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八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

历史八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
材料二 1945年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中、美 、英、苏四国对日本电降照会作出答复:“自投降之日时刻起 ,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命于盟国最高 司令官。”
(1)据材料一、二,日本是否是“无条件投降”?请说明理由。
(1)不是。 理由:日本提出的投降条件是保留天皇,而美国
的答复没有明确拒绝日本提出的条件。
((33))①据保以留上了材对料战,争你负认有为主日要本责军任国的主裕义仁没天有皇根的除皇的位根及源天何皇在制?; ②并没有真正彻底地惩办战犯; ③对侵略战争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省。
材料五 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关国的亚洲 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 ……1954年3月,美日签订日关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 “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 ”。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 的危险”。
材料三 1946年11月3日,日本颁布的新宪法规定: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 ……但实际上,天皇依然像从前一样受到大多数日本人 的尊敬和崇拜,帝位仍然是统一日本国家意识和民族意 识的一个强大因素。
(2)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实质?
(2)天皇虽然是象征性的,但毕竟保持了天皇原有的世袭 君主地位,日本的国体并没有改变。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C 25.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的内容是 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的边 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D承认德国和奥匈帝国合并 26.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D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化矛盾激 27.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D A.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B.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 D.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
雅尔塔会议
目的
时间地点
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1945· 2,苏联雅尔塔
参与者 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 苏联的斯大林(二战的三巨头) 内容: A、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 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B、决定成立联合国。 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 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16、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 果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7、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场记者向国内通讯 c 社 发回战况报道, 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讯工具 有 ①有线电话②.电报③.电子邮件④无线电话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13.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 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 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 点。”从材料中你可以获得的主要历史信息 有①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②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③德国法西斯 无条件投降 ④苏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做出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22张ppt)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二: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 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 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 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 略扩张。 2、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分赃不均,德意 日法西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1、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材料二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曾描绘说: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 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三、探究历史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一战的20年间,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 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 和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 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 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 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材料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德 国。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 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1933年希特勒上台 , 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政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形成。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 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 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3、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 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材料四: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 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 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 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 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 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 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

A
A
• 24.1940年,被法西斯德国侵占的国家有 • A.波兰、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法国、挪威 • B.波兰、丹麦、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法国 C.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 • D.波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 • 25.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 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 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B
A
• 16.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A.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 B.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避战自保” •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 17.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 B.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矛盾的激化 • C.美国“中立”态度的改变 • D.苏联的参战
1.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 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 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 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 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 代交通、通讯工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 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 西西里岛登陆 B 诺曼底登陆 C 突尼斯歼灭战 D 阿拉曼战役 3.从世界范围看,最先开辟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的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中国
D A
• 28.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 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 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 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 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 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 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 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 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 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 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 A. 1处错误 B. 2处错误 • C. 3处错误 D. 4处错误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3单元复习课件

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3单元复习课件
法西斯德国遭受的第一次惨重失败 开辟了第二战场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5、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 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 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 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 变化? 答:由绥靖政策开始对德坚持抗战。
1、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 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个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 缔结单独停战协定 ——《联合国家宣言》
(1)据材料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
答: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 心国及其追随者。ຫໍສະໝຸດ 1933年希特勒 上台
纳粹党
1936年
“二二六”
兵变后军 部法西斯 专政建立
军部
独裁统治 欧洲战争 扩张侵略 策源地形

残酷镇压 亚洲战争 扩张强烈 策源地形

1、观察图一二,欧洲政治版图在一战的变化与哪一条约有关?
2、图三反映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这一幕开始于德国希特勒上 台后。你了解纳粹还有哪些暴行?
复习目标
1、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知识点:慕 尼黑阴谋,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2、巩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有关知 识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最后的 胜利。
回顾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国别
建立时 建立标志 间
意大利 1922年 进军罗马
法西斯 党
法西斯 党
内外政策 影 响
一党独裁 扩军备战
德国 日本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3)
原因:
(1)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采用新 战术,如闪电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其无西 进的后顾之忧。 (2)欧洲国家:力量弱小,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落后;长 期受绥靖政策的影响,疏于防备,对英法依赖性强。
(3)英法国家: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宣而不战,坐失良机。 打破: 1940年7月至9月的“不列颠之战”,英国人民在丘吉 尔领导下顽强抵抗,扭转了战局,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 次未能得逞。
“巴巴罗萨计 划”
扩大阶段大事年表:
问题1:苏德战争开战第一天,苏联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 有800多架被摧毁于地面。到11月,德军对苏军实施了六次大规 模包围战,苏军被俘人数超过了200万。苏联失去150万平方千 米土地和7000多万居民。
哪些因素导致苏联在战争初期出现如此战况?
苏联: ①机械化部队未组建,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大清洗 运动) ②苏联对德国进攻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③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德国: 占有强大的军事资源;蓄谋已久; 采用闪电战术,突然袭击
对日 对美 整个 战局
问题4: 希特勒注定完了。墨索里尼注定完了。至于日本 人,他们将被碾为齑粉。剩下要做的仅是正确使用占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 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 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罗斯福
丘吉尔“正确使用占压倒优势的力量”指英美等国 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罗斯福的“类似的总战略”指什 么? 这一总战略实现的原因?形成的过程和标志是什么? 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军事、政治上是如何合作的?
战争的反攻与结束(1943年2月至1945年9月)
答案: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 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 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 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 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力图限 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3)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德日法西斯的建立:
希特勒演讲
1932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建立专政
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 行义务兵役制
1936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6年二二六兵变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 1937年全面侵华
[问题探究]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和各自特点?
C.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D.股票投机导致股价大幅度哄抬
2. 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 )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3.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发生后,最先受其影响并受冲击最大的国家是:
A.德国 B.日本
C.意大利
(A)
D.英国
4.日本法西斯主义最主要的特点是:
2/3 3000万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 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2)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3)概括这场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对各国:加深严重的社会危机 对世界:加剧世界形势的紧张
在任何公开场合的演说中, 希特勒总能以其激昂的情绪、 戏剧般的表情,引起听众们 歇斯底里的狂热激情,吞噬 掉绝大多数听众的理智和明 辨是非的能力。
希特勒演讲
建立原因
⑴法历西史斯原的因演: 说 ①为缺什乏么民有主这传么统 ②大旧的体鼓系动的性压?制打击
⑵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外交大臣这样描述1932年的国际形势: 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复习课件(岳麓版九下)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复习课件(岳麓版九下)

(1)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也极大地削弱了 反法西斯力量。
第6课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2)材料一中的“可你将来还是要面对战争”,请写出这场 战争爆发的时间及标志。 (2)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本宣言签字国”有多少个? 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些国家签订此宣言有何重要意义? (3)26个。消灭法西斯。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 形成,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
(1)材料一中的“你选择了耻辱”是指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 伦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第6课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 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
(1)材料一中的“你选择了耻辱”是指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 伦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二、大战的胜利
1.诺曼底登陆战:1944年6月,根据德黑兰会议的决定,
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
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2.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 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制订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 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 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还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平。”事实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 )
A.延缓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C.遏制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量 3.[2014•龙东] 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把纵容 B.加快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 D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综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综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对德问题:打败德国之后,对德国实 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 主义 成立国际组织问题:成立联合国 苏联对日参战的问题:苏联承诺,在 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 西斯的作战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意义
1942 年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会议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 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
2019/9/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3
谢谢欣赏!
2019/9/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例4】 2017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 ②社会制度不同的国
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世界各国都应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④珍惜和
平,反对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26个国家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最终打败法西斯可
单元综合复习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一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绥靖政策,即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 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 (2)采取此政策的根本原因: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是出自仇视社会主义苏联的原因,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 思想根源。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 维护本国利益。 (3)绥靖政策的典型事件: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三省;1937年日本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 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8年慕尼黑 阴谋;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后英法宣而不战,出现“静坐战争”或“奇怪的战争”。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1.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直接原因)
3.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4. 反法西斯国家没有形成统一战线,各国没
有互相配合,各自为战


1、慕尼黑协定的实质是 A.争取和平 B.害怕战争,纵容侵略 C.牺牲别国 D.引战争祸水于苏联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德国突袭波兰 C.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D.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1938年9月英、法、 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 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 给德国。
经过慕尼黑会议及其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 波 兰 利益被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实际 上是英法为了自私目的,“阴谋”策划的结果。 它是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 顶峰。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自私目的,出卖它国 的行为,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
形势根本好转的一年在哪年? 1943年 各大战场完成转折;北非战事 结束;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 斯集团(“柏林-罗马”轴心国)开 始瓦解。
一、第二战场的开辟
1、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⑴背景 ⑵时间:1943年 ⑶参加国家:美、英、苏 ⑷内容: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加速法 西斯灭亡的进程。 ⑸影响:初步解决了苏美英三国的矛盾和分歧, 加强和巩固了反法西斯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二战与一战开始的具体情况不同,二战是逐步 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三省,1937 年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 塞俄比亚,1938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是二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 始。

高中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第2课 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原因
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绥靖政策)

第4课 大战的全面爆发
战 第5课 大战的扩大
第6课 大战的转折
经过
第7课 大战的结束
第8课 大战的影响 影响
一、二战的历史背景
探第究二:次据世界教大材战1-的3交课战内双容方分名析称二分战别是爆什发么的?其原中因夹有杂哪 些着?哪几种政治势力间的利益冲突?
原因:①根本原因: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美英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
影响:对日本:暂时取得了制海权,也暂时取得军事优势地位;
对美国: 卷入战争
对亚太: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对世界: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关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根本: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原因
界局近部两反年法正西在斯倒战退争。。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
是2在、增苏进联友由谊反,法不西是斯在侵向略稳到定中的立和自平保迈。进,而是采取 了3一、种英危法及采世取界绥和靖平政的策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
4、美国采取中立—政—策。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
1、大国的猜疑:
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世 界
探究:据教材1-3课内容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对外侵略扩张 具体原因: 1、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各自为战,没有配合 2、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的推动 3、德日意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思考3: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战争的 威胁,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对世界 局势的发展有何影响?
(3)幌子: 打着反共旗帜

《第三单元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人教版(共21张PPT)

《第三单元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人教版(共21张PPT)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柏 林 战 役
苏军把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
8、二战最后胜利: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 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 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胜利纪念日。
9、二战的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材料一: 参战国 卷入人口 伤亡人 直接经济 1 、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 (个) (亿) 员(亿) 损失(亿 二 美元) 战 浩劫。 60多 20 1.9 40000
二、二战的催化剂—“慕尼黑阴谋”
(1)时间: 1938年9月 (2)国家: 德、意、英、法 (2)地点: 德国的慕尼黑
张伯伦
希特勒 达拉第
墨索里尼
签订《慕尼黑协定》
(3)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
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4)影响: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 全面爆发。
②作用: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壮大了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力量,加速了战争的进 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取胜的根本原因 (决定性因素)。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 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5、二战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7~1943、2)
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时 间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914~1918年 1939年全面爆发~1945年 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线 重大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凡尔登战役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 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在给陆相南坎次郎的信 中说:“乘此世界金融凋落,苏国五年计划未 完成,支那统一未达成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 经营30年之满蒙。”该信应写于 B • A.1928年12月28前 • B.1931年9月18日之前 • C. 1936年12月12日之前 • D.1937年7月7日之前
一、爆发
二、扩大
进攻苏联:1941年6月22日
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 “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 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说: “俄 国人民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 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入侵 苏联的世界性影响?
这里的“旧民主秩序”指什么?“新应用”又是指什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 们经济制度中的严 重缺点,我们依靠 的是旧民主秩序的 新应用。
新帝国必须....用德 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 得土地,为德国人民 取得每天的面包。 思考: 面临同样的危机,美国能够实行新政途径来 解决危机,而德国、日本却走上法西斯道路, 您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50% 300万 48% 85万 8.4% 50% 300万
世界 1/3 2/3 3000万
外贸缩减 70% 69.1%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 时间特别长、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2)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3)概括这场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对各国:加深严重的社会危机 对世界:加剧世界形势的紧张 (4)资本主义世界为摆脱危机,选择了哪两种不同的方式和道路 ? 对内改革型 对外扩张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共5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共59张PPT)

欧洲西线
二、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1.二战全面爆发
时间: 1939年9月1日发
闪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 一种战术,一般在凌晨进行,不宣而战是它最大 的特点,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 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 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 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 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 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 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 就会立即崩溃!
突击 波兰
怪为 战什 争么 ”会 ?出 现 “ 奇
波兰为什么会很快就灭亡?
波兰两周亡国:3.苏联:为构筑维护自身安全的“东 原因有三 方战线”,派兵占领波兰东部。
2.军事落后:波兰用落后的骑兵对 抗德国坦克
1.英法:“静坐 战争”
2.德军进攻西欧(1940年)
初期:1940年德军占领西欧和北欧 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5-6)
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国联提出谴责,但没有实际的制裁。 1936年,希特勒开进莱茵不设防区,国联无任 何行动。 1937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未制裁。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国联未制裁。
1938年3月德国吞 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 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 不久,德国吞并捷克斯洛 伐克.
1、含义: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以牺牲弱小 国家的利益,纵容法西斯、企图祸水东引(苏 联)来维护其根本利益的帝国主义政策 2、影响:这一事件把绥靖政策推到顶峰,它带 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 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 2.历史教训: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其死灰复燃,是消 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2)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 (3)落后就要挨打,创新、发展才有出路。 (4)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法西斯的重 要保证。世界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中的具体知识——中国远征军
出国作战、开罗会议、中苏美英《四国宣言》。 第(1)问材料一中能直接得出的原因就是英国的
请求,但结合所学知识,在了解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后,中国面临的险恶环境,才能得出保卫滇缅公路 这条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生命线的原因。
第(2)问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回顾近代中国屈 辱的外交,并联系材料一的内容不难得出。《开罗 宣言》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记忆。
1.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
(3)大战后对战败国的处理方式不同: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战胜国利用战场上的优势,把战争责任推到 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身上,强迫战败国签订了苛刻的 和约,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但是并没有追究个人的 战争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败国处理的基本精 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防止再次挑起战争, 在战败国实行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建立了民主体制, 而且根据战前的国际条约,追究了个人责任,对战犯 进行了审判。
请回答: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 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 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解析 第(1)问彩虹的“寓意”可以从彩虹的构成
色彩来认识,彩虹是由七彩组成的,所以“寓意” 应指二战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 进一步分析,“理想”就是打败法西斯、实现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投降仪式和第二次世 界大战法国战败后的投降仪式都在康迈车站的同一 车厢内,不过是胜败双方互换了位置,这一现象表
明( D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 主义战争,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B.德国和法国都是在这地方失败的 C.国际社会有意组织的 D.复仇主义是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 个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 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 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 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 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 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 了美国的压力。
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开罗宣言》。 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 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 和平。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 才能和平、发展。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命题的角度很多,本 题就是从二战中的具体知识切入,设计问题进行考查。 可见,由于二战中的具体知识很多,逐一落实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此外,本题对具体知识的切入 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围绕一个主题——国际合作应对 共同面对的挑战,因此,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后,可 以确定主题重组知识,如按照国际会议、重要战场战 役、反法西斯文献、美苏关系,重组教材知识。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③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 章》,表示两国反对侵略、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
④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签订关于美英以 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协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 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⑤1942年元旦,26个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 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
(1)目的和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 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 方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 大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 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 家和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取人类安 全、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2.酝酿: (3)轴心国集团形成: ①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柏林—罗 马轴心”正式形成。 ②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 定》。 ③意大利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2.酝酿: (4)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①表现:a.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迁就日本对中 国的侵略。b.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过程中,英法 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运送部队和物资。 c.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 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d.1938年9月,慕尼黑 阴谋表明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阅读下列材料: 彩虹是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 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 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 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 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 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 的演讲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5)联盟成立后的合作成果有: ①军事上:北非战场获胜和西西里岛登陆;开辟 欧洲第二战场;盟军进入德国境内和攻克柏林;苏联 参加对日作战。
②政治上,召开国际会议,协调反法西斯斗争。 如:德黑兰会议,决定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 作;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击败德国法西斯,战后建 立联合国;波茨坦会议,决定根除德国军国主义,重 建德国民主政治,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②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起军事 法西斯专政。亚洲也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2.酝酿:
(2)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利: ①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 年5月攻陷其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正式宣布吞 并,埃塞俄比亚人民掀起抗意战争。 ②1936年7月,德、意直接进行武装干涉,西班 牙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西班 牙人民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斗争。 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七七事变, 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 期。
太平洋战场:瓜岛争夺战 北非战场:“火炬”两栖登陆 苏德战场:库尔斯克战役 西欧战场:第二战场开辟
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国际会议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 1.历史意义: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 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个大国。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①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开创了社会主义 发展史上的新局面。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3)二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科学技术革命 奠定了基础。
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
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A)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A。本题涉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重
要会议的参加国的考查。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能 力。其中只有《雅尔塔协定》由苏美英三国签署, 其他文件中国都参与签署发表。故选A。
解析 D 。本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
能力。与上题一样,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联系。阅 读理解材料内容:希特勒之所以让法国的投降仪式 设在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投降仪式同一地点就 是为了民族复仇。故D正确。A、B、C都不符合题 意。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原因: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 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促进了世界反法 西斯同盟建立。 (2)过程及形成标志: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①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改变“中立”政策,加 强对英国等国家的援助。 ②苏德战争爆发,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
②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2.酝酿: (5)集体安全落空: ①1939年8月,英、法、苏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 全体系落空。 ②1939年8月,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避战自保。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阶段 爆发 初期
扩大
战况(事件)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1.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规律。 (2)历史根源: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的各种矛盾。 ②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 (3)主要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2.酝酿: (1)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1933年1月,德国总统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 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 欧洲策源地形成。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 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 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 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解析
第(3)问《四国宣言》签订于1943年,因此不仅 要从他们的宗旨还要从当时来分析其签订的主要目 的。
第(4)问二战既然基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而胜 利,那么当今世界对于所面临重大问题更应该团结、 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