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与通胀解决之策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与通胀解决之策一、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三、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四、 2008年我国消费市场前景展望五、 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态势一、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在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转差的情况下,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依然保持了有力的发展势头。
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尽管一些经济指标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需要予以关切。
从GDP增速来看,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速为9.3%-9.5%。
但是,虽然GDP增速较高,但是其中很大部分是投资驱动,而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力量-消费支出却不足,这对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不利的。
而且,局部地区的投资热潮可能会导致新的泡沫经济产生,需要引起注意。
二、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疲软。
然而,相对于许多外部环境不佳的国家而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相对稳定,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全球经济危机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
首先,经济危机将对我国外贸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
虽然中国已经摆脱了对GDP增速的过分依赖,但出口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如果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一方面外贸会受到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外贸向我国输送过的就业机会和外汇收益也将大幅减少。
其次,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将对我国国内市场的稳定产生不良的影响。
消费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全球经济危机将导致消费观念的普遍紧缩,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给我国的家电、汽车等主要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将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最后,金融市场震荡也可能影响我国金融稳定。
尽管我国金融系统较为稳健,但需要警惕一些意外变化。
如股市下跌、人民币贬值等。
三、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鉴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为了稳定我国的经济状况,掌握大局,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措施,以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
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讲解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020. 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0:5 0:3700: 50:3700 :5012/ 10/2020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000:50: 3700:5 0Dec-20 10-Dec-20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Thursday, December 10, 202
010-Dec-2020.12.10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000:50:3710 December 202000:50
[附表1:各年10月份M2投放量与该年1—3季度GDP(单位:亿元)]
[附图3: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变化走势图]
[附图4:2007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率变化走势图]
政府财政支 出过大导致
经济过热
价格结构性 增长过快
央行相对 宽松的货
币政策
2008年以 来中国的 通货膨胀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0日 星期四 12时50 分37秒 00:50:3 710 Dec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2时50 分37秒 上午12 时50分 00:50:3 720.12. 10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0/
中国人民银行相对宽松的 货币政策
广义货币 存贷款基 存贷款准 的投放量 准利率 备金率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案例:中国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一、通胀形势(一)2007年形势2007年CPI同比上涨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持续扩大。
各季月平均同比涨幅逐步扩大,分别为2.7%、3.6%、6.1%和6.6%。
工业品价格呈现前期涨势平稳,后期涨幅明显扩大的态势。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4%,其中各季同比分别上涨4.1%、3.6%、3.7%和6.3%;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其中各季同比分别上涨2.9%、2.7%、2.6%和4.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7%,其中各季同比分别上升4.2%、6.2%、8.7%和11.5%。
一、通胀形势(二)2008年形势2008年CPI同比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前高后低。
2008年2月, CPI同比涨幅达到8.7%,创下1996年以来的新高;此后CPI从高位开始回落。
CPI全年各季度同比涨幅为8%、7.8%、5.3%和2.5%(二)2008年形势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5%,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前期涨势明显,后期急剧回落。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在2008年7月份达到15.4%的高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在2008年8月份达到10.1%的高点;此后,生产者价格涨幅急剧回落。
工业品出厂价格全年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6.9%、8.4%、9.7%和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9.8%、12.4%、14.9%和4.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各季度同比分别上涨17.5%、23.8%、23.8%和16.2%。
二、通胀的国际背景(一)通胀压力上升成为全球性现象2007-2008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粮食和资产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上涨,通胀压力上升成为全球性现象。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至今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宋亦明(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12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了新的一轮通货膨胀。
此次通货膨胀历时较长、影响巨大,对处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有深远影响。
研究此次通货膨胀对于吸取宏观调控经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局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搜集诸多文献数据,从较为主流的视角,对2008年以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做简要梳理、对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做简要分析。
一、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变化情况的简单梳理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保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这表明中央已经认识到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但2008年初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联创新高,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投放的力度迅速加强。
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保持在高位。
[附图1:2008年1月到2012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1]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展成为拐点并带来了短暂的通货紧缩,紧缩之后伴随而来的是政府4万亿的扩张性投资和中国人民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短期之内很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拉动了内需。
但是政策还在保持影响力,在物价结构性增长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且持续了相当的时间。
2011年初到2012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用CPI表示)长期保持在高位,在政府长期宏观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在2012年之后CPI才保持在5%一下,通货膨胀才得到初步遏制。
二、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所体现的特点[1]此轮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影响巨大。
此轮通货膨胀始于2007年,但是在2008年初达到第一个高峰,虽然中间穿插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在2010年年末重归高位。
2007年价格形势与2008年通货膨胀预期(下).
2007年价格形势与2008年通货膨胀预期(下)二、2008年价格走势与通货膨胀预期(一)物价波动仍属于农产品局部供求不平衡引发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性质,2008年CPI涨幅回落,物价总水平或呈前高后低态势。
国家信息中心课题(范建平)组认为,2007年,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提高。
当前的物价波动仍属于农产品局部供求不平衡引发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性质。
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看似偶然其实必然,是对“高增长、低通胀”非正常组合的校正。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预计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7%,比2006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根据近十年来的经验,我国食品价格上涨存在大约三年左右的短周期,国内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将引导农民和企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生产。
据此估计,2007年三四季度应是食品价格上涨的高峰期,年底之后将开始回落,2008年将延续下行走势,消费价格涨幅呈现前高后低、小幅回落趋势。
(二)五大原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皮书课题组认为自2007年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走高。
至8月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累计上升3.9%,8月当月同比上升6.5%,大大超过了年初预期上升3%左右的水平。
CPI的较高上涨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经济趋向过热的明显信号,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密切关注。
虽然目前CPI上涨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大幅度上升直接引起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从而带动消费价格整体水平的明显上涨,但是在其背后隐含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容忽视。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五大通货膨胀压力。
第一,存在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一直明显高于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
由于各种原因,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一直受到阻碍。
第二,存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各种比较复杂的原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第三,经济增长速度过高形成价格上涨压力。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持续的通货膨胀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对经济稳定造成了影响,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对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金融政策松动导致货币供应增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大量投资和货币供应的增加导致了通货膨胀。
此举旨在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问题。
二、需求增加导致物价上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这导致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
供求失衡直接推动了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三、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中国通胀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成本的持续上升。
随着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为了保持盈利水平,企业不得不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四、外部因素的影响除了内部因素外,外部因素也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了一定影响。
国际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化都会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冲击。
特别是国际市场上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不可避免地传导到中国市场,推动了通货膨胀。
五、结构性问题导致通货膨胀中国通货膨胀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产品供应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面积减少,农产品供应逐渐不足。
由于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供给不足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这导致了商品的流通成本增加,间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3. 资本市场不完善: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部分富裕阶层倾向于将财富投资于房地产等领域,而非实体经济。
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加剧了通货膨胀问题。
综上所述,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金融政策松动、需求增加、成本上升、外部因素以及结构性问题。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在2008年,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大于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2008年的通货膨胀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浅谈。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被认为是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的一个主要因素。
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的银行倒闭和金融机构破产,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金融市场的信任受到严重动摇,投资者纷纷撤资,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
此外,央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还采取了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措施,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减少人民的消费能力。
物价上涨会使得人们的日常消费变得更加昂贵,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低收入群体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利率上升,这对于投资、创业等经济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高利率会使得借款成本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从而削弱了资本市场的活力,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和措施面对2008年的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以应对经济困境。
首先,各国央行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控制了货币的供应量,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展。
其次,各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振经济,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此外,国际间的合作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监管措施的加强,以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经验教训2008年的通货膨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应该加强监管,预防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其次,央行在调控货币政策时应当审慎操作,避免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此外,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关键,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避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倾向。
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分析
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分析近几年来,世界金融市场一直处在高度运行和紧张的时期,2008年更是金融市场不平凡的一年,回首一月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我有一些自己的拙见。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遭遇国内外的冲击、困难和挑战。
年初南方的雨雪灾害、5月份四川等地的地震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产出,从而对经济增长有制约作用。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呈现出大幅上涨,同时股市、汇市、期市等国际金融市场也剧烈震荡。
种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同时步入了一个偏热通胀时期。
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越过稳定警戒线,08年上半年经济开始处于趋热状态。
在各种调控措施下,中国经济增速开始回落“调温”,中国在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10.4%,其实中国经济增速在今年一季度已开始回落,一季度GDP增长10.6%,比2007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宏观调控有效地减轻了通胀的压力,CPI、PPI 指数环比相应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9%,但从5月份和6月份的CPI数据看,不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走高的态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在这个背景下,国家财政收入节节高升,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共是一个月处于偏热状态,财政收入增速接近GDP增速3倍,高达30.5%!由于中国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90%,因此税收的高增长将有利于中国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财税政策的实施。
在财政税收获得有利支撑背景下,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积极财税政策,效果明显。
从国家统计局、税务总局发布的上半年热点经济数据看,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国家利用税收杠杆,分区域、行业、企业类别等调节税率,进出口税率等,在大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所得税改革上,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货膨胀未来仍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浅析我国2007至2008上半年通货膨胀的特征及成因
大豆、 玉米 相 对 于年 初 分 别 上 涨 5 . O 、 1. 8 和 6 . 8 6 1 3 1 8 9 。二 是油价 维持高 位 :8年 7月 1 7 O 1日, 纽约商 交所 8月
( ) 币性质 显著 的需求拉 动 二 货 需 求拉 动是指 总需求 增加 , 过总供 给并 同 时有货 币供 超 给配合 引起 价格水 平 的持 续 显 著上 涨 。在 本 次 的通 货 膨胀 中 , 币供 给 的配合 十分“ 货 到位 ” 。超 额 的货 币 供 给直接 导致 总需求 激增 , 生 了强 大 的通货膨胀 动力 。 产 1需 求对本 次通 货 膨胀 的拉 动作 用 主 要 体现 在 资 产价 .
工 成 本 增 加 , 至 超 出 了企 业 的 承 受 能 力 。 甚
二、 本轮 通货膨 胀 的特征
( 新 一轮 通货膨 胀突 出表现 为粮食 、 源 和其他 大 宗 一) 能 商 品价格 的快速 上涨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 国 际粮价 大 幅 度上 涨 : 至 O 截 8年 6月 , 国际小 麦 、
而 从 成 本 推 进 和 需 求 拉 动 两 个 方 面 对 其 产 生 原 因进 行 了 分 析 。
关键词 : 通货膨 胀 ;特征 ;成 因;流动性过 剩
一
、
通 货膨胀 的概 念
复杂 的环境 决定 了 原 因 的复 杂性 , 种 因素 交 叉影 响 , 各
通 货膨胀 是指 , 信 用货 币制 度下 , 通 中 的货 币 超过 在 流
金 融 在 线
浅析我国 20 至 20 上半年通货膨胀的特征及成因 07 08
吕 晨
( 中国人 民大 学商学 院, 京 1 0 7 ) 北 0 8 2 摘要 :0 8年 , 复杂 的国 际国 内形势 综合作 用 下 , 国又 一次 面临通 货膨 胀 的威胁 , 改革 开放 以 来的 几次 通货 膨 20 在 我 继
浅析我国2007至2008上半年通货膨胀的特征及成因
66 经济理论研究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简介 : 吴霏雨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会计系 ,高校财经类讲师 ;管 理学 (会计学专业) 硕士 ;研究方向 :财务会计 。
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 、大额顺差 ,在现行汇率体制下导致外 汇储备累积 、货币供给过度增长 。激增的外汇占款 、过剩的 流动性推高了国内资产价格 ,同时引发了以食品为代表的价 格上涨 ,推动 CPI 逐月走高 。另外 ,国际环境方面 ,美元持续 贬值 ,原油 、农产品等原材料进口价格越来越高 ,高成本的原 材料进口也必然引导下游产品的全面涨价 ,使得通货膨胀压 力逐渐凸显 。
2003年~2008年上半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与借鉴
2003年~2008年上半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与借鉴通货膨胀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2003年~2008年上半年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货币供给过多、需求拉动、供给推动、结构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及预期的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当前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是否会历史重演,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标签:通货膨胀2003年年~2008年的通货膨胀最早是由房地产市场开始,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必然带动与房地产相关几十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工资及服务价格上涨。
然后是股市价格的快速飚升。
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
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根据我国2008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7%现实的国情,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17.3%,可以认为我国物价仍然有压力,具体分析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货币供给过多货币供给增长和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关系最为密切,当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时滞。
2003年至2007年各年度货币供给M2的年末余额同前一年相比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9.6%、14.6%、17.6%、16.9%和16.7%。
都大大超过了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
M2 年增长率平均高出GDP 增长率5.4 %。
最近几年的货币供给量连续的高速增长对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需求拉动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持续高速增长的状况根源于我国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表现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资源能源产品价格过低,内化于企业生产成本的环境成本过低等,刺激企业过度投资。
2003年以来,虽然中央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但是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2007年达到了24.8%。
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26.3%,比GDP 增长率高出15.9 %。
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拉动了能源、原材料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也导致了国民收入中投资和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衡。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夜大学本科论文(设计)题目: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The Causes Of China's Inflation 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年级专业工商管理1班学生姓名闫华山学号E1309A13111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 年 06月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摘要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状况及相应的调控手段进行分析,归纳出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一、具有很强的结构性特征;二、输入性特征明显;三、通胀预期问题突出;四、目前的通货膨胀显示出一定的非均衡性;在以上特点的基础上,参考经济规模和总供需等总量分析观点,同时采用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
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国外输入和货币增加四个方面对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近期通货膨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其中深层次原因。
根据2012后cpi数据及政府采取的对策,验证了分析的原因是正确的。
关键字通货膨胀,经济结构,金融危机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1. 我国近阶段所面临的通货膨胀状况自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后,我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在恢复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图1.1所示为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0],从图1.1中可以看出,自2009年2月的98.1开始,CPI指数一路上扬,到2011年7月达到最高点的101.7,上涨趋势非常明显,随后缓慢降低并趋于平稳。
图1.12. 我国近阶段调控的主要措施对于我国的调控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观察,一个是利率,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自2009年1月到2012年6月,利率有5次加息1次降息。
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看,这三年有10次以上的调整,虽然在2011年底有所下调,但依然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理力度相当的大。
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应对对策提要:继2006年我国部分行业产品出现价格上涨之后,2007年和2008年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价格上涨,自2007年3月CPI超过3%后,CPI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加速上升。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深入分析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一、引言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
总体而言,国内外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主要观点,大体可以分为“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类。
“物价派”通常用一般物价水平或物价总水平的上涨来定义通货膨胀,承认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存在,即货币不是中性的,如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货币派”则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物价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而已,且并非完全的表现形式,如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货币既可以引起物价上涨,也可以引起产量增加;只有在长期内,货币增加才全部反应物价上涨上。
即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成立的,而长期则不成立。
这也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而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在本文中,我们综合以上两派观点,并借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在研究通货紧缩时的观点,同样重点强调通货膨胀中的“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通常还伴随着经济过热(或偏热);反之,则定义为通货紧缩。
对于通货膨胀的度量,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等指标,CPI通常是世界各国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我国也较多的采用CPI来衡量通货膨胀水平。
世界各国的判断标准并不一致,3%-5%的范围是普遍意义上被认为出现通货膨胀的标准。
我国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是3%。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2007年以来,CPI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具体见下表(注:表中数据是比上年同月价格水平上涨的百分比,单位%):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1.CPI加速上涨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自2007年3月CPI数值突破3%以来,CPI一路走高,至2008年2月达到8.7%,2008年3月CPI同比上升8.3%,涨幅虽然出现趋缓,比2月同比升幅下降0.4个百分点,但是涨幅下降的基础并不牢固,接下来几个月CPI数值虽然可能略有下降,但依然会维持高位运行状态。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探讨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探讨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的经济衰退,欧美经济的衰退导致了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巨大冲击。
作为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量的减少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为了针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我国2008年改变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实行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尽管短时间内能拉动经济,避免了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陷入全面的衰退,但过多的增发货币为后来的通胀埋下了伏笔。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货币的扩张并不能影响自然产出水平,多余的货币最终会完全反映到价格水平上来。
在2008年至2009年通胀短暂地由高到低的波动后,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通胀率开始逐步走高,一方面,10月中国工业生产增速同比上涨13.1%,较9月增速略有下滑;另一方面,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为年内首次突破4%,创25个月新高。
从历史上通货膨胀的后果来看,通胀对于经济的危害是极大的,是一个关系到经济与社会是否稳定的重要问题,因此分析清楚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意义,是制定合理的反通胀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综述对我国通胀的成因,国内众多学者展开了分析。
例如李斌(2010)从流动性过剩和不足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
闵娜、付雯潇(2011)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通胀的成因展开了分析,得到我国目前通胀主要是输入性因素造成的结论。
张成思(2009)从外生冲击、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现象。
赵昕东(2010)利用结构V AR模型对通货膨胀的各种成因进行了分解。
以上文献都对我国通胀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讨论,但存在片面性问题,要么仅关注通胀的供给影响因素,要么仅关注通胀的需求影响因素,而很少有文献能同时从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对通胀成因的分析。
根据经济学理论,通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因素,需求因素主要体现在货币的数量,一般用货币发行数量来衡量;另一方面主要是供给因素,供给因素主要通过产出的供给数量来衡量。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
摘要: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往往都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决定也便成为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2007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已经居高不下,进入2008年,上涨势头更为迅猛,年度CPI平均为5.6%。
本文是我通过所学知识和查阅的资料,简单地分析200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和原因。
关键词:2008年通货膨胀通胀现象通胀原因一、引言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
目前,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不一,对通货膨胀也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是,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指普遍、持续的物价上升。
我们通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观察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本质上说是个货币现象,是经济社会中的价格定价机制产生了紊乱。
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杀伤力是相当大的,能摧毁一个社会的信用经济。
十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我国1949年国民党执政时候发生的金元券恶性通货膨胀,就是这种现象。
二、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现象2008年之前,我国通货膨胀率已经持续上涨。
但是进入2008年后,通货膨胀率上涨势头更为迅猛,由于受到开春以来的冰冻灾害和春节因素的影响,2008年元月份为7.1%,2月份更是达到惊人的8.7%,并且之后的两个月也都处于8%以上。
从2007年的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开始,到2008年的农产品粮食等涨价,居民生活消费的指数一直在持续走高,稳定在7%以上。
而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从80美元到目前的140美元)也开始逐步推升中国的工业品价格指数(PPI),这两个指标直接反映社会经济通货膨胀的趋势。
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数据:三、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关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学家们的解释可以归纳为5点:(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混合型通货膨胀;(5)结构性通货膨胀。
0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的不应该是仅仅其中的一点原因造成,而是其中几点原因造成的复杂情况,所以我认为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主要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救市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救市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分析内容摘要:当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时,为稳定经济我国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四万亿元”救市政策造成了颇大的影响。
政策实施后,一些负效应逐渐凸显。
本文在对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及我国客观情况等分析后,认为“四万亿元”救市政策虽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它不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首要因素。
相反,“四万亿元”救市政策帮助我国度过金融危机难关,实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经济目标,相比较它对我国经济增长上做出的贡献,“四万亿元”救市政策给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词:金融危机;“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扩大内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2007年4月,美国一所名为“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破产,此次破产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将近一年左右,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导致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
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基于此产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被迫接手“两房”。
一、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的到来导致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不足,投资者减少投资,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第二,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国是出口大国,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处于衰退期,从而需求大幅度减少,给我国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造成影响。
基于此,我国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四万亿元”救市政策。
“四万亿元”救市政策是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11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的。
四万亿元的重点是解决民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提前下拨救灾的资金。
不同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没有像“利率”、“准备金率”等这些中间变量,因此财政政策经常被政府拿来调控国家经济。
我国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的分析
我国2007—2008年的通货膨胀的分析简要介绍:步入2007年,中国的物价一直在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月的2.2%一路上升到12月的6.5%,一直上升到2008年的2月峰值8.7%。
一般来说,如果CPI指标达到4%,说明已经发生了轻度通货膨胀;如果超过5%,全面通胀的状况将极有可能到来。
从下图我国2007—2008年的CPI 走势图可以明显看出,通胀压力显著。
影响:物价涨声一片,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猪肉和食用植物油等食品价格引发的“结构性上涨”。
以2007年10月份为例,与去年同期相比,食品类价格上涨17.6%。
一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主要是猪肉价格)上涨38.3%,二是油脂(主要是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34%。
物价不断上扬导致一般大众购买力大幅缩水,对于中国这个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均较高的国家,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发生这一轮通胀的原因:(1)最直接的原因:猪肉、粮食、住房和能源等商品供应短缺局面短期难以得到解决,因而导致商品的价格一直上涨。
(2)国际上,美元持续贬值是国际原材料价格大涨的重要推手。
美元的急剧跳水直接导致以美元计价的黄金、石油和国际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3)2005年7月23日,我国进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加大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出现快速升值的势头,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
在此趋势下,大量国际热钱涌入中国。
根据我国现行外汇制度,热钱涌入之后央行要发行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进行兑换,这无疑加大了货币供应量。
(4)世界原油价格的激烈波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2007年12月,世界石油价格尚不到90美元一桶,但2008年6月已经飙升到了130美元一桶的历史高位。
这直接加大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5)经济增长过热,固定资产投资过快,自200年以来,我国的GDP 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而且逐年加快的趋势。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2008年通货膨胀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经济现象。
在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通货膨胀作为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趋势和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了解2008年通货膨胀的全球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年,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压力普遍上升,尤其是发达国家。
例如,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从2007年的2%上升至2008年的4.1%。
欧洲地区的通胀率由2007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3%。
此外,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不小的通货膨胀压力。
那么,2008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导致通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危机导致了全球需求的下降,企业生产活动受到了严重冲击,导致供需失衡。
此外,危机还导致了金融市场紧缩,金融机构资金紧缺,提高了借贷成本,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
其次,高能源和食品价格也是导致2008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在这一年,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能源价格的上涨主要受到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的影响,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则与粮食供应不稳定、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2008年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胀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使得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通胀还会引发工资上涨的压力,而企业往往无法完全转嫁这种压力,导致利润下降。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发投资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对未来发展持观望态度。
那么,针对2008年通货膨胀,政策制定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首先,应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胀。
此外,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避免类似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同时,政府还应该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经济的韧性。
总结起来,2008年通货膨胀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结果,并且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8年中国经济:应对三大挑战(上)解读
2008年中国经济:应对三大挑战(上)在过去的27年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9.8%。
经历了连续5年高增长、低通胀之后,2007年中期以来,经济过热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通货膨胀恶化,经济增长减速和资产泡沫崩溃。
为了同时应对这三大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了“双防”政策。
货币政策进一步从紧、人民币升值加速、稳定资本市场的措施相继出台。
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中的一些重要争议问题予以梳理,并给出合乎实际和逻辑的回答。
一、三大挑战1.通货膨胀2007年7月,中国的广义消费物价指数(Headline CPI)突然跃升到5.6%。
当时CPI的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
因此,经济学界与政府官员普遍认为,当猪仔长大之后,猪肉的供给将随之增加。
猪肉价格下降,CPI也将下降。
简言之,中国的通货膨胀仅仅是个猪仔问题,无须大惊小怪。
但是,通货膨胀形势却迅速恶化。
2008年2月,CPI增长速度达到了8.7%,是近11年来的最高涨幅。
与此同时,物价上涨不仅迅速从猪肉向其他农产品扩散,而且还从农产品向工业品扩散。
原来一直维持在低水平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上涨幅度也达到了6.6%。
通货膨胀的迅速恶化表明,当前的通货膨胀远非仅仅是个“猪仔”问题。
而且在根本好转之前,通货膨胀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目前中国国内已经达成共识:通货膨胀是对经济稳定的严重威胁,反通胀应该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
但是,对于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学界仍然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型,是自然灾害、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标准收严、外部供给冲击(国际市场上原油、铁矿石和粮食涨价)等因素造成的。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通货膨胀是需求过度(excess demand)引起的。
归根结底,是货币供给过量造成的。
对中国当前通货膨胀性质的认识,决定了反通货膨胀政策的选择。
而选择是否正确,将决定中国今后是否能够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往往都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决定也便成为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2007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已经居高不下,进入2008年,上涨势头更为迅猛,年度CPI平均为5.6%。
本文是我通过所学知识和查阅的资料,简单地分析200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和原因。
关键词:2008年通货膨胀通胀现象通胀原因
一、引言
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
目前,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不一,对通货膨胀也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是,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指普遍、持续的物价上升。
我们通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观察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本质上说是个货币现象,是经济社会中的价格定价机制产生了紊乱。
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杀伤力是相当大的,能摧毁一个社会的信用经济。
十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我国1949年国民党执政时候发生的金元券恶性通货膨胀,就是这种现象。
二、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现象
2008年之前,我国通货膨胀率已经持续上涨。
但是进入2008年后,通货膨胀率上涨势头更为迅猛,由于受到开春以来的冰冻灾害和春节因素的影响,2008年元月份为7.1%,2月份更是达到惊人的8.7%,并且之后的两个月也都处于8%以上。
从2007年的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开始,到2008年的农产品粮食等涨价,居民生活消费的指数一直在持续走高,稳定在7%以上。
而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从80美元到目前的140美元)也开始逐步推升中国的工业品价格指数(PPI),这两个指标直接反映社会经济通货膨胀的趋势。
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数据:
三、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有关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学家们的解释可以归纳为5点:(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混合型通货膨胀;(5)结构性通货膨胀。
0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的不应该是仅仅其中的一点原因造成,而是其中几点原因造成的复杂情况,所以我认为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主要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造成总需求过度增长的因素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或是国外需求,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1.固定资产(尤其是房地产)投资过热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局部过热的现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楼市价格不断上涨,炒房团出现在全国各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过高的经济增长的过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一国的投资增长能够提高国民收入,收入的增加会加大整个国民体系的货币供应以及拉动消费的增长,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2.2007年的股市牛市
2007年适逢全球股市大牛市,货币资产总值很高,消费能力很强。
在需求端强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下,需求超过物资供给,所以也支持物品价格上涨,这在2008年充分显示出来。
3.信贷规模的扩大
在这一轮通货膨胀中,银行信贷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一方面资产价格重估和上涨使得企业进行抵押融资的能力大为增强,促使银行信贷扩张,而银行信贷的扩张又将进一步
加剧投机需求,推动股票、房地产等价格的上升,形成资产价格上涨和银行信贷扩张的相互推动格局,并且形成了通货
膨胀与资产泡沫之间的共生关系。
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形成“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的局面,导致价格水平的全面上涨。
4.流动性过剩
由于长期我国居民保守消费意识的影响,在国民收入加速
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消费增长率无明显的增长,一直维持
在50%左右,再加上居民金融投资意识的欠缺,我国高速
经济增长往往伴随较高的居民储蓄率,而这些造成了现阶
段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流动性过剩,必定会加强银行的贷
款冲动,刺激投资的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会进一步的扩
大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二)其次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原料价格推进
我国本轮的物价走势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
从国内市场来看,由于饲料价格上涨、周期性波动和疫情的综合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给减少,造成了猪肉价格的居高不下,石油、粮食、大豆等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生产成本。
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一半左右的原油、铁矿石、铜精矿等资源产品和基础产品需要依靠进口,煤炭也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国际市场粮食、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将直接加大国内的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三)混合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不断提高
本轮通货膨胀从食品价格开始,从人们身边经常消费的商品开始,人们更有深切的体会。
人们,尤其是收入水平比较低的人
们会发现生活成本明显增加。
近期央行的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预计物价会再度上扬,而通常情况下仅有半数受访者有此预计。
通常情况下,一旦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感觉大于实际通货膨胀,将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价格预期,增强通涨预期。
可能推动消费增加,加剧价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