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课堂PPT)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49讲 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课件
解析
二、经典力学、进化论和相对论诞 经典力学、 生的意义 (1)经典力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 )经典力学: 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 结;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 义;在物理学领域完全否定了封建神学创 世说。 世说。
(2)进化论: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 )进化论: 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在生物界中地位 的看法, 的看法,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世界 使人们不再认为动物与植物之间、 ,使人们不再认为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 和人之间的区别是绝对和神圣的, 和人之间的区别是绝对和神圣的,有力地 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因此被人们称为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②成为资产阶级反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 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③影响了被压迫民 族的斗争。 族的斗争。
近代自然科学推动了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开展 意义 科学反作用于生产, 科学反作用于生产,为社会创造 出大量物质财富 科学在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中, 科学在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中, 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原因 一定的技术和物质前提, 一定的技术和物质前提,二战期间 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追求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____________变化:三大产业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变化 比重变化 促进生活结构变化: 促进生活结构变化:日常生活诸多 影响 变化 推动____________的调整 的调整( 推动 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技竞 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科技水平的差距拉大经济的差距) 科技水平的差距拉大经济的差距)
特别提示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具有两大特点: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可以用实验验证, 一是可以用实验验证,二是可以用数学 表达。 表达。而中国古代的传统科学技术的特 点是:强调实用性, 点是:强调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并为统 治者所用;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治者所用;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忽视抽 象和理论概括, 象和理论概括,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 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可见, 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可见, 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与中国古代传统的 科学技术截然不同。 科学技术截然不同。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4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04美苏争霸
四美苏争霸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及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
第二,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
第三,在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2.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导致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这是美苏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过讲述“美苏争霸的形成”,使学生明确: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全球对峙,即所谓“冷战”格局,被50年代后期开始的美苏争霸格局所取代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3)通过学生对美苏争霸过程及其所造成的世界影响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4)通过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使两国背上沉重包袱的历史教训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是既害人又不利己的,是愚蠢之举。
(5)通过美苏两国争夺霸权过程中两国对外政策调整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竞争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3.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分析美苏争霸斗争的三个阶段中,苏联对美国态度和政策的变化与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美苏两国国家综合国力与其国际地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教材及有关资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的能力。
初二历史ppt课件
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的成立
总结词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斗争和贡献
详细描述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领导了多次革命斗争,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党在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的成立
总结词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意义和影响
详细描述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长期以 来的动荡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同时,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措施,促进了经 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 力。
课程内容
01
02
03
中国古代史
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 程,包括夏、商、周、秦 、汉等朝代。
中国近现代史
介绍中国近现代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历程,包括晚清、民国和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世界历史
介绍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包括古代、中世纪和近 现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习方法
课堂听讲
认真听讲,理解老师讲解 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课后复习
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巩固 记忆,加深理解。
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或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 自主拓展学习内容,提高 学习效果。
秦汉时期
总结词
统一国家、中央集权
详细描述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 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朝则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这 一制度。
总结词
丝绸之路、民族融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 ppt课件
10
具体目标与要求
2020/12/27
第四,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
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 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 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11
2020/12/27
四:课程在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12
5
2020/12/27
二、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20/12/27
三、课程目标:“两个了解”“三个选择”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学 生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 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课堂理论教学 讲授 纪录片 复习考核
社会实践 教学
总学时
20
6
2
4
32
20
二、课堂讲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 程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的侵略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含视频)(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早期资产阶级
思想: 文艺复兴
经济:
政治:
探寻新航路 资本主义制度
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 产生、确立、发展并向整
个世界扩张的历史。
新的 生产 和经 营方 式
农 业
产
垦殖运动 自由劳动力
土地 关系 变化
集中
庄园经济 瓦解
品 富
脱离
集中 手工业
余
租地 农场
市场 资本主义化
(产品销往市场)
生产
方式
:自资
己经 料和
营, 劳动
生产 分离
分散 ,生
→生产 产集中
(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生产集中)
经营方式:人身依附关系→雇佣关系 (劳动力成为商品)
性质: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评价任务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合作探究
唯物史观
5.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意义)
生产力进步
土地关系变化
如何解决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吃饭问题呢?
垦殖运动
领主组织 农民自发开垦
耕地面积的 不断扩大
(1)时间:11世纪
(3)垦殖方式:领主组织开垦;农民自发开垦
(4)新垦殖区的特点: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5)结果:封建庄园劳动力短缺,逐渐走向衰落和瓦解
评价任务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史料实证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探究租地农场的特点和性质?
出租自营地
将土地集中起来
领主
佃
雇佣户劳动
建立
富裕农民
租地农场
面向市场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主
租地农场建立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 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
世界近代史
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北大出版社,1989
郑家馨、何芳川:《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北大出版社,1989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大出版社,1993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2003
夏 诚:《近代世界整体观》,成都出版社,1990
指定教材
1、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马克垚主编:《世界历史·中古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后各版本。
3、 郑家馨、何芳川著:《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后各版本。
4、 潘润涵、林承节著:《世界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美洲(除美国外)的动荡
3. 亚洲的动荡
4. 非洲的动荡和澳洲的进步
——重点掌握:
1、现代文明世界扩散的阶段性和矛盾性
2、德、意、俄、日早期现代化的异同
3、中、日回应现代文明的不同方式及其原因
第九讲:1500—1870年世界文化述要(指定参考书自学)
"世界近代史"课程讲授一学期,每周3学时。学习方式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助教辅导、电影观摩和写作业等。期中布置1次小论文作业,作业成绩记入平时成绩。期末安排闭卷考试,平时成绩(根据课堂讨论、答问和作业等综合表现评定)和期末成绩之比为40:60。
教学大纲
导论:作为现代文明史的整体世界史(第1周)
1、16~18世纪各殖民帝国的兴衰原因
2、西欧商业革命(资本主义、重商主义)
3、三大现代观念(人文主义、新教伦理、主权国家)的基本内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教学内容•晚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及其背后的推动力量•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与挑战•抗日战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949年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和屏幕•教学PPT•教学资料和相关文献•学生参考书籍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整合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说明•使用多媒体PPT,结合图表、图片和文字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着重介绍关键事件和人物,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识•结合学生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近现代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导入:–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前人时期的重要事件3.主体教学:–依次介绍晚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引导学生对晚清时期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介绍辛亥革命的推动力量和背景,让学生了解革命的过程和意义–探讨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动荡对国家建设的影响–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抗战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1949年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探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让学生了解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PPT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整体和系统的认识。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活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世界近现代史PPT 演示文稿
从字数上看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新老教
材都是17万。字数相等。
从形式上看 内容更精炼
•更 强 调 历 史 的 阶 段 性突出历史的整体性,
从内容上看
•引言表述上的变化 •增加了新的内容 •大小字的变化 •突出创新思维能力的 培养
对江西试卷的分析(历史单科总分150分、新教材)
2000年 2001年 中国历史101分, 世界史:上册25分 (6×2+13) 世界史49分 下册24分(7×2+10) 中 国 历 史 100 分 , 世界史:上册27分(6×2.5+12) 世界史50分 下册23分(4×2.5+13)
3、《威斯敏斯特法》是英国被迫顺应殖民体系瓦解这一客观历 史趋势的法律文件,表明英国已经失去对自治领的实质性政治控制 仅存留松散的政治联系,各自治领都可以以独立国家的面貌出现在 世界舞台上。
凡尔赛体系
知 识 归 纳
协约国同德国(《凡尔赛和约》)、 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 其和约(《色佛尔条约》)共5个。
华盛顿体系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共3个。
(1)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充满 矛盾和斗争。 比较巴黎 和会和华 盛顿会议 的基本特 点: (2)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3)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的矛盾。
有些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从向西方学习转向 向苏俄学习,如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出现了 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共产党纷纷成立。
重 点
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基 本 规 律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
世界现代史的分期、主要内容
高三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6-世界近代史(14-16)
多元范式解读
全球史 (整体史)
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 进的历史。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 系和影响。
现代化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
(近代化)
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经济工业化 市场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文明史 社会史 革命史
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 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 上帝的沟通。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14—16世纪末)
概括阶段特征
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 西葡殖民扩张
西
西欧开始社会转型 欧
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市
封
场开始出现
建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
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年政变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
第二章(略)
国
——《世界历史·近代部分》
第二节 (略)
开 辟 与
过 葡萄牙:1487年迪亚士、1497-1498年达·伽马 程
欧
西班牙: 1492年哥伦布、1519-1522年麦哲伦
洲
殖 民 扩
(1)对欧洲
影
(2)对美洲 (3)对非洲
张 响 (4)对亚洲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掠
(5)对世界
夺
概念释疑一: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 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 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资本原始 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05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白度文库五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1)耍求学生学握三条线索:第一.非洲民族独立浪潮:第二,拉丁矣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2)要求学生学握以下知识点: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总义:古巴革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事物中的作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1)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忐着殖民体系的最终询溃°新兴的非洲国家成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和影响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认识这一运动的兴起,标总:若笫三世界的形成,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3)通过学生对殖民体系形成原因的回顾利对殖民体系崩溃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资木主义的产生而出现.随着资木主义的发展而变化,不以人的慰忐为转移:资木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它的出现一样是历史的必然。
(4)通过引导学生对、今芙国在世界上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爭实举证,使学生认识到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认识到殖民主义在、“I今世界的新的表现形式.认识到贏得独立的国家的人民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格局继续努力。
3•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不结盟运动发展和的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问題的能力。
重点、难点1 •木课重点: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第三世界在国际爭务中的作用。
精品课《中国近现代史》之教案课件下)ppt
当代中国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政 治和社会发展。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师通过系统、连贯地叙述事 实、论证概念、阐述规律,引 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历史事
件。
讨论法
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 或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 判性思维。
案例法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 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帮 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 特点。
03
难点三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梳理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的发展,包括与西方
列强、苏联、日本等国家的关系演变,需要理解国际政治格局对中国的
影响。
解决方法
方法一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 史概念和理论,例如通过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 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状况。
方法二
情境模拟法
教师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 生扮演历史人物或事件,亲身 体验历史情境,增强对历史的
感性认识。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音频 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 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网络教学
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实 现教学资源共享,方便
学生自主学习。
实物展示
展示历史文物、图片等 实物资料,增强学生对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 题的能力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以评 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教学 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 议。
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
定期反馈
在课堂、作业和考试后,及时向学生提供 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堂PPT
– 侧翼大国的决定性奋斗 – 海权对陆权的遏制 – 民族主义
32
第五节 列强体系的巨大扩展与拿破 仑帝国的兴亡
• 4.拿破仑战争的根本地缘政治结果和国际 力量格局结果
• 权势向欧洲两翼集聚,国际力量分布构造 依此走向极化,甚至出现了我们时代超级 大国的雏形
– 英国 – 俄国
33
关键词
德约 兰克 国际体系 中世纪国 际秩序
代史学研究的首要科学方法——对史料的 批判性考证 • 兰克史学的重要缺陷
12
第四节 国际关系史学根本方法与国际关 系史料
2.国际关系史料基本分类和主要类别史料例 解
– 未刊档案史料 – 已刊档案史料 – 官方史 – 公开文件 – 回忆录、书信集、已刊日记、当时报刊报道或
评论等 – 第二手资料(书籍和文章)
政治理念;国策构想;价值取向 • 路易十四欧洲霸权图谋的三大目标
26
第四节 路易十四法国优势的起落和 英国世界性权势的凸现
• 3.路易十四称霸图谋的反复失败和英国世 界性权势的勃然兴起
• 法国优势造就的一个空前庞大的海陆帝国的前景 终于招致了英国为首的反法大联盟,及西班牙继 承战争;《乌德勒支和约》确认均势原则为欧洲 国家处理欧洲事务的指导思想
28
第五节 列强体系的巨大扩展与拿破 仑帝国的兴亡
• 1.已有的、新兴的和未来的“洲级大国”: 英俄美
• “洲级大国”是指规模近于大洲的巨型国 家,或者如地缘政治思想大师麦金德在20 世纪开始时所说,是“基于半个大陆的资 源之宽广基础的巨型强国”。
29
第五节 列强体系的巨大扩展与拿破 仑帝国的兴亡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
辨析: 辨析: 随着资本主义性质企业在中国的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性质企业在中国的产生, 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诞生了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 任务
①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②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了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后 半封建国家, 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 任务: 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 同富裕, 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 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党的十五大报告 党的十五大报告
(二)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加速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了清王朝衰败的过程。 了清王朝衰败的过程。 2、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3、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 、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并第一次提出了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资政新 篇》。 4、具有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 、具有世界意义: 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冯芸
课程学习要求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期末成绩 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40%) ) 1、出勤率(20%),每旷课一次扣5分 1、出勤率(20%),每旷课一次扣5分。旷课 ),每旷课一次扣 5次或以上者 取消参加期末考试资格。 次或以上者, 达5次或以上者,取消参加期末考试资格。 2、期中成绩(10%) 、期中成绩( ) 3、课堂表现(10%) 、课堂表现( ) 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60%)全校统一考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
3
.
4
日本以明治天皇的名义而发动的一 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三、明治维新的影响 四、明治维新的历史启示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一)德川幕府统治出现了全面的危机
1. 政治上,推行森严的等级制度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幕藩体制
士
统治阶级
将军、大名、武士 10工人
10%
商
商人
贱民
社会最底层
.
8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德川幕府统治出现了全面的危机
1. 政治上,推行森严的等级制度 2. 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阶级结构、等级秩
序的变化,使得社会矛盾不断尖锐
中下级武士地位的 变化,使他们成为推翻 幕府统治的主要力量。
义新经济;
一是进行货币改革 二是进行土地改革 三是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的主建筑工业宫
.
30
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
一是用国家力量来扶植资本主义。 二是用国家力量来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是用国家的力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
聘请外国专家和派遣留学生。
.
31
1866年—1873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 速度是32.2%,而同一时期英国只有3.3%, 美国只有5%,德国只有3.8% 。1874---1890 年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1%, 而同一时期,英国为1.7%,美国为5.2%,德 国为3.5%。
此后,英国、荷兰、法国、俄国也迫使日 本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
.
14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一)德川幕府统治出现了全面的危机 1.(二)倒幕运动(1863—1868年)
第一阶段:尊王攘夷阶段(1860---1863) 主力是下级武士
大名
中下级 武士
富农、 手工工 场主和 商人
尊王攘 夷派
刺杀与西方势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第二,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
义新经济 ; 第三,文化上,学习西方文明,提倡文明开化;
第四,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实现富国强兵。
1871年建近卫军 1873年颁布征兵令
随着近代兵制的实施,日本军事实 力迅速增强,到1890年陆军有7个师团 53000名现役军人,预备役256000人。 海军拥有25艘军舰,10艘鱼雷艇。
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
18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19
1868年初,倒幕派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的统治, 并命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并组建了以天皇为首的 新政府。
不甘退出统治舞台的德川幕府则集结了兵力,准备以武 力来反击倒幕派。
1868年1月,幕府军队以“除君侧之奸”为名,进犯京 都,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和西乡隆盛指挥的新政府军 相遇,发生一场激战。
.
37
日本海军吨位
中国海军吨位
序的变化,使得社会矛盾不断尖锐。 3. 外交上,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国家的落后,
外族乘虚而入
日本从1633年开始推行锁国政策。前后颁布了5个 锁国令,一个比一个严厉。
“黑船”事件
.
13
1854年 ,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条约》。 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函馆两港, 为美国船只提供粮食、淡水和煤炭等必需品;美 国可在此派驻领事并享有最惠国待遇等。
.
10
一方面,使日本社会 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 个新的阶层,即资产阶级。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 的发展又导致了日本社会矛 盾进一步尖锐。
资本主义的萌芽
.
11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德川幕府统治出现了全面的危机
1. 政治上,推行森严的等级制度 2. 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阶级结构、等级秩
第二个阶段以1879年 正式颁布《教育令》 为标志,废除了学区 制。
第三阶段是以一系列 《学校令》的颁布为 标志。
34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第二,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
义新经济 ;
第三,文化上,学习西方文明,提倡文明开化;
第四,军事上,建立新式军队,实现富国强兵。
义新经济;
一是进行货币改革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第二,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
义新经济;
一是进行货币改革 二是进行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的 自由买卖。
颁布了地税改革法令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第二,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
力勾结的幕府当权
者、袭击在日
“西骑方兵国队家”的 商
本尊的 王攘夷运动 人和 失败
外交官、进攻停泊
在日本港口的西方
列强的船只。
.
16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德川幕府统治出现了全面的危机 (二)倒幕运动(1863—1868年)
第一阶段:尊王攘夷阶段(1860---1863) 主力是下级武士
第二阶段:倒幕运动(1863---1867)
伏见、鸟羽战役以后,形势越来越有利于倒幕派。
不久之后,天皇发布亲征诏书,组织50000大军讨伐幕 府。
.
20
“戊辰战争”
.
21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 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 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
32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第二,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
义新经济; 第三,文化上,学习西方文明,提倡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
一是传播西方 的资产阶级启 蒙思想
“文明开化”
二是进行广泛 而深刻的教育 改革
.
第一个阶段,以1871 年设文部省统管全国 文教事务为标志。
.
23
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大力扶植和
发展资本主义,并通过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实现,将
日本建成一个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强国。
.
24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版籍奉还
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第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第二,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