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护理学基础:小儿四诊概要——闻诊

合集下载

最新儿科四诊概要

最新儿科四诊概要
儿科四诊概要
问 诊 ——个人史
生产史—胎次、产次 是否足月 顺产或难产 接生方式 出生地点 出生状况 孕期母亲的营养和健康情况等
儿科四诊概要
问 诊 —个人史
喂养史—方式 添加辅食 是否断奶 断奶后情况 饮食习惯 现食物种类和食欲等
儿科四诊概要
问 诊 —个人史
生长发育史—体格、智力发育 坐、立、语、行等开始时间 出牙和囟门闭合时间 学习情况等 推测智力发育情况
象、6种基本病理脉象各是什么?
儿科四诊概要
儿科四诊概要
儿科四诊概要
二、闻诊
咳嗽声:畅利;清扬;重浊;干咳无痰; 阵作回声;嘶哑如犬吠声
呼吸声:气粗有力;急促哮鸣;急促鼻煽; 窘迫面青不咳;低微;双吸气如哭泣 声;稍促用口呼吸
嗅气味:口气—臭秽;臭腐牙疳;伤食;腥 臭。大便—秽臭;酸臭而稀;下利清谷无臭 气 。 小便—短赤,清长少臭,常为脾肾虚寒
面部望诊有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
儿科四诊概要
五色主病
五色:红、白、黄、青、黑 白:寒证、虚证、吐泻 红:热证 黄:虚证、有湿、疳证、积滞、虫证、黄疸 青紫:寒证、疼痛、瘀证、惊痫 黑:寒证、疼痛、惊痫、水湿停饮
儿科四诊概要
五部配五脏
钱乙的面上诊 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 肝 肺 心 脾 肾
儿科四诊概要
审苗窍—舌象
舌质—淡白 淡红 绛红
儿科四诊概要
•舌苔—白为寒 黄为热 腻为湿 剥苔津伤 地图舌胃之气阴不足 霉酱苔 染苔
儿科四诊概要
舌质暗苔白厚腻 舌质红苔黄垢 舌质嫩红苔花剥
儿科四诊概要
特殊舌象
新生儿—舌红无苔 乳婴儿—乳白苔
儿科四诊概要
望目
望目:目光、黑睛、瞳神、白睛、 上下眼胞、目内外毗及五脏在目 睛的分布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曲目1:四诊歌诀
四诊贯通寒热湿,
脉象舌苔闪光辉。

望闻问切四合一,
辨别病机定治归。

曲目2:四诊治法概要
1. 望诊法:观察患儿面色、目光、舌质、舌苔等,了解病情,辨别病机。

如面色苍白可见寒症,面色发红可见热症。

2. 闻诊法:嗅闻患儿体味、口臭等,辅助判断病证。

如口臭可见湿症,体味浓重可见热症。

3. 问诊法:询问家长患儿症状、病史等,全面了解疾病情况,判断病因。

如咳嗽喘息可见风症,大便稀溏可见湿症。

4. 切诊法:触摸患儿皮肤、脉搏等,辨认脉象情况,辅助判断病证。

如脉浮数可见风症,脉沉
细可见寒症。

总结治法:根据四诊结果,结合中医理论,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病机辨明后,可选用寒凉中药
治热症,温热中药治寒症,利湿化痰中药治湿症,疏风清热中药治风症等。

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能够帮助中医儿科医师全面诊断患儿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四诊与小儿病情观察

四诊与小儿病情观察

四诊与小儿病情观察【摘要】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手段。

近几年来,儿科护理临床应用四诊辩证,从病儿客观病情的动态变化中发现问题,做出正确判断,为诊断疾病提供了依据,配合了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根据小儿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特点,为观察内容介绍如下。

【关键词】四诊病情观察临床应用1四诊的具体内容1.1望:(1)查阅病历,了解发病经过及治疗用药的情况,对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2)观神智:是否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结合病史如出现神智改变时,要考虑缺氧、电解质紊乱或颅内有感染等。

(3)观形态:颈强肢搐,角弓反张,要考虑颅脑疾患;如翻滚不安、呼叫哭闹,两手捧腹多为急性腹病;新生儿少吃邵东少哭,说明病情危重。

(4)观审五官:如患儿在有卡他症状的同时,口腔两颊部出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要考虑麻疹可能;应用激素时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假膜为霉菌感染;舌面舌尖出现小溃疡面为口腔炎;缺氧的患儿可出现口唇周围发紫,鼻翼扇动;脑脉管炎时一侧鼻唇沟可变浅。

临床观察要注意瞳孔比正常缩小,有机磷中毒时瞳孔可缩小至针尖样大;抽搐的患儿眼球呈水平震颤,或向一侧斜视;巩膜黄染要考虑肝胆疾患。

(5)观二便及呕吐物;大便的观察:①食物不当引起大便异常;过量可致大便次数增多;偏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多、伴有泡沫;偏食脂肪类食物则便次增多并外观发凉如奶油状含皂块。

②肠道感染:大肠杆菌感染,大便次数增多,呈黄色水样便含粘液有臭味偶见血丝;霉菌感染多为黄色稀水便,有时呈豆腐渣状,有的带绿色泡沫较多;病毒感染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便,带少量粘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便呈黄绿色;痢疾杆菌感染大便次数增多,含有粘液及脓血。

小便的观察:注意观察色与量,红色要考虑肾炎或膀胱炎;黄褐色要考虑肝胆疾病、溶血性贫血。

量增多可见糖尿病、尿崩症;尿量少见于肾脏疾病或肾脏功能衰竭或休克、微循环灌注不足;胃肠疾病大量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患儿尿量明显减少。

呕吐物的观察:呕吐物带血或呕血,可能为食道或胃肠道出血疾患;呕吐物中含胆汁可能为为十二指肠狭窄、小肠梗阻、腹膜炎;剧烈而频繁的呕吐,需严密注视病情发展。

『小儿四诊』中医如何进行小儿四诊?

『小儿四诊』中医如何进行小儿四诊?

『小儿四诊』中医如何进行小儿四诊?孩子生命很麻烦,因为她们不能准备的描述出自己的症状。

而中医上有个小儿四诊能帮助小孩子准确的看清病情。

小儿四诊是望、闻、问、切。

诊小儿病,以望为主:望神、望色、望形态、望苗窃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望诊由于婴幼儿不会说话,即使较大儿童往往也不能正确叙述病情,况且寸口脉短小,就诊时又多不能与医生很好合作,哭闹乱动而影响脉息,因此望诊就显得尤为重要。

历代中医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首位,认为“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

因此可以通过望神色、苗窍、指纹、二便等,来诊察内脏的疾病。

1、望神色:就是观察面部的神态与颜色,家长应尽量让患儿面部神态、颜色保持自然。

就诊前要尽量安抚病儿,缓解病儿的紧张心理,力求使孩子在平静状态下就诊;就诊前不要给孩子化妆,如给孩子搽红脸蛋、红嘴唇、染指甲等,这些都会遮盖患儿面部的本色,不利于病情检查。

2、审苗窍:包括察望目、舌、口、鼻、耳、前后阴。

中医望舌,要看舌苔与舌质。

在病儿就诊前,不要给孩子吃过热、过冷和有颜色的食物及饮料。

3、辨斑疹:小儿许多疾病均可发疹。

病儿就诊前,家长需看看周身有无出疹,就医前最好给孩子穿松软、易解、好脱的衣裤,便于医生检查。

4、查指纹:中医对3岁以下小儿进行检查时,都要看指纹颜色变化。

孩子就医前,要把小手洗净,候诊时要保持小手干净。

5、察二便:孩子大小便的变化对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尤其是腹泻的病孩,来看病时,家长要带一份新鲜的大便,给医生看看,并便于做化验检查。

若发现尿有不正常时,就需带一瓶清早的第一次尿,化验检查。

闻诊就是听声音、闻味道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听声音,包括小儿咳嗽、啼哭、语言等;闻气味,除医生能感触闻到的气味外,还要家长配合口中气味、大小便气味等,以提供医生参考。

问诊儿科问诊往往要家长代述,这就要求家长对病儿情况全面了解:1、病孩的准确年龄。

2、病孩的畏寒、发烧情况,包括体温高低、发烧时间长短等。

3、病孩出汗的情况,白天出汗还是夜间出汗,出汗后退烧还是不退。

儿科诊法概要

儿科诊法概要

儿科诊法概要诊法,包括四诊诊查方法和证候辨别方法,是中医临证基础的重要内容。

一、儿科四诊应用儿科疾病的诊查,与其他各科一样,也应当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四诊应用有其特殊情况。

闻诊诊查范围有限;婴幼儿不会叙说病情,较大儿童的主诉也不一定可靠;切脉按诊易因小儿啼哭叫闹而受到影响。

所以,历来儿科医家在四诊中最为重视望诊。

现代在传统四诊的基础上,又在不断尝试将听诊器、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查方法取得的疾病信息资料,充实到四诊检查结果中来,正在摸索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新型辨证方法。

(一)望诊望诊,即医生通过视觉观察病情。

望诊的内容包括就全身状况诊察的整体望诊,如望神色、望形态;就局部状况诊察的分部望诊,如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诊查的结果一般比较客观可靠。

但是也要注意,儿科望诊时,要尽量使小儿安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诊查既全面又有重点,细心而又敏捷,才能提高诊查的效果。

1.望神色望神色,包括望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神色望诊,可以对小儿患病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又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

神是脏腑气血精津阴阳是否充足、和调的外在表现,在小儿尤为重要。

望神包括望精神、意识、体态、面目等。

目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主,目内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故望神以察目最为重要。

望神主要辨得神与失神。

若形体壮实,动作灵活自如,活动睡眠如常,表情活泼,反应灵敏,面色红润光泽,目睛明润灵动,呼吸平顺调匀,语声啼哭清亮,是为得神,表现正气尚充,脏腑功能未衰,无病或病轻。

若形体羸弱,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或不由自主,表情淡漠,哭笑反常,面色晦暗,目睛呆滞不活,呼吸浅弱或气促不匀,寡言声轻含糊或惊啼澹语,是为失神,表现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败,病重或病危。

望色主要望面部气色。

中国小儿的常色为色微黄;透红润、显光泽。

面部气色有五色之偏,所主证候各有区别。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小儿诊法概要医生运用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系统掌握疾病各种相关信息,以探求致病原因、病变部位、病势转归和病证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中医方法。

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4种方法,称为四诊。

【儿科望诊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望诊包括整体望诊和局部望诊两部分。

1.整体望诊包括神、色、形、态四部分。

(1)望神:神,是脏腑功能与气血津液的外在表现,也指意识、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

神,反映在目光、面色、表情、意识和体态上,故应从局部到整体仔细观察。

目为心之使、肝之窍,内通于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察目是望神的重点。

有神:黑睛圆大,目光炯炯,转动灵活,精神充沛,表情活泼,常可逗乐。

其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四肢活动自主,此为脏气清灵,气血调和。

有神是健康的表现,即使有病,也轻浅易治。

无神:目光呆滞,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疲乏嗜睡,呼吸不匀,肌肉痿软,为有病或病情较重。

(2)望色: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

色泽即颜色与光泽,皮肤颜色分青、白、黄、赤、黑五种,简称五色。

面呈红色,多主热证;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面呈黄色,多为体虚、湿盛;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面呈黑色,主寒证、肾虚、痛证、瘀证、水饮内停。

(3)望形体:应按顺序观察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等部位。

凡毛发润泽、皮肤柔韧、肌肉丰满、筋骨强健、神态灵活者,属胎禀充足,营养良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毛发萎黄、皮肤干桔、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神态呆滞者,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

头方发少、囟门迟闭,可见于佝偻病。

头大颈缩、前囟宽大、头缝裂开、眼珠下垂者,见于解颅。

皮肤干燥、缺少弹性、伴眼眶凹陷者,为脱水征象。

(4)望姿态:“阳主动,阴主静”。

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煽,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

小儿中医四诊

小儿中医四诊

小儿中医四诊一、中医“指纹”诊断小儿病中医诊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诊大人病,以号脉为主,诊小儿病,以望为主:望神、望色、望形态、望苗窃等,其中比较特殊一点的方法,就是望“指纹”。

看“指纹”是古代医家诊断小儿疾病寒热虚实的手段之一,一般多用于3岁以下小儿,这是由于3岁以内小儿的皮肤娇嫩,“指纹”显示清晰,易于观察。

3岁以上小儿或成年后,其“指纹”隐伏于皮肉之内或基本消失往往不易观察,故不再用“指纹”诊断疾病,而以诊脉代替之。

“指纹”是指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的青筋。

前人将“指纹”称作“虎口三关”,所谓三关是指风、气、命三关,即可将食指上的“指纹”分为三部分,命名为风、气、命(如右下图),靠近拇指一方为风关,靠近食指尖一方叫命关,风关与命关之间叫气关。

正常小儿的“指纹”应该红黄相间,隐隐见于皮肤之中。

如果有病缠身,则“指纹”的颜色、部位、浮沉,都会随疾病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古人将小儿“指纹”的这种变化,概括为四句话: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疾病在表,则小儿的“指纹”浮浅于表面,显露在皮肤之上。

而感冒之初,疾病在里,则小儿的“指纹”沉于内,深伏于肌肤之内。

又如小儿食滞内伤,病属寒,则“指纹”呈红色。

如外感风寒,“指纹”应鲜红而表浅。

若“指纹”淡红而沉于内,则为脾胃虚寒。

病属热,“指纹”应见紫色。

如外感风热“指纹”紫而表浅。

若“指纹”紫暗而沉于肌肤之内,则显示邪热郁滞于体内。

“指纹”紫黑为热邪深伏,郁闭血络,病情危重。

“指纹”颜色淡淡,以手推之则“指纹”消失,推后复见,多指示病为虚证,淡红为气血不足,为体虚;淡紫为体虚而有热,显示有虚火。

“指纹”推之不动,颜色无变化,多说明病为实证,或病邪稽留体内。

如痰湿内蕴、食滞内伤、邪热蕴结等病。

假如患病较轻,“指纹”一般仅见于风关。

若“指纹”延至气关之上,说明病情较重。

如果命关也见到了“指纹”,甚至“指纹”穿过命关,向指尖延伸,古代医家称之为“透关射甲”,预示疾病已到了十分危险的阶段。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节选)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节选)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节选)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节选)作者/区少章一、望诊概要(一)望面色风淫所胜面色青,面色淡白肺寒形。

火淫所胜面色赤,湿淫所胜面黄呈。

面色枯暗知久病,面白无神病不轻。

(二)望唇色唇红而亮为风热,红而焦暗实热征。

淡白脾胃虚寒候,淡黄脾胃虚湿成。

湿热色深黄带暗,枯如朽骨脾绝形。

唇焦而干急增液,唇红破裂快凉清。

(三)望鼻鼻流清涕风寒袭,鼻流黄涕风热征。

鼻孔液干风热闭,鼻涕黄臭鼻渊成。

鼻孔扇张痰上涌,风温上受犯肺经。

久病汗多喘鼻扇,此病多危肺绝型。

(四)望眼眼有清泪为风虚,若是风热泪黄结。

双眼直视或上呈,肝风发搐病可决。

眼白蓝为肝有风,闭目露睛为虚脱。

眼白黄为湿热蒸,眼白红为肺火越。

眼如鱼目定其睛,肝风甚兮危可必。

(五)望头发发肉色蓝儿多壮,儿若虚弱发疏黄。

若有自汗或盗汗,调补气血可安康。

发若疏密或长短,头发如穗积须防。

(六)望舌苔舌苔白为风所侵,白而润滑是寒淫。

黄干为热不干湿,舌起红星火在心。

黑苔湿润为寒极,黑苔而干热灼阴。

苔润流涎胃寒湿,虚则无苔此要谙。

又有舌光如腰子,此为亡液细推寻。

舌苔垢腻为痰积,舌苔若厚湿滞深。

(七)望肚皮肚皮光滑为儿壮,青筋隐隐者次之。

皮薄不滑青筋现,如此乃为最弱儿。

腹大筋青胀如鼓,叩诊有如弹鼓皮。

气郁有积宜消导,日久则宜消补施。

更有肿由四肢起,后肿入腹每难医。

病邪由腑传入脏,温补兼行效亦稀。

(八)望肾囊肾囊结小为儿壮,软大长垂是弱儿。

光如玻璃袋水样,膀胱气弱水湿羁。

治当化气而利水,水邪一去病当离。

睾丸肿大宜分治,既有实时亦有虚。

(九)望指纹小儿有病看指纹,左血右气要详分。

血热左手纹多紫,右纹粗紫气热因。

关纹紫现知为热,青色为风古所云。

淡红为寒虚淡滞,模糊不现虚湿真。

若开长丫为食积,短丫为惊会吓人。

浮而夹紫风热病,带开短丫风热惊。

风关纹轻气关重,纹透命关病不轻。

亦有小儿禀赋弱,无病纹常命关呈。

为医若能详察审,四诊同参无遁情。

二、闻诊概要(一)闻诊诊儿之法听音声,细心聆察始能明。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

6.察指纹: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分为风、气、 命三关,从近身端开始,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 关,第三节为命关。诊察时,可用手指沿静脉循环方 向轻轻推一推,使其容易显露。
正常:应是指纹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
异常:
浮沉分表里:浮,指纹浮露,主表;沉,指纹深沉 不显,主里。
红紫辨寒热:红,指纹颜色鲜红,主寒;紫,指纹 暗紫或紫黑,主热。
舌苔:白--寒;黄--热;剥苔--阴伤津亏;腻—痰湿、 食积;霉酱苔(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腹胀--宿 食内滞;地图舌(花剥苔)--多为胃之气阴不足。诊 察时应注意染苔。
(2)目 包括黑睛(瞳仁、角膜)、白睛(结膜、巩 膜)、眼睑等。
正常:黑睛等大同园,神采奕奕。
异常:瞳孔缩小、散大、大小不等--见于中毒或颅内压 增高;巩膜黄染--黄疸;结膜红丝满布--结膜炎;眼 睑浮肿--水肿。
病理:小儿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 本脉象,分别主表里、寒热、虚实。年长儿也可出现 诸如滑、弦、结、代、促等脉象,其辨证含义与成人 相同。
2.按诊:按压或触摸头囟、颈腋、四肢、皮肤、胸腹等。
(1)按头颅:囟门凹陷--囟陷,多见于泄泻脱水;囟门 凸起--囟填,多见于肝风内动;颅缝开裂--解颅(脑 积水)。
(2)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 喜俯卧者——乳食内积; 喜蜷卧者——多为腹痛; 仰卧少动,二目无神——多为久病、重病; 翻滚不安、捧腹苦闹——急性腹痛; 颈项强直、四肢拘急——惊厥抽风或脑病; 端坐呼吸、哮鸣——哮喘; 咳嗽气急、鼻翼煽动、胸胁凹陷——肺炎。 3.审苗窍:口、舌、目、鼻、耳、前后二阴。 (1)舌象 正常:舌体润泽、大小适中、伸缩自如;舌质淡红
2、咳嗽声:风寒咳嗽,多咳声清扬;风热咳嗽,多咳 声 重 浊 ; 干 咳 无 痰 -- 肺 燥 ; 伴 吸 气 性 吼 声 -- 白 日 咳 (顿咳);咳嗽嘶哑如犬吠--喉炎或白喉。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四诊概要1课件

中医儿科辩证概要:四诊概要1课件

论舌苔,共有三,黄白黑色薄厚干;
白薄外感厚腻湿,质红湿热淡湿寒;
黄厚干燥里热盛,黄白相兼热初传;
黄厚浊腻食积热,中黑燥刺大便坚;
苔黑润滑阴寒极,燥刺火热在肠间;
白色乳苔属正常,舌起红点是虫斑。
察耳: 注意耳之外形、颜色、有无分泌物及耳后 有无舋核(淋巴结)等。 察前后二阴:主要看前后二阴的外观和颜 色。如男孩前阴阴囊紧致沉着为健康少病 之征,而阴囊松弛颜色变浅则可为病态等。
1、诊
进行望诊时,首先应对病儿作整体望诊, 即首先望全身的一般情况,包括营养、发 育、精神意识等,然后根据病情再进行有 目的、有次序,既全面而又有重点的分部 望诊。
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辨斑疹、 察二便、看指纹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1)望神色
神,广义讲是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 现,即人的生机和动态; 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望神即 可从病儿精神的好坏以判断精气的盈亏, 从而测知脏腑的功能状态、病情的轻重及 预后。 《素问· 移精变气论》所谓“得神者昌,失神 者亡”在儿科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诊概要
鼻气通于肺,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鼻衄肺热并阴虚,燥气乘肺鼻孔干, 鼻孔红赤肺热盛,喘急鼻煽是肺炎, 鼻如煤烟阳毒证,鼻孔黑润阴毒寒。
第六章
(3)审苗窍 2、察口
四诊概要
口唇、牙齿、齿龈、咽喉、腮、颚及舌(舌质、 舌苔、舌体)等七个方面。
第六章
(3)审苗窍 舌象
四诊概要
望舌象首先注意有无舌苔、津液多少、有 无染苔假象以免造成误诊,望舌主要观察舌 体、舌质和舌苔。
3.望指纹 为儿科特有的诊法。 4.年龄不同,四诊的内容有差异 如新生儿要察看脐部,一岁半以内要 察看囟门的情况,3岁以下当察看指纹 等。 5.合理地运用现代诊法

儿科四诊

儿科四诊

小儿进行望诊时,要具备光线明亮这一观察条件,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尤其观察面部气色、苗窍及皮肤斑疹,更应遵循这一要求,方能获得正确资料。望诊时应按顺序进行,先从整体望诊开始,对小儿的神色与形态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进行分部望诊。望诊要细致、耐心,不能粗糙马虎,要防止漏掉已出现的体征,如看斑疹,就必需观察躯体各部分皮肤,包括眼与口腔粘膜也要检查,不能光看一处皮肤就下结论。有些望诊内容,对年龄小的孩子,会引起不合作,如观察眼睛、口腔、咽喉等,可以灵活地放在四诊项目完成后再进行。
而白痞,又称白痱、汗疹,为细小隆起含浆液的白色疱疹,白瘖多见于伤寒(湿温)或其他热性病长期发热出汗后。
【望两便】
除新生儿及较小乳儿的大便较稀薄外,正常小儿的大便应色黄而干湿适中。大便燥结,为内有实热或阴虚内热;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为内伤乳食;大便稀薄,色黄秽臭,为湿热积滞,见于细菌性痢疾。若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吵,须防肠套叠。小便黄赤短涩,为湿热下注;小便色浑如米泔水,为饮食失调,消化不佳;小便色红,或呈茶褐色,是血尿之征;小便深黄,是湿热内蕴,属黄疽之征。
儿科四诊之二
--------------------------------------------------------------------------------
◆闻诊的基本内容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和嗅觉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听声音方面,包括啼哭声、语言声、咳嗽声和呼吸声;嗅气味则包括小儿的口中气味、大小便气味、呕吐物气味等。
【家苗窍】
苗窍是指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两阴。
1.察舌 正常小儿舌体淡红润泽,伸缩活动自如。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舌质红降,为邪入营血;舌红无苔,为阴虚津少;舌质发紫,为气血瘀滞;舌有红刺,为邪热亢盛。舌苔色白为寒,舌苔白腻为寒湿内滞;舌苔色黄为热;黄腻为湿热内蕴;热病苔剥,为已伤阴;舌苦花剥,状如地图,属胃之气阴如小儿贫血;

儿科四诊PPT课件

儿科四诊PPT课件

• 为虚寒腹痛。小儿腹 胀拒
• 按且伴有小便不通的 多为
• 膀胱郁热。(2)肚皮
• 3、触四肢
• 除可知皮肤滑涩及肌 肉软
• 坚之外。还是判断身 热
• 及脑部疾患的重要依 据。
• (1)发热儿手足冷的 是
宝宝登记表
宝宝姓名: 宝宝年龄: 宝宝性别: 家长姓名: 联系电话: 有无发烧? 最初是如何引起的?多长时间? 目前最明显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有无伴有其他症状? 孩子以前有无住院史?手术史?家族遗传史? 面色:正常 萎黄 苍白 偏青 晦暗 红润 1、体质特征情况 □过敏性 □抵抗力差 □健康 2、是否容易感冒 □是 □否 3、饮食情况 □偏爱肉类 □偏爱蔬菜 □挑食
触诊
• 1、触皮肤 • 即触摸皮肤寒热、涩滑、有汗无汗,推知身体 • 内外热邪盛衰。 • (1)患儿发热而皮肤润涩。多为热邪将退。发 • 热而皮肤燥滑无汗,热邪持续难退。 • (2)若肌肉松软,无论胖瘦皆为脾虚。较瘦者 • 多为营养不良或胃肠虚弱。
触诊
• 2、触腹部 • 触腹部可查知患儿腹
部疾 • 病及全身寒热情况。 • (1)肚脐按之发凉,
儿科四诊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2016-12-9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望诊,即医生运 用视觉对患儿全身或局部观察,获得有关的资料。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嗅觉诊察病情,包括声音 和气味。问诊,通常以询问亲属或保育者为主,年 龄大的患儿也可以作为问诊对象。切诊是医生用手 指切按患者体表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按(触)
一、望诊
1、望神、色 2、望形态 3、望面色 4、望五官 5、察二便 6、察舌
望神
正常:精神振作,动作灵活,表情活泼,反应 灵敏,两目有神,明润灵动。得神

中西医小儿学小儿四诊概要(新)

中西医小儿学小儿四诊概要(新)

复习思考题
▪ 1.面呈红色,多为( )
▪ A.热证 E.虚证
B.实证
C.寒证
D. 瘀证
▪ 2.看指纹的适用年龄为( )
▪ A.1岁以内 B.3岁以内 C.1~3岁 D. 1~6 岁 E. 3~6岁
▪ 3.百日咳咳嗽的特点为( )
▪ A.咳声清扬,伴流清涕 B.咳嗽阵作,并有回声 C.咳声重浊,痰稠色黄
▪ 4、呼吸声:注意呼吸是否匀调,有力无力;

肺部听诊有无干、湿罗音;有无异常呼吸状态。

肺部闻及哮鸣音,多为哮喘;闻及中、小湿罗音,多
为肺炎,呼吸低微,双吸气如哭泣声,多见于呼衰之时。
二、闻 诊
▪ 心脏听诊:借助现代仪器设备了解心脏情 况。
▪ 注意心率快慢、心音强弱与节律、有无心 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三、问 诊
(三)个人史 4.预防接种史—卡介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百 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伤寒、副伤寒等,记录接种年龄和反 应等 5·遗传史:家庭成员尤其是直系亲属健康情况 近亲婚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四、切 诊
四、切 诊
l·切脉 :小儿脉诊,较成人简单:疾病单纯,少七 情影响
浮沉分表里 浮主表(显露),沉主里(不易显露) 红紫辨寒热 红主寒,紫主热
鲜红-风寒;淡红不露-虚寒 暗紫-邪热郁滞;紫黑-热邪深重,闭郁血络
4. 察指纹
淡滞定虚实 淡主虚(气血不足) 滞为实(病邪嵇留,营卫阻遏)
淡青-体虚有风;淡紫-体虚有热 指纹郁滞-常因痰湿、食滞、邪热郁结所致
4. 察指纹
炎症,鹅口疮,麻 疹粘膜斑
kopli k
望诊
3.审苗窍: (5)察舌:

中医四诊了解宝宝健康状况

中医四诊了解宝宝健康状况

中医四诊了解宝宝健康状况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宝宝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的四诊,即望、闻、问、切,是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宝宝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苔等来判断健康状况。

首先,观察宝宝的神色。

如果宝宝面色红润,眼神明亮,精神饱满,通常表示身体状况良好。

但要是宝宝面色苍白或发黄,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青,可能是受寒、惊风或者疼痛;面色发黑,则可能是肾脏方面的问题。

再看宝宝的形态。

宝宝活泼好动,肢体协调,说明发育正常。

如果宝宝总是懒洋洋的,不爱活动,或者走路不稳,可能是身体虚弱。

五官的观察也很重要。

眼睛清澈明亮,没有眼屎,是健康的表现。

若眼睛红肿、流泪、眼屎多,可能是上火或感染。

鼻子呼吸通畅,没有流涕,表明正常。

若有鼻塞、流涕,可能是感冒了。

口腔方面,嘴唇红润,口气清新为好。

若嘴唇干燥、发紫,或者口气酸臭,可能是身体有恙。

舌苔的状态也能反映问题。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的。

如果舌苔厚腻,可能是消化不良;舌苔发黄,可能是体内有热。

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宝宝的声音,比如哭声。

正常的哭声响亮而有节奏。

如果哭声尖锐、短促,可能是疼痛;哭声微弱、无力,可能是身体虚弱。

宝宝的呼吸声也需要留意,呼吸平稳均匀是正常的。

呼吸急促、有喘息声,可能是呼吸道有问题。

嗅气味方面,主要是闻宝宝的口气、大小便的气味。

口气清新是正常的,若有酸腐味,可能是积食。

大便酸臭,可能是消化不良;小便有异味,可能是上火或者泌尿系统有感染。

三、问诊家长要仔细向医生描述宝宝的日常情况。

比如饮食情况,宝宝的食欲如何,是否挑食、偏食,食量多少。

睡眠情况也很关键,宝宝入睡是否困难,睡眠是否安稳,睡眠时间是否充足。

还要询问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包括次数、颜色、形状、是否顺畅等。

另外,要关注宝宝的出汗情况,是正常出汗还是多汗、盗汗。

同时,要了解宝宝是否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程度。

中医四诊之闻诊

中医四诊之闻诊

中医四诊之闻诊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医者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

闻诊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诊察方法,是医者获得客观体征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听声音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声响的异常,以分辨病情的寒热虚实。

(-)正常声音健康的声音,虽有个体差异,但发声自然、音调和畅,刚柔相济,此为正常声音的共同特点。

由于人们性别、年龄、身体等形质禀赋之不同,正常人的声音亦各不相同,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则声音尖利清脆,老人则声音浑厚低沉。

声音与情志的变化也有关系。

如怒时发声忿厉而急;悲哀则发声悲惨而断续等。

这些因一时感情触动而发的声音,也属于正常范围,与疾病无关。

(二)病变声音病变声音,指疾病反映于声音上的变化。

一般来说,在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之外以及个体差异以外的声音,均属病变声音。

1。

发声异常在患病时,若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多属实证、热证。

若感受风、寒、湿诸邪,声音常兼重浊。

若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多属虚证、寒证或邪去正伤之证。

(1)音哑与失音语声低而清楚称音哑,发音不出称失音。

临床发病往往先见音哑,病情继续发展则见失音,故二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当先辨虚实。

新病多属实证,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因痰浊壅肺,肺失清肃所致。

久病多属虚证,因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所致。

(2)鼻鼾鼻鼾是指气道不利时发出的异常呼吸声。

正常人在熟睡时亦可见鼾声。

若鼾声不绝,昏睡不醒,多见于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3)呻吟、惊呼呻吟是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呻吟不止是身痛不适。

由于出乎意料的刺激而突然发出喊叫声,称惊呼。

骤发剧痛或惊恐常令人发出惊呼。

小儿阵发惊呼,声尖惊恐,多是肝风内动,扰乱心神之惊风证。

2。

语言异常:“言为心声”,故语言异常多属心的病变。

一般来说,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者,多属实证、热证。

四诊概要

四诊概要

凡神态活泼,肌丰肤润,毛发黑泽,筋骨强健, 凡神态活泼 , 肌丰肤润 , 毛发黑泽 , 筋骨强健 , 发育 正常者,为胎禀充足,营养良好,是健康的表现; 正常者,为胎禀充足,营养良好,是健康的表现; 若神态呆滞,肌瘦形瘠,皮肤干枯,毛发萎黄, 若神态呆滞 , 肌瘦形瘠 , 皮肤干枯 , 毛发萎黄 , 筋骨 软弱,发育落后者,为先天不足,或病态的表现。 软弱,发育落后者,为先天不足,或病态的表现。 若头方发少,囟门迟闭,胸背畸形,下肢弯曲, 若头方发少 , 囟门迟闭 , 胸背畸形 , 下肢弯曲 , 为胎 禀不足,营养失调的佝楼病或五迟; 禀不足,营养失调的佝楼病或五迟; 头大颔缩,前囟宽大,头缝开解,眼珠下垂,可见于 头大颔缩, 前囟宽大, 头缝开解, 眼珠下垂, 肾虚髓海不足之解颅; 肾虚髓海不足之解颅; 肌肤松弛,皮色萎黄是脾气虚弱,常见于积滞与报证; 肌肤松弛 , 皮色萎黄是脾气虚弱 , 常见于积滞与报证; 皮肤干燥,前囟及眼眶凹陷, 皮肤干燥 , 前囟及眼眶凹陷 , 可见于婴幼儿泄泻脱水 的伤阴失液。 的伤阴失液。 腹部膨大,形体赢瘦,发稀额上青筋显现, 腹部膨大 , 形体赢瘦 , 发稀额上青筋显现 , 多为长期 营养失调之疳证。 营养失调之疳证
1.3 审苗窍
苗窍是指舌、 耳及前后二阴。 苗窍是指舌、目、鼻、口、耳及前后二阴。 苗窍与脏腑关系密切,舌为心之苗, 苗窍与脏腑关系密切,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 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 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 前后二阴。脏腑有病,每能从苗窍反映出来。 前后二阴。脏腑有病,每能从苗窍反映出来。 幼科铁镜》 凡小儿病有百端, 《幼科铁镜》说“凡小儿病有百端,逃不去五 脏六腑气血,病虽多怪,怪不去虚实寒热风痰, 脏六腑气血,病虽多怪,怪不去虚实寒热风痰, 病纵难知,瞒不过颜色苗窍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阳 或有水饮痰湿内停;舌体肿大,色泽青紫, 虚 , 或有水饮痰湿内停 ; 舌体肿大 , 色泽青紫 , 可见 于气血瘀滞或中毒;舌体胖淡,并有裂纹, 于气血瘀滞或中毒 ; 舌体胖淡 , 并有裂纹 , 多为气血 两虚;舌体强硬,多为热盛伤津;急性热病中出现舌 两虚; 舌体强硬, 多为热盛伤津; 体短缩,舌干绛者,则为热甚伤津,经脉失养而挛缩。 体短缩 ,舌干绛者 , 则为热甚伤津 ,经脉失养而挛缩。 正常舌质淡红。若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 正常舌质淡红。若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 舌质绎红,舌有红刺,为温热病邪入营血; 舌质绎红 , 舌有红刺 , 为温热病邪入营血 ; 舌红甚至 生疮,则为心火上炎;舌质红少苔,甚则无苔而干, 生疮 , 则为心火上炎 ; 舌质红少苔 , 甚则无苔而干 , 为阴虚火旺;舌质紫黯或紫红,为气血瘀滞; 为阴虚火旺 ; 舌质紫黯或紫红 , 为气血瘀滞 ; 舌起粗 大红刺,状如杨梅者,常为烂喉丹痧的舌象; 大红刺 , 状如杨梅者 , 常为烂喉丹痧的舌象 ; 舌质紫 黯或瘀斑,为心血瘀阻。 黯或瘀斑,为心血瘀阻。

中医儿科学-诊法概要

中医儿科学-诊法概要
总结词:判断病情
详细描述:通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眼神、表情等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望面色
望面色
观察患儿面部颜色、光泽等来判断病情。正常儿童面色红润光泽, 若面色苍白、萎黄或晦暗,则提示气血不足或病情较重。
总结词
判断气血状况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患儿面部颜色、光泽等来判断患儿的气血状况和病情轻重。
望形态
01 02
望形态
观察患儿的体型、姿势、动作等来判断病情。正常儿童体型匀称,姿势 自然,动作灵活。若出现异常姿势、动作迟缓或畸形等,则提示有潜在 疾病或骨骼发育异常。
总结词
判断生长发育状况
03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患儿的体型、姿势、动作等来判断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是否
存在潜在疾病或骨骼发育异常。
望舌
望舌
观察患儿舌质、舌苔等来判断病情。正常儿童舌质红润、 舌苔薄白。若舌质紫暗、舌苔厚腻或剥脱,则提示病情较 重或脾胃功能失调。
寒热处理
根据患儿的寒热表现和原 因,指导家长采取适当的 护理措施,如保暖、降温、 调整饮食等。
问汗
出汗情况
询问患儿出汗的部位、时间、量 及出汗时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
乏力、气短等。
出汗原因
了解患儿出汗的原因是否与天气、 环境、运动等因素有关,以及是否 有其他疾病史或家族史。
出汗处理
根据患儿的出汗情况和原因,指导 家长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保持 干燥、增减衣物、调整运动量等。
听哭声
婴儿的哭声可以反映其身体状况和情感需求。健康的婴儿哭声清脆、响亮;若哭声微弱、 嘶哑或持续哭闹,可能表示身体不适或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
嗅气味
嗅口气
通过闻患儿呼出的气体,可以初步判断消化系统状况。正常口气清新,无异味;若口气有酸臭、腥臭等异味,可能提 示消化不良、口腔炎症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儿科护理学基础:小儿四诊概要——闻诊
听声音主要包括小儿的啼哭声、呼吸声、咳嗽声、语言声等。

小儿患病时,凡声高有力,连续不断,多属实证、热证。

若声低无力,时断时续,多属虚证、寒证。

啼哭声语言声咳嗽声呼吸声
啼哭是小儿的一种“语言”,婴儿啼哭可因饥饿、口渴、欲睡、尿布潮湿、蚊虫叮咬等原因引起。

若哭声绵长无力,或口作吮乳之状,多属饥饿表现;哭声尖锐,时作时止,忽缓忽急,多为腹痛;哭声嘶哑,呼吸不畅,多为咽喉水肿;哭叫拒食,伴流涎烦躁,多为口疮;婴儿入夜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


正常小儿语声应清晰响亮。

若语声低微,多为气虚;语声宏亮,多言躁动,为实证、热证;呻吟不已,多为身体不适或疼痛;语声嘶哑,多因咽喉或声带疾患;谵语狂言,神志不清,为热扰心神;语言蹇涩,多为温病高热伤津,或痰涎壅盛。

咳声轻扬而流清涕,为外感风寒;咳声重浊不爽,痰稠色黄,为外感风热;干咳无痰,声音嘶哑,多为燥邪伤肺,或肺热伤阴;咳声空空,有如犬吠,常为喉炎或白喉;咳声连续不已,并有回声,为百日咳之症。

小儿肺脏娇嫩,肺系疾患居多。

若呼吸气粗有力,多为外感热证;呼吸急促,喉间痰鸣,喘息鼻煽,为肺气闭郁,多见于肺炎喘嗽;呼吸低弱,双吸气如哭泣状,为肺气将绝的险证,多见于呼吸衰竭时。

嗅气味
口气臭秽,多属胃热、消化不良或口腔不洁;伴嗳气酸腐,多为食积化热;伴牙龈肿痛溃烂,则为牙疳。

大便臭秽,或矢气奇臭,多属湿热积滞;下利清谷,无明显臭味,多属脾肾两虚。

小便短赤而臊臭,为湿热下注;小便清长少臭,为脾肾虚寒。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