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马原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2018版马原第2章说课讲解
![2018版马原第2章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9b6544ec5da50e2534d7f35.png)
康德:把“实践”概念引入 哲学中,提出了“理论理性” 与“实践理性”的概念,并指 出“实践理性”具有行动的能 力和功能。
6
实践是一种实 验、科学实验
培根
王阳明
“知是行的 主意,行是知的 功夫;知是行之 始,行是知之 成。”
黑格
尔的
“实践 理念”
实践是人 们现实的 感性活动
7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理解
光本性的认识
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 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从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 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 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 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 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 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3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
律
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一)实践的本质:人类能动地改造 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永 不停止哲学的实践。”
—— 苏格拉底
5
1.旧哲学对实践本质的不同理解
“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 内的在内的活动。”
(三)从认识到实践
1、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 因为:
第一,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 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 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成就来。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 到检验和发展。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列 宁
十 月 革
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40554ac0fc4ffe473268ab1b.png)
三、真理与价值必须而且能够统一。
1、只求真理、不问价值是片面的、有 局限性的。
价值原则体现人类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人们 的思想和行动要体现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是社 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价值是多元的,不同 的主体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 选择。
真理与价值的矛盾也被称为“是”与“应当”的 矛盾。人类的高贵之处在于懂得做应该做的事, 而避免做不应该做的事。
二、真理与价值常常是对立的。
2、真理只有一个,而价值却是多维的。
价值是表征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的哲学概念, 同一客体,对不同的主体而言,其价值可以是 不同的。
俗语:饱汉不知饿人饥。 饿者饥不择食,饱汉对美食佳肴则可能无动于衷。
价值的多维性源于人的世界的复杂性,。
二、真理与价值常常是对立的。
3、真理与价值之冲突及负面影响
第14周 第七章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第15周 复习பைடு நூலகம்
第16周 答疑
演讲题
第一组 科技能无中生有吗?(A组:能;B组:不能)(第5周) 第二组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讲过,人的幸福无外乎身体无病痛,灵魂无纷扰。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你认为人生在世应如何
正确对待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A组:认同;B组:不认同)( (第6周) 第三组 有人说当今人类面临着的环境问题看起来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环境问题是人类不正当的实践生成的,也将最终由
第8周 第一章第二节之二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所描述的世界运动变化图景
第9周 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第10周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11周 第三章 第一节 历史观基本问题
第12周 第三章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1](https://img.taocdn.com/s3/m/1b73a2096c175f0e7dd13713.png)
3、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我们的理论是 发展着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 烂熟并机械地加 以重复的教条。”
47
‚我们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 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 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 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 主义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 应该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 进。‛ ——列宁
2 2 2 a +b ≠c
真理的相对性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 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 的反映。
构成世界的基本 粒子何其多!
思考: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关系怎样?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一是指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指一切认 识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实践的检 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具有真理 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 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 查,也没有发言权。
实践标准的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条件性、有 限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一是指一定历 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深 度和广度的限制;二是指实践检验认 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实践标准 的确定和不确定性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不是贫油国
64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 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 性特点。实践的这种特点,是它作为检验真 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也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 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65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琴诗》
66
真理的本性(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马原课件第二章(参考课件)
![马原课件第二章(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b161b7cc22bcd126ff0c96.png)
课件学习
43
1.从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一是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
课件学习
44
1.从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二是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课件学1习589
45
2.从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第一,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课件学习
30
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不否定认识对 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认识的指导作用具有双向性
课件学习
31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稿P4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 线,
另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 路线。
55
认识路线和工作方法
调查研究 试点实验 虚心向群众学习 集中群众智慧
宣传动员群众 推广成功经验
转化为群众的行动
课件学习
56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1、什么是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狭义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情趣、意志、 动机、欲望、信念、习惯等。
广义还包括幻想、想像、顿悟、知 觉、灵感等。
价值、价值评价和价值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的关系
必然与自由
课件学习
2
关键词
认识 实践
反映论
真理 价值
认识 世界
改造 世界
课件学习
3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05e49cbf242336c1fb95e2b.png)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是从相对性不断走向绝对性、无 限发展的动态过程。因为:
①人的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②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 ③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 (2)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 马克思主义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真理性认识,
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采取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正 确态度。
(三)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这也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谬误
谬误
• 谬误的含义
• 指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 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哈佛大学校训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真理的检验标准 •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人生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认识。
正确反映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真理 谬误
真 理(truth)
“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真 理”。 “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 之实是必相符合的” 。
2.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认识·改造·利 用
主体
客体
足满·务服·用 有
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 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 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 变。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的唯物 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 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 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每个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绝对性和 相对性;或者说,每个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同时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92bc56db307e87101f69636.png)
真 理
从广度和深 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反对绝对主义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反对相对主义 相对性
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 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019/1/29 16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物质世界
事物的表面特征
实践 认识
感性认识
人类
形式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错误的认识 与事物的本质不相一致
内容
内容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正确的认识
理性认识
与事物的本质相一致
真理
2019/1/29
谬误
4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定义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认识。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错误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并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2019/1/29
科学的殉道士--乔尔丹诺· 布鲁诺(公元 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 近的诺拉镇。
9
地心说
日心说
2019/1/29
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
10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善、美
真
31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 识。
3《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afc0576a48d7c1c708a145b4.png)
结绳记事
算盘
电脑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1)认识产生于变革对象的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直接经验是源, 间接经验是流
名人名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 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 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 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 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 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 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 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 生的,是“内正反省”的结果,即认为是自 己头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其一,与旧唯物主义离开社会实践和人的 历史发展来理解人的反映不同,马克思 主义认识论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全 面地、正确地分析和说明了人对世界反 映的社会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其二,与旧唯物主义脱离辩证法不同,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 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 动的辩证过程。
约翰 ·洛克的“白板说”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 ·洛克提出了 “白 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上 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外界事物把它们的标 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就形成了我
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白板说”把人的认识看成
是完全被动的过程。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
(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可知论:承认认识对象是可以被我们所认识的理
论。它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认识能够达到同它所反映的对象相符合。它认
马原真理与价值课件
![马原真理与价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20f8bd69dc5022aaea00e2.png)
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 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 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 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 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
伽 利 略
哥白尼 布鲁诺 开普勒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歪曲反映
客体
谬误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做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 践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即概念、判 断、推理都是人的思维 所特有的,是主观的。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 必然在真理观上坚持一 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
实用主义真理观
真理就是人们造出 来供人们使用的工 具。
波义耳(1627-1691)
真理向谬误转化
真理
割裂真理的完整体系
谬误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
形而上学不变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
真理向谬误转化
真理往前迈进 一步,哪怕是向 同一方向迈进 的一小步,真理 也会变成谬 误。
谬误向真理转化
恢复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失败是 成功之 母
谬误
失败后,吸取经验教训
真理
爱迪生
杜威
真理就好比给我们摆 渡的船和做媒的媒人。 帆船太慢了,换只汽 船。这个媒人不行, 打他一顿媒拳,换一 位靠得住的朋友做大 媒就行了。
胡 适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限性、无条件性 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 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 对真理。 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认识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在这个意义上,承认 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2真理与价值-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07af2bbed5b9f3f90f1c4d.png)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 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 无所谓谬误。
认识
互相依赖 互为条件
真理
谬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
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 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应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 证转化的。 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犯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的错误。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标准是无可替代的 任何认识成果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最终知其是 否是真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 实践检验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须经多次检验 • 每次的实践检验总是有限的,只能部分地检验真理 • 任何时候都有暂时无法检验的认识成果 既要坚信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权威性;又不能将 实践标准绝对化、凝固化。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 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 条件性、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 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 的。
2018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小结:真理与价值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小结:真理与价值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23dc4a51e518964bcf847c5f.png)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8考研政治马原核心考点小结:真理与价值马原中的政经部分作为一个知识理解难点,确实每年出题的热点,知识掌握重在理解,下面为大家带来马原核心考点,一起来看下!【真理与价值】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
(一)价值及其特征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价值的特性:①价值具有客观性。
②价值具有主体性。
③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具有多维性。
(二)价值评价价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
其特点主要有:①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
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
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
成功的实践既表明知识性的认识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评价性的认识是正确的,表明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关系。
(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第二章 真理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48e534e964bcf84b8d57b1f.png)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 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应。
“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 界、他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 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 地接近于这一点。”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 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
——恩格斯
“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
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
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
理。”
——列宁
2、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不能自己 判断对错
主观 认识
实践
本身没有 对错
客观 实际
真理
相符
不符
谬误
◎ 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 的补充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 作用。
逻辑证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 (《列宁选集》第2卷第42页)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 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
门捷列夫 (1834-1907)
门捷列夫预言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 元素的存在,预言经过实践得到证实。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 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3、真理的一元性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24页PPT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2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88e37d5ef7ba0d4a733ba8.png)
第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是辩证转化的。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 真理想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总而言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 态”上看,即从他们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 ,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有 相对性真理想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有 表现为一个过程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对定性和不确 定性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的制约。
真理尺度: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 了实践对戏那个的客观规律的本质的真理 价值尺度: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 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特定的实践目标。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对象,其特点有三: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实现以劳动人 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 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价值的四方面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首先:人的需要有客观性 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对也有客观性 最后:满族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
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价值的四方面的特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2020/5/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真理与价值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真理与价值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bd2a06b90d6c85ec3ac6e1.png)
皮尔士
(1839-1914)
詹姆斯
(1842-1910)
杜威
(1859-1952)
胡适
(1891-1962) 8
威廉·詹姆斯
一种观念只要能把新、旧经验 联系起来,给人带来具体的利 益和满意的效果就是真理。 “理论的真理性不是我们心灵 与原型的实在之间的关系,它 只是心灵之内的事情。” “如果有一个概念,我们能用 它很顺利地从一部分经验转移 到另一部分经验,将事物完满 地联系起来,很稳妥工作起来, 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 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
– 家具制造商——材质 – 观赏者——风景
•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 性认识。
37
• 价值评价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纯粹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 ——否认了真理客观性
38
(四)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 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 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 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39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 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 •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
40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 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1.知识性认识 2.评价性认识
46
价值评价 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 科学知识 • 造福人类 • 危害人民
47
核武器
48
• 美国的核研究基地设在新墨西哥州一片沙 漠环绕的洛斯阿拉莫斯。而在高楼林立的 纽约市中心曼哈顿成立了一个名为“工程 管理区”的机构作为统一指挥部,核弹研 制工作的代号就称“曼哈顿工程”。
马原 (2)
![马原 (2)](https://img.taocdn.com/s3/m/1d2e0308e87101f69e31957e.png)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相互制约, 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相互促进体现在: 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说,真理 的发展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其生 活条件和发展方向,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更合 理,更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性; 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人们对价值 的追求月自觉、越合理、越深入,也就表明人们 对真理的把握越全面、越深刻,同时也就越能够 激发起人们探索真理的热情。
相互引导体现在: 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 要的价值追求引导这人么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 认识活动的指向规定的; 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 价值追求,人们在那一个领域中获得真理越多, 人们就会在那一个领域中提出更多的价值目标, 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价值发展的方向和 程度。
真理
价值
相互制约,相互引导制约, 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相互制约体现在: 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 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 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有赖于价值在 实践中倍发现的状况。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中相互制约, 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首先,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是绝对的。
其次,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 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1、真理是具体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如果失 去这个特定条件,他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全面的,其中每一个原理都与其他原理处 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如果忽视其中任何一点, 真理都有可能变为谬误。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与价值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真理具有根本性和优先性;价值及其评价 标准必须以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 二者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唯心主义哲学否认客观真理,也必 然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 旧唯物主义哲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但其反映论是消极的、只管的反映 论,没有科学地解决检验真理的标 准问题。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的。思想理论不能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
• 请用认识和实践的观点以及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观点论述 “中医是不是科学”?
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 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 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它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客观性。 第二,主体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第四,多维性。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限性
有限性、 有条件性
绝对性
辩证统一
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其一:二者相互依存。人们的每一个正确认识
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认识,但在这一定范围内,它 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其二:二者相互包含。一是说,真理的绝对性寓 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二是说,真理的相对性必然 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 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
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 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 第一,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 识对象。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 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 关的知识性认识。
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价 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 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中包含着不依
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如经验、判断等。 真理具有一元性。
地心 说
日心 说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 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1、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 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与谬误有原则 的界限。 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 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 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 世界的接近。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 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 有限性。 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 是有条件的、有限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 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观实在的标准。
主观 认识
相符
实践Leabharlann 客观 效果不符真理
谬误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 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但它不能回答结 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已被逻辑证 明了的东西,还必须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 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对新的 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其不能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它的正确性和 适用范围都依赖于实践。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
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主体
正确 反映 歪曲 反映
真理
客体
谬误
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与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离开了实
践,就再也没有别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任何实
践都会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历史条 件的制约,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对真 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