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在海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中国商品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1年,中国商品出口额占全球商品贸易份额的10.5%,其中,工业产品出口金额占出口产品总金额的比重超过9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全国商品出口金额3256亿美元,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额2970亿美元,占全年商品出口金额的91%;2011年,全国商品出口金额18986亿美元,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17980亿美元,占全年商品出口金额的95%。与2002年相比,2011年工业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的金额增长了5倍多。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在海外主要集中在纺织、家电、五金、化工、钢铁、通信设备、汽车、机械设备等行业。
与此同时,我国也涌现出一些走出海外的代表企业,比如海尔。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海尔第一步采取了“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通过高质量树立了国际市场信誉,创出了牌子。到1998年,海尔第二步开始推进国际化战略,即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并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海尔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从2006年开始,海尔开始了第三步开创全球化品牌战略,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海尔的“三步走”战略,通过以出口创牌为导向,逐渐形成了国际竞争力;通过本土化认知、本土化扎根和本土化名牌三个阶段,推进了海尔国际化品牌的运营;通过提高自身运营管理速度和开拓创新,海尔赢得了国际知名品牌的美誉度。
虽说“中国制造”在海外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呈现出廉价的产品形象。“中国制造”仍处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制造组装、加工环节,产品技术含量和价格都较低。二是面临国际竞争冲击加剧。以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等国家为代表的“东南亚制造”正在兴起。这些国家生产的产品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角逐着全球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中国制造”。三是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增多。“中国制造”长期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压力。近期来看,这种针对中国产品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发生,这是“中国制造”在海外面临的新问题。
可以说,中国制造还处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底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缺少国际知名品牌是制约中国制造在海外获得持久竞争力的瓶颈。
“中国制造”要在海外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需要向“微笑曲线”的设计研发和营销服务两端突破。
一是把“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通过培育一批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突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瓶颈。首先,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要重视工艺流程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标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其次,企业要加大对制造行业的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在科技提升,人才培养,产品开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再次,企业在注重自主创新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国内企业开展合作,进行开放式创新。最后,企业还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要重视在海外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在不同国家进行专利申请。
二是把“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品牌”。通过培育一批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品牌,突破廉价产品形象的瓶颈。海外市场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市场的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品牌,通过品牌形象来认识企业。中国企业要提升营销水平,提高售前、售后服务意识,建立快速响应服务机制。企业还要向世界消费者讲述真实感人的品牌故事,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形象。“中国制造”作为一个集群品牌,可以通过国家和行业层面进行海外整体营销。2009年,商务部曾在美国CNN上播出一则《中国制造》的商业广告,做了一次很好的海外营销尝试。
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培育中国跨国公司。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是突破“中国制造”在海外瓶颈的重要手段。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一些海外企业资产价格大幅度下降,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好时机。企业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开展对外投资,一方面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走出去”并购海外企业,不但可以获得先进技术,还可以通过并购国际知名品牌,实现企业品牌快速提升。比如,联想通过并购IBMPC业务,不仅拥有IBM品牌五年的使用权,还提升了联想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获得了沃尔沃轿车品牌,还提升了吉利汽车的品牌国际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