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级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记忆口诀学霸笔记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记忆口诀学霸笔记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记忆口诀一、偿债能力分析5、↑↓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1)6、↑↓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1)7、↑↓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8、↓↑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9、↑↓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例题:已知某企业2012年末资产总额15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40%;2011年末负债总额为600万元,产权比率为80%;则该企业6、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2012年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为(A)。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A.120% B.100% C.90% D.83%二、营运能力分析1、应收账款周转率40%=(负债总额÷1500)×100%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负债总额=60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所有者权益=900万元⑵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2011年末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80%=600÷所有者权益总额×100%2、存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750万元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900÷750×100%=120%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行政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3、流动资产周转率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整数)×100%4、总资产周转率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100%三、盈利能力分析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100%×100%2、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100%3、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人员数5、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6、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股股数×100%7、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8、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100%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1、↑↑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3、↓↓利润=收入-费用4、↓↓2012年末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增加额(左)增加额(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资产负债表账户式(左右排列)和报告式(上下排列)利润表单步式和多步式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经营活动现金:(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支付职工薪酬;支付应交税费)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收到的税费返还;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6、支付的各项税费;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支付固定资产价款)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品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6、投资支付的现金;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向银行借款收到的现金;收到银行借款)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2、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3、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7、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需求价格弹性: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需求价格弹性就大2、商品的重要性: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3、商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多,需求价格弹性大4、时间与需求价格的大小至关重要:时间越短,需求价格弹性小(E d>1富有弹性;E d=1单一弹性;E d<1缺乏弹性)E d<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增加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适用于采用薄利多销的政策。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第七章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第七章

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GQ=GH+GP式中,GQ----经济增长率GH----工作小时数增加率GP----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2.三因素分解法(1)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即:GY=GA+αGL+βGkGA--------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2)“索罗余值”-----通过经济增长率的公式,求出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GA=GY-αGL-βGk1、奥肯定律:相对于潜在的GDP,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个百分点。

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下降2~3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2、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高。

后来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

政府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题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题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题公式汇总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题公式汇总[注意:本篇文章旨在对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计算题公式进行全面的深度探讨。

为了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请您自行参考并核实相关内容。

]引言:中级经济师考试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考试之一,其中经济基础计算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掌握经济基础计算题的常用公式对于顺利通过考试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计算题中常见的公式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和应用示例,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计算经济增长率的公式如下:经济增长率=(现期GDP-前期GDP)/前期GDP*100%例子:假设某国家的2019年GDP为1000亿美元,2020年GDP为1200亿美元,那么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1200-1000)/1000*100%=20%2.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幅度的指标。

计算通货膨胀率的公式如下: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指数-前期物价指数)/前期物价指数*100%例子:某国家2019年物价指数为100,2020年物价指数为110,那么该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为(110-100)/100*100%=10%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名义利率是指借贷利率的实际数值,而实际利率则是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刻画: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例子:某银行提供的贷款利率为6%,而通货膨胀率为4%,那么该贷款的名义利率为6%,实际利率为6%-4%=2%。

4.财务指标ROE(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ROE是衡量企业利润能力的重要指标。

计算ROE的公式如下:ROE=净利润/净资产*100%例子:某企业年度净利润为1000万元,净资产为500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ROE为1000/5000*100%=20%5.财务指标P/E(市盈率)计算公式P/E是衡量企业估值水平的指标。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折旧公式1、平均年限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12;2、工作量法①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总行驶里程;②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规定的工作小时。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季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净值×年折旧率÷12;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2年内,将其净值平均摊销。

4、年度总和法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100%;季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4;月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2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经营成果指标1、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2、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100%;3、成本率=总成本÷营业收入×100%;4、综合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投资收益)×100%经营状况指标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l00%;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信用社在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短期贷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2015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公式汇总

2015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公式汇总

2015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及公式汇总【以下标注的考察次数(以近5年作为参考)以及说明单纯针对计算以及公式,并不是针对整个相关知识点,标注中要求掌握的理论性的内容还需要各位学员积极翻开讲义复习】考试临近,希望大家戒骄戒躁,拿出决心,给自己信心,坚持最后的28天,争取一次通过,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加油!!!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的公式判断(可考性较强)●供给函数Q s=-10+5p (P系数必须是正数)●需求函数Q d=50-5P (P系数必须是负数)●判断供给函数还是需求函数的公式看两点:(1)P的系数(2)P必须是一次函数,出现P2首先排除.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计算(可考性较强)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即Q d= Q s,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3.弹性的计算(十分重要,除计算外,还要掌握类型及影响因素)(1)需求价格弹性(计算\类型\影响因素都要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需求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 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变动率------比如:一种商品原来价格15元,现在价钱20元,问:1.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量是多少(这种商品涨了多少,是个绝对数)20-15=52.这商品价格的变动率是多少(这种上商品上涨了百分之几,是个相对数)商品价格的变动率=(20-15)/15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公式商品i 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 价格的相对变化ij E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类型:(类型掌握清楚,通过例子掌握和分析比较容易)●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如煤气和电)●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所有公式及曲线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所有公式及曲线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所有公式及曲线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涵盖了很多内容,其中包括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公式和曲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和曲线:1.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关系。

数学表达式:Qd = a - bP解读:Qd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a代表需求曲线的纵截距,b 代表需求曲线的斜率。

2.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示生产者或公司对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关系。

数学表达式:Qs = c + dP解读:Qs代表供给量,P代表价格,c代表供给曲线的纵截距,d 代表供给曲线的斜率。

3.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表示供求关系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数学表达式:Qd = Qs,即a - bP = c + dP4.弹性系数(Elasticity):衡量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数学表达式:E = (Pd / Qd) * (ΔQd / ΔPd)解读:Pd代表价格的百分比变化,Qd代表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Δ表示变化量。

5.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表示消费者对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

数学表达式:MU = ΔTU / ΔQ解读:MU代表边际效用,ΔTU代表总效用的变化量,ΔQ代表消费量的变化量。

6.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表示生产者或公司生产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成本。

数学表达式:MC = ΔTC / ΔQ解读:MC代表边际成本,ΔTC代表总成本的变化量,ΔQ代表产量的变化量。

7.GDP计算(Gross Domestic Product):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值。

数学表达式:GDP = C + I + G + (X - M)解读: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以上只是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公式和曲线,还有很多其他的概念和模型值得学习和掌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在经济学领域中,公式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数学语言来描述和分析经济现象。

作为一名中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学基础公式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级经济师考试所涉及的经济基础公式进行全面汇总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

一、需求与供给1. 需求曲线:Qd = a - bP需求曲线描述了市场上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其中,Qd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a为需求曲线的截距,b为需求曲线的斜率。

需求曲线表明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减少。

2. 供给曲线:Qs = c + dP供给曲线描述了市场上生产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其中,Qs表示供给量,P表示价格,c为供给曲线的截距,d为供给曲线的斜率。

供给曲线表明供给量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加。

3. 市场均衡:Qd = Qs市场均衡发生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此时市场上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

在市场均衡下,商品的价格和交易量达到了最优的状态。

二、成本与效益1. 总成本:TC = TFC + TVC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和。

总固定成本(TFC)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如租金、管理费用等。

总可变成本(TVC)是与产量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费用等。

2. 平均成本:AC = TC / Q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成本可以衡量单位产量的平均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会递减。

3. 边际成本:MC = ΔTC / ΔQ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变化量与产量变化量之间的比率。

边际成本表示单位产量的成本增加量,它是决策者在考虑增加或减少产量时所关注的重要指标。

4. 净收益:Net Income = Total Revenue - Total Cost净收益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净收益是企业实现盈利与否的重要指标,当净收益为正时表示企业盈利,为负时表示企业亏损。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课程会计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课程会计公式汇总

一、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5、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6、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二、运营能力分析: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净额备注: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营业成本3、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三、盈利能力分析: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2、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3、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5、资产净利润=(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6、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7、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0 小于MPC 小于1);②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③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第四章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第四章

总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

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

若以R代表总收益,P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代表销售量,则有:R=P?Q
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即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

以AR代表平均收益,则有:AR=R/Q=P?Q/Q=P(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

MR=△R/△Q=△(P?Q)/ △Q=P(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

中级经济师基础相关公式

中级经济师基础相关公式

中级经济师基础相关公式
作为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基础内容,了解和掌握经济学中的相关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各种经济问题。

以下是几个中级经济师考试中常用的基础相关公式: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C + I + G + (X-M)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的指标,它由个人消费支出(C)、私人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出口-进口,X-M)组成。

2. 名义GDP = 实际GDP ×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是在当前价格下计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根据固定价格计算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平减指数用于调整物价上涨对GDP的影响。

3. 通货膨胀率 = (最新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 - 上一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 上一年度消费者价格指数 × 100%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总水平上涨程度的指标。

它通过比较两个时间点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来计算。

4. 劳动生产率 = 实际产出 / 劳动投入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产出水平的指标。

它通过实际产出除以劳动投入来计算。

5. 经济增长率 = (最新年度实际GDP - 上一年度实际GDP)/ 上一年度实际GDP × 100%
经济增长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它通过比较两个时间点的实际GDP来计算。

这些公式只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相关公式的一部分。

了解和熟练运用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在经济学领域进行分析和计算。

通过不断练习和应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经济学水平,为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第27章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第27章

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关系:资产= 权益=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 负债+ 所有者权益反映资产的归属关系。

2、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情况下:利润= 收入? 费用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

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为余额,余额按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基本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④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调节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预提费用增加+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递延税款贷项+存货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其他不减少现金的费用、损失。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所有公式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所有公式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2、点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3、弧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量/价格的相对变动量4、交叉弹性系数=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化5、收入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收入的相对变化6789101112131415161718、平均收益=总收益/销售量19、边际收益=总收益增加量/销售量增加量20、边际物质产品=总产量增加量/要素投入增加量21、边际收益产品=总收益增加量/要素投入增加量22、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23、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24、平均要素成本=成本/要素25、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6、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27、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增量/收入的增量28、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收入总量2930入313233加率34+353637、实际工资变动率=名义工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38、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39、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40、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41、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42、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财政支出的增(减)额/上年财政支出43、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上产总值增长率44、国内上产总值增长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减)额/上年国内生产总值45、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财政支出的增(减)额/46474849505152M0=53、货币供应量公式: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货币乘数54、均值(平均数)=所有数值总和/数值个数55、方差=各数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56、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57、离散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标准差/均值58、标准分数=(数值-均值)/标准差59、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60、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61、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时期水平62、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636465666768697071727374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75、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76、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77、余额试算平衡法公式: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78、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9、利润总额=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8081828384858687/利息费用88899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9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净额92、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93、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94、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营业成本95、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96、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97、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9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99、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金-109110、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11、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12、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13、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14、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15、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1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117、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18、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19120121122123124125率)126127128、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129、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0、当前货币在一年后的价值=货币的当前价值·(1+利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公式大全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公式大全

n
n
其中,X1、X2,...Xn,为一组数据,n 为这组数据的个数。
公式 2 中位数
Me
X
n 1 2
当n为奇数时
1 2
X
n 2
X
n 1 2
当n为偶数时
公式 3 方差 ①总体方差
N
(X i-X)2
2 i1 N
N
(X i-X)2
S 2 i1 N -1
②样本方差
n
(X i-X)2
公式 5 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货币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公式 6 货币供应量
M=B·K 其中,M 为货币供应量,B 为基础货币,K 为货币乘数。
第二十四章 描述统计
公式 1 均值
n
X X1 X 2 ... X n i1 X i
公式 2 需求交叉弹性
Eij
Qi Qi
Pj Pj
其中,Eij 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Qi 为商品 i 的需求量,△Qi 为商品 i 的需求量的 变动量,Pj 为商品 j 的价格,△Pj 为商品 j 的价格的变动量。
公式 3 需求收入弹性
Ey
Q Q
Y Y
其中,Ey 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 代表原需求量,△Q 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Y 代表原消费者收入,△Y 代表收入的变动量。
公式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M P
f(yp,w;rm,rb,re,P1 ·ddPt ;u)
其中,M 为名义货币量,P 为物价水平,yp 为恒久性收入,w 为非人力财富占总
1 ·dP 财富的比例,rm,rb,re 分别代表存款、债券和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P dt 为

2015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投资恒等式考点辅导

2015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投资恒等式考点辅导

知识点:投资恒等式1、含义:
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贸易。

为了分析简便起见,不考虑折旧。

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资本设备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当不考虑资本设备折旧,没有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政府补助金时,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2、投资储蓄恒等式
I=S,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其中,I投资
S储蓄
3、推导过程
①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

GDP=Y=C+I
②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S表示) GDP=Y=C+S.
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出来的GDP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GDP=C+I=Y=C+S,即C+I=C+S
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环球网校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投资恒等式考点辅导)
2。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公式汇总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公式汇总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公式汇总在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中级经济法》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记忆大量法规条文的科目。

其中,一些重要的公式对于解题和应对考试具有关键作用。

以下为大家汇总了《中级经济法》中的常见公式:一、增值税相关公式1、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 ×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 +税率)2、进项税额=买价 ×扣除率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 ×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 +征收率)4、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 ×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二、消费税相关公式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销售额 ×比例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 +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 ×定额税率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销售额 ×比例税率+销售数量 ×定额税率4、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 ×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 比例税率)5、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 ×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 比例税率)三、企业所得税相关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3、资产的税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4、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四、个人所得税相关公式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额 5000 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1)每次收入不超过 4000 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800)× 20%(2)每次收入在 4000 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1 20%)× 20%(3)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 20000 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1 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稿酬所得应纳税额(1)每次收入不超过 4000 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800)× 20% ×(1 30%)(2)每次收入在 4000 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1 20%)× 20% ×(1 30%)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1)每次收入不超过 4000 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800)× 20%(2)每次收入在 4000 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1 20%)× 20%五、其他公式1、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票据面值 ×贴现率 ×贴现期2、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中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公式

中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公式

基础知识公式一.弧弹性系数=(Q1-Q)/(Q1+Q)/2 * (P1+P)/2 / (P1-P)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甲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乙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收入的相对变化二.边际效用= 总效用的增加量/ 商品的增加额边际替代率= 放弃乙商品的数量/ 获得甲商品的数量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 商品价格之比三.平均产量= 总产量/ 总投入边际产量= 总产量的增加额/ 总投入的增加额总成本= 总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平均成本= 总成本/ 产品数量平均固定成本= 总固定成本/ 产品数量平均可变成本= 总可变成本/产品数量边际成本= 总成本增加额/ 总产量的增加额四.完全竞争企业总收益= 单位产品价格* 销售量平均收益= 总收益/ 销售量边际收益= 总收益的增加量/ 销售量的增加量由此可见:完全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直线(29页)完全垄断企业边际收益= 价格+ 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即边际收益MR = 边际成本MC价格P = MC / 【1+(1 / 需求价格弹性E)五.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GDP = C + I + G + ( X - M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投资I = S + ( T – G ) + ( M – X )边际消费倾向MPC = 消费的增量/ 收入的增量平均消费倾向APC = 消费总量/ 收入总量投资乘数K = 1 / 边际储蓄倾向S K= 1 / S投资乘数K = 1 / ( 1 –边际消费倾向B ) K=1 / (1—B )六.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 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加率)七.价格总水平变动率或通货膨胀π= m + v – y失业率= (失业总人数/ 民用劳动力总人数)*100%就业率= (就业人口/ 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十五。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所有公式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所有公式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2、点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3、弧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量/价格的相对变动量4、交叉弹性系数=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化5、收入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收入的相对变化6、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7、边际效用=效用变化/消费数量变化8、边际替代率=-放弃一种商品数量/获得另一种商品数量9、商品边际替代率=两种商品价格比10、平均产量=总产量/总投入的单位数11、边际产量=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新增单位投入12、短期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13、平均成本=短期总成本/总产量14、平均固定成本=总固定成本/总产量15、平均可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产量16、边际成本=总成本的增加额/总产量的增加额17、总收益=单位产品价格·销售量18、平均收益=总收益/销售量19、边际收益=总收益增加量/销售量增加量20、边际物质产品=总产量增加量/要素投入增加量21、边际收益产品=总收益增加量/要素投入增加量22、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23、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24、平均要素成本=成本/要素25、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6、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27、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增量/收入的增量28、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收入总量29、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消费=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收入30、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现期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现期持久收入31、投资乘数=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32、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经济总量33、两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34、三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35、货币的供给数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总水平·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36、价格总水平变动率(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GDP的变动率37、实际工资变动率=名义工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38、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39、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40、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41、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42、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财政支出的增(减)额/上年财政支出43、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上产总值增长率44、国内上产总值增长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减)额/上年国内生产总值45、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财政支出的增(减)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减)额46、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47、税收乘数=国民收入变动率/税收变动率48、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国民收入变动率/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率49、平衡预算乘数=国民收入变动率/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率=150、费雪方程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51、剑桥方程式: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总资源(总收入)/名义货币数量52、货币供应量指标:M0=流通中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53、货币供应量公式: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货币乘数54、均值(平均数)=所有数值总和/数值个数55、方差=各数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56、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57、离散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标准差/均值58、标准分数=(数值-均值)/标准差59、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60、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61、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时期水平62、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63、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时期水平64、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65、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基期水平66、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某一固定时期水平67、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一期水平68、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69、平均发展速度=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的平方根(几何平均数)70、增长1%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71、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72、收入-费用=利润73、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74、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75、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76、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77、余额试算平衡法公式: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78、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9、利润总额=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80、净利润=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所得税费用8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8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83、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84、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8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86、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8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88、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89、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9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9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净额92、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93、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94、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营业成本95、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96、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97、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9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99、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101、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股本)10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3、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4、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105、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106、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107、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8、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109、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110、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11、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12、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13、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14、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15、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1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117、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18、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19、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20、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21、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22、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12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24、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失业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或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总人口125、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工时增加或减少绝对数量/初始工时)/(工资率上升或下降绝对数量/初始工资率)126、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工资率变动127、实际工资=货币工资/物价指数128、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129、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0、当前货币在一年后的价值=货币的当前价值·(1+利率)131、。

【学霸整理】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记忆口诀

【学霸整理】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记忆口诀

【学霸整理】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记忆口诀一、偿债能力分析5、↑↓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1)6、↑↓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1)7、↑↓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8、↓↑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9、↑↓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例题:已知某企业2012年末资产总额15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40%;2011年末负债总额为600万元,产权比率为80%;则该企业6、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2012年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为(A)。

=(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A.120% B.100% C.90% D.83%二、营运能力分析2012年末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应收账款周转率40%=(负债总额÷1500)×100%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负债总额=60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所有者权益=900万元⑵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2011年末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80%=600÷所有者权益总额×100%2、存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750万元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900÷750×100%=120%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行政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3、流动资产周转率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整数)×100%4、总资产周转率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100%三、盈利能力分析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100%×100%2、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100%3、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人员数5、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6、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股股数×100%7、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8、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100%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1、↑↑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休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3、↓↓利润=收入-费用4、↓↓增加额(左)增加额(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资产负债表账户式(左右排列)和报告式(上下排列)利润表单步式和多步式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经营活动现金:(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支付职工薪酬;支付应交税费)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收到的税费返还;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6、支付的各项税费;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支付固定资产价款)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品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6、投资支付的现金;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向银行借款收到的现金;收到银行借款)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2、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3、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7、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需求价格弹性: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需求价格弹性就大2、商品的重要性: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3、商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多,需求价格弹性大4、时间与需求价格的大小至关重要:时间越短,需求价格弹性小(E d>1富有弹性;E d=1单一弹性;E d<1缺乏弹性)E d<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增加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适用于采用薄利多销的政策。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公式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公式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公式中级经济法是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涉及到很多经济法律相关的知识。

在学习中级经济法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中级经济法常用的公式。

1.基本货币供应量(M0)=流通中现金货币(包括居民持有的现金、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2.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M1)/基本货币供应量(M0)。

3.GDP=C+I+G+(X-M)。

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额;M表示进口额。

4.劳动生产率=总产出/劳动力数量。

5.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6.银行存款保险基金=存款准备金存款企业数×当月存款余额平均数×小额存款余额率。

7.税收负担=税款/税基。

其中,税款是纳税人需要缴纳的税款总额;税基是用来计算税款的依据。

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年)。

9.出口收入=出口数量×单价。

10.进口支出=进口数量×单价。

这些公式是中级经济法考试中常见的一些公式,掌握了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点。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做题来加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公式,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合理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做一些案例分析,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以上是中级经济法常用的一些公式,希望对大家备考中级会计职称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汇总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弧弹性(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ij=(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1)Es>1,供给富有弹性(2)Es<1,供给缺乏弹性(3)Es=1,供给单位弹性(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2015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公式:第三章2015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公式: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总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

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

若以R代表总收益,P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代表销售量,则有:R=P?Q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即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

以AR代表平均收益,则有:AR=R/Q=P?Q/Q=P(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

MR=△R/△Q=△(P?Q)/ △Q=P(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2015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公式:第五章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GQ=GH+GP式中,GQ----经济增长率GH----工作小时数增加率GP----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2.三因素分解法(1)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即:GY=GA+αGL+βGkGA--------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2)“索罗余值”-----通过经济增长率的公式,求出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GA=GY-αGL-βGk1、奥肯定律:相对于潜在的GDP,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个百分点。

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下降2~3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2、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高。

后来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

政府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中提出了费雪方程式。

(2)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P------物价水平,是随着货币量的变动而被动的变动。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大体上也是稳定的。

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视为常数。

M------代表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因素,会经常变动,并且是主动变动。

即: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所以,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1) 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庇古。

(2) 剑桥方程式-----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Y------总资源(总收入)K------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M------名义货币供给KY----真实货币需求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货币需求是以人们的手持现金来表示,不仅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等式中K就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

剑桥方程式和交易方程式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试图说明物价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的变化。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L(货币需求)= L1(y)+ L2(i)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f(Yp;W;im,ib,ie;1/p?dp/dt;μ)注意: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1/p?dp/dt代表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1)M0 =流通中现金(2)M1= M0+银行活期存款(3)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注意: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为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M2是广义货币量,包括M 1以及潜在的货币量。

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k-------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

Y′----GDP增长率M0 ----上期货币量本期货币增量ΔM1=(GDP的增长率Y′+物价自然上涨率P′)×M0 ,或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Y′+P′该式反映了货币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确定各组组距。

①组距=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

即: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观察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

中位数计算: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时,要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中位数的位置,n为数据的个数,其公式为:简单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处理未分组的原始数据。

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处理经分组整理的数据。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Xi――各组的组中值fi――各组的频数几何平均数1、涵义: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

2、计算公式:公式为:几何平均数3、主要用途:(1)对比率、指数等进行平均(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极差1、含义:极差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

它就是总体或分布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又称全距,用R 表示。

2、计算公式:3、极差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变异范围或离散幅度,在总体中任何两个单位的标志值之差都不可能超过极差。

极差计算简单,含义直观,运用方便。

但它仅仅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关系:资产= 权益=债权人权益+ 所有者权益= 负债+ 所有者权益反映资产的归属关系。

2、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情况下:利润= 收入? 费用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

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为余额,余额按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基本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④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调节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预提费用增加+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递延税款贷项+存货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其他不减少现金的费用、损失第二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