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他者_的映像_读_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的中国观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者 的映像
读!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的中国观∀
蒋#锐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学评论家爱德华∃W.萨义德(Edw ard W.Said)对19世纪欧洲东方学自我理解的客观主义和真理性要求提出尖锐批评以来,文化间的接触与感知、理解 他者 的可能性等问题便成为西方学术界主要的关注点之一。一系列方法和主题相近的论著脱颖而出,欧洲/西方对作为自己 他者 的、欧洲以外和非西方的文明的种种认识受到了多方面的讨论。
与西方学术发展的这一新动向紧密联系,孙立新用德文写作并在德国出版了!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的中国观关于文化间接触和感知问题的一项个案研究∀%一书。其主旨是,通过研究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的中国报道和由他们所反映的中国图像,深入考察殖民扩张和现代化时代西方社会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评估,剖析东西文化接触的历史经历,批判西方社会的文化霸权,揭示中西文化交流和营造世界新文化的合适途径。
全书分为六章,加上附录、史料及文献索引共有380页。在第一章 引言 中,作者讨论了研究对象、认识兴趣、研究状况、问题的提出、史料来源、理论方法论思考和各章节的划分。第二章是对19世纪以前在德国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欧洲出现过的中国图像的历史回顾。在此,作者描述了几个主要发展线索,凸显了发生在1750年前后的 范式转变 和一些后来被传教士加以沿用的感知模式和 公式化套语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传教士中国观形成的历史背景。首先涉及德国新教海外传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它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功能,然后是德国新教传教士在中国的主要活动和他们与中国社会各阶层接触与交往、对立与冲突的复杂关系。第四章介绍了传教士写作的中国报道,重点讨论了传教士报道中国的动机、出版物的形式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则详细展示了传教士在中国报道中表达出来的有关中国历史、语言、文献、宗教、教育、医学、政治、经济、社会和 国民性格 的种种观点,分析了决定传教士中国观形成的种种因素,揭示了传教士中国观所折射出来的独特思想模式。第六章总结全书内容,深化主要观点。附录详细列举了19世纪巴色会、礼贤会和巴陵会来华传教士的姓名、生卒年代和原先从事的职业。史料索引和文献索引则清楚地列举了本书所用资料和引文的来源。
%孙立新:!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的中国观关于文化间接触和感知问题的一项个案研究∀,马堡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Das Chinabild der deu tsche n p rotestantischen M issionare des19.Jahrhu nderts.Eine Fallstudie z u m Problem in terkultureller Begegnu ng u nd W ahrnehu ng,Tectum Verlag2002)。
总起来看,孙著的创新和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史海钩沉,再现了传教士中国观的基本面貌
!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的中国观∀一书是以传教士撰写的各类中国报道为史料基础的,包括书信、日记、书面工作报告、演讲和回忆录、评论文章、宣传小册子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论著等。为了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史料,作者不辞辛苦地进行了大量搜集工作。他不仅遍访德国大学、城市和国家图书馆,而且还专程到乌坡塔礼贤会档案馆、柏林信义会档案馆和瑞士巴塞尔崇真会档案馆长时间驻馆查阅。对于收集到的资料,作者又进行了细心研读和严谨梳理,反复斟酌。第一手资料的充分发掘和运用为著作的权威性和论点的说服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对于传教士中国观的总体情况,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作出了分析。一方面,传教士中国观的基调是 灰暗的 。他们把中国看作一个巨大的、处于 悲惨 境地的 异教 国家,强调中国历史发展的 停滞 ,批评中国图形文字的 不完善性 ,抱怨中国的文献典籍缺乏 基督教的意识和精神 。他们指责中国人 教育方法的老化 和中国学者的 无知 ,常常用一些夸张的形容词来议论中国医生医术的低下、病人的众多和瘟疫的流行。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中国广大民众的贫困化、中国劳工的大批外流、乞丐的众多、房屋村舍的破烂不堪、城乡里的脏乱和恶浊气味经常被加以大书特写。传教士批评中国政府闭关自守、拒绝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政策。他们痛恨中国官员的 腐败 ,对他们的 不可信赖 、 贪婪 和 受贿 进行了无情揭露。传教士还谈到了中国人的 仇外 心理和行动,并且认为中国官员和文人学者尤其憎恶外国人和外来事物。中国人的 仇外 被看作是阻挠传教、引发社会动乱和反传教斗争的主要因素。
传教士特别对中国人原有的宗教充满敌意。他们谴责祖先崇拜为 迷信 和 偶像崇拜 ,批评儒家学说为 干瘪的道德说教和只重视礼仪的宗教 。道教的 颓废 和佛教的 退化 受到极力渲染。而儒释道 三大宗教 在中国的 混杂 和中国人的宗教 冷淡 则被解说成 对真理缺乏理解 的表现。
中国的国民生活也受到传教士的严厉批评。他们大谈中国人的 道德堕落 ,极力攻击吸食鸦片、赌博、 多妻制 、溺害女婴和妇女缠脚等恶习和不良风俗。他们揭露中国人 性格特征 中的若干阴暗面,强调中国人 顽固的保守性 ,并把它看作是导致中国政府闭关自守和中国民众普遍 仇外 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传教士指责中国人具有 狡猾 、 贪婪 、 自私 和 物质主义 等恶劣品质。与这些消极的性格描述紧密相关的是对所谓 黄祸 的详细论述。一些传教士在中国人敌视基督教民族、中国 苦力 抢占就业市场、 黄种人 在商业和工业领域的竞争等情况中看到了一种危险,它威胁着 白种人 的 领导地位 ,特别是威胁着西方民众的 神圣财富 基督教。
另一方面,传教士 对于中国人的世界历史贡献 也怀有 一定的敬意 。他们承认,中国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中国人作为一个 文化民族 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常常惊叹中国辉煌的过去,对中国人在古代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敬佩。在描述中国语言的时候,他们
132#################史学理论研究
2003年第4期
赞誉中国图形文字的古老和数量的众多。个别传教士甚至强调中国语言在历史研究和世界交往方面有重要意义。中国典籍文献的众多和丰富内容也得到了肯定。因为在中国古典作品和古代中国人的宗教和道德观念中存在着某些与基督教 真理 接近的东西,某些可与基督教联结起来的 联结点 ,它们对于福音的传播是十分有利的。
在中国,一般的教育和学习受到高度重视。到处都设有教育机构。学者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一点传教士有充分的认识。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表示欣赏。通过这类考试, 有名望的人 、学者和官员可以 从最底层的家庭中 脱颖而出。有的传教士还在中国的医学中看到一些合理的因素,认为,在中国的土著医生中也不乏 有才能的人 。他们以肯定的笔调描述了迁徙和职业自由、从广大社会阶层招募官员、村社共同体的自我管理、国家官僚和军队数量之少等。就是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面,个别传教士也看到了一些值得肯定的东西。中国有 一种多方面的有组织的社会生活 ,存在着大量协会,如商人和手工业者行会、公积金机构、古典作品研究会、反对赌博协会等。有的传教士甚至强调中国人具有 正直 、 宽容 、 好客 、 勤奋 、 热爱家庭生活 等良好品格,并且指出,中国人是知恩图报的。
应当说,上述分析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不仅如此,作者还进一步指出,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对中国的认识基本是统一的。这是由相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职业意识和国籍(个别人除外)所决定的,它们造成了一种比较牢固的团体意识和大体一致的见解。性格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来华居留时段和工作地区的不同自然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意见分歧。在个别传教士的言论中,有时还存在着前后观点不一或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传教士之间未曾发生重大争执,相反,当他们的利益和观点受到其他团体(例如19世纪来华的外交官、商人和德国国内反传教的自由派媒体等)的反对时,他们立即会齐心协力地予以反击。传教士对中国的否定性描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论证中国 基督教化 的必要性服务的。而且传教士只是在与某些 原始的 、 未开化的 部落和其他 异教 国家比较的意义上谈论中国的优点的。也就是说,中国人只是比其他 野蛮 民族相对要好一些,与西方基督教民族则无法相比。传教士从没有把中国和中国人看作是与西方国家和西方人地位平等的。这些观点尤见深刻。
二、追本溯源,理清了传教士中国观的形成轨迹
在孙著中,传教士的中国观主要是被当作 一种特别的、由欧洲人当中的一个特定的团体所作出的对欧洲以外的、非基督教的文化的感知 来考察的。在这里,占主导地位的提问不是关于传教士的中国观是否与中国的现实相符合问题,而是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问题。作者认为,对于中国这个与自己的文化迥异的 他者 ,传教士习惯于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出发加以考察和论述,因此,传教士的中国观主要是 被造的 ,是文化的产物。
按照作者的看法,传教士在来华之前就从不同的渠道获悉了不少关于中国的信息。这些前知识对于传教士中国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历史地形成的、传统的对中国或褒或贬的评价 它们大都已成为比较固定的感知模式和公式化套语 往往成为传教133
他者 的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