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二篇(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6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了解罗素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思索、探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
(指名回答)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着的理由的权利,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
我们今天来聆听当代思想文化巨人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思考和写作能力。
3.了解罗素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与教(一)走进罗素1、作者简介--罗素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
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过渡:罗素这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为世人所敬仰,爱因斯坦就非常仰慕他,爱因斯坦曾经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聆听罗素1.检查学生对本课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而活?3.读完课文之后,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活了吗?板书: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可是作者却说:“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有着什么含义?明确: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从柔弱上寻觅刚强。
《我为什么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点明活着的价值。
教
学
板
书
永久的 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
生命 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 赞美生命
2.文体知识
本课两篇散文都是议论性散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3)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从这一长句可以感受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宽广博大的心灵,包括个人情感、治学追求和博爱精神等,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在《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结尾,罗素写到“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认识。
这篇文章选自《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见它的重要性,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他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二、字词积累
遏制(è) 俯瞰(kàn) 凋谢(diāo) 臼齿(ji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教案
15 《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3、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4、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的看法,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1、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2、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永久的生命》一、新课导入: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二、文体知识: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
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什么是散文?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
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散文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三、了解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四、字词测评:兴味xīnɡ 洗涤dí卑微wēi 牛犊dú茸毛rónɡ 修葺qì消逝shì繁殖zhí凋谢diāo 臼齿jiù蔓延màn词语集注:臼齿:磨牙的通称。
在口腔后方的两侧。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15《散文二篇》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15《散文二篇》【传授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此中含义丰裕的语句。
3.领会作者议决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绪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4.明白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代价的见解,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传授重点】1.品味此中含义丰裕的语句。
2.领会作者议决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绪体验的写法;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传授难点】1.赏析作者议决质朴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绪体验的写法。
2.赏析欲扬先抑的手法。
【授课类型】略读课【传授要领】合作探究【传授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课时部署】1课时【传授历程】一、导入新课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片刻的一瞬。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结局是为了什么呢?同砚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标题呢?现在就请同砚们认真思考一下。
同砚们的回答很有见解,本日我们就来和严文井、罗素一起探究这个标题。
(板书课题《散文二篇》)二、预习检测检测预习环境,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永久的生命》本文开篇感叹个别生命的片刻,然后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弱小中寻觅刚强。
文章展现出个别的生命是卑微弱小的,但就整个别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本文的布局:第一部分(1):开篇感叹个别生命的片刻。
(抑)第二部分(2~5):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弱小中寻觅刚强。
(扬)《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从对恋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不可制止的怜悯三个方面简述了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昂民气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泄露出作者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品德。
本文的布局:全文采取总分总的布局方法,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我为什么活着?面对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法直白地做出回答:对恋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制止的怜悯。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9
汇报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6班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中心观点。
(知识与能力)2、反复揣摩文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合作探讨为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练习导入,课堂热身小练习“谁丢了”爸爸丢了妹妹妈妈哥哥很着急二、初读感知,理解“为什么”1、自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什么”具体指什么?要求:初读自读时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跳读、不回读。
2、指定同学朗读第一段。
指导:注意重音“纯洁”“强烈”“飓风”“肆意”“濒临绝望”等引导学生分析偏正短语:“爱情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从而分析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述的“什么”是指:渴望、追求、同情(心)三、再读思考,分析“为什么”1、阅读第二段,思考爱情对于作者罗素来说有什么魅力?用词或短语来回答。
明确:狂喜、解除孤寂、看到神秘缩影2、你怎样看待关于爱情的这三个魅力?明确:短暂、不理智、真实、让人兴奋、具有创造力……爱情不是男男女女的纠缠不清,它是一种“博大”的情感。
3、罗素还“为什么”而活着?明确:追求:人、自然、思想【个体层面】同情心:孤寂、贫困、痛苦(整个世界)【集体层面】4、这三个层次中有没有什么联系?可否从文中找出来一个句子回答?明确:第四段第一句,作用过渡句。
突出他对前二者的追求都是源于第三者。
是个体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
5、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了一段话,能否找出期中的关键词?明确:值得、乐意6、总结:文章结构:总——分——总课文体裁:哲理型散文(议论型散文)课文特点:结构清晰、说理明晰、情感透析。
四、朗读谈论,体会“为什么”1、“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2、学生自由分组,续写下面两句话:假如生命只是为了活着,那么(人名)活着是为了(可填诗文、名言、主要事迹等)五、作业布置:总结思考,口语练习“我为什么而努力”知识整理,完成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译作,语言简明,内容晓畅,属自读课文。
因此,教学此文重在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定位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
教学过程中紧扣全文的中心句“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从“爱”、“知识”、“同情”三个梯度来了解罗素,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生命的层层深入的思考。
并在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展开更广阔的的生命意义的探索。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整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多种方式去阅读,在读中感悟作品内涵。
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观进行探究,提高学生思考和写作能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过客。
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又能做些什么呢?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你所了解的罗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出示问题组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2、文章的结构顺序是怎样的?3、这几种追求按照一种什么样的顺序来写?方法:划出关键句,圈点勾画,批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两篇散⽂都与⽣命密切相关,那么⽣命的意义是什么?⽆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永久的⽣命 严⽂井 过去了的⽇⼦永不再回来。
⼀个⼈到了三⼗岁的时候就会发现⾃⼰丢失了⼀些什么,⼀颗⾅齿,⼀段盲肠,脑门上的⼀些头发,⼀点点和⼈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样只能⼀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个智者⼜怎么办呢!你的⼒量是那样的⼩,对于⽣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命不像⼀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命⾃⾝的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命。
这是⼀件平常的事,也是⼀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上的⼩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根根地从⼟壤⾥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所知⼀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犊,它那⾦黄⾊的茸⽑像是刚从太阳⾥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个个体内住⼀会,便⼜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件事! 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命,赞美那永久的⽣命吧,我们将要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活着 [英]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强烈的激情⽀配着我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 散文二篇
15 散文二篇课题散文二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并理解“兴味、洗涤、凋谢、遏制、濒临”等词语。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2.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让学生们学会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曾在北京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深渊:很深的水。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新课导入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没有唯一的答案,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来度过?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两位大师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看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新课展开永久的生命【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题目为“永久的生命”,如何理解?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活出价值,就能使生命变得神奇和不朽。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分为三层。
第一层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第二层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第三层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
15 散文二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茸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优质课教案_9
《永久的生命》的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选自部编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三课。
按体裁分属于议论性散文。
学生在七年级时曾学习过写景抒情散文《春》《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也学习过写人叙事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散步》,所以学生低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已经有所了解。
加之新近学过写人叙事的《背影》和托物言志的《白杨礼赞》,对散文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如今接触阐述事理的散文便不会觉得“难于上青天”。
此年龄的孩子,对生命和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了心理需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的思路,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通过“知人论世”,进一步感知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三、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分析感知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通过“知人论世”,进一步感知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我来仿。
同学们,假如你们现在14岁,假如你们可以活到90岁,请问生命还有多少年?又是多少天?有人说,生命是短暂的;有人说,生命是伟大的;我说,()下面,我们就走入散文家严文井的哲理散文,看看作者对生命是怎么认识的?设计意图:简单仿句训练;激发兴趣。
二、出示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的思路,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通过“知人论世”,进一步感知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三、思路我来理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理清思路。
听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1)先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2-5)再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6)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设计意图:课标中提出:“在听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散文二篇》课堂教学设计《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测评内容】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授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1.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永久的生命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2.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3.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品味语言,重组成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评价方式】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揣摩,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是否掌握欲扬先抑的作用。
4.通过重组成文,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品析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
【测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3、64页。
【评价方式】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们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一句话,作家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
【设计意图】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学生熟悉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也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15《散文二篇》教案
15《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4.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1.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2.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三、文体知识1.文体:议论性散文2.文体特点: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更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散文属性。
四、字词学习1.给加点字词注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2.解释下列词语⑴臼齿:哺乳类或似哺乳类动物位于颔末端,较大的、以研磨为用途的牙齿。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2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语:长久以来,很多哲学家乃至普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了什么而活。
金钱、荣誉、名利、梦想,答案并不唯一。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所以,在生命长河中,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哲理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起探究生命长河中我们应该追寻什么。
(板书题目、作者)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二、字词巩固:读读写写(找学生范读,订正字音,之后齐读两遍)三、初识生命:提问:齐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作者一生,为了“什么”而活着?板书: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提问:从内容上看,这三种感情构成了怎样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提问:从结构上说,这篇课文第一段和后面的各段,又是什么关系呢?(总——分——总)四、课文研读(一)为爱而活,你是人间四月天提问1:阅读第二段:作者为爱情而活,是因为他在“爱情”中获得了什么?(寻找第2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尝试划出来。
例如“欢愉”、“解除孤寂”、“仙境”、“美好”……教师提示:这些词也是由浅入深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深渊”和“仙境”这两个词。
教师总结:同学们找得很仔细。
正是因为有了爱,所以生命才有了美。
民国才女林徽因曾经在她的诗中对爱的人写到“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提问2:在外国,其实也是这样。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更是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所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美好主题。
但是同学们,对于我们来说,生命中的“爱”仅仅指爱情吗?在生命的旅途中,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爱呢?请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言:亲人、朋友、老师、英雄人物、平凡的普通人、学习、劳动、崇高的精神……)教师总结:老师很高兴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因为爱人,所以更爱生活。
老师也有话想分享给同学们。
《诗经》里歌颂爱情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已经成为了经典。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优质教案_0
15《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二、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3.理解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精读品味,揣摩文章的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视频资料,给学生提前发放预习单。
五、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以朗读,合作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的视频。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预习反馈。
(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①走进作者(学生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主要著作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②重点字音(多媒体出示,叫学生读)臼齿(jiù) 茸毛(rònɡ)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牛犊(dú)疲倦(pí)卑微(bēi)③词语释义:(多媒体出示词语,学生解释)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人教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表格版教案
15散文二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常用生字和词语。
2.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
3.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迪。
2.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策略方法
朗读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互助释疑
四、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五、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巩固拓展
六、迁移拓展
1.感受真实,说服力强。欲扬先抑,起伏有致
2.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用词准确,饱含深情。
教师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严文井、罗素的有关资料。
2.自学生字词:
兴味(xìnɡ) 洗涤(dí)卑微(wēi) 土壤(rǎnɡ)
牛犊(dú)茸毛(rónɡ)消逝(shì)繁殖(fán)
蔓延(màn)凋谢(diāo)遏制(è)濒临(bīn)
俯瞰(kàn)深渊(yuān) 星辰(chén)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自主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研读共品
三、研读课文:
1.本文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讲了什么?
2. 分析本文主旨。
教师适时引导
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15散文两篇教案《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情境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生字难字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多音辨析口号(hào) 颤栗(zhàn)号颤呼号(háo) 颤抖(chàn)形似辨析点缀(zhuì) 濒临(bīn)啜泣(chuò) 频率(pín)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再读课文,理解情感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散文二篇
知识与技能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
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重点)
2.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难点)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
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
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
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
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
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提问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目标导学二:深度解读,思考人生
提问6:联系实际,怎样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
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明确: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
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
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提问7: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
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全班欣赏。
三、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易逝
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赞歌珍惜时间
建功立业
奉献社会
获得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