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5)海洋产业结构详解
(1)海洋捕捞业 (2)海水养殖业 (3)海水增殖业
a.海洋捕捞业的概念 b.海洋捕捞业的历史和现状 c. 沿岸和近海捕捞业存在的问题及需采
取的措施 d. 远洋捕捞业存在的问题及需采取的
措施
海洋捕捞业是利用各种渔具、渔船及设 备捕获海洋经济动物的生产行业。通常按渔场 利用划分为沿岸捕捞业、近海捕捞业、外海捕 捞业和远洋捕捞业。目前,我国海洋捕捞业主 要是沿岸捕捞业和近海捕捞业。
20世纪90年代获得长足发展,多种专业 门类的水产品加工体系基本形成。
紫菜加工
中国水产上海公司
湛江恒兴公司的对虾加工车间
a.主要问题 加工量比例较低,还不到总产量的1/3; 加工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 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b.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水产资源,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开发和应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搞活企业经营,提高竞争力。
·停滞—封建王朝实行“禁海”政策,以致海运停滞,港口 衰落。
·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入侵,海上和主要 内河航行权旁落,民族海洋运输业举步艰难。 近代又遭内战破坏,海洋交通运输一蹶不振。
·低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还只有小规模的沿岸运输。60年 代初我国开始发展远洋运输业。
·高速发展—1978年以后,海洋交通运输业出现了迅速发展 的局面。
四. 海洋第三产业
1.海洋第三产业的概念 2.海洋交通运输业 3.滨海旅游业
1、海洋第三产业的概念
海洋第三产业是为海洋开发和利用提供 各种服务的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 海旅游业和海洋公共服务业等。
(1)海洋交通运输业
·萌芽—海洋交通运输发达的国家之一。明朝永乐年间郑和 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及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并远达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
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发布时间:2011-11-2 信息来源:博雅景观核心提示:辽宁省是全国重要沿海省市之一,横跨黄海、渤海两个海域,大陆海岸线长约2100km,占全国海岸长的12%。
辽宁省海域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沿海城市发达,具有宝贵的地源优势。
近年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辽宁省由于大力实施“海上辽宁,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其海洋经济已经步入稳健发展的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呈现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高技术产业等多层次推进的可喜格局。
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辽宁省海洋资源基础及开发利用现状1、辽宁省海洋资源基础全省拥有海岸线2878.5km ,其中,大陆岸线2178.3km ,岛屿岸线700.2km ;全省滩涂总面积约1696km2 ,约占全国的9.7%,居全国第六位,其中辽东湾沿岸滩涂面积1020km2约占全省的60%,黄海北部沿岸滩涂约676km2,约占全省的40% ;全省有岛、坨、礁506个,其中面积0.01km2 以上的岛屿205个,总面积189.21km2 ;全省湿地面积共约2132km2(2)港口资源辽宁省海岸线漫长,有着建港的良好条件,全省已形成以大连、营口港为中心,丹东、锦州、葫芦岛港为两翼,连结沿海地方中小港的海上交通运输体系以及40余条海上通道,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已分别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海上贸易网络。
(3)海洋生物资源280种,游泳生物包括头足类和哺乳动物约有137种。
现已为渔业开发利用的经济种类80余种包括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经济生物资源及大量的海洋、滨岸和岛屿珍稀生物物种,毛虾、对虾、海蜇是全国三大地方捕捞品种[1]。
(4)滨海旅游资源辽宁沿海旅游资源丰富,初步营造了以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大连为中心的辽宁南部旅游区、以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为中心的东部旅游区和以锦葫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的辽宁西部考古、滨海、山川3个中心旅游区,建设了以大连为中心,以丹东、葫芦岛市为两翼,贯通辽宁沿海各市的6个滨海旅游带。
我国沿海省市制造业集聚变动的实证分析
【 关键词】沿海省市;制造业 ; P指数 ; S 绝对集 中度 【 中图分类号】20 F9 【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 , 国内对产 业集 聚 的研 究 大 多集 中在 对我 国整体 制造业 集聚 现象 的考察 , 主要 针 对 以全 国 范 围为背 景区域 的 产业 集 聚 。就 中 国实 际情 况 而 言 , 中国制 造业 的高度 集 聚现 象 主要 发 生 在沿 海 地 区 ,
是低 于西方 发 达 国家 的近 期 水平 ; 子龙 等 、 王
城市发展研究 l 5卷 20 0 8年 6期 U bnSu isV 11 o62 0 ra tde o.5 N . 0 8
业 的地理集 中的研究 。范 芝芬和 斯科特 利用赫 芬代
基金 项 目 : 京 师 范 大 学 留 学 回 国 人 员 科 研 启 动 基 金 “ 国 人 南 我
对我 国工业 区域化 和集 聚的决定 因素进行 了实证 分 析 ; 勇和曹丽 莉通过 测算 2 罗 O个 制造 业地 理集 中 指数 , 明 19 表 97年一2 0 年 中 国制 造业 的地 理集 中 O3
域作为研 究 的基 本单元 , 借助产 业空 间集 中程 度 (P s
指数 ) 绝 对 集 中度 ( R ) 项 指 标 , 算 19 — 和 C 两 计 98 20 06制造 业 内部 2 8个行 业 变 化趋 势 以 及省 域制 造 业 的空 间变化状 况 , 尝试 对 我 国东 部 沿 海省 市 制造 业近年来 的发展 状态进 行定 量评价 。
文 地 理学 方 法 论 重构 ” 2 0 - 2 0 ) (0 8 0 9
一
(完整版)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 2.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目前 “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城市的产 业联系较密切,分工紧密,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 业集群。
• 3.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其他城市错位竞争,共同打造世界 级制造业中心。
• 4.资源、能源瓶颈影响“长三角”产业扩张。人力资源特 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也应经演变成阻碍地区发展的巨 大隐患
• 3.在外向化程度上,黄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尚有
一定差距,但近年来,随着外商投资逐步“北上”,尤其
是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研发机构,该经济
2021圈/7/2对6 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7
(二)长三角经济圈
• 基本特点:
• 1.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 特征,其核心城市上海目前处于全国最高经济梯度,已基 本走过了轻工业、重工业时代,进入到重化工业后期和现 代服务业时代。
2021/7/26
4
(二)长三角经济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8个城市和浙江省6 个城市,共计15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 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以 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 机整体。
2021/7/26
5
(三)珠三角经济区
珠三角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 区。近年来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 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 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 “9+2”。
三大经济圈虽然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体系,但从 加强区域分工和区际联系的角度看,还普遍存在工业结构 相似、支柱工业雷同的现象。因此提高各区域工业专门化 程度任务迫切。
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差距及对策分析.doc
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的发展差距及对策分析一、沿海与内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比较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并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各地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因此,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不可能同步搞改革,同步对开放。
东部沿海地区濒临海洋,海陆交通方便,处于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交接地带,投资环境较内地优越;经济基础好,农业和加工业比较发达,具有对外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条件。
8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让东部沿海地区率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国际竞争机制来改造国内企业,使之建立起一种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要求、高效北高效益的新型管理体制。
十多年来,沿海地区在实行外向型经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沿海地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带动了全国经济的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和内地相结全的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内地在改革和开放方面走在了沿海地区的后面,其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内地的资金、人才、技术(如发明)等生产要表不断地向沿海地区集聚,这不利于内地经济的发展,加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内地经济发展将面临着来自沿海地区和国际市场双重竞争的压力,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从总体上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内地,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差距仍将扩大,这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如何缩小地区差距,促过沿海和内地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制定有利于沿海与内地共同发展,全方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策(一)大力发展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协作关系,通过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经济发展1.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和桥梁作用,促进内地经济发展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对外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8-16 11:05:00 ]阅读:63作者:冯筱编辑:studa110711 摘要:科学合理地分析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和起点。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通过对我国沿海11个沿海省市的产业数据处理,比较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状况,指出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其内部各行业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海省市;辽宁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一、前言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微观经济的组合演变对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
产业结构的协调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要求。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建国初期为全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的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总体竞争力上却逐渐落后与部分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尤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进展不大。
如今,辽宁省面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双重机遇,研究省内产业结构的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与其他迅速发展的沿海省的产业结构方面的差距,将有助于辽宁省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使全省的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1个沿海省份的产业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简称SSM),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19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
SSM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或全国为参考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并据此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
2022年 第12期海洋开发与管理77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动态变化分析基于D E A -M a l m qu i s t 指数模型王耀宗(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青岛 266100)收稿日期:2022-03-27;修订日期:2022-12-03作者简介:王耀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摘要:文章选取海洋经济发展指标,运用D E A -M a l m q u i s t 指数模型测算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探讨其时序变化以及变化来源,并进一步根据不同区域进行异质性分析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升4.811%,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各沿海地区由于内外部条件不同,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的差异较大,总体来看南部的表现优于北部;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最高,其次是东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最低㊂关键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D E A -M a l m qu i s t 指数模型;全要素生产率中图分类号:F 06;P 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2)12-0077-08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D y n a m i cC h a n g eA n a l ys i s o fT o t a l F a c t o r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C h i n a 'sM a r i n eE c o n o m y:B a s e d o nD E A M a l m qu i s t i n d e xm o d e l WA N G Y a o z o n g(C o l l e g e o fE c o n o m i c s ,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a ,Q i n gd a o 266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y se l e c t i n g 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d i c a t o r s a n du s i n g D E A M a l m qu i s t i n d e x m o d e l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t o t a l f a c 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m e n t i n 11c o a s t a l a r -e a s o fC h i n af r o m 2006t o2018,t h i s 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dt h et i m es e r i e sc h a n ge sa n ds o u r c e sof c h a ng e s i n t o t a l f a c 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f u r th e r di v i d e d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 sf o r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a n a l ys i s .T h e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C h i n a 's 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 h a d a g o o dm o m e n t u m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o t a l f a c 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h a d i n c r e a s e db y 4.811%o na v e r a g ed u r i n g t h es t u d yp e r i o d .T h em a i nr e a s o nf o r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w a s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t e c h n i c a l l e v e l ,w h i l e 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e c h n i c a l e f f i c i e n c yl e v e l w a s s m a l l .D u e t od i f f e r e n t i n t e r n a l a n de x t e r n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i nd i f f e r e n t p r o v i n c e s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T F P i nd i f f e r e n t p r o v i n c e sv a r i e d g r e a t l y.O n t h ew h o l e ,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s o u t h e r n p r o v i n c e s w a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n o r t h e r n p r o v i n c e s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t o t a lf a c 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t h es o u t h e r n m a r i n ee c o n o m i cc i r c l ew a st h eh i g h e s t ,f o l l o w e db y th ee a s t e r n7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c i r c l e,a n d t h en o r t h e r n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c i r c l ew a s t h ew o r s t.K e y w o r d s: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D E A M a l m q u i s t i n d e xm o d e l,T o t a l f a c-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0引言随着近年来地球陆地资源开发约束的日益趋紧,海洋在经济发展㊁资源开采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沿海发达国家纷纷布局海洋发展战略㊂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在2018年就发布未来海洋发展计划,包括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日本由于土地面积较小,也非常重视海洋资源的利用㊂我国是海洋大国,但在海洋发展方面与沿海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也将战略目光聚焦于海洋经济发展㊂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力和能源等因素的使用成本上升,在海洋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有限的现实情况下,要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就要关注海洋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㊂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体现海洋经济发展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程度,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应用于海洋经济发展中,能够客观评价投入资源与产出结果之间的关系,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就意味着经济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㊂因此,研究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1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包含海洋科技创新㊁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㊂诸多学者将海洋经济发展与效率测度相联系,通过分析海洋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寻找效率变化的原因,提高发展效率㊂目前关于海洋经济效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方面㊂①侧重于单一产业的研究,即以海洋产业中具体的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㊂张懿等[1]和许瑶等[2]研究海水养殖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钟敬秋等[3]研究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效率,还有学者从海洋船舶和装备制造等方面研究海洋产业的发展效率㊂②在研究中增加海洋科技创新㊁海洋绿色经济㊁海洋环境约束和海洋金融等海洋相关要素㊂丁黎黎等[4]㊁冯剑等[5]和任文菡[6]研究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陈艳丽等[7]研究环境约束下的海洋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王朝晖[8]和庄婷婷[9]测算海洋经济科技金融效率,宁凌等[10]和杜军等[11]将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相联系进行研究㊂③研究范围聚焦于具体地区,分析其海洋经济发展特点㊂高田义等[12]评价青岛海洋产业结构及其科技创新效率,包特力根白乙等[13]研究辽宁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徐敬俊等[14]研究广东海水养殖生产效率㊂效率测算方法总体可分为2个大类㊂①参数方法,利用随机前沿方法等进行研究,设置特定的生产函数估计参数㊂纪建悦等[15]运用上述方法结合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计算,刘大海等[16]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㊂②非参数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D E A)方法在海洋经济发展效率测算中被经常使用㊂2研究方法与模型数据包络分析(D E A)模型属于运筹学和经济生产边界研究的交叉方法,可被用来测算决策的生产效率,其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比较投入和产出以及表示效率高低㊂D E A模型已由基本模型拓展至多种演化模型,如两阶段D E A模型㊁超效率D E A 模型和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模型㊂通过D E A模型测算结果能够判断相对有效单位和相对无效单位㊂通过对比不同的效率测算方法,本研究选择构建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模型,主要考虑3个原因㊂①弥补参数方法的不足,无须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就可测算效率,避免模型设定错误导致的误差㊂②不受指标量纲和多重共线性的影响㊂③其他D E A模型属于静态分析方法,当加入时间因素时会造成各期前沿面不同,从而无法纵向比较各期效率;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模型能避免此类缺陷,通过测算2个相邻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动态第12期王耀宗: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动态变化分析79分析㊂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t f p c h)分解为技术水平变化指数(t e c h c h)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 f f c h);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 f f c h)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 e c h)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 e c h)㊂t e c h c h表示技术水平对决策单元的影响,t e c h c h大于1表明技术进步,反之表明技术退步;e f f c h表示决策单元对已存在技术的综合利用程度,e f f c h大于1表明技术效率提升,反之表明技术效率下降;p e c h表示决策单元的纯技术应用水平,p e c h大于1表明纯技术效率提升,反之表明纯技术效率下降;s e c h表示决策单元的现有规模效率,s e c h大于1表明规模效率提升,反之表明规模效率下降㊂上述指数能够体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趋势㊂分析决策单元K在2个时期生产率的变化,须参考生产前沿得出其2个时期的生产率变化指数㊂参考前沿1,K的M a l m q u i s t生产率变化指数为:E1K1()=OK1' OK1E1K2()=OK2' OK2E1K2() E1K1()= OK2' OK2 OK1' OK1参考前沿2,K的M a l m q u i s t生产率变化指数为:E2K1()=OK1ᵡOK1E2K2()=OK2ᵡOK2E2K2() E2K1()= OK2ᵡOK2 OK1ᵡOK1式中:O K i㊁O K i'和O K iᵡ分别表示决策单元在第i 时期的实际产出㊁前沿1的有效产出和前沿2的有效产出;E1K i()和E2(K i)分别表示在前沿1和前沿2的状态下决策单元在第i时期的效率值㊂采用上述指数的几何平均值作为被评价决策单元的M a l m q u i s t生产率变化指数:M a c K2,K1()=E1(K2)E2(K2)E1(K1)E2(K1)=OK2'OK2OK1'OK1OK2ᵡOK2OK1ᵡOK1从t时期到t+1时期的M a l m q u i s t生产率变化指数为:M a c x t+10,y t+10,x t0,y t0()=E t(x t+10,y t+10)E t(x t0,y t0)E t+1(x t+10,y t+10)E t+1(x t0,y t0)式中:E t x t0,y t0()㊁E t x t+10,y t+10()㊁E t+1x t0,y t0()和E t+1x t+10,y t+10()分别表示决策单元在2个前沿状态下在2个时期的效率值㊂2个时期的技术水平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分别为:t e c h c h=E t+1x t+10,y t+10()E t x t0,y t0()e f f c h=2E t x t+10,y t+10()E t+1x t+10,y t+10()ˑE t x t0,y t0()E t+1x t0,y t0()éëêêùûúú最终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t f p c h=t e c h c hˑe f f c h=t e c h c hˑp e c hˑs e c h 3数据和指标选取本研究以我国11个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即D E A模型中的决策单元㊂基于数据可得性,研究期设定为2006 2018年㊂在D E A模型中选择合适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对于提高模型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㊂在选择投入指标时,本研究主要依据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生产函数,即投入要素可分为资本和劳动2个部分㊂最终选取指标如表1所示㊂表1指标选取指标类别维度指标名称投入指标资本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投入海洋科研机构科技课题数港口客货吞吐量海水养殖面积劳动涉海就业人员数产出指标-海洋生产总值8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本研究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各地区统计年鉴,个别数据缺失采用插值法补齐㊂4实证分析4.1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总体特征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如表2所示㊂表2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指数平均值t f p c h1.04811t e c h c h1.04809e f f c h1.00220s e c h1.00420p e c h0.99850 2006 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的平均值为1.04811,表明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同比提高4.811%;技术水平平均每年同比提高4.809%,技术效率平均每年同比提高0.220%,其中规模效率略有提高(0.420%),而纯技术效率有所下降(0.150%)㊂因此,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处于改善状态,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㊂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表明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动态效率的提高㊂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下降,表明我国海洋经济还存在粗放式发展现象,现有技术和规模尚有潜力可挖㊂技术进步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要提高当下投入要素的利用水平,才能保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4.2指标改善程度的分布特征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基本统计特征如表3所示㊂2006 2018年每个沿海地区共有12次动态变化对比,因此综合11个沿海地区共有132次动态变化对比㊂各沿海地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共改善89次,占比为67%,表明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㊂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改善程度最大为提高82.6%,而最小为下降45.2%,二者差异较大,表明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区域不均衡㊂技术水平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相似,而技术效率改善次数较少,其中纯技术效率改善次数占比仅有4%,表明我国对现有技术的利用不充分,存在继续挖掘的潜力㊂表3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基本统计特征指数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改善次数/次改善占比/% t f p c h1.048110.15300.5481.8268967t e c h c h1.048090.14580.5831.8269471e f f c h1.002200.08410.6601.4892217s e c h1.004200.07310.6981.4892217p e c h0.998500.05530.6401.39554注:改善次数为各沿海地区相关效率指标大于1的各年累计数;改善占比为改善次数占总对比次数的比重㊂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和未改善的来源分布如表4和表5所示㊂表4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来源分布情形次数/次占比/%全要素生产率改善e f f c h>1且t e c h c h<167t e c h c h>1且e f f c h<16876e f f c h>1且t e c h c h>11517技术效率改善p e c h>1且s e c h<1314s e c h>1且p e c h<11777p e c h>1且s e c h>129表5全要素生产率未改善的来源分布情形次数/次占比/%全要素生产率未改善e f f c h<1且t e c h c h>11126t e c h c h<1且e f f c h>12969e f f c h<1且t e c h c h<125技术效率未改善p e c h<1且s e c h>1315s e c h<1且p e c h>11050p e c h<1且s e c h<1735由表4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76%源第12期王耀宗: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动态变化分析81于技术水平改善,而仅有7%源于技术效率改善;技术效率改善的77%源于规模效率改善,14%源于纯技术效率改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发挥作用的占比为9%㊂由表5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未改善的原因为技术效率未改善的占比有26%,大部分原因为技术水平未改善;技术效率未改善的大部分原因为规模效率未改善,次要原因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改善,而纯技术效率未改善的占比为15%㊂4.3 年度变化特征全要素生产率㊁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的M a l m qu i s t 指数如图1所示㊂图1 全要素生产率㊁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的M a l m qu i s t 指数总体来看,2006 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共出现2次较为明显的波峰和1次严重的波谷,其中2次波峰分别出现在2009 2010年和2013 2014年,波谷出现在2008 2009年且达到最小值;2008 2009年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许多地区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下降㊂技术水平的波动趋势与全要素生产率相似,从侧面说明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㊂技术效率的波动趋势较为平稳且在1附近变化,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小㊂各指标平均值的年度变化如表6所示㊂表6 各指标平均值的年度变化年份t f pc h t e c h c h e f f c h s e c h pe c h 2006 20071.09061.07471.01480.96671.05602007 20081.08521.06471.01951.02080.99862008 20090.85940.83061.04011.03851.00142009 20101.14231.13841.00341.00780.99552010 20111.04501.04610.99910.99451.00462011 20121.02251.00891.01831.02660.99152012 20131.08701.09750.99200.98281.00942013 20141.12761.13840.99241.00460.98722014 20150.99651.02180.97841.01210.96732015 20161.05351.03771.01531.02100.99442016 20171.01591.04740.97050.97930.99052017 20181.05181.07100.98260.99620.9857由表6可以看出:2008 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首次出现低谷,2009 2010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较大反弹,主要原因分别为技术退步和技术进步;规模效率提升促进技术效率的轻微提升,纯技术效率阻碍技术效率改善㊂2013 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出现第二次显著波峰,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2015 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再次提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改善的原因为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的共同改善㊂随后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改善,但技术效率却有所降低㊂综上所述,2006 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有所提升,且技术进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技术效率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最优水平,尚有潜力可挖㊂虽然海洋经济的长足发展须依靠技术不断进步,但如何将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㊂4.4 区域分布特征我国11个沿海地区从北向南可划分为3个海洋经济圈,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包括河北㊁辽宁㊁山东和天津,东部海洋经济圈包括江苏㊁上海和浙江,南部海洋经济圈包括福建㊁广东㊁广西和海南㊂2006 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如表7所示㊂8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表72006—2018年我国海洋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区域t f p c h t e c h c h e f f c h s e c h p e c h 北部海洋经济圈1.03451.04530.99471.00610.9891东部海洋经济圈1.05281.04681.00730.99961.0091南部海洋经济圈1.05821.05191.00591.00591.0000从总体看,3个海洋经济圈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所改善,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改善程度最高(5.82%),东部海洋经济圈次之(5.2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改善程度最低(3.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㊂3个海洋经济圈的技术水平均有明显改善㊂在技术效率方面,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有所改善,表明其对已有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较高;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技术效率没有改善,原因为纯技术效率降低,最终体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程度降低㊂北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如图2所示㊂图2北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河北的全要素生产率有2次较为明显的波动,其中2008 2009年大幅下降,2013 2014年明显提升㊂辽宁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最大,其中2008 2009年大幅下降,2014 2015年也有明显下降;该时期辽宁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大量要素,但在当年无法立即增加产出,导致当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㊂山东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小且大部分处于改善状态,表明其海洋经济的投入和产出效率较为稳定㊂天津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明显,2014年后持续下降,2015 2016年达到最低之后反弹; 2014年天津获批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海洋装备制造以及海水淡化和利用方面投资47个项目,投入要素快速增加,但产出效果不能快速显现,导致当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016-2017年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也表明前期投入要素发挥作用;天津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程度在北部海洋经济圈乃至全国是最高的㊂东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如图3所示㊂图3东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上海的全要素生产率2008 2009年下降程度较大,原因是2009年上海的海洋生产总值相比2008年小幅下降,同时上海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的投入;2009年后波动提升并于2015 2016年达到最大值,表明前期对海洋科研机构的投入有助于后续的发展㊂江苏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13年后向好, 2015 2016年达到最大值㊂浙江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改善状态,但改善幅度降低;与广东和福建等相比,浙江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储备和科技支撑等方面还有差距㊂南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如图4所示㊂福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较为平缓,大部分处第12期王耀宗: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动态变化分析83图4南部海洋经济圈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于改善状态;福建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不仅传统海洋产业发展良好,而且在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金融等方面产生许多创新成果㊂广东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也较为平缓,原因在于广东作为海洋大省,每年新增加的投入要素比较均衡㊂广西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2008 2009年达到最小值后趋于平稳㊂海南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剧烈,2013 2014年大幅提升,随后大幅下降至最小值;海南开发建设比较滞后,但2012年加快海洋强省建设,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㊂2006 2018年全国11个沿海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如图5所示㊂图52006 2018年全国11个沿海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大部分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只有辽宁出现下降的情况㊂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最高的为天津和海南,福建㊁山东㊁江苏㊁浙江和广东的改善程度也比较明显,上海㊁广西和河北有轻微改善㊂大部分地区的技术进步支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山东和广西的技术效率改善优于技术水平㊂此外,南部沿海地区的整体表现优于北部沿海地区㊂5结语本研究对2006 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到4点结论㊂①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4.811%,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原因是规模效率没有达到最优水平㊂②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占比为67%,表明大部分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其中改善程度最高的是天津,最低的是辽宁,表明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的差异较大㊂③M a l m q u i s t指数出现2次明显的波峰和1次严重的波谷,其中波峰分别出现在2009 2010年和2013 2014年,波谷出现在2008 2009年,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类似㊂④不同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改善程度最高,东部海洋经济圈次之,北部海洋经济圈最低;南部的全要素生产率优于北部,且大部分地区以技术进步支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技术效率的改善程度较低㊂针对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3项发展建议㊂①技术进步支撑我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应继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我国海洋科技不断进步㊂②目前我国在技术效率方面尚未达到最优规模水平,技术的利用效率较低,应提高已有海洋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调整投入规模达到最优水平,深入挖掘海洋开发潜力,提高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改善㊂③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地区应积极借鉴发展经验,寻找自身发展优势,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比㊂参考文献[1]张懿,纪建悦.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3):206-213. [2]许瑶,纪建悦,周婧琳.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193-198.8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3]钟敬秋,高梦凡,潘婧雪.基于D E A模型的滨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评价研究:以我国53个沿海城市为例[J].海洋经济,2021,11(1):80-89.[4]丁黎黎,朱琳,何广顺.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5(2):72-78.[5]冯剑,田相辉,曹艳乔.中国环渤海湾区主要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海洋经济,2020(1): 82-99.[6]任文菡.青岛市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研究[J].中国海洋经济,2021(1):116-131.[7]陈艳丽,王波,王峥,等.在环境约束下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1):21-26. [8]王朝晖.基于D E A的中国海洋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5):254-258.[9]庄婷婷.海洋经济科技金融效率测算研究:基于M a l m q u i s t模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56-58.[10]宁凌,宋泽明.海洋科技创新㊁海洋全要素生产率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6):164-170.[11]杜军,寇佳丽,赵培阳.海洋环境规制㊁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D E A-M a l m q u i s t指数与P V A R模型分析[J].生态经济,2020,36(1):144-153,197. [12]高田义,常飞,高斯琪.青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科技创新效率的分析与评价[J].管理评论,2018,30(12):42-48.[13]包特力根白乙,蔡静.辽宁渔业供给侧及其结构性问题与改革思路[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3):94-98,104.[14]徐敬俊,覃恬恬.基于M a l m q u i s t指数的广东省海水养殖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11): 98-103.[15]纪建悦,王奇,任文菡.我国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7(11):615-621.[16]刘大海,李晓璇.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2001-2015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1):3-6.。
中国海岛县域经济发展特征及优势产业分析
度为 52 k 2 2 9 人/m。l 个海岛县从北而南分布在渤
海 、黄海 、东海和南海海域 ,其中以分布在东海
海域居多,从长海县最北的石城岛北端到南澳县 的南澎列岛南端共跨 1 个纬度『 2 6 2 _ 个海岛县分 。1 属不 同行政单元管辖 ,各海岛县受其所属行政单
元宏 观 经济调 控 ,各海 岛县之 间 经济 交 流活 动 比
资源拥有量 约为 3 8 1 m ,仅 为浙江省 的 1. 6 %, 7
全 国 的 1. %。海 岛 县 水 资 源 状 况 制 约 了海 岛 52 3
经济 的发展。应 因地制宜 ,建设海水淡化工程 , 提高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1 . 电力 不足 .3 3
场 、索饵场 、越冬场 、幼体育肥 区和过路渔场嘲 。
总值 、地 区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率等都反映了海
9
、 , 州 专题 策划 ・ 岛经济 海
霸<
海洋经 济
21 年 l 月 01 0
0 0 0 ∞ ∞∞ ∞ O ∞ ∞ ∞ O 0 0 0 加 m
济结构 目标。从海岛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情况来看 ,19 年一、二 、三次产业结构 比例为 90 3. 3 . 2 . 7 5: 5 6: 6 。进入新世纪 ,海岛县域经济的 9 二 、三产业 比重有 了提升 ,20 00年 、20 07年三 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 2 . : 5 3 _和 1. 91 3 . 5 6: 3 6 4: 4 . 3 . 00 5 1: 8 。20 年与 19 年相比, 5 90 第一产业下
第一层次为地 区生产总值超过 10 0 亿元的海 岛县 ,分别为玉环 、定海 、普陀和崇明四个县 , 其 中玉环 县 G P总 量 超 过 20亿 元 ,居 全 国 1 D 0 2 个海岛县首位 ,定海 、普陀和崇 明分别位居第 2 、 第3 和第 4 ;从人均 G P情况看 ,玉环位居 位 D 第 3 、崇 明位 居第 1 位 、定海位 居第 4位 、 位 0 普陀位居第 6 。 位 第二层次为地 区生产 总值 4 0亿元 以上 10 0 亿元 以下的海 岛县 , 包括岱山、平潭 、嵊泗和东 山四个县 ,分别居第 5 、第 6 、第 7和第 8 , 位 其人均 G P分别为第 7 、第 1 位 、第 2 D 位 l 位和 第 8位 。 第三层次 为地 区生产总值 4 亿 元以下的四 0 个海 岛县 , 长海 、长岛和南澳分别为第 9 、第 1 0 和第 1 位 ,南澳县地区生产总值不到 1 亿元而 1 0 位居最后 ;其人均 G P分别为第 5 D 、第 1 、第 9 和第 l 。 2位
我国沿海省市FDI对海洋生产总值影响研究
我国沿海省市FDI对海洋生产总值影响研究[摘要] 海洋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对我国11个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表明: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政策性投资的范围和力度都有所收缩,政府支出对海洋生产总值无显著影响。
而外商直接投资和当地消费情况对海洋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沿海地区要把利用FDI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引导FDI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等,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 FDI;海洋生产总值;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引言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总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海洋产业总产值和附加值连续创新高,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复,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
浙江、广东、福建三省也相继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60万人的总目标。
海洋生产总值简称GOP,它是国民经济中全部涉海经济活动的最终反应。
在核算过程中,海洋生产总值核算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个中类和313个小类,将国民经济行业中的所有涉海行业纳入其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流入我国的规模日渐庞大。
2010年我国实际利用FDI1057.3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
沿海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能力尤其强大。
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分析
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分析摘要:随着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探明其竞争优势和劣势,对确保海洋核心竞争力的长期稳定以及提升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构建了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加权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一级指标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海洋产业;竞争;能力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2一、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海洋产业竞争力是指某国或某一地区海洋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在人才、资本、国际化水平、制度因素、科技水平以及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体现的是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
目前,国内外关于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且研究领域有所不同。
国外学者在海洋经济领域主要集中于海洋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上,尤其是对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业等特定产业的评价分析。
国内学者对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鲜有定量分析。
其中,殷克东、王晓玲(2010年)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设计构建了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kendall一致性检验方法,设计构建了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四维一体”的联合决策理论测度模型。
王圣、张燕歌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聚集和创新力四个方面构建了8个二级指标的山东省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海洋产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海洋产业的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还取决于海洋产业的竞争动力和竞争环境。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海洋产业的产业特征,按照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代表性等指标选取原则,从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入手,对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将海洋产业竞争力影响要素概括为海洋产业实力、海洋人力资本、海洋产出能力、海洋运输能力、海洋科技研发能力五个方面,并选取了20个二级指标,组成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现代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理论基础、现状评价、建议对策
2024年2月第27卷第4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Feb.,2024Vol.27,No.4现代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理论基础、现状评价、建议对策邵 业,欧春尧(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 要]现代海洋产业建设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而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
文章在梳理现代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现代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现状进行测度,并得出以下结果:现代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呈快速提升趋势;东部海洋经济圈内各地区现代海洋产业数字化水平较高且差距较小,南部海洋经济圈居中,北部海洋经济圈数字化水平较低且差距较大。
文章基于研究结果将我国11个沿海省(市)划分为4种类型,并提出我国各沿海地区现代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现代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理论基础;现状评价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4.030[中图分类号]P74;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4-0092-040 引 言随着海洋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各类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同时,我国当前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正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而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未来抓手,对于优化我国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方式,探索我国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发展路径具有深远意义。
目前,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海洋产业迎来[收稿日期]2023-08-10[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 “‘粤西数谷’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及治理研究:基于颠覆性创新的分析框架”(GD21YDXZGL03);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AI赋能下颠覆性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机制及其协同治理研究”(060302092102)。
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测度与空间特征分析———基于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
10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 第5期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测度与空间特征分析基于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的数据程振超,王倩(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6)收稿日期:2022-04-11;修订日期:2023-04-18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2020B G J 004).作者简介:程振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㊁产业经济通信作者:王倩,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㊁世界经济摘要: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对促进沿海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㊁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㊂文章从抵御力㊁恢复力㊁重构力㊁更新力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T O P S I S 模型对2010 2019年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进行评价,在评价基础上采用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将滨海旅游业韧性划分为5个等级,刻画了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的空间特征㊂研究结果表明:①2010 2019年我国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但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②旅游业整体经济韧性较高,并不意味着该地区旅游业每个维度的韧性都高;③抵御力和恢复力是提升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的关键,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程度㊁旅游地创利水平㊁旅游者规模㊁旅游资源丰富度越来越成为影响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水平的因素;④从空间格局看,我国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各维度韧性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㊂关键词: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空间特征;自然断裂点分级法中图分类号:F 062.9;F 590;P 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3)05-0108-12E c o n o m i cR e s i l i e n c e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S p a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a l ys i s o f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B a s e d o nd a t a f r o m11c o a s t a l p r o v i n c e s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s a n dm u n i c i pa l i t i e s )C H E N GZ h e n c h a o ,WA N G Q i a n(S h a n g h a i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h a i 20130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e c o n o m i c r e s i l i e n c e o f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i s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 p r o m o t t h e h i g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y i nc o a s t a l a r e a s a n de n h a n c i n g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T h i s p a p e r c o n s t r u c t e da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s y s t e mf r o mt h e d i m e n s i o n s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r e c o v e r y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r e n e w a l .T h e e n -t r o p y -T O P S I Sm o d e lw a s u s e d t oa n a l y z e t h e e c o n o m i c r e s i l i e n c eo f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f r o m2010t o 2019.o n t h eb a s i s o f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t h e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r e s i l i e n c ew a sd i v i d e d i n t o5g r a d e s b y t h en a t u r a lb r e a k i n gp o i n 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a n dt h es p a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e c o -n o m i c r e s i l i e n c e o f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 w e r ed e s c r i b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 :①T h er e s i l i e n c e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5期程振超,等: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测度与空间特征分析109 l e v e l o fC h i n a's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s h o w e da no b v i o u su p w a r dt r e n df r o m2010t o2019, b u t t h e r e w a ss t i l l m u c hr o o m f o ri m p r o v e m e n t.②T h eo v e r a l le c o n o m i cr e s i l i e n c eo ft h e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w a s r e l a t i v e l y h i g h,w h i c hd i dn o tm e a nt h a t e v e r y d i m e n s i o no f t h e t o u r i s m i n d u s t r y i n t h i s a r e aw a s h i g h.③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r e c o v e r y w e r e t h e k e y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e c o n o m i c r e s i l i e n c e o f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T h e p e r f e c t i o no f t o u r i s m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t h e l e v e l o f p r o f i t a b i l i t y, t h e s c a l eo f t o u r i s t s,a n dt h er i c h n e s so f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a r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a f f e c t i n g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④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t h e r ew e r e o b v i o u s s p a t i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e c o n o m i c r e s i l i e n c e l e v e l o f C h i n a's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a n d t h e r e s i l i e n c e l e v e l s o f v a-r i o u s d i m e n s i o n sw e r e a l s o q u i t ed i f f e r e n t.K e y w o r d s: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i c r e s i l i e n c e,S p a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N a t u r a l b r e a k i n gp o i n 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0引言2019年我国旅游业实现旅游收入6.63万亿元,对G D 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 D P总量的11.05%[1]㊂而滨海旅游业产业增加值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为40.2%,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旅游业涉及面广㊁带动力强㊁开放度高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㊂但金融危机㊁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等外部冲击对旅游业的影响凸显了旅游经济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在此背景下,研究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㊁促进沿海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㊁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㊁释放内需潜力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意义㊂1文献综述韧性(r e s i l i e n c e)一词源于拉丁词根 r e s i l i r e ,用来表示系统遭受外部冲击后维持自身稳定并复苏的能力[3],韧性概念的演变经历了工程韧性㊁生态韧性和演化韧性3个阶段,分别适用于物理系统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4]㊂韧性理论最早应用于物理学研究,表示系统遭受外部冲击后维持自身稳定并恢复原有状态的能力㊂1973年,霍林将韧性引入生态学领域,表示系统受到外部冲击后抵御危机㊁恢复平衡并自我更新的能力[5]㊂2000年,韧性由A d g e r[6]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其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区域㊁城市经济发展和旅游经济等研究领域㊂区域经济韧性方面㊂①区域经济韧性概念: H i l l等[7]将区域韧性定义为区域经济系统在外部冲击下维持原均衡状态的能力㊂R o s e等[8]则将区域经济韧性解读为区域经济经历外部冲击后恢复到原有产出水平的能力㊂M a r t i n[9]将区域经济韧性界定为区域经济系统应对冲击的抵御能力和恢复其增长路径的能力㊂②区域经济韧性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E r a y d i n[10]测度了经济衰退时期土耳其地区的经济韧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㊁创新能力有助于区域经济韧性的提高㊂B r i s t o w等[11]的研究显示,创新能力强的欧洲经济体具有更强的危机抵御力和恢复力㊂C a p e l l o等[12]的研究显示,城市规模㊁高附加值生产活动㊁高质量生产要素有助于提升城市和区域经济韧性㊂旅游经济韧性方面㊂C o c h r a n e[13]㊁C e l l i n i 等[14]用韧性概念解释了海啸冲击后斯里兰卡旅游业的恢复能力和意大利旅游业对全国性经济 大衰退 的抵御能力㊂L u t h e等[15]的研究表明,韧性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㊂P o w e l l等[16]研究发现,提高旅游业韧性有助于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㊂C h e e r等[17]的研究表明,社会㊁政治和经济条件均会对旅游业经济韧性产生影响㊂B l o o r等[18]㊁R o s c h e r等[19]的研究显示,旅游资源丰富度和多样性可有效提高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抵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1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御能力㊂D o g r u等[20]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脆弱性和恢复力的影响,并指出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恢复能力㊂国内学者多将韧性理论应用于区域经济韧性和城市经济韧性研究㊂①区域经济韧性方面:李连刚等[21]从区域经济韧性视角探究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效果㊂谭俊涛等[22]和曾冰[23]的研究证实区域经济韧性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调整的过程,人均G D P㊁区位条件㊁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均会对区域韧性水平造成影响㊂张振等[24]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明显促进效应,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集聚可有效提高区域经济韧性㊂黄若鹏等[25]的研究显示,政府行政力㊁产业结构和外资强度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以负向为主,市场力对提高区域经济韧性存在正向效应㊂张振等[26]㊁陈丛波等[27]㊁叶堂林等[28]分别证实了金融产业集聚㊁数字经济发展㊁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㊂②城市经济韧性方面:白立敏等[29]从经济㊁社会㊁生态㊁基础设施4个维度评价了我国城市经济韧性;暴向平等[30]从抵抗与恢复能力㊁适应与调整能力㊁创新与转型能力3个维度评价了内蒙古各盟市经济韧性水平㊂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现有文献多从产业结构㊁产业集聚㊁创新能力㊁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㊂冯苑等[31]㊁徐圆等[32]㊁张明斗等[33]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㊁产业结构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陈奕玮等[34]㊁赵春燕等[35]的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城市规模和城市区位条件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产业集聚对大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高于中㊁小规模城市,产业集聚对东部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优于西部城市㊂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地区或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等途径增强城市经济韧性[32,36-38]㊂冯洁瑶等[39]检验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经济韧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㊂但王奇珍等[40]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经济韧性不存在必然联系㊂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创业活力㊁制造业发展㊁产业关联度㊁产业整体技术含量等因素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41-42]㊂目前国内对于产业经济韧性的研究相对较少㊂赵良仕等[43]㊁韩增林等[44]分别测度了海洋产业和海洋渔业的韧性水平㊂殷为华[45]㊁鲁飞宇等[46]从城市群角度出发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韧性及其时空演变㊂李兰冰等[47]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韧性的提升作用㊂张明斗等[48]应用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的农业经济韧性进行综合测算㊂通过梳理国内外经济韧性研究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经济韧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韧性的内涵㊁区域经济韧性和城市经济韧性等方面,鲜有学者对产业经济韧性进行系统性研究,更缺乏对滨海旅游业等细分产业的韧性识别和分析㊂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构建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指标评价体系,测度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旅游经济系统的韧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影响滨海旅游业韧性的核心因素,以期为沿海地区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㊂2研究方法㊁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2.1研究方法目前,学术界评估经济韧性的方法主要分两种: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对经济韧性进行评估;②核心变量法:选取对经济变化反应比较敏感的核心变量,根据该变量遭受外部冲击时的变化评估经济系统的韧性㊂由于经济韧性具有多维性,单一指标无法全面描述旅游经济系统的相关特征,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充分体现旅游经济系统的多维性,韧性测算结果更加科学,故本研究从抵御力㊁恢复力㊁重构力和更新力4个层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旅游系统经济韧性进行评估㊂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首先要确定各指标权重,为避免专家打分的主观性,本研究使用熵值法评估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旅游业经济韧性,但熵值法不能解决指标数据离散程度过大带来的指标权重偏误问题㊂因此,本研究在熵值法的基础上引入T O P S I S方法进行修正,从而充分利用数据信息㊁减小数据信息的损失,更准确地表达沿海地区旅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5期程振超,等: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测度与空间特征分析111游业韧性变化与地区差异㊂具体步骤如下㊂(1)将样本按照顺序排列成矩阵X =x i j ()m ˑn 1ɤi ɤm ,1ɤj ɤn (),并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无量纲处理方法如下:x 'i j=x i j -m i n x i j {}m a x x i j {}-m i n x i j {}(i =1,2, ,m ;j =1,2, ,n )㊂(2)计算比重矩阵:p i j ()m ˑn =x 'i j /ðmi =1x 'i j ,其中p i j ɪ0,1[]㊂(3)计算各指标熵值:e j =-k ðmi =1p i j l n p i j (),其中k =1l n m,e j ɪ0,1[]㊂(4)计算差异项系数并计算权重:差异项系数g j =1-e j (j =1,2, ,n ),根据差异项系数计算可得到权重系数w j =g j /ðnj =1g j ㊂(5)构建加权标准化矩阵R =r i j ()m ˑn ,r i j =w j x 'i j 1ɤi ɤm ,1ɤj ɤn (),由此可得最优解s +j =m a x r i j ()㊁最劣解s -j =m i n r i j ()㊂(6)计算欧氏距离s e p +i =ðnj =1s +j -r i j ()2,s e p -i =ðnj =1s -j -r i j ()2,并得到各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数C i =s e p -i /s e p +i +s e p -i ,C i 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1,表示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越高㊂2.2 指标体系构建关于经济韧性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㊂W i n k [49]认为区域经济韧性是一种抵御或适应危机的能力㊂冯洁瑶等[39]将城市韧性定义为:城市面对各类冲击和风险时所具有的吸收能力㊁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㊂冯苑等[31]将经济韧性界定为:经济系统应对冲击的抵抗力和冲击后的恢复力㊂总体而言,以上定义均不够全面㊂本研究结合M a r t i n等[50]对经济韧性的定义,从多维角度定义区域经济韧性,认为区域经济韧性应包含以下4个方面:①抵御力:区域经济系统遭遇外部冲击时保持其均衡状态的能力;②恢复力:区域经济系统遭受外部冲击后恢复到其均衡状态或增长路径的能力;③重构力:区域经济系统适应外部冲击并调整其内部资源和结构的能力;④更新力:区域经济系统改变原有结构㊁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路径的能力㊂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㊁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㊁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㊁服务活动㊂作为区域经济的子系统,区域经济韧性的4个维度对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具有适用性,因此将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分为抵御力㊁恢复力㊁重构力㊁更新力4个维度㊂具体指标借鉴M o r e n o 等[51]㊁庞冬彦等[52]㊁甘畅等[53]的相关研究(表1)[51-53]㊂将抵御力划分为旅游资源禀赋㊁旅游经济发展指数㊁地方经济发展指数3个维度;将恢复力划分为环境卫生治理指数㊁绿化综合指数和旅游设施指数3个维度;将重构力划分为旅游业从业人口㊁旅游经济重构能力两个维度;将更新力划分为旅游专业院校情况和旅游业人才储备情况两个维度㊂抵御力指旅游经济系统抵御外部因素干扰㊁保持其均衡状态的能力,主要受旅游资源丰富度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㊁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选取指标A 1~A 3进行衡量㊂其中,A 1用来衡量旅游地旅游资源丰富度①;A 2用来衡量旅游地创利水平和旅游者规模;A 3用来衡量旅游地抵御外部冲击时的经济支撑能力㊂恢复力是指旅游经济系统遭受外部冲击后恢复到其均衡状态或增长路径的能力,主要受环境卫生治理指数㊁绿化综合指数和旅游设施指数的影响,用指标B 1~B 3进行衡量㊂其中,B 1用来反映旅游地环境卫生治理水平;B 2用来反映旅游地资源保护与建设能力和该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潜力;B 3用来反映旅游地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㊂重构力指旅游经济系统适应外部冲击并调整其内部资源和结构的能力,主要受旅游业从业人数和旅游业经济重构能力的影响,选取指标C 1㊁C 2进行表征㊂由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统计年鉴中没有旅游业从业人口数量(C 1)的相关数据,因此选取和旅游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要引导演出㊁文化娱乐㊁景区景点融合发展,增加旅游产品㊁服务供给,因此将博物馆㊁艺术表演团体和娱乐场所数量纳入旅游资源范围㊂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1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业发展最为紧密的餐饮㊁住宿业从业人口数量代替[52];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动力,因为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难以得到,因此选择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促进旅游业提质转型升级的指标㊂更新力指旅游经济系统改变原有结构㊁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路径的能力,主要受旅游专业院校数量和旅游业人才储备情况的影响,选取指标D1㊁D2进行衡量㊂高等院校㊁中等职业学校和在校学生是旅游经济系统理论创新㊁构建旅游业新发展模式和增长路径的核心驱动力量,因此选用D1和D2指标衡量更新力㊂表1旅游经济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T a b l e1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o f t h e r e s i l i e n c e o f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i c s y s t e m评价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抵御力(A)旅游资源禀赋(A1)A级景区数量/(个㊃万人-1)博物馆数量/(个㊃万人-1)艺术表演团体数量/(个㊃万人-1)娱乐场所数量/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海岸线长度/k m旅游经济发展指数(A2)国内旅游收入占G D P比例/%入境旅游收入占G D P比例/%国内游客人数/万人次入境旅游游客人数/万人次地方经济发展指数(A3)城镇人均G D P/(元㊃人-1)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㊃人-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G D P/亿元恢复力(B)环境卫生治理指数(B1)污水处理率/%固废综合利用率/%市容环境卫生固定资产投资/万元绿化综合指数(B2)城市绿化覆盖面积/h 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旅游设施指数(B3)星级酒店数量/(个㊃万人-1)旅行社数量/(个㊃万人-1)客运量/万人城市道路网密度公厕数/(个㊃万人-1)公共交通车辆数/(辆㊃万人-1)重构力(C)旅游业从业人数(C1)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数/万人旅游经济重构能力(C2)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更新力(D)旅游专业院校数量(D1)高等院校数量/所中等职业学校院校数量/所旅游业人才储备情况(D2)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万人注: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总面积ˑ100㊂2.3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度㊂选用数据主要源于2011 2020年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统计年鉴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㊁各省(自治区㊁直辖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等㊂3我国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评价结果与分析3.1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水平分析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㊂一级指标中,对滨海旅游业韧性贡献率最大的为抵御力指标,其对滨海旅游业韧性的贡献率可达42.45%,其次是恢复力,贡献率为37.32%㊂这一结果表明在2010 2019年,滨海旅游经济系统的抵御力和恢复力是提高滨海旅游业韧性的关键㊂二级指标中,对滨海旅游业韧性贡献排名前3位的指标分别是旅游设施指数㊁旅游经济发展指数㊁旅游资源禀赋㊂2010 2019年,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程度㊁旅游地创利水平㊁旅游者规模㊁旅游资源丰富度越来越成为影响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的因素㊂表2滨海旅游业韧性指标计算结果T a b l e2C a l c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r e s i l i e n c e i n d e xo f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一级指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权重排名抵御力0.4245旅游资源禀赋0.15723旅游经济发展指数0.18112地方经济发展指数0.08626恢复力0.3732环境卫生治理指数0.06809绿化综合指数0.11615旅游设施指数0.18911重构力0.0732旅游业从业人数0.07328旅游经济重构能力0.12904更新力0.1291旅游专业院校数量0.055710旅游业人才储备情况0.07337从抵御力等4个维度讨论影响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的因素,各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㊂由表3可知从2010 2019年,旅游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提高抵御力方面的贡献最大,即当地旅游创利水平和旅游者规模在抵御外部冲击方面作用最大;旅游资源禀赋在提高抵御力水平方面排名第二,由此可知,旅游资源不是提高滨海旅游业抵御能力的决定性因素㊂在恢复力维度,旅游设施指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5期程振超,等: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测度与空间特征分析113数对恢复力的贡献率高达72.38%,是决定滨海旅游业恢复力的核心变量,即在指旅游经济系统遭受外部冲击后,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会较快实现旅游业的复苏㊂在重构力维度,旅游业从业人口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滨海旅游业重构能力的贡献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用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口代替旅游业从业人口所导致的权重结果的偏差㊂在更新力维度,旅游业人才储备在提升滨海旅游业更新能力方面的贡献率更大,是构建滨海旅游业新发展模式和增长路径的决定性因素㊂表3分维度熵值法计算结果T a b l e3T h e r e s u l t o f f r a c t a l d i m e n s i o n e n t r o p y m e t h o d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抵御力旅游资源禀赋0.3703旅游经济发展指数0.4266地方经济发展指数0.2031恢复力环境卫生治理指数0.1822绿化综合指数0.0940旅游设施指数0.7238重构力旅游业从业人数0.5002旅游经济重构能力0.4998更新力旅游专业院校数量0.4319旅游业人才储备情况0.56813.2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评价基于熵值-T O P S I S模型的2010 2019年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水平评分结果如表4所示㊂2010 2019年11个沿海省(自治区㊁直辖市)旅游业韧性水平整体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业韧性水平均有所提高,但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总体偏低,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㊂2010年旅游业韧性水平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㊁浙江㊁山东㊁江苏㊁上海㊁河北㊁天津㊁福建㊁辽宁㊁海南㊁广西;2019年旅游业韧性水平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㊁浙江㊁江苏㊁山东㊁上海㊁海南㊁天津㊁福建㊁河北㊁广西㊁辽宁㊂比较2010年和2019年韧性水平排名可知:广东㊁浙江㊁山东㊁江苏㊁上海排名比较稳定,旅游业经济韧性在沿海地区中一直处于上游水平,广东旅游业韧性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海南旅游业韧性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其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水平从2010年的第10名提升至第6名;河北旅游业韧性排名则是从2010年的第6位降至2019年的第9位㊂表42010—2019年我国滨海旅游业韧性水平分值T a b l e4R e s i l i e n c e l e v e l s c o r e o fC h i n e s e c o a s t a l t o u r i s mf r o m2010t o2019地区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江苏0.26530.28160.30030.28080.27940.31980.30890.32400.33470.3566浙江0.27770.28850.30480.28560.30340.32150.33450.35890.37320.3857上海0.26500.26310.27110.26280.27410.28920.27960.28670.30550.3141辽宁0.18650.22010.20380.19300.18040.17380.17840.25450.18940.2065河北0.23170.22800.20700.19400.19190.19960.20440.21930.22700.2529天津0.22030.22700.23000.22950.25030.23200.22880.23470.23050.2583山东0.27530.28550.30200.30390.27630.29120.29530.30470.34240.3427广东0.46590.54330.46470.38050.38720.38470.39820.42010.43520.4838广西0.14540.14890.15690.15010.15250.15790.16970.18770.21390.2450福建0.21020.20980.20500.20270.20050.20730.21950.24040.25060.2574海南0.17770.18450.17560.30330.29450.24220.28550.29170.27980.2897基于熵值-T O P S I S模型的滨海旅游业经济韧性水平评分和各维度评分结果如表5所示㊂我国沿海省(自治区㊁直辖市)中,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广东㊁浙江㊁江苏㊁山东㊁上海㊁海南㊁天津㊁福建㊁河北㊁辽宁㊁广西㊂广东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水平最高,其在抵御力㊁恢复力㊁重构力㊁更新力4个维度的韧性水平也处于领先地位,广东和江苏旅游经济系统各维度发展比较均衡㊂浙江旅游经济系统韧性在我国沿海省(自治区㊁直辖市)中位居第2名,但其在恢复力㊁更新力维度的得分较低㊂浙江应通过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㊁加强环境卫生治理㊁提高综合绿化水平等方式提高旅游经济系统恢复能力;通过增加旅游类专业设置㊁培养更多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高旅游经济系统的更新能力㊂上海应在重构力和更新力两个维度发力提高旅游业经济韧性㊂河北在重构力和更新力维度评分较高,但抵御力和恢复力两个维度评分比较落后,阻碍了河北旅游业韧性水平的提升㊂辽宁㊁河北㊁天津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等地旅游经济系统韧性未达到滨海旅游业韧性的平均水平㊂由以上分析可知,旅游业整体经济韧性较高,并不意味着该地区旅游业每个维度的韧性都高,沿海省(自治区㊁直辖市)应在其旅游业薄弱处发力提高当地旅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14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游业韧性水平㊂根据韧性各维度评分的均值可知:辽宁㊁河北㊁天津㊁山东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在抵御力维度的韧性未达到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的均值水平;浙江㊁辽宁㊁河北㊁广西㊁福建等恢复力维度的韧性水平有待提高;上海㊁辽宁㊁天津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等地旅游业经济的重构能力有待加强;浙江㊁上海㊁辽宁㊁天津㊁福建㊁海南等旅游经济系统的更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㊂表5旅游经济系统韧性评价及各维度得分结果T a b l e5R e s i l i e n c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o u r i s me c o n o m i c s y s t e ma n ds c o r e s o f v a r i o u s d i m e n s i o n s地区抵御力恢复力重构力更新力韧性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江苏0.263240.293640.496730.464040.30513浙江0.383620.235270.431550.335160.32342上海0.281730.304520.1174100.105990.28115辽宁0.201380.171090.206280.297470.198610河北0.1456110.1281100.436040.599520.21559天津0.1700100.294130.122990.0887100.23417山东0.236460.259060.654310.597530.30194广东0.469310.336110.637220.651110.43641广西0.171990.1094110.229970.362050.172811福建0.249950.174580.305960.256480.22038海南0.225270.284750.0503110.0338110.25256均值0.25440.23550.33530.34470.26743.3滨海旅游业韧性空间特征分析根据2010 2019年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旅游业韧性水平的评价值,采用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将旅游经济系统韧性和各维度韧性划分为低水平㊁较低水平㊁中等水平㊁较高水平和高水平5个等级(表6)㊂由表6可知,在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中,只有广东旅游经济系统达到高韧性水平,浙江㊁江苏㊁山东㊁上海㊁海南等地旅游业处于中等及以上韧性水平,而广西㊁辽宁旅游业处于低等韧性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㊂进一步分析可得,山东等北部海洋经济圈㊁广东等南部海洋经济圈省(自治区㊁直辖市)旅游经济系统韧性发展不平衡,未能实现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浙江等东部海洋经济圈省(自治区㊁直辖市)旅游业韧性发展较为均衡㊂表6旅游业韧性及其各维度韧性水平的类型划分T a b l e6T o u r i s mr e s i l i e n c e a n d 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r e s i l i e n c e l e v e l s i n e a c hd i m e n s i o n韧性水平旅游经济系统抵御力恢复力重构力更新力高水平广东浙江㊁广东广东山东㊁广东河北㊁山东㊁广东较高水平山东㊁江苏㊁浙江上海㊁江苏天津㊁上海㊁江苏㊁海南河北㊁江苏㊁浙江江苏中等水平天津㊁河北㊁上海㊁海南辽宁㊁福建㊁山东㊁海南山东福建浙江㊁广西较低水平福建天津㊁河北浙江辽宁㊁广西辽宁㊁福建低水平广西㊁辽宁广西辽宁㊁河北㊁福建㊁海南天津㊁上海㊁海南天津㊁上海㊁海南各维度韧性水平空间格局如表6所示㊂①抵御力维度:广东㊁浙江㊁江苏㊁上海等地旅游业的抵御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辽宁㊁山东㊁福建㊁海南次之,广西㊁河北㊁天津则处于较低水平,滨海旅游业抵御能力空间差异较大㊂不难看出,抵御能力处于较高水平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方经济发展对提高旅游经济系统抵御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㊂②恢复力维度:广东㊁上海㊁天津㊁江苏㊁海南等地旅游业的恢复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山东次之,其他省市旅游业恢复能力较弱,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旅游业恢复能力存在明显差异㊂③重构力维度:广东㊁山东㊁河北㊁浙江㊁江苏㊁福建㊁辽宁等地旅游业处于中等及以上重构能力水平,天津㊁上海㊁广西㊁海南等地的重构能力水平偏低㊂分析原始数据发现,天津㊁上海㊁广西㊁海南等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明显低于其他沿海地区,三产投资额可能是影响重构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㊂④更新力维度:广东㊁河北㊁山东㊁江苏等地旅游经济系统的更新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浙江㊁辽宁㊁广西次之,其他地区重构能力明显偏低㊂比较发现,天津等地高等院校数量及在校人数㊁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及在校人数在沿海11个省(自治区㊁直辖市)中处于末流位置㊂3.4滨海旅游业韧性随时间变化特征选取2010年㊁2019年截面数据,采用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将韧性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表7)㊂由表7可知,研究期末,广东㊁浙江㊁山东㊁江苏4个省旅游经济系统达到高度韧性水平,福建㊁天津㊁河北㊁广西㊁辽宁5个省市为低等韧性水平㊂进一步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海洋产业的就业结构特征与主要海洋国家对比分析
中国海洋产业的就业结构特征与主要海洋国家对比分析张耀光;彭飞;江海旭【摘要】海洋产业是吸纳就业率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部门的增加,海洋产业就业人口的数量逐年增长.以陆域产业为参照,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等,分析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所具有的特征.并对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海洋就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主要海洋国家间海洋产业就业结构具有同构的特征.【期刊名称】《海洋经济》【年(卷),期】2014(004)001【总页数】9页(P50-57,64)【关键词】海洋产业;陆域产业;海洋就业;就业弹性【作者】张耀光;彭飞;江海旭【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2.3海洋产业是吸纳就业率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部门的增加,促进了海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海洋产业就业人口的数量逐年增长。
当前研究海洋就业主要从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1]、海洋产业就业效应[2]和海洋产业就业弹性[3]等方面。
本文侧重分析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所具有的优势与特征,並在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方面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进行对比分析。
1 中国海洋产业就业现状1.1 涉海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人口的比重有所提高2010年我国15~64岁劳动人数为99 256万人,其中涉海就业人员3 350.8万人,占全国人数2.5%,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数的3.4%。
2001年我国15~64岁劳动人数为89 849万人,其中涉海就业人员2 107.6万人,占当年全国人数1.7%,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数的2.3%。
2010年比2001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
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实证——以东南沿海11市为样本
意 城 市 的发 展 , 一是要完善城 市公共基础设施 , 加 大 R&D投 入 在 一 般 财 政 预 算 支 出 中 的 比重 , 提 升 文 化 教 育 传 媒 支 出量 , 改善城市绿化 建设 , 促 进城市硬环境的建设 ; 二是要优 化产业 结构 , 提高创 意产业在 G D P 中 的 比 重, 提升城市创意竞争 力 ; 三是要加 强城市文化 建设 , 增加 城市宽 容度 , 坚持 以人为 本 、 服 务 于 人 的理 念 , 围 绕
第 3 期
吕庆 华 , 等: 创 意城 市评 价指 标体 系建 构与 实证 : 以东南沿 海 1 1市为 样本
1 0 1
维 多利亚 时 代 首 次 提 出 “ 艺术 经 济 ” 理念, 认 为 任何 产 品都应 该 具 备 实 用性 和艺 术性 两 种 功能 。 L . Mu mf o r d 将 其思 想 引入创 意 城市 研 究 , 提 出“ 文化 经济 ” 概念, 认 为 城 市 重建 可 以实 现人 类各 种消 费 和 创 意活动 的需 要叫 。创 意城 市 理论 研究 , 始于 2 O世 纪末 创 意 经济 发 展 。P e t e r Ha l l [ 2 ] 从 创 新角 度 , 把西 方城 市分 为技 术 一生产 创新 时代 、 文化 一智 能创 新 时代 和 文化 一技 术创 新 时 代 , 认 为 每个 时代 都有 创 意
作 者简 介 : 吕庆 华 ( 1 9 6 0 一) , 男, 福 建寿宁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 要 从 事 文 化产 业 理 论 与 营 运 研 究 。 基 金项目 : 教育部社会科 学规划 2 0 1 2 年 度 项 目“ 我 国创 意 城 市 评 价 研 究 ” ( 1 2 YJ A 7 9 0 0 9 5 )
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殷克东;金雪【摘要】文章通过数据调查与分析对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详细阐述。
从我国整体与沿海11省市两个角度分析宏观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三个角度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展开叙述,幵做出2001-2013年各产业产值变化图;从制度、科技、不平衡性等多个角度提出我国陆海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最后就我国陆海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This paper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between the landarea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 in Chinathrough the dat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From two aspects,overalland11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to analyze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ts economy and economic structure;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marine economy in China fromaspects ofeconomic output, economic structureanddevelopmentof themain marine industry,moreover,made achange chartof the industrial output valuefrom the year2001to 2013;Describetheproblemsbetween the landarea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etc..Finally,this articlepresent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to solvethe proble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betweenthe land area economy and marine economy.【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年(卷),期】2016(034)006【总页数】9页(P13-21)【关键词】宏观经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作者】殷克东;金雪【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下大气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403海洋蕴含大量人类发展所必需能源、矿物质、水资源和稀有金属等重要战略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解决全球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的重要途径之一。
沿海地区工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沿海地区工业现状和发展对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当前经济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
切实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等各项工作,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动力,积极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才能在更好、更快地发展工业经济。
一、引言当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很多县市土地等要素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尽早改变这一状况,沿海地区必须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业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二、沿海地区工业现状和问题(一)产能落后。
当前沿海地区工业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环境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从工业发展的质态来看,粗放增长的特征仍较明显;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在技术层面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1SO14000认证的企业不多,仍存在相当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从具体的增长质量来看,五金机械、纺织印染、化工、建材、造纸、木业等产业的高能耗特征仍较明显。
(二)产能过剩。
沿海地区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甚至愈演愈烈。
一些行业由于门槛低,投入不大,民营资本蜂拥而入,加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没有很成熟产业规划,很多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引进和建设,同质化严重,产品卖不出去相互压价。
从产业链看,目前某些产业的高端产品也开始出现过剩,同一产业内部甚至出现了高端产品卖不过低端产品的情况。
更为严重的是,过剩的产品已从产业链某个环节快速发展和蔓延至整个行业。
(三)资源枯竭。
环境容量不够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已基本满负荷,甚至超负荷。
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从80年代末就出现水环境污染的问题。
很多城市的河水黑臭问题严重。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中国的经济结构1.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区域结构: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不平衡的态势。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3.城乡结构:中国的城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农村人口比重逐渐下降。
4.所有制结构: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的产业发展1.农业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
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2.工业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产能过剩和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服务业产业:服务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迅速,金融、物流、旅游、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态不断涌现。
4.高新技术产业:中国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5.绿色产业: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绿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三、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演变1.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计划经济手段,产业政策以重工业为主导。
2.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弃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产业政策开始关注农业、轻工业和外向型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业政策开始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8-16 11:05:00 ]阅读:63作者:冯筱编辑:studa110711摘要:科学合理地分析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和起点。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通过对我国沿海11个沿海省市的产业数据处理,比较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状况,指出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其内部各行业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海省市;辽宁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一、前言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微观经济的组合演变对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
产业结构的协调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要求。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建国初期为全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的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总体竞争力上却逐渐落后与部分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尤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进展不大。
如今,辽宁省面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双重机遇,研究省内产业结构的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与其他迅速发展的沿海省的产业结构方面的差距,将有助于辽宁省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使全省的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1个沿海省份的产业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偏离-份额分析法(简称SSM),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19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
SSM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或全国为参考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并据此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该模型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都已发生变化。
假定区域i在基年和末年的经济总量分别为bi,0和bi,t,并用bij,0和bij,t分别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的基年和末年的产值;用B0和Bt分别表示所在大区或全国的初期和末期的经济总量,并用Bj,0和Bj,t代表所在大区或全国在初期和末期时第j个产业的产值。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的产值标准化得到:在[0,t]时间段内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用公式表示为:Gij=Nij+Pij+DijNij=b′ij.RjPij=(bij,0-b′ij).RjDij=bij,0·(rij-Rj)PDij=Pij+Dij其中Nij为份额分量,表示标准化的j产业部门按所在大区或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增长所带来的变化量,反映所在大区或全国该行业的发展对区域该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Pij为结构偏离分量,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比重与所在大区或全国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了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Pij 为正且越大,说明j部门结构素质越好,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反之,说明部门结构素质较差。
Dij为竞争力偏离分量,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增长速度与所在大区或全国的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应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相对竞争能力。
Dij为正且越大,说明j部门的竞争力越强,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越大;反之,说明j产业部门优势不明显,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区域i的总经济增量Gi可以写为以下形式:Gi=Ni+Pi+Di三、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本文选取我国11个沿海省市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以探索辽宁省在沿海省份中的竞争力,这里以2005年为基期,2009年为末期,以全国为参考系,查阅相关统计年鉴,运用上述模型公式计算得到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见表1),并经过进一步的整理得到产业结构聚类分析表(见表2)以及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明细结果表(见表3)。
(一)区域间产业结构偏离份额的比较1、从经济增长总量来看,考察期内各沿海省市的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总量最多,分别为17116.02亿元、16151.64亿元和15379.76亿元,表明这些省份经济整体规模较大;相比之下,海南省的经济增长总量最小,仅为759.64亿元。
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总量为7203.48亿元,位于11个沿海省市中的第6位,处于中间位置。
2、份额分量表示标准化的产业部门按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增长所带来的变化量,反应全国发展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在我国11个沿海省市中,河北省、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和东省的份额分量大于经济增长总量,说明这些省市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全国的经济增长的拉动,是全国经济发展效应作用的结果。
辽宁省的份额分量为6783.12亿元,占经济增长总量的94.16%,在所11个沿海省市中位于第9位,说明全国的经济增长对辽宁省的拉动作用一般。
3、结构偏离分量忽略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的差异,而单独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从分析结果来看,广东省和上海市的正向偏离值最大,表明这两个区域的整体产业结构良好;相比之下,河北省和广西省的产业结构较差,影响了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
辽宁省的结构偏离分量为17.24亿元,表明辽宁省与全国的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4、竞争力偏离分量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体现区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河北省、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以及广东省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分别为-1260.01亿元、-2254.19亿元、-2052.45亿元、-265.31亿元和-2265.45亿元。
其中广东省、山东省和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总量均位于前5位,说明我国沿海经济规模较大区域的竞争力普遍偏弱,其增长主要依赖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以及区域目前良好的产业基础。
辽宁省的竞争力偏离分量为402.95亿元,位于11个沿海省市中的第3位,说明辽宁省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总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5、依据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以及总偏离分量值得正负性可以将11个沿海省市进行聚类分析(见表3)。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的类型。
分析结果显示出我国沿海省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理集聚,即相邻省市往往更容易具有相近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类型。
如天津市和辽宁省同属于产业基础好,竞争力强的优势地区,福建省、广西省和海南省都具有产业基础差,但竞争力强的特征。
由此可见,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二)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1、从第一产业来看,辽宁省该产业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以及竞争力偏离分量分别为495.06亿元、-26.08亿元和63.51亿元,说明辽宁省第一产业的发展主要源于全国效应的拉动。
从结构偏离分量方面来看,河北省和广西省占有优势,第一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而在竞争力偏离分量上,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占有绝对优势。
以全国为背景来看,辽宁省第一产业基础较差,竞争力优势也不明显,但是以11个沿海省市为背景来看,辽宁省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及竞争力偏离分量分居第四位和三位,说明在沿海各省份中辽宁省的第一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辽宁省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尤其是近年来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实施精品农业发展战略,大力完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副食品生产基地,这些措施都促进了辽宁省第一产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2、从第二产业来看,辽宁省该产业的份额分量处于中等水平,与第一位的广东省差距较大;结构偏离分量为24.48亿元,位于第七位;竞争力偏离分量为568.78,位于第二位,与第一位的广西省差距甚小。
说明辽宁省第二产业虽然发展基础一般,但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由于历史原因,重工业一直是辽宁经济的主体,其重化工业并没有经历以轻工业为中心的漫长转变,而是借助非经济因素跳过以轻工业为主的阶段,工业结构体现出“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重”的局面。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以及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国内外具有先进技术的产业的转移使辽宁省的产业链逐步完善,尤其是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争日益增强。
在结构偏离分量上,江苏省和山东省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是浙江省和广东省。
在竞争力偏离分量上,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的负向偏离值较大,说明这些省市的第二产业处于衰落阶段。
3、从第三产业来看,辽宁省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全国该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分居第八位和第七位,可见辽宁省的第三产业发展尚未成熟。
辽宁省一直以来以第二产业为发展的中心,忽略了产业的优化和升级,而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将决定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力的强弱,可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辽宁省未来发展的重点。
上海市和广东省的结构偏离分量位于前两位,分别为944.82亿元和736.95亿元;相比之下,山东省的结构偏离分量为-1267.45亿元,劣势比较明显。
在竞争力偏离分量上,江苏省、天津市和山东省的正向偏离值较大,产业升级趋势明显。
4、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11个沿海省市在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上具有一定的差别。
上海市和广东省的第三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江苏省、山东省等的第二产业基础良好,实力雄厚,并呈现出向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河北省则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缓慢。
辽宁省目前的发展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第三产业尚未成熟。
可见,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将成为辽宁省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结论2005年以来,我国多数沿海省市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全国性的经济增长仍然是带动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
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而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比较明显,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中多数沿海省市处于工业化的后期,竞争优势明显,工业经济的增长内含着产业技术的升级。
把第二产业做强做大,以及向第三产业的过渡将成为多数沿海省市未来发展的趋势。
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调整,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在整体上得到优化,尤其是大量外资的引入促进了第二产业内部的技术升级,使传统优势产业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