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赵瑞玉-第7章

合集下载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资源第7章 光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资源第7章 光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10
7.2 光交换的原理和分类
时分光交换技术
时分光交换方式的原理与电子学中时分交换的原
理基本相同,只不过它是在光域里实现时隙互换 而完成交换的,因此,它能够和时分多路复用的 光传输系统匹配。 时分交换可以按比特交换,也可以按字交换,每 个字由若干比特组成。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的器件,分为机械式和非机械式2类。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4
7.1概述
目前,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交换系统, 无论是数字程控交换机、ATM交换机还是高 速路由器,其交换容量都受到电子器件工作 速度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光交换技术的关心日 益增长,研究和开发具有高速、大容量交换 潜力的光交换技术势在必行。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5)光交换与光传输匹配可进一步实现全光通
信网。 (6)降低网络成本,提高可靠性。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7
7.2 光交换的原理和分类
光交换的原理
在光交换网络中,来自用户或支路的信号通常会
在交换或传输时进行复用/解复用转换,与电信 号的复用/解复用技术相似,光的复用可以是空 间域、时间域或波长(频率)域的复用,也可以 是它们的综合复用。 因而光交换相应地也存在空分、时分和波分三种 光交换,它们分别完成空分信道、时分信道和波 分信道的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12
7.2 光交换的原理和分类
码分光交换技术
码分光交换是指对进行了直接光编码和光解码的
码分复用光信号在光域内进行交换的方法,是由 具有光编/解码功能的光交换器将输入的某一种 编码的光信号变成另一种编码的光信号进行输出 ,由此达到其交换的目的。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PPT课件

《现代交换原理》PPT课件

19
分组交换(PS:Packet Switching)
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 的不同在于:分组交换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 割为若干个分组(packet),每个分组中有 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 信息。
精选课件ppt
20
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比较
报文交换的时延
分组交换的时延
接口

接口


接口
线
控制系统
精选课件ppt
48
电信交换的基本技术
互连技术
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选路策略、控制机理、多播方 式、阻塞特性、故障防卫
接口技术
模拟用户接口、数字用户接口、模拟中继接口、数字 中继接口
信令技术 用户信令、局间信令
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多处理
机结构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11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
交换节点可控制的接续类型: 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交换节点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 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
信号、地址信号 能按目的地址正确地进行选路以及在中继线上转
发信号 能控制连接的建立与拆除
精选课件ppt
12
交换节点接续类型图示
精选课件ppt
29
分组交换协议
分组交换基于X.25协议,该协议包含了3层,第一层 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分组层,对应于OSI 模型的下三层。
X.25分组层 网络层
3
LAPB 数据链路层 2
物理层
物理层
1
精选课件ppt
30
分组交换协议
X.25

现代交换原理概论PPT课件

现代交换原理概论PPT课件

(二)交换式通信网
1
6
2
1
6
2
5
开关
3
5
设备
3
4 4
N2问题变成了N条用户线,由交换机组成的交换式通
信网容易组成大型网络。
《现代交换原理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1交换与通信网
(二)交换式通信网
用户交换机
市话交换机
汇接交换机
用户线
中继线
交换式通信网组网示意图
《现代交换原理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1交换与通信网
(四)通信网的结构 用户驻地网、接入网和核心网
接入网 SNI
UNI
核心网
SNI 接入网
UNI
驻地网
公用设施
驻地网
用户设备
《现代交换原理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四)通信网的结构
用户驻地网CPN
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 CPN是用户自有网络,指用户终端至业务集中点之间所 包含的传输及线路等相关设施。小至终端,大至局域网。 实现用户和业务的集中,信息的变换与适配、复用与交 换、寻址与选路等功能。
(1) 实现独立于交换节点的控制逻辑。 (2) 实现对交换节点业务控制。 (3) 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基本业务的呼叫建立、执行控制在交换节点实现,但很 多新的电信业务则转移到业务节点中。
《现代交换原理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1.2 通信网的定义与构成
(三)通信网的类型
按信号方式划分:模拟通信网和数字通信网。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1交换与通信网
1.1.1 从点到点通信到通信网
(一)点到点通信

精品课件-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赵瑞玉-第4章 信令系统

精品课件-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赵瑞玉-第4章 信令系统
18
4. 按照信令的传送方向分类 根据信号的传送方向,可将信令分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 。 (1)前向信令:指信令沿着从主叫到被叫的方向传送。 (2)后向信令,指信令沿着从被叫到主叫的方向传送。
19
图4.5中概括了信令的典型分类及其在不同类型的通信网中 的使用情况。
20
4.1.3 信令方式 • 由于通信网络通常由多个厂家的设备共同组成,这就要
50
• (5)在业务交换点和业务控制点之间传送各种控制信息 ,支持各种类型的智能业务;
• (6)传送移动通信网中与用户移动有关的各种控制信息 。
51
• No.7信令系统能够支持如此广泛的业务,主要得益于采 用了功能模块化的结构。它由一个公共的消息传递部分 和因网络业务不同而不同的各种应用部分组成。
收端回送的后向证实信令后,才停发前向信令;接收端 发送后向证实信令也是连续且不可自动中断的,直到收 到发端的停发前向信令后,才可以停发该证实信令。此 方式抗干扰性强,可靠性高,但设备复杂,速度慢。目 前的公共信道信号方式均主要采用非互控方式,但为了 确保可靠性,仍保留了后向证实信令。
35
4.2 用户线信令 • 用户线信令是在用户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的用户环路上传
顺序传送又不致丢失或重复传输。
48
2. No.7信令系统的应用 • No.7信令系统能满足多种通信业务的要求,当前的主要
应用列举如下: • (1)传送电话网的局间信令; • (2)传送电路交换数据网的局间信令
49
• (3)传送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局间信令; • (4)在各种运行、管理和维护中心传递有关的信息。
态,如忙音、拨号音、回铃音等。信号音的信号源为( 450+25)Hz和(950+50)Hz正弦波,通过控制信号音的 不同的断续时间可得到不同的信号音。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第一章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第一章

图1-9 树型网
(4) 环型网:结构简单,每一个节点首尾相连,容易实 现,但可靠性较差,如图1-10所示。
图1-10 环型网
(5) 总线型网:所有节点都连接到总线上。这种网络组 网简单,但可靠性不高,网络覆盖范围也受到限制,如图 1-11所示。
图1-11 总线型网
(6) 复合型网:是上述几种结构的混合形式,根据具体 应用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组合而成。图1-12是由 网状网和星型网复合而成的一种复合型网。
(2) 网状网:网内任意两节点相互连接,这种网络结构 复杂,可靠性高,但线路利用率不高,经济性较差,如图 1-8所示。
图1-8 网状网
(3) 树型网:也称为分级网,可看成是星型拓扑结构的扩 展,节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节点之间进 行,主要用于用户接入网中。树型网络结构的复杂度介于星 型网和网状网之间,如图1-9所示。
(4) 能不断适应通信新业务和通信新技术的发展。传统 的通信网是为支持某种业务而设计的,而面向未来的下一代 网络必须适应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和满足新业务的需求。未 来的通信网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方向发展,形成统 一的综合宽带通信网,并逐步演进为由核心骨干层和接入层 组成、业务与网络分离的构架,即下一代网络。
进行分组交换时,发送端先要将传送的信息分割成若干 个规定长度的数据块,再装配成一个个分组。装配过程中要 对各个分组进行编号,并附加上用于控制和选路的有关信息, 这样每个分组都带有一个分组头和校验序列。这些分组以 “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内传输,即每个交换节点首先对 收到的分组进行暂时存储,分析该分组头中有关选路的信息, 进行路由选择,并在选择的路由上进行排队,等到有空闲信 道时转发给下一个交换节点或用户终端。图1-15示出了某个 报文的多个分组从节点A到节点D的传输过程。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ppt课件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ppt课件

A
TSi
B
20
• 时分接线器由话音存储器
和控制存储器组成。
• 话音存储器用于暂存用户
话音信息,又称缓冲存储
器。SM的容量取决于输
入复用线上每帧的时隙数
• 控制存储器用于存语音
信息的存放地址;CM的
容量取决于输入复用线上
每帧的时隙数
• CM每个单元的字长(n)取
决于SM的存储单元数;
21
• T接线器有两种工作方
传送、拆除连接3个阶段,连接的建立需要一个时
间过程;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通信过程建立和
拆除连接。
• 面向连接每个交换机为每个呼叫选路,要维持连
接状态表,而无连接方式为每个信息选路,不需
要维持。
• 用户信息量大时,采用面向连接方式效率高。
11
3、信息传送模式
• 1、同步传输模式(STM)
• 2、异步传输模式(ATM)
行运行,每台处理器有自己的专用存储器,也可
设公用存储器,便于通信。P52图3-14
• 多级控制系统--- 按交换机的控制功能层次的高
低配置处理机。
– 对于低层次的 控制简单得任务重的控制功能由用户
式:
• 1、“顺序写入、控制
读出”,简称输出控制
方式。
• 2、“控制写入,顺序
读出”,简称输入控制
方式。
22
(3)控制方式:输出控制
话音存储器SM
输出控制方式
•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
例:
• 若T型接线器的输入
和输出复用线上1帧
有32个时隙,完成输
入TS20内话音信息
“a”交换到输出
TS15内。
TS20
• 通信网——将许多的终端系统通过若干交换系

现代交换原理概论PPT

现代交换原理概论PPT

组成
控制部分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 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
功能
控制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处 理各种指令,根据指令的要求协 调各个部分的工作,实现交换机 的各种交换和控制功能。
输入/输出部分
作用
输入/输出部分负责提供人机交互的界面,实现交换机与外部设备 的连接和通信。
组成
输入/输出部分主要由各种类型的接口和控制设备组成,如键盘、 显示屏、打印机等。
电路交换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为通 信链路在数据传输结束后仍会保留, 造成资源浪费。
电路交换的优点
电路交换能提供稳定的通信质量,适 用于实时、连续的数据传输,如电话 通信。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原理概述
分组交换是一种动态分配通信链路资源的交换方式, 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小段,每一段称为一个分组。
分组交换的优点
功能
输入/输出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和显示交换机的 状态信息,同时向外部设备发送相应的输出信号。
04
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
0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交换机软件系统的基础,负责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统
一的接口供上层软件使用,实现多任务并发处理和任务调度。
02
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是交换机软件系统的核心,具有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负载均衡和容错能力,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可 靠性。
数据同步
实现多节点间的数据同步,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跨平台兼容
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设备平台,实现跨平台的无缝数据交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人工交换的效率低下、错误率高等问题逐渐凸显,无法满足大规模通信需求。

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七章ATM交换

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七章ATM交换

信元的传输和处理
传输方式
ATM信元采用异步传输方式,通过统计复用实现高带宽利用率。
处理流程
信元的处理包括信元复用、交换和去复用等步骤,其中交换是ATM网络的核心功能。
信元的交换和路由
交换方式
ATM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 信元交换,通过高速缓存存储信元并 实现快速交换。
路由选择
根据信元头的路由信息,ATM交换机 选择合适的输出端口将信元转发至目 的地。
移动通信网络
无线传输环境
移动通信网络面临无线传输环境的挑战,ATM技术能够提供可 靠的无线传输解决方案。
灵活的接入方式
ATM技术可以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如DSL、Cable Modem等,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高效的资源管理
ATM技术采用高效的资源管理机制,能够实现动态的带宽分配 和流量控制,提高网络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信元交换
将信元从一个交换单元转移到另一个交换单元,完成 信元的交换和路由。
01
ATM交换关键技 术
信元格式与信元头
信元格式
ATM信元采用固定长度的53字节,其 中48字节用于用户数据,5字节用于 信元头。
信元头
信元头包含多个字段,如VPI(虚通 道标识符)、VCI(虚通道连接标识 符)、PTI(优先级和类型标识符)等 ,用于标识和路由信元。
ATM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
ATM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单 元,负责信元的交换和路 由。
输入/输出模块
负责将信元接入交换机或 从交换机送出。
控制单元
负责信元的路由选择和交 换。
ATM交换原理
信元识别
通过信元头的VPI/VCI字段识别不同的虚通道和虚路 径。
路由选择

精品课件-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赵瑞玉-第1章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精品课件-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赵瑞玉-第1章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 1.通话设备:分为送话器和受话器,即话筒和听筒,主要完 成声电转换。
• 2.信号设备:分为发信设备和受信设备。发信设备一般采用 双音多频(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方式,它用高、低 两个不同的频率来代表一个拨号数字,DTMF的号码表示方法 如表1.1所示。 受信设备完成信号的接收,现在一般采用电 子振铃器,振铃电流是90±15V,25±3Hz。
是不是中国 所有的电话 用户都连接 在一个交换 机上?在中 国难道只有 一个交换机
存在吗
通信网中涉及到了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 (1)市话交换机 • (2)汇接交换机 • (3)中继线 • (4)用户线
1.1.2 交换机完成的四种接续类型
• (1)本局接续:本局用户线之间的接续,通信的主被叫都 在同一个局。
3. 每个终端都有N-1对线与其它终端相接,因而每个终端需要N-1个 线路接口。
4. 增加第N+1个终端时,必须增设N对线路。
• 当用户数量增多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用户分布密 集的中心安装一个设备,把每个用户的电话机或其他终端设 备都连接在这个设备上
• 交换(switching),即接续,就是在通信的源和目的之间 建立通信信道,实现信息传送的过程。
最早的语音通信来设计的。语音通信的特点是对差错率要求
不高(因为人对语音的误差有一定的容错能力),但是对实
时性要求较高,否则一句话需要很长时间才传到对方,用户
的通话体验就会很差。
• 针对语音通信的这个基本要求,电路交换采用面向连接的、 独占电路的方式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电路交换主要包括建 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过程,建立连接阶段是根据用 户所拨的电话号码,由交换机负责连接一条电路,在通话阶 段该电路由该用户独占,即使他们不讲话,不传输信息,该 电路也不能分配给其他用户使用,其示意图如图1.10所示。

现代交换原理(全套课件488P)

现代交换原理(全套课件488P)

…… 9
现代交换原理
第1章 概论
1.2 通信交换的基本技术
三、信令技术
任何通信网的正常通信都必须有信令来控制。在交换式通信网 络中,要使终端、交换机和传输系统协同运行,要实现任意用户之 间的呼叫连接并完成交换功能,以及要维持网络本身的正常运行, 都必须在信令的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信令过程是予以规范化的一系列协议。 针对各种不同的具体通信系统,可以有不同的信令过程及信令 方式。 不同角度划分: 1)用户信令与局间信令 2)随路信令与共路信令 3)监视信令、地址信令和维护管理信令
本书将主要介绍一些典型或先进的交换技术,具体包括:电路 交换、数字程控交换、分组交换和帧中继、ATM交换、多层交换以及 光交换。考虑到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将介绍软件 换技术。另外,鉴于交换网络及信令技术是交换技术的核心组成, 也将以独立章节专门介绍该两方面的内容。
15
现代交换原理
第1章 概论
6
现代交换原理
第1章 概论
1.2 通信交换的基本技术
一、接口技术
交换机一般都具有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分别对应用户线和中 继线。 主要作用: 1)一方面将来自终端或其它交换机的各种传输信号转换成统一的 交换机内部工作信号,并按信号的性质分别将予以规范化的信令传 送给控制模块,将用户消息传送给互连网络,以便控制模块或互连 网络进行处理或接续 2)另一方面是将来自于交换机的信令或用户消息转换成适合用户 线或中继线传输的信号并通过这些线路发送出去。 针对处理的信号性质、不同类型的交换机所具有的接口技术也不完 全相同。
7
现代交换原理
第1章 概论
1.2 通信交换的基本技术
二、互连技术
交换机一般都具有互连网络(或称交换网络),任务是实现任 一入线与任一出线之间信号的接续互连 。 互连技术主要包括: (1)拓扑结构 交换网络都具有一定的拓扑结构。对于不同的交换机,其交换 网络的拓扑结构要依据交换方式、服务质量等因素来确定。拓扑结 构可分为时分结构、空分结构、时空分混合结构等。 (2)选路策略 对于具有多级空分拓扑结构的交换网络,一入端和一出端之间 在该网络内部可能存在多条并行通路,所以也需要为一个呼叫请求 选择一条合适的通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7章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7章

3、特殊信元
• 在物理层上的预分配信头值如表7.2所示。含有表中信 头值的信元都是物理层使用的信元,这类信元不送往 ATM层,只是在物理层处理。由于在物理层使用,这 些信元头不具有PTI、CLP以及GFC字段的含义。
• 空闲信元(idle cell)是由物理层产生的不包含用户信 息的单元,是物理层为了将信元流的速率适配到所用 传输媒体的载荷能力而插入的信元。
●CLP(Cell Loss Priority):信元丢弃优先权,只有1 个比特,CLP=0表示信元具有高优先级,CLP=1表示 信元具有低优先级,当网络发生拥塞时,首先丢弃 CLP=1的信元。
●HEC(Header Error Control):信头差错控制,共8 比特,代表一个多项式,用来检验信头在传输中是否 出错。
• 如果我们选定的逻辑子信道是在虚通道这个层次上, 即用VPI来标识,则这样的连接就叫做虚通道连接 (VPC—Virtual Path Connection),如果是在虚信道 这个层次上,即用VCI来标识,则这样的连接就叫做虚 信道连接(VCC—Virtual Channel Connection)。在 VPC中,我们可将串接起来的每段逻辑子信道称作VP 链路,同样我们将串接起来形成VCC的每段逻辑子信 道叫做VC链路。正如前面所介绍的那样,用VPI来标 识每段传输通道上的VP链路,用VCI来标识每段传输 通道上的VC链路。
• 每一时刻正在进行的通信有可能是不同的,因而传输 通道上的VPI和VCI的值,在不同的时刻其含义是不同 的。例如:在早晨某一时刻,某传输通道上VPI = 2、 VCI = 5的逻辑子信道用于传送的是向北京方向的一个 电话通信;到了中午,这个通话已经结束,这时,又 有用户开始与天津一个用户进行数据通信,这个通信 在这个传输通道上仍可能用VPI = 2、VCI = 5来表示。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第7章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第7章

小龙制作
35
简称为MG或者MGW,实际上是个广义的概 念,类别上可分为中级网关(TGW)和接 入网关(AG)。
小龙制作
36
负责桥接PSTN和IP网络,完成多媒体信息 (语音或者图像)TDM格式和RTP数据包的 相互转换,中继网关(TGW)没有呼叫控
制功能,由软交换设备(媒体网关控制器) 通过MGCP或H.248协议控制,完成承载连 接的建立和释放。
小龙制作
41
承载层基于 IP 分组交换技术,负责软交换 网络内各类信息(媒体流和信令流)由源 到目的地的传输;
小龙制作
42
控制层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控制设备,该 层设备又被称为软交换机或者媒体网关控 制器(MGC)。软交换设备是软交换网络 的核心控制设备,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 主要提供呼叫控制、承载控制,媒体网关 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解 析、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用 户提供各种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小龙制作
39
包括SIP硬终端和SIP软终端,SIP硬终端是 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设备,具
有一体化、内置按键、麦克风、显示屏、 摄像头等特征。SIP软终端是基于多媒体协 议的SIP软件,运行于PC机上。
小龙制作
40
IAD是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的简称。它 是一个小型的接入层设备,为软交换网络 用户侧设备,它向用户同时提供模拟端口 和数字端口,实现用户的综合接入,可提 供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的综合接入,上 行可采用五类线、双绞线、无线等接入方 式。
运营商可以终结三网分别投资局面,为融合 的网络上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业务、数据业 务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 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 网路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 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 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 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 标。

精品课件-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赵瑞玉-第6章数据交换技术1

精品课件-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赵瑞玉-第6章数据交换技术1
第6章 数据交换技术
在以上的章节中,我们先后学习了固定和移动电话网络,这些电话网都是针 对语音业务而建设的,并不适合数据业务。但是,随着数据业务的飞速增 长,人们对数据网络的需求也日渐凸显。本章介绍了几种数据网络的交换 方式。虽然有的技术已经时过境迁,但这些技术对以后出台的技术有着深 远的影响。
2
的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对信息处理技术的一大 挑战。
13
(4)处理速度快(Velocity)。 • 现在的数据流量从PB级至EB级不等,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因
此,不仅要求网络能够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数据,而且 对提取速度的快慢也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14
6.2 分组交换技术 • 6.2.1 分组交换的概念
网,所选择的基本交换方式,也是下一代网络的主要形式。 • 分组交换方式又可分为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交换方式,如图6.1所
示。
22
23
1.虚电路(Virtual Circuit) • (1) 也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释放清除三个阶段。
(2) • 由于路径是预先建好的,因此传输过程中,不再进行路由选
择。
40
• 而且,由于没有第3层,帧中继的帧直接通过交换机,也就是说,交换机在帧的尾部还 未收到之前,就可以把帧的头部发送给下一个交换机,因而被称为流水线方式。一旦出 错,网络不负责纠错、立即丢弃,由高层协议发出重传请求,然后由智能化用户端(如 计算机)负责重传。这样一来,花费的时间要比X.25多,因而帧中继仅在误码率极低的 网络(如光缆)中才可行。图6.5对比 了分组交换网与帧中继的确认方式,从中可以看到: 分组交换网每传输一次数据均需反馈证实,而帧中继这省略了的未来之星 – 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 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 应运而生, – 以TCP/IP为基础的数据网将成为未来电信网的基础承载网 络。那么数据网中常用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不 同? 3

现代交换原理讲义.39页PPT

现代交换原理讲义.39页PPT

现代交换原理讲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传统程控交换机无法实现的。
小龙制作
26
随着通信网络发展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需求)驱动转变,业务逐 渐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
软交换向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提供开发的业务接口(Open API),由于分工的ICP往往比软交换设备提供商更熟悉特定业 务,所以ICP提供的业务更加贴近用户、贴近生活。
功能,配合软交换核心设备和IAD/SIP。
小龙制作
39
包括SIP硬终端和SIP软终端,SIP硬终端是基于SIP协议的 多媒体设备,具
有一体化、内置按键、麦克风、显示屏、摄像头等特征。 SIP软终端是基于多媒体协议的SIP软件,运行于PC机上。
小龙制作
40
IAD是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的简称。它是一个小型 的接入层设备,为软交换网络用户侧设备,它向用户同时 提供模拟端口和数字端口,实现用户的综合接入,可提供 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的综合接入,上行可采用五类线、 双绞线、无线等接入方式。
23
核心承载网络的主要功能是快速路由和转发。如果功能复 杂,则难以达到这个目标。
接入层则是面向最广大用户,来自各个国家、各个地区、 各个民族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背景 的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差异。
所以,单一的接入层面根本无法满足千差万别的需求。以 个性化、人性化的接入层面亲近用户是网络发展的方向。
小龙制作
41
承载层基于 IP 分组交换技术,负责软交换网络内各类信 息(媒体流和信令流)由源到目的地的传输;
小龙制作
42
控制层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控制设备,该层设备又被称为 软交换机或者媒体网关控制器(MGC)。软交换设备是软交 换网络的核心控制设备,它独立于底层承载协议,主要提 供呼叫控制、承载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 协议处理、路由解析、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并可以向 用户提供各种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
运营商可以终结三网分别投资局面,为融合的网络上为用户同时 提供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 “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路资源的无缝 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 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 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事实上,呼叫控制相当于业务而言是相对稳定和收敛的,在 NGN中将呼叫控制从业务中分离出来,可以保持网络核心的稳 定和可控,而不会妨碍人们无限想像力。
小龙制作
21
各个功能部件之间均采用标准化协议,如媒体网关控制器 (或称软交换服务器)与媒体网关之间采用MGCP、H.248、 H.323或SIP协议。
另外,大量的ICP参与竞争,将为用户快速推出更多样、更先进、 更经济、更实用的业务。
此外,软交换作为NGN的独立部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最终用户也将因此而享受更加经济实惠的业务。
小龙制作
27
作为NGN的核心部件,软交换设备可以独立开发、生产和采 购。
其开发成本、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都相对较低,因而运营 商的设备投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IP的迅速扩张及其IPv6技术的日益成熟,预示着IP正进入一个鼎盛 的发展时期。革命性技术的突破,已经为新一代网络的诞生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小龙制作
10
以电话业务为主的业务提供方式正日益受到来自于IP数据 报业务为基础的数据业务飞速发展的冲击
小龙制作
11
NGN从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中,逐渐迈出了向以 分组交换为主下一代网络演进的步伐。它既可以承载原有PSTN 网络的所有业务,同时又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 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而且还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 许多新老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 络和基于IP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 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
小龙制作
6
电信运营商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业务分离和运营维护分 离导致运营商每提供一种新的业务,就需要建设一个新的 网络,从而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与巨大的资金浪费,而且 在运营过程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多个不 同的网络;另一方面,用户对于具有多媒体特性的综合业 务需求日益增加,业务需求不断变化,对于这些新的需求, 运营商不得不采用新的技术。。
小龙制作
37
是软交换网络中提供专用媒体资源功能的设备,为各种业 务提供媒体资源和资源处理,包括DTMF信号的采集与编码、 信号音的产生与传送、录音通知的发送、不同编解码算法 间的转换等各种资源提供的功能。
小龙制作
38
为设置在外网区的IAD和SIP终端提供业务接入的控制
设备,具有安全防护、媒体管理、地址转换、私网穿越等
小龙制作
35
简称为MG或者MGW,实际上是个广义的概念,类别上可分为 中级网关(TGW)和接入网关(AG)。
小龙制作
36
负责桥接PSTN和IP网络,完成多媒体信息(语音或者图像) TDM格式和RTP数据包的相互转换,中继网关(TGW)没有呼 叫控制功能,由软交换设备(媒体网关控制器)通过MGCP 或H.248协议控制,完成承载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主要任务是:在各点之间建立关系,这些关系可能是一个 简单的呼叫,也可以是一个较复杂的处理。软交换主要处 理实时业务,首先是话音业务,也可以包括视频业务和其 他多媒体业务。软交换通常也提供一些基本的补充业务, 相当于传统交换机的呼叫控制部分和基本业务提供部分。
小龙制作
18
小龙制作
19
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最大好处就是,承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分组网 络IP,就成本和效益而言,这既可以大大降低运营商初期的设备 投资成本,又可对现有网络挖潜增效,提高现有的分组网络的资 源利用率;
小龙制作
15
软交换就是NGN最近期的目标和核心实现技术,它注重于考 虑NGN的具体物理实现,可以认为它是实现NGN的至关重要 的阶段和关键技术。
在本教材中,后续内容若无特殊说明,可以理解为狭义的 NGN,即软交换网络。
小龙制作
16
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 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 连接控制和信令互通。
NGN与软交换技术
小龙制作
1
7.1.1 NGN与软交换网络的概念 1. 通信网络发展的现状
小龙制作
2
1876年贝尔的电话发明。之后的一百余年的时间里,电话 与通信几乎等同,电信网络几乎等同于电话网络。而传统 的电话网络是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网络,提供的业务只有 语音业务。
小龙制作
3
目前,传统的通信网络都是基于TDM的PSTN话音网,以电路 交换为主,当初主要是为了传输语音、保证语音质量、承 担语音业务而设计建造的,只能提供64kbit/s的业务,并 且业务和控制都由交换机完成。随着数据业务飞速增长, 这种专为传输语音的设计给数据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通信价格高、上网速度慢、等待时间长、传输质量低、增 加新业务难。
媒体网关控制器(或称软交换服务器)之间采用BICC、H.323 或SIP-T协议等。
接口标准化是部件独立化的前提和要求,部件独立化是接 口标准化的目的和结果。
小龙制作
22
接口标准化可以降低部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各部件可 以独立演进,而网络形态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业务的延续 性有一定保障。
小龙制作
小龙制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数据业务飞速增长,已经超出电话网络的承受能力。早在 1998年,美国大部分运营商的公众骨干网中的数据业务量 就超过语音业务量,并以20%到4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 2005年,美国数据业务量将占整个网络通信量的绝对主流, 而语音业务则成为陪衬。
小龙制作
5
运营商面临的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它们的收入来源的主体 仍然是话音。网络泡沫催生可管理、可运营网络的出现。
小龙制作
24
NGN不但在各个功能部件之间采用开放的标准接口,而且还 对外提供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Open API),开放的网络 接口设置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业务的自我定制。
小龙制作
25
1. NGN与软交换对用户的意义
软交换可以实现跨越地域的控制,可以对接入层面丰富多 样的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 和视频业务,以及其它各种融合业务。
就容量而言,重用现有分组网络,其容量经过多年的投资,部分 地区容量已经存在一定冗余;
就可靠性而言,网络的单节点或局部的故障,对NGN网络不会产 生影响或影响有限。
小龙制作
20
业务是网络用户的需求,需求的无限性决定了业务将是无限 和不收敛的。
如果将业务与呼叫集成在一起,则呼叫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必 将是无限的,无限的规模和复杂度是不可控和不安全的。
结果:把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离开,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 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 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
重要: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允许在交 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
小龙制作
17
软交换就是位于网络分层中的控制层,它与媒体层的网关 交互作用,接收正在处理的呼叫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 呼叫。
小龙制作
7
而传统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基于TDM的PSTN话音网,以电路交 换为主,当初主要是为了传输语音、保证语音质量、承担 语音业务而设计建造的,只能提供64kbit/s的业务,而且 业务和控制都由交换机完成。这种网络具有以下致命的缺 点:在一个设备中完成所有的功能,导致升级维护困难、 功能单一、设备利用率低、经营成本高、开放性差以及业 务开展困难等等
小龙制作
8
小龙制作
9
从影响网络发展的基础技术来看,
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CPU的性价比以每18个月翻一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