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与分析
地理信息及地质灾害区域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地理信息及地质灾害区域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软、硬件支持,对地球整体或部分表层空间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借助现代智能分析技术,以此得出结果对人类活动进行科学指导的技术系统。
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以及借助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设备可视化辅助运维方法,结合环境气候以及其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对配电网的影响,讨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方法,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气候预测1.气候预测气象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类型,尤其是在近30年中,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愈加明显,使得86%以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人类接近60%的因灾死亡、84的经济损失及90%以上的保险损失,都是源于气象灾害及其此生灾害。
据相关统计,我国由于气象灾害因素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的比例高达70%。
如果无法对这些气候异常现象做出预测,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理,将无法有效控制气候灾害所带来的后果。
在电力事业发展中,诸多环节都会受到气候灾害的影响,做好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准确分析跨季度的温度、降水和由此带来的气象灾害,能够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水平,提升电网配置运行的可靠性。
在目前气候预测运行体系中,国际上主要是采用发展大型数值模式和建立统计模型两种形式进行,前者的代表国家有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后者则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
我国是典型的东亚季风区气候,在气候运行中,受到多方面天气因子的影响,仅依靠数值模式或者统计模型进行短期气候预测,无法对实际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模拟,因子与预报量关系的稳定性无法有效保障,所得出的预测信息准确度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形洗下,气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建立起一套动力模式和统计模型相结合的预测系统。
这一系统所包括的基本体系包括ENSO预测系统、大气环流模式、海-气耦合模式、统计模型和动力-统计模型。
地区电网AVC系统运行模式研究与应用 张学强
地区电网AVC系统运行模式研究与应用张学强摘要: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实施,在大运行体系下地区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 的模式运行是当前急需关注的问题。
本文结合地区电网AVC 系统运行实际,分析了目前AVC 系统运行现状,提出了地县一体化后AVC 系统的运行模式,比较分析了集中式和分布式AVC 系统的优劣,并确立集中式运行模式为最佳方案。
分析地县一体化AVC 系统功能需求,对现有AVC 系统软件进行功能优化和升级。
最后,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地县一体化;自动电压控制AVC 系统;运行模式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目前在地区电网中已广泛使用的无功补偿和调压手段是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装置VQC,但是VQC存在着不能有效处理全网范围内的无功优化问题和维护工作量大等诸多不足。
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实施,在大运行体系下地区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 该以何种模式运行是当前急需关注的问题。
为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对电压、无功调节的需求,保证电网电能的高质量和降低网损,实现区域或全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
2 电力系统中AVC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网AVC系统基于OPEN-平台,AVC系统与调度中心主站EMS平台一体化设计,从PAS网络建模获取控制模型,从SCADA获取实时采集数据,据电网无功电压实时状态进行在线分析、计算,通过SCADA远程通道下达遥控命令,实现了全网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闭环运行。
2.1 AVC系统的运行特性该系统从接受数据到输出数据,再到优化计算完成了一次向子站的发送控制信息,占的CPU时间小于15s,是该AVC主站设计的一大优点。
2.2电网AVC系统主要存在的若干问题2.2.1电压预判不精确,导致电压校正控制模式与AVC区域无功优化控制模式相冲突,造成主变分接头或者电容器频繁出现循环动作,甚至使10kV母线电压越限。
2.2.2 AVC系统通过引入保护信号实现对设备的可靠闭锁,比如针对主变分接头“滑档”和电容器连续投切不成功等,增设了闭锁功能,但此功能容易造成部分正常设备误闭锁,从而影响到AVC系统正常运行。
电网经济运行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述 了电网经济运 行方式 、 负载经济调度及 电网结构优化 等 内容 , 并就 电网经济运行提
出 了一 些新 的 观 点 和 概 念 。 出 电 网 经 济 运 行 技 术是 一 门新 的 节 电技 术 , 项技 术 的 指 该
应 用节 电效果显著 , 有利节能与环保 。
关键词 : 电网经济运行 ; 节电降耗 ; 负载经济调度
的阶段性成果。
( 责任编辑 : 戚米莎 ) 第一作 者简 介: 马为民 , ,9 0年 6月生 ,0 6年 毕业 于沈阳农 业 女 17 20
1 g g 5 . m / 等 个浓度 添加实验 ( 0 k 见表 3 , 过一系 列前处 理过程后 , )经 经 上 机测定 , 回归方程为 y 4 5 . x 2 1 6 相关系数为 0 9 , 定 其 = 9 7一6 . , 7 6 4 .4 确 9 5
V
5 6 0 9 4 9 5
不合理部分 , 如何降低电网中不合理部分线损是 电气工程 师和科研人 员
所面临的课题。 电网经济运行是在保证 区域 电网( 1 V以上 ) 10k 和地 区电网( 1 V 10k
1 电 网经 济运 行方 式
电网经济运行方式 是在保证 电网安全运行 和供 电质 量及满 足供 电 需求基础上 , 通过对 电网巾变 压器 和电力线路不 同运行方式所 产生的损
中 图分 类 号 :4 66 F 2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损耗和无功消耗 , 提高 电网运行效率和电网运行 的管理水平。 电网经济运行技术适 用范 围较大 , 内容丰 富翔 实 , 仅在 电网经 济 现 运行方式 、 电网负载经济调度等几个方面 , 结合实例做简要介绍。
电网是电力 系统 中联 系发电和用电、输送 和分配 电能 的中间环节 , 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它主要 由连接 电网的输电线路、 变电站 、 配 电所和配电线路组 成 , 变压器 与电力线路是 电网的 主要元器件 。在供 电 过程 中电网产 生 电能损 耗 , 简称为 电网线 损 , 电网线损 分为合理部分 和
城市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分析
城市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20-08-05T17:20:43.377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8期作者:汪有兴[导读]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步伐的推进,人们意识到了对电力配网模式进行改进的重要性,并开展着手于对电力配网系统的建设与规划进行强化,由于我国电力配网系统的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多数城市在电力配网的运行方面一直表现出较低的运行效率,所以对此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深化。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配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配网规划;电力配网;建设思路引言城市配电网络自动化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同时技术等要求较高,并且由于配电系统在建设时存在的环境等问题对其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在实际建设当中,应当充分结合地区环境的特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并加强城市配网规划内容,优化城市配电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配网可靠性实践方法根据当前阶段配电网的运行特征,为了能够确保配电网供电环节的可靠性,电力企业必须结合配电网原有的规划方向,基于科学的角度,进行实践探索来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在规划配电网的过程中,要开展统筹研究工作,按照不同的地区对配电系统开发可行性的规划设计方案,不同地区的配网运行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将这种差异性进行分类,开发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切实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
此外,针对无功补偿的配网系统,在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令配电系统的平衡配置,提升配电网运行质量。
还要加强供电线路的监督与检验工作,及时发现配电线路中存在的隐患,对于一些已经处于老化状态的电力设备或线路设施,要进行及时更新,针对部分地势比较崎岖的露天位置,要释放增加对供电线路的隔离保护措施,并根据实际的情况优化供电管理模式进,使整个配电网能够全面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等优势。
2城市电力配网在当前时期存在的不足2.1 城市电力配网缺乏前瞻性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市在早期的发展规划中缺乏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正确预估,因此,我国多数城市的电力配网系统构建缺乏前瞻性,导致城市的配电量分配缺乏合理性,多数城市地区的供电处于半径偏长的状态,导致城市配电网络的线路损坏概率都较大,甚至部分地区由于建设缺乏科学依据,导致其电力负荷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严重地降低了配电网络的经济性。
地区电网分布式负荷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地区电网分布式负荷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发展,电网负荷预测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负荷预测方法一般都是基于集中式的数据,对于分布式电源的影响却不够敏感,难以精准预测。
因此,开发一套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地区电网分布式负荷预测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系统旨在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数据收集、处理以及分析,建立一个能够准确预测负荷变化的模型,帮助电力公司优化运营策略、提高电网效率,减少停电风险,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稳定的用电服务。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研究基于分布式电源的负荷预测算法,包括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方法。
评估各种算法的适用性和效果,选择最优算法。
2. 开发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分布式电源的数据。
涉及到的数据包括天气数据、能源生产情况、用电量等等。
3. 数据处理和预处理,去除干扰因素,降噪,处理缺失值等。
基于处理后的数据,建立预测模型。
4. 可视化系统设计,通过各种图表展现预测结果,为电力公司提供决策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获得实时的数据。
2. 数据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降噪、缺失值处理等。
3. 建模算法:选择合适的算法,包括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等。
运用这些算法建立预测模型。
4. 可视化系统:设计一个可视化的系统,以图表、曲线等方式呈现预测结果,支持数据交互和自定义查询。
5. 实验和评估:通过实际数据和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实验和评估,测试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1. 研究一套基于分布式电源的负荷预测算法,能够精准地反映分布式电源的影响,为电力公司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
2. 开发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和预测模型,支持可视化查询和数据交互。
3. 提供一套降低电力公司运营风险和提高运营效率的解决方案,提升电网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五、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可行性较高,原因如下:1. 技术方案先进、可实现。
浙江电网网架结构及分层分区方式研究
浙江电网网架结构及分层分区方式研究孙维真;叶琳;王超;吴一峰【摘要】结合浙江电网的运行实际并借鉴国内外电网建设与运行经验.对浙江电网220 kV网架架构及分层分区原则进行了研究,从电网分区运行方式、电网供电能力、分区转供能力与供电可靠性、大容量电厂接入220 kV电网方案、无功电压配置与运行控制、正常频率运行等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浙江电网的规划与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浙江电力》【年(卷),期】2010(029)001【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浙江电网;分层分区;网架结构【作者】孙维真;叶琳;王超;吴一峰【作者单位】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杭州,310007;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杭州,310007;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杭州,310007;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杭州,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32随着浙江电网大量电源的投产和500 kV主网架的迅速扩张,短路电流超标现象日益严重[1-2],电网被动进行分层分区[3],导致局部220 kV电网可靠性有所降低,还造成局部220 kV电网稳定运行和检修方式安排困难、供区间缺乏转供能力、相当数量的变电站在单一元件检修时存在停电可能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浙江电网的运行实际,并借鉴国内外电网建设与运行经验[4-5],笔者认为,在电网的规划与运行当中,需要统一安全稳定标准,明确分层分区思路,并重点考虑以下4条基本原则:(1)正常(含计划检修)方式下满足N-1方式校验。
(2)既要降低短路电流水平,又要保证供电可靠性。
(3)考虑分区间具备50%的转供能力。
(4)便于安全稳定第三道防线的实施。
基于以上原则要求,本文根据《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相关规定,对浙江电网220 kV网架架构及分层分区进行了研究探讨。
1 浙江电网分层分区方式1.1 220 kV母线分裂运行方案500 kV变电站220 kV母线分裂运行是控制短路电流必需而又有效的措施。
基于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控制策略
基于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控制策略【摘要】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短路电流水平不断提高,而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往往滞后于电网运行的需要。
通过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可以作为限制短路电流的有效过渡措施。
本文以某地区220千伏电网为实例,分析比较各项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对短路电流的影响,为限制短路电流开拓思路。
关键词:短路电流、三相短路、运行方式、限制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grid-scale power system, short-circuit level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has been improved, and measures to limit short-circuit current by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ften lags behind the needs of the grid operation. By adjusting the operation mode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transition measures to limit short-circuit current. 220 kV power grid in an area as an example, analyzes compare the adjustment of the network operation mode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to explore new ideas to limit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Key Words: short-circuit current,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operation restrictions.WU Bin ,WU Zhi-dong(Zheng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Zhengzhou 450006,China)Abstract:The expansion of the gri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level of power system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various factors of restrictions short-circuit current, all above tends to lag behind the power grid needs. Adjusting the operation mode can be used as effective transitional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caused by limit short-circuit current. Taking regional 220 kV power grid as an example, this essay will analyze and compare different effects to short-circuit current based on adjusting various operation mode, and also open up ideas to restrictions of short-circuit current.Key words:Short-circuit current,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operation mode, restrictions1 短路的一般概念短路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对于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发生通路的情况。
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的电网运行方式决策研究
种方式运行期间,其发生各种异常或者故障的概率 不确 定 。
虽然 电网运行 方式 的决策 者无 法确定 未来 电网 运行 的 自然状态 ( 稳运 行或 是发 生各种 异常 和故 平 障 )但 是能 够预 知可 能 出现 的 自然 状态 0,, , , 。 . 还 0. . 可 以根据 电 网可靠性 数据 统计估 算 出各种状 态 出现 的可能性 , 即先验 概 率7( , (:, 7( 。方案 r )7 )…,r r )
对 电网造成 的后果不尽相 同, 电网运行方式的调 整属 于典型的风险型决策。贝 叶斯决策理论 是处理风 险型决策
的经典理论 , 文章将贝 叶斯理论 引入 电网运行方式决策 中, 以数理统计和效用函数为基础 , 过构建“ 通 决策树” 来
量化决策风 险, 为电网运行方式的决策者提供易于比较 的数学参考, 从而实现客观 的量化决策。
渡方式。但是它与乐观准则一样, 也忽略了先验概率。 最 大可 能性 准 则考 虑 最 有可 能 出现 的结 果 , 发
现先网
最 为有利 的备选 方案 。这个 准则基 于调 度决 策者 对
收 稿 日期 :o 0 0 — 0 2 1— 8 2
的对决 策者 最不利 的情况 。采 用悲 观准则 进行 决策 时, 电网调度会 针对 电 网可能 出现 的影 响最 大 、 最不 利 的结果 , 择相应 的方 式调 整策 略 。 观准则 提供 选 悲
了一 种 电网在最 不利 情况下 的最 优运行 方式 ,因此 基 于悲观 准则 的决策 大多应 用 于运行 时 间较 长 的过
目前 , 电网调度 在制定 和调 整运行 方式 时 , 主要
了除最有 可 能状态 外 的其它所 有 可能 出现 的突发情
基于新疆电网750kV_220kV环网的潮流转移分配分析_张锋
750kV 乌北变中任何一台主变发生故障,将导致 潮流全部转移到另一台主变上。如 1 号主变发生故障, 通过 220kV 矸化线和 220kV 二化线将潮流全部转移到 2 号主变上。潮流的转移将导致部分 220kV 线路过载 运行,严重威胁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城网中的机组 跳闸,导致城网中 220kV 线路上的传输功率出现大的 波动,220kV 线路上的潮流重新分布,进而加重部分断 面和线路上的传输功率。因此在 750kV 乌北 1、2 号变 电磁环网运行期间,要对主变故障情况下潮流转移进 行分析,根据潮流转移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稳控策略 和定值,优化城网和昌吉东部地区的机组出力,保证系 统安全稳定运行。
由于哈密地区负荷小,火电、风电、光伏装机容量 大,哈密主变、烟墩主变基本上是处于上网,上网的大 小受哈密地区风电、光伏和东源电厂、天光电厂出力大 小的影响。当风电出力急剧降低或火电机组跳闸,或 750kV 哈密主变、750kV 烟墩主变发生故障,将导致哈 密地区部分线路上潮流出现大的转移,造成部分断面 超稳定极限和小截面导线过热稳运行,影响系统安全 稳定运行。
当环网或电磁环网因某些线路断开后,由于系统 间的联络阻抗突然变化,相关联络线的传输功率将发 生较大的转移,则很可能超过相关线路的稳定极限传
!!!!!!!!!!!!!!!!!!!!!!!!!!!!!!!!!!!!!!!!!!!!!
【作者简介】 张 锋(1979-),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电网运行控制管理工作。
移有一定的影响,当电源出力发生变化时潮流转移分
配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发电机组出力增大时,联络
线上的传输功率减小,故障前后潮流变化大。
在环网运行时要对其潮流转移分配比进行分析,
以确定功率变化规排、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定值整定,防止
地区供电局实施调控配一体化运行模式的探索郑永平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 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4T o tal N o .274地区供电局实施“调控配一体化”运行模式的探索郑永平,张瑞平(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分析地区电网、调度及变电运行模式,明确了实施调控配一体化的意义及可行性。
研究了实施调控一体化组织架构、业务方式及业务流程;并形成了地区供电局集“输电网调度、设备监控、配电网调度”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地区电网调控中心。
调控配一体化功能模式的实行,可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对电网生产管理组织方式、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将有重大变革,也是构建大运行体系模式的重要举措,必将对构建大生产体系,进一步理顺生产关系、完善运行组织架构、提升系统装备水平、配电生产管理水平、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地区电网;调控配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 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124—02 近年来,随着地区电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电网生产技术、设备装备水平和人员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生产组织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链条长、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传统的调度变电运行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现实,根据国网公司规划、地区电网发展现状和技术进步要求,地区供电局应顺应形势,积极谋划了实施地区电网调控配一体化工作的建设思路。
笔者围绕分析地区调度和变电运行现状,学习掌握外省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经验,研究实施调控一体化组织架构、业务方式及业务流程等内容,结合学习借鉴国网、南网等地实施调控一体化的先进经验,研究并形成了地区供电局实施调控一体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业务模式的探索报告,为相关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供用电技术毕业论文题目(2021年-2022年)
供用电技术毕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好的护理论文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论文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
下面是学术堂整理最新的供用电技术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供用电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一:1、直流供用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2、智能化配电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分析3、缩短高速公路供用电系统应急反应时间研究4、浅析供用电工程设计中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接地保护5、浅析如何加强农村供用电和低压配电网管理6、供用电系统中综合型谐波处理装置设计7、供用电的安全性技术与可靠性分析8、提升供用电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研究9、应用无功补偿技术实现供用电双方共赢10、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压暂降同心松弛凹陷域的分析与计算11、余杭电网运行方式分析与研究12、电压暂降监测点优化配置及故障源定位估计研究13、典型冶金负荷谐波问题分析与治理14、面向重要用户供用电安全监测的信息采集系统研究15、配电网电压暂降源定位研究16、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7、绍兴供电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研究18、复杂环境电压闪变包络参数提取与闪变值计算方法研究19、电网友好型空调负荷的能效优化管理方法研究20、交直流混合微网多元互补优化运行研究21、珠海地区有序用电精细化管理研究22、含多种电源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运行方法研究23、计及源-荷互动的交直流混合微网优化运行方法研究24、内蒙电力公司防窃电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开发与效果分析25、基于智能电网的智能化小区建设方案设计26、基于J2EE框架的供用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27、基于组合赋权和灰色关联的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评价研究28、初探电力营销管理新途径29、新能源接入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30、电压暂降原因分析及其源定位综述31、构建电力客户服务事件处置应急响应体系标准3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能监测系统33、智能配电网管理平台在山区电力系统中的应用34、电流互感器精度不当引起变压器保护误动浅析35、考虑成本、排污及风险的微电网运营多目标优化模型供用电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二:36、基于智能小区的供用电技术研究37、高危及重要客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分析38、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防窃电分析功能设计39、基于分层搜索算法的超高层建筑供用电可靠性评估40、直流微电网--未来供用电领域的重要模式41、基于动态相量的母线电压短时大扰动分析与源定位研究4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特低电压系统43、影响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原因44、浅谈装表接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45、主动配电网的前沿与实践46、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双向互动功能设计及关键技术47、基于负序功率流的电压暂降源的定位48、煤矿高压供用电设备安全准入测试能力建设探讨49、智能用电服务模式设计50、浅谈供用电的安全性技术与可靠性分析51、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52、核对运行中高供高计互感器变流比的方法53、浅析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54、适应无人值守配电站室的防盗及防误新技术研究55、提高智能电能表校验率的方法56、电力营销中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分析57、单相双向计量多功能智能电能表设计58、基于物联网的重要电力用户监测预警平台设计59、结合高压电工作业考证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维护课程实践项目研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60、提高电能表计量准确性的方法研究61、灵活互动智能用电的技术内涵及发展方向62、基于运行状态与可靠性分析的单相智能电表检修策略研究63、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提升技术64、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研究65、关于供用电技术专业特色培育项目的建设--供用电技术专业融合“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66、浅析供用电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67、城镇住宅小区供用电设计68、医院供用电系统谐波治理技术69、基于直流电气弹簧的直流配电网电压波动抑制70、新形势下供用电技术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探析71、电力系统谐波检测与抑制方法的研究72、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微型管道水流发电系统设计73、牵引供电系统与外电源适配性研究供用电技术毕业论文题目三:74、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低压配电开关智能监控研究与应用75、国内配电网电压跌落源定位技术研究76、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风险指标优化及评估模型研究77、有序用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8、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研究设计79、基于用电行为分析的在线用电异常及风险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0、电子式电能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自动测试系统研制81、内蒙电力公司供用电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效果分析82、供用电稽查业务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83、基于离散频率自适应梳状滤波器的时变谐波分析仪设计84、基于工作流的供电方案会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5、基于复阻抗的电能质量录波仪的设计86、供电企业高压用户电气管理体系建设研究[A]87、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88、基于改进型锁相环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研究89、泾渭电网智能计量系统设计方案研究90、呼伦贝尔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工程实践91、典型非线性负荷接入电网电能质量特性分析与评估92、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智能反窃电系统开发与应用93、基于电网友好型负荷的配电网电压响应策略研究94、配电系统中多目标条件下可控负荷的最优控制95、基于HHT的微网电能质量检测与分析96、EPON网络技术在智能用电领域的应用研究97、电价引导下电力产业链综合节能优化模型研究98、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9、包钢供用电系统节电技术及应用研究100、供用电在线监测系统及其关键性技术的研究101、电能计量技术在供用电稽查工作中的综合应用102、GPRS技术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数据传输安全性的研究[A]。
【配网】基于“四个导向”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一体化管理
【配网管理创新】基于“四个导向”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一体化管理基于“四个导向”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一体化管理是分别以问题、服务、创新、效能为导向,建立电网诊断分析评估机制、配电网项目常态化储备机制、配电网管理标准化机制、配电网项目建设后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经研所的支撑作用,开展中低压电网普测、常规项目现场勘察,收集线路和台区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基础数据,通过项目初审和可研会审,保证储备项目“精准投入、对症下药”,具备高可实施性。
一、健全市县一体化配电网规划工作机制1.成立配电网规划领导工作小组。
建成了公司发展部统一组织、经研所技术支撑、各专业协同参加、县公司紧密配合的市县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
成立市公司分管副总经理任组长,发展部、运检部、经研所等相关部门及各县公司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专责人组成工作小组,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和工作流程,全面开展配电网规划相关工作。
2.制定下发配电网规划工作网络。
建立工作微信群、即时通讯群,形成24小时沟通汇报机制,将专业化管理工作纵向延伸至生产各专业室、营销各分中心、供电所以及县公司等相关班组,加强国网公司配电网规划“一意见一导则”等专业管理文件的宣贯和指导,通过微信群和即时通讯群随时获取配电网薄弱环节,实时发布项目编制原则,定期进行配电网规划典型经验交流学习。
3.加强市县配电网规划专业管理。
结合现场勘察、可研编制、项目审查等环节,加强对县公司规划专业的管理指导工作,及时传达国网公司、省公司规划管理工作精神,调整工作思路及工作要求,着力加强规划人员的专业能力,促进市县一体化工作机制的磨合提升。
二、完善以问题为导向的电网诊断分析评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在每年常态开展“四级六类”电网诊断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依托《生产经营一套表》,借助PMS、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配电网监控平台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搭建了“关键指标监测分析平台”,筛查配电网在供电能力、网架结构、经济运行、供电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多维度、多层次对配电网线路供电半径、线路最大负载率、配变最大负载率、N-1通过率等各项指标开展量化分析,同时借助营销95598报修投诉、各类明察暗访、业扩及新能源接入受限等暴露的突出问题,系统梳理电网薄弱环节,确保及时、准确发现过载、低电压、重损等问题,提出配电网项目需求建议并及时纳入规划项目库。
110kV线路环网运行方式研究与分析
110kV线路环网运行方式研究与分析作者:庄海峰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6期摘要:该文针对该地区110kV中部电网将要进行环网运行方式,进行了潮流分布、线路损耗计算,并对保护配置、故障动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环网运行优于开环运行的结论,并对该地区的环网运行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环网;运行方式;研究;分析中图分类号:U665.12黄山市作为国际旅游都市,其形象国际关注。
黄山电网局部仍为110kV网架为主,为了满足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同时增加供电可靠性,将部分110kV变电站由原来的220kV变电站放射式供电,改为采用经过220kV变电站的110kV母线进行环网运行,并将部分保护进行光纤化改造,确保能够实现全线保护速动功能。
列入环网运行的变电站有:万安变、奕棋变、阳湖变、新潭变(图1),其负荷有景区、机场、水厂、医院、部队、国际会展中心等重要一类负荷,在主干供电网络没有实现220kV 供电前,黄山市110kV局部电网采用环网运行方式显得极为必要。
在以上变电站均已实现SDH光环网,所有的110kV线路都配套实现了OPGW光缆或ADSS光缆全线贯通,能满足全线速动保护要求。
由于黄山电网的110kV电压等级线路没有进行过长期的环网运行方式,而只是作为短时间的合解环操作,根据黄山电网实际情况,现对未来环网运行方式的潮流分布、线路损耗以及保护配置等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图1、网络接线图1 潮流计算本环网无变压器接入,为110kV单电压级环形网络。
根据实测参数以及电网规划中提供的新建部分的有关资料,奕棋变负荷按20+j2 MVA,新潭变负荷按20+j2 MVA,阳湖变负荷按30+j2 MVA考虑,画出等值电路图(图2)。
将节点1撕裂成节点1和节点1',则可将图2等值画成图3的两端供电网络图,且有。
由于,故循环功率S=0。
经以上计算得出:万奕线供30MW,万新线供40MW,新阳线供阳湖变20MW,奕阳线供阳湖变10 MW,潮流分布合理。
内蒙古电网大规模风电入网的运行分析及调度方案设计
二、运行分析
1、风电出力与负荷变化
内蒙古地区风电资源丰富,波动性大,间歇性强。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 风电出力变化对电网负荷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某些情况下,风电的大规模涌 入可能导致电网负荷的急剧变化,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2、电压稳定性问题
风电场并网运行时,由于其出力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电网电压波动。特别 是在电力负荷高峰期,风电的大规模接入可能会对电网的电压稳定性产生不利影 响。因此,如何确保电网电压稳定性是大规模风电入网运行中需要的重要问题。
2、备用调度策略可能会增加电力成本,需要权衡经济性和安全性。
3、集中调度和分布式调度之间的协调控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沟通与 合作。
1、持续监测电网运行状态,根 据实际情况调整调度策略。
2、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电力合作, 实现电力资源互补。
3、完善电力市场机制,合理配 置电力资源。
4、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风电并网和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内蒙古电网大规模风电入网的 运行分析及调度方案设计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运行分析
03 三、调度方案设计
04 四、方案实施
05 五、总结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风电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风电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风电并网规模的扩大,如 何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次演示将对内蒙古电网大规 模风电入网的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度方案设计。
感谢观看
三、调度方案设计
1、调度模式
针对内蒙古电网大规模风电入网运行的特点,建议采用集中调度与分布式调 度相结合的模式。集中调度负责整个电网的优化运行,分布式调度则针对各个风 电场进行协调控制。
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建模和运行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中的微电网建模和运行策略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飞速发展和能源转型的推进,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系统形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微电网能够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资源和负载在较小的区域内进行集中管理和运行,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可控性,对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电力系统中微电网的建模方法和运行策略,以提供有关微电网研究的综述。
1. 微网的建模方法1.1 系统拓扑建模微电网的拓扑结构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电池储能单元、负载单元和电网互连单元等。
建立微电网的系统拓扑模型,是进行微网研究的重要基础。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图论的顶点和边的建模方法、基于有向无环图的建模方法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布式模型和集中式模型进行微网的拓扑建模,根据研究需求选择适应的模型。
1.2 资源建模微电网的资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装置。
针对可再生能源,常用的建模方法有椭圆曲线模型、Weibull模型和Guass模型等。
而针对储能装置,可以采用等效电路模型和数学模型等进行建模。
对于微电网中各种资源的合理建模,可以为微电网的运行管理和优化提供基础。
2. 微网的运行策略2.1 控制策略控制策略是微电网运行的核心,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策略、功率管理策略和频率/电压稳定策略。
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合理配置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装置的输出,实现微电网的自给自足或者是与电网的互动。
功率管理策略通过协调各个资源单元的运行状态,实现电力负载的平衡和功率分配的优化。
频率/电压稳定策略通过引入合适的控制算法,确保微网的频率和电压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2.2 调度策略微电网的调度策略主要涉及到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装置的调度和能量供需平衡。
可再生能源的调度策略包括预测和优化建模方法,通过对天气预报、负载需求等因素进行预测,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
储能装置的调度策略通过合理的充放电控制,维持微网电力负载的供需平衡。
电网运行可靠性研究与分析
… ‘ 系统 峰鬻 Mw)
() 3运行方式对电网可靠 眭参数变化分析 以潮流对线路停运概率的影 响分析为例 , 表 示了线路停运概率随潮流的变化 隋况。为了计算 电网可靠性指标 , 需要采集大量相关 的数据 , 主要 数据如下 : ①潮流数据。 电量数据。 ② ③带时标的 开关变位记录。 ④带时标 的刀开关变位记录。 带 ⑤ 时标 的保护及 自 动装置动作信息。⑥带时标的遥 控命令 出口记录 ⑦本地手动操作记录。 ③设备检 修记 录。⑨设备停运及其他原 因 录。 记 造成 电 网元件 状态改变 的主要 原 因来 自下 列因素: ①调度 中心 : 运行控制命令 、 检修命令。 ② 继电保护 : 开关跳 闸、 闸。③低频减载等 自动装 合 置: 开关跳 闸、 闸。④ 远方切机负 荷等安控 装 合 置: 开关跳闸。⑤误操作 , 开关机构失效 : 开关跳 、 合闸。可见 , 导致元件状态改变的原因复杂 , 因而 在线分析确定状态被改变的元件 及其原因,就必 须建立—套合适的数据采集方式。 本文提 出建立双层多代理(ul u i gn D a M l- et tA Ss m D A ) yt , M S的元件状态诊断体系结构可有效 e 地实现电网元件失效 、恢复等状态的识别和数据 采集。 2基于双层多 A e g gn 系统( M S的元件状 D A) 态诊断体系结构 电网运行 可靠性研究 中的元件状态诊 断包 括元件的运行 、 、 失效 维修和恢复等多种状态 。由 以上分析可知 ,电气元件的当前状态及由上一状 态过渡到当前状态的原 因信息存在于下述信息子 系统 中 :1调度 S A A系统 : 含 了由开 关控 () CD 包 制 的电气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 事俐 l序记录、 顶 报 警记 录和潮 流等数据 。()调 度管理信 息系统 2 ( M S: D I) 存储有调度 员下达 的操作 命令 , 包含有 息, 例如互感器 、 刀开关 设 备检修命令等危 息 3 。()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 统: 存储有本站 的电气运行参数、 保护动作信息和 故障录波等数据。() 4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 S : S I) 存 睹 有 备维修信息等数据。 设 由于存储在这些信息子系统中的数据庞大 , 运行可靠 陛研究中不可能将这些数据全部集中分
EMS在地区电网中应用的问题 胡威
EMS在地区电网中应用的问题胡威发表时间:2020-03-07T12:37:56.82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8期作者:胡威[导读] 本文结合某地区供电局工程实践,对EMS的特点、应用障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EMS软件功能模块提出了一些优化和改进建议。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210000摘要:本文结合某地区供电局工程实践,对EMS的特点、应用障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EMS软件功能模块提出了一些优化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EMS;地区电网;问题;优化措施1、EMS系统的应用现状EMS是现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总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SCADA的扩展。
现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增强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促使电网能够更有效率的进行工作,以此来满足社会上的用电需求。
随着社会用电量的日益增长,电力企业建设了规模较大的电网满足社会用电要求,但传统的电网调度方式,已经无法对当前规模较大的电网进行有效调控,并且暴露出许多问题。
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构建智能自动化的电网调控系统对电网进行调控。
现阶段我国EMS系统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在地区上分布不均衡,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电网的建设上,并且我国电网自动化系统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无法充分满足现阶段社会用电的需求。
此外,从硬件设施上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缺乏支持电网调度系统实现智能自动化发展的条件,种种原因导致我国EMS系统的现状并不乐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从世界层面来看,EMS系统发展同样较为落后,部分国家正在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希望建设一个满足自身需求的EMS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增加,但由于我国现阶段电网调度能力较差,还无法全面达成自动化的电网调度。
基于此,我国要结合具体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研究经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电网调度系统,实现对电能的合理配置,使电网系统的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以此来推动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电网燃机调相运行研究与经济性分析
上海电网燃机调相运行研究与经济性分析李福兴;刘琦;杜洋;杨靖宁;梁伟朋;孙沛【摘要】随着电力资源进一步的优化配置,特高压直流将西部清洁能源陆续输送至负荷集中区域,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实现了低碳清洁供电.但直流集中馈入受端电网的规模大幅增加,给受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大规模直流集中馈入,上海电网的电压调节控制能力明显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在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动态过程和低谷情况下显的尤为突出.为了满足系统稳定性的要求,上海电网采用燃气机组调相运行弥补电网无功短缺和过剩问题.针对上海地区燃气机组进行燃机低功率调相运行试验和经济成本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燃机低功率运行时,稳定性较好,调节无功范围较大;发电机静态稳定裕度大、温度低、厂用电压在可控范围.试验对上海电网燃机调相范围提供了重要试验依据,为上海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期刊名称】《电力与能源》【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6页(P238-243)【关键词】燃气机组;调相运行;特高压直流;电压调节控制【作者】李福兴;刘琦;杜洋;杨靖宁;梁伟朋;孙沛【作者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437;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437;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437;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437;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437;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上海 2004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1.311 大规模直流集中馈入对上海电网电压调节控制能力的影响随着电力资源进一步的优化配置,特高压直流将西部清洁能源陆续输送至负荷集中区域,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实现了低碳清洁供电。
但是直流集中馈入受端电网的规模大幅增加,给受端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大规模直流集中馈入,上海电网的电压调节控制能力明显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在直流系统换相失败动态过程和低谷工况下显得更为突出。
关于地区发展趋势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法
关于地区发展趋势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法摘要:制订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法时考虑到了区域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实施方面的挑战,介绍了具有区域发展趋势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的基本路径,路径和规划方法;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区分配电网差异化的具体规划战略。
整个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配电网的规划,并对提高配电网的运作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地区发展趋势;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建设蓬勃发展。
电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配电网规划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准则,许多地区的配电网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这不仅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作质量,而且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
在这方面,利益攸关方必须根据区域发展趋势规划配电网差异化,以便使配电网的建设能够适应区域发展趋势,并最终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一、地区发展趋势下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方法研究电网企业作为能源优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中最退化的节点,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将差异化规划技术应用于电网规划不仅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而且还可以节省能源和减少排放,从而提高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目前的配电网差异化规划中,减少降损的潜力因同一线路使用的节能方法而有很大差异。
因此,作为差异化的规划的一部分,为了实现最大的能源节约,有必要对不同线路的节能潜力进行比较研究,并最终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应对电网的运行。
为了实现配电网节能功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配电网差异化规划过程中通过改造导线和无功补偿实现协同优化节能,进一步提高线路损耗减少能力。
分层节能规划思想已成为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的有效方法。
在分层节能中,按照改造区电网规划设计供电区或变电站,需要划分子区配电网,并根据子区配电网的节能指标分析节能潜力。
二、差异化规划的路径在区域发展趋势的节能差异化规划过程中,省级电力公司发布的年度节能目标是根据区域发展实施的,配电网规划路径是根据节能计划确定的在这一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了解具体的节能规划途径和方法,以及电力公司在节能规划方面遇到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15T10:56:55.1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0期作者:丁晓辉
[导读]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用电需求,相继建成了大量的电源和电网项目。
(国网宁夏银川供电公司)
摘要:电网的安全有效运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针对电网运行方式的现状及优化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研究与分析
1电网运行方式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用电需求,相继建成了大量的电源和电网项目,大大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电力负荷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建设相对滞后于负荷的增长,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电网中仍有相当数量的老化设备,给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带来了隐患同时由于受电网结构的限制,电网内许多合环点的控制条件在正常运行中很难满足。
2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措施
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需要从设备、网络结构、调度管理等多方面着手进行,进一步挖掘电网运行的潜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优化电网的运行方式,尽可能地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体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搞好无功电压管理
电网的无功平衡是电网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着电网的运行水平,也是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的重要手段搞好无功电压管理首先是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各变电站都应按要求配足无功补偿设备,不能因一时电压的高低而不配或少配电容器;对110kV及以下的变电站电缆线路较多时,在切除并联电容器组后,若仍出现向系统倒送无功,则应在变电站的低压母线上装设并联电抗器,以加大该变电站的无功负荷,达到无功平衡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也要配置合理,变电站内的无功补偿设备的单组容量不宜太大,如单组容量太大,那么在负荷较轻时,不投电容器,造成力率偏低,线损增大,投电容器,造成向网上倒送无功:在配置时应考虑负荷的发展,便于运行操作。
然后是合理配置与选择变压器变比和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各电压等级变压器的额定变压比、调压方式(有载或无载)调压范围以及每档调压值,都应满足发电厂变电站母线和用户受电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并考虑到电力系统10~15年内系统电源建设和结构变化的影响发电厂升压变压器一般采用无励磁调压变压器,调压范围一般可选择±2×2.5%,高压侧额定电压为1.1倍的系统额定电压,对于地区小电厂来说,因上网线路短,为了便于同附近的降压变压器分接头配合,建议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调整为1.05倍的系统额定电压。
其次是做好用户端的平衡,用户无功补偿设各的投人容量,应随用电负荷的大小增减,并维持一定的功率因数,不向电网倒送无功,做到无功就地平衡1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设备的投人容量,应随时与本站所供的无功负荷相平衡,不得向高压侧电网倒送无功220kV以上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设备的投人容量和发电厂的无功出力,由调度部门按照系统调压要求和网络经济运行的原则实行最优分配。
最后是积极采用无功、电压自动调节设备,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如用户安装的高低压电容器组,采用按功率因素以及电压自动投切方式;变电站的电容器组和电抗器组,采用按无功功率加电压闭锁的自动投切方式;变电站安装的有载调压变压器,采用无功功率和电压控制装置。
2.2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网络
首先,合理的网络结构是保证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基础,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建设中首先应对主要负荷集中地区的最高一级电压网络加强网络联系及电压支持,逐步形成一个坚固的受端系统采取潮流计算和分析可以为电网分析提供定量的理论指导,分析不同负荷、不同运行方式下的电网运行情况,可以提高运行方式调整的灵活性其次是优化低一级电压网络,实行分层供电,为了提高可靠性,可采用环形布置开环运行等结构方式,在正常和事故运行方式时,均能满足有关电压质量的要求合理确定环网的运行方式,在同一电压等级的均一网络宜采用合环运行以降低网损在同一电压等级的均一网络中,各段线路的R/x值相同,环网中功率分布与各段电阻呈反比,这时采用合环运行可取得很好的降损效果在同一电压等级的非均一程度较大的网络宜采用开环运行以降低网损非均一程度较大的网络中,包括电缆和架空线构成的环网截面相差太大的线路或通过变压器构成的环网等,其功率按阻抗成反比分布(功率自然分布),这时选择最优解列点采取开环运行,负荷调整适当对降损是至关重要的。
然后是中、低压电网的供电范围应根据电压损失允许值、负荷大小、无功潮流及可靠性要求,并留有一定的裕度,尽可能使供电半径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最后是要实时保证无功电源与无功负荷间的平衡。
不但要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同时也要做好分层、分区及每个点(变电所)内的平衡;在规划建设时,无功电源应与有功电源同步进行:电力系统中应有足够的无功电源备用容量和补偿装置,并分散装设于无功平衡和电压调整比较敏感的变电所内。
2.3合理安排电网特殊及事故运行方式
首先,加强设备检修的计划性,检修、基建、技改、用电工程等应配合进行,尽量缩短检修时间、大力推广设备状态检修以及带电检修等,避免因设备检修而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频繁调整。
然后,合理安排频率异常突发事件下的运行方式频率出现异常时,应该分不同的情况进行拉闸限电处理当频率低于49.1赫兹时,地调值班调度员变电运行值班员应主动迅速将装有低频减负荷装置应动而未动的线路拉闸当频率低于49.0赫兹时,地调调度员应主动按“事故拉路顺序”拉闸;当频率低于48.8赫兹时,各发电厂按本厂“事故拉路顺序”立即拉闸,当频率低于46.0赫兹时,按地调批准的“保厂用电方案”,各发电厂可自行解列一台或数台发电机带本厂厂用电和地区部分负荷单独运行,同时将其他机组自行从电网解列。
最后是,合理安排电压异常突发事件下的运行方式。
为了应对电压异常事件无功电源中的事故备用容量应主要储备于运行的发电机、调相机和无功静止补偿装置中,以便在发生因无功不足,可能导致电压崩溃事故时,能快速增加无功电源容量,保持电网稳定运行既有电容器又有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变电站,当电压低时,应先投人电容器,投人后,电压仍低,可再调整主变压器的分头,直至合格为止,电压高时,先停用电容器,电压仍高时再调整变压器分头电压出现异常时现场值班人员应利用发电机事故过负荷能力,增加无功出力以维持电压,同时报告所属调度值班调度员处理。
结语
随着环网变电站的增加,调度人员、运行人员的操作难度操作复杂性及操作风险显著增加,且操作时间明显延长,造成有效检修时间
的缩短,直接影响检修的时间和质量,电网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
因此各级调度人员应全面正确的认识电网,熟悉电网的结构、运行方式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科学有效地改善电网运行方式的相关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碧波.浅析电网运行方式的安排和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7)
[2]张静.浅析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J].电子世界.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