病力。 实验证明,当归补血汤对鸡 的免疫脏器指数以及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影响,提 示其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16]。 同时,有研究表明,当归 补血汤能增加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NK 细胞活性等, 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均有 明显的增强作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可以降低荷瘤小鼠的血 液 黏 度 ,使 血 小 板 聚 集 率 降 低 ,CD3+、CD4+升 高 , 可 以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的 转 移 [17-18]。 2.5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当归,作为中医药学中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不仅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因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当归的化学成分复杂而丰富,包括挥发油、多糖、阿魏酸、苯酞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共同赋予了当归其独特的药理活性。
在药理作用方面,当归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其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分析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归的药理机制,而且可以为当归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指导。
二、当归的化学成分当归,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多种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苯酞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糖以及氨基酸等。
挥发油:挥发油是当归的重要化学成分之一,主要包括藁本内酯、丁烯内酯、当归内酯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当归特有的香气,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药理活性。
苯酞类化合物: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的另一主要活性成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魏酸。
阿魏酸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是当归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当归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包括当归素、异当归素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保护作用。
多糖:当归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多糖成分,如当归多糖等。
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氨基酸:当归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如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和促进细胞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当归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成分在当归的药理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补肾益气的常用药现代中药当归的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

补肾益气的常用药现代中药当归的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补肾益气的常用药——现代中药当归的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一、引言补肾和益气是传统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因为肾脏被认为是生命的根源,而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归作为一种常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补肾益气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中药当归的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相关进展。
二、当归的药物研究进展1. 化学成分分析当归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多糖、红黄酮类化合物等。
通过现代仪器仪表的运用,研究者对当归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
2. 药理作用研究当归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这些作用为其在补肾益气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当归中的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3.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当归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这些研究结果对指导当归的合理用药和药物剂型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三、当归的临床应用1. 补肾益气根据中医药理论,当归具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如腰膝酸软、精神疲倦等。
临床研究表明,当归可以改善肾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并且对于肾虚引起的不孕症、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2. 妇科病的治疗当归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广泛,尤其在调经活血、活血止痛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临床研究发现,当归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减轻痛经症状,并且对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当归中的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
因此,当归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四、当归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虽然当归是一种常用药物,但其合理用药也需要注意一些副作用和安全性的问题。
例如,部分人对当归过敏,使用时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又称“女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人们对当归进行了更深入的药理研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并有望在多个领域得以应用。
一、补血活血
当归被认为是最具有补血活血作用的药材之一,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人体循环系统和影响血液成分和结构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当归中所含的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促进红细胞生成和维持稳定的微循环,从而起到补气养血,改善贫血症状的功效。
此外,当归还含有一种叫做“当归多糖”的生物碱,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调节内分泌
当归可以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具体实现了平衡雌激素分泌,调节月经问题,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等作用。
研究发现,当归中所含的叶酸、铁、维生素B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促进卵巢
功能正常运作,防止内分泌系统失调,增强人体抗疲劳能力。
三、抗炎止痛
当归中含有乙酰血杆菌素和川芎嗪等成份,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其中,乙酰血杆菌素与角质细胞的间质有亲和力,可以通过扩张血管,促进局部循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增强其治疗效果。
四、预防肌肉劳损
当归中的活性成分,如维生素B、多糖、丹参酮等,可以促进肌肉细胞的合成,修复受损的肌肉组织,减缓肌肉疲劳和酸痛,具有预防肌肉劳损的作用。
同时,当归对抗肌肉损伤的能力可能还与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加强有关。
总之,当归已经成为中成药、保健品等领域将要广泛应用的重要药材。
当归作为中草药的体系特征在百年的应用历史中已经得到确认,被视为现代世界所需要的显著特点,具有巨大的探索价值。
当归的调研报告

当归的调研报告
当归调研报告
当归,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中药材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归的来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一、来源
当归,又称女草、独活等,是我国独特的中草药材之一。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陕西、四川、甘肃等地,其中陕西当归出产量最高,品质也最为优良。
二、药理作用
当归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挥发油、纤维素、多糖等。
这些活性物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的作用。
此外,当归还具有镇痛、镇静和调节内分泌等作用,对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临床应用
当归是我国中医药领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药材之一。
临床上,当归常用于调理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此外,当归还可配合其他药物一起应用,用于治疗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四、潜在风险和副作用
虽然当归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例如,由于当归具有止血的作用,因此在肿瘤等
出血倾向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中使用当归时需谨慎。
另外,当归在一些人群中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例如皮肤瘙痒、红疹等。
在使用当归时,也需要注意遵医嘱,合理使用。
总结:当归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备丰富的药理活性物质,能够对人体产生多种作用。
临床上,当归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治疗。
然而,使用当归也需注意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合理、谨慎使用当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当归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多糖类、甾体类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当归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多糖类化合物也是当归中的重要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等作用。
甾体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
这些化学成分在当归的药理作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归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活血、抗炎、免疫调节等。
其中,活血作用是当归最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与其在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密切相关。
当归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抗炎作用方面,当归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对多种炎症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则表现在对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多种药理作用上,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当归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新型的分离和分析方法的应用,使得对当归化学成分的精确分析成为可能。
同时,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也进一步揭示了当归药理作用的机制和作用靶点。
这些研究成果为当归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虽然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当归中一些化学成分的分析和鉴定尚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更加准确和灵敏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当归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原理和作用靶点。
虽然当归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并非所有作用都对人体有益,不当使用或过量使用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
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未来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当归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同时加强对其安全性评估和临床应用的研究。
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发展和优化当归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以更好地保障当归的药效和安全性。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其性温,味甘、辛。
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症。
除中医处方配方用药外,含当归的中成药达80余种。
同时,当归也是中国卫生部规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作为滋补品食用。
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当归的栽培、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着广泛研究,尤其是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从中发现了很多新成分和生物活性,阐明其作用机理。
本文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当归的临床应用、新产品(product)(product)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当归中分离、鉴定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挥发油、有机酸、多糖和黄酮等成分。
1.1挥发油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1%,为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其次为丁烯基酞内酯。
刘国生等⑴曾将当归的挥发油分为中性、酚性和酸性3个部分。
从化学结构上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苯酞类及其二聚体类化合物。
1.1.1苯酞类:苯酞类化合物是当归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从当归中最早分离鉴定的一类化合物,包括Z藁本内酯、E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E-丁烯基苯酞、Z-丁烯基苯酞等成分。
1.1.2苯酞类二聚体:苯酞类二聚体是近年来从当归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Z-383'a,7'a-四氢"6,3',7,7'a-二聚藁本内酯劣'項同、V-,',7,3'a-二聚藁本内酉旨、levistolideA、(3Z,3Z')-6.8',7.3'-双藁本内酯、当归双藁苯内酯A等。
1.1.3其他成分:当归挥发油中还含有以ai蒎烯、P雪松烯、氧化石竹烯等为代表的萜类化合物;以丁烯基苯酣、丁香油酣、对-乙烯基愈创木酣等为代表的酣类化合物;以十四烷、壬烷、正十一烷等为代表的烷烃类化合物。
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46
SICHUAN JOURNAL OF ANATOMY VOL. 15 680- 683.
当归 [ Angelica sinensis( o liv ) Diels] 始载于 神 农本草经 , 此后, 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列为中品。当 归喜阴凉湿润气候, 多生于高山寒湿的落叶林。在我 国主产于甘肃、 云南、 四川等地。当归味甘平, 性温; 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 素有 十方九归 之称, 药王 之美誉。当归使气血各有所归 , 故名。 景岳全书 本草正 记载: 当归, 其味甘而重, 故专能补血 ; 其气轻 而辛 , 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 , 行中有补 , 诚血中之气 药, 亦血中之圣药也。祖国医学认为 , 当归具有补血 活血、 调经止痛、 润燥滑肠、 生肌健骨的功效。 现代医学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研究表明, 当归的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酯类 及其异构物、 香豆素类、 黄酮类以及有机酸类物质[ 1] ; 证明当归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循环系 统、 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等均有作用, 同时还发现其在 抗肿瘤、 抗氧化、 抗炎等其他方面也有作用。本文就近 年来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 1 对缺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神经干细胞作为体内的一种多能干细胞 , 它的增 殖受自身基因 调控和 外来 信号调 控两种 机制的 影 [ 2] 响 。低氧是一种外来信号 , 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神 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 4] ; 在体神经干细胞受到一 定时限、 程度的缺氧时也出现了增殖和分化[ 5] 。余鸿 [ 6] 等 在此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 250 g / L 的当归注射 液能够减弱缺氧对在体神经干细胞的刺激, 发挥对神 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 1 2 对神经元的作用 1 2 1 当归对神经元电生理的作用 Liu 等 [ 7] 用中药川芎、 当归有效成分 ( 芎归滴丸 )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进行研究 , 研究发现缺 氧 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电流幅度明显低 于缺氧 复氧前 , 差异有显著性, 而钾电流幅度变化缺 氧 复氧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经芎归滴丸预处理后, 缺 氧 复氧前海马神经元钠电流和钾电流在阈值处的幅 度很接近 , 差异无显著性 , 而缺氧 复氧后芎归滴丸高 浓度组电压门控性钠、 钾电流幅度的变化均高于芎归 滴丸低浓度组和对照 组。从电生 理学角度说明 , 川 芎、 当归有效成分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有保护作 用。刘铃等[ 8] 用川芎、 当归、 红花和人参萃取液对缺 氧海马神经元 NMDA( N 甲基 D 天冬氨酸 ) 受体进 行研究, 发现经缺氧处理的海马神经元 NM DA 诱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Wang Q,Ding F,Zhu N,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osi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hinese herbs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with amperometric detection[J].Biomed Chromatogr,2003,17(7):483488.
综上所述,当归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如保护血管内 皮、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其作用表现在呼吸、循环、 血液、免疫、神经等各个系统。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重视程度 的提高,对当归及其组成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 而临床以当归为基础的复方制剂的研究也不断扩大。 现阶 段对中药当归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其化学研 究方面,极性成分的研究有待深入[25]。 因此,在对当归药理 作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进一步明确该类药物的适 应证以及禁忌证,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当归;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a)-0192-03
Hale Waihona Puke 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ngelica sinensis
当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表现在中枢抑制、镇痛、抗惊 厥、神经修复等多个方面。 藁苯内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 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也可以拮 抗氯胺酮引起的小鼠中枢兴奋作用, 具有安定样镇静作 用。 而当归水提物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具有镇 痛作用,且其作用较阿司匹林高。 研究表明,脑缺血后,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增多,当归注射液可 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而使细胞周期蛋白表 达 减 少 ,抑 制 缺血 的 神 经 元 凋 亡 ,发 挥 其 神 经 保 护 作 用[19]。 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可减弱由于缺氧导致的神经干细胞 的增殖和向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 缓解神经元的减少,说 明当归可能对缺氧大鼠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0]。 另 外,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当归补血汤可以改善 其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减少大脑海 马 CA1 区 神 经 元 的 死 亡 ,对 其 具 有 保 护 作 用 [21]。
当归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挥发油部分和水溶性部分, 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部分,包括中性、酸性以及酚性油 3部 分,其中,藁苯内酯是当归挥发油部分的主要成分,水溶性 部分主要有阿魏酸及多糖等。 2 当归的药理作用 2.1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当归水溶性部分中的阿魏酸在缺氧的状况下通过保 护线粒体增加心肌的抗缺氧能力,也可以通过增加心肌的 血流量等发挥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挥发油部分藁苯内酯可 以抑制血小板释放 TXA2, 具有抑制血管收缩及降压的作 用[3]。 阎艳丽等[4]的研究表明,当归芍药散能明显降低大鼠
当 归 (Angelica sinensis) 为 伞 型 科 植 物 , 当 归 的 干 燥 根,主产于我国甘肃、云南、四川以及陕西等地,味甘、辛、 温 ,有 补 血 活 血 、 润 肠 通 便 之 功 效 [1],主 治 血 虚 头 昏 、 面 色 不 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脉瘀滞、风湿痹痛,疮疡痈肿,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及产后瘀滞腹痛等病症[2]。 近年 来随着祖国医学的逐步发展,对中药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 对包括当归在内的各种中药的组成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 研究日益增多,而在临床上对其应用也逐渐增加。 通过查 阅有关资料,本研究对近年来对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 总结整理以及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1 当归的组成成分
水溶性成分阿魏酸可以通过抗氧自由基及抑制炎症 递 质 TXA2,抑 制 炎 症 性 肺 损 伤 ,通 过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降 低 血液黏稠度以及抑制缩血管物质、促纤维因子的合成和释 放,最终抑制肺纤维化形成。 研究表明,在给肺纤维化模型 大鼠腹腔注射当归提取液后,病理结果显示,注射当归提 取液后大鼠的肺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提示当归具有较强 的抗自由基作用[6]。 王锋等[7]的研究发现,静息状态下,当归 挥发油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藁苯内酯对 组胺以及乙酰胆碱等引起的平滑肌痉挛收缩有明显的解 痉作用。 另外,当归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肺动脉 高 压 ,具 有 使 其 降 低 的 作 用 [8]。 2.3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当归可以发挥其增 强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的 作用 ,同 时 ,通 过 提 高 NK 和 CTL 的 杀 伤活性发挥其对免疫功能的重建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当 归多糖可以激活不同种类的免疫细胞,同时也可以激活补 体系统,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对免疫系统起恢复调节的 作 用[13]。 研 究 发 现 ,当 归 多 糖可 以 提 高 小 鼠 腹 腔 巨 噬 细 胞 的 能 力 和 脾 脏 自 然 杀 伤 细 胞 的 杀 伤 活 性 [14]。 同 时 , 多 糖 也 可 以活化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激活 B 淋巴细胞,形成浆 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提高血清抗体效价,发挥免疫调节作 用。 王庆奎[15]的研究表明,当归多糖 P0 及其亚组分 P1、P2、 P3,可 以 通 过 提 高 体 液 免 疫 和 细 胞 免 疫 的 方 式 提 高 斑 点 鱼 非特异性免疫力以及抗病力。 实验证明,当归补血汤对鸡 的免疫脏器指数以及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影响,提 示其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16]。 同时,有研究表明,当归 补血汤能增加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NK 细胞活性等, 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均有 明显的增强作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可以降低荷瘤小鼠的血 液 黏 度 ,使 血 小 板 聚 集 率 降 低 ,CD3+、CD4+升 高 , 可 以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的 转 移 [17-18]。 2.5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作 者 简 介] 刘 医 辉 (1995-),女 ,甘 肃 天 水 人 ,本 科 ,研 究 方 向 :临 床 医 学 ▲通 讯 作 者 :宋 易 航 (1984- ),女 ,辽 宁 锦 州 人 ,硕 士
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的水平,同 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 显著降低大鼠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mRNA 的表达, 说明当归芍药散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 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另有研究发现,当归 挥发油通过萃取得到的中性、 非酚性部分— ——A3 部位,可 以通过抑制 Ca2+内流或 K+外流,抑制右心房的自搏频 率[5]。 由于当归对 K+通道的选择性作用,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心律 失常作用。 另外,当归可以通过降低血清三酰甘油的浓度, 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血液中 SOD 的活性,发挥其抗氧化作 用,从而表现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2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2.6 其他作用 除了对上述各个系统的作用,近几年研究表明,当归
在其他方面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当归多糖具有抗衰老作 用。 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调节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 抑制端粒酶 DNA 损伤等机制延 缓 X 线 TBI 诱导的小鼠衰老[22]。 陈静英等[23]的研究表明,当 归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血清瘦素、IL-6 等, 减轻大鼠肝内 脂 肪 沉 积 ,对 非 酒 精 性 脂肪 肝 起 治 疗 作 用 。 孙 元 琳 等[24]的 研究发现,当归多糖能明显促进亚慢性辐射损伤小鼠的外 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回升,并能有效抑制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微核及精子畸形的形成,增强机体对辐射的耐受性。 当归 对多种肿瘤瘤株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当归多糖是当归抗 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 其在体内外均有抗肿瘤活性作用。 另外,当归还具有抑制离体子宫,延长戊巴比妥所致的睡 眠作用、使整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增强,促进子宫增生、缓 解记忆缺失等药理作用。 3 小结
·综 述·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年 8 月第 21 卷第 22 期
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医辉 杨世英 马伟林 宋易航▲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 730030
[摘要] 当归素有“药王”之称,其药理作用非常广泛,表现在呼吸、循环、血液、免疫、神经等各个系统。 由于近年
来对中药的重视程度增加,对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本研究对与当归药理作用有关的文献研究进行总
[4] 阎艳丽,吉梅,宋晓 宇,等.当 归芍 药散 对血 脂异常 大鼠 抗氧 化能 力 及动 脉壁 血管 细胞 黏附分 子-1 基 因表 达的 影响[J].中 国 实 验 方 剂 学 杂 志 ,2007,13(2):25-28.
LIU Yi-hui YANG Shi-ying MA Wei-lin SONG Yi-hang▲ Medical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730030,China [Abstract] As the prince of medicine,Angelica sinensis has the widely effect in human system,like the respiratory system,the circulatory system,the blood system,the immune system,the nervous system and so on.With the increased im portance of Chinese medicine,research of the Angelica sinensis have been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presents a brief review on summarize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with the pharmacological of Angelica sinensis,which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of Angelica sinensis. [Key words] Angelica sinensis;Pharmacological effects;Research 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