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4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语文版)

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能力目标: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要点】重点:文中插叙的作用;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理解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方法。

【教学设想】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举行一个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教学步骤】三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1课时)【导入新课】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女同学,如果我们要选班长,我对你们说,班上的女生没有选举权,选班长是男生的事,你们有意见吗?(请一两位女生谈谈看法)看来我这句话得罪了半边天。

但你们知道吗,直到一百多年前,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女人一直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哪些同学愿意来谈谈古今中外妇女的地位。

(参考:①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②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能进学堂,剥夺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③三步不出闺门——缠足,剥夺人身自由权利。

④三从四德。

⑤一夫多妾制——生儿育女的工具。

⑥做花红,收入归丈夫所有——没有财产权。

⑦婚姻不能自主——包办婚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那么今天呢,今天我们的女生可以和男生坐在一间教室上课,你们长大后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做自己喜爱的事,花自己挣的钱。

你们甚至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出色。

在法律上,你们是完全平等的。

但这些在你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却是无数前辈经过不懈奋斗才得来的。

苏珊•安东尼便是其中一位。

板书: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新课探究】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美德书》。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写作《撰写演讲稿》教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写作《撰写演讲稿》教案

【导语】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稿。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了解演讲稿的写作格式 ⼆、围绕演讲的特征撰写演讲稿 三、培养学⽣演讲的热情 教学重点: 围绕演讲的特征撰写演讲稿。

教学难点: 即兴演讲 教学过程: ⼀、我从课⽂⾛来 学⽣回忆本单元所学的四篇演讲稿:《最后⼀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畅谈⾃⼰⽐较喜欢哪⼀篇演讲稿,并分析原因。

⼆、知识归纳 教师结合学⽣的回答,归纳演讲词的有关知识。

1、何谓演讲稿 演讲稿是⼈们在⼯作和社会⽣活中经常使⽤的⼀种⽂体。

它可以⽤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来介绍⾃⼰的学习、⼯作情况和经验等。

演讲稿是为演讲者准备的书⾯材料,⼀篇好的演讲稿,可以帮助演讲者提前理清演讲的思路,完善演讲的内容,对演讲的成功起着⾄关重要的作⽤。

2、演讲稿的特点 (1)演讲稿有极强的针对性 即演讲的主题要针对听众的年龄、⾝份、⽂化程度、⼼理需求等来确定。

(2)演讲的类型很多,但⼤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3)演讲者需借助⼀些语⾔技巧增强演讲的感染⼒、说服⼒。

三、写作技法指导 撰写演讲稿的写作技法如下: 1、要有针对性,做到“⼼中有听众” 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份、⽂化程度、⼼理需求等,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

2、写好开头,吸引听众关注 演讲开头的⽅式有很多种,可以从问候或感谢语开始,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可以由演讲的缘起、现场的氛围等引⼊正题;可以开门见⼭,直奔主题;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举出本单元的四篇⽂章分析说明。

3、观点明确,展现思路 听现场演讲与读⽂章的不同在于,听众⽆法像读者那样反复阅读,慢慢思考。

因此,写演讲稿时要注意提⾼⾃⼰观点和思路的“辨识度”,除了观点要明确外,尤其要注意⽤提⽰性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的语句来提⽰⾃⼰的思路,将其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不要过多地让听众去揣摩、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新版)语文版

一 读一读字音
dǐng 李鼎铭
jù 根据
zàng 送葬
jū 拮据
部分来自《点拨》
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据”只在“拮据”一词中读“jū”, 在其他词语中均读“jù”,如“根据”。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hóng( 鸿 )毛 追dào( 悼 )会
chè( 彻 )夜难眠 qī( 沏 )茶
qì( 砌 )雕栏玉
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有“人(彳)”彻夜难眠,有“水(氵)” 就能沏茶,有“石”可以砌墙。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精兵简政: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例句:县委书记仲连元一 双铁腕,雷厉风行,大力精兵简政,淘汰冗员。
2.寄托: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寄托、寄予辨析:两词都是动词。“寄托”词义较窄,指托付, 用于理想、希望、感情等。如:父辈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一 代人的身上。“寄予”可以指“寄托”,还可指给予(同情、关 怀等)。如:领导对灾区人民寄予最真诚的关怀和问候。
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 于墙上“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它向世人昭示 “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崇高宗旨。跨越时空的界 限,20世纪40年代,一位叫张思德的战士,为人民的 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其追悼 会上作了这篇《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词。
12 为人民服务
演 讲 词
重点品析第4-5段
部分来自《点拨》
5、“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去。因为“大多数”表示并不是所 有的人民,从范围上进行了限制,使语言严密而有 分寸,删去后就变成了所有的人民,体现了议论文 语言的严密性。
部分来自《点拨》
6、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开追悼会的目的是什么?表 现了什么? 【答案】制度是“不管死了谁”,“只要他是做过一 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目的是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表现了 党的领袖对普通党员、战士和群众的无比关心和爱护 之情。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4. 合欢树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 4. 合欢树

合欢树
母亲
路边的含羞草
种在花盆
第二年没有发芽
不舍得扔
第三年长出叶子
常去侍弄
第四年(长大)
栽在窗前的地上
有一年开花了
已不在人世
执着地培育
用心地呵护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1
合欢树=母亲
母亲对小树倾注的爱源自于对儿子未来的希 望。合欢树上寄托着母亲的希望,寄托着对儿子 的爱。
“我”与合欢树有什么关联?

合欢树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一篇小
4、5
三十岁
说发表状元成才路 另一篇小
说获奖
心烦。 迷迷糊糊听 到回答,得 到一点安慰
已经逝世 已经离开我 整整七年
年龄
不理解 十岁
二十岁
理解 三十岁
“我”
母亲
作文获奖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好强怄气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双腿残废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鼓励写作 抱着希望
小说发表 思念愧疚
积劳成疾 不在人世
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进行赏析。(方法:划重点句子或词语——修辞
手法或描写手法——写出了或表达了......)
➢ 给“我”治病
身体
➢ 为“我”借书
➢ 推“我”去看电影 ➢ 鼓励“我”好好写作
精神
阅读第三部 分,思考:母 亲Leabharlann 合欢树有 什么关联?两腿残废
没有发芽
开始写作
茁壮成长
事业有成
花繁叶茂
母亲的恩泽
“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和对母亲的感情
忘记了它 悲痛
推说不看 愧疚
思念 主动去看 状元成才路
未能看到 状元成才路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39张ppt) 课件(共39张PPT)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39张ppt) 课件(共39张PPT)

结合全文说一说苏珊〃安东 尼是一个怎样的人?
苏珊〃安东尼是一位坚韧不拔、
英勇无畏、有胆有识、机智睿 智的伟大女性。
说一说
11
1、从古至今,从中到西,你还知 道哪些了不起的女子。 2、尽管已是21世纪,男女不平 等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方面 仍然存在着。你怎样看待这种现 象?
秋瑾 巾 帼 不 让 须 眉
要性。 最后以宪法重申立场。
有理有力,掷地有声。
斗争方式: 发表演讲;与男人辩论;写了数以百计的
宣传册和抗议书。
男人们态度:嘲笑、轻视、谩骂
改变观念
恐惧、
女人们态度:害怕
胜利
喜欢、帮助、加入
为什么苏珊的辩词会有如此巨大的说服 力? 在内容上 一方面证明自己是无罪的。 使辩词完整, 一方面指责法官是有罪的。有理有据
围绕这件事着重刻画了哪两个场面?
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选举权。
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
2.文章运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安东尼
这个人物?
语言描写
1.安东尼在选举
“投 票斗争”中的宣言为什 么那么有震撼力?
从多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立场 首先指出来这里的理由
接着表明妇女在国家中的地位
夜 夜 龙 泉 壁 上 鸣
莫 道 女 儿 非 英 物
.
,
居里夫人
斯陀夫人
撒切尔夫人
迄今唯一一位 两次获得诺贝 尔奖的女科学 家
引起一场大战争的 小妇人,第一部小 说是《汤姆叔叔的 小屋》
迄今为止第一位 大国女首相,有 “铁娘子”之称。
3.从此文中,你得到何启示?
(1)没有努力与付
出就不会有成功的可 能。 (2)对自己的合法 权利要敢于争取、斗 争。 (3)男女平等,女 性顶半边天。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苏珊·安东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珊·安东尼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2)学习课文中描绘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精神的手法。

(3)培养欣赏优美散文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和写作特色。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珊·安东尼坚定的信仰和勇敢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苏珊·安东尼的精神品质。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学习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含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苏珊·安东尼的背景和成就。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

①苏珊·安东尼为什么被称为“勇敢的女斗士”?②课文中哪些关键词句表现了苏珊·安东尼的精神品质?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2)每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5.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段描绘苏珊·安东尼精神品质的段落。

6.课堂小结(2)强调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苏珊·安东尼的读后感。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描绘一位你敬佩的人物。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进行讨论。

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能够感受到苏珊·安东尼的精神品质。

3.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4合欢树PPT (共16张PPT)

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4合欢树PPT (共16张PPT)
• 1.体会作者母亲的母爱以及作 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 内疚交织的感情。 •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 意。 • 3.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 母爱。
· 21岁时候双腿瘫痪。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1998年开始做 透析。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 铁 生 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 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 腿”)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 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 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 知青题材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 哲理性长篇小说 : 《务虚笔记》 散文: 《我与地坛》
• 我:小说发表 获奖成名
• 想念母亲 子欲养而亲不待!
透过这些事,你感觉作者的 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母亲的性格特点是聪慧, 坚强,执着,对生活充 满了希望和热爱。
用心感悟
• 课文的题目“合欢树”有怎 样的含义?在合欢树上寄托 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 “合欢树”含义深刻,文中合欢树 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 似之处,因此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 运的写照;另外,合欢树象征了母 爱,也代表着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 情。母亲对合欢树的悉心照料,寄 托了对儿子健康成长的期望之情。
请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qiàng


xūn
jiǔ


guàng

huáng

shì
• qián
• 虔诚
瞎逛
惊惶
侍弄
读课文,认真思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灯笼》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灯笼》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灯笼》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一生作品200多篇,较著名的作品有《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主要散文集有《羽书》《北极星》《忘年》等;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选》。

二、理解词义1.斡旋:调停,调解。

2.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弟的奢华。

3.未始:未必。

4.幽悄:幽深寂静。

5.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第二部分(2—11):作者回忆自己记忆中有关灯笼的美好记忆和情节。

第三部分(12):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问题归纳1.“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赏析这句话。

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喜欢之强烈。

使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第①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3.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

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

强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

4.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1.有行好的意思。

2. 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

5.“雪夜入……马前卒”。

分析这两句话。

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作者也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6.结合文意,分析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 托尔斯泰》背景材料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 托尔斯泰》背景材料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背景材料《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联系全文看,我们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再有比喻、夸张的大量运用,把我们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

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特征突出,而且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精妙的修辞方法在本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刻画人物外貌、气质以及性格。

其中有很多语句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将须发比喻成“热带森林”:额头比喻成“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比喻成“用枝条扎成的村合外墙”,再加上“朝天鼻”和“招风耳”,把托尔斯誊大众化、平易近人的“田野村夫的脸孔”描绘得细腻传神,惟妙惟肖。

第4课 灯笼-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第4课 灯笼-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吴伯萧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2.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重点)3.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情感。

(难点)文题解读《灯笼》是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农村生活的诸多记忆。

展现了旧时的乡村民俗,“灯笼”是文本的线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更是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

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一生作品200多篇,较著名的作品有《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主要散文集有《羽书》《北极星》《忘年》等;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选》。

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形势严峻,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妄想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坚定,老百姓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课文主题作者运用散文的自由笔法,回忆其早年与“灯笼”有关的一些生活景象,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沉露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借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读读写写争讼 sòng 领域yù斡旋 wò xuán 静穆 mù思慕 mù惆怅chóu chàng 锵然qiāng 褪色tuì燎原liáo 熙熙然xī灯笼吴伯萧○1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喜欢之强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原文: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存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四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

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

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

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灭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问,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小犀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腊的能L巧匠建造起来的。

架在小窗卜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用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力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扣塌了的样子。

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

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这副劳动者的忧郇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住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小到陀斯妥耶夫斯摹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课题4苏姗·安东尼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课件:课题4苏姗·安东尼课件
第二部分(6—11)插叙,介绍了苏珊·安东 尼长期以来为争取妇女权利而斗争的情况。
第三部分(12—20)写苏珊·安东尼在法庭 上的斗争。
第四部分(21)点明苏珊·安东尼在美国女 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自学指点三
内容:梳理全文,把握主要事件及重点场面,了 解插叙的内容及作用。
方法:抓住重点段落用概括性语言归纳。
方法:速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语言 的句子细细品味
要求:小组讨论,5分钟后选派代表回答下 面的思考题。
1、苏珊•安东尼.在法庭上是从哪几个方面为 自己辩护的?
2、从文中可以看出苏珊•安东尼是个什么样 的人?
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确
1、苏珊从两个方面为自己辩护:她第一用 了三个反问句,有力地驳斥并否定了强加 给她的所谓罪行。当法官还没缓过劲来时, 接着又主动出击,举出美国宪法中“在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条文,尖锐地指出, 真正有罪的正是违背宪法的那些人。这段 辩护词逻辑严谨、无懈可击,连法官也镇 住了。
插叙的作用:
一方面显示了苏珊•安东尼所 从事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 另一方面通过对长期的艰苦斗争 的记叙,充分展现了安东尼坚定 的信念、大无畏的气势和坚韧不 拔的意志。
重点事件是点,插叙介绍是 面,点面结合使人物形象不仅鲜 明生动,而且饱满充实。
自学指点一
内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刻画性情的方 法。了解女性的伟大。
展示明确:
1、争取总统选举权 2、两个场面:投票站斗争、法庭斗争 3、 1)演讲 男人辩论 2)写数以百记的宣传册和抗议书。 3)最初:她受到人们普遍的鄙视,反对她,
说各种各样的脏话和不实之词。
后来: 妇女慢慢喜欢并开始帮助她。许 多家庭妇女从她身上得到鼓励,加入到她 的行列, 许多男人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合欢树》史铁生简介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4课《合欢树》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河北省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

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2010年12月30号下午16点,因突发脑溢血,之后经抢救无效,在12月31号3点46分离开人世去往天国。

依史铁生生前自己多次重申的意愿,将不举行遗体告别。

史铁生的夫人告亲友及读者:在之后的适当时间,将以适当的形式对他的离开表达追思。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经历,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

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演讲稿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演讲稿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演讲稿嘿,各位小伙伴们,今儿咱们聊聊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演讲稿那点事儿。

别看咱平时嘻嘻哈哈的,一提到演讲稿,心里头估摸着就开始犯嘀咕了。

不过别急,咱们就当作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用最真诚的话,把咱心里头的想法一股脑儿倒出来,保证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学到不少干货呢!首先啊,咱们得明白,演讲稿不是啥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像是咱们跟好朋友聊天一样,只不过这次咱们的听众稍微多了点儿,场面稍微正式了点儿。

但咱还是那个真实的自己,说话得接地气,用词得简单易懂,别整得跟文言文似的,让人一头雾水。

咱们想想啊,要是咱们站在台上,开场白就来个“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听着是挺正式的,可咱们这是在学校里,面对的是同窗好友,还是来点亲切感吧,比如“嘿,大家伙儿,咱今天来聊聊这个那个的”,是不是听着就亲切多了?然后啊,咱得把演讲稿的内容整得生动有趣,得让人愿意听。

咱可以用描绘性的语言,把事儿说得跟放电影似的,让人身临其境。

比如咱们要讲个历史故事,别光说“公元前几几年,谁干了啥”,咱得说“那时候啊,天空湛蓝湛蓝的,太阳晒得大地暖洋洋的,有个人啊,他手持长剑,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冲进了战场,那叫一个帅啊!”这样一来,听众们是不是就觉得跟咱们一起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份震撼?还有啊,咱们得用点成语俗语,增加点文化底蕴,但别忘了,得用得恰到好处,别硬套。

比如咱们要讲坚持的重要性,别说“持之以恒方能成功”,咱换个说法,“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听着就亲切多了,还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

句式结构上,咱也别老用一种句式,得多样化,这样听着才带劲儿。

比如咱可以说“有时候啊,咱们就得像那小溪流,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有时候呢,咱们又得像那大树,根深叶茂,稳稳当当”。

这样一来,咱们的话就有了节奏感,听着就舒服多了。

当然了,演讲稿里还得有点自己的感情,得让人感受到咱们的真情实感。

咱要是讲个感人的故事,别光说“他很伤心”,咱得说“他那时候啊,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噼里啪啦地往下掉,看着都让人心疼”。

辽宁省法库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4合欢树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辽宁省法库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4合欢树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合欢树(一)基础知识1.借助工具书或书下注释,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侥.幸享.受惊惶敷....灸.瘫痪兆.头侍.弄闲逛.2.结合注释,识记文学常识作者是(),()代作家。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

(二)问题导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全文共12个自然段,本课的重点抓住了两方面来写,一是母亲;另一个是合欢树。

很自然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如何划分?每部分段意是什么?2、课文描述母亲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阅读探究感悟1、复述课文,说说母亲为作者都做了哪些事。

作者在十岁、二十岁和三十岁以后对母亲各有怎样的态度?2、课文的题目“合欢树”有怎样的含义?在合欢树上寄托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母爱的颜色方益松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

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

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

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

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

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②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的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

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

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

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

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

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③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

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