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关键 基础问题研究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图 1 分 布 式 驱 动 电 动 汽 车 的 结 构 框 图
轮边电机驱动是电机通过减速机构将动力由传动 轴 传 递 给 驱 动 轮 ,由 于 万 向 节 的 存 在 ,可 以 将 传 动 轴 倾 斜 布 置 ,这 样 就 可 以 将 电 机 及 减 速 机 构 安 装 于 车 架 上 . 因 此 ,电 机 和 减 速 机 构 的 质 量 均 为 簧 载 质 量 ,从 而 有 利 于提高汽车的平顺性.但该类形式的结构不够紧凑, 而且由于减速机构的存在将会导致一部分机械功率的 损 失 . 但 是 ,也 正 因 为 该 减 速 机 构 的 存 在 ,使 其 驱 动 系 统中可以选用较高转 速 的 电 机,由 于 高 转 速 电 机 的 质
分布式驱动形式可根据驱动电机的安装位置分为轮 边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其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
量和体积相对较小,将 有 利 于 空 间 布 置 和 提 高 汽 车 的 动力性.
图2为轮毂电机 驱 动 结 构 框 图,是 将 电 机 直 接 安 装 在 驱 动 轮 内 或 者 驱 动 轮 附 近 ,具 有 驱 动 传 动 链 短 、传 动效率高、结构紧 凑 等 突 出 优 点. 电 动 机 是 汽 车 信 息 单 元 ,同 样 也 是 快 速 反 应 的 控 制 执 行 单 元 ,通 过 独 立 控 制 电 动 机 驱/制 动 转 矩 容 易 实 现 多 种 动 力 学 控 制 功 能 . 同时采用轮毂电机可 以 独 立 控 制 驱 动 轮 转 矩,其 操 纵 稳定性高;在结构上 取 消 了 传 统 变 速 箱、离 合 器、差 速 器、传动轴、车桥等动 力 传 动 部 件,大 幅 降 低 了 整 车 重 量;在传动控制上,轮 毂 电 机 缩 短 了 动 力 传 递 路 径,提 高了动力系统的传动 效 率;并 且 轮 毂 电 机 可 独 立 控 制 每个车轮的驱动模式 和 制 动 模 式,有 利 于 优 化 能 量 分 配 策 略 ,降 低 驱 动 模 式 下 的 能 量 消 耗 ,提 升 整 车 制 动 能 量 回 收 效 果 ,从 而 大 幅 降 低 整 车 电 耗 .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发展现状综述_余卓平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Vo l . 4 9 Apr.
No.8 2013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OI:10.3901/JME.2013.08.105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发展现状综述*
余卓平 1, 2 冯 源 1, 2 熊 璐 1, 2
Review on Vehicle Dynamics Control of Distributed Drive Electric Vehicle
YU Zhuoping1, 2 FENG Yuan1, 2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NG Lu1, 2
(1. School of Automotive Studie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2. Clean Energy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enter,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106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第 49 卷第 8 期期
综合, 它在检测到车辆动力学状态偏离稳定区间时, 通过对个别车轮施加制动力矩来改变车辆的运动状 态,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通过制动方式进行稳定性控制带来的不良后 果是速度损失,即其降低了汽车三大基本功能中的 行驶能力(另两大功能是停车与转向),同时 ESP 有 明显介入感,易对驾驶员产生干扰[3]。因此,一些 国外汽车公司开始研究基于转矩矢量分配控制 (Torque vectoring control,TVC)技术的动力学稳定 该技术实现了动力学控制从对各个车 控制系统[4-6]。 轮的转矩与滑移率控制到面向全轮的转矩分配控制 的转变。相比传统 ESP,转矩矢量分配控制的控制 范围进一步扩展(图 1), 均衡各轮胎的路面附着利用 率,增加车辆稳定性裕度。传统汽车上的转矩分配 控制基于复杂的四驱机械装置,通过差速与锁止控 制以及对驱动轮上施加液压制动以改变转矩,实现 对各轮转矩的分配。由于其系统极其复杂和昂贵, 目前的应用仅限于豪华运动汽车。如图 1 所示,转 矩矢量控制可以弥补电子稳定性程序控制的死区, 但受到主动差速器转矩分配能力的约束,其在极限 工况下的控制能力不足。
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动力学状态参数观测及驱动力协调控制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研究分布式电驱动车辆的动力学状态参数观测及驱动 力协调控制问题,致力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具体的研究方向包括: (1)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如何合理增加传感器数量和类型,以获取更全面的 车辆状态信息;(2)数据采集频率提升:探索更高频率的数据采集方法,以更 好地捕捉车辆动态变化;(3)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介绍了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动力学状态参数观测和驱动力协调控制的 相关知识,并分析了实验结果及未来研究方向。通过优化传感器布置、数据采集 和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车辆动力学状态参数观测结果。同时, 驱动力协调控制算法在不同工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然而,仍需针对传感器 噪声、数据采集频率和特殊工况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控制策略
针对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的特性,本次演示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 该策略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和控制模型,根据车辆状态和目标轨迹计算控制输入。 具体策略如下:
1、根据车辆当前状态和目标轨迹,计算出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 2、根据速度和加速度,利用动力学模型计算出车辆的扭矩需求。
3、利用控制模型计算出电机的 转速和转矩控制输入。
稳定性控制
稳定性控制是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汽车的 安全性和舒适性。稳定性控制一般包括整车控制器、电动机控制器和轮胎压力监 测系统等方面。
整车控制器是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大脑”,它通过对车辆各部位状态信息 的采集和处理,实现车辆的稳定控制。整车控制器一般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策 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以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这 种车辆具有出色的灵活性和动力学性能,能够实现独立驱动和独立控制。本次演 示将介绍四轮独立电驱动车辆实验平台及其驱动力控制系统的研究。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开发和行驶能耗优化分析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开发和行驶能耗优化分析电动汽车正成为全球汽车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未来的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不断提高电动汽车在实际道路上的行驶性能,分布式驱动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一种趋势。
同时,驱动能耗优化也成为了开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分布式驱动技术将车辆的驱动力分散到多台电动机上,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驱动效率和动力输出能力,也减少了电动汽车中电机单体的过负荷现象,降低了电机的故障率。
此外,由于整个系统可以通过联网与中央计算机进行数据交互和控制,使得电动汽车的驾驶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针对分布式驱动技术的开发,需要进行相关的模拟和实验研究。
在模拟中,需要建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动力学模型,对电机运行参数、车速等进行分析和优化,以保证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驱动性能。
实验中,需要进行分布式驱动控制器及电机的开发与验证,进一步优化电机组件的性能。
其次,针对电动汽车的行驶能耗,优化肯定是必要的。
为了降低电动汽车的能耗,需要制定智能驾驶策略和优化车辆的结构。
其中,智能驾驶策略包括路段优化行驶、充电间隔等。
这些策略可以通过收集大量的车辆散点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提高电动汽车的交通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同时,通过优化车辆的车体结构和零部件,可以降低电动汽车的整体重量和空气动力学阻力,从而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团队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例如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
这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例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智能控制等,从而实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开发和能耗优化。
最后,总结:分布式驱动技术和能耗优化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
该技术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驱动效率和动力输出能力,减少驾驶过程中的故障率,通过智能驾驶策略和优化车辆的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
开发团队需要整合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并考虑各种用户需求,使得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能够在未来市场中快速发展。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贾婕;赵景波;杨超越;陈云飞【摘要】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有控制灵活、控制响应快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叙述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电子差速控制、横摆力矩控制、多目标协调集成控制和容错控制等控制技术的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智能控制【作者】贾婕;赵景波;杨超越;陈云飞【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常州 213001;常州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32;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常州 213001;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常州 2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2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电动汽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技术的改进,为多种动力传动系统配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随着对电动汽车的深入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开始备受关注。
它通过4个轮边电机分别驱动4个车轮实现独立控制。
该结构具有转矩响应速度快、精度高以及单个电机独立可控等优点,为车辆底盘的动力学控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其独立驱动等优势,对改善车辆的动力性能以及稳定性、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1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汽车以及中央驱动的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1)取消了大部分的传动结构,减少车辆底盘部件数量,节省底盘空间,为实现整车轻量化带来了可能。
与集中驱动的车辆相比,可以获得更大的能量回收率,能够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实现分布式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控制的技术方案
实现分布式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控制的技术方案实现分布式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控制的技术方案分布式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操控性和性能。
下面,我将逐步介绍实现这一技术方案的步骤。
第一步是建立车辆间的通信网络。
为了实现分布式电动汽车的驱动力分配控制,车辆之间需要能够实时交换数据和信息。
因此,需要在每辆电动汽车上安装通信设备,并建立一个可靠的通信网络,以确保车辆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传输。
第二步是收集车辆的传感器数据。
为了实现精确的驱动力分配控制,需要收集每辆车辆的传感器数据,包括车速、转向角度、加速度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控制算法的输入,用于计算每个车轮的驱动力分配。
第三步是开发分布式控制算法。
根据车辆的传感器数据,需要开发一种分布式控制算法来计算每个车轮的驱动力分配。
该算法应该考虑到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能耗,并根据实时的驾驶需求来动态调整驱动力分配比例。
第四步是实现驱动力分配控制系统。
基于车辆间的通信网络和分布式控制算法,需要实现一个驱动力分配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在每个车辆上安装一个控制单元,用于接收传感器数据、计算驱动力分配比例,并控制每个车轮的驱动力输出。
第五步是测试和优化。
一旦驱动力分配控制系统实现,需要对其进行测试和优化。
通过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道路测试,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一旦分布式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控制技术方案成功实现并优化,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中。
这将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操控性和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同时,这种技术也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AFS和DYC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AFS和DYC协调控制策略研究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汽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然而,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和驾驶体验仍然需要提高。
本文针对电动汽车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和动态稳定控制系统(DYC)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AFS和DYC协调控制策略。
首先,通过分析电动汽车的动力学模型和AFS控制原理,建立了分布式控制模型,使得AFS能够自适应调整前照灯照射范围并且反映动态路况。
其次,通过研究电动汽车的离散控制模型和DYC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DYC协调控制策略。
该策略采用了基于短期和长期预测的混合控制策略,有效地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本文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该策略能够使AFS和DYC系统之间实现协同控制,同时保持较高的车速和良好的驾驶舒适性。
这些结果为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和驾驶体验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电动汽车;自适应前照灯系统;动态稳定控制;协调控制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lectric vehicl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However,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 (AFS) and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DYC)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proposes a distributed driving electric vehicle AFS and DYC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Firstly, by analyzing the dynamics model and AFS control principle of electric vehicles, a distributed control model was established, so that AFS could adaptively adjust the illumination range of headlights and reflect the dynamic road conditions. Secondly,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iscrete control model and DYC control principle of electric vehicles, a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based DYC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The strategy adopted a mixed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rediction,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electric vehicles.Finally, the validity of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as verified by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egy can achieve coordinated control 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while maintaining high speed and good driving comfort.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coordinated controElectric vehicles have gained significant popularity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ir environmentalfriendliness and low operating costs. However,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have always been a major concern for consumers. In particular, the 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 (AFS) and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DYC) are essential systems that affect the safety and comfort of driving. Therefore, coordinated control 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is very critical for electric vehicles.Previous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However,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se two systems has been ignor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that considers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and investigates its effectiveness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The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utilizes a hierarchical control framework. The upper level of the control framework is responsiblefor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while the lower level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each system.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is achieved by introducing a new control variable, which considers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se two systems.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egy can achieve coordinated control 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while maintaining high speed and good driving comfort. This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In conclus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that considers the coupling effect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and investigates its effectiveness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trate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vide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In recent years, the usage of electric vehicles has been increasing due to the concerns f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s a result, it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to enhance their marketabi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One significant concern for electric vehicles is their stability during cornering, which can be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velocity, steering angle, and road surface conditions. Hence,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 mechanism that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electric vehicles during cornering.One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electric vehicles during cornering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ctive front steering (AFS) and direct yaw moment control (DYC) systems. The AFS system can helpimprove the steering response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while the DYC system can improve the vehicle'sstability by generating a yaw moment in response to the steering angle and vehicle velocity.However,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Thu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that considers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to enhanc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The proposed strategy was tested us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Specifically, the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can improve the vehicle's stability during cornering,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n yaw rate and lateral acceleration. Furthermore, the strategy can improve the responsiveness of the steering system by reducing the delay in the steering response, which can lead to a better driving experience for the driver.In conclus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safety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AFS and DYC systems, leading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Future research can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by conducting more experiments on different electric vehicles to verify its effectivenessIn addition to the proposed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there are several other areas of research that can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afety performance and driving exper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One such area is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AD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ADAS can include features such as collision avoidance, lane departure warnings, and automated parking, all of which can help increase the safety of electric vehicles on the road.Another area of research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battery technology. Improvements in battery technology can lead to longer driving ranges and faster charging times, makingelectric vehicles more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for everyday use.Finally, research can als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overall infra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s. This can includ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harging stations available, improving the speed and convenience of charging, and developing smarter grid technologiesthat can optimize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Overall, continu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se areas can help increase the safety,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of electric vehicles, paving the way for a more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ransportation systemIn conclusion, electric vehic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to fully realize their benefits. Improving battery technology, increasing the range of vehicles, and developing smart charging and grid technologies are all important area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ditionally,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number and convenience of charging stations can help support the growth of electric vehicles. By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andinvesting in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we can create a more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ransportation system。
分布式电驱动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能量效率优化控制研究共3篇
分布式电驱动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能量效率优化控制研究共3篇分布式电驱动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能量效率优化控制研究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环保和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重视。
传统的汽车一般采用燃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但是它们的排放问题日益趋紧,加之有限的能源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因此新能源汽车逐渐被人们所瞩目。
分布式电驱动汽车是一种采用电机绕组分布在汽车的各个部分,将整个汽车构成一个分布式驱动系统的新型汽车。
它具有零排放、能源高效、驾驶性能优越等诸多优点。
但是,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高效性和操纵稳定性也面临着挑战。
在高速行驶和急转弯等情况下,汽车往往会出现侧滑或者翻车等危险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能量效率和操纵稳定性进行优化研究。
首先,本文将分析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组成结构和控制原理。
分布式电驱动汽车采用多个电机作为动力源,这些电机可以分布在整个车辆上,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其进行控制,使得汽车能够按照特定的路况和驾驶需求动态分配驱动力。
因此,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鲁棒性。
接着,本文将探讨分布式电驱动汽车在操纵稳定性和能量效率方面的优化控制。
在操纵稳定性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斜率控制的悬挂系统优化方案。
该方案通过提高悬挂系统硬度和调节减振器阻尼系数等方式,使得车辆在高速行驶和弯道转弯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控制性。
在能量效率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回收的驱动力分配优化方案。
该方案通过在制动、加速等转换过程中回收能量,将其存储在电池中,并根据驾驶需求动态分配驱动力,从而提高整个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续航里程。
最后,本文给出了分布式电驱动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能量效率优化控制研究的实验验证。
在该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一辆四轮分布式电驱动汽车,并将其与传统的内燃机驱动汽车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在高速行驶和急转弯等情况下,分布式电驱动汽车具有更好的操纵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同时,在能量效率方面,分布式电驱动汽车也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续航里程。
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回馈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回馈制动控制策略研究伍令飞;王丽芳;苟晋芳;张俊智【摘要】回馈制动能有效提高分布式电驱动车辆的能量效率.论文分析了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回馈制动系统的结构、电机的性能及制动法规的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方法的最大能量回馈制动控制策略,并结合回馈制动系统的特性分析了制动力分配的特点.通过仿真分析了典型制动过程及典型工况循环的制动能量回收效果,结果表明,与理想制动力分配策略相比,本文提出的回馈制动控制策略能获得更高的能量回收效率.【期刊名称】《电工电能新技术》【年(卷),期】2016(035)009【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回馈制动;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制动力分配;能量回收效率【作者】伍令飞;王丽芳;苟晋芳;张俊智【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100190;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2回馈制动是有效提高电动汽车能量效率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单轴驱动的电动汽车上得到应用,通过电机回馈力矩参与制动对车辆动能进行回收以提高能量效率。
回馈制动典型的控制策略包括基于理想制动力分配的串联控制策略和并行制动力分配策略等[1,2]。
分布式电驱动汽车具有四轮驱动力、制动力独立控制的特点,可实现灵活的驱制动控制。
由于各车轮均可采用电机进行回馈制动,其能量回收效果优于单轴驱动的电动汽车。
目前对分布式电驱动车辆的回馈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串联式的回馈制动控制策略。
郑宏宇等人提出将理想制动力分配等策略应用于分布式电驱动车辆[3],但理想制动力分配方案不能实现最大化回收制动能量;W Xu等人采用基于电机效率map图对制动力进行分配的方法,使得电机能最大回收能量[4],但没有考虑回馈制动系统的性能及制动法规的约束,存在影响制动稳定性的隐患;P Andrew等人提出了纯电制动的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制动控制方法[5],在车辆满足制动法规要求的基础上优化能量回收效率,但纯电制动的强度受限于电机的功率,无法满足大强度制动需求,还需要考虑电机和液压制动系统联合制动的情况。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容错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容错控制策略研究综述贾子润;王亚超【摘要】分布式驱动是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容错控制对提高车辆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文章重点总结了执行器容错控制、网络容错控制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容错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期刊名称】《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17)002【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网络容错控制;执行器容错控制【作者】贾子润;王亚超【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18;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2.3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以其系统效率可靠性高、控制灵活和精度高、适应未来智能车辆线控发展趋势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开展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容错控制研究,对提高整车安全性、行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容错控制,重点总结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容错控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其研发趋势进行了预测。
分布式驱动是典型的过驱动系统,该系统相比于完备驱动系统与欠驱动系统具有更多的执行器与传感器,出现故障的可概率也大大增加[1]。
针对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失效控制,研究多集中于电机的故障诊断[2]和电机的失效控制[3],多采用被动容错控制与主动容错控制。
被动式容错系统应用于有限模式,只对特定工况做出反应。
褚文博等提出基于规则的分布式电动车驱动系统失效控制方法,建立了多种失效模式下综合考虑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协调控制策略。
试验结果表明,发生驱动系统失效后,所设计的失效控制策略通过协调控制各驱动轮剩余的驱动能力,能够在低速小转角阶段改善车辆的纵向驱动能力,在高速或者大转角阶段保证车辆的横向稳定性[4]。
基于滑模控制方法,Wang等设计了过驱动系统的被动容错控制策略,该方法不需要执行器故障信息,且易于实施[5]。
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作者:于进川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10期摘要: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汽车是在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所研发出的新技术汽车,其相对于传统汽车优势明显,污染较低,且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较小。
本文对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汽车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现状分析,阐述了驱动控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驱动控制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汽车;驱动控制;控制方法引言人类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在消耗能源的同时,一方面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速度,因此,新能源汽车作为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危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汽车发展的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分布式驱动汽车,这种分布式驱动相比于传统电动汽车具有独特的动力系统与传动结构,在形式过程中各个驱动轮转矩独立可控,这就为新能源汽车底盘控制提供了便利。
在使用分布式驱动控制技术后,新能源汽车的稳定性大大提高,汽车形势的安全性与平顺性也大幅度提升。
1 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汽车1.1 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分布式驱动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传统汽车不同,其特点为根据电机的安装位置分别安装轮边电机驱动与轮毂电机驱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动力可以通过减速结构。
由传动轴传递给车轮,如图1所示。
电机和减速机构通过万向节的方式安装在车架上,所以这两部分的质量都成为了簧载质量,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但是,在使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会导致车内电机与减速机构等装置缺乏紧凑性,而且在形式的过程中,减速机构会直接影响到机械的功率。
所以在使用分布式驱动结构时,使用的电机转速药膏,这样可以保证电机的质量较小,有利于结构的空间架构,而且高速电机能够大大提高汽车的动力。
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相对于分布式驱动控制技术具有传动效率更高,结构更紧凑等特点。
轮毂电机驱动的信息单元为电动机,反应速度较快,操作稳定性较高,在整体结构框架内移除了传统汽车的变速箱与离合器、传动轴、差速器等传动装置,大大减少了车身的重量。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发展现状综述
基本内容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有多个驱动轮,每个驱动轮都由一 个独立的电机进行控制,这种结构可以使得电动汽车更加灵活、高效和经济。
然而,要充分发挥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优势,关键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动 力学控制。本次演示将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旨在揭示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2、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直接转矩控制(DTC)是一种新型的电机控制策略,其主要特点是直接控制 电机的转矩。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中,DTC可以实现对电机的快速、精确控制, 有助于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和效率。
3、自适应控制策略
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其核心思想是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 环境的变化。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中,自适应控制可以应对复杂的行驶环境, 使车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2、物流车辆:物流车辆需要在城市和郊区进行长距离、高强度的运输,分 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动力学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物 流成本。
3、特种车辆:特种车辆如矿山车辆、农业机械等,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工 作环境和作业需求。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动力学控制系统可以使得车辆更加适 应各种恶劣环境,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2、通过实验平台测试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实际效果,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 计分析。
3、根据评估指标对控制策略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优劣并提出改进措施。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能源转型的重视,电动汽车(EV)已经成为交通产业未来 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更是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了业界 的广泛。本次演示将重点探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
分布式电驱动系统
安全问题
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可能会引入 新的安全问题,例如电气安全 和网络安全。需要采取适当的
措施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5
应用前景
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分布式电驱动系统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以下是 其潜在的应用领域
电动汽车: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特别适合电动汽车,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能效和 更好的动力性能。这种系统有助于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
自动驾驶汽车:在自动驾驶汽车中,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可以通过精确控制每个车轮的 扭矩来实现更稳定和精确的操控。这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在各种路况下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应用前景
商用车
对于需要在各种地形和环境下运行的商 用车(如越野车、矿用车等),分布式电 驱动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和作 业效率。此外,通过优化控制策略,还 可以降低商用车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 提高运营效率
分布式电驱动系统
2020-xx-xx
-
1 引言 3 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的优点 5 应用前景
2 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的基本概念 4 技术挑战
分布式电驱动系统
引言
引言
1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分 布式电驱动系统逐渐成为
研究热点
2
相比于传统的集中式电驱 动系统,分布式电驱动系 统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好
的动力性能
的灵活性
3
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的优点
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的优点
能效更高
由于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减少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此外,通 过精确控制每个电动机,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动力性能更好 易于维护和升级
适应性强
由于电动机分散布置,车辆的负载更加平衡,从而提高了整体动力性能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仿真与试验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仿真与试验刘志强;刘广【摘要】为提高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建立了3层的控制策略.动力学建模层计算变量实际值和期望值;补偿力矩确定层结合可拓控制与滑模控制的优势,建立自适应滑模算法,协调各参数控制的权重并确定合适的补偿力矩;车轮转矩分配层对补偿力矩提供约束后将其分配给4个轮毂电机.采用Carsim和Simulink软件进行模型搭建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整车控制策略的实时性和自适应性好.最后,在样车上进行快速原型试验也验证了所采用的控制策略达到了改善车辆稳定性的预期目标.【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年(卷),期】2019(041)007【总页数】8页(P792-799)【关键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拓控制;滑模控制;联合仿真;实车试验【作者】刘志强;刘广【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长沙410114;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长沙410114【正文语种】中文前言日渐严重的生态污染与能源枯竭问题,加速了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研究进展[1]。
相比于内燃机车辆,此类汽车取消了冗长的传动链,直接将控制施加在各车轮处,为动力学控制带来了新的实现方式。
在新能源车辆操纵稳定性的研究领域,各国高校和企业已经开展了诸多研究。
文献[2]中综述了分布式电驱动汽车动力学控制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控制效果,应用时要注意其抖动现象。
文献[3]中应用增益比例调节算法来确定补偿力矩。
这种控制方式计算和调整方便,但当路面附着情况改变时自适应能力下降,控制效果不理想。
文献[4]~文献[7]中的补偿力矩由设计的模糊算法得到,再通过具体驱动力分配方式将之分配给4个车轮以达到提高车辆稳定性的目的,此类控制方法易于实现但车辆转向角过大时无法满足稳定性要求。
文献[8]中的稳定性控制器以二次最优模型为基础,加入前馈和反馈因子,然后通过试验对算法进行了验证,此方法适用于一般工况,复杂工况下的实时性有待提高。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研究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车辆迅速崛起并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电动汽车的应用过程中,路面附着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汽车在路面上的行驶安全和稳定性。
因此,准确估计和预测路面附着系数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性能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依靠车辆的传感器系统和其它相关参数来获取必要的数据,并通过算法实时计算路面附着系数。
首先,该方法利用车辆动力学模型对车辆状态进行建模。
车辆动力学模型包括车辆的质量、轮胎和地面之间的力学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量和计算,可以获得车辆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度、速度和位置等。
然后,通过搭载在车辆上的传感器系统,可以获取到车辆的姿态和轨迹信息。
传感器系统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MU)、车辆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它们可以提供车辆的加速度、陀螺仪、轮速等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路面附着系数的估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接着,利用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可以通过滤波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得到相对准确的车辆状态信息。
并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到路面附着系数的估计值。
在路面附着系数的估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例如,不同的路面状况、湿度、温度等都会对车辆的行驶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算法中引入了一些修正系数和校正模型,以进一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实验采用了不同路面条件下的电动汽车进行测试,并与实际测量的路面附着系数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路面附着系数,并为电动汽车的安全行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与路面附着系数估计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该方法通过车辆动力学模型、传感器系统和算法等多种手段,有效地估计和预测了路面附着系数。
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研究
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动力方面。
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1.1 多电发动机的概念多电发动机是一种采用多种能源形式的发动机,如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电动机等。
这种发动机可以在不同工况下自动切换,以满足汽车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需求。
多电发动机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还可以降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概念分布式控制系统是指一个由多个控制单元组成的系统,这些控制单元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共同完成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与集中式控制系统相比,分布式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适应性和更好的安全性。
二、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2.1 系统架构设计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发动机控制器、能量管理器、充电系统和通信网络。
其中,发动机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中枢,负责对各种能源形式进行转换和管理;能量管理器负责监控和调度各种能源的使用,以实现最佳的能量利用;充电系统负责为电动汽车充电;通信网络则是各个控制单元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2.2 控制策略设计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燃料选择、能量管理、充电控制和故障诊断。
燃料选择策略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和汽车的工况,自动选择最佳的燃料类型;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对各种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能量分配方案;充电控制策略则负责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故障诊断策略可以通过对系统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三、多电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3.1 电动汽车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动汽车作为出行工具。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性能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性能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和非化石能源的重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革新性的出租技术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其中,驱动系统的性能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是新能源汽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性能优化1. 电机的设计电机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化对于新能源汽车整体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电机的设计阶段,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电机的尺寸和重量。
通常情况下,电机的尺寸越小、重量越轻,电动汽车的性能越好。
因此,电机的设计需要遵循尽可能小的尺寸和重量原则。
此外,电机的寿命也是需要重视的。
在电机的设计中,应该考虑电机的耐用性,以保证电动汽车的长期使用。
2. 能量管理及传输能量管理及传输主要指的是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管理和电池能量的传输。
新能源汽车依靠电池作为动力源,因此,电池的管理和电池能量的传输是非常关键的。
针对这个问题,传统的方法是采用 BMS 模块进行电池管理,但是,BMS 模块的实现难度较大,电池管理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现在,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研究电池的自适应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中。
同时,关于电池能量的传输问题,研究者们也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传统的传输方式是采用有线传输,但是有线传输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受限。
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无线传输技术,将其应用到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1. 控制策略的种类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中,控制策略的种类非常丰富。
其中,最常见的控制策略有PI 控制器、PWM 控制器和全桥变换控制器。
这些控制策略的性能各有所长,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例如,PI 控制器简单易用,适用于控制简单的电路。
PWM 控制器可通过调节占空比来控制电机的转速,适用于大多数电机控制场景。
全桥变换控制器是强化型PWM 控制器的一种,适用于对电机控制效果要求更高的场景。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技术综述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技术综述摘要: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可控自由度高、响应速度快、底盘线控集成度高、车辆结构紧凑,是实现先进车辆动力学控制技术的最佳平台。
线控转向系统、线控驱动/制动系统、线控悬架系统等线控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车道保持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变道辅助系统等不同等级的辅助驾驶系统的广泛使用,造成车辆底盘控制中出现冗余及冲突。
分布式驱动结构形式为多线控系统及线控系统与辅助驾驶系统间的高效、协同控制带来了更大的可能。
基于此,从集成控制策略架构、纵-横向动力学集成控制、横-垂向动力学集成控制、纵-垂向动力学集成控制、纵-横-垂向动力学集成控制、容错控制、分布式驱动智能电动汽车底盘动力学集成控制等方面重点阐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
通过对文献分析总结可以看出:基于分层式控制架构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集成控制是当前研究重点;一体化集成控制目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与底盘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及个性化集成控制等问题亟待解决。
研究成果能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高性能集成控制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技术引言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生产制造技术的改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
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机械噪声小、排放污染少,可以采用核能和替代能源作为能量来源,能够减轻中国交通对石油的依赖。
上述电动汽车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新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其成为当前实现中国“交通强国”战略和“双碳”目标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电动汽车按照驱动电机的数量和布置形式可以分为单电机集中式驱动电动汽车和多电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单电机集中式驱动是目前量产电动汽车主要采用的驱动形式。
多电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具有全新驱动形式按照电机数量可以进一步分为双电机驱动、三电机驱动和四电机驱动;按照电机安装方式可以分为轮边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余卓平同济大学起止年限:2010.9至2015.9依托部门:上海市科委二、预期目标3.1 总体目标本项目以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节能与主动安全性能为突破点,建立基于分布式驱动电机特性的轮胎动态模型、车辆多体耦合动力学模型和动力电源—电驱动系统多场耦合动力学模型,构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多体多场复杂耦合动力学系统;研究电源与电驱动系统能耗规律、车辆空气/热动力学特性及其能耗规律,提出分布式电源与能量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理论、车身空气动力造型设计及整车结构设计方法与整车热管理方法;探索无非驱动轮工况下车辆关键动力学参数自适应辨识方法;研究复杂耦合系统能耗优化与动力学协调控制理论,创立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设计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方法。
通过该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可以培养一支以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为研究背景的科研团队,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专家和具有自我创新能力的高水平骨干人才,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水平,为我国电动汽车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3.2 五年预期目标(1)理论研究成果:➢揭示分布式驱动电机转矩与转速快速变化时的轮胎-路面的瞬态作用机理;揭示分布式驱动型式对电动汽车整车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及多物理场的耦合作用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动力学的影响规律。
➢揭示电源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和全工作范围内的能量效率变化规律;建立适用于分布式驱动系统的电池状态估计理论模型,提出电池状态估计方法;揭示多样工况条件下不同拓扑结构电源与轮边电驱/制动系统能耗内在规律,提出电源及分布式电驱/制动系统拓扑结构理论及能量管理方法。
➢揭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流场规律、空气阻力形成机理,探索适应于分布式驱动结构的最佳空气动力学汽车外形特征;揭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轮边驱动单元区域的特殊流动及传热规律,探索适应于该区域的特有的气动外型特征和热管理途径。
➢初步建立起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多源信息融合的车辆状态估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技术体系,并在路面特征参数辨识方法以及车辆行驶状态参数估计的自适应方法方面取得突破。
➢建立适用于分布式电驱动模式的汽车驱动/制动控制的理论,阐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汽车动力学控制间的作用关系,形成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耦合系统能量管理与动力学协调控制理论。
(2)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建立轮胎高频动态模型及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
➢建立一套用于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的电源系统综合设计、优化方法体系,建立不同拓扑结构电源与分布式电驱/制动系统的能耗特性模型,提出分布式电源系统充电及优化的能量管理模式。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结构特征,提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车身设计方法;提出适合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高效散热技术和热管理控制策略;阐明系统结构和空气流动特性的关系、空气动力学特性和热能综合利用的关系,形成以空气动力学主导汽车设计的全新汽车设计理论。
➢研发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车辆动力学参数估计系统,开发通过硬件在环仿真或者实车试验来验证车辆状态估计与参数辨识方法的评价体系。
➢开发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技术、制动防抱技术、整车稳定性控制技术;实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耦合系统动力学协调控制,并加以验证。
在 SCI/EI 收录的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篇以上,出版学术专著 1 部以上、申报省部级与国家级奖励 2项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4-25 项。
培养本领域的拔尖人才以及学术带头人 2-3 人,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50 名以上。
三、研究方案4.1 学术思路本项目的学术思想是瞄准国家对汽车工业发展的需求,针对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技术难点,提出三个基础科学问题,设立五个研究课题。
具体思路如下:➢国家重大需求: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都将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的重点。
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节能、环保和主动安全性具有显著优势,但是相关理论尚不成熟,因而需要通过项目研究,为我国电动汽车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使其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科学问题: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和目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还存在较大效率提升空间,针对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因素,凝练出三个基础科学问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耦合系统动力学”、“多变环境与工况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能耗规律”、“复杂工况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耦合系统动力学协调控制机理”。
➢五个研究课题:根据所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设置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与建模、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电源与电驱动系统能耗规律与能量管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空气与热动力学系统能耗规律与优化设计、车辆动力学系统关键状态估计与参数辨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整车耦合系统动力学控制等五个研究课题。
➢研究成果:本项目以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节能与主动安全性能提高为研究目标,研究成果须在理论、方法、机理、机制等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同时,还包括各种控制芯片、仿真软件平台和试验平台等实用成果。
4.2 技术路线本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是:建立基于分布式驱动电机特性的轮胎动态模型、路面—轮胎—悬架—车身多体耦合动力学模型和动力电源—电驱动系统多场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多体多场复杂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为目标,根据分布式驱动的使用环境和工况,研究电源系统的能量效率特性,分析分布式驱动/制动系统的能耗规律,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拓扑结构及能量管理优化方法;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空气动力学及流场特性,探索空气动力/热动力能量消耗规律,优化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车身空气动力设计及热管理流场设计;利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多源信息特征,设计在变参数和复杂工况下的高精度、实时车辆关键状态估计和参数辨识方法;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独特的驱/制动动力学和防滑、防抱稳定性控制,探索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整车动力学稳定与节能协调控制方法。
具体的技术途径见图 1,图 1 技术方案框图4.3 特色与创新特色:项目设置特色:项目所针对的汽车工业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产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国际汽车工业面临的节能减排严峻挑战的形势下, 项目设置紧密结合我国能源安全、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需求,力求抓住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拟解决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关键基础理论问题, 占据汽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为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和可持续自主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技术路线特色:技术路线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系统动力学特性与能耗特性入手,建立该复杂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理论,揭示该多场系统的能量耗散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能耗优化的动力学协调控制理论与极限工况下车辆动力学稳定性协调控制理论。
采用理论研究、计算机仿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
理论研究揭示系统本质,计算机仿真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理论进行修正,试验研究结合实际验证理论研究结果准确性,并最终形成实际应用成果。
研究内容特色:项目研究内容围绕汽车节能与安全两大目标,针对开发电动汽车面临的系统复杂性问题、环境与工况的多样性问题,综合归纳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耦合系统动力学、多变环境与工况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能耗规律与复杂工况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耦合系统动力学协调控制机理这三大研究内容。
三大研究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形成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基础理论,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理论创新:建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复杂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能量管理、整车结构和外形的设计理论;复杂耦合系统能量管理与动力学协调控制理论,创立高性能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设计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方法。
方法创新:本项目以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基本研究手段,研究轮胎-路面瞬态作用机理,建立复杂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电源系统能效特性与能量管理方法、驱动/制动系统动力学及能量利用机制,理论研究与试验分析相结合,提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空气/热动力学优化设计方法。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特性,提出车辆状态估计与参数辨识方法,与协调控制理论相结合,提高整车节能与主动安全性能。
4.4 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案、研究内容是为解决与电动汽车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而确定,是建立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和各主要承担单位已有坚实的相关前期工作基础之上的。
项目参加单位分别为在电动汽车、汽车节能与安全和汽车动态模拟方面的国家级研究基地(国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在国家前期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在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内容的不同侧面,各参加单位已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经验、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
其中,同济大学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余卓平教授课题组围绕四轮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平台,分别在车辆侧向动力学、车辆状态估计与参数辨识、驱动/制动控制策略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孙泽昌教授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控制系统的研究,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参加了国家863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研究; 杨志刚教授长期从事过流动稳定性、涡破裂、燃烧-声音稳定性、湍流模型、小雷诺数流动及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的研究, 在车辆空气动力学、气动声学、车辆热环境控制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研究积累。
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孔辉院士长期以来在轮胎动力学建模及车辆动力学建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实力。
清华大学汽车节能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宋健教授课题组在整车稳定性控制和制动安全性控制技术及产品开发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 李克强教授课题组在智能主动安全汽车运动控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整车系统控制、先进车辆噪声振动(NVH)控制所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参加本项目子课题研究的各单位形成了优势互补、上下游结合的研究开发团队。
通过交流与合作,对本项目关键科学问题及解决途径形成了共识,为实现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奠定了学科和队伍基础。
本项目课题组由多名学术骨干组成,大多数都是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 45 岁左右的中青年学者,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得到行业和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研究队伍的组成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跨部门、强强联合、知识结构互补等特点,并且与国外相关知名研究单位已有着很好的交流合作渠道和关系,因此在研究团队方面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