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莘颐和园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多媒体,观看颐和园美景图及视频解说。

大家知道这画面中的地方在哪里吗?板书课题:颐和园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书空:颐2.师简介:颐和园是位于北京西郊的一座皇家园林。

看了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1:北京的颐和园很美;学生2:真想到颐和园去看看;学生3: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很特别;3.师:同学们说得好,那么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赞美颐和园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4.学生读文,勾画相关语句。

媒体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颐和园占地290.8公顷(等于29080000平方米,约3000个校园大)。

媒体出示: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说明园内的景色不光美,而且多。

5.师:请大家齐读句子,读出颐和园的“大”,美景的“多”。

6.生:齐读句子7.师:是啊,这美景多得“说也说不尽”,作者希望大家都去“细细游赏”。

那么,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颐和园吧。

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反馈媒体出示:读一读长廊横槛琉璃瓦画舫佛香阁宫殿朱红葱郁雕刻掩映建筑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神清气爽金碧辉煌a.同桌互读b.学生1、2分别领读师:这些词语中第一行的词语都是写颐和园特有的景物,你们都理解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媒体出示:横槛、琉璃瓦、画舫的介绍。

学生1: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篮板。

学生2:琉璃瓦指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学生3:画舫至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学生齐读词语。

4.师:再自由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媒体出示自读提示:作者走过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颐和园的景物?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5.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6.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6.选取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互动师:说说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看见哪些景物?试着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的感受。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7篇)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7篇)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7篇)《颐和园》第一课时篇1【课前预备】我说头,你就说头的动作,比如摇摇头等。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学生:美、大。

师板书:美、大老师:对阿。

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

(指导书写)还想去哪?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啊(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排云殿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精读课文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

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⑴长廊: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

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

颐和园教学实录

颐和园教学实录

颐和园教学实录第一篇:颐和园教学实录《颐和园》教学实录执教者:林莘记录人:大邑县东街小学李晓玲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五年级编辑整理:李明东工作室教材分析:《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

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二写万寿山的景色。

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课前交流:师:你们喜欢春游吗?生:喜欢。

师:好。

回来让你写600字的游记。

生:好——-吧!(有气无力地)师:好——吧!(故意拖长语气,显得有气无力)嘻嘻嘻生:哈哈哈哈(气氛很融洽)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

师:同学们,颐和园是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

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

“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红笔标)左右要写匀称。

它是什么意思呢?生:无语。

师:有一个词语叫“颐养天年”,听说过吧?“颐”:就是养的意思。

那,颐和园:就是皇上休息、休闲的地方。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且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向我们介绍了——(手势)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再次感受颐和园的美,让我们先走进长廊。

把书打开,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出示一张长廊的图片)生:哇~~~~~~~~师:这就是作者笔下的长廊,看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红外线指屏幕的相应位置)。

同学们再看这里(红外线指横槛处,并出横槛字样),这就是横槛。

还有横槛上五彩的画(出示五彩画的局部特写)。

师:同学们,结合着图片,说一说长廊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长、美。

(记得强调让生说完整话)(板书:长美)师:哪些句子体现了长廊的长?生: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你读的真好,把老师也带入其中!但是作者为什么不用简洁的语言说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出示句子1)(如果读得不好,就问:谁能把长的感觉读出来?/加强读的练习,谁想超越他?)生:能,只是不具体。

/没有数字……师:对!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的更具体。

(出示句子2)(师引读)师:下面我们一同感受一下长廊的长。

和老师配合着读一读。

(出示句子3)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生:接读绿漆的柱子……师:刚刚我们感受到了长廊的长,长廊还给我带来了什么感受?生:美师:谁来读?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真美呀!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五彩的画?生:想师:(出示五彩的画的PPT)这就是五彩的画。

手势。

生:哇~师: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生:美师:。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劳动人民真了不起!那就读吧!那就读吧!(生齐读)师:走在长廊边也是别样的感受,书中是怎样描写的?生: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课堂实录《颐和园》林莘

课堂实录《颐和园》林莘

林莘老师地《颐和园》推荐一、课前谈话、“十一”国庆长假去玩了吗?可以肯定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但回来后很烦恼、担心.把旅游中自己看到地、听到地、想到地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学习小学阶段地第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点评:在导入谈话中就点明文章地体裁——游记,启发学生在读游记中学习写游记,学习目标明确.】二、引入新课、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地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 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地是哪个?[红笔描出小“口”] 最难理解地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没人举手,是难理解.“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地是皇亲国戚地身体健康地.【点评:从课题中地难字入手,快刀斩乱麻,引导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颐”地意思理解了,就很自然地为理解下文各处景物地写作特点作了铺垫.】三、初读,抓脉络、都预习过课文了吧!这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样地公园?[板书:美丽、大]作者地感觉呢?在哪儿?(第一句)告诉你感觉,告诉你他地印象!一下子让你们心中有了期待和憧憬!像这样总感觉总印象地句子,作者总把它放在文章地——开头、结尾.[为加深印象再读读:北京地颐和园是个美丽地大公园.提示:强调哪个关键词?美丽、大] 、既然是游记,一定、必然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地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地长廊.]像这样告诉你走地顺序,走地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出示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乱、不碎、全面、清晰)、总结规律.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这是写游记最基本地规律.板书:()游览线路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点评:我们地语文课所欠缺地就是这种教给学生找规律地学习方法.为何我们地学生在习作中总是言而无序,东一榔头,西一锤地,就是因为学生不懂得如何按一定地观察顺序一一描述具体地事物.这里,林老师充分发挥教材地范例作用,让学生先划出描写作者参观顺序地句子,再连起来读一读,在整体感受游览顺序地同时,感知写游记地基本规律,做到了授之以渔.】、过渡.就这样跟着作者走了一遍,就这样结束文章,可以吗?(不可以,没有具体介绍,没有详细描绘.)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游记最重要地规律[板书:景点描写] 这也是同学们觉得最困难地地方.那我们今天就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地.、那你们最想先去哪儿呢?(学生各说各地,众说纷纭)噢,听你们地,咱们得兵分五路,想先去哪儿就去哪儿.(生)可以是可以,可不好,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点评:为使“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按一定顺序记叙”这么一个“基本规律”,能有个较好地理解途径,先让学生想想怎样才能避免“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一下子把文本教学融入了人们地日常生活,可谓是语文教学生活化地注脚.】、好吧,跟着作者就是最佳选择、最佳线路.我,林导游,简称林导,带你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细细地游.【点评:“林导”看似平常无奇地字眼,却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地距离.林老师地文本意识、学生意识及教学智慧,就在这“林导”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学习“长廊”、大家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友,我们来到颐和园地第一站啦——[板书:长廊].第一句话中很平常地字眼,但却很关键(有名).真厉害,一下子捕捉到关键,这是会学习地表现.、十分有名.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_______地廊.”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最长地廊”:多米长,分成间,多米大约绕操场三、四圈,间是学校里所有房间地三倍还多,就这样一字排开啊,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啊,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地长?再读读[二次读,指导朗读:重音强调,拖长音强调.]你们看,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不同地特点作者用不同地表达方式,作者用了什么办法写出了长廊地长?(生)对,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话.让我们在这些数字词下面加上着重号.、“画儿最多地长廊”.几千幅、两幅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地是什么?(几千幅,还是用数字)这句话也就是说,几千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不一样).[课件: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美仑美奂地画,有多少幅?林导查过最权威地资料,横槛上地画竟有一万两千多幅呢!] 把你地感叹读出来(二次读).、最美地长廊.(这边地花,那边地花)数不清地花,看不完地花,竞相开放地花,地确美不胜收.、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猜得有根有据.长廊呀,被称作“世界上最长地画廊”猜对了吗?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地长、它地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地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地风景线.【点评:紧扣课后思考题,立足文本,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地数据,说明颐和园地长廊是世界上最长地长廊.学习用数据说明问题地方法.】五、学习万寿山上地“佛香阁”、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什么样?指名读课文.、对比读:一生读: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地琉璃瓦闪闪发光.教师读: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地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第二句,你仿佛能看到游客在喊:那就是佛香阁啊!太美啦!百闻不如一见啊!、小结:你看, 这句式一变,顺序一变, 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地心情, 多有意思啊! 再来读一读.[点击课件,句子颜色变化:一座八角宝塔形(蓝)三层建筑(红)耸立在半山腰(绿),黄色地琉璃瓦闪闪发光(黄).那就是佛香阁(黑).][合作读:个学生与老师个小组与全班]、你们地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佛香阁地美,佛香阁地壮,佛香阁金碧辉煌.[板书:高、美] 居高临下地佛香阁,犹如一座天宫,在颐和园中占着最重要地位置,再次让我们感叹.同样地句子,有时,只要变化一下顺序[板书: 变换顺序],倒着说,让人意外之感,能更好地表达情感,这种表达很特别,很特殊地.把这句话用波浪线划下来.能不能也用这样地句式写一句话.[,那就是.]【点评:同样是写景,林老师抓住语言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地求知欲.这一片断地教学,林老师用变换句式地方式与学生一起对比着读,读中比较,体会倒装句地用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佛香阁地高、美,同时明白在文章中适当使用倒装句表达地效果更精彩.】六、学习“昆明湖”、同学们,继续前进吧!现在我们可要爬山啦!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我们终于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地前面向下望,又望见了怎样美丽地景色呢?、(教师配乐朗读)、印象最深地,最美地要数昆明湖了.、谁愿意读(三、四位学生读)[打出课件: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都说这儿有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你们看, [课件: 昆明湖图片] 看到了地镜子地碧玉.、(明亮、闪闪发光、照得见影子、仿佛巨大画卷)地镜子.(说、读)(一尘不染、碧绿无瑕、人间绝品)地碧玉.(说、读)、游船、画舫在这样地镜子上,碧玉上滑过,怎么滑过?[板画“滑”,重重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滑过] (都不对,应该是)对,就这样若隐若现,就这样若有若无,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地湖面啊!【点评:林老师抓住一个“滑”字,让学生通过语句、板画加想象,渐渐地入境入情,感受胡静船悠闲、体会作者怜惜美景地心情,达到情境合一,令人神往.】、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感觉?、师生合作读,背.、小结:如果说佛香阁仿佛是一座金碧辉煌地天宫,那么昆明湖就是无与伦比、令人惊叹、让人陶醉地天河(湖).、同学们,陶醉了吧,享受吧!让我们休息一会儿,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呵,也让我们暂时回过神,思考用什么办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地幻想?(比喻)【点评:抓住文本地空白处,让学生在充分进入文中意境地时候,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归理性,重新思考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七、小结、、自然段地相同点及不同点游客回到读者,看看课文.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发现每段描写方法都不一样.可其实啊,这几段也有一个共同地写法.出示表格景点共同点长廊两边、昆明湖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城楼、宫墙不写,可以吗?[孤立,单调,不那么美,犹如绿叶衬托红花,云彩托起明月,犹如美丽地花边点缀.会把主景打造、衬托得更美,更精彩.]八、小结游记地特点.学习了《颐和园》这篇游记,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看来大家地收获可真不小!掌握了这些绝招法宝并努力运用就会提高.九、布置作业远看昆明湖很美,近看昆明湖又是一番怎样地景象呢?你们瞧[打图片:鲜花装点地昆明湖别样绚丽多彩;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都美得令人难忘;哦,湖面上地桥造型各异,引多少游人驻足观赏;数也数不清地石狮子一定会是你地最爱;黑天鹅是那么优雅、悠闲、姿态优美;一个个湖心小岛犹如一颗颗珍珠宝石镶嵌在湖面上……]俗话说得好,“千人千景,万人万色”.希望你能用你地观察,你地发现,你学到地写游记地方法一起来写昆明湖独具魅力地美.十、板书设计颐和园美丽大游记长廊长美列举数字游览顺序佛香阁高美变换顺序景点描绘昆明湖静绿比喻总评林老师执教地《颐和园》可谓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地精品课地典范.整节课板块设计清晰明快,每一板块教学步步有高招.教学地每一个环节,林老师都充分发挥文本地范例作用,凸显读写结合特点,将读写进行到底,体现了语文科特有地本性.读中悟写,以写促读,形成读写互动地良性循环,是本节课显著地特色.全课由两个板块构建而成,第一板块,抓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实现对全文地整体感知;第二板块用“列举数字、变换句子地顺序、比喻”等方法感悟游记抓不同景物地特点运用不同描写地手法.体现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游记这一体裁地话语形式.。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引言板书师:欢迎同学们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八课《颐和园》。

谁愿意帮助老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写得真不错)师: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和课后查找资料,说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呀,下面我们来看课题。

在写颐和园的“颐”字时,左旁不要写成大臣的臣字,读音是 yí 而不是 yì,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师:说起颐和园它曾经历尽沧桑。

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焚毁重修后,与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野蛮地抢掠和破坏,经过百年修复,如今的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CAI课件图片)师:现在同学们打开书老师想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颐和园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师:请你来读一、二段,请你来读三自然段。

老师请你推荐一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播放长廊CAI课件)师:配音,长廊蜿蜒与万寿山南麓,昆明湖的北岸,是颐和园的主要建筑之一。

1990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为什么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原句读给大家听听。

师:通过看图和他的介绍长廊给你留下的最后的印象是什么?师:感觉到长廊的长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一眼望不到头,到底有多长呢?师:同学们来看这个句子,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廊很长的?作者由两组数字具体的说明,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它一定很大很美。

师:谁能把这种长的感觉说出来?谁愿意再试试?师:你读的真好,那么,长廊的美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呢?谁来试着读一读,要读出美的感觉。

生读。

师:老师感觉你读的还不够美,谁还能读的更美一些,让人一听就神清气爽。

(指生读)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人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呢?生:我仿佛到了神秘世界。

颐和园 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颐和园 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颐和园第一课时师:同学们可真精神啊!一、图片导入整体感受颐和园的大和美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谁来读一读课题?生个读师:你们读得可真准确,特别是生字“颐”,这是个生字,在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谁来提醒一下?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小眼睛真亮!“颐”字左边的中间是一个口,可别写成大臣的“臣”了。

请大家拿起小手和我一起写一写!师:你们知道吗?颐和园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最初它可不叫“颐和园”,而叫“清漪园”,乾隆年间花了15年建成的,可是,后来被英法联军烧毁,到了光绪十四年才得以重建,并取名为“颐和园”,寓意着能在此园中颐养天年。

师:我相信,了解了它的故事,更能读出味道,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读师:那么这寄托了美好愿望的皇家园林,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出示组图——颐和园的美景,配乐)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颐和园实在是太大了颐和园实在是太美了师:是啊,若是置身其中,你们的感受会更深,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齐读二、初读文章,感受作者选景的典型性,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师:正如我们所见,颐和园如此宏伟壮观,而作者却只用了几百字就把颐和园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究竟是用了什么办法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选取了哪几处典型的景点写出了颐和园的大和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师:很多同学都读完了,看你们自信满满的样子,想必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生: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这些景点真像是散落在颐和园中的一颗颗珍珠啊,为了更好地展示颐和园的美,作者还用了一根看不见的线把这些珍珠串了起来。

看,王老师就找到了一条。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划上横线。

生默读师生交流出示: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课堂实录《颐和园》林莘

课堂实录《颐和园》林莘

课堂实录《颐和园》林莘林莘老师的《颐和园》推荐一、课前谈话1、“十一”国庆长假去玩了吗?可以肯定大家100%玩得都很开心,但98%回来后很烦恼、担心。

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

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点评:在导入谈话中就点明文章的体裁——游记,启发学生在读游记中学习写游记,学习目标明确。

】二、引入新课1、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 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红笔描出小“口”]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没人举手,是难理解。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

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体健康的。

3、总结规律。

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

板书:(1)游览线路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

【点评:我们的语文课所欠缺的就是这种教给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

为何我们的学生在习作中总是言而无序,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就是因为学生不懂得如何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一一描述具体的事物。

这里,林老师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让学生先划出描写作者参观顺序的句子,再连起来读一读,在整体感受游览顺序的同时,感知写游记的基本规律,做到了授之以渔。

】4、过渡。

就这样跟着作者走了一遍,就这样结束文章,可以吗?------(不可以,没有具体介绍,没有详细描绘。

)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游记最重要的规律------[板书:景点描写] 这也是同学们觉得最困难的地方。

那我们今天就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

5、那你们最想先去哪儿呢?(学生各说各的,众说纷纭)噢,听你们的,咱们得兵分五路,想先去哪儿就去哪儿。

(生)可以是可以,可不好,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一等奖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一等奖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颐和园一等奖课堂实录》摘要:(出示图片)生省材,(生划)师长廊有什么特,(生)师长廊除了长还有什么特课堂实录上课师俗话说不预习不上课生师写候要什么?生师是什么思呢?平遇到这样情况应该怎么样?生师出示词语释生师谁想这里颐养天年呢?生慈禧太师想怎样呢?能不能把颐和二思合起说说呢?知道思该怎样课题?(生课题)师这样寄托愿望皇林里有什么呢?生长廊万寿山师屏幕(出示词语)生师起词学把掌声送给她师什么要佛香阁?生里面有佛像师他系思说不仅有佛像佛像高五米全身镀金怎么?(生)师南昌有滕王阁都是传统建筑今天城市已不多见了让我们欣赏下(出示图片)生省材生看到外面风景(出示图片)师能够认出哪里是佛香阁哪是排云殿?生描述师顺序说得很师把廊、阁、殿三生写田格里(学生写生)师我喜欢你这师让我们想着思想着样子再(生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堤岸画舫十七孔桥)师究竟给人们留下怎样印象呢?正确流利(生齐)师能己吗?(生由)师勾画、露出笑容师怎样印象?生美师那作者印象呢?生然段师学们可以拿起笔把它勾下师除了这句还有吗?生北京颐和是美丽公师这是生然段师可以勾下师开头结尾都夸颐和生这是总分总结构师这样啊长长课就怎么样了?生短了师这就是骨架只有骨架行吗?生还有皮生还有缀师就是描写师跟着课玩赏番什么叫长廊呢?有什么特?可以把那些重要词语画下(生划)师长廊有什么特?生很长有七多米长师很会下子就发现了句子数这么长长廊眼望怎么样?这么长长廊应该怎么呢?(生)师长廊除了长还有什么特?生有图画师作者用列数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长话那这里呢?(生)生感受到这里画有很多种生五彩画这里很漂亮师五彩这词跳出了生几千幅和两幅我感受到这里画很多师(板)感受到多生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师你们有各理和感受应该怎么呢?(生)师想不想看看长廊里话呢?出示图片师因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放不完走进这样长廊像生走进画廊师带着这样感受能够把它记住吗?(生试着记)师还有哪些美?生种还没有谢另种又开了生神清气爽师让我们再(生)师看孩子们都被然美景喜引住了这就是我们祖国林艺术啊整体看出示句子整体看看廊看廊外生回答师原作者就是这样看长廊作者就是用这样顺序写长廊运用列数等方法写师作者又是怎么看它们说说己发现生座宝塔形建筑师有感觉了还要表达生很高地方师仅仅是高吗?生有八角还有三层生琉璃瓦闪闪发光师你想说哪词?师什么叫排云殿出古诗师让我们起(生齐)师先看佛香阁再看排云殿句成段了还有哪里?出示课件生师想哪里游赏呢?那就到相关语句吧(生由)师从孩子脸上看到了会心笑容谁想带我们游赏呢?师这不又做比较吗?师我知道多学都想昆明湖那昆明湖有什么特吗?生绿得像块碧玉静得像面镜子师哪词语还说明像镜子呢?生滑师这昆明湖还是水吗?生回答师你还想带我们哪里?生描述(下课铃响)师很多句子还没有欣赏我们还要思考作者是怎么把它们句成段呢?除了颐和还有哪些?下课。

《颐和园》教学实录(11)

《颐和园》教学实录(11)

《颐和园》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叫“游记”吗?不知道呀,老师告诉你们,游记就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游记,(板书课题,生齐读)——颐和园师: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生:很美。

生:很大。

(板书:大美)师: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那赶紧跟老师出发吧。

咱们乘坐飞机来到首都机场,再转乘大巴来到颐和园的大门口(播放课件:飞机的起飞声和汽车的鸣笛声,最后定格在颐和园大门的图片。

)师:孩子们,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最想去哪儿呢?生:长廊。

师:哦,长廊在这儿呢,(课件播放长廊图片)看老师写。

(指导书写“廊”)还有想去的景点吗?生:我想去昆明湖。

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

生:我很想去万寿山看看。

生:我想去参观佛香阁。

生:还有排云殿。

师:这么大的皇家园林景点可真不少,弄不好可要迷路了哦,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吧!请大家打开课文,轻声读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读课文)师:谁来说说看?请你吧。

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师:(课件演示)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老师在课件中画出游览路线。

)师:同学们请看,像作者这样,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这是游记中常用的描写方法,叫做“移步换景”。

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来更进一步地了解它。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作者细细地去游览颐和园吧。

二、细读课文,感受特点师:我们先来游览第一个景点——长廊。

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用心听,听后咱们来交流: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指名一生读)生:长廊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长”。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颐和园》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内容:《颐和园》是鲁教版小语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语言与景色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按照游览顺序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换词、品析重点语句的方式,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景物特点不同,描写方法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味优美语言过程中感受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能够按照游览顺序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五、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小调查: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游览?师:老师曾经去过北京西郊的一处皇家园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颐和园景点图片)引出题目22、颐和园。

师:下面我们就来先看个小短片,跟随着作者的足迹-起来饱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播放关于颐和园实景配乐朗读小短片)(二)自由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师:自读第2一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用“一”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生:讨论交流作者的游览顺序。

师:请同学们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自对应的段落。

师:请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一、导入:1、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颐和园(板书)生:齐读课题。

师:指导“颐”字。

师: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2、出示颐和园简介(学生齐读)3、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有“皇家园林之称”---颐和园。

二、读一读1、生:齐读课文。

2、认识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颐和园长廊耸立葱郁红漆一幅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1)学生齐读。

师指导生字:爽漆葱郁区别“幅”和“副”(2)生再次齐读生字词语。

3、理解词语(出示):学生齐读两遍神清气爽: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耸立:高高的直立。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葱郁:青翠茂密。

掩映:相互遮掩而又相互映照。

朱红:比较鲜艳的红色。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画舫:装饰华丽、专供游览的船。

4、默读课文,思考:师: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颐和园是美丽的。

我是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这句话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生:颐和园是壮观的。

我是从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是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这里写出了佛香阁的特点:闪闪发光,排云殿的特点:金碧辉煌。

生:颐和园是美丽的。

我是从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昆明湖比喻成了镜子、碧玉。

写出了昆明湖静、绿的特点。

生:颐和园是美丽的。

我是从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这里写出了色彩美,使人感受到古色古香的美。

出示美句,学生齐读。

师:要读出颐和园的美。

三、理一理:师:作者把颐和园写得这么美,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出示)1、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同学们画出这些语句,连起来读一读。

课堂实录《颐和园》

课堂实录《颐和园》

林莘老师的《颐和园》推荐一、课前谈话1、“十一”国庆长假去玩了吗?可以肯定大家100%玩得都很开心,但98%回来后很烦恼、担心。

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

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点评:在导入谈话中就点明文章的体裁——游记,启发学生在读游记中学习写游记,学习目标明确。

】二、引入新课1、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 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红笔描出小“口”]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没人举手,是难理解。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

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体健康的。

【点评:从课题中的难字入手,快刀斩乱麻,引导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颐”的意思理解了,就很自然地为理解下文各处景物的写作特点作了铺垫。

】三、初读,抓脉络1、都预习过课文了吧!这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样的公园?[板书:美丽、大]作者的感觉呢?在哪儿?(第一句)告诉你感觉,告诉你他的印象!一下子让你们心中有了期待和憧憬!像这样总感觉总印象的句子,作者总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为加深印象再读读: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提示:强调哪个关键词?美丽、大]2、既然是游记,一定、必然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出示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乱、不碎、全面、清晰)3、总结规律。

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

板书:(1)游览线路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

【点评:我们的语文课所欠缺的就是这种教给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

颐和园 课堂实录

颐和园 课堂实录

颐和园课堂实录颐和园课堂实录[颐和园]课堂实录师:俗话说,不复习不听课。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师:就是什么意思呢?平时碰到这样的情况必须怎么样?师:出示词语的解释。

师:谁想要在这里颐养天年呢?生:慈禧太后。

师:想要怎样呢?能够无法把颐和二字的意思联手出来说道说道呢?晓得意思该怎样念课题?师:在这样一个寄托愿望的皇家园林里,有什么呢?生:长廊,万寿山师:注意大屏幕。

师:第一个东站出来读词的同学,把掌声赠送给她。

师:为什么要读佛香阁?生:里面存有佛像,师:他联系意思来说,不仅有佛像,佛像高五米,全身镀金。

怎么读?师:南昌存有滕王阁,都就是传统建筑,在今天的大城市已经不多见了,使我们去观赏一下。

生:看到外面的风景。

师:能看见哪里就是佛香阁,哪个就是排在云殿?师:顺序说得很好。

师:把廊、阁、殿三个生字写下在田字格里。

(学生写生字)师:我讨厌你这个师:让我们想着意思,想着样子再来读。

(生读: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堤岸画舫十七孔桥)师:究竟给人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读正确,读流利。

师:能够自己念吗?师:勾画、露出笑容师:怎样的印象?师:那作者的印象呢?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可以拿起笔来,把它勾下来。

师:除了这一句除了吗?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生:第一自然段师:可以勾下来师:结尾结尾都在夸颐和园生:这是总分总的结构。

师:这样一读书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怎么样了?师:这就是文章的骨架,只有骨架行吗?生:除了装饰。

师:就是文章的描写。

师:跟著课文珍奇一番。

为什么叫做长廊呢?存有什么特点?可以把那些关键的词语画下来。

师:长廊有什么特点?生:很长,存有七百多米短。

师:很会读书,一下子就发现了句子中的数字。

这么长的长廊一眼望过去,怎么样?这么长的长廊应该怎么读呢?师:长廊除了短除了什么特点?师: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长的话,那这里呢?生:感受到这里的图画存有很多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莘《颐和园》课堂实录上传: 张慧芳更新时间:2014-1-8 10:45:32林莘《颐和园》教学设计与点评点评:福州金山小学潘宇一、课前谈话1、“十一”国庆长假去玩了吗?可以肯定大家100%玩得都很开心,但98%回来后很烦恼、担心。

把旅游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游记-----[板书:游记]。

到底如何写游记呢?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游记!相信学习之后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点评:在导入谈话中就点明文章的体裁——游记,启发学生在读游记中学习写游记,学习目标明确。

】二、引入新课1、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读课题:颐和园] 只要一进颐和园,你准会着迷、陶醉、惊叹。

[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红笔描出小“口”]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没人举手,是难理解。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

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保养的是皇亲国戚的身体健康的。

【点评:从课题中的难字入手,快刀斩乱麻,引导学生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颐”的意思理解了,就很自然地为理解下文各处景物的写作特点作了铺垫。

】三、初读,抓脉络1、都预习过课文了吧!这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什么样的公园?[板书:美丽、大]作者的感觉呢?在哪儿?(第一句)告诉你感觉,告诉你他的印象!一下子让你们心中有了期待和憧憬!像这样总感觉总印象的句子,作者总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为加深印象再读读: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提示:强调哪个关键词?美丽、大]2、既然是游记,一定、必然会告诉你作者浏览参观的顺序,你看-----[出示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书上还有很多,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出示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乱、不碎、全面、清晰)3、总结规律。

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

板书:(1)游览线路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

【点评:我们的语文课所欠缺的就是这种教给学生找规律的学习方法。

为何我们的学生在习作中总是言而无序,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就是因为学生不懂得如何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一一描述具体的事物。

这里,林老师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让学生先划出描写作者参观顺序的句子,再连起来读一读,在整体感受游览顺序的同时,感知写游记的基本规律,做到了授之以渔。

】4、过渡。

就这样跟着作者走了一遍,就这样结束文章,可以吗?------(不可以,没有具体介绍,没有详细描绘。

)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游记最重要的规律------[板书:景点描写] 这也是同学们觉得最困难的地方。

那我们今天就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

5、那你们最想先去哪儿呢?(学生各说各的,众说纷纭)噢,听你们的,咱们得兵分五路,想先去哪儿就去哪儿。

(生)可以是可以,可不好,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

【点评:为使“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按一定顺序记叙”这么一个“基本规律”,能有个较好的理解途径,先让学生想想怎样才能避免“走冤枉路,走回头路,走错路,”一下子把文本教学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谓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注脚。

】6、好吧,跟着作者就是最佳选择、最佳线路。

我,林导游,简称林导,带你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细细地游。

【点评:“林导”看似平常无奇的字眼,却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林老师的文本意识、学生意识及教学智慧,就在这“林导”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学习“长廊”1、大家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各位团友,我们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啦——[板书:长廊]。

第一句话中很平常的字眼,但却很关键(有名)。

真厉害,一下子捕捉到关键,这是会学习的表现。

2、十分有名。

长廊被联合国文化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_______的廊。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

3、“最长的廊”:700多米长,分成273间,700多米大约绕操场三、四圈,273间是学校里所有房间的三倍还多,就这样一字排开啊,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啊,怎么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再读读[二次读,指导朗读:重音强调,拖长音强调。

]你们看,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不同的特点作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者用了什么办法写出了长廊的长?(生)对,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话。

让我们在这些数字词下面加上着重号。

4、“画儿最多的长廊”。

几千幅、两幅这句话中最让你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还是用数字)这句话也就是说,几千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不一样)。

[课件: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美仑美奂的画,有多少幅?林导查过最权威的资料,横槛上的画竟有一万两千多幅呢!] 把你的感叹读出来(二次读)。

5、最美的长廊。

(这边的花,那边的花------)数不清的花,看不完的花,竞相开放的花,的确美不胜收。

6、小结:同学们通过读书,猜得有根有据。

长廊呀,被称作“世界上最长的画廊”猜对了吗?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它是世界之最,也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点评:紧扣课后思考题,立足文本,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数据,说明颐和园的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学习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方法。

】五、学习万寿山上的“佛香阁”1、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什么样?指名读课文。

2、对比读:一生读: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教师读: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3、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第二句,你仿佛能看到游客在喊:那就是佛香阁啊!太美啦!百闻不如一见啊!4、小结:你看, 这句式一变,顺序一变, 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多有意思啊! 再来读一读。

[点击课件,句子颜色变化:一座八角宝塔形(蓝)三层建筑(红)耸立在半山腰(绿),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黄)。

那就是------佛香阁(黑)。

][合作读:4个学生与老师------4个小组与全班]5、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美,佛香阁的------壮,佛香阁------金碧辉煌。

[板书:高、美] 居高临下的佛香阁,犹如一座天宫,在颐和园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再次让我们感叹。

同样的句子,有时,只要变化一下顺序[板书: 变换顺序],倒着说,让人意外之感,能更好地表达情感,这种表达很特别,很特殊的。

把这句话用波浪线划下来。

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

[--------------,那就是---------。

]【点评:同样是写景,林老师抓住语言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一片断的教学,林老师用变换句式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对比着读,读中比较,体会倒装句的用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佛香阁的高、美,同时明白在文章中适当使用倒装句表达的效果更精彩。

】六、学习“昆明湖”1、同学们,继续前进吧!现在我们可要爬山啦!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我们终于登上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又望见了怎样美丽的景色呢?2、(教师配乐朗读)3、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了。

4、谁愿意读(三、四位学生读)[打出课件: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5、都说这儿有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你们看, [课件: 昆明湖图片] 看到了-----的镜子,-----------的碧玉。

6、(明亮、闪闪发光、照得见影子、仿佛巨大画卷)的镜子.(说、读)(一尘不染、碧绿无瑕、人间绝品)的碧玉.(说、读)7、游船、画舫在这样的镜子上,碧玉上滑过,怎么滑过?------[板画“滑”,重重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滑过] (都不对,应该是------)对,就这样若隐若现,就这样若有若无,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啊!【点评:林老师抓住一个“滑”字,让学生通过语句、板画加想象,渐渐地入境入情,感受胡静船悠闲、体会作者怜惜美景的心情,达到情境合一,令人神往。

】8、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上、游船里,你又有什么特别感觉?9、师生合作读,背。

10、小结:如果说佛香阁仿佛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天宫,那么昆明湖就是无与伦比、令人惊叹、让人陶醉的天河(湖)。

11、同学们,陶醉了吧,享受吧!让我们休息一会儿,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呵,也让我们暂时回过神,思考用什么办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的幻想?(比喻)【点评: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充分进入文中意境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归理性,重新思考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

】七、小结2、3、4自然段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游客回到读者,看看课文。

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发现每段描写方法都不一样。

可其实啊,这几段也有一个共同的写法。

出示表格景点共同点长廊两边、昆明湖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城楼、宫墙不写,可以吗?------[孤立,单调,不那么美,犹如绿叶衬托红花,云彩托起明月,犹如美丽的花边点缀。

会把主景打造、衬托得更美,更精彩。

]八、小结游记的特点。

学习了《颐和园》这篇游记,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掌握了这些绝招法宝并努力运用就会提高。

九、布置作业远看昆明湖很美,近看昆明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你们瞧------[打图片:鲜花装点的昆明湖别样绚丽多彩;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都美得令人难忘;哦,湖面上的桥造型各异,引多少游人驻足观赏;数也数不清的石狮子一定会是你的最爱;黑天鹅是那么优雅、悠闲、姿态优美;一个个湖心小岛犹如一颗颗珍珠宝石镶嵌在湖面上……]俗话说得好,“千人千景,万人万色”。

希望你能用你的观察,你的发现,你学到的写游记的方法一起来写昆明湖独具魅力的美。

十、板书设计颐和园美丽大游记长廊长美列举数字游览顺序佛香阁高美变换顺序景点描绘昆明湖静绿比喻总评林老师执教的《颐和园》可谓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精品课的典范。

整节课板块设计清晰明快,每一板块教学步步有高招。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林老师都充分发挥文本的范例作用,凸显读写结合特点,将读写进行到底,体现了语文科特有的本性。

读中悟写,以写促读,形成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是本节课显著的特色。

全课由两个板块构建而成,第一板块,抓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实现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第二板块用“列举数字、变换句子的顺序、比喻”等方法感悟游记抓不同景物的特点运用不同描写的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